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近代史-第8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
电子计算机的发明,尤其是第二代电子计算机的发明,起了很大作用,极大地提高了计算速度。
……”
听的出何泽强对计算机很满意,在讲解时,还说了好些计算机的好话。何泽强所说的第二代电子计算机“宝贝”是34年发明的,仍然是电子管计算机。
“宝贝”占地210平方米,重49吨,有2。8万个电子管,耗电260千瓦,用二进制计算,每秒运算15000次。“宝贝”是一种专用计算机,它最突出的特点是使用了存储器,可以在任意点暂停或继续工作。
电子管计算机体积大、功耗高、性能还不稳定,容易出故障。但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到现在为止,晶体管和半导体技术仍然只存在于实验室中,无法实现工业化。批量生产技术仍然在研究之中。
计算机研究所财大气粗,等不急下,便在董氏电子研究中心订购了一批晶体管,以研制第三代电子计算机。以实验室技术制造晶体管,其价格和质量可想而知。据我所知,董氏电子研究中心的交货日期遥遥无期,预计最早也得在年底了。
顺便说一下,中国的新一代工业母机是36年完成的。目前,我们使用的工业母机与美国、德国处于同一水平。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在此方面赶上了美、德两国。恰恰相反,我们之仍然存在有五~八年的差距。美国的下一代工业母机预计会在44年前后完成,德国的则还要早一点儿。不过,在计算机的帮助下,我们会在十~十五年内赶上两国。
计算机的保密等级很高,但在许多高级研究中心中,已经在大量应用了。这里需要说明的是,这些研究机构绝大多数是军事研究机构,民间研究所寥寥无几,均是董氏旗下,并与军方密切合作的。
电子计算机的使用,估计会在我预备在三五年后,才对大学和民间研究机构开放。只是到时候,也还是会对原理结构严加保密的。
“迄今为止,我们共制造了四枚颗原子弹。两颗钚弹,采用内爆式结构;两颗铀弹,采用枪式结构。
……”
我在心里算了一下帐,四颗原子弹,一共花了我三十七亿多,比其他三项(计算机、工业母机和火箭)加起来还多,原子弹合九亿多一颗。当然,我这么算是不对的,还有很多东西剩下来,但还是昂贵的。
何泽强讲解结束后,我们开始提问题,然后,他负责一一解答。
总的来说,技术上没有什么问题——有问题,我们也不知道。
最后,就问到原子弹的威力上来,何泽强刚刚说“柚子”的威力在一千吨左右我有很大的疑问——‘核武器什么时候,威力这么小了?’
“柚子”是此次爆炸实验的钚弹的名字,“柚子”的钚装药约重6。1千克。由重约2458千克高能炸药内向爆炸将其压缩到一起。
何泽强开始详细解释,如何如何计算,最低也要超过500吨,也可能两三千吨,看到成功在望,何泽强有点兴奋,他开玩笑说,有人计算失误,还算出了好几万吨。
我听到两万多吨,才点点头,心想,这还差不多。
何泽强解释的头头是道,对于专业,他还是信心十足的。没有具体的实验数据,很多系数都是估计的,何泽强在思想上已经认定不可能有那么大威力,自然怎么看都觉得不对,系数估计小了。
我不由笑道:“那样就好了!”
我暗暗寻思,‘等爆炸后,你就知道厉害了’,随便问了几句,也就不再开口了。
忽然间,我想到了一个问题,忍不住虎躯一震。
忽然间,我想到:【看书要砸票,做人才厚道】
第108章
在我早年生活的世界里,哪个国家一进行核实验,立刻就会被别国知道的一清二楚——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采用什么方式,具体多少当量,等等,好似你做实验时,他在旁边观察一样。
这么看来。是应该存在一种远距离监测技术。不过,原子弹爆炸具体是如何监测的,我可就不知道。这样一来,就有一个问题产生——‘会不会我在这里一进行核试验,别的国家就都知道了?’
进一步说,‘如果别的国家知道了核武器,会产生何种影响?想必核武器的研究就会提前开始,其提前出现也就顺理成章了。
各国拥有核武器会有什么影响?’
一家独揽原子弹,自然是一件好事。但原子弹的出现,是科学进步到一定程度,自然而然的结果。我还记得一起研究的有美国、苏联、德国、英国和日本,只是美国先研制成功而已。
‘美国拥有原子弹,应该不会有太大影响。中美相隔太遥远,没有领土纷争,也没有事关根本利益的争端,加之,技术不到位,互相扔两颗原子弹不解决任何问题。基本可以确定,美国拥有原子弹,不会对中国形成直接威胁。
德国呢?都说希特勒是个疯子,但我觉得德国与苏联没有本质区别。尤其是中德距离遥远,威胁也不是很大。
日本没有铀矿,累死它也研究不出来——当然,我也是绝对不会让他研究出来的。
苏联的问题,就很严重了。
如果中德联手,企图瓜分苏联,一定会遭到最最激烈的抵抗。
……’
我不觉得哪个国家拥有原子弹后,会拒绝使用它。美国在独家拥有原子弹的时候,也是全球挥舞核大棒的,曾多次试图以之轰炸中国。苏联拥有原子弹后,也曾经试图对中国进行核打击。据说(我声明是谣传),中国也曾经使用原子弹对入侵苏军进行过核打击。没有一个政治家是善良之辈——这个,我心中有数。
‘如果中国挥舞核大棒,会取得什么利益?’
我考虑再三,也没有把握在几年间,消灭周边所有威胁国家,要是引发强烈反弹……我放弃了这种想法。是非只因多开口 烦恼皆为强出头——我更喜欢坐山观虎斗。
在短短几分钟内,我想了很多,觉得还是应慎重从事。一切的一切都在于‘核试验会否被别国察觉?’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不知可以问,我便把疑问提了出来。
何泽强作为一个物理学家,对地震监测原理还是知道的。所以,他很快就给出了一个肯定的判断——“核爆炸一出现,地震监测机构一定会发现的,也肯定会区别出来。爆炸的信号,与地震的信号,应该有很大的区别”。但是,对于千吨当量的爆炸是否会被重视,并加以分析,何泽强就不知道了。终究,对于地震监测,他也是一知半解。
不过,何泽强用心算了算,发现一千吨TNT爆炸的巨大能量,约相当于震级5。3级的地震。何泽强盘算一下,感觉事情不妙,他边把自己的计算说出来,边可怜巴巴地看着在座的几位,似乎要从各人的脸上找到支持——以何泽强的近视眼,在昏暗的会议室里,自然什么也看不清楚。
科学家不是没有好奇心,而是把好奇心都用在对知识孜孜不倦地追求上了,何泽强就是个典型的科学家。
现在,何泽强历尽千辛万苦,苦心钻研十年,在马上就要有找到答案了,突然因为某种'与研究无关'的原因——“''”里的是重点,告诉他答案可能暂时不公布。何泽强急的像热锅上的蚂蚁,又似百爪挠心。
原子弹的保密制度,何泽强作为直接负责人是清楚的。
肖塘位于塔克拉马干以北,离最近的草湖和塔里木也有二百公里。孙凤行看中了肖塘的位置利于保密,南边的沙漠也方便进行实验。就通过军方,征用了肖塘,不菲的补偿费用足以支持移民措措有余。
肖塘的生活条件极好,有专门的管道为之供应清澈的饮水,满足了生活和研究需要。肖塘的城市建设规划极好,聘请了专门的设计师,对其进行了建设。并在周围以滴灌的方式,种植了大片的红柳和胡杨。还有专门修建了通往肖塘的公路,以方便运输。肖塘一切应有尽有,就不详细描述了。让人卖命总要在生活上过的去,不至于牵扯精力。总之,肖塘的生活与各大城市一样方便。
与生活舒适截然不同的是,肖塘的保密措施非常严格。肖塘周围百公里被划为军事禁区,有一个师在时刻守卫。即使哈萨克战争最危急的时候,我也没有调动这个师。
所有生活在肖塘的人,都会签署一个工作十年,如果需要军方还可以续约五年的终身保密协议书。反正到了肖塘,就别想轻易离开。
肖塘禁止照相器材,片纸不得离开,所有人的通讯都会受到监控。就算死了,也只有两条路,一是就地安葬,一是火化后以骨灰离开。
肖塘严格控制无线电装置,设立了一个专门的电子信号监控站,监听所有电波。
……
而且,生活在肖塘的18372名工作人员,只有十二人知道自己在做什么;在所有为此工作的十八万人中,知道自己在做什么的,也只有区区十八个。
如此严格的保密措施,会带来很多不习惯,何泽强也在磕磕碰碰中熟悉了所有这些保密制度。
以何泽强的分析能力,很容易就能推断出,进行实验的可能性有多小。何泽强的心情,怎么是一个郁闷形容的了!
在问题回答结束之后,一位地震方面的专家,受邀前来,详细地讲解了对地震是如何监测的,以及哪些是研究重点。
随着专家的讲解,何泽强感到希望渺茫,他觉得心如钚坠,沉甸甸,一直下坠。
地震专家离开以后,我最后问了何泽强一个问题——“你有多少把握试验能够成功?”
何泽强以为有了转机,回答极为肯定——“理论上,百分之百;实际上,我们考虑了一切问题,做了充足的准备工作,至少也有百分之九十八的把握。另外百分之二,是说我们可能有考虑不周之处。”
我一拍桌子,大声说:“好!既然你有如此把握,我就相信你了,实验先就不做了。”
果然不出所料,核试验还是被终止了,何泽强失望极了。
说“如丧考妣”有些儿不太尊重,但何泽强的表情,就像一个吃不到糖的孩子,且远比那儿还失望一百倍,只能让我想到这个词。
何泽强是通过董氏留学法国的,回国后我也见过他。当初何泽强发现中子的时候,我去劝说他,双方还反复争论过好几次,只是我的设想实在很有道理——当然有道理了,这在我那时候已经算是常识了——才最终说服了他。可以说,何泽强掉到原子弹这个坑里,我是出了大力的。
因此,我与何泽强是很熟悉的。眼看他如此失望,便安慰了他两句。现代物理发展如此迅速,别人也迟早会想到这一点的,保密时间不会太长的。
何泽强听我这么说,心情稍好,就紧接着问我,具体会有多少时间。这我怎么能说出来,提不出具体理由的,知道也不能告诉他。我心思电转,就施展出了转移话题大法。
“多长时间不重要,泽强你在这段时间,总不能够闲下来……”
何泽强一听我这么说连连点头。原子弹研究基本已经到了一个瓶颈,没有具体的实验数据,很难进一步研究下去。
于是,我便告诉他,核能潜力巨大,核武器只是应用的一个方面,核武器还要研究完善,可不可以将其小型化,提高核原料利用效率,而且能否把核能用于发电,用作动力……
说到这里,我想不起来,核能还有什么用途,也就说不下去了。
然而,这对何泽强已经足够了。小型化,何泽强没想过,可以试试;核能民用的设想,他不是没做过的,但一来没有资金,二来人员都在研究核武器,也没有精力。现在,我这么说,想必资金不是问题,两者都可以考虑。
何泽强盘算了一下,就想到了几个思路,反应堆用于发电很简单,民用就是个费效比的问题……有充足的资金钻研自己的爱好,真是件幸福的事。
……
何泽强满意地走了。
眼看着乌云笼罩,狂风四起,雷霆闪烁,暴雨将临,谁知道,转眼间烟消云散,浩月当空。
我夸奖了孙凤行几句,又下令嘉奖所有人员,几个人也就散了。
这里要说明的是,我不知道地震是如何测量的;何泽强不熟悉地震计算,算错了震级;在询问地震专家时,我们也不可能直接寻问,而是旁敲侧击。有这一连串的巧合,我又先入为主的情况下,因此作出了错误的判断.
一直到几年后正式核试验的时候,何泽强才发现问题,这叫他捶胸顿足,痛心疾首了好一阵儿。
老实说,在这个时代,地震监测机构对核武器没有直接的认识,发现核试验的机率不是很大,估计不会超过10%。但原子弹影响很大,我也没有必要冒这样的风险。中国有核武器,而别国没有,才会有更多的选择,获得更大的利益。
原子弹就是如此了。
看到何泽强的样子,我就会想起哥达德。两个人差别很大。一是白种人,身材魁梧,金发碧眼,一脸的胡子,嗓音哄亮,待人热情;一是黄种人,中等个,白白净净,腹有诗书气自华,自有一种读书人的儒雅气质。但我却总觉得两人有些像,也许是他们都具备那种科学家的执琢吧。
既然如此,我就顺便介绍一下火箭。
顾名思义,火箭就是着火的箭,或着喷火的箭。现代火箭的样子虽然变化很大,原理却是与后者一致的。
最早的“向后喷火的火箭”出现在我国宋朝,但在我开始着手发展中国火箭研究的时候,中国却早已经落后了,这方面人才寥寥,没有专门从事火箭研究的,水平也有限。
直到20年,美国哥达德博士受邀来到中国,组建了物理(火箭)研究所,专门从事火箭研究,并从大学里秘密招收火箭专业研究生,中国的火箭研究才步入正轨。
火箭分为固体火箭和液体火箭,固体/液体指的是燃料形态。早期的火箭都是固体,现代大功率火箭多选择了液体。哥达德博士研究的也是液体火箭。
值得一提的是,早在世纪初,就有一俄国人提出了多级火箭、集束火箭和星际旅行,并在特别强调,星际旅行必须使用多级液体火箭,还指明燃料是液体氮或液体氢,建立了火箭运动的基本数学方程,并勾画出液体火箭发动机的草图。
我知道此事后,就一个感觉——“丫也是穿越的吧!”
闲话少说。
哥达德博士研究的是液体火箭,可我要用的武器多是固体火箭。于是,便另行召集人员组织了一个固体火箭研究所。不过研究所的工作人员,在起步之初,也是从哥达德博士那里学习了许多知识,受益匪浅。
因为火箭研究必然会产生很大的噪音,有一定程度的危险,还需要空阔的场地。所以,两个火箭研究所还是选择了中国西北地区。地点是我定的,本来想选酒泉的,西昌卫星发射中心,谁不知道。反正,火箭终究是要发射卫星的,就别搬来搬去的,咱一步到位了。但出于保密和实验的需要,液体火箭研究所最后被安排在石板泉。
石板泉在蒙古巴丹吉林沙漠边缘,因泉水而得名,是个人烟稀少的小镇。与原子弹基地肖塘一样,都是采用军方出面征用土地,给予补偿费。然后重新设计建造了石板泉,确保那里的生活舒适便捷,又便于保密。
因为有充足的资金和人力物力,火箭的研究进展顺利,就像前文说过的一样,火箭炮和火箭筒技术现已经成熟,正式列装部队了。液体火箭射程和载重量也有了很大提高,在33年就达到三十公里左右,并设计了降落伞,以避免火箭降落时损伤,便于回收利用。
此后,哥达德博士开始设计一种射程300公里,载重量一吨的火箭。36年喷气式发动机出现以后,也很快被应用在液体火箭上了。在去年年底的实验中,这种巡航导弹的雏形飞行了283公里,初步获得成功。目前正在改进中,以使其射程更远,载重更大,提高命中目标的精度。这么说吧,中国在火箭领域,已经领先了各国一代(当然,这一代最多只有三年五载的)。
与此同时,十八年的火箭研究下来,哥达德博士为中国培养出了大批专业人才。这些人已经成长为研究中的主要力量。
当然,随着研究的深入进行,哥达德博士的行动也受到了越来越多的限制。虽然其本人一心钻研,还不知道,但我已经签署了限制其行动的命令。哥达德博士再不能够被允许离开中国了——很多时候,事情就是如此残酷。这也是惯例了,哥达德博士本人未必不明白,只是没有挑明罢了。
然而,我不是个小气的人,要吸引人才,留住人才,使其为中国服务,总要给予相应的待遇。在科学研究中,论资排辈的现象还是存在的,不过,这主要是体现在生活待遇上,而不是课题申请和研究资金上。只要你有能力,就总能获得一展长才的机会。说白了,此时的中国还没有什么“学术权威人士”。
尽管形式不尽相同,但哥达德这个级别的科学家受到的待遇,与我是同等级的。因此,哥达德博士的薪金是我的若干倍,也就理所当然了。
因为去年的成功实验,哥达德博士被秘密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同时获得了共和国珠姆朗马科学奖章。一座由纯金和铂共同铸造的珠姆朗马峰——模型,并附带有一百万元免税奖金。这是共和国最高荣誉,每四年一评选,由总理负责颁发。
第一个获得该奖章者是发明杂交水稻的田僼,此外还有第二代计算机的主要设计师汪国强,研究原子弹的何泽强也将会获得。
为了保密的需要,我还在24年成立了科技保卫处,专门负责这些科研机构的保卫和保密工作。保卫是针对外来的敌对势力,保密则是针对内部工作人员的监控。具体措施全世界都一样,我就省略了。
强调一点,科技保卫处成立以后,抓到的间谍有七层来自日本,或者是为日本工作的。等待他们的,只有一个结果,他们会被送入铀矿的第一线,亲自接触共和国最高机密。至于,他们是否感到荣幸,那就不是我要考虑的了。
第109章
美国国务卿赫尔并不是个好说话的人,但到了这个层次,他也不会把话说的很直接。
赫尔是4月16日抵达安庆的,
从17日起,我们开始了连续三天的会谈。我们是指我和外长唐绍仪,赫尔和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