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炀帝-第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杨勇小心翼翼:“儿臣未及向父皇、母后禀明。”
独孤后吩咐:“云妃抬起头来。”云昭训只得遵旨扬起粉面:“父皇万岁万万岁!母后千岁千岁千千岁!”
杨坚只看一眼云妃容貌,不禁赞道:“美若天仙,难怪我儿动心。”
“多谢父皇夸奖。”杨勇心情有些放松。
“哼!”岂料独孤后冷笑一声,“妖冶!狐媚!这样的女人在太子身边,我儿怎能学好。”
云妃赶紧低下头:“贱妾不敢。”
杨勇代为辩解:“母后,云妃名门闺秀,甚识礼数,温良恭俭,谨守妇道。”
“得了!看来你已被她迷魂汤灌迷糊了。”独孤后尖酸刻薄地责问,“她算什么名分!接驾还轮不到她。元氏才是正位王妃。”
云妃当众受到奚落,甚觉委屈难堪,眼角含泪,但又不敢哭泣,只有紧紧低着头。
杨勇赶紧回奏:“母后,元妃近日身体不适,卧病在床,难以出迎,故由云妃代之,乞请恕罪。”
“怎么,你把元妃气病了?”独孤后听说侄女病重,分外着急。“我要去见她。”
“母后千金之躯,怎能折身下视。且待过几日她病体稍愈,儿臣就命她进宫问安。”杨勇意在阻拦,他知道元妃不会有好言语。
独孤后已站起身:“带路。”
杨勇不敢再说,只得领路。一行走在去往后宫的万画廊中。途经风荷院,院门半开,传来一阵阵婴儿的哭声、叫声、闹声。独孤后疑惑地止步静听。
杨勇跟上一步:“母后,前面就是元妃居室了。”他用眼色暗示,姬威心领神会,背着手将风荷院院门带上关严。
独孤后把这一切都看在眼里,推开院门走进风荷院。
甬道上,花坛边,假山旁,十来个儿童在追逐打闹游戏。独孤后也不说话,又走进上房。室内,约有二十余婴儿成排卧在炕上,七八名宫女打扮的年轻女子,有的在给婴儿喂奶,有的在换洗尿布。
杨坚感到纳闷:“东宫太子府中,哪来这许多孩子?”
独孤后早已明白,逼视杨勇:“是你的?”
杨勇低下头:“是。”
杨坚惊愕了:“你,这许多孩子,该是要搞多少女人哪!”
独孤后脸色气青了:“像你这种只知找女人寻欢做乐的太子,日后如何托付国事!”说罢,拂袖就走。
杨勇不服,跟在身后辩解:“母后,儿臣血气方刚,难免把持不住。其实,这事无需大惊小怪。历朝历代哪个皇帝不是三千粉黛,而今陈朝陈叔宝据说后庭美女如云,数以万计。依儿臣看来,父皇戎马征战一生,受多少辛苦,也该多有几个女人陪伴。”
这话使杨坚的心怦然一动,他万万没想到儿子竟是这样快活。单从孩子来计算,至少有几十个女人倒入了太子怀抱。而身为皇帝的自己呢?只守着独孤后一人。他感到自己亏了,不由又想起了陈、蔡二女,暗下决心,回宫后一定要幽会巫山,圆了阳台梦。
独孤后可是气炸了肺:“放屁!”她不管众人跟在身后,也毫不顾及太子脸面。她恨杨勇非但不引以为戒,反而借机怂恿杨坚步其后尘,心中合计,定要惩治一下这个不肖之子。
元妃的寝宫死一般寂静,独孤后一行来到时,宫女正在打瞌睡,见状急忙禀报主人。病榻上的元妃刚刚挣扎坐起,独孤后已到床前。
元妃就要下床接驾,怎奈身不由己,全身绵软无力:“万岁、娘娘,儿妃死罪。”
独孤后扶她坐好:“不必拘礼。”看见元妃香肌瘦损,乌云蓬散,满面菜色,心中老大不忍:“我儿,一月未见,如何就这般模样?”
元妃看看杨勇:“只怕再过一月,就见不到娘娘了。”
“是谁欺负了你,尽管对我明说。”独孤后明知故问。
“我,我……”元妃欲言又止。
杨勇在独孤后身后,把如隼的目光射向元妃。
元妃还是没敢明说:“姑妈,我好命苦呀!”她无限委屈地扑到独孤后怀中哭起来。
“你不用说了,我什么都明白。”独孤后转过身怒视杨勇,“你想把元妃怎么样?”
“母后,儿臣一定认真为她医病。”
“她是心病。”
“儿臣会耐心劝解她,尽管放心,不论云妃还是任何人,都不能抢去她正妃之位。”
“你若口是心非,小心我跟你算账。”独孤后警告。
“儿臣不敢。”杨勇暗中松口气,看来这事就算过去,母后接受了云昭训这既成事实。他赶紧抛出另一个话题,“儿臣已为父皇、母后备下宴席,请父皇、母后赏光。”
“我不想吃,气都气饱了。”独孤后一口回绝。
杨坚则问:“皇儿,不知你每日可操练武艺?”
杨勇明白父亲对习武看得至关重要。他终朝每日宴饮游猎,泡在女人堆里,至少有半年没摸兵器了。可他不敢明说,便扯谎道:“儿臣牢记拳不离手曲不离口、夏练三伏冬练三九的古训,一天也不曾偷懒,敢说风雨不误。”
“好,你与朕当面练上几趟,看你的武艺可有长进。”杨坚本意还是太子挂帅平陈,这样顺理成章。
“父皇,待儿臣为您使一趟六合拳。”说着,亮开门户。
杨坚摇摇头:“你与我披挂起来,我要看马战。”
杨勇怎知父亲的打算,只有照办。
太子府后院,有一块方圆数亩的草坪,这里宫墙环绕,芳草如茵,平素是杨勇与下人打马球玩耍的所在。如今,柳荫之下,龙凤椅上坐下帝、后二人。少时,全身披挂的杨勇快步来到,身后紧跟着牵马的姬威。
杨勇至帝、后面前施礼:“父皇,母后,儿臣上马了。”
“慢。”杨坚双眼死死盯在儿子身上不住打量。
杨勇见父亲许久不说话,向自己身上看个不住,有些发毛:“父皇,儿臣服饰有何不宜之处?”
“我问你。”杨坚用手一指,“这身铠甲是哪里得来?”
原来,杨勇身穿的铠甲引起了杨坚的注意。这副铠甲,不只金光耀眼,而且色彩斑斓,轻软得体,分明是一件高贵的艺术品。难怪杨坚嘱目,就连司空见惯的大太监刘安也忍不住开口称赞:“好一副软绣铠甲,真乃希世珍宝,见所未见,闻所未闻。”
杨勇不无得意地回答:“父皇真是好眼力,这副铠家乃巴蜀巧匠精工绣制,要值上万两白银呢。”
“价值万两!”杨坚惊愕。
“其实何止万两。”杨勇有意炫耀,“父皇、母后请看,仅这铠甲的花边,就是十名绣女挑绣一年方成,光金线就用了一斤多。看这蛟龙布雨,金爪苍鳞,风际云从,宛然如生。看这海水江牙,琼珠飞溅,每颗水滴,都是一粒珍珠镶嵌……”
“别说了!”杨坚已沉下脸来,“这种铠甲能上阵杀敌吗?”
“这……”杨勇顿时张口结舌。他没想到文帝如此动怒,“父皇,这是儿臣平时用的,战时上阵自然……”
“我不要听。”杨坚脸色极为难看。在女色问题上,他还不十分介意,但对于俭约,杨坚却特别看重,“你身为太子,一国储君,须知天下来之不易。况且南陈未平,江山未稳,理当励精图治。不说枕戈待旦,也该秣马厉兵,代朕分忧,早成一统。而你竟……竟醉生梦死,骄奢淫逸,不思进取。你太过分,太让朕失望了!”说完,起身就走。
独孤后紧跟着离开,而且火上浇油:“不肖子,焉能托付国事。”
杨勇知道不妙,追上去挽留:“父皇、母后,儿臣还未演练武艺呢。”
“无需再看。”杨坚头也不回。
独孤后去意更坚,帝后不再说话,一声起轿,前呼后拥离开了太子府。闪得杨勇站在府门前呆呆发怔。
晋王府的建筑与太子府相比可就逊色多了。对此,一向崇尚节俭的杨坚也觉看不下去,几次提出要为杨广重修府第。可杨广坚持住在后周时二品官的旧宅院里。其实他也有意更换府邸,只是由于宇文述苦劝,他才强压下这个念头。
独孤后一到晋王府大门前,就掀开轿帘发出感慨:“万岁,你看这未免太不公平了,广儿的府第也太寒酸了。手心手背都是肉,你可不能偏心呀。”
文帝探出头来:“是呀,应该重新起造一座晋王府。”
大门两个当值的家丁,慌忙对轿跪倒:“万岁、娘娘,待奴才们禀报千岁接驾。”
独孤后问:“晋王现在何处?”
家丁答:“在后园习武。”
文帝传谕:“起轿后园。”
大轿到达后园时,杨广身穿战袍,手执银枪,与宇文述对练,已是汗流浃背。
刘安一声:“圣驾到。”
杨广、宇文述下马,与在场所有人等齐刷刷跪倒。
文帝、独孤后笑吟吟下轿,吩咐众人平身。
文帝故意问:“广儿,既然身为亲王,就该安享富贵,还舞刀弄枪做甚?莫非闷中取乐?”
“父皇,儿臣以为,南陈未平,四夷未服,江山尚未一统。儿臣不该坐享其成,应为父皇分忧,练好武艺,有朝一日领兵打仗,父皇就可免鞍马劳顿之苦。”
杨坚不觉微笑点头,表示赞许。
杨广又说:“儿臣不知父皇、母后驾临,未能到府门恭迎,实是罪过。请圣驾到前厅落座,儿臣再跪拜请罪。”
“我们心血来潮突然驾临,怎能怪你。”独孤后满脸笑容,“好吧,到前厅叙话,广儿带路。”
刚出后园门,萧妃匆匆赶来见驾。独孤后拉住她:“别拜了,在自己家中,国礼免叙。”
“谢母后恩典。”萧妃诚惶诚恐地要退到侧后。
独孤后拉住她不松手,上下打量两眼:“你为何这般打扮?”
原来,萧妃的装束根本不像个王妃。半旧衣裙,更无满头珠翠,只有一两件银首饰。
文帝也觉奇怪:“广儿,你晋王府就如此窘迫吗?难道我儿媳身为王妃穿戴就如此寒酸吗?”
萧妃答道:“万岁、娘娘,并非王府没有儿媳穿戴,是晋王千岁一再告诫我们,父皇南征北战与母后打下江山实非容易,连父皇、母后都穿旧龙袍,着旧凤冠,我们为子媳者,更当勉力效仿。晋王还说,俭乃立国之本,绝不能奢侈糜费。”
杨坚不觉频频点头,连连称赞:“说得有理,有理,这才是我的好儿子,好儿媳。”
紧挨后园的第三进院落,有一处乐师房。文帝经由此处,不觉信步走进。这是一排三间厅堂,不仅空无一人,而且结满尘网。摆放的古筝、瑶琴,挂放的笙管笛箫,无不积满灰尘,琴弦多数已断。
文帝环视一遭后问:“广儿,此处为何这般荒凉,乐师们在何处?”
杨广答:“请父皇、母后恕儿臣不能奏乐相迎。儿臣想,若沉溺声色,便难免玩物丧志。故而遣散了所有乐师,也不许府内任何人动用乐器。说来,这乐师房儿臣已有年余未曾涉足了。”
文帝与独孤后交换一下眼神,彼此都是赞许之意。文帝又问:“广儿,你正值青春年少,不近声色,平日如何打发光阴呢?”
“父皇,请随儿臣来。”杨广向对面一指。
这是五间东厢房,帝、后走进一看,着实令二人惊讶。各种书籍摆了满满五间,真是浩繁如烟海。有的书打开,有的夹着纸条,显然是主人正在阅看的。文帝信手翻了翻,见都是《史记》、《吕氏春秋》之类史书,绝无淫词秽语春宫图。
杨广不失时机说:“儿臣的时间大半都消耗在这里了。”
杨坚心想,这书房比他的御书房毫不逊色,难道杨广真的这样用功读书?又问:“这些打开的书,想必你正在看?”
“正是。”杨广回答很肯定。如果说今天这一切都是在刘安报信后有意布置的,是在演戏的话,惟独这书房实实在在是真实情景。杨广确实嗜书如命,也常常秉烛夜读。
文帝见一册《三国志》打开,有意考验一下杨广:“蜀汉丞相孔明的《出师表》你可看过?”
“儿臣读过多遍。”
“可还记得?”
杨广不假思索,便将前后出师表一字不差背诵一遍。
在场人无不赞叹,宇文述也没想到杨广如此博闻强记。
文帝开怀大笑:“好!不愧为龙种,朕之江山何愁后继无人。”
“父皇过奖,儿臣不敢当。”
文帝确实高兴了,情绪极佳:“广儿,吩咐传膳,朕要在你这晋王府畅饮,也好尽兴而归。”
前厅之中,摆下宴席。独孤后一入座,脸上立刻没了笑容。桌上只有四个盘盏,四个菜分别是青菜、豆腐、草鱼和蛋羹。独孤后不满地问:“广儿,你父皇一年来难得到你这里进餐,你就用这样菜肴款待吗?”
“母后,请恕儿臣未到厨房特别关照。这便是晋王府款待贵宾的上等宴席了。儿臣平时只一菜一饭。逢年过节也只两菜而已。请容儿臣再去厨房安排。”
“不必了。”文帝却是非常满意,因为他在宫中一向菜不过四,“一个人能有多大食量,能吃饱就好,不可抛费,四个菜足矣。”
席间,独孤后发现,无论是上菜的女仆,还是斟酒的宫人,俱已年过三旬,其貌不扬,身穿粗布衣裳。未免心中不喜,冷冷地说:“广儿,你用这样的使女服侍圣驾,大不恭也!”
杨广答:“母后息怒,儿臣府中并无年轻貌美奴仆。”
萧妃接话说:“这是臣妾与晋王共同商定的,凡是俊美少女一律不选。”
杨广又接过话来:“儿臣想,有萧妃一人足矣。夫妇之间,琴瑟合鸣,其乐融融。倘府内美女如云,难免把持不住。”
独孤后连声称赞:“如此甚好!男人不可过多贪恋,不仅冷淡夫妻情分,且亦有碍身体。”末了,她有意问杨坚:“圣意以为如何?”
杨坚言不由衷地:“那是,那是。”
与此同时,东暖阁内,王义正陪刘安畅饮。
满桌山珍海味,樽中美酒飘香,刘安喝得脸色红润泛着油光:“王义,我报的信息重要吧?”
“当然,这关系到我们晋王的前程嘛。”王义往桌上一指,“所以,晋王才破格款待。公公这桌席,那边皇上和娘娘可就望尘莫及了。”
刘安打个饱嗝:“无奈,我这肚腹有限,总不能把这些全装进肚里呀。”
“公公,这个你可以装进兜里呀。”王义递过一柄金镶玉如意,“这是高丽国王御用的,晋王嘱我送给公公,以表谢意。”
金镶玉如意洁白细腻,玲珑剔透,金光闪烁。刘安久居宫中,深知其价值,喜得眉开眼笑:“如此厚赠,受之有愧呀。”
“万望笑纳。”王义塞给刘安,“晋王说,以后倘能如意,不会亏待公公的。”
刘安顺水推舟收起:“蒙晋王厚爱,刘安当以身相报。请晋王放心,以后宫中一切有我。”
“如此,我代晋王多谢了。”王义起身一躬。
前门厅内,宇文述正在款待轿夫、宫娥等随行人员。酒足饭饱之际,他命人端上银子。每人一锭十两白银。这些人无不感激涕零,称颂晋王恩德。
饭后,杨广又陪文帝与独孤后来到后园。时值晚霞烧天,满园花木都镀上了一层迷人的光彩。杨广乘玉花骢骏马往来驰骋,金刀挥舞,恰似飞雪梨花。文帝带着酒意,看得兴起,乘马上阵与杨广对练了一回。感到杨广武艺又有长进,格外欢喜:“真我儿也,何愁南陈不灭!”
文帝与独孤后在杨勇处惹了满肚子气,在杨广处却事事顺心合意。回到宫中,文帝征询独孤后意见:“爱妃,这帅印予谁,可以择定了吧?”
“这还用问。”独孤后不假思索,“当然是广儿。”
“爱妃与我不谋而合。”
“那就传旨吧。”
杨坚沉吟一下:“广儿挂了帅印,有了军功,声望上升,勇儿的太子之位可就不稳了。”
独孤后冷笑一声:“日后见地伐若真丢了太子之位,也是他咎由自取。”
对于杨勇未能挂帅,文帝心中有些不忍。但事已至此,也只有顺其自然了。
于是,这件关系到杨广、杨勇命运转折的重大决策,就这样敲定了。
次日上午,耀眼的阳光把金銮宝殿辉映得格外明亮,愈显得庄严肃穆。上朝的大臣文左武右已分班列好,静候着天子垂询。虽然百官都无语恭立,但是全感觉到今日早朝与以往大不相同,似乎要有什么重大事情发生。因为今天朝臣的行列中,多了太子杨勇和晋王杨广。
尚书仆射高俊最为敏感,他用眼角扫视一下杨广,见晋王神采飞扬喜溢其表;再看杨勇,却是双眼发黏,似乎尚未睡醒。心中说,看来这位不可一世的太子,并非晋王的对手。
龙位上的文帝杨坚,也在注视着太子与晋王的表情。看到杨广精神焕发英气勃勃,甚为满意,及见杨勇无精打采哈欠连天的样子,心中残留的一点爱怜也就荡然无存了。
他终于开金口了:“众卿,我朝立国以来,全赖文武百官用命,开疆拓土,基业日丰,八方臣服,四夷来朝。惟有陈叔宝偏据一隅,隔江对峙,且又昏愦已极,使江南万民挣扎于水火之中。朕应天顺人,焉能坐视,决计发兵平陈,使天下一统。”
百官齐声称颂:“万岁英明,我主圣德!”
杨坚发布谕旨:“为有利指挥,于江北寿春置淮南行省,命晋王为尚书令大元帅,总领五十万人马。清河公上柱国杨素为行军元帅,尚书仆射高俊为元帅长史,韩擒虎、贺若弼为大将,分领人马渡江……”
杨广等一干受命将佐逐一叩首谢恩,纷纷表示决心,克日破陈,全胜回兵。只有高俊默然,一言不发。
文帝感到奇怪,不由发问:“高爱卿,为何独你无语?莫非嫌官职小吗?”
“万岁错怪为臣了。”高俊觉得不能不说了,“臣以为,太子已立,且正当年,这等军国大事,应以太子统军为宜。”
杨广一怔。
文帝在思考如何解释与回答。岂料杨勇接过话头:“父皇,儿臣近日身体欠佳,且武艺不及晋王,还是晋王出征为宜。”
高俊真心为杨勇着急:“殿下,统帅无需上阵,指挥自有在下与杨大人。殿下尚无军功,时机不可错过。”
“高大人此言差矣。”杨勇惟恐领兵出征,“父皇旨意已下,焉能更改,你就莫再多嘴多舌了。”
高俊遭到杨勇一番抢白,有苦说不出,只有张口结舌。
文帝心想,太子不可教也。又对高俊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