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库小说网 > 文学名著电子书 >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 >

第245章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第245章

小说: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齐,而云西北人不可温补,则未免胶柱而鼓瑟矣。
  △《成方切用》·十四卷(浙江巡抚采进本)
  国朝吴仪洛撰。仪洛字遵程,海盐人。此书为其《医学述》之第四种。取古今成方一千三百馀首,本经按证,加以论断。卷首载内经一十二方。第一卷至第十二卷每卷各有上下,分治气、理血、补养、濇固、表散、涌吐、攻下、消导、和解、表里、祛风、祛寒、消暑、燥湿、润燥、泻火、除痰、杀虫、经带、胎产、婴孩、痈疡、眼目、救急凡二十四门。卷末载勿药元诠七十四条,大旨谓古方不宜今用,故所录皆切於时用之方。凡例於汪桓《医方集解》颇有微词。然桓书浅略,亦可无庸掊击也。
  △《伤寒分经》·十卷(浙江巡抚采进本)
  国朝吴仪洛撰。此书为其《医学述》之第五种,取喻嘉言所撰《尚论篇》重为订正。凡太阳经三篇,阳明经三篇,太阴经一篇,少阴经二篇,厥阴经一篇,春温三篇,夏热一篇,脉法二篇,诸方一篇,补卒病论一篇,秋燥一篇,共十有九篇。
  △《医贯砭》·二卷(江苏巡抚采进本)
  国朝徐大椿撰。大椿有《神农本草百种录》,已著录。初,明赵献可作《医贯》,发明薛氏《医案》之说,以命门真水真火为主,以八味丸、六味丸二方通治各病。大椿以其偏驳,作此书辟之。考八味丸即《金匮要略》之肾气丸,本后汉张机之方。后北宋钱乙以小儿纯阳,乃去其肉桂、附子,以为幼科补剂,名六味丸。至明太医院使薛己,始专用二方,为补阳补阴要药,每加减以治诸病。其於调补虚损,未尝无效。献可传其绪论,而过於主持,遂尽废古人之经方。殆如执诚意正心以折冲御侮,理虽相贯,事有不行。大椿攻击其书,不为无理,惟词气过激,肆言辱詈,一字一句,索垢求瘢,亦未免有伤雅道。且献可说不能多验,今其书已不甚行,亦不必如是之诟争也。
  △《临证指南医案》·十卷(浙江巡抚采进本)
  国朝叶桂撰。桂字天士,吴县人。以医术名於近时,然生平无所著述。是编乃门人取其方药治验,分门别类,集为一书,附以论断,未必尽桂本意也。
  △《得心录》·一卷(兵部侍郎纪昀家藏本)
  国朝李文渊撰。文渊有《左传评》,已著录。是编皆所制新方。前有自题云,古方不能尽中后人之病,后人不得尽泥古人之法,故名曰《得心录》。凡十九方。
  其敌参膏四方,案应补之证,委曲调剂,以他药代之,为贫不能具参者计。虽未必果能相代,然其用志可尚也。
  △《伤寒论条辨续注》·十二卷(大学士英廉购进本)
  国朝郑重光撰。重光字在辛,歙县人。明万历中方有执作《伤寒论条辨》,号为精审。后喻昌因之作《尚论篇》,张璐因之作《伤寒缵论》,程嘉倩因之作《后条辨》,互有发明,亦各有出入。然诸书出而方氏之旧本遂微。重光为有执之里人,因取条辨原本,删其支词,复旁参喻昌等三家之说,以己意附益之,名曰《续注》。卷首仍题执中之名,明不忘所本之意也。
  △《医津筏》·一卷(通行本)
  国朝江之兰撰。之兰字含微,歙县人。是书凡十四篇,每篇以《内经》数语为主,而分条疏论於其后。
  △《四圣心源》·十卷(编修周永年家藏本)
  国朝黄元御撰。四圣者,黄帝、岐伯、秦越人、张机也。元御於《素问》、《灵枢》、《难经》、《伤寒论》、《金匮玉函经》五书,已各为之解,复融贯其旨,以为此书。其文极为博辩,而词胜於意者多。
  △《四圣悬枢》·四卷(编修周永年家藏本)
  国朝黄元御撰。是书谓寒疫、温疫、痘病、疹病皆由於岁气,世皆以小儿之痘为胎毒,非也。若能因其将发而急表散之,则痘可以不出。其说为宋以来所未有。夫痘病之发,每一时而遍及远近,且轻则大概皆轻,重则大概皆重,则谓之岁气,亦非无理。然究由胎毒伏於内,岁气感於外,相触而发,必谓不系胎毒,何以小儿,同感岁气,而未出痘者乃病痘,已出痘者不病痘乎?是又未可举一废百也。
  △《素灵微蕴》·四卷(编修周永年家藏本)
  国朝黄元御撰。其书以胎化、藏象、经脉、营卫、藏候、五色、五声、问法、诊法、医方为十篇,又病解十六篇,多附以医案。其说诋诃历代名医,无所不至。
  以钱乙为悖谬,以李杲为昏蒙,以刘完素、朱震亨为罪孽深重,擢发难数。可谓之善骂矣。
  △《玉楸药解》·四卷(编修周永年家藏本)
  国朝黄元御撰。玉楸者,元御别号也。是书谓诸家本草,其议论有可用者,有不可用者,乃别择而为此书。大抵高自位置,欲驾千古而上之。故於旧说多故立异同,以矜独解。
  △《脉因证治》·八卷(浙江巡抚采进本)
  不著撰人名氏。其书按四时气候,详列诸病。先脉,次因,次证,次治,颇有条理,而分属处未免牵强。如霍乱、泄泻属夏三月,伤寒属冬三月,已为拘滞。
  至於以颠狂、惊痫、痔漏、脱肛分属冬、夏,益为无说矣。春三月之证,分别真阴、元阴、真阳、元阳,其意主先后天立说,亦牵合不能了了。案元朱震亨有《脉因证治》一书,国朝喻昌尝惜其不行,说见所撰《寓意草》。是书卷首无序,后有嘉禾石氏一跋,称岐黄家久奉为枕秘,因讹脱甚多,借得藏书家善本校录,似即震亨之书。然所载各方如左归丸、右归丸之类,皆出自张介宾《景岳全书》,而亦以古方目之。知其断非震亨所著矣。
  ○附录△《水牛经》·三卷(永乐大典本)
  旧本题唐造父撰。造父未详何许人。原序有云,唐则天垂拱二年八月,收得水牛有病证。造父奏言,水牛与黄牛形貌相同,治法不等。若依黄牛用药,误矣。
  造父别立医书共四十五证,有方有论,并无差误,但其词俚陋。盖方技家闻古有善御之造父,误以为唐人而托之也。
  △《安骥集》·三卷(永乐大典本)
  不著撰人名氏。前有伪齐刘豫时刊书序曰,尚书兵部阜昌五年准内降付下都省奏,朝散大夫尚书户部郎中冯长宁等札子,成忠郎皇城司准备差遣卢元宾进呈司牧《安骥集方》四册。奉齐旨,可看详开印施行。长宁等窃谓国家乘宋后,不得已而用兵,故遣官市马於陇右,诏修马政。始命有司看详司牧《安骥集》方,开印以广其传云云。详其序意,则旧有此书,伪齐刊之耳。凡病各有图,药方附末。其所载王良百一歌及伯乐画烙图、十二经络图、马师皇五脏、八邪论,大抵方技依托之言。然其来则已久矣。
  △《类方马经》·六卷(两江总督采进本)
  不著撰人名氏。首有刑部员外郎姚江舒春序,称太监钱公总掌御马监,命本监中官之善於马者,取《马经》旧本,参以群书,日加考订,究脉络针穴之源委,校经方药石之君臣,极歌诀之周,尽方术之备,又增马援所进铜马表、铜马相法及腾驹牧养法诸条。书成,命寿诸梓云云。考太学题名碑,成化己丑有进士舒春,武功卫人。则所谓太监钱公者,当即宪宗朝之钱能也。
  △《司牧马经痊骥通玄论》·六卷(浙江范懋柱家天一阁藏本)
  旧本题东原兽医卞管勾集注。有三十九论,四十六说。於马之病源治诀,简明赅备。前有正德元年陕西苑马寺卿太原车霆序。《明史·艺文志》不著录,惟高儒《百川书志》有之,卷帙与此本合。所谓卞管勾者,其名则不可考矣。
  △《疗马集》·四卷、《附录》·一卷(内府藏本)
  明喻仁、喻杰同撰。仁杰皆六安州马医。其书方论颇简明。附录一卷,则医驼方也。
  △《痊骥集》·二卷(永乐大典本)
  不著撰人名氏。前载通玄三十九论。病分五脏治之,各有方论,复附杂病诸方。今世疗马之剂,其源大略皆本此。
  ──右“医家类”九十四部,六百八十二卷,《附录》六部,二十五卷,皆附《存目》。
  
  卷一百六 子部十六
  ○天文算法类
  三代上之制作,类非后世所及,惟天文算法则愈阐愈精。容成造术,颛顼立制,而测星纪闰,多述帝尧。在古初已修改渐密矣。洛下闳以后,利玛窦以前,变法不一。泰西晚出,颇异前规,门户构争,亦如讲学。然分曹测验,具有实徵,终不能指北为南,移昏作晓,故攻新法者至国初而渐解焉。圣祖仁皇帝《御制数理精蕴》诸书,妙契天元,精研化本,於中西两法权衡归一,垂范亿年。海宇承流,递相推衍,一时如梅文鼎等,测量撰述,亦具有成书。故言天者至於本朝,更无疑义。今仰遵圣训,考校诸家,存古法以溯其源,秉新制以究其变,古来疏密,厘然具矣。若夫占验禨祥,率多诡说。郑当再火,裨灶先诬,旧史各自为类,今亦别入之术数家。惟算术、天文相为表里,《明史·艺文志》以算术入小学类,是古之算术,非今之算术也。今核其实,与天文类从焉。
  △《周髀算经》·二卷、《音义》·一卷(永乐大典本)
  案《隋书·经籍志·天文类》,首列《周髀》一卷,赵婴注。又一卷,甄鸾重述。《唐书·艺文志》李淳风《释周髀》二卷,与赵婴、甄鸾之注列之天文类。
  而历算类中复列李淳风注《周髀算经》二卷,盖一书重出也。是书内称周髀长八尺,夏至之日,晷一尺六寸,盖髀者股也。於周地立八尺之表以为股,其影为句,故曰周髀。其首章周公与商高问答,实勾股之鼻祖,故《御制数理精蕴》载在卷首而详释之,称为成周六艺之遗文。荣方问於陈子以下,徐光启谓为千古大愚。
  今详考其文,惟论南北影差以地为平远,复以平远测天,诚为臆说。然与本文已绝不相类,疑后人传说而误入正文者,如夏小正之经传参合,傅崧卿未订以前,使人不能读也。其本文之广大精微者,皆足以存古法之意,开西法之源,如书内以璇玑一昼夜环绕北极一周而过一度,冬至夜半璇玑起北极下子位,春分夜半起北极左卯位,夏至夜半起北极上午位,秋分夜半起北极右酉位,是为璇玑四游所极,终古不变。以七衡六间测日躔发敛,冬至日在外衡,夏至在内衡,春秋分在中衡,当其衡为中气,当其间为节气,亦终古不变。古盖天之学,此其遗法。盖浑天如球,写星象於外,人自天外观天。盖天如笠,写星象於内,人自天内观天。
  笠形半圆,有如张盖,故称盖天。合地上地下两半圆体,即天体之浑圆矣。其法失传已久,故自汉以迄元、明皆主浑天。明万历中欧逻巴人入中国,始别立新法,号为精密。然其言地圆,即周髀所谓地法覆槃、滂沱四隤而下也。其言南北里差,即《周髀》所谓北极左右,夏有不释之冰,物有朝生暮获,中衡左右,冬有不死之草,五穀一岁再熟,是为寒暑推移,随南北不同之故。及所谓春分至秋分极下常有日光,秋分至春分极下常无日光,是为昼夜永短,随南北不同之故也。其言东西里差,即《周髀》所谓东方日中,西方夜半,西方日中,东方夜半。昼夜易处如四时相反,是为节气合朔,加时早晚随东西不同之故也。又李之藻以西法制浑盖通宪,展昼短规使大於赤道规,一同《周髀》之展外衡使大於中衡,其《新法历书》述第谷以前西法,三百六十五日四分日之一,每四岁之小馀成一日,亦即《周髀》所谓三百六十五日者三,三百六十六日者一也。西法出於《周髀》,此皆显证。特后来测验增修,愈推愈密耳。《明史·历志》,谓尧时宅西居昧谷,畴人子弟散入遐方,因而传为西学者,固有由矣。此书刻本脱误,多不可通。今据《永乐大典》内所载详加校订,补脱文一百四十七字,改讹舛者一百一十三字,删其衍复者十八字。旧本相承,题云汉赵君卿注。其自序称爽以暗蔽,注内屡称爽或疑焉。爽未之前闻,盖即君卿之名。然则隋、唐志之赵婴,殆即赵爽之讹欤。
  注引《灵宪乾象》,则其人在张衡、刘洪后也。旧有李籍音义,别自为卷,今仍其旧。书内凡为图者五,而失传者三,讹舛者一,谨据正文及注为之补订。古者九数惟《九章》、《周髀》二书流传最古,讹误亦特甚。然溯委穷源,得其端绪,固术数家之鸿宝也。
  △《新仪象法要》·三卷(内府藏本)
  宋苏颂撰。颂字子容,南安人,徙居丹徒。庆历二年进士。官至右仆射兼中书门下侍郎,累爵赵郡公。事迹具《宋史》本传。是书为重修浑仪而作,事在元祐间。而尤袤《遂初堂书目》称为《绍圣仪象法要》。《宋·艺文志》有《仪象法要》一卷,亦注云绍圣中编,盖其书成於绍圣初也。案本传称,时别制浑仪,命颂提举。颂既邃於律算,以吏部令史韩公廉有巧思,奏用之。授以古法,为台三层。上设浑仪,中设浑象,下设司辰,贯以一机。激水转轮,不假人力。时至刻临,则司辰出告星辰躔度所次。占候测验,不差晷刻,昼夜晦明,皆可推见,前此未有也。叶梦得《石林燕语》亦谓,颂所修制之精,远出前古,其学略授冬官正袁惟几,今其法苏氏子孙亦不传云云。案书中有官局生袁惟几之名,与《燕语》所记相合,其说可信,知宋时固甚重之矣。书首列进状一首,上卷自浑仪至水趺共十七图,中卷自浑象至冬至晓中星图共十八图,下卷自仪象台至浑仪圭表共二十五图,图后各有说。盖当时奉敕撰进者,其列玑衡制度、候视法式甚为详悉。南宋以后,流传甚稀。此本为明钱曾所藏后,有乾道壬辰九月九日吴兴施元之刻本於三衢坐啸斋字两行,盖从宋椠影摹者。元之字德初,官至司谏,尝注苏诗行世。此书卷末天运轮等四图,及各条所附一本云云。皆元之据别本补入,校核殊精。而曾所抄尤极工致,其撰《读书敏求记》,载入是书,自称图样界画,不爽毫发,凡数月而后成。楮墨精妙绝伦,不数宋本,良非夸语也。我朝仪器精密,敻绝千古,颂所创造,宜无足轻重。而一时讲求制作之意,颇有足备参考者。
  且流传秘册,阅数百年而摹绘如新,是固宜为宝贵矣。
  △《六经天文编》·二卷(直隶总督采进本)
  宋王应麟撰。应麟有《郑氏周易注》,已著录。是编裒六经之言天文者,以《易》、《书》、《诗》所载为上卷,《周礼》、《礼记》、《春秋》所载为下卷。三代以上推步之书不传,论者谓古法疏而今法密。如岁差里差之辨,皆圣人所未言。晋虞喜始知岁差。唐人作《覆矩图》,始知地有东西南北里差。然《尧典》、《豳风》、《月令》、《左传》、《国语》所言星辰,前后已相差一次。
  是岁差之法,可即是例推。《周礼》土圭之法,日南景短,日北景长,日东景夕,日西景朝,是里差之法,亦可即是而见。六经所载,未始非推步之根,特古文简约,不能如后世推演详密耳。此编虽以天文为名,而不专主於星象,凡阴阳五行风雨以及卦义,悉汇集之。采录先儒经说为多,义有未备,则旁涉史志以明之,亦推步家所当考证也。《宋史·艺文志》作六卷。至正《四明续志》作二卷。今此书分上下二编,则二卷为是。国朝吉水李振裕补刊《玉海》序,称应麟著述逾三十种。已刻者,《玉海附词学指南》。又有《遗书》十三种,自《诗考》至《通鉴答问》共五十馀卷,版皆朽蚀,悉为补刊之,是编亦与焉。此本前后无序跋,纸墨甚旧,盖犹至元六年王厚孙所刊也。
  △《原本革象新书》·五卷(永乐大典本)
  不著撰人名氏。宋濂作序,称赵缘督先生所著。先生鄱阳人,隐遯自晦,不知其名若字。或曰名敬字子恭,或曰友钦,弗能详也。王祎尝刊定其书,序称名友某,字子公,其先於宋有属籍。考《宋史·宗室世系表》,汉王房十二世,以友字,联名。书中称岁策加减法,自至元辛巳行之至今,其人当在郭守敬后,时代亦合。然语出传闻,未能确定。都卬《三馀赘笔》称,尝见一杂书云,先生名友钦,字敬夫,饶之德兴人。其名敬字子恭及字子公者皆非,亦不言其何所本,惟其为赵姓,则灼然无疑也。其书自王祎删润之后,世所行者皆祎本,赵氏原本遂佚。惟《永乐大典》所载,与祎本参校,互有异同,知姚广孝编纂之时,所据犹为旧帙。祎序颇讥其芜冗鄙陋,然术数之家,主於测算,未可以文章工拙相绳。
  又祎於天文星气虽亦究心,而儒者之兼通,终不及专门之本业。故二本所载,亦互有短长。并录存之,亦足以资参考。其中如日至之景一条,《周髀》谓夏至日值内衡,冬至值外衡,中国近内衡之下,地平与内衡相际於寅戌,外衡相际於辰申,二至长短以是为限,其寒暑之气则以近日远日为殊;而此书谓日之长短由於日行之高低,气之寒暑由於积气之多寡。天周岁终一条,天左旋,其枢名赤极,日右旋,其枢名黄极,经星亦右旋,宗黄极以成岁差;而此书谓天体不可知。但以经星言之,左旋则自东而西,南北不移,右旋则自西而东,以出入而分南北,截然殊致;而此书谓如良驽二马,驽不及良,一周遭则复遇一处。日道岁差一条,岁差由於经星右旋,凡考冬至日躔某星几度几分为一事,至授时法所立加减谓之岁实消长,与恒气冬至定气冬至又为一事,迥乎不同;而此书合而一之。又天地正中一条,日中天则形大,出地入地则形大,乃蒙气之故;而此书谓天顶远而四旁近。又南北度必测北极出地,东西度必测月食时刻,别无他术;而此书欲以北极定东西之偏正,以东西景定南北之偏正。地域远近一条、地球浑圆,随处皆有天顶;而此书拘泥旧说,谓阳城为天顶之下。又《元史》所记南北海昼夜刻数各有盈缩;而此书谓南方昼夜长短不较多。又时刻由赤道度而景移在地平,故早晚景移迟,近午景移疾,愈南则迟者愈迟,疾者愈疾;而此书谓偏西则早迟而晚疾,偏东则早疾而晚迟。月体半明一条,凡日月相望必近交道,乃入闇虚,远於交道则地不得而掩之;而此书谓隔地受光如吸铁之石。其论皆失之疏舛。他如以月孛之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