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一战胜国-第12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好在文化的差异,筑起了一道防御共济会的防线,但任由他们发展下去的话,必然会造成大问题。
夏钧对共济会可谓是谈虎色变,这个组织的折腾直接主导着近代历史的走向,英国没他们折腾得失去了世界第一强国的名头,德国被他们折腾得两次战备,而他们控制的美国则成了世界第一强国。
此时的德国很多财富就掌控在犹太人手上,而德国采取的管制措施,在目前来说还算好,毕竟德国的财力还算是充盈,但只要时间一长,必然会是损害犹太人的利益,犹太人将在德国煽动大规模的罢工。
华东自治政府则是不断的向德国运输原材料和军火,虽然也是在大发战争财,但相比犹太人来说,只是小巫见大巫。
如果说德国军方是容克贵族的代言人,但他们绝对不是犹太人的代言人,这也注定了犹太人的行为将让他们成为德国战败的替罪羊。
而夏钧则尽可能避免成为德国人归结于战败原因的原罪方,因此严守中立。
……
华东自治政府的中立政策,很快就遭到了协约国的谴责。协约国在近期终于侦查到了华东自治政府正在以潜艇往德国大规模运输物资、原材料的情报,这把协约国弄得很不高兴。
英法两国联合发来照会,让华东自治政府停止这种行为。
华东自治政府则发表声明称:“中国是中立国,我们保持绝对中立,请不要将任何战争问题归结于我们华东自治政府,否则我们将采取必要措施。”
华东自治政府的强硬态度,让协约国只能吃瘪。此时他们也不好紧逼,若是把华东自治政府逼向德国,那么将是一个**烦,起码在日本在山东还未站稳脚跟前,不宜如此。
此时夏钧可谓是肆无忌惮,不但没有减少向德国输送军火物资,反而还加大了运输量,协约国对此也只能无可奈何。
协约国对此只能向华东自治政府加大订单,以求能把华东自治政府卖给德国的军火买过去。
华东自治政府能把军火卖给德国,说明订单下得还不够。
这也是协约国对华东自治政府无可奈何之下的无奈之举,协约国此时还真不敢对华东自治政府有什么过激的动作,现在就等着日本在山东战场上一显身手,让那个年轻人清醒清醒。
第一卷 第一百四十六章 春节临近
第一百四十六章 春节临近
寒冬之中,对于中国来说却是火热的,在这年的冬天里,华东自治七省展开了轰轰烈烈的工业建设进程。
同样这一年华东自治政府施行了大规模粮食种植机械化,导致秋收之后粮价继续下跌,肉价也随着降了下去。
大量的就业岗位,以及工人收入的增加,让年末的中国市场变得一片繁荣,人们开始准备年货。
今年食品价格进一步下降,收入进一步增加,加上社会救济的进一步完善,彻底解决了七省内部的温饱问题。
七省内部超过六十岁的老人从一月开始,领到了第一笔养老金,养老金并不多,只有八角钱。
然而八角却可以让一个老人在衣食方面无忧了。
七十岁以上的则能拿到一元的养老金,八十岁可以拿到一元二角,九十岁可以拿到一元五角,一百岁能拿到两元。
此时华东自治七省,真正的是少有所教,老有所养。
工人劳动收入的增加,以及对工人的不断需求,让妇女开始走入工厂,使得妇女的地位有所提高。
男女平等的宣传是有的,不过华东自治政府宣传中的男女平等,不是男人可以做什么女人就可以做什么,毕竟男女还是有所区别的,这个平等是在对待上的平等,权利上的平等,而非行为上的平等。
后世的中国则是男人做什么,女人就像男人看齐,传统美德被丢得一干二净,传统的东西未必全是糟粕。
家庭妇女走入工厂,也造成了消费的增加。
在发展时间最久的福建、浙江、江西三省,家庭妇女大多都进了工厂,而他们原本手上的活计,例如做衣服,做鞋子,或者过年时准备那些繁琐的年货,很多都没时间去做。因为他们在工厂做事有更高的收入,这些东西还不如直接在市场上买成品。
这种思想观念的转变,主要是源于人们有事做了,时间变得宝贵起来了。因此市场消费也就上去了,很多行业因此发展了起来,例如服装业。
年末的市场之火爆,远超以往。
今年下半年几个月,人们都在工厂里努力做工,消费时间明显不足,而在年末集中爆发了出来。
工厂再忙,春节总是得放假的。
杭州城更是因此繁华无比,经过几年的建设,杭州初具大都市的模样,不过因为城市建设的投入不是太多,建设速度并不是太快,连作为行政中心的杭州也是如此,不过建设城市的主力还是那些商人。
政府只是负责城市规划、电力、消防、自来水、排水系统、卫生系统、保障房等方面的基础建设,那些高楼大厦是商人去建的。
今年建设部加大了经费,算是有足够的钱投入到城市建设之中了。
大都市看上去虽然不算金碧辉煌,但却充满了一股朝气,夜晚的杭州许多商业街道上都是购物的人群。
这些人群三五成群的,有的和亲朋好友一起,有的则和同事一起,流连于各个商店,挑选着各种商品。
街道上的商店装修得很透亮,这些商店用上了大量的玻璃,看起来十分的透亮整洁,在这种表面包装功夫上华东集团向来不差,不管是商品包装还是店面装修,都走在了世界前列,也是中国商品产销的一大法宝。
街上不时有警察在巡逻,以至于街上基本上找不到小偷的身影,去年一共进行了三次严打,抓了许多地痞流氓,让治安情况大为好转。
在杭州虽然有很多外来工,但这些外来工得到了妥善的安置,工作又有着落,基本上不会对治安造成什么负面影响。
最为热闹的地方,莫过于杭州的华东百货商场,这里向来是最热闹的地方,垄断了一半以上的零售业,人们都愿意来华东商场购物,因为商场里服务很好,商品也都以国货为主,另外谁都知道,这是委员长的产业。
而且华东商场的商品卖得比较便宜,有专门针对低层消费者的平价卖场,在这里购物最是省钱。
吴师傅是个出租车司机,年末很快就到了出租车的黄金时段,乘坐出租车的客人增多了许多。
华东自治政府的小资阶级开始增多,大量技术工人都成了小资,他们出行大多都会选择出租车。
为此一天之内让他赚了少钱,让吴师傅心里喜滋滋的。
两年前他还是个拉人力车的,每天拖着个人力车在街上到处跑,每天累得跟死狗一般,大热天的没生意的时候就穿着个背心,肩膀上挂着条毛巾坐在茶馆外面喝着大碗茶等生意。
后来政府出了新政策,允许他们贷款买出租车,吴师傅当时就进了培训班,靠了个驾照后便贷款买了这辆出租车,大概再过半年也就能把贷款还清了,这让吴师傅整日心情舒畅。
两年前他还是住在低矮破旧的木构房屋里,妻儿老小一家人日子过得清苦,现在他已经搬进保障房里住了,每天出来载客,平时收入还不错,日子算是越过越好,全家到现在已经实现温饱。
让吴师傅有压力的并不多,家里两个儿子上学完全不需要他担心,学校管吃管穿还管教,平时给两个儿子买点玩具什么的,一般也就是这个花费。而且这个月政府还给他老母发了笔养老金,平时看病也不用多少钱。
唯一担心就是还清贷款,不过按照目前的收入进度来说,还清贷款完全不是问题,年末的好生意也让他没了什么担忧。
没什么压力的吴师傅,开始把担忧放在国家上,每天跑出租车他都要打开无线电广播,收听新闻频道。
几个月前委员长出兵打小东洋,现在小东洋还在山东,让他有些弄不懂怎么回事,不过华东军大胜却是事实,而且日本还赔了一亿美元,相当于是两亿复兴币,这足够让人振奋了。
只是最近各报纸对山东的局势显得有些忧心忡忡,让他有些紧张起来,国家兴衰关乎每个人的生活。
打开车上的收音机,新闻频道的女主播那甜美的声音传了出来,女主播正在对今年借春晚会的录制情况进行报道。
很多人都盼着过年,因为可以看春节晚会。也正是这个晚会让自治各省人民连结在一起,人们年年能看到伟岸的委员长,年年能看到那些实业家们的善举,更能看到许多好看的节目,这已经成为人们每年之中最重要的娱乐项目。
以前人们对那个年轻的委员长还抱有一些担忧,毕竟如此年轻如何能够领导人们,不过几下来,人们已经完全消除了疑虑。
对于吴师傅这样见证了国家从无到有,逐渐好转的人们来说,现在就是活在天堂之中,曾经的满清政府的统治时期就是地狱。逐渐过上舒适生活的吴师傅甚至不知道当初那些饥寒交迫的年头是怎么挨过来的。
愿祖先的意志与我们同在
吴师傅祷告了一声,继续上路载客……
……
学校也快要放假了,来到杭州已经快一年多的卫立煌收到了一封家信,信里大哥卫立炯告诉他,他已经从监狱里放出来了。
二次**时,卫立炯跟着柏文蔚响应了这次**,不过后来被华东军给镇压了下去,卫立炯作为**军的军官,也上了军事法庭。
军事法庭对他们这些**军的判罚并不是很严厉,大多只是被判处监禁几个月,最多的也不超过两年。
监禁是个很轻的判罚,受监禁人员不需要劳动,而且生活设施和伙食都不错,一般犯罪份子享受不到,那些犯罪分子都多是被判处徒刑,只有那些犯罪情节很轻微的才会被判处监禁,例如家庭暴力什么的,通常都会被关进去个把月。
同时卫立炯在信中说,他出狱后加入了华东军,在某师当了班长,可能年底就要参战。
卫立煌很高兴,大哥参军了,这正是他的梦想。不过他年龄不到,现在还无法参军。
大哥还在信里叮嘱他,让他好好学习,以后为国家做贡献。并且隐约向他透露,华东军远比表面上看上去来得强大,与日本在山东的这场战争的结局必然是华东军取得胜利,但具体如何强大却因为涉及机密而未写入信中。
同时卫立炯在信中提及了父母的情况,父亲和母亲都进了农垦公司做事,父亲因为有文化,当了农垦公司的小管事,其他几个兄弟都进了学校,家里的日子已经越过越好了。
卫立煌很兴奋,贫困与寒苦渐行渐远,而他也离理想越来越近,一切都在向美好的方向而去,他提笔写了封家书,告诉家人他过年就会回家。
……
临近过年,华东自治七省那紧绷的神经终于稍稍松弛了下来,不过的年后,忙碌的生产将延续更长的时间。
那些商人正在忙碌的布置着过年的欢庆活动,各地的春节活动大多都是这些商人出钱组织。
而且是一年胜过一年,今年那些商人个个都赚了钱,而且很多都是大赚了一笔,出手更加阔绰。
更多的商人希望能出现在春节晚会的镜头上,不管是求名也好,还是虚荣也好,华东政府颁发的慈善奖章绝对是含金量十足的。
华东政府普遍赢得人民信任,获得一个政府颁发的慈善奖章,走出去人们都会说:“这个资本家有良心。”
也不是所有慈善奖章都是在春节晚会上捐款得来的,大部分的慈善奖章都是平时做慈善获得的。
只要在地方上的慈善事业上表现踊跃,不管是拿出的钱多也好,钱少也好,这看个人的财力情况,并不做硬性规定。只要积极参与了,政府大多都会颁发一个慈善奖章。
政府正是通过颁发奖章的方式,鼓励资本家们积极参与慈善事业,随着免费教育和养老制度的完善,很多商人都愿意把花不完的钱捐出来。
这年代的人们的观念还是比较传统的,都认为人死后会轮回,现在政府给出一个框架,他们把自己的钱投出去把这个框架完善起来,这不正是为了自己下辈子考虑吗?
反正下辈子不论出生在哪个家庭,都能享受到这些福利,那自然也就不用受苦了,而且每个人都有相对平等的机会。
——————
第二更到
弱弱的求下月票……这个月更新有些不给力,小菜实在不是速度型的,上个月搞得身体状况有些糟糕,正在调整……
第一卷 第一百四十七章 巴拿马博览会
第一百四十七章 巴拿马博览会
协约国和同盟国之间的大战,很快便超出了人们的想象,英法联军在西线战场发动了一次大规模的进攻。
在冰冷的冬季发起进攻,问题是协约国缺乏强大的炮火掩护,结果被德国成功的阻挡了下来,为此协约国还损失惨重。
相比之下,德国则把力量抽调到了东线,在东线战场上,兴登堡和鲁登道夫两人联手将沙俄大军杀得大败,仅仅是几个月时间,沙俄就损兵折将八十多万人,而且数量还在继续上升。
华东自治政府向东线德军免费馈赠的火炮也送到了前线,这种先进的迫击炮只有西线德军才有装备,此时装备到了东线,给了东线德军强大的火力支援。
在这样的情况下,德军在东线不但收复了东普鲁士,而且还攻入了波兰境内,此时波兰正处于沙俄的统治之下,还未取得独立。
在巴尔干地区,保加利亚在一九一五年正式向协约国宣战,他们与奥匈帝国联手,灭掉了塞尔维亚。
塞尔维亚是挑起这场战争的主要国家,因为塞尔维亚黑手党是欧洲黑手党的创始,斐迪南大公便是被黑手党谋划刺杀的。
在这场世界大战中,塞尔维亚因付主要责任,虽然奥匈帝国之后的通牒中的条件塞尔维亚都答应了,但这已经无法阻止战争的爆发。
而被刺杀的斐迪南大公则是一个很冷静的储君,他知道战争不会给奥匈帝国带来什么好处,所以他在上位前一直都在努力缓和内部矛盾与外部关系,只是他被刺杀了。
英国在西线战场毫无进展的情况下,丘吉尔决定组织兵力攻打黑海出口,以开辟出第二战场,并且将黑海出入口向俄国开放。
这就是丘吉尔组织的加里波利战役,这场战役在1月9日开始施行,英国开始调集兵力、船只、物资,准备登陆加利波利半岛。
这次登陆战不仅有英国士兵,还有法国士兵、澳大利亚士兵、加拿大士兵、南非士兵。兵力总数方面,英国打算抽调五十万人进攻奥斯曼土耳其帝国。
这场战争是进行得极为鲁莽的,这也注定了英法联军要饮恨加里波利。
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在十四年底,已经向华东自治政府订购将近一亿两千万英镑的军火,显然是想在这次世界大战中大显身手,以求地盘上的扩张。
这些军火并非向是俄国购买的那种普通军火,多数都是十分先进的重装备,土耳其目前正在高加索地区与俄国军队作战。
在高加索的战役中,土耳其军队利用先进装备给了俄军较大的打击,虽然没有取得决定性的大胜,但却也让俄国损兵折将近十六万人,不过土耳其也伤亡了近五万人,土耳其的军事素养不是很高是不争的事实。
不过土耳其在加里波利半岛对付英法联军却是足够了,因为半岛的地形对他们非常有利。
作为欧洲土耳其西南延伸部分的加利波利半岛,有六十英里长,四到十三英里宽。这条几乎是荒芜的多山狭长地带的加利波利,1915年只有一条泥土公路纵贯全岛。俯视海滨的山脊和陡坡提供了优良的防御阵地,保卫着达达尼尔海峡的欧洲一边,一条四十英里的水道从马尔马拉海流入爱琴海,宽度从一千四百码到四英里不等。在古代以海莱斯蓬特著称的达达尼尔从不冰冻;但它的双向的潮流,疾转的风向和猛烈的风暴,使航行成为难事。
由于获知了英法联军将从黑海入侵土耳其,土耳其政府很快加大了向华东自治政府的军事订单。
奥斯曼土耳其帝国要求购买一些足以抵御英法联军的武器,华东商馆向他们推荐了一种布雷潜艇。
黑海入口很小,只要在这些地区布雷的话,极有可能杀伤英法两国的船只,虽然他们也会扫雷,所以需要布雷潜艇进行重复布雷。
这种布雷潜艇可以携带大约一百三十枚大型鱼雷,布雷过程基本上是无声无息,水雷还具备一定的隐形功能。
同时华东商馆还向奥斯曼土耳其帝国推荐了狙击步枪、迫击炮等武器,这些东西在堑壕中都是十分好用的,另外堑壕还需要有大量的机枪,以及后面的炮火支援,那就需要速射炮。
华东自治政府的三个军工厂当中,其中福建军工厂已经可以制造75mm速射炮了,质量还不错。
土耳其将和英国爆发大战,这正是华东自治政府愿意看到的,这可以从土耳其身上挤奶,同样也能从英国佬身上挤奶。
英国打算发动的这场战役,是英国主攻,其中四十一万兵额由英国来出。
土耳其为了应对两线作战,再次向华东自治政府订购了八千万英镑的军火,要求是三个月内运达。
这没问题
三个月已经很足够了。
……
而在非洲,英国此时开始变得焦头烂额。
福尔贝克所率领的东非德军开始攻入赞比亚,这是一片英国的保护地,还没有彻底沦为英国的殖民地。
而赞比亚下面的津巴布韦则已经沦为了英国的殖民地,福尔贝克的攻势很猛,他们获取的新装备在分配下去后,虽然还未怎么熟悉,但却已经让战斗力暴增了。
英国在非洲此时还没反应过来,南非之前已经出台了一个计划,那就是吞并德属西南非,不过还未来得及实施,福尔贝克已经闪电般的通过了赞比亚,从津巴布韦攻入了南非的边境。
一路上英军根本不知道该如何抵挡这群强悍的德军,福尔贝克为此直接攻入了南非,在南非边境拔掉了两个重要的英军据点。
不过福尔贝克并非是要真正的攻入南非,他知道他没有足够的兵员,而且他不能离开坦桑尼亚太远,因为他的补给还丢在坦桑尼亚。
他只是在拖住南非,给西南非一些时间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