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库小说网 > 文学名著电子书 > 大唐军魂 >

第38章

大唐军魂-第38章

小说: 大唐军魂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今日朝会后我和皇上说了暂时停止演练,让你们休整的事,皇上本就有这个想法了。快过年了,天气又冷,休整一下也是不错。你们的安身计划是老夫提出来的,那园子也是老夫亲自选定的,就和我们府上紧邻,本是一致仕的官员,几个月前已经搬走,回老家去了,”李靖脸色已经恢复平和,“一会你先去看看宅子吧,我会使人收拾一下,只是你们进城时和进城后,不得泄露行踪,”
  “是…”原来这一切都是李靖的主意。
  这时家仆来叫用午饭了。
  “走吧,先用了午饭再说,你也很久都没家里吃过饭了,”李靖笑呵呵地道,“你父亲这段时间也常回府了,听说还与你有关。”
  “孙儿是想去劝父亲回府,可这段时间忙些练兵,一直没空去,父亲他…”
  “待有空你再与你父亲聊聊吧,”李靖大半心思都花在培养这两孙子身上了,特别是李业诩这个长孙。两个儿子都近不惑之年,没心思去管,也懒得去管了…
  第二卷 磨剑 第四十六章 火药
  傍晚,李业诩带着李成和李万出城,秘密地来到队员们的安置地。
  队员们设置的暗哨隐蔽的挺好,李业诩偷偷摸摸过来离的很近了才找到哨位,潜伏的哨兵却是早一步先发现他们三人。这时候正是隆冬日子,草木枯黄,且天气寒冷,队员们的暗哨能布置的如此隐蔽实属不错了。
  李业诩把暂停演练,到长安城里休整的消息告诉队员们。
  多天紧绷着神经的队员们一下子心情放松了,冷静的脸也都露出了欢欣的笑容。
  只是李业诩告诉他们,进了城后不能离开驻地,每天的训练不能少,且不可露出行踪,不可让人知道他们这一群人进驻,年节时也不准有任何异常的举动,不得主其他人知道他们的存在,这是必须严格遵守的纪律。
  进城也是一次行动的演练,时间还是选择在夜半时分,陆续通过攀爬城墙进入城内,避开街上巡逻打更人员,在天亮前抵达休整驻防的园子。
  接下来日子,这所园子的大门没有开过。队员们在院内进行一般性的训练,而格斗等则在房内,一切都在静悄悄地进行着。李业诩和苏定芳、郑仁泰三位主官则轮流在园内值班,只是李业诩还无家室,让苏定芳和郑仁泰两位有家室的人多回府陪陪家人。
  ---------
  这天,天气晴好,虽然气温还是比较低,但暖暖的太阳照着,还是让人感觉很是舒服。
  李业诩带着李成和李万,还有另外两名亲卫,往终南山而去。先到训练营,安排好队员们离开后的善后事项,一切妥当后,再往宗圣宫而去。
  说来也巧,孙思邈出门一段时间了,昨天才回来。
  孙老道亲自接待了李业诩。
  “李公子,年关将近,为何还往贫道这儿跑啊?”孙思邈看着李业诩带来的礼物,心里知道李业诩是为何而来,明知故问道,“公子应该知道贫道从不收礼的…”
  李业诩上次来时,就和孙思邈说,打算着把流云小道带走。
  孙思邈经过一番思虑后也同意了。
  “孙道长,翼这次是另有一事相求,”李业诩这次和孙思邈要求的却是另一件事,“这些只是一些关于医理方面的书籍,在下没有太多时间研习,想必放在道长这里,可以更好地发挥作用。”
  “公子客气了,即是医书,那贫道就收下了,”孙思邈也没道谢,“有何需要贫道相助的,请尽管说。”
  “待过了年后,在下想差几个人到道长这儿学习医术,不知道长可愿教授?”
  这训练过程及以后打仗时候,定是会有伤亡的情况发生,队里也需要有几个懂医术的人员,虽然李业诩略懂一些伤病的基本救治,也曾把这方面的知识教给队员们,但那只是外伤的一些处理和包扎,医术的一些皮毛而已。派几名队员到孙思邈这里学一下也是有必要的…若孙老道同意教授,过段时间后,或许另外的要求他也会答应。
  “这个…”孙思邈沉思了一会,“既是公子相求,当然可以,贫道记着公子说过的话,医术应教于人,使之发扬光大。”
  “那,翼就多谢道长了,”李业诩恭敬了行了一礼道。
  这时,小道童流云在殿外鬼鬼祟祟地探着头,脸上看去却很古怪。
  孙思邈也看到了自己的徒儿在外面探头探脑,当下站起了身说道,“李公子,贫道需去做功课了,你请自便吧,你的事,贫道不会再阻止,以后小徒就烦请公子多多关照了,”说完一施礼,转身走了,也不理会外面的流云。
  看到孙思邈走了,流云快步冲了进来,一脸兴奋地对李业诩说道,“李公子,去看看我试制出来的东西。”
  说罢,拉起李业诩的手就跑,李业诩这才看清,小道士的眉毛都没有了。
  流云把李业诩来到一处偏避的殿房内,打开一个挺大的木箱子。李业诩一看,好家伙,竟然是满满一箱的黑色粉块状药物,一股熟悉的火药味扑鼻而来。
  “李公子,这是小道按您说的改进配方研制出来的火药,还加了点蛋清和其他粘合的东西,我已经试验了几次,效果不错。”
  “你脸上是怎么回事?”李业诩指着流云看着异样的脸说道。
  “眉毛被火药烧掉的了,连头发也烧掉一些,小道没想到这东西这么厉害,还好头发没烧光,”流云有些尴尬地挠挠头。
  李业诩抓起一把火药,放在鼻子下面闻了闻,除了火药味,还有一点淡淡的鸡蛋味道。
  “你把这么多火药放在这儿,还有谁知道?”
  “这是小道的卧房,没有其他人知道了,”流云有些洋洋得意。
  “你睡觉的地方?”李业诩惊讶地张着嘴,这小道士也真不知道危险,和这么一箱火药相伴而眠,万一不小心发生爆炸,整间屋子都要被炸飞,到时连尸体都找不到了,那一切都玩完了,“你得找另外一个地方隐藏起来,放这里太危险了…”
  “公子,我们先去试试效果如何吧,”流云不理李业诩的惊讶,一脸兴奋地怂恿道,“如果不好,我再改配方试试。”
  装了一大罐火药,流云锁好门,一行几人来到离道观比较远的一个山谷。
  流云抓了一把火药,放到一块石头的凹处,点着一支香,小心翼翼地凑上去,点着了马上跑开了,火药很快地烧起来,冒出很大的烟和火,一会就烧完了,没多少残渣留下。
  “还不错,改进的很成功,”李业诩看到现在的火药比上次试制出来的好多了,称赞了流云几句,“我们来试试威力如何!”
  “少爷,这是拿来变幻术用的?”李成指着流云手上拿着的那罐火药问道。
  李业诩白了一眼这个没有更深层次想法的忠仆,一脸神秘地说道,“一会少爷变个幻术给你们看看。”
  吩咐另外一名亲卫去边上山上找来一段手臂粗细的竹子,用刀子割成几段,取两端封闭的一段,在一端穿个孔。
  李业诩吩咐那名亲卫把火药装到竹筒里,用木棒轻轻地捣实,装满,最简单的炸药就制作成了。
  可这引信之类的可不太好制作,直接上去点太不现实,李业诩不知道这东西威力如何,说不能把一只手炸飞,他可不想出现这种惨剧。
  李业诩想了会,没法,只得用一个不太理想的方法。
  把装有火药的竹筒放在石头上,用火药堆成细细的一条长线状,从竹筒开口处往外延伸近两米。
  让所有人都躲到石头后面,吩咐李成过去点着末端的火药,点着后快速逃离,躲到安全地方。
  李成看到李业诩如临大敌般,心里有些嘀咕,也不知道这东西有何危险,但也依李业诩的吩咐躲了起来,火药“嗤嗤”地很快烧起来…
  “轰,”一声巨大的响声,竹片的碎屑四处乱飞,还有被炸碎的小块石头碎片,边上林子里的鸟儿都被吓的全飞走了。
  除了李业诩,其他人都吓的脸色发白,这声音比夏日里打雷的声音还要响很多。李成更是吓的发呆,若爆炸时还在边上,不知要被炸成什么样子。
  李业诩却是满脸掩饰不住的欣喜,“哈哈,终于成功了!”
  又装了一个更大的竹筒,压在一块大石头下面,这次换成李万上去点。
  李万有些胆战心惊地上去,点着了马上回跑,找个地方躲起来。
  “轰…”更大声音的一声巨响,石头被炸成多块碎片,一些则飞上半空…
  众人更是目瞪口呆,连这段时间以来一直在研制火药的流云小道,也不知道这玩意装在竹筒里会有这么大的威力。
  李业诩也稍稍地和众人讲了火药为何有如此威力,却没告诉能在军队中作为杀人利器使用,流云等人听了也似懂非懂。
  李业诩从流云房间内拿了一大罐火药,压实,密封好,叫李成小心地拿着,带回府里。
  原本是打算把流云也带走,孙思邈知道李业诩有这个意思,也没反对意见。但李业诩想,现在把流云带走,没有太好的安置地方,不如先让他呆在道观里,还有机会多试验几次。
  火药的事还没告知李世民和李靖,李业诩本是想待研制成功了,再告知他们为好。也知道依眼下大唐的生产力,还不是大举开发火器的时候。但如今有了成品的火药了,这事不能让更多的人知道,得要把情况告诉李靖了,具体的事儿,让李靖来安排处理。
  待练兵的事儿有暂时的结果,自己有可以支配的时间后,再花精力来研究火药和炸药。
  但流云这个人,还有几位曾参与火药研制的小道们,必须得派人保护起来,也可以说监看起来,无论如何这火药的制作技术不能流传出去。
  吩咐流云找个另外隐蔽的地方放置火药,保管好。今天的事儿不要对旁人说,这火药的事也不能让不相干的人知道,更不能让人知道配方。
  也嘱流云继续研制火药,进一步加大硝石的用量,几种物质的配方争取做到最佳比例…
  第二卷 磨剑 第四十七章 两位大佬要做啥?
  队员们隐藏的园子整天大门紧闭,没有人知道里面还有这么多人儿呆着。
  园子里也没有其他的闲杂人员,日常的一切事儿都是队员们自己打理,各种物质上的供应都是非常充分。每天只有强度不太大的训练,没太多的事儿,队员们都有些不习惯,这日子过的太安逸了。
  平时也只有一位主官负责日常管理及训练。年关快到了,李业诩本想让苏定芳和郑仁泰多去陪陪家人,毕竟自己还无妻儿家室,且后世也是大多时间呆在军营里,早已经习惯了单调简单的生活。
  只是出乎李业诩的意料,进了城,这事儿还挺多,每天都忙碌着,竟是没有什么闲下来的时候,连郑燕都没空去找。
  李业诩只得和郑仁泰透露了李世民要他暂缓完婚的事。
  郑仁泰早已知道李业诩和郑燕已经订婚,并准备在年后完婚。
  如今听到这消息,郑仁泰心里也有些吃惊,第一感觉也是李府要悔婚,但又觉得李业诩不会是如此一个人。待李业诩讲了大概的事情经过,稍做思考,加上这段时间对李业诩的了解,也释然。趁回府时与父母及妹妹透露这个消息的。郑府家人颇感意外,但也没有办法。
  李靖听了李业诩关于火药情况的汇报后,马上派了几个人到宗圣宫,扮作道士陪伴在流云身边。
  稍后,李靖也和李业诩密议了一些事,要求李业诩把上次和李世民讨论开发南方及募兵制的事儿,再好好构思一下,并写份详细的东西出来。
  李业诩愕然中有些不明所以,李靖也没说明是何用处。
  -----------------------------
  三天后,李靖带着李业诩到房玄龄府上拜访。
  在房玄龄书房,两位当朝的尚书仆射客套了几句后,屏退所有下人,并关上所有门窗。
  “贤侄,当日你和皇上议论了一番大力开发南方,特别是开发江南的话题,还有关于人口的问题…后来皇上也和我们几位作了细谈,”房玄龄先开口问李业诩,直接就说到正题,“贤侄此番论调可是非常人能及,实出很多人意料之外,我等今日还想听你详讲。”
  李业诩一愣,又是这个话题!
  只觉得此事定不简单,眼前两位在朝堂上举足轻重的大佬都过问起此事来,又是为何?难道…李业诩心突突地跳了起来。
  “房伯父高看侄儿了,那翼也就说说心中不成熟的想法,也请祖父和房伯父指正,”当下也就把这几天以来深思熟虑的一些想法都说出来。
  “听闻祖父言,今年风调雨顺,全国粮食大丰收,各地粮仓都满了,百姓家里也都有充裕的存粮,斗米不过三四钱,此乃天大的好事。国之根本在于民,民犹以食为天,今天下富足,百姓安居乐业了,社会也就安定了。然而…”
  李业诩看着两位盯着自己看的朝堂大佬,有些不自在,吞了口唾沫继续说道,“若明年有天灾,或者战乱,能否再有今年的收成?这是个未知数。如果收成不足,各地粮仓还能否充盈?各种物价是否还会如此便宜?百姓家里是否还有存粮。,不得而知,饿死一个人,几天时间足矣,可是种庄稼却需要几个月或者半年、一年,才可有收成。若要保持粮食的稳定增产,必须改变目前靠天吃饭的现状,改善产量低下且不稳定的种植模式…”
  “要有效增加可耕种的面积,并加大水利设施的建设,改进种植方式,引进高产物种…”
  李靖已经听过李业诩的这些话并没表现的很惊异,而房玄龄听着从李业诩这样一个少年人嘴里说出如此的话,已经是大为惊叹,如此少年人有这样的心思,难怪会得到皇帝的赏识。
  “关中地区有效耕地面积已经没有更多扩增的余地,且这些地方土地不够肥沃,相对于南方,气候寒冷些,作物可生长时间短,雨水也不充裕,引水灌溉不太方便,许多田地是靠天吃饭,种植成本高,但产量不高…”
  “而江南及比江南更南的南方,气候温暖,土地异常肥沃,且雨水充沛,河道密集,灌溉方便,非常适合大面积种植各种作物。翼听说大部分地方可以一年两熟,甚至三熟。因雨水多,适合种植产量更高的水稻。可以眼下南方种植的作物还是以粟、麦为主,生长周期长,产量低,必须推广种植生长周期短、产量高的水稻,培育优良品种,并以稻麦复种。再把中原当前成熟的种植经验在南方推广,如此粮食产量定会稳定地增长,”李业诩娓娓而道,汗,隐约记得相似的内容和李世民都讲过了。
  接着李业诩把他所知道后世江南那繁盛的景象生动地描述了出来,直把房玄龄和李靖都说的一愣一愣的。
  眼前的两位当朝仆射都聚精会神地听着,而房玄龄还不时地动笔记着什么。
  “江南如今有一定程度的开发,更南的岭南很多地方还是蛮夷之地,交通不太方便,人口不多。若朝廷加大开发,经济必然会发展起来,人口也会快速增长,再把道路修筑起来,荒废的土地有人耕种了,自然就不是蛮夷之地,”李业诩知道南方也多山,逢山筑路倒是件难办的事儿,更细的事情就不是他去操心的,自有各部官员及地方官吏去完成的,“这些具体的事儿,翼了解不是太多,所以不能说上太多详情…”
  “贤侄放心,关于南方的情况,我等早已责成户部派人去详查,并已有详细的资料…贤侄若想过目,也可,我会带你去查阅,只是资料数量巨大,需要花费一定时日,”房玄龄笑呵呵道。
  “这乃机密事项,翼不方便看,”原来如此,自己真小看了这些当代名臣们,关乎朝廷大政的事项,他们可是做足了功课。
  李业诩也懒得去看那些烦人的数据,即使朝廷要开发南方,细节上的东西也不需要他来操心。
  一想到这,心中一动,难道,朝廷真的要开发南方了?
  徒然间又想到另一件事。
  “祖父,房伯父,翼曾听人言,我们大唐之属国林邑,种植一种水稻名曰占城稻,有高产、早熟、耐旱的特点,且适应性强,不择地而生,生长期极短,自种至收仅五十余日。”
  “啊…”两位当朝仆射竟然都露出吃惊的表情,他们忙于朝政,天下事莫有不知道的,但这占城稻的事儿竟然未曾听闻,李靖更是吃惊,李业诩竟然没和他讲这事。
  李业诩当初在军校中写论文查资料时对这种古代种植范围极广的水稻隐隐有一些印象,好像记得是从宋朝时南方开始大范围种植。如今队中一名祖上在交州的队员,无意中也曾讲起过,偶然间灵感顿发,当下也讲了出来,具体情况如何也不是太了解。
  “翼儿,你可否是信口胡言,真有此事?”李靖有些不满,李业诩竟没和他交个底。
  “贤侄,你说着,我想起来,是曾听人言有此事,好像是林邑的使臣…年内曾有林邑使臣来献火珠时曾有言及,还有人曾因其表辞不顺而要求发兵讨伐。只是当日以为只是大话,没当一回事,待我派人细细详查,然,我等都是北方人,对南方的情况都不太了解,所以这些情况都忽视了,如此重要的情况,定是要查探清楚来,”房玄龄满脸是赞赏的神色,“贤侄好像还意犹未尽,继续讲…”
  李业诩没有上朝堂发表演说的资格,这两位大佬正是想听听李业诩当日讲了些什么内容而得到李世民赞许,用以补充他们所提的议案,仔细斟酌后再向李世民提交,朝议时面对其他朝臣们的质询,也多一些辩驳的理由。
  “还有…即人口…如何使人口快速增长,也需要有多方面的政策支持,社会安定了,百姓富裕了,百姓才有安定感,民心安了,人口出生…率才会大幅提高,人口才会快速增长。前朝末多年战乱,人口锐减,虽经这些年休养生息,但如今我大唐户口不过三百多万…”
  “一个千疮百孔的国家,恢复总是有一个过程的,特别是人口的恢复增长,更不是一朝一夕的事,百姓是国家的基础,民富则国强,国强民更富,国家富裕更是军队实力的根本保证;人口增长了,兵源才能有保证;兵源有保证了,才能应付战事,保卫国家;国家安全有保障了,百姓才能安心从事农业生产,才会使粮食收成提高;粮食供应充足了,天下百姓也更心安,必定会更支持朝廷的政策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