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库小说网 > 文学名著电子书 > 唯一战胜国 >

第209章

唯一战胜国-第209章

小说: 唯一战胜国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整个博览会进行了两个月,两个月下来,博览会上完成的成交金额为十二亿复兴币,其中中国药品、医疗器材制造商拿到了十一亿三千万元的订单。
  同时博览会也带动了杭州地方的经济,接到多少订单还是次要,重点是中国在这次博览会之后,于许多国家的官方、民间单位形成了贸易关系,日后这些单位要购买药品时,就可能优先选购中国的药品和医疗器械。
  中国通过这次博览会充分的展示了中国在统一之后的医学发展水平,这种发展水平是超越世界任何国家的。
  只要是最先进的,那么在选购时也就有加分,那些有钱的国家在选购药品时,在两种同等价格的药品前,他们很大可能会选择中国的药品,甚至是中国药品比其他国家的药品还要昂贵上一些,但为了保证药品质量,他们还是会选择更贵的中国药品。
  ——————
  第三更到
  第一卷 第两百八十二章 军备技术研发
  第两百八十二章 军备技术研发
  这次博览会也受到了中国国民的大力支持,很多人跑来参观,来的人由于太多,为了不影响交易的进行,帝国政府还限定了入场人数。
  在博览会开始近半个月后,才逐渐加大了入场人数,前半个月的展览,是最为黄金时期的半个月,百分之八十的交易都在前半个月中完成了。
  杭州及周边各城市的学校也都纷纷组织群体参观活动,致使博览会两个月的展览中大部分事件都处于人员爆满的状态。
  光是门票就卖出去三百五十多万张,虽然看起来不多,实际上是此时的中国人们太多事做了,完全没时间来看。
  很多工人也想去参观一下这个博览会,只是工作很忙,抽不开身。
  帝国政府不止一次号召国民加紧生产任务,号召工人多干活,多拿工资,多创造社会财富。
  在博览会进行期间,帝国的军事也在不断发展。
  今年帝国陆军的扩军招额为一百万,从而使帝国陆军增加到两百万的程度,去年帝国统一时,帝国的兵力也仅有一百万,对于这样一个偌大的帝国来说,强敌环伺之下只有一百万兵力,又无多少预备役,战争潜力并不高。
  因此帝国陆军必须扩招,今年的一百万招额在七月时就完成了招募,这次招募新兵,各省年轻人报名踊跃。
  帝国重点招收了一批北方士兵,北方士兵能够更好的适应寒冷条件下的作战,这对于帝国未来要在北方打硬仗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不过这也不是主要的,南方的士兵在经过适应性训练后,也是可以适应北方的寒冷环境的,在北方长大的士兵更容易适应极寒环境。
  帝国已经开始在北方各城市建设暖气供应设施,今后生活在北方的百姓冬天都可以开暖气。
  习惯了暖气到南方都会觉得冷,因为南方没有暖气,一到冬天就得靠空调制暖。
  帝国在未来极大可能要面临极寒环境下的作战,在极寒环境下的取暖设备研制上也有一些进展。
  最没技术性的,就是烧炭取暖,放一个跟垃圾桶一样高的铁筐,把大块大块的木炭放进去,铁框上到处都是洞,士兵往边上一站就暖和了,木炭可以持续燃烧好几个小时,宿营时定时加就可以了。
  不过陆军要求说需要一种多燃料取暖炉,这种取暖炉必须要做到安全、有效,同时能使用各种燃料,像什么汽油、煤油、煤炭、木炭,甚至是木材。
  目前已经成立了专门的设计小组进行研究。
  随着一百万新兵的入伍,各大军区都展开了热火朝天的练兵行动,而对军官的培养也在紧锣密鼓的展开。
  二十个装甲师的编制也在逐步进行,这些装甲师都是从甲种师改编而成,从摩托化改编为机械化。
  13式战车的生产也进入了产量化时期,由于没有面对全面战争的危险,因此制造速度也不是太快。
  13式战车量产之后有个好处,那就是13式战车的底盘可以拿去制造自走炮,对于自走炮的研究已经进入了一个关键阶段。
  陆军火炮研究院与陆军战车研究院联合研究自走炮,两个研究院的人员实际上不是太多,不过经过几年下来的培养,也有一大批的新人正在飞速成长,研究力量已经提升了许多,相比当初的一穷二白,现在初步有了许多应急性人才。
  中国完成统一之后,这些应急性人才则要开始向真正的高端人才演变了,帝国现在虽然还是在很多领域缺少应急性的人才,但更缺乏高端人才。
  两个研究院在经过了近一年多的研究,在研制出了多种自行火炮的性能都达不到要求后,不过在原理上却是有了极为熟练的掌握。
  自走炮是一种全新式的陆军装备,没有什么可以提供借鉴,夏钧也不是太急着要造自走炮,因此也没给研究院什么提示,而是让他们自己去慢慢摸索,以培养他们的研究能力。
  8月13日,陆军火炮研究院在陆军战车研究院的配合下,终于成功的将一门75mm反坦克炮安装在了13式战车的底盘上,经过测试后,其性能让人惊喜。
  13式战车底盘是中型坦克底盘,装上一门轻轻的75mm反战车炮,为此还有大量的空间,因此在战车前方还加装了一挺机枪。由于不需要太厚的装甲,因此重量从26吨的13式战车降低到了18吨。
  这种自行反战车炮可以携带85发穿甲弹,以及15发高爆弹,穿甲弹是用来反战车的,高爆弹是用来支援步兵的。
  相比之下,13式战车所携带的高爆弹则比穿甲弹更多,因为战车在对决的时候,不可能有那么多时间打出那么多的炮弹,多带穿甲弹也是浪费,而且战车在未与对方决战时,主要用途就是支援步兵,因此多携带高爆弹。
  而自行反战车炮则离前线有些距离,不一定能直接看到战场,因此携带的高爆弹数量小,因为减轻了发动机重量,同时又加大了油箱,因此这种自走反战车炮可以行驶530公里。
  所装备的7mm反战车炮可以在1000米外击穿76毫米锻压钢板,在500米外穿透100mm锻压钢板。
  反战车炮是一种在二战期间非常流行的火炮,由于造价低,加上二战期间的反战车手段比较单一,因此反战车炮十分流行。
  当前的中国陆军确实也需要一种这样的反战车炮,以应付可能出现的苏联战车,以及日本战车。
  苏联此时还没有得到美国提供的战车技术,不过日本却开始研制战车了。
  二战是运动战,自行火炮大放光彩,而牵引式火炮则比较不好用了,因为机动性不够好,生存能力不高。
  这款75mm自行反战车炮是一款比较成功的反战车炮,其性能之优异,足以应对当前所有国家的战车了。
  在这样的情况下,陆军决定装备这种75mm自行反战车炮,这种反战车炮被命名为‘02式75mm反战车炮’,意为帝国二年研发。
  陆军随即决定采购500门这样的反战车炮,将这种反战车炮的生产线确定下来。
  同时陆军在对火炮研究院所设计制造出的81mm迫击炮的适用非常满意,也决定大量采购这种81mm迫击炮以装备到连级、营级单位。
  这种81mm迫击炮被命名为‘02式81mm迫击炮’,同样意为帝国二年制造。
  陆军的装备更新比较烧钱,不过夏钧也没打算省这些钱,因此陆军在装备更新上面的花费也被夏钧给批准了。
  两百万的兵力,不过最精锐也就是那二十个装甲师,二十个装甲师优先替换装备,而其他的步兵师则要稍等些年头了。
  陆军火炮研究院根据夏钧的指示,继续研究其他自走炮,接下来还要研究120mm自走迫击炮,这是一个重点项目,不过现在120mm迫击炮还没有研究出来呢所以先将60mm迫击炮以及81mm迫击炮的自走式进行研究。
  60mm炮击跑虽然比较轻,单兵可以携带,但携带迫击炮的迫击炮班很多时候可能跟不上步兵前进速度,因为迫击炮与炮弹是有重量的,炮弹带多了跑不了多远,带少了打不了多久。
  因此60mm迫击炮可以用小型的底盘,或者用轮式车辆来研究自走型,这样就可以轻松跟上步兵的脚步。
  不过在一些道路崎岖的环境下这种自走炮没什么用途,还是得用人工搬运。
  同时对于新的榴弹炮,以及自走榴弹炮的研究也展开了,陆军火炮研究院的研究任务非常艰巨。
  特别是夏钧要求研发203mm榴弹炮,对于大口径榴弹炮,中国向来没有什么研究经验,反而是小口径的榴弹炮取得了很丰富的经验。
  在如此之多的研究项目之下,陆军火炮研究院的人手也有点不够用,特别是为了攻关203mm榴弹破所占用了不少人力。
  不过时间并不是太紧迫,陆军火炮研究院可以逐一进行研究。
  ……
  帝国陆军在加紧军备,而帝国海军也没闲着,正在大造军舰,海军也在扩军之中,海军人员已经扩充到了八万人的规模,同时随着新的海军军舰下水,海军人员还在扩充。
  空军则显得比较悠闲,因为空军在等增压发动机,以此时帝国的发动机技术,要想再提高飞机的性能已经不太可能了。
  此时只有等新的发动机,才能研制更强力的飞机。
  不过空军的设计也没停下,各种新设计都在不断出现,只等发动机一具备,马上就对这些设计图纸进行制造、测验。
  周春海所率领的发动机增压小组于七月成功研制出了机械增压发动机,机械增压发动机与发动机结合,也就是发动机转多快增压器就转多快,发动机的转速此时最高也就只有每分钟六千五百多下,相比废气涡轮发动机每分钟转速高达十几万下来说,显得非常低,增压效果有限,但起码还是有增压的,而且没有废气涡轮增压发动机的滞后性,操作起来非常流畅。
  在废气涡轮发动机的研制上,增压器的轴承以及滚针都换成了耐高温、耐磨损的合金来制造。
  在对近三十种合金的实验后,终于选中了一种合金配方来制造增压器的轴承及滚针,解决了增压器因高温及疯狂的转速下损坏的现象。
  增压发动机竟然就被硬生生的研发出来了,周春海为此还想继续研究复合型增压发动机。
  复合型增压发动机为机械增压与废气涡轮增压相结合,这种复合型增压发动机造价显然会很高。
  夏钧接到申请报告,不由楞了半天,竟然这么快就研发出来了?
  ——————
  第一更到,同学们,月票哇今天继续万字更新。
  第一卷 第两百八十三章 七月流血事件爆发
  第两百八十三章 七月流血事件爆发
  既然研发出来了,不过技术是否成熟还不一定,因此夏钧想了想,即批准了复合型增压发动机的研发,但并未给多少经费,而是让研发小组先进行初期的攻关。
  毕竟此时研究出来的废气涡轮发动机是否成熟还不一定,其散热、耐磨损方面是否达到实用要求也不一定。
  毕竟在实验室里的环境与飞机在天上飞的环境是不一样的,美国的第一款增压飞机就经常着火。
  因此夏钧的意思是想检验一下废气涡轮发动机,然后等技术完善之后再来研发复合型发动机增压技术。
  时间还是很宽裕的,帝国并不需要太急着去装备复合型增压发动机,这只是一个军用技术储备的要求才进行的研发。
  夏钧这时打开兑换平台,发现在周春海把废气涡轮增压技术研发出来之后,这个技术的兑换价格从原来高达十亿点积分的程度降低到了一亿点积分,兑换价格下跌了90,显然非常给力。
  不过在复合型增压技术方面,这属于非常遥远的技术,其兑换价格高大五十亿点积分,要想让其兑换价格下降,那得看自己的研究程度,如果研究出了一半,那可能只需要一半的积分就能兑换了。
  从兑换平台的兑换价格上显示,现在的废气涡轮增压技术还是不够完善的。
  因此,夏钧毫不犹豫的兑换了完整的废气涡轮增压技术,然后让人送到了发动机增压技术研究小组,让研究小组继续完善废气涡轮增压技术。
  周春海接到夏钧发去的资料后发现,此时的废气涡轮增压技术的确还是不完善的,主要的问题就出在轴承上。
  虽然此时的轴承采用了耐高温和耐磨合金来进行制造,但却没有采用全浮动轴承,这是技术上的问题,而不是合金上的问题。
  如果采用全浮动轴承,轴承的使用寿命也就大大增加,解决了当前使用合金制造的轴承依旧不够耐用的问题。
  而在冷却液方面则比较成熟,与上面传达下来的资料是一致的。
  发动机增压研究小组随即又对轴承进行了研究,打算采取全浮动轴承,来解决轴承依旧不够耐用的问题。不过全浮动轴承是一个全新的技术,还得进行攻关,不过技术难度不大,因为图纸上都画出来了。
  历史上第一个使用增压技术的是美国B…29战略轰炸机,这种轰炸机向日本投放了两颗原子弹,最初B…29因为增压发动机而极为容易着火。
  而此时中国在发动机上的增压技术研究,已经达到了四十年代末五十年代初的水平。
  发动机研究院此时也在大力研究气冷式发动机,气冷式发动机刚性强、重量轻、可靠性好,而且发展潜力大,未来有取代水冷式发动机的发展倾向。
  航空发动机上,此时中国的发动机功率已经达到630KW,独有向发动机汽缸内喷水和甲醇的混合液可在短时内增加功率三分之一的技术。
  同时陆续研究出了‘高辛烷值燃料’,这个技术提高了燃油的抗爆性,使汽缸内燃烧前压力由2~3逐步增加到5~6,甚至8~9,既提高了升功率,又降低了耗油率。
  内充金属钠的冷却排气门解决了排气门的过热问题。
  在废气涡轮增压技术方面除了全浮动轴承,还有一个增压空气再冷却技术还未完备,这个技术出现后才算真正完善,可以完全解决增压器过热的问题。
  发动机研究院正在和空军研究员联合设计变距螺旋桨,以提供螺旋桨的效率以及发动机功率。
  帝国在发动机与航空技术上的发展正在以任何国家都无法相比的速度向前年迈进,而中国在飞机制造上所取得的利润,也为研究提供了大量的资金,使得中国的飞机一直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中国的飞机不仅处于世界领先地位,而且各种飞机类型齐全,民用飞机正在快速发展,客机、运输机、农用机、教练机等飞机中国都取得了最领先的地位。
  一战过后,飞机制造商们将面临一个严峻的生存问题,因为战争已经不再继续,制造商们找不到出路只能停产。
  从军用转为民用是一个唯一的出路,中国飞机制造业已经初步开始尝试向民用领域发展。
  但现在还在打仗,军用订单都造不过来,因此也没有花费太大的力气去发展民用飞机,只是初步试水了一下,让中国飞机先占领了制高点。
  人们如今知道的最先进的民用飞机就是中国制造的,只要以后中国继续保持领先技术,就能占据大部分的市场。
  虽然此时中国的高端人才还很稀少,但以夏钧提供的方向进行研发,已经搞出了不少东西。
  很多东西其实并不难,只是人们想不到,当一种高科技的东西出来后,其他国家看到了技术方向,也随之可以研究出相同的技术。
  空军在技术研发上, 此时已经开始进行突破音速的研究了,也就是喷气式飞机,除了发动机与螺旋桨飞机不同外,主要的不同就是后掠翼技术,不过以当前的科技实力还是不太容易弄出喷气式飞机的,只是提前开始研究,慢慢积累经验。
  帝国陆军与空军此时都在加紧进行军备,主要将面对未来几年内与俄国苏联的战争,这是一次没有外部干预的战争,因此在外交压力上将会很小。
  陆军除了继续加强北方三大军区的建设,则在抓紧进行严寒气候的适应训练。空军的机场也修了起来,飞机正在逐步到位。
  帝国在与俄国临时政府的谈判进行了几个月,俄国临时政府在外交上非常笨拙,不过帝国也陪着俄国临时政府玩,几个月下来没有任何进展,不过帝国高层并不急,而是时刻关注着俄国内部的局势发展。
  俄国临时政府于7月1日冒险向德意志帝国和奥匈帝国军队发动进攻,试图用战争消灭**。
  俄国内部的**,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沙俄军队在前线不断失败而造成的,如果能够在前线获得振奋人心的胜利,那么内部的**就会消停下去。
  然而俄国临时政府的这次冒险进攻遭到惨败,十天内俄军损失六万人。
  事实证明俄国的战斗力实际上并不强,特别是在境外的战争中,特别是国内刚经过了**,沙俄军队在前线的战斗部署全被打乱了,而此时冒险的进攻,基本上是在撞向同盟国联军早已准备好的铁板之上。
  结果在十天之内就损失了六万人,这是帝国高层预料之中的结果了。
  前线失利的消息传到俄国首都,工人士兵群情激昂。彼得格勒的工人和士兵和其他**群众在1917年7月16日在俄国共产党的煽动下走上街头,举行示威,要求全部政权归还苏维埃。临时政府派出军队进行镇压,600多名工人死伤,这就是著名的七月流血事变。
  七月流血事件意味着俄国即将迈入十月**的进程了。
  帝国这时开始与俄国共产党开始接触,列宁为了夺取政权,马上许诺中华帝国,只要取得了俄国政权,立即废止中俄之间的一切不平等条约,但在高达三十亿元的赔款上,列宁则选择了沉默,这东西不能随便乱答应的。
  消息不知道怎么搞的,就泄漏到了临时政府的那里,俄国临时政府顿时有些慌张,如果中华帝国支持俄国境内的工人**,那么对于临时政府来说将是一个非常不好的消息。
  俄国临时政府随即决定同意废止中俄之间的一切不平等条约,但前提是中国放弃三十亿元复兴币的索赔要求。
  这下中华帝国不乐意了,三十亿元的索赔是底线,不容改变。
  对于俄国临时政府来说,废止中俄之间的不平等条约并非是不可接受的,但那三十亿元索赔要求却是万万不能答应的,这也是底线,如果答应了这个要求,那么临时政府将被愤怒的俄国民族主义民众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