笔库小说网 > 魔法玄幻电子书 > 大王叫我来盗梦 >

第60章

大王叫我来盗梦-第60章

小说: 大王叫我来盗梦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对它说来,两个“自我意识”都是同等重要并且是矛盾着的,那么,它就只是一矛盾着的运动,在这个运动里对立面在它的对立面里是不能得到安息的,而只有作为对立面在它的对立面里重新创造自己。

    这种过程的“外在表现”就是:皮皮在某一个重要事情上的“犹豫”“踌躇”以及“苦恼”“举棋不定”,还有明明一件事情已经过去,皮皮却在脑海中再次“反复推演”“后悔不已”等等!

    在“苦恼”的千锤百炼中,“苦恼的意识”达到了两个“自我意识”的对立统一:它到达了一个彼岸:

    “纯粹的理性意识”!

    在“纯粹的理性意识”看来,作为这种个别意识的它的“存在”,是“自在的存在和行动”;

    “纯粹的理性意识”凌驾于两个“自我意识”之上,产生于“苦恼”之中,却到达了“苦恼”的彼岸;

    于是,对“纯粹的理性意识”说来,就着重在“理性”这一观念,出现了“意识”确信在它的个别性里,它就是“绝对自在的存在”。

    “纯粹的理性意识”将自己的“演变进化”发挥出来作为一个客观的存在;并且,就在它的这个运动中,“自我意识”也自觉与“纯粹的理性意识”这个共相形成了统一:

    两个“自我意识”造成的“苦恼”,而苦恼对应的彼岸:脱离“苦恼”,就是“纯粹的理性意识”。

    这就形成了新的对立统一:“自我意识的长期斗争”,导致了“苦恼”,进而产生了“纯粹的理性意识”。

    而这个“纯粹的理性意识”,就是我们现实社会中无数“心灵鸡汤”去尝试并寻求的“最终奥秘”:

    如何保持“纯粹的理性意识”,脱离“苦恼”!

    “纯粹的理性意识”这个中项就是直接认知两极端并联系两极端的统一,它对自己所表述的关于两极端的统一的意识,就是它自己即一切“真理”这个确定性。

    但是,“纯粹的理性意识”并不是相同的答案,它是每一个生命个体得以保持“自我意识”脱离“苦恼”的“理念体系”;

    对于每一个生命个体,这个“纯粹的理性意识”可能完全不同,而且,“纯粹的理性意识”本身也在不断“演变进化”!

    “纯粹的理性意识”,可以说是每一个生命个体内在的“道德准绳”,是让生命个体自己不再“烦恼”的“信仰”,这并不是“普世”的、“大众”的信仰,而只是个体的“信仰”;

    但对于智慧种族整个社会而言,“纯粹的理性意识”只是“个人世界观”,还不是“大众信仰”!

    下面,我们先讨论几种常见的“纯粹的理性意识”的表现形式:

    第一种“纯粹的理性意识”:唯心主义。

    “纯粹的理性意识”的“理性”,在于脱离“烦恼”;

    那么,它一向对于“他物”的否定态度就转化而为一种肯定态度。

    作为理性,“纯粹的理性意识”本身既有了保证,它就感觉到自己与两个“自我意识”之间有了和平,能够容忍它们;

    它现在确知它自己即是“实在”,或者说,它确知“一切实在”不是别的,正就是它自己;

    当它采取这种态度以后,仿佛“整个世界”现在才第一次成了对于它的一个世界;

    在此以前,它完全不了解这个世界;它对世界,有所欲求,有所作为,然后总是退出世界,撤回自身;

    现在,它才第一次发现世界是它自己的现实世界,它才对世界的持续存在感觉兴趣。

    现在,“纯粹的理性意识”对自己说:“我即是我”;

    “纯粹的理性意识”说,它即是一切“实在”与一切“存在”;

    这样,“纯粹的理性意识”只保证它即是一切实在;但它并不理解这个保证,因为它遗忘了我们以前整个“推导过程”或者“历史由来”;

    因此,凡是不表述“纯粹的理性意识”是如何“由来”的,而直接从“纯粹的理性意识”开始肯定的理论,就是唯心主义:

    比如:

    1、一切唯心造,心空及第归!

    2、世界由“理念世界”和“现象世界”所组成。理念的世界是真实的存在,永恒不变,而人类感官所接触到的这个现实的世界,只不过是理念世界的微弱的影子,它由现象所组成,而每种现象是因时空等因素而表现出暂时变动等特征。(柏拉图)

    3、万物的始基不是可以感觉的具体物,而是抽象的数;数才是万物的始基,数支配着世界,数包含着万物的“实质”;认识世界的结构及其规律,就意味着认识支配世界的数。(毕达哥拉斯)

    4、人心灵中有一种天赋观念;依靠理性方能认识事物和辨别真伪。我思故我在。(笛卡尔)

    5、世界的一切都为着主体而存在,世界与人的关系是表象和表象者的关系。而表象的世界是“现象”的世界,在它之外还有一个世界即被作为“自在之物”的意志。意志的客体化就是理念,而理念的显现就是现象。人的认识是生而为意志服务的。人也可以作为纯粹认识主体摆脱认识为意志服务的桎梏,而进入无我(即失去了意志)的审美境界。(叔本华)

    6、一切现象之外有一个终极的本体,支配着自然界的一切,世间万事万物都是这个永恒、终极的本体派生出来的产物。(尼采)

    7、心即是理,天理即良知,良知就是本心,就是理,天理就在自己心中,只要克服私欲、恢复良知就能成为圣贤。(王阳明)

第157章 157、“纯粹的理性意识”(二)() 
“纯粹的理性意识”的第一种表现形式(唯心主义)的出发点直接是对“纯粹的理性意识”本身的肯定,不去探讨“纯粹的理性意识”的“由来”。

    通俗讲,这类“理论体系”普遍表现为:世界外在有一个“绝对意识”或者“绝对主宰”存在。

    在这里,烧麦不去尝试讨论这些“理论体系”的“真实性”,烧麦也“没有足够强大的能力去”去探讨这些体系的“真实性”!

    烧麦只关注:它们是否给每一个智慧种族个体带来了摆脱“苦恼”的“有效途径”!

    诚然,确实很多人在其中找到了解决“苦恼”的“有效途径”,那么,烧麦就认为:这一派系的“纯粹的理性意识”,是“正确”的,是“理性”的。

    这个“理性”,本质就是在于让当事人到达“苦恼”的彼岸!

    而在地球上,漫长的人类历史中;

    这一派系占据历史的时间,最为悠久漫长!

    烧麦高中时代,还是懵懂少年的时候(当然不是瘦弱少年,烧麦高一时候已经90kg),烧麦脆弱敏感的心灵被一段话击中,烧麦当时便把这段话背诵下来,当做珍藏!

    十六七年过去了,烧麦虽然不能背诵出这段话,但是,对于唯心主义的描述,烧麦认为,再也没有任何语言能超越这段话达到的高度;

    今天,烧麦把这段话分享出来,同时向伟大的雨果致敬:

    “呵!存在着的你!

    “传道书称你为全能,马加比人称你为创造主,以弗所书称你为自由,巴录称你为广大,诗篇称你为智慧与真理,约翰称你为光明,列王纪称你为天主,出埃及记呼汝为主宰,利未记呼汝为神圣,以斯拉呼汝为公正,创世记称你为上帝,人称你为天父,但是所罗门称你为慈悲,这才是你名称中最美的一个。”(摘自悲惨世界)

    当年,烧麦背诵这段话的时候,被同桌发现,同桌取笑烧麦神经了;但今天,当烧麦再次把这段话写于此,禁不住在自家客厅大声朗诵一遍,同时内心的震撼无以复加,既有对人类智慧的叹服,又有对烧麦自己飞逝的十六年时光的缅怀,这一刻,这种精神上的享受,是无法用“肉体”先天的“食色”等“体验”替代:

    这,就是“意识”!

    这,就是“纯粹的理性意识”!

    这是烧麦的“内在”的“自我意识”的体现。

    烧麦在世人眼中是一个远看很普通很平凡、近看很另类很奇葩的人:没钱不帅邋遢肥宅中二神棍、药不能停;

    但烧麦自认为,烧麦的内心很强大,因为,至少,烧麦找到了烧麦自己的“纯粹的理性意识”!

    当然,要是被烧麦媳妇儿听到烧麦大声朗诵这段话,她会说:“你念叨啥呢?该吃药了吧!”

    每一个的“内在”,“纯粹的理性意识”,本身就带有“无限性”,怎能是他人所理解?即使是枕边人,又能相互理解多少?

    而,悲哀在于,现代社会繁荣的娱乐手段、加上快节奏的生活,致使大部分人的注意力全被光怪陆离的表象所吸引,没有时间再顾及这些“内在”!

    当然,抑郁症患者们,大多都是思考并触及到这些“内在”的,只不过,他们没有找到他们自己的“纯粹的理性意识”!

    回到我们的话题,我们讨论下第二种“纯粹的理性意识”: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纯粹的理性意识”企图达到“苦恼”的彼岸,它将“意识”知觉整个外在世界的“提炼”“分析”手段加强,进而衍生出复杂的认知手段,其中包括:

    理性观察、提炼规律和特征、实验验证(这时候出现了“科学”的“实验”)、物质内在的联系和无限细分;

    当“纯粹的理性意识”产生的各类“科学”几乎可以解释世间存在的一切物质(分子原子)、元素、力(万有引力、电磁)和生物学、神经学等问题的时候,“纯粹的理性意识”压制了自身的“意识”属性,提升了自身的“理性”属性,它认为:

    “生命”,只不过是自然界一个“偶然”的“理性”!

    而“生命”,恰好是“意识”对于的“外在”!

    这样,“纯粹的理性意识”就形成了第二种派系: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形而上”这个词汇出自易经: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

    但,烧麦其实更喜欢这个派系的另一个名称:机械唯物主义;

    虽然机械唯物主义听起来有贬低这个派系的意味,不过,烧麦实在是多年以来都无法悟透“形而上”这个词汇的意思:

    不得不佩服我华夏祖先的智慧,烧麦汗颜!

    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在历史上也曾经百花齐放,比如:

    1、唯物主义经验论:归纳法是探究自然的方法,“经验”是用归纳法整理过的经验,这种归纳法就像蜡烛,能够照亮经验的道路。即认知整个世界。(培根)

    2、一切物体都在按照必然的因果规律运动。(霍布斯)

    3、生命是架化学机器。(莫诺)

    4、自然界是一切物质的感性的有形事物的总和,是唯一的客观实在,是“非产生、非创造”的实体,是永恒的实体。自然界的存在和变化始于自身原因。时间和空间是自然界事物的存在形式。自然界的发展变化是有规律的。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

    人是以自然界为基础的,人与自然界是不可分割的物质统一体。人是自然界的产物,又是自然界的一部分,人的思维又是以自然界为内容、凭借身体和思维同自然界发生联系,凭着人的本质来认识自然界,实际上不过是自然界自己认识自己,因而是完全可能的。

    人是以身体(肉体)为基础的灵魂与肉体,思维与存在的统一体。大脑是肉体,灵魂与大脑分不开,没有大脑活动便不能思维。

    人的绝对本质是理性,意志和心,所谓理性是思维力——认识之光,所谓意志是意志力——品性之能量,所谓心是心力——爱。而哲学是关于存在物的知识,事物的本质是怎样的,就必须怎样来思想,来认识它们。(费尔巴哈)ps:这是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巅峰!

第158章 158、伦理和“普遍意识”() 
5、只有物质才是唯一的真实存在;只有能被我们感官感知的东西,我们才能确信其存在。上帝的观念既然是非物质的、无法被我们感官感知的东西,那么这观念肯定也是不存在的。(霍尔巴赫)

    6、世界是一个大系统,其中存在的只有时间、空间与物质;物质本身具有活力,能够自行运动,不需要它以外的神秘力量参与;运动是物质的一种属性,物质与运动不可分割的联系造成绚丽多彩的大千世界,这个世界是统一的,统一于物质;由于物质不断运动,永远处于变化的过程中,所以新鲜的事物层出不穷;所有的事物都相互联系,联系与统一具有内在的逻辑上的蕴涵关系。(狄德罗)

    7、人类不过有五种感官,其唯一的动机就是求乐、避苦:所有人类的行为(包括自我牺牲)都可以自此解释。宇宙是由物质组成的;物质是第一性的;通过感官,世界是可以被人类认识的。(爱尔维修)

    8、人是一架机器,在整个宇宙里只存在一个实体,只是它的形式有各种变化。宗教是“神圣的毒药”,宇宙如果不是无神论的宇宙就不是快乐的宇宙。只有医生和解剖学家才有资格讨论“人体的哲学”。(拉美特利)

    至于第三种“纯粹的理性意识”:辩证唯物主义!

    不再赘述!

    烧麦不认为自己有能力挑战各种教科书的陈述,所以,避而不谈;

    我们继续“自我意识”的发展历程,这次讨论个体“自我意识”和群体“自我意识”的相互影响:

    “自我意识”发现事物即是它,它即是事物;这就是说,它明确意识到它自身即是客观现实这一事实了。

    “生命个体”是单一的“精神”,而由于它同时成了“意识”,它就是以前的各种形式返归于其中的那个现实的实体;

    各种形式都以此现实的实体为它们的“本源”,它们虽然互相分离并表现出各自的形态;

    当个体“自我意识”放入群体之内,“自我意识”们会寻求它们之间的共同之处;

    那么,有趣的事情出现了:有一个“伦理”被“自我意识”们公认。

    因为,“伦理”是一个自身普遍的“自我意识”;这个普遍的自我意识意识到它在另一个“自我意识”里有共性:

    这个“伦理”的外在实体,是思维出来的规律,但它同样直接地即是现实的自我意识,或者说,它就是“礼俗伦常”。

    比如,开始神智之后的智慧种族族群,形成的最初的礼俗伦常:打猎贡献最大的人,最先享用食物!

    “伦理”要在一个民族的生活里才能找得到它的完成了的“外在”。“理性”是作为流动的、普遍的实体,作为不变的、简单的“事物特性”而出现。

    因为得力于普遍的稳定的媒介,即得力于整个民族的力量,“伦理”会逐渐“演变进化”,不停壮大和丰富。

    在一个自由的民族里,理性因而就真正得到了实现。

    简而言之,在这个民族历史上的每一个个体“自我意识”,都对“伦理”的形成做过或多或少的贡献,无论正面的还是负面的贡献!

    而这个“伦理”也是在不停“演变进化”的。

    举例说,在我华夏,30年前若一个年轻美女给人当小三的话,说不定她爸妈恨不得跳楼自杀,但是,现在,年轻美女给人当小三,恨不得开着直播炫耀她的“富有生活”!即使这种生活是她“岔开腿”换来的。

    这时候,个体的“自我意识”找到它的普遍与个别的本质,并达成了它的使命:促使群体“自我意识”的产生!

    古人说:智慧与德行,在于生活合乎自己民族的“伦常礼俗”。

    不过,“自我意识”在“内在”带有“无限”性;自我意识投身到“外在”去,将它出现时所带来的那个纯粹的个体性予以充分发挥。

    它希望自己是“无约束”的;

    它并不那么注意去创造它自己的快乐,而是直接地取而享受快乐;就一个方面来说,自我意识的行动才是一种欲望行动;

    同时,群体“自我意识”(伦理)又同样是“自我意识”的使命和事业,“自我意识”所创造的不是别的,正是这种“约束”它自身的“秩序”;

    在这种互相矛盾之中,个体“自我意识”在否定“伦理”的时候,经常陷于最深的内部里疯狂错乱!

    比如:狂热的传教士们、荒淫无度的暴君、通过屈辱和压迫他人以补偿它们自己所受到的屈辱的“复仇者”们、以及让人类陷入无数次苦难的战争!

    因为,既然“伦理”是个体“自我意识”的普遍性,那么在这种情况下,“伦理”又称为一种“演变进化”的现实。

    这样,当个体“自我意识”建立它自己的“规律”时,它就体验到对于“伦理”的抗拒,因为它的“规律”与“伦理”的“普遍性”必定会发生一些矛盾;

    现成已有的那个普遍的“伦理”,是大家相互之间的一种普遍的抗拒和搏斗而已,在这一团混战中,大家各自努力维护其自己的“个别性”;

    但大家同时又都做不到这一点,因为每个“个体性”都受到同一样的抗拒并相互地为别的个体性所影响。

    而这个抗拒和搏斗的过程,就是人类历史上周而复始的:伦理道德的沦丧和重建!

    这样,精神性的东西(伦理、道德、民族传统、民族风俗、乃至最初的法律)被表象为一种普遍的东西,这种普遍的东西为了它自己取得生命,能够运动,就需要个体性原则,并在个体性原则中取得它的现实性。

    而这时候,“个体性”可以是智慧种族个体,也可以是“一个民族”或者“一个国家”。

    而两个“个体性”相互影响和消融,并不是那么美好的事情,一般都是血淋淋的历史。

    举例说:

    华夏某个时期的“剃发令”,就是用一个民族的“普遍意识”去强制约束另一个民族的“普遍意识”,乃至于有: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

第159章 159、皮皮和赵明() 
再举例:

    格列夫游记中,两个小人国发生战争的原因是:两国因为鸡蛋从那一端开始敲破发生争论,进而发生战争!

    这当然是把哲学问题喜剧化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