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库小说网 > 文学名著电子书 > 汉献帝新传 >

第161章

汉献帝新传-第161章

小说: 汉献帝新传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而经济发展空间更差的藏州,由于是帝国三大河流的发源地(沧澜江即湄公河、长江、黄河),还是雅鲁藏布江和恒河的发源地,且是天然防御,刘晟力排众议,强力稳定其中央州的地位,并大力给予经济扶持,首先确保自然平衡和,坚决换的任何工厂进驻重要保护区域,并将主要民众移出不适合居住的地区。
  帝国四大海军开始快速发展,中央陆军总编人员达到一百二十万人,中央海军高达一百三十万人,禁军完全将尉化,在战争时间内,禁军可以实现在半年内从二十万递增到两百万的快速扩编,各预备军也完全将尉化,虽然帝国总兵力只有四百万,但在战争爆发时期,可以在两年内扩编到八百万。
  帝国每年实际军费开支控制在十六万银元左右。而每年中央皇庭实际收入在三十万银元,并保持每年6%的高速增长,而中央财政总税收也在亚汉利经济区域、南洋经济地区和阿非利加…巴比伦三大新经济区域的强势增长下,每年总税收突破六十二亿银元,并保持8%的高速增长,其中三大新经济地域每年增长幅度超过12%。
  铁路和轮船建造出现了快速增长局面,由此引发了钢铁锻造和采矿业的紧张。晋中大量的优良露天煤矿被开发出来,而锦州的铁矿作为大汉领地内最优良的铁矿资源,与本土相隔距离过于遥远,运输成本一直居高不下,国内只得从经验丰富的学者技师中大量征集志愿者,让他们分赴各地勘测矿产资源。其实大汉一直都没有放松对国内矿藏的整理规划,但如今的工业发展呈现爆炸式发展,已经远远走出帝国的承受能力。
  幸亏大汉的确算得上地大物博,在经过重新系统的勘测后,三个储量丰富的贫铁矿和一个富铁矿分别在大江南北被定位成功,从现在大汉的经济发展来看,应该可供百年之用。至于百年之后,到时大汉的远洋运输能力应该已经有了长足发展,到时候尽可能从锦州和非洲这些矿藏丰富的地区取用。
  第十二卷 华夏天下 第二十五章 繁华与危机
  随着帝国对矿产的需求日渐增加,像晋中这些煤储量丰富且易于开采的地方,民间资本渐渐开始显山露水。这些地方几乎每县都有几家私人煤窑在疯狂开采,但是地表矿还是有限的,他们在掠夺完这些资源后,不惜重金购买烈性火药钻山打洞,进一步开采深层煤矿。
  当时人们对瓦斯的危险性还没有足够的认识,而矿井透水现象也时有发生。这些私人煤窑为了攫取最大利润,甚至不惜雇用未成年的海外佣工,这些没有任何安全常识的小孩子,往往工作不过两三年便倒毙在不见天日的坑道中。最初这种情况并不为人所知,加上大汉国民对于佣工的生活环境向来都不太关心,因此造成这种不人道的用工制度甚至一度成为矿主们心照不宣的约定,谁能把生产成本降到最低,谁倒更风光一些。
  但是天下没有不透风的墙,大汉主管人口统计的官员终于发现了些端倪,前些年从阿非利加输入的数十万劳工,曾同时携带几万余名幼童入境,但是这么些年过去,这里面应该很多幼童过了入学年龄,但却没有几个人申请入学补助。开始官员们也没有当回事,可后来民间的传言日渐其盛,说这些孩童多数都已经死在了矿场里,要么累死,要么因为矿井坍塌,瓦斯爆炸,矿道渗水。总之目前没有人能确定到底还有几个孩子仍旧存活在这个世界上。
  这条消息传到刘巍耳中的时候,身体状况已经开始不容乐观的皇帝暴怒了。他从幼时便被母亲教育要以仁爱治国,虽然对于那些越来越自以为是的兄弟们,他也曾几度起过杀心,可平心而论,刘巍并不失为一个好皇帝。
  大汉推行了这么多年的民主,居然到了现在还有矿主把童工当牲口使用,纵使这些小孩子并非大汉子民,但他们不远万里来到大汉讨生活,最后却一个个屈死在了暗无天日的井下,这又怎么是刘巍能接受得了的呢?
  一场暴风骤雨式的矿业整顿来临了。国内所有私营矿场全部关闭,私自组织规模开采任何矿产的行为都被判以重罪。而官方的矿业开发,也加大了监管力度,决不允许虐待矿工和进行没有安全保障的生产。
  这场整顿进行了不到一个月,国内煤价上涨了百分之四十,而钢铁成品的价格则翻了一番。尽管刘巍向各大商社发出威胁,说他们是借机发财,乃是置大局于不顾。但是却没有一家商社肯妥协,一再强调如今没有廉价的劳动力,大汉子民若下矿工作,薪水要比外来佣工高三五倍也不止,而且这些人一旦遭遇矿难,每个人的补偿金都是天文数字。如此推辞,不一而足。
  刘巍怒气冲冲地把这些人的局面报告丢到了案台下,紧锁眉头对近臣说道:“难道这帮家伙就不知道搞一搞安全生产吗?就知道死了矿工赔偿金拿不起,怎么就不知道花点本钱把矿井修缮一下?”
  话虽如此说,煤价仍旧在日日飙升,看起来这年的军费开支要比往年多两成都不止,刘巍头疼不已,只得写信向刘协请教,看有没有什么好办法度过眼前这一关。以他此刻的年龄,若非实在是焦头烂额,定不会向已经年近八旬的老父请教什么了。
  刘协的回信很快,毕竟电报要比信鸽方便了太多。他在信中说道:资本的原始积累都是血淋淋的,这些矿主虽然罪不容诛,但对于历史的发展来说,他们的所作所为并非没有意义。
  刘巍简直要被老爷子的回信气死。虽然他这些年来眼看着刘协慢慢衰老,但心中一直对父亲存在着无法言表的敬畏,所以诸多事情一直保持着和刘协的沟通。纵使自己对几个兄弟心中不满,就算他已经动了杀机,也绝对没有胆量在刘协安在的情况下举起屠刀。但是看到刘协的这封回信,刘巍气急反笑了。
  他给刘协回了封信,说自己还是希望父皇能给一个解决方案,目前的形势对大汉来说相当严峻,全国范围内正在大修铁路,而海军军备更是离不开煤铁,这些商社如此搞法,简直是让自己没有办法。这封信其实是刘巍的试探,如果刘协仍旧说些不痛不痒的话,也许,有些事情就好办多了。
  刘协的回信言道:大汉数十年来并不缺乏劳动力,而近些年来所雇佣的海外劳工也是数以十万计。如今刘巍所头疼的是,以大汉如今的科技水平而言,采矿业属于基本没有安全保障的行业,如果没有比其他行业高出几倍的薪水,大汉子民是绝对不会进入矿区工作的。至于雇佣童工和其他没有国民权的劳工,这个原则上大汉是不支持的。
  刘巍看到此处,心中已经开始窃喜。但是信中话锋一转,即几乎让他不寒而栗:不过解决方法多的是,目前大汉牢狱里有囚徒十数万人,大汉法律宽松,这些服役的犯人,多数都是实在无法减免刑罚的重犯,已经被剥夺了政治权利,至于人身权利,其实也基本全无。大汉并没有设置徒刑,所有犯人都从事或轻或重的体力蔻,此时不妨把重刑犯丢到矿井里面,至于刑期,可以适当减免。如此一来,对于那些企图以身试法的家伙可以起到震慑的任用,而这些人为了戴罪立功,自然都卖力干活,而且本身这些人只需一日两餐便可,成本自然也就压下来了。
  如此清晰的思路,完全不像一个七十八岁的老人,刘巍心中暗自庆幸,幸亏自己没有贸然挑衅老爷子的权威,否则被搞下台也不是什么奇怪的事情。
  刘协的这些建议被全盘照搬,一时之间,兴国震惊。虽然历朝历代都少不了酷刑来对付犯罪,但刘协的这招的确够狠,至少此后二三十年间,官员贪污腐化的现象减少了许多。谁不想舒舒服服地过几天安生日子,钱多钱少,总比一天天窝在暗无天日的矿道里挖矿背矿惬意得多吧。至于民间,原来一言不合就要舞刀弄枪的家伙也都收敛了很多,因为对方只需淡淡说一句:“我可不想陪你去狗洞里面挖一辈子煤。”基本上大家就等着握手言和把酒言欢了。
  几个月内,国内煤铁价格基本上恢复了正常。但由此又带来一个新问题,重刑犯成为各大商社拼命争取的紧俏物资,因为他们都有自己的军队,完全可以把这些原来无法无天的囚徒们掌握在矿井之内。大汉不缺资源,现在缺的就是这种廉价劳动力,可毕竟他们原来就从事着各种各样的劳动,不可能完全都抽调到矿井中去,被拉过去的开始也多不过是顽冥不化之徒。这些家伙到了矿井深处才知道什么叫做害怕,除了个别心理承受能力差的当场自杀之外,其他无不拼命干活,以求早日脱离这种人间地狱。结果,凡是有犯人作苦役的矿区,生产效率都相当的不错。
  几大商社尝到了甜头后,开始把主意打到了其他服刑的犯人头上,开始还是正大光明地去向各地官员索取。官员们巴不得有人接手这些烫手山芋。没设盛宴款待商社代表就算寒酸的了,后来倒发展成了商社人员秘密贿赂各地官员,以求能够优先得到新服刑的囚徒。再后来,各大商社直接开始贿赂司法人员,希望司法人员能够轻罪重判,好让他们得到更多的廉价劳动力。
  这场闹剧持续了没有多长时间,终于随着大汉科技人员解决了多数威胁人身安全的生产隐患,才渐渐消失在人们的视线当中,矿业生产不再为人们谈虎色变,大汉的煤铁及其他金属开采终于进入了成熟的成长期。
  刘巍一直冷眼旁观这场闹剧,虽然主意是刘协出的,可这些命令都是以自己的名义签发,开始他心中也没有底,生怕犯了众怒,毕竟犯人迟早还是要回归社会的,不过后来事态的发展还是基本令人满意的。只是到了最后商社之间争夺廉价劳动力的那种疯狂,让他简直是眼界大开。为了利润,这些人绝对不在乎犯人中是否有自己的相识或者旧日同僚,只管拿来往死里用。人性里那种阴冷,让长年高处胜寒的刘巍都觉得有点不舒服。
  当国内矿产价格重新回落到底线的时候,大汉无论是官场还是民间,法律意识都有了极大的加强。因为只要一旦触犯法律被宣判入狱,那就等于是半只脚踏进了棺材。别指望贿赂法官就能逃命,法官还得担心自己会不会某天被人举报呢,一时之间,受贿索贿的现象基本在权要之间杜绝,倒是矿场监工转眼成了帝国十大最热门职业之一,多少有志女子非监工不嫁,做不了正室做小妾也行,一时之间令读书人气短。
  诸如此类的闹剧,在这一年内屡次上演,刘巍又好笑又好气,但毕竟让人头疼的军费透支问题解决了,别的什么问题也就不再那么重要。他从来没有想过,为什么区区几万囚徒,就轻易解决了两亿银元的赤字问题呢?这些人不可能每人每年创造出数千银元的价值,一个身强力壮的劳工,每年最多能从矿道拖出来售价百元的煤块就已经相当不易。如今的商社,力量已经大到了他逐渐无法掌握的地步,随便哄抬一下物价,就够刘巍消化的了,这种情况可不太妙啊。
  倒是刘晟更警觉一些,当帝国煤价开始上涨的时候,他亲自去找各大商社的负责人商谈,希望他们不要太过分了,钱是挣不完的,大汉若财政赤字过大,自然会紧缩开支,到那时候降低向商社的采购量,或者干脆停止一段时间的物资采购,到时候谁也不会好过。
  刘晟的这番威胁几个老家伙并没有放在心上,反倒是告状的信件如雪花一般的飞向刘协和刘巍那里。毕竟现在大汉帝国八王分治,刘晟只不过是刘巍的长子,又从来没有立过什么像样的大功,完全靠主上的荫功而已。他对于的军政的改革,很多老家伙都不以为然,大汉如今四海升平,还这么拼命地发展军备,迟早会把国家拖垮。但发展军备就会增大采购,商社会有更多的挣钱机会,所以这些人都是一边偷偷骂刘晟一边兴奋地盯着军部新开出来的订单。
  签订单的时候,商社自然是看着刘晟眼色行事,可如今该涨价的时候不让他们涨价,这不是明摆着断大家的财路么?于是许多人开始怀念其他几个性格温和的王爷,亚汉省的刘逸首先被推出来,几乎所有商社都暗地支持刘逸成为刘巍的接班人。
  刘巍现在健康状况实在是有点不容乐观。多年的操劳,让他提前进入了衰老期。虽然说起来刘协当年要比他辛苦很多,可刘协所在的时期人才辈出,他的智囊团那是相当令人放心。而从另一点来说,打江山易,守江山难,而刘协在天下初定之后,大刀阔斧的进行军事宗教科学等一揽子大革命,多数都是在进行当中易手与刘巍的,这种半路棋局往往让人更加费神。况且刘巍虽然从幼年起就跟随刘协耳濡目染,接触到了很多自然科学知识,但毕竟刘协在后世跟随了众多的名师,而他本人虽然也算得不不错的老师,可整日忙于政务,再加上儿子有八个之多,所以刘巍对于后世文化的精髓不可能体会太多,多半只是生吞活剥而已。
  就是这么一幅局面,他一撑就撑了几十年,说来殊为不易。当然,现在商社在他背后进行的那些小动作,不可能躲过他的法眼,至于他们和刘逸私下里的接触,他也只是暂时装作一无所知。生在皇家,他自幼就学会了隐忍,知道有些话、有些事,不到万不得已是不能轻言的,而一旦爆发,就一定要置对手于死地,否则轻易暴露自己,有百害而无一利。
  大汉稳定了这么些年,终于随着刘巍健康的恶化,开始显现出些许不安来。
  第十二卷 华夏天下 第二十六章 明争暗斗
  作为次子来说,刘逸目前拥有的疆土并不比继承皇位的刘巍小多少,而且亚汉省的疆域之大,国内诸多重臣耳听为虚,心中并没有什么具体概念,所以未必把刘逸放在眼里。从目前来说,他所拥有的领地已经不仅仅限于如今的北美,大汉的军队早已经把旗帜插到了南美诸地,成功的越过了河流密布,到处都是原始森林的亚马逊流域,逼近大陆的最南端。只不过亚汉省的汉人相对太少,刘逸才没有把手伸得更远。
  既便如此,他心中仍旧有一个中原的情结。在外开拓疆土再多,按照传统的观念,这不过是皇帝的封赐而已,虽然天高皇帝远,但终究受制于人。就好比官员无论封王封侯,还是位极人臣,多半时候还必须得夹着尾巴做人。
  有野心并不一定是坏事,不想做皇帝的皇子,可不是好皇子。人的欲望都是无止境的,这个时代若没有刘协出现,像三国之间,每家最多不过百万平方公里的疆土,此时刘协把疆土扩大了数十倍,却仍旧不够儿子们瓜分,这个问题恐怕是他当初没有想到的。
  但是刘逸被各大商社看中,显然并非因为他有济世之才。作为大家印象中一片蛮荒之地的领主,刘逸显然现在已经被人看成了土包子。很简单,一个人若是被发配边疆多年,有人突然肯赎他回来过太平日子,此人一定会对恩人感激涕零。大汉的科技水平已经超出其他诸国太多,现在即便是做普通臣子,也多有洋洋自得之情,看不起其他任何文明。
  另一方面,亚汉省与大汉远隔万里。书信往来一次往往需要数月,刘逸在国内应该可说没有什么根底,因此最容易被控制。老家伙们做了几十年的生意,这趟算盘自然是打得啪啪响。刘晟那乳臭未干地小子,居然敢拍着桌子跟他们讲话,退一万步讲,就算他爷爷年轻的时候。也轻易不敢作如此雷霆之怒。今天这小子不过代刘巍行使一点权利已经如此嚣张,哪天真做了皇帝,还有他们这帮老臣的活路么?
  刘逸接到这帮老家伙的消息时,国内的煤荒铁荒已经过去,刘晟的影响力正逐渐扩大,可惜没有人告诉他这些。当然,几大商社当然不会明着说,刘逸你回来当皇帝吧,我们都支持你。这种大逆不道的话谁敢公开说出来。岂不知隔墙有耳,事情一旦败露,自己怎么死的都不知道。
  信里面提到,目前刘巍身体不大安好,而又逢刘协寿诞将近,诸位老臣与几位皇子数年未曾谋面,心中甚是牵挂,不知刘逸可否从百忙中抽出些时日返回天京,一来可叙天伦之乐,二来也好与诸大臣共商国家大事。听闻刘逸将整个亚汉省治理的井井有条,到时候诸大臣都会前来恭听亚汉王的治国良策。
  刘逸当然不是傻子,其中的暗示他当然看得明白,只不过他对刘晟这个侄子没有太多了解,也知道历朝历代都是父子相传,难得有兄弟之间轮流坐皇帝的。刘晟若是不明白事理的黄口小儿,那当人最好。以刘逸这些年来征南闯北的经历,想来对付一个小侄并非难事。但事情就怕万一,父亲刘协当年也曾经屡受权臣轻视,最后不一样成功平定天下么?此番若是回到天京,弄不好便把自己赔进去,那时候可是赔了夫人又折兵啊。
  以刘逸此时的地位,其实和皇帝并没有多少区别。但他偏偏因了这该死的乡土观念,总觉得就算将来老死,这把骨头也不能留在异域外邦,叶落总是要归根的。
  富贵险中求,欲望无止境,刘逸决定回天京一趟。当然,即便没有这么多想法,刘逸也该回去看看了,毕竟多年海外开拓疆土,亲朋好友都已经疏远太久,刘逸在亚汉省搜罗了各种本地土特产,装了足足六艘大型商船,另带了五千亲兵和十几艘战舰,离开亚汉省登上了回家省亲的路途。
  这一日风平浪静,刘逸站在船头向远处眺望,只见海天一线,归途仍是茫茫。他回想着三十年来在亚汉省的打拼,当初无论是巧取还是豪夺,一干土著都已经乖乖臣服,虽然很多手段只是原样照搬刘协那一套,但执行之中的辛苦,不可向外人道。近些年来,亚汉省的疆域又向南扩大许多,只不过南疆密林丛生,且当地土著也颇为强悍,完全平定尚需时日。
  正遐想间,突然一条大鱼跃出水面,激起层层浪花,转眼又沉入深水之中,,刘逸心中一惊,思绪被打乱,也懒得再继续思考下去。有阿谀之人,揣测刘逸心思,知道他正在左右为难之间,这时便来道喜,说此乃是鱼跃龙门之兆,殿下近日应当会有大喜。
  刘逸何尝不知道这些人心中算盘,不过人总是喜欢听喜不听忧,此时心情放宽许多,他也踌躇满志,已经不再将刘巍父子放在眼里。
  眼看再有十日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