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库小说网 > 文学名著电子书 > 唯一战胜国 >

第136章

唯一战胜国-第136章

小说: 唯一战胜国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此时袁世凯想到了向华东政府求助,当天他与夏钧在电话里谈了近半个钟头,一副快死的模样。
  夏钧本来也就是敷衍了事,不过袁世凯却说:“华东行政之强,却为国之福祉,湖南近期愈加混乱,应由华东治理。”
  很好
  非常好
  夏钧当即拍胸脯保证,愿意为北洋调停西南战局。
  第二天,夏钧发出了调停电文。
  此时华东自治政府突然调停,让很多看不明白,但西南护国军却是不敢在华东自治政府出面调停的情况下还继续与北洋军开战。
  谁都明白,此时华东军并未完全将力量投入到山东,当前与日本在山东还没开打,想灭他们却是易如反掌。
  华东政府的调停,谁敢不听?
  就算是广西陆荣廷,当初也被华东军给打怕了,当初华东军一个团就把他们赶出了广东,战斗力之强,远不是他们可以战胜的。
  调停通告发出后,北洋政府即宣布愿意接受调停,紧接着西南护国军也同意接受调停。
  双方各派遣人员,在杭州进行谈判。
  这次谈判西南护国军当中,蔡锷亲自前往杭州,袁世凯则派遣唐绍仪前往杭州。
  双方各乘坐火车前来杭州,只是五天之后,双方就在杭州的谈判桌上坐了下来,这次谈判袁世凯无疑要大出血。
  华东自治政府调停的报酬就是湖南,而要想安抚住蔡锷等人,袁世凯也是要付出代价的,谈判进行了近一个星期,最终以蔡锷被任命为四川督军兼省长,湖南交割华东管辖而落下帷幕。
  至于贵州刘世显和广西陆荣廷,则没有获得什么好处,他们本来想要湖南的,但这里已经被北洋政府移交给华东政府了,此时不同意也得同意了。
  这次护国战争,夏钧不费一兵一卒便吞并了湖南,成为了最大的利益既得者,袁世凯则被蔡锷从帝位上拽了下来。
  此时袁世凯病倒在床,想来时日也不多了。
  袁世凯一死,中国也就将进入混战时期,到那时候夏钧要吞并其他省份就容易得多了,完全不用背负发动内战之骂名。
  什么借皇帝气运改变袁家男人活不过六十岁的意图成了个笑话,但袁世凯的确活不过六十岁了。
  刘世显和陆荣廷最是郁闷,这场瓜分利益的谈判却是没有他们的份,但他们又暂时不敢招惹华东政府,只能生生咽下这口恶气,待时机成熟之时再进行报复。
  一场纷纷闹闹的护国战争也就这样平息了下去,袁世凯的帝制闹剧也以损失惨重而告终。
  此战下来,北洋政府的威信急剧下降,而华东政府的威信则上升了许多,再也没有人把华东政府真的当成地方政府来看。
  同时华东政府再次吞并湖南,谁都看得出来,华东政府此时正在逐步蚕食中国各省。
  在这样的情况下,更显得人心浮动。
  此时华东政府所管辖的省份已经上升到了十个省,山东、山西、江苏、安徽、浙江、福建、江西、广东、湖南、新疆。
  谁知道华东政府下一个目标是在哪里,最让人担忧的还是华东政府到处修的铁路,特别是西南军阀,当前华东政府的铁路已经修到广西、贵州去了,而从四川那边又开始往云南方向修。
  对于夏钧来说,要解决的问题很多,但西南军阀在他眼中不算什么,往南修的铁路主要是为了收复越南做准备。
  越南唐代、明代都是中国的领土,古名交趾、安南。
  如今的越南被法国占领,这是夏钧必然要收复的地盘,而且夏钧意图吞下整个中南半岛,这也是他训练丛林特种兵的主要原因。
  未来需要发动的战争太多了,必须提前做准备。
  但这也引发了西南军阀的恐慌,而北洋军阀们当前已经被华东政府干预得军政分离了,但同样也有一丝恐慌。
  华东政府此时所占据的省份已经和北洋政府差不多了,从地域上来说,华东政府几乎占据了整个华东,并且占据了华北的山西,华中的湖南,地盘已经连成一大片。
  不算那些收不上税的边疆省份,华东政府占据了大部分富庶的省份,而北洋政府实际上占据的省份很少。
  像什么察哈尔、热河、鋖远、康西这些省份,一个个都是没几个税可以上缴的,不仅如此,每年中央还得拿出一些钱支助这些特困省。
  北洋政府真正能收上税的,此时也就只剩下湖北、陕西、河南、河北、辽宁、吉林、甘肃这七个省,中日战争一打,山东丢了。称帝一搞,现在连湖南、四川也丢了。
  北洋政府丢掉的这三个省,两个省被华东政府给占了。
  一个是以中日战争为名义,华东政府占领的名义是接管,中央和地方也不用分得那么清楚嘛这让北洋政府哑巴吃黄连,楞是不敢反对。现在湖南则是袁世凯丢车保帅移交给华东政府管理的,又一个能收得上税的省份没了。
  局势在十月下旬终于是稳定了下来,这时秋收来临了。
  今年的秋收各地都是大丰收,每年华东政府上下最高兴的就是秋收,秋收就意味着发财,此时华东治下的省份的农业在世界已经初步取得了霸主地位。
  在政府的调控下,极大多数作物的产量都是在可控范围之内的,华东政府定下的种植规模又是充分考虑市场的,因此农垦公司也好,地主也好,或亦是自耕农也好,基本上不用为市场波动而苦恼。
  唯一要苦恼的就是那些种植粮食的自耕农,这些自耕农有的以土地入股农垦公司,把土地交给农垦公司管理,有的则出租了土地,或者出售了土地,转为工业人口了。而在山区丘陵地带的自耕农则往经济作物方向发展。
  那些地主,有的则开始自己机耕种植,有的往经济作物方面发展。
  那些佃农则多数转成了工业人口。
  此时华东各省的土地兼并已经初步定局,传统的精耕细作在这两年被快速淘汰,农业开始向机械化、、集约化、粗放化方向发展。
  随着农业技术的提高,粗放程度将逐渐降低。
  今年的秋收,华东政府种下了一亿亩棉花,产量暂时还没统计出来,但少说也有四千万吨。
  而中日山东决战也快要到来了。
  第一卷 第一百六十三章 新农业技术
  第一百六十三章 新农业技术
  田野间,一个个采棉工人正在忙碌着,采棉是一个比较繁琐的事情,每年到这个阶段,农垦公司都要雇佣许多工人。
  随着劳动力的生产,劳工成本的上升,这样的采棉花费会越来越高,在这样的情况下,要想维持棉花种植的垄断地位,那也就只能是政府拿钱出来进行补贴,否则生产成本全被劳工成本给拖了后腿,价格自然是失去竞争力了。
  今年华东政府拿出了一千万元进行补贴,由于暂时劳工成本不高,所以补贴不用太多,只需要少许补贴就可以了。
  政府的补贴让今年的棉花依旧可以以低价进行销售,以冲击其他国家的棉花种植。
  就棉花种植来说,以前主要集中在印度、美国、南美各国,欧洲、沙俄的棉花产量还不够自给,沙俄的棉花产地主要是后世的哈萨克斯坦地区,就在新疆西部,与新疆一样,气候十分合适种植棉花。
  而如今欧洲陷入战争,棉花生产也遭到了打击,对进口的需求量大大增加,印度的棉花今年被冲击得都买不出去了,最后只能贱卖。
  美国的棉花种植业今年稍有回暖,因为去年美国已经提高棉花进口的关税,并且提高了纺织品进口关税,意图保护美国的棉花种植业和纺织业。
  此时美国基本没什么可以出口到中国的,中国此时基本上成了净出口国,除了对原材料需求旺盛之外,对成品商品的需求量很小。
  在这样的情况下,美国也不用怕被华东政府报复。
  美国提高了关税,很多华东政府的商品在美国都没市场了,而美国有没什么东西出口到中国的。
  双方现在都很光棍,唯一不太光棍的就是双方在对方境内的投资,但美国资本的投资效果并不如华东资本在美国投资的效果。
  但美国的纺织品出了那些高端卖品牌的,其他的一律不要想在国际上生存,那里是中国纺织品的天下。
  中国纺织品目前已经充斥世界,美国在南美的传统纺织业市场也都丢了个一干二净,就算是在欧洲打世界大战也一样。
  纺织业率先从世界大战后的暴利时期脱离出来,进入了一个正常阶段,因为供货在增加,中国的纺织品出口数量激增,利润自然也就下来了。
  同时在制糖业方面,中国在去年就取得了定价权,今年的蔗糖产量比去年增加了一倍,开始猛烈冲击世界蔗糖市场,像古巴这些传统的甘蔗种植国家的经济也受到了重大的冲击。
  在轻工业方面,除了纺织业,其他行业也开始走向世界垄断地位,美国则是不断的建设关税壁垒。
  此时华东政府的崛起已经引起了美国的警惕,但关税壁垒也意味着美国的商品在国际上卖不出去,只能关在门里生存。
  这其中所涉及的最重要的就是就业问题,就像是华东政府此时拿钱补贴棉花种植业,所追求的不是能有多少盈利,而是为国民提供就业,并且冲击其他国家的农业。
  为了应对美国的关税政策,夏钧则是选择钻进美国内部,加大在美国的投资,以赚取美国内部的资本,然后再抽回国内。
  当前夏钧在贸易上的行为都是在不断扩大贸易差额的,大多时候都是直接把钱兑换成贵金属运回国内。
  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想换就换不到了,到时候再买黄金,那都是被收了税之后的黄金,非常不划算。
  秋收进行时,农业部正在紧张的统计着各种数据,以为明年的调控做准备。
  当前华东政府追求的就是精细化的管理,不以小利而不为,农业管理是很重要的,不仅有利于政府的利益,更有利于农业从事着的利益。
  如果没有调控,今年行情好,明年产量一多,行情马上不好,后年又产量减少,行情又开始转好……
  对农民来说最伤的就是这种过山车式的行情,而有了调控之后则没有这样的风险,因为产量比较恒定,都在可控范围之内,而且在行情失控时,政府会有补贴下发。
  今年中国农业总产值,预计在四百亿左右,而华东政府收上来的农业税达到了大约二十亿。
  其中养殖业占了近五分之二的程度,林业、渔业所占比重也在上升,种植业的总产值则在三分之一。
  特别是养殖业,养殖业的出口比粮食出口的金额还要大上许多。
  农业的飞速发展,自然也带动了工业的发展。像纺织、制革这些行业得到了大量的原材料,惠及的远不止这两种行业。
  以农业为依托的工业在国际市场上基本上都取得了明显了竞争优势。
  今年的农业产值虽然高,但工业产值却是首度超过了农业,大量的工程和旺盛的出口需求将工业带入了一个极速发展时期。
  特别是那些工程,这些工程很多都是用债券建设的,属于将未来的商品预支的行为,但这种预支搞得好,是能获得更高的回报的。
  华东的工业、农业都十分繁荣,建筑业更是忙碌无比,因此那些工程的建设是能够收回足够回报的。
  就拿铁路来说,现在每条铁路都很忙,甚至有些忙不过来,当初修建的各条铁路此时回报率都十分良好。
  公路的回报率也不错,虽然公路不收路费,但却为交通带来了巨大的便利,也拉动了对汽车的旺盛需求。
  当前华东汽车制造厂最大的生产任务不是出口,而是供应内部的旺盛需求。
  公路的运输成本此时并不比铁路高多少,因为油费低,又没过路费的说法,使得交通方面比较顺畅。
  许多人都是贷款买车,这也属于一种对未来的预支,不仅给汽车制造厂带去了大量的订单,创造了许多就业岗位,而且还解决了交通上的问题,又解决了工业上因交通带来的局限性。
  整个工业已经进入了一种互相带动的循环圈,内部消费加对外出口,使得工厂变得异常忙碌。
  不得不说,这是一个很好的时代,华东政府把握住了这场世界大战的机遇,使得中国进入了一个高速发展的时期。
  农业税的增长,工业税也在增长,关税则更是在飞涨,虽然进口少了,但军火等出口却是多了,这类东西的出口税最高,政府起码要剥掉一半利润再卖到国外去。
  当前华东政府已经完成了协约国的八亿英镑订单,到年底起码可以完成十亿英镑,而同盟国方面也完成了五亿英镑的贸易。
  在未完成的订单方面,协约国到年底将有三亿英镑未完成,而同盟国方面则会有五千万英镑的订单未完成。
  夏钧很高兴,今年的财政收入估计能上升到百亿元,这是一个多么庞大的数目啊各部门估计都要乐疯了。
  就在秋收之时,农业部进行的滴灌技术研究也有了成果。
  滴灌技术是以色列人发明的,但这种技术实际上并没有太大的研发难度,就是一条条水管、喷口,以及灌溉的操控等等。
  农业部首先完成的就是棉花方面的滴灌技术运用,一般情况下棉农负责20亩到30亩地就累得很,但如果使用了滴灌技术后,一个棉农可以管理80到120亩棉田。
  在滴灌条件下,水的有效利用率高,灌溉水湿润部分土壤表面,可有效减少土壤水分的无效蒸发。同时,由于滴灌仅湿润作物根部附近土壤,其他区域土壤水分含量较低,因此,可防止杂草的生长。滴灌系统不产生地面径流,且易掌握精确的施水深度,非常省水。
  滴灌灌水后,环境湿度低,土壤根系通透条件良好,通过注入水中的肥料,可以提供足够的水分和养分,使土壤水分处于能满足作物要求的稳定和较低吸力状态,灌水区域地面蒸发量也小,这样可以有效控制保护地内的湿度,使保护地中作物的病虫害的发生频率大大降低,也降低了农药的施用量。
  由于滴灌能够及时适量供水、供肥,它可以在提高农作物产量的同时,提高和改善农产品的品质,使保护地的农产品商品率大大提高,经济效益高,提高了作物产品品质。
  滴灌对地形和土壤的适应能力较强,由于滴头能够在较大的工作压力范围内工作,且滴头的出流均匀,所以滴灌适宜于地形有起伏的地块和不同种类的土壤。同时,滴灌还可减少中耕除草,也不会造成地面土壤板结。
  省水省工,增产增收。因为灌溉时,水不在空中运动,不打湿叶面,也没有有效湿 润面积以外的土壤表面蒸发,故直接损耗于蒸发的水量最少;容易控制水量,不致产生地面径流和土壤深层渗漏。故可以比喷灌节省水35—75。对水源少和缺水的山区实现水利化开辟了新途径。 由于株间未供应充足的水分,杂草不易生长,因而作物与杂草争夺养分的干扰大为减轻,减少了除草用工。由于作物根区能够保持着最佳供水状态和供肥状态,故能增产。
  省水、省肥、省力、增产、提高品质,这就是滴灌的诸多优点,综合效益有显著提高。
  缺点就是先期投入会很高,如何降低成本也是一个问题。
  再有一个就是喷口会经常堵塞,应对这个问题,研究小组主要有两种应对方法,一种就是利用简单的设备对水进行过滤,例如过滤网,确保水中无大颗粒杂质。
  第二就是把使用可拆装的喷口,喷口堵塞后可以拆下来清洗,虽然依旧会堵塞,但只要拆下来清洗就行了。
  降低成本的主要所在就是水管的价格,滴灌是很耗水管的,所以这种技术在一开始是很昂贵的,不具备大规模推广的实用价值,而随着科技的发展,生产力的提高,水管的成本不断降低,滴灌技术的成本也就降低了。
  因此这是一种还需要不断改进的技术,或者说要等待大层次的科技发展的技术,暂时只能用于茶叶、花卉等奢侈品的种植。
  棉花方面夏钧暂时不考虑用滴灌,而是选择用喷灌技术。
  喷灌几乎适用于除水稻外的所有大田作物,以及蔬菜、果树等。它对地形、土壤等条件适应性强。但在多风的情况下,会出现喷洒不均匀,蒸发损失增大的问题。与地面灌溉相比,大田作物喷灌一般可省水30~50,增产10-30。最大优点是使农田灌溉从传统的人工作业变成半机械化、机械化,甚至自动化作业,加快了农业现代化的进程。但在多风、蒸发强烈地区容易受气候条件的影响,有时难以发挥其优越性,在这些地区进行喷灌应该对其适应性进行进一步分析。
  当前喷灌技术方面,农业部已经研制出了数种方式。
  之前棉花种植采用的是移动喷灌小组的技术,就是用汽车运载着移动的水管,对棉田进行移动式喷灌。
  这种移动式的喷灌技术低,投入成本小,对于前些年没什么资本的农垦公司来说却是再合适不过的了。
  当前各农垦公司所拥有的资本都大大的增加,可以对生产方式进行进一步的改革。
  最没技术性的就是固定式的,但投入成本较高,每公顷需要投入300元建设管道,相当于是一公顷土地一年的效益。优点就是不需要什么管理,自动化程度高。
  第二种就是半移动式管道喷灌,支管可以移动,但需要投入更多的劳动力进行管理,而且支管容易在移动过程中损坏,优点就是投入方面比固定式的少50~70。
  第三种就是中心支轴式喷灌机,将支管支撑在高2~3m的支架上,全长可达400m,支架可以自己行走,支管的一端固定在水源处,整个支管就绕中心点绕行,像时针一样,边走边灌,可以使用低压喷头,灌溉质量好。自动化程度很高。适用于大面积的平原(或浅丘区),要求灌区内没有任何高的障碍(如电杆、树木等)。其缺点是只能灌溉圆形的面积,边角要想法用其他方法补灌,此技术在后世的美国应用广泛。
  目前研制出的这三种喷灌方式,以第三种经济效益最高,不仅投入比固定式的少很多,而且自动化程度也高,至于边角灌溉的问题,这其实并不是问题,搞搞农改就可以,把农田改造成适合灌溉的形状,灌溉不到的地方,也可以用固定式的管道,或者干脆不种。
  使用喷灌技术后,可以使棉花等作物的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