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库小说网 > 魔法玄幻电子书 > 跃马大唐 >

第615章

跃马大唐-第615章

小说: 跃马大唐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逞,太上皇果真按照王源的要求发出诏书,那将造成极为恶劣的影响。陛下想过后果没有。”

    “你认为父皇会答应他那么做么?那样做对父皇有什么好处?他甘愿助外贼夺我大唐江山么?”李瑁低垂着头像是在问自己这个问题。

    “陛下,臣不敢妄度。但根据臣掌握的情况,这一次王源潜入骊山宫之举,似乎和太上皇有关。”

    “此言何意?”李瑁惊讶道。

    “太上皇被掳走之后,守卫兵马于太上皇寝殿之中找到了太上皇留下来的一件龙袍。那龙袍的胸口被剪了个小洞。”

    “剪了个小洞?那是什么意思?”李瑁更加的迷糊了。

    “陛下,龙袍上被人剪了个小洞,剪下来的黄布片却找不到了。太上皇为何要这么做?剪下来的布片去了何处?臣经过推测,大胆断定,这剪下来的那片龙袍怕是作为信物送走了。臣再大胆一些推测,王源此来,正是应了太上皇的请求来救他离开的。这么一推测,一切疑问便迎刃而解了。”李光弼轻声说道。

    “什么?你是说,父皇送信给王源?以龙袍的碎片为信物?”李瑁大惊道。

    “正是。”

    “不可能,不可能。骊山宫中看守那般严密,他如何能送出信来?再说,太上皇已经卧病不起,神志不清……”

    “陛下……”李光弼提高声音喝道:“世间万事都没有什么绝对的不可能的。没有什么绝对靠得住的守卫。若守卫都靠得住,为何王源又能得手呢?总有人会为了钱财铤而走险的。而且太上皇的疯癫也未必是真疯癫。陛下逼得太狠,太上皇为了保全自己,若是装疯卖傻,也不是不可能的。如果这一切猜测都是真的,那便说明太上皇和王源之间必有合作之议了。也那也就是说,臣的担心并非多余。”

    “你说朕逼他太狠?所以他装疯?骗朕?跟王源联络?要王源来救他?然后……跟着王源反对朕?昭告天下宣布朕的皇位不正?”李瑁一连串的惊声问道。

    “怕正是如此。”

    李瑁重重的一拍龙案,骂道:“都是朕的错,朕早该一了百了的,朕妇人之仁了。留了后患。”

    李光弼皱眉道:“陛下,到现在您还这么想么?当初臣建议陛下允许太上皇回长安,陛下就是不听。要是当初能温和些,王源岂有可乘之机?”

    李瑁指着自己的鼻子问道:“你是怪朕么?你是在怪朕么?朕做的有错么?父皇是什么样的人你不知道么?他回长安,朕能安稳么?”

    李光弼皱眉不语。心中暗自叹息。其实有很多种办法可以避免今日的情形,偏偏李瑁执意选择了最糟糕的一种,所以将事情推向了今日的局面。

    “李光弼,要你为陛下分忧,可不是要你来翻旧账指责陛下的。莫忘了你的身份,你是臣子,莫非陛下还要看你脸色不成?”一旁的郑秋山忽然大喝道。

    李光弼赫然转身,一双厉目如刀瞪着郑秋山,郑秋山吓了一跳,嗫嚅道:“你要……干什么?”

    “郑秋山,今后我说话的时候,你休得插话。我和陛下在说话,什么时候有你插嘴的份儿?莫非你以为你已经能够凌驾于我之上么?”李光弼厉声喝道。

    “我……我……陛下,您看看,他如此狂妄,当着陛下的面,他李光弼竟然这么说话……”

    “国丈,你且出去。”李瑁沉声道。

    “什么?”郑秋山愕然道。

    “朕要你出去。你若不想出去的话,便在一旁站着不要插话。”李瑁冷声道。

    郑秋山备受打击,灰着脸在旁不出声了。

    李瑁转过头来对李光弼道:“兄长,以前的事情也无需再提了,无论对错与否,事已至此,也无法回头。如若当真如兄长所言,父皇此次怕是真的要跟王源合作了。若父皇真的在王源那贼子的怂恿下下诏,朕岂非要有口难辨了。朕可不想天下人都以为我这皇位是篡夺而来的。那对朕大大不利。”

    “所以臣刚才说了,陛下必须采取断然措施,绝不容事态恶化下去。”李光弼沉声道。

    “那要采取何等断然措施?”李瑁急促的问道。

    “先下手为强。”李光弼一字一句的道。

    “怎么个先下手为强?”李瑁低声道。

    李光弼略一思索,负手朗声说道:“既知王源和太上皇联手的手段,便先发制人。臣有四策,陛下可立刻实行。陛下即刻下旨昭告天下,列举王源大罪,发动讨伐王源之令,号令天下兵马共伐之。此为其一,其二,陛下需昭告天下,便说太上皇已经为王源所掳,已然身不由己。从现在起,所有太上皇之口发布的昭告和命令皆可能为王源胁迫,不足采信。其三,发布悬赏王源首级之令,重金悬赏天下英豪取王源首级,给予高爵厚禄之赏。其四,发布招安令。但凡从王源之官员兵将人等,只要不再助纣为虐主动投降朝廷,便可既往不咎,且升官三级。”

    李瑁瞪着眼听完李光弼之言,半晌没有说话,只快速的负手在殿上来回走动,像一只笼中焦躁的野兽一般。

    “陛下,可要臣一一解释这四策的用意?”李光弼沉声道。

    “不必,朕明白你的意思。”李瑁伸手阻止道:“朕还蠢到连你这四策的用意都不明白的地步。你的意思不就是要趁着王源和父皇之间的勾当尚未发作之前便堵了他们的嘴巴么?一旦我们抢先宣布王源为反贼,太上皇为他所胁迫的话,太上皇再发出什么诏告天下的文告时,天下人便未必会相信了。”

    “陛下圣明,臣正是此意。堵住他们的嘴,赶在他们的头里,这便叫先下手为强。陛下,臣提醒你,太上皇恐已抵达成都,事情刻不容缓。宜早不宜迟,迟了便效果大打折扣了。”

    “朕明白,但朕认为你这第二策需得稍加改动。”

    “哦?不知陛下想如何改?”

    “朕……认为。与其说父皇为王源所胁迫,不如说父皇不顾大唐江山社稷,出尔反尔意图复辟皇位。遭到朕和诸皇子拒绝之后,便勾结逆贼王源意图报复。于骊山宫中杀害诸王后潜逃成都,附贼而反。这岂非更是釜底抽薪之策?”李瑁轻声说道。

    李光弼和站在远处的郑秋山都激灵打了个冷战,心头升起一股冰寒。李瑁太狠了,这是要将所有的脏水都泼到太上皇身上,这样一来,天下人不但不会信太上皇的话,恐怕还有很多人要怒骂痛斥其人了。

    “怎么?兄长觉得不妥么?到了现在这个地步,朕又何必妇人之仁?朕为了大唐江山社稷所想,也是迫不得已而为之。相信列祖列宗不会怪罪朕。”李瑁冷声道。

    李光弼咽了口吐沫,哑声道:“陛下说的是,成大事不拘小节,大义之下,万般可舍。臣觉得没什么不妥。”

    李瑁呵呵笑道:“好,那你们便即刻去准备。三日之内,誓师出兵,讨伐逆贼王源。还我大唐盛世景象,安乐之天下。”

    ……

    成都城中,关于玄宗重新复辟即位之事引起了不小的混乱。神策军上下,蜀地各道官员都对此事抱有不同的看法。很多人对此事都不太赞同,他们认为大帅走了一步臭棋。好不容易有了今日的局面,大帅居然要拱手将一切送出去,这实属不智。

    成都以及蜀地各地的百姓们的反应更是激烈之极,当街头巷尾传出了大帅要奉太上皇复辟即位的消息后,百姓们顿时如炸了锅一般沸腾起来。

    当年,这个年轻的官员抵达剑南之后的第一次亮相便让蜀地百姓们惊艳。他扭转了前任节度使对南诏国节节败退的局面,率领剑南军一直打到了南诏国的都城,迫的南诏国归顺大唐称臣。从那以后,这位年轻的大帅变成了蜀地百姓们津津乐道的对象。随着时间的推移,随着王大帅在蜀地的种种措施和作为更是深入民心,而且王大帅率军横扫吐蕃国,又逼迫了吐蕃签订和议,解决了蜀地西境之敌。从那时起,王源更是声望日隆,一路飙升。

    在蜀地各道,王大帅是百姓们口中最大的谈资。大到王源的用兵方略利民之策,小到王源的身高体重言谈嗜好,都是广为挖掘的谈资。城中的青年男女们以王大帅为榜样,掀起了各种风潮。譬如说,王大帅平日的装束,喜欢的菜肴,爱听的曲子,都是男子们效仿的对象。更有甚者,好事之人从王大帅府中的几位夫人的形象归纳出王大帅对女子的喜好,他们归纳出了好几点。譬如:王大帅喜欢身材苗条的女子,这和大唐主流审美的女子丰腴为美相悖。再比如,大帅夫人们一律化的都是柳叶眉而非粗重的远山眉,花钿也细小而精致,绝非大唐流行的大而夸张。唇妆也非在嘴唇中间为了让嘴巴显得小而点绛唇,而是顺着嘴唇的轮廓自然的涂上唇彩。

    凡此种种,有的没的,正经的不正经的,都成为蜀地男女们效仿的对象。大帅和他的夫人们俨然引领了蜀地的风潮,让蜀地的审美观和时尚观和外界完全的不同。这一切都说明了王源在蜀地百姓心目中的地位何等的重要,而且何等的受到崇拜。

    而王源在百姓们心中的地位,最终在安禄山起兵之后达到了最高峰。当叛军铁蹄横扫河北京畿之地,当天下百姓颠沛流离朝不保夕之时,蜀地的百姓们在惊骇之余却有着一种莫名的优越感。因为在大帅统率的蜀地之中,所有人的生活都很安稳。当然,在史思明率十八万大军攻蜀地之时,百姓们心里也是极为忐忑的。但他们的大帅没让他们失望。六万兵马在通州击溃十八万来犯之敌。从那一战之后,大帅便在蜀地军民心目之中彻底封神。

    蜀地的百姓们是骄傲的,大唐皇帝带着众皇子皇族仓皇逃到蜀地之中避祸,这些高高在上的皇族都要靠着大帅来庇佑,这足以说明大帅比他们都强。不知在什么时候开始,蜀地的百姓们心中只有王源而无李唐,也不知在什么时候开始,他们对于外界传言的关于王大帅要造反的消息也并不感到惊讶,相反还觉得理所当然。一个如丧家之犬一样的皇帝,数十万兵马像豆腐渣一般被一击而溃。丢了大唐两座都城的皇帝,还有什么资格值得百姓爱戴?更何况这天下的大乱正是缘起于朝廷的愚蠢。就算王大帅真的要造反当皇帝,那又如何?

    正因有着这些微妙的民心的变化,在蜀地之中,百姓们一直都站在王源这边。在朝廷偏安于成都之后发生的一系列王源和朝廷的矛盾之中,百姓们一无例外的都为大帅忿忿不平。而李唐的贵族们在成都的所作所为也让他们的形象更进一步的被百姓们厌恶。百姓们心里甚至都开始希望王大帅能骑兵造反,夺取天下了。这也是在多次公开场合中,百姓们做出跪拜王源高呼万岁的举动,这一切都是发自内心的情绪的表达。

    然而,正当蜀地所有军民们都以为大帅骑兵夺取天下是顺理成章之事时,却听到了大帅要保太上皇复辟的消息,这便像是一瓢水倒入了热油锅,一下子便炸裂沸腾,难以平息了。

第一一零八章 宣战() 
连续数日,王源的府中求见者不断,神策军中的将领,各地州府的官员们络绎不绝的来见王源,他们无一例外的都是来劝王源三思而行,恳请王源不要做出那样的决定。

    成都的百姓们也都自发的组织起来,将王源府邸周围的街道挤得水泄不通。并选派出有名望的百姓士绅们觐见王源进行规劝。

    面对如此汹涌的民意,王源也有些意想不到。他没料到这件事的反应竟然如此之大。那些来求见的将领官员和百姓们甚至公然直截了当的提出来说,自己应该夺取天下开创新朝,而不是再走回头路。言辞激烈恳切,甚至有嚎啕大哭以头抢地劝诫之举,让王源哭笑不得。

    对于王源的这个决定,内宅之中也颇为纷争。就连公孙兰都一直不太理解王源这个举动,更别提李欣儿和其余众人了。她们都认为,二郎当不当皇帝这倒是没什么,但二郎又要捧了这太上皇当皇帝实在是匪夷所思。即便是为了取得起兵的正当性,也不至于付出如此代价。这会伤了民心,损了军心。

    秦国夫人和杨玉环两姐妹的反应更是激烈,王源试图去解释原委时,却吃了个闭门羹,两姐妹都选择避而不见。秦国夫人甚至带话给王源说,若他不改弦更张的话,便从此和杨玉环闭门不纳,再不见他。

    王源除了苦笑之外别无他法。一方面他只能苦口婆心的跟这些人解释一番,但这些解释的理由有无法让他们满意。另一方面,王源又不能将自己决定奉玄宗复辟的真实想法公之于众,除了取得出兵的合法性,剥夺李瑁皇位的合法性之外,王源其实还有一个见不得人的目的。而这个目的只有高仙芝知道,除了高仙芝和自己,谁也不知道。王源也绝不可能将这个目标公之于众。

    但无论如何,王源是不会因为这些反对和规劝便改弦更张的。他一向如此,定下的事该做的事情还是要做,该推进的还是要推进,很少有人能够让他回头。玄宗答应昭告天下宣布李瑁皇位不正的前提,便是要先复辟登基。王源要达到这个目的也只能这么干。事情已经到了这一步,王源必须往前推进。

    在王源的命令下,玄宗重新复辟为帝的事情正紧锣密鼓的进行着。虽然不必太过隆重,但起码的礼节是要有的。龙袍冠冕都要准备,礼节流程也要走一走,总要像个样子。玄宗倒是很焦急,催促了王源多次,甚至表示一切都可以简化,足见其急切的重登大位之心。

    ……

    舆论的重重反对声中,玄宗的登基之礼终于于十月初二日在散花楼举行。当日上午,散花楼底层大厅被布置成金殿的模样,王源以相国之名召集所有官员将领列位于朝。但除了王源高仙芝之外,几乎所有人都一脸的漠然,若不是王源下令他们必须到场的话,这些家伙怕是一个也不会来。

    玄宗倒是很开心,坐在宝座上笑容满面,荣光焕发。当王源率众人在殿下叩拜之时,玄宗差点就泪流满面了。想想这两年来的遭遇,就像是做了一场梦。原本自己坐拥富庶繁华的大唐天下,日子过得不知道有多滋润,但后来渔阳鼓动之声惊天动地,几乎在一夜之间自己便丧失了所有。这之后颠沛流离,东躲西藏,被迫退位,又沦落为阶下之囚。被自己的儿子差点给折磨死。而现在,自己居然又重回宝座之上,重新成为大唐的皇帝了,这一切岂非像是做了一场噩梦一般。

    玄宗心里也明白,此刻的自己其实只是王源手中的傀儡。但玄宗觉得,此刻的妥协不代表永远的受制于人。只要王源不敢篡位,那么自己的目的便达到了。将来也未必便没机会扭转局面。况且王源也已经答应了,将来让自己回到长安,他在蜀地为王,绝不进兵长安一步。只要王源守诺,大唐便还是李家的。

    登基大典进行的很顺利,虽然气氛有些沉闷,但在王源的主导下,众人心中虽然憋着气,但却也只能按照礼节一一照办。巳时正,正当玄宗带着众人来到散花楼外的空地举行象征性的拜祭天地的礼节时,从散花楼大院东门外,一名将领忽然从门口冲了进来,吓了玄宗一大跳。

    王源翻翻白眼,手下的这些家伙们实在是没规矩,正在举行大典的场所他们怎么到处乱窜。进来的这个人是负责神策军情报工作的斥候营的将领,名叫田振。情报工作一直是直接隶属王源管辖,所以莫看这斥候营只有数百人,但却是和军中各营平起平坐的机构。

    “大帅,大帅,紧急情报。请大帅过目。”田振径直冲向王源身边,完全无视正在进行的隆重的登基典礼。

    王源又是皱眉又是挤眼的,示意田振这是登基大典,不是儿戏。但这并没有阻止田振飞奔而来。王源无奈之极,只得对玄宗道:“陛下稍候,待臣去瞧瞧发生了何事。”

    一干文武大臣差点笑喷了。当真天下奇闻,大帅居然为了一份情报要陛下暂停登基大典等一会儿,这简直是儿戏。由此可见,其实大帅心目中,这个复辟的新皇帝也并不那么重要。

    玄宗心中的恼怒难以形容,自己的登基大典居然就这么被暂停。如此重大的典礼却要为了一封情报而暂停,简直是匪夷所思。

    王源皱眉走向田振,田振飞奔而来,跪地行礼。王源摆手低声道:“这时候你来禀报什么?没规矩。不知道这是陛下的登基大典么?”

    田振转头看了看周围的架势,咂嘴道:“卑职可管不了这个,这是从长安来的重大军情,卑职可不敢耽搁。”

    “什么军情?拿来瞧瞧。”王源皱眉伸手道。

    田振伸手从怀中掏出一封羊皮信笺来,那信笺外边粘着三根鲜艳的鸟羽。三根鸟羽,那正是神策军信笺系统中表示紧急重大军情的特急急件。不用看内容,就知道发生了重大之事了。这三根羽毛的特急重大军情急件还只是在安禄山反叛以及李瑁于灵武登基时使用过两次而已。那两次也都是极为重大的军情发生的重大事件。

    防水的羊皮信笺是用针线一圈圈的缝制起来的,王源甚至没来得及用刀子切割开来,只用力一撕,便将信笺撕开,取出里边的几张纸来。展开后只看了数眼,便勃然变色。

    众人看着王源的脸色都知道定是出了大事,玄宗也意识到有些不对劲,忙问道:“王源,出了什么事了?”

    王源快步走到玄宗面前,沉声道:“陛下,这拜祭之礼便不用进行了吧。改日再补便是。臣请陛下回殿上落座,一个重大的消息要跟陛下和诸位文武大臣通报。”

    玄宗愕然道:“出了大事了?”

    王源微笑道:“确实是大事,但却是意料之中的事情。”

    散花楼一层临时作为朝堂的大厅之中,文武官员均肃手而立,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于站在中间位置的高仙芝身上。高仙芝正手持那封密信为众人诵读其内容。在此之前,王源做了个简短的说明,告知众人,这是李瑁三天前在长安西校场上面对五十万大军发布的通告天下的诏书。

    “告大唐天下臣工万民书。我大唐立国至今,国祚绵延百四十年,高祖太宗励精图治,后有诸先皇治理之功,我大唐乃有百年盛世之景,万朝来贺之威。然近年来,我大唐频遭劫难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