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库小说网 > 文学名著电子书 > 唯一战胜国 >

第259章

唯一战胜国-第259章

小说: 唯一战胜国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按理说,六十万军力是够用的,不过这只是防守上。”陈轩宇接着说道:“但目前苏联已经得到了英美日的只支持,基本上形成了一个以英美日苏四国组成的对中国围堵政策,因从我们必须加强西线兵力。”
  “一般国家在得到这种发达资本国家的支援后,军事力量不太可能高速发展。但苏联是个例外。”夏钧接着说道,“他们采用的共产主义社会模式,因此基本上整个国家都是为了战争而运转。在战争时期,这种社会局限性反而不会暴露,而国民却能够非常疯狂的对重工业进行建设,因为遭遇了外敌。因此苏联方面如果拖得太久了,可能会造成一些严重的威胁。”
  接着夏钧话锋一转,说道:“但是,苏联的存在,又一定程度上平衡了世界局势,可以一定程度上麻痹英美等白人国家。我们打苏联是要打的,但不能直接打死,必须给他们留下一口气,但又不能让他们太强了。”
  “报告元首,我们可以用空军对苏联重工业进行持续不断的轰炸,以对他们的重工业发展形成制约。”刘文洪起身说道。
  “嗯,想法很正确。”夏钧肯定的点头道,“要想削弱苏联的战争能力,首先就不能让他们发展起重工业,就算发展起来了,我们也要将苏联的重工业炸掉,只要苏联的重工业发展不起来,那么苏联始终不足为虑。”
  二战中,德国为什么会败?
  就是败在空军上。
  德国的空军炸不到苏联的重工业,而德国的重工业却被盟军炸得稀里哗啦,造成军队战斗力急剧下降。
  “同时,我们对苏战争有一个巨大的好处,那就是可以使我们的军工业可以持续运转,从而走在其他国家的前列。”夏钧说道,“当英美日此时已经联合苏联,我们要向苏联动武,先得找一个冠冕堂皇的理由……”
  ……
  会后,外交部开始准备为围堵苏联而做准备。
  俄国首先开始在世界上大造舆论,中国为俄国制定了一个舆论宣传计划,向世界各国展示苏联的红色恐怖。
  并且在理论上对马克思主义提出了反驳。
  马克思主义很多都是正确的,这不可否认,但其自身也是矛盾的。
  马克思主义认识到,当生产力发展到一定程度时,社会制度会自然改变,就像是奴隶社会过度到封建社会,封建社会又过度到资本社会一样。
  共产社会,这是需要生产力提高才能达到的一种模式,但马克思既然知道这一点,却还煽动人们使用暴力去推进这一社会进程,自身就矛盾了,最终都是要失败的。
  资本社会有资本社会的规则,未来就是资本的世界。
  苏联虽然成功的**了,但显然共产主义目前在世界上不如中国的民族主义有市场。
  中国是从一个半封建半殖民国家发展到了如今这个程度,有巨大的模范带头作用。
  苏联只是反抗俄国沙皇成功了而已,而且人家尼古拉二世现在还没倒呢已经被中国给解救出来复国了。
  共产主义的煽动性虽然强,在中华帝国的针对性宣传下,势头还是有所遏制的。
  但马克思此人因为是犹太人,所以思想没有国界,煽动力确实是很强的,为苏联弄出了一大堆的间谍,像日本、中国都有苏联的间谍。
  俄国的舆论宣传还是有效果的,很快中俄就起草了《防苏维埃扩散联盟协议》,同时邀请各国家参与此协议。
  中国势力范围内的各国家都签署了该协议,同时塞尔维亚、土耳其、保加利亚等国家也都迅速签署了这一协议。
  只要加入这一协议,就等于是加入了一个军事联盟,可以处于中华帝国的军事保护之下,使其国家不被苏维埃武装入侵。
  在南美洲,中国很快也捞到了一大票支持该协议的落后国家。
  中国以防止苏维埃向世界扩散为理由,开始大量援助南美国家。
  此时非洲还处于殖民统治之下,基本上被瓜分殆尽,亚洲东南亚地区和印度次大陆也处于殖民状态,不被殖民的也就是南美地区,但其殖民残余势力很大。
  可以说,亚非拉民族,都等着中国去拯救。
  中华帝国民族自由大学新一届的学生也入学了,中华帝国在与各落后国家积极联络之后,各国家都派遣了大量的有志青年来来中国留学。
  而中华帝国民族自由大学所教的,就是让一个落后国家如何强大起来,让一个被殖民国家如何脱离殖民帝国的魔爪。
  就算是斗争不成功也没关系,总有一天中国会将那些反抗不成功的民族解救出来,而之前这些民族自由大学毕业的学生也就将担任该民族政要,从而服从中国的指挥。
  第一届的外国学生有八百多人,这八百多名学生,第一年将重点用来学习汉语和汉字。
  同时进行一定程度的军事训练。
  第二年开始学习理论知识,理论知识学习三年,从而毕业。而毕业后,中华帝国民族自由大学将会留下一批优秀的学员留校授课,给他们本民族的学生上课,带他们入门。
  夏钧于中华帝国民族自由大学第一届开学仪式上发表了一次演讲。
  “在我看来,地球上各国家与民族,分为三大世界。第一世界,是以英美日法为主的殖民帝国世界,他们赢得了世界大战。第二世界,是以西班牙、葡萄牙、荷兰、意大利、德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没落的老牌殖民帝国及一些白人国家,他们也处于中上层。第三世界,就是以中国为首的发展中国家、被殖民国家所处的世界,第三世界是以亚非拉为主要地域,是弱势民族所处的世界。事实证明,弱势民族并非无法战胜强大的殖民主义帝国,中国就已经完成了这一历史性的重要进程。第三世界的人民要想获得独立与民族自由,就必须联合一切能够联合的力量,共同团结一致,定然能够使民族获得自由与新生,今后的日子里,我希望每一位同学都能够认真学习理论知识,努力进行实践辩证,以拯救处于水深火热之中的亚非拉人民……”
  又一新的理论出现了。
  下面的听众顿时爆发出了热烈的掌声。
  夏钧把世界分为第一、第二、第三世界,很明确的划分了层次。
  这种层次即有从实力上划分,也有从性质上划分。以中国的实力来说,跻身第一世界是没有问题的,但夏钧把中国划入第三世界,是以性质来决定的,因为他将第一世界的性质定为‘殖民主义列强’。
  拯救亚非拉人民。
  一个十分神圣的口号。
  ……
  苏维埃红军在山次奥伦堡大败之后,从新在边境集结了近三百万兵力,斯大林现在还算是有点理智,知道再多兵力集结在边界也等于是送菜。
  此时苏联还没有装甲部队,战车技术虽然有了,但都是协约国的那种很落后的战车,而且也来不及生产。
  苏联此时不仅是体制半残,连版图也是半残,战略缓冲余地不是太大,随着苏联向波兰地区扩张,战略缓冲开始增加。
  苏联此时打算走全民抗战的路线,苏联政府开始给民众下发武器,在各地组织游击战小队等等。
  尼古拉二世在经过疯狂的扩军之后,俄国军力达到了一百五十万,基本上是差不多到极限了。
  人口就那么点,能有多少兵力?
  不过大多都是新兵,需要训练。
  俄国现在人口少,不能随意折腾。
  尼古拉二世虽然知道这一点,但还是急切着要反攻,因为他急啊
  英美正在大力支持苏联建设,苏联有那么多的人口,尼古拉二世怎能不急着反攻?
  早反攻一天,就早抢回一些人口。
  五月二十三日,在中国陆军还未大规模到达高加索地区时,尼古拉二世就展开了反攻。
  这次反攻进展得还算顺利,在张季玉的指挥下,中俄联军以一百万的兵力从高加索地区,沿着伏尔加河一路向北推进,目标直制伏尔加格勒,也就是二战的斯大林格勒。
  此时的斯大林格勒的规模还不大,斯大林显然没有去建设这座城市,因为这座城市太靠近前线了。
  苏联显然想如同上次一般把中俄联军诱入腹地,但很遗憾的是,这次中俄联军依旧不上当。
  在击溃了一些苏联地方防守部队后,中俄联军一路推进到了伏尔加河格勒以南十公里外。
  在空军和炮兵的掩护下,苏联红军很难大规模的集结,一旦大规模集结,所要面对就是满天的轰炸机,以及滚滚而来的装甲部队。
  伏尔加河下游地区地势平坦,基本上没有什么天险,非常适合装甲部队作战。
  但在占领的时候出现了一个很严重的问题,那就是游击队太猖狂了,基本上到处都是游击队。
  尼古拉二世被宣传得名声很臭,那些苏联民众在本地陷落后,抵抗得非常踊跃。
  ————————
  第一更到
  第一卷 第359章 轰炸苏联
  第359章 轰炸苏联
  面对一群发动游击战的苏俄暴民,尼古拉二世在中国军事顾问的建议下,采取了多种手段。
  首先就是采取严格的村级看守制度,每个居民点派遣人员监视。
  同时承认那些苏俄民众的财产,并且给他们打新的地契,并且给他们提供基础生活物资保障,再则就是加大宣传。
  如果还没用,某一地区还是很混乱,人民还是支持游击战,那么就采取第二套手段,也就是将整个居民点的人都迁移到俄国后方的西伯利亚地区,并给他们安排工作,但自由受限。
  这是柔和手段,还有一套清剿措施。
  清剿这些游击队,情报很重要。因此对于提供可靠情报的人,一律给与高额奖励。
  同时中俄两国都专门成立一支用来清剿游击队的特种部队。
  游击战很灵活,一般的部队对付不了,特别是像俄国这样的国家,其有自己的重工业体系,能够生产武器。
  如果是像原定历史上的中国,因为武器生产很落后,游击战的战斗力不是很高,但在后期却是越打越强。
  苏俄的游击队的火力更猛,手段也就更灵活了,不会因为武器方面的限制而武器采取一些攻击方式。
  因此需要一支特种部队来对付苏俄游击队。
  这也是一个很好的练兵环境,中国已经建立了一支人员庞大的极寒气候作战的特种部队,总数已经达到了个师的规模。
  这些特种部队分成小股作战,拥有最先进的武器,同时装备夜视仪的装备,可以进行夜战。
  中俄联军推进到伏尔加格勒之后,便暂缓了进攻,尼古拉二世此时也明白了一个道理,人口才是王道啊
  俄国人口增长速度太慢了。
  必须从苏俄那里抢夺人口,因此对版图的渴望大大降低了,因为有人口就有兵力,有兵力就能占据更多的地盘。
  部队在前方推进的时候,后方却是在加紧修建公路和铁路,以确保部队的作战不受后勤制约。
  此时铁路已经修得差不多了,再有一个月就能够通畅的把物资运到高加索地区了。
  这是效率非常高的一次铁路建设,横跨中俄两国,铁路从中国西域省一直修到了高加索地区。
  而中国西域省的铁路干线也开始修第二条轨道了,建成后将变成一个双轨铁路,运输效率倍增。
  不管是中国还是俄国境内,都在疯狂的建设着基础设施。
  俄国境内的基础设施自然是用来发动战争的,但实际上更大的作用是将俄国的资源运回中国。
  中国资本已经占领了俄国大部分的资源,这些铁路修好后,那些资源就可以开采了。
  疯狂的建设,只有一个目的,那就是强大起来。
  为了强大自身的经济,为了强大自身的军事力量,所以要疯狂的建设。
  一百万中俄联军在伏尔加格勒地区开始重点清剿游击队,以及占领周边居民点等行动,主要就是抓人口。
  由于苏俄游击队很活跃,因此尼古拉二世打算把这些人口转移到后方的西伯利亚去。
  伏尔加格勒地区的人口因此而迅速减少,居民点内很快就没人了,苏俄游击队在重点清剿下又失去了人民群众的基础,很快被逐出了伏尔加格勒地区周边地区。
  中俄联军开始蚕食苏联版图,这种蚕食的进展还是很快的。
  在战争时期,谁考虑什么人权问题,你不搬迁也得搬迁,到西伯利亚去谋生吧直接全家人架上火车送走。
  这些苏俄居民将先送到集中营里做思想教育,等他们的思想改变过来了,再他给他们安排工作。
  在这样的政策下,伏尔加格勒地区很快就陷入了中俄联军的中控之中。
  中华帝国空军则来得很快,朝鲜战争刚结束没多久,就陆续成群的飞到了南乌拉尔军区。
  在南乌拉尔军区机场,不断有飞机起飞,对苏联的重要目标进行轰炸。
  有空军的绝对优势的掩护,中俄联军又不冒进,基本上无敌,苏联根本无法在军事上和中俄联军抗衡。
  蚕食是很有效果的。
  在把人口转移了之后,中俄联军开始攻入乌克兰地区。
  中俄联军向西,等于是切断了苏联的黑海交通线,同时攻入乌克兰,等于是在给苏俄断粮。
  乌克兰地区是俄国的主要产粮地,是整个国家的粮仓。
  乌克兰地区是斯拉夫民族,美女资源很丰富,不过中俄联军在越过乌克兰地界时,只向前推进了五十公里就停下来了,继续按照之前的步骤对当地居民进行控制,或者是直接的迁移。
  中国陆军此时已经确定下了对苏联的兵力布置,东北军区的兵力从五十多万降低到了十五万。
  而其他兵力都调到西线去了。
  东线基本上没什么敌人。
  日本已是半残,对中国来说不足为虑,而且目前日本龟缩海岛,有英美护着,一时也不好下手。
  起码在未发生全面战争之前不好下手。
  终有一日,夏钧定然要踏平东京。
  但目前首要的威胁还是苏联,因此主力部队开始向西线调集。
  北部三大军区,在不断的扩军之后,总兵力已经达到了两百万,这次兵力调动,中华帝国军部一口气往苏联边境调遣了一百二十万,加上之前的三十万,总兵力已经达到了一百五十万。
  一百五十万的兵力,尼古拉二世激动死了,这女婿太给力了。
  加上俄国的一百五十万兵力,就是三百万大军了。虽然相比当初俄国十分疯狂的一千六百万大军来说不算什么,但问题是这些都是精兵。
  都是装备了先进武器,进行专业训练的部队。
  这仅是陆军,而空军加起来,总人数也超过了五万人。
  俄国人此时还没有发现的一个问题就是,中华帝国贷款给俄国打仗,前面把地盘打下来了,后脚跟中国的商人就把这些地方的资源给圈光了。
  等于是在给中国资本打仗。
  还要自己掏钱。
  但不是谁都能看出这个问题来的,而且看出来了也一般不会联想到这上面。
  毕竟打苏联,中国陆军也是参与的,并且承担了一部分的任务和军费。看上去,中华帝国元首,确实是尽到了一个女婿的责任了。换句话说,就是这女婿已经很厚道了,而且是非常厚道。
  对苏联的战争,实际上就是一场‘虐怪战争’,面对中俄联军的凶猛炮火和空中打击,以及庞大的战车群,苏联军队在正面是无法抗衡的。
  而中华帝国空军,以及俄国空军,此时正在不断的对苏联境内的工厂进行轰炸。
  尼古拉二世一边轰炸,一边按照中国军事顾问的建议,在苏联境内播撒大量的传单。
  这些传单都是宣扬自己好和苏联不好的。
  不得不说的是,这些传单是有很大效果的。
  不管苏联政府如何反驳,俄国此时的民生发展还算是不错的,这主要是有中国的支持。
  民生发展得好,物质生活更丰富,这对普通民众来说确实是有很大吸引力的,特别是俄国在**之后,苏维埃并未兑现他们的承诺,日子还是很苦,而且今年的粮食欠收,很可能要发生大饥荒。
  在共产主义国家,因为社会操作能力低下,发生饥荒是常有的。
  特别是对于俄国苏维埃这个刚掌控政权的群体,他们之前没有管理国际的经验,也没有共产主义实践经验。
  所谓实践出真知。
  此时的苏联就是在寻找共产主义真知,但苏联解体后,列宁和斯大林等苏联领导人被国民骂了个一塌糊涂。
  苏联不管是战时还是在战后,都没有兑现他们的诺言。
  而此时的新俄国,则很大程度上走上了一条加强自身统治的道路。
  尼古拉二世之前不是一个高明的统治者,高明的统治者是让更多人获得利益去支持他。而不是把人逼迫到反对他的阵营。
  此时尼古拉二世在中国的指导下,领悟了这一至理,并加强了教育。
  俄国的教育,此时就是忠君、中俄友好。
  而在中国的教科书里,并未有什么中俄友好。
  给俄国人从小灌输中俄友好的思想,是为了让中国以后更好的挤奶,从而不会被反抗。
  此时的俄国还没有到富裕得可以开杀的程度,中国还在养这头北极熊,因此这头北极熊不断的供养下,看上去越来越肥。
  这起到了一个很好的宣传作用。
  新俄国民众的生活方式是对苏联民众宣传的重点,也许传单上说那些什么一战战败是**的原因,或者鼓吹尼古拉二世是好皇帝等等这些都可以被苏维埃政权所驳斥,但新俄国民众的生活状况被苏联民众得知后,以及中俄联军打来时可以享有的福利知道后,反抗也就轻微了,因为这些东西在他们的脑海中挥之不去了。
  在苏联人看来这是很好过的日子,但实际上也就是一个温饱而已,一个不愁吃穿的状态,在中国早就过时了。
  时代在前进,社会在发展。人们不是仅仅吃饱肚子就可以的,这对于落后国家来说确实是如此的。
  但在一个发达国家,人是有攀比的。
  当别人有了这个东西,我们也肯定要有的。
  这种攀比很多时候被一些人认为是错的,但其实他们才是错的,这种攀比是社会必然,你跟不上就无法享有社会上的一些资源。
  例如在二十一世纪,一户人家仅仅能够维持温饱,而家徒四壁,那么有谁愿意把闺女嫁过去呢?父母愿意,人家闺女也不愿意啊
  说到根本性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