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库小说网 > 文学名著电子书 > 重振大明 >

第348章

重振大明-第348章

小说: 重振大明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见他半晌没有说出话来,魏立仁便又笑道:“如果你们没有信心这么做的话,我们大明的十万精兵是很乐意帮这个忙的。只要你一点头,我们的人马就会去将那些犯我边境的部落铲除,也省了你们一番手脚。”
  “不,这个就不劳大明出手了。”贺里兰连忙摇头道:“不过此事太过重大,我一时也不能做这个决定,待我回去细想之后再给你们一个答复吧。”
  “好,咱们就等着阁下的答案。另外我们尚有不少的事情想与你商谈呢,比如贸易上的事情。不过既然这第一点都谈不成,那就留待以后吧。”
  听对方提到贸易,贺里兰心里就是一动,蒙古最希望的就是能和大明赶快重开商贸,这也是他们急着求和的最关键的因素,倒不是真怕自己会步金人的后尘。可是现在摆在贺里兰面前的却是如何让大明消气,只得暂且将此放在一边,点头之后才离开了。
  贺里兰就象所有的蒙古汉子一般,是个善战不善谋的人,虽然比之寻常蒙古人是多智了一些,这才会被派来北京和谈,但是在这些大事上,他就无法做出最适合的判断了。
  无奈之下,贺里兰就想到了那个自己在北京城里最可倚靠的人来,那就是大玉儿。以前他就对大玉儿看事情的智慧很是佩服,这次更是因为她的帮助自己才不至于要继续等下去。照此看来,大玉儿对自己的部落还是有着极深感情的,只要自己去求教于她,她必然会给出一个恰当的办法的。
  想到这里,贺里兰就想去安国公府。可当看了看已经暗下来的天色之后,他还是停下了脚步,现在这个时辰倒不适合去见一个女子了,在大明学了一番礼数的他对此还是知道的。而且他也不想当着唐枫的面问计于大玉儿,这样她是不会将办法说出来的,所以只有留待明天一早,再去求教了。
  次日一早,贺里兰就带了一些礼物再去求见,这次他的目标就很明确了。终究是化外之人,对礼数也就一知半解,全不觉得自己这么做也是很无礼的。不过安国公府上的下人却没有为难他,依旧把他领到了客堂之上,奉上了好茶,不久之后大玉儿就姗姗而来。
  没有过多的寒暄,大玉儿开口就问道:“怎么,你还有什么事情需要我的帮助吗?”
  尴尬地一笑之后,贺里兰才将昨天在鸿胪寺里的情况说了一遍,末了道:“这可让我有些为难了。那些部落的实力都不弱,而且数量也不少,我们若是真照此而行,只怕伤亡也是极大的,对我们整个草原也是很不利的。但若不依他们,我们双方的关系又……所以特来问问你,看有什么解决的办法。”
  大玉儿再次皱起了好看的眉头,沉默了一阵之后才说道:“你可想好了,真的要和大明重修于好吗?”在看到对方肯定的点头之后,她才继续道:“那就只有照他们说的做了。如今的大明已经不是当初的大明了,他们有的是底气,他们压根就不怕我们翻脸,只有如他们所愿,我们才能有所得。”
  “可是……”贺里兰为难地道:“现在的草原各部实力所差有限,若真起了争端,我们实在没有把握能取胜啊。”
  “其实我们大可以借这个机会扩张自己的势力。大明不是提出他们的看法了吗?我们便将之传于其他各部落,那些部落一定也会因为想得到更好的大明物品而站在我们一边的,我们便能就此拉拢他们了。另外,我们还可以借此机会对那些一直以来觊觎我科尔沁部,与我科尔沁为敌的部落下手。一旦真能除了他们,对我们来说只有百利而无一害。”
  “嗯?”在思索了一阵之后,贺里兰不得不承认大玉儿所说的是正理。其实草原上的蒙古各部也不是一心的,虽然科尔沁实力不弱,但也有不少的敌人,若趁这个机会联合其他人以大明的名义对这些部落用兵,对科尔沁来说也是一件好事了。
  半晌之后,贺里兰便点头道:“你说的不错,我怎么就没有考虑到这一点呢?若照你所说的做,我们科尔沁在这件事情上只会占到好处,不会有任何的麻烦了。”
  “当然,做这一切一定要谋定而后动,谨慎为上。我们要做的就是在最小代价的同时谋取最大的好处。到时候不但草原上以我科尔沁为尊,还有大明的庇护和贸易,我们的族人就能过上好日子了。”大玉儿又加了一句。
  “好,那我就照你说的做吧,想必族长他们也不会反对的。我明天就去和那些明国的官员商议后面的事情。”贺里兰高兴地说道。在与大玉儿又说了会草原上的变化之后,他就告辞而去,他并没有察觉到大玉儿的眉头眼角间带着几分的歉疚之色。
  “这一次你可是帮了我和大明的大忙了。当然,这也帮了你们科尔沁一把。”在厅上只剩下大玉儿时,本应该不在府上的唐枫从屏风后面走了出来,呵呵笑道。早在昨天贺里兰在鸿胪寺被难倒之后,他就猜到对方可能会来找大玉儿问计。所以他就在昨天夜间说服了自己的妻子,让她照自己所说的去说服贺里兰。
  大玉儿一方面因为已经是唐枫的人了,夫妻理该一心,另一方面也觉着这样对科尔沁部很是有利,便答允了下来。这也是为什么贺里兰今天来国公府比昨天更顺的原因所在,一切都在唐枫的预料之中了。
  “相公,你说我这么做是不是在害我们蒙古自己人?”大玉儿突然满是歉疚地道。
  “不,你这么做并没有错。你不会害太多人的,只会将那些有着野心的人,和总是与我大明为敌的人给除去而已,对你蒙古各族来说这也是件好事。”唐枫上前拍着大玉儿的肩膀说道。
  “可是……这样一来,有许多人会因此而丧生,他们都是我蒙古的族人哪。”
  “他们的死亡是有代价的,换来的将是天下的太平。想必经此之后,大明和蒙古之间就再不会发生大规模的冲突了。而且当我们两方重归于好之后,我们大明也将为蒙古草原上的人们提供更多的物品,他们的生活质量也将得到提高,甚至能延长他们的寿元呢。”唐枫忙拿出一些能让大玉儿稍感欣慰的理由来安慰她道。这样大玉儿心里的沉重之感才算是去掉了,她也坚信今后蒙古各族的日子会过得更好,两国之间的摩擦也会越来越少。
  有了大玉儿的指点,贺里兰就有了决定了,在一面派出了人回草原报信之后,他便于两日后再次来到了鸿胪寺。这一次,鸿胪寺的官员们没有象之前那样为难他了,因为他们也受唐枫之命,要早些将事情做一个了断了。
  就草原上打击那些侵犯过大明疆界的部落一事进行了落实之后,贺里兰就想到了那日魏立仁最后的话来,便问道:“魏大人,现在可以说一说这商贸之事了吧?”
  “当然,不过有句话本官还是得先说明了。我们接下来所谈的一切都是在你们将那些敢于犯我大明疆界的部落铲除之后才能生效的。若是你们此番不能将这些族群给铲除,我们大明可不会照此而行的。”
  “那是当然了。”贺里兰点头道。
  “这次我们大明有着很大的诚意,只要你我双方能够和平共处,不但之前能够交易到草原的物品不变,而且就连铁器,以及冶铁的方法我们也不会藏私。”
  这话一出,让贺里兰大为兴奋,要知道蒙古到现在对冶炼之法还是一知半解,根本造不出象样的铁器出来,就是一口铁锅都要传上几辈,若大明真肯将如此秘密的事情都说出来,足可见他们的诚意了。
  “当然,这也需要你们的一些付出。马匹我们也是需要的,另外在我们双方的贸易中,希望你们各族在百年之内不要收我们大明商人的税,这样我们大明商人才会更多地与你们进行贸易。如此对双方都有益的事情,想必你们不会反对吧?”
  “那是自然了。”对税收全无概念的贺里兰想都没想就点头同意了下来,却不知道这一来就使蒙古变成了大明产品的倾销之地了。
  双方很快就签好了协议,对大明连铁器都肯传入草原,这让贺里兰大是兴奋,回去只此一条就足够让他在蒙古人心中成为英雄了。当然他永远不会知道大明之所以如此大方是因为他们有了更犀利的武器可以取代铁器了。
  第664章 科举变革
  大明正元四年,是让后世津津乐道的一年,在这一年里,对大明的崛起和发展起到了极大的作用。先是年初传来了灭金的好消息,从而使大明的东北方不再有外患。而后又与蒙古进行了和谈,北边的情况也缓和了下来,不久后更是传来蒙古草原上诸部之间相互征伐的消息,民间有传言这也是朝廷所为,使得犯大明边境的一些部落都受到了重创。
  而让百姓们更感兴趣的是大明对外态度的一次改变,以往那些来了就能得到善待,而且还能带走许多财物的各国使节这次却被弄了个灰头土脸。本来百姓对连自己都吃不饱,国家还要打肿脸充胖子,强调天朝上国威风的行为就很不以为然了,现在朝廷突然一百八十度大转变,委实让百姓们又惊又喜。
  当然,也有对此很看不惯心理的。那些不必为生计发愁,一心只沉浸在天朝上国迷梦里的腐儒们在得知此事后连连叹息人心不古,这分明就是大明衰败之征兆。在他们看来,国家就应该在左近小国表面的感恩戴德之下拿出原来可以给百姓的钱去做一些面子工程,否则就是让人叹惋的事情。
  面对着这种让人哭笑不得的言论,唐枫只是不屑地啐了一口,便将之丢到了一边。清谈最是误国,这些不知民间疾苦的人根本就没有资格对朝廷的政策提什么看法,因为他们不配。当然,他也不会因此而降罪于那些人,只是留上了心,不会让这些人成为官员而已。
  在外部的敌人已经完全被消灭,而大明内部也安稳下来之后,唐枫的目光就落在了其他方面上了。他知道现在的大明还有着许多需要改进的地方,很多事情都是靠着自己的铁腕手段强行推动着的,若是不能有进一步的发展,自己就会步许多前辈的后尘了。
  历史上,改革之人多是才干之士,但真能成功,且在身后依然有人奉行不悖的却很少,或许只有商鞅等寥寥几人而已。至于大多数的,则是如王安石等一般,在他在任时一切都好说,可一旦当他们从位置上退下来,或是死后,一切就会变回原来,即便是当朝的张居正这样的猛人,最终也是落得这样的下场。
  要想不出现这样的悲剧,唐枫知道自己必须要有一批坚定的支持者。现在自己还年轻,就应该趁着年轻多提拔些有新思维的人出来。其实大明后期的思想还是比较开放的,至少不会如前期和满清时那样禁锢百姓的思维,所以他要从中找出帮手不是什么难事。不过有一点却让他很是为难,那就是能当上官的在这一点上必然与他有着冲突,至少很少有人能够认同他的一些改革的方案,这样一来他就需要让一些肯支持他的人走上仕途了。
  大明的官员来历只有两方面,少数是靠着祖上的功劳,因门荫而为官,不过这些人并不能担当什么重要的位置,说白了就是朝廷出钱养着的米虫而已。而大多数做事的,则是通过科举正途走上来的官员。而这些科举上来的官员都是深受儒家思想洗脑的人,讲究的是法先王之礼,今不如古,自然对唐枫这样的改革之见大不以为然了。
  所以一开始,唐枫想到了改变官员进入的方式,也就是让其他方法代替科举,从而找来能够帮自己的人,可是在一番细想和其他人的对话之后,他还是放弃了这个不切实际的想法。因为他明白了,一旦自己真这么干的话,立刻就会被人推翻,即便手里握着兵权也是无法与满天下的人为敌的。
  自从隋唐以来,科举制就在中华大地上生根发芽了,无论换了什么人做皇帝,都会将这种制度给推行下去,因为这是国家稳定的基础所在。只有这条路,才能使寒门子弟有着向上前进的希望,大家都认准了这一点,若是突然罢了它的话,其反弹就不是唐枫能承受的。
  而且在细想之后,唐枫也发现科举制弊端再大,也是有其合理的一面的,至少它很公平。除了个别居心不良的人会舞弊之外,它能公平地选出最有学问的人来治理这个国家。其实真要说起来的话,他自己想到的什么公务员考试只会比它更不公平,因为公务员考试有着太强的主观性。有时候外国的,后世的经验未必就一定适合本国的,现在的国情。
  不过唐枫还是打算由科举入手,只是不是全盘否定,放弃用这个方式取官,而是改变科举考试的方式。自朱元璋取下大明天下之后,为了便于统治,虽然依旧行的科举,却改变了它的方式,那就是八股取士。这显然就大大地禁锢了读书人的思想,使他们的知识和修养无法真正得到开发。虽然短时间里看对大明的统治很是有利,可在二百年后的今天,这却已经大大地阻碍了民族的进步。所以要想国家发展,这一点是必须要改变的。
  当然,大明的科举考试也不是光有八股作文而已,也是有着策论的,只是这一点相对来说很不起眼,众多的考生也只盯着八股看,只知道背那四书五经。可实际一个官员的能力却是体现在策问上的,这种本末倒置的做法实在是让人很无奈。
  通过与一些有识之士的谈论之后,唐枫终于是抓到了这一点突破口,他就知道自己该怎么做了。这样一来,既能如自己所想的提拔出更有能力的官员来为大明的振兴尽一分心力,也能最大限度地保证原来的利益集团,使他们不至于横下一条心来与自己作对。
  想到了就干,唐枫深明时不我待的说法,当即就在朝堂之上提出了这个办法。因为他知道,虽然大明现在没有了外敌,但那只是暂时的。随着西方国家的不断壮大和崛起,有朝一日,他们还是会象历史上的一般侵略到中华民族的头上来。我们想要不被欺侮,甚至是主动出击,就需要跟他们一样地发展。而有着数年千文明底蕴的中华民族,一旦真的加大了前进的步伐,就不是那些才刚刚脱离茹毛饮血的蛮夷之邦所能比的。但这一切却必须先要以改革作为前提。
  一石激起千层浪,当唐枫在朝会上提出这个方案的时候,立刻就遭到了众多官员的反对。虽然现在他已经控制了朝政,但在这件事情上,肯附和他的却还是极少的。因为这科举乃是立国之本,是读书人心目中神圣不可动摇的所在,比自己的性命更是重要,岂能说改就改?即便有那首鼠两端的人,也怕自己生后担负骂名而不敢支持唐枫了。
  这下唐枫就有些为难了,他可以用强使众人不敢反对自己,可这科举考试的阅卷还是在这些官员手里的,若他们不肯合作,即便真推行了,他们也有的是手段阳奉阴违。唐枫总不能自己去改那些卷子吧,即便他真这么做了,成千上万的卷子也不是他一个人能看得过来的。但唐枫又不想放弃这个想法,只得放平了心态和这些人争论。
  “各位为何一定要坚持八股取士呢?各位都是有见识的人,难道看不出来这种手段只会让读书人所知更少吗?”唐枫苦口婆心地说道。
  换来的却是一片沉寂,大家其实也知道这一点弊端,可是自己就是这么过来的,说什么都不想就这样改变了,这或许是一种报复心理吧。不过这个理由是无法说出口的,便有人道:“国公看到的只是八股的不足,其实八股也有其成功的一面。曾有人言,只要八股做得好,那什么文章再其手都不再困难了,那是要诗有诗,要赋有赋,一鞭一条痕,一掴一掌血。只有这八股才能从万千的读书人中选出那最适合的。”
  唐枫闻得这样的理由,便是一阵苦笑:“这道理本公自然是明白的,我也曾是进士出身。但各位想过没有,这会写八股,文章做得好,与那可以当个好官可没有必然的联系哪。反倒是策论,才是为官者本事的体现,你们怎么就只看重写文章而不重为官的本事呢?”
  见众人一时都不说话,唐枫便又继续说道:“各位可曾听过这么一首说那八股误人子弟的诗了:‘读书人,最不济,烂时文,烂如泥。国家本为求才计,谁知变了欺人技。看了半部讲章,记了三十拟题,状元塞在荷包里。三句承题,两句破题,摆尾摇头,便道是圣门高弟。可知道“三通”、“四史”是何等文章?汉祖、唐宗是那一朝皇帝?案头放高头讲章,店里买新科利器。’这说的便是八股之弊所在了,各位难道真不明白吗?”
  众人闻得此诗都是面上一呆,什么时候居然有如此一针见血地批判八股的诗了,自己可从不曾听说过啊。其实这也是唐枫有所不知了,此诗并不是明朝的产物,而是后来的清朝,一个名叫徐大椿医生所作,不想现在却被他拿来当作了理据了。
  不过这几句诗却正正切中了八股的痛处所在,许多在场的官员也不禁想起了以前,自己尚在寒窗苦读的时候,也果然是如诗中所写的一般,除了四书五经之外,少有涉猎其他。而在做了官后,他们才发现自己所知道的知识远远不足以应付政务,那就只有边当官边学了。现在想来,若是当初能够多涉猎一些其他方面的知识,或许自己的仕途就能更上层楼了。
  唐枫见他们有了深思的表情,就继续道:“其实本公也没有全盘否定了八股取士的意思,只是想在此基础上增高那策论的重要性,这样一来既不会误了那些寒窗苦读的士子们的前程,也能更好地从中选拔出对我大明最为有利的人才,你们怎么就不明白呢?”
  一片沉寂之后,终于有几人松了口:“国公所虑也有一定的道理,可是这科举乃是国之大事,若随意更改,对士子来说却是一场大变,对今科的举子来说可不甚公平哪。”
  唐枫见他们有所松动,心里微微一喜,便道:“这一点本公也考虑到了。既然怕给举子们带来不便,我们可以暂且选一个影响不那么大的。今年我大明连连取得了胜利,正是普天同庆的时候,可以增开一个恩科,我们便先自此作出一些改变。至于秋闱,则还是照旧,若是此法选拔出来的士子比之以往更适合为官,那三年之后的科考我大明就该想着改变一下了。”
  这是折中的办法,也是唐枫在遇到如此大的阻力时,不得不作出的让步。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