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全景纪实-第4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他要求于8月4日在勃伦纳山口与希特勒会晤,讨论举行大国会议以保障今后几年和平的问题,希特勒不同意。
后来,齐亚诺提出与里宾特洛甫会晤的建议,里宾特洛甫同意了。
8月11日,齐亚诺同里宾特洛甫在萨尔斯堡郊外富许别墅会谈。
里宾特洛甫直截了当地告诉齐亚诺:德国进攻波兰的决定是不容改变的。
“那么,你们到底想要什么?”齐亚诺问,“是走廊,还是但泽?”“再也不是那点东西了。”
里宾特洛甫冷冷地说,“我们要战争!”“同波兰的冲突不可能限制在波兰,”齐亚诺说,“西方民主国家会参战的。”
“不会的。”
里宾特洛甫轻蔑地说,“英国和法国一定会保持中立。”
8月12日,齐亚诺到上萨尔斯堡去拜会希特勒。
希特勒倒是很亲热。
他站在桌前,指着桌子上一张军用地图说:“德国的西壁防务是攻不破的。
英国只能派3个师去法国。
法国的师当然多得多,但因为波兰将在很短时间内被击败,德国那时就可以集中100个师来进行生死存亡的斗争。“
齐亚诺说:“对波兰的战争将扩大为欧洲大战……”“我个人绝对相信,”希特勒打断齐亚诺的话头,说,“西方民主国家到最后无路可走时,就会退缩而不敢发动全面战争。”
“元首决定哪一天进攻波兰呢?”齐亚诺问。
“秋天雨水太多,”希特勒回答说,“德国的装甲师和摩托师那时在一个很少有高级路面的国家无法行动。
因此,同波兰算账就必须在8月底时进行。“
尽管齐亚诺得知希特勒进攻波兰的决心已不可改变,但他还是把墨索里尼已经同意关于意、德外交会谈公报的草案提了出来。
草案说:“轴心国外长会议重申了两国政府的和平愿望”,并相信能通过“正常的外交谈判来保持和平”。
希特勒表示,需要考虑一下。
24。大战前夜(4)
8月13日,希特勒告诉齐亚诺,他考虑的结果是最好不要发表公报。
他还按惯例对墨索里尼大加奉承,说墨索里尼是“名垂青史的伟大人物,与这样的人交朋友是我个人的极大幸福。
当共同战斗的时刻到来时,不论发生什么情况,我都将永远在领袖的左右“。
就在希特勒会见齐亚诺时,有一封莫斯科来的电报送给了希特勒。
希特勒看完后对齐亚诺说:“苏联已经同意我们派一个政治谈判代表去莫斯科了。”
阿斯塔霍夫8月12日通知施努尔说:“莫洛托夫现在准备讨论德国提出的问题,包括波兰问题和其他问题,谈判地点建议在莫斯科。”
希特勒鉴于预计进攻波兰的日期要提前,正迫不急待地要同苏联达成协议,因此指示里宾特洛甫尽快对莫洛托夫的建议做出答复。
8月14日,里宾特洛甫给舒伦堡发了一份“特急”电报,并指示他立即“一字不改地”读给莫洛托夫听,并且寻找机会直接向斯大林面陈。
这份电报说:“德苏关系已经到了一个历史转折点。
德苏之间并不存在任何实际的利害冲突。
历史上,当两国是友邦时,就一切顺遂;当两国是敌国时,那就不然了。
由于英国的政策而在德波关系上所发生的危机,以及英国实行那种政策势必组成联盟的企图,已使迅速澄清德苏关系成为必要。
不然,情况可能逆转,而使两国政府不再有恢复德苏友谊从而协同澄清东欧领土问题的可能。
因此,两国领导人决不能坐失时机而应当机立断。
我们获悉,苏联政府有澄清德苏关系的愿望。
不过,根据过去的经验,这种澄清通过通常的外交途径只能慢慢达到。
因此,我准备到莫斯科做一短期访问,以元首的名义向斯大林先生提出元首的意见。
在我看来,只有通过这样的直接讨论才能使局面有所改变,从而不是不可能为德苏关系的最后解决奠定基础。“
向苏联发出明确信息的同时,希特勒于8月14日在上萨尔斯堡召开军事会议。
希特勒说:“伟大的戏剧现在已经接近高潮。
要取得政治上和军事上的胜利虽然不能不冒风险,但是我在慕尼黑领教过的人物都不是能打世界大战的人物。
英国和法国不会冒险打仗。
因此,波兰很可能是单独应战。
我们必须在一两个星期内打败它,让全世界都看到它已垮台。
这样别的国家就不会再设法搭救它了。
苏联决不是肯为他人火中取栗的。
他们并不感到对西方负有什么义务。
他们了解必须摧毁波兰的道理,并且对划分势力范围有兴趣。
我正在考虑是否派一个显要人物到莫斯科去跟苏联人谈。“
希特勒要求军事指挥官认真细致地做好各项战前准备工作,做到一声令下立即行动。
8月15日,舒伦堡会见莫洛托夫时宣读了里宾特洛甫的电报。
莫洛托夫听完表示欢迎德国想改善对苏关系的愿望。
他问:“德国是否有兴趣签订苏德互不侵犯条约呢?是否准备运用它对日本的影响来改善苏日关系并消除在中蒙边境的冲突呢?是否愿意与苏联一起对波罗的海国家做出担保呢?”莫洛托夫说:“这些问题都必须具体讨论。
德国外交部长到这里来,就不会仅仅是交换意见,而是要做出具体决定。
所以,对这些问题进行充分准备是必不可少的。“
莫洛托夫的建议8月16日传到希特勒那里。
希特勒很高兴,因为这正是他所希望的,但他等不及“充分准备”了。
因此他指示以里宾特洛甫的名义给舒伦堡发“特急”电报,向莫洛托夫说明:“德国准备同苏联缔结一项互不侵犯条约,如果苏联同意的话,这项条约的期限为25年,期限未满不得废除。
此外,德国还准备同苏联一起对波罗的海各国做出担保。
德国也愿意发挥影响来改进并巩固苏日关系。
元首的意见是:鉴于不论哪天都可能发生严重事变,亟需从根本上澄清德苏关系,并澄清各自对当前问题的态度。
为此,我准备在星期五(8月18日)以后的任何时候飞赴莫斯科,由元首授以全权来谈判德苏关系的全部问题。
而且,如果时机成熟的话签订相应的条约。“
他还要求舒伦堡立即上报苏联的反应。
8月17日晚,舒伦堡去会见莫洛托夫,向他宣读了里宾特洛甫的电报。
莫洛托夫听完后未做评论,而是拿出苏联政府对里宾特洛甫8月14日电报的书面答复照会念了起来。
“照会”首先尖锐地指出了德国以往种种反苏行径,然后说苏联欢迎德国改变敌视苏联的政策,并且坚持通过先缔结贸易协定、再缔结互不侵犯条约和“特别议定书”的步骤来改善苏德关系。
“特别议定书”将规定缔约双方“在这个或那个外交政策问题上的利益”。
读完“照会”后,莫洛托夫对里宾特洛甫准备访苏表示“甚为满意”,说这证明德国的态度十分认真;但认为德国外长来访,仍需要做充分准备,“因为这样的访问必然会大事张扬,而苏联不喜欢招摇,宁愿不声不响地做些实际工作”。
24。大战前夜(5)
希特勒和里宾特洛甫盼星星盼月亮,8月18日终于在焦急中收到舒伦堡的电报,但一看内容,便着急了,因此立即以里宾特洛甫的名义给舒伦堡发了一封“特急”电报,指示他立即安排再次晋见莫洛托夫,向他说明:“德波关系一天比一天尖锐,不论哪一天都会发生公开冲突。
元首认为,我们必须不致在正当努力澄清德苏关系时,对德波冲突的突然爆发缺乏心理准备。
必须在事先就加以澄清。
为此,我建议立即动身去莫斯科。
我将由元首授以全权,来全面地、最后地解决全部问题。
我到莫斯科后将能够签订一项特别议定书,明确规定缔约双方在这个或那个外交政策上的利益,例如在波罗的海划分势力范围问题。
然而,这种解决只有当面讨论才行。“
里宾特洛甫还特别指示舒伦堡,决不能从莫洛托夫口中得到“不”字,必须全力说服莫洛托夫同意他立即访问莫斯科;因为“公开的德波冲突可能很快爆发,我能立即访问莫斯科是我们最大的利益”。
电报发出后,希特勒和里宾特洛甫十分焦急地等待着苏联的回音,因为让德国海军潜艇和战列舰开赴英国海的命令压在希特勒的书桌上,要等苏联有了回音才能发出。
这些舰艇拟在希特勒预定发动战争的9月1日到达指定海域,只剩下不足13天了。
受命突袭波兰的两路大集团军也该进入阵地了。
然而,直到8月19日晚7时10分,那份望眼欲穿的电报才传到上萨尔斯堡。
舒伦堡报告说,他于19日下午2时去会见莫洛托夫。
莫洛托夫说:“即使大体确定里宾特洛甫的来访日期,目前也办不到。
因为苏德缔结贸易协定还没有完成。
贸易协定签字并公布后,还要看在国外发生的影响,才能谈到互不侵犯条约和议定书问题。“
舒伦堡再三说明里宾特洛甫立即访苏的必要性,莫洛托夫不为之所动。
舒伦堡灰心地返回大使馆。
但不到半小时,莫洛托夫又通知舒伦堡于下午4时30分到克里姆林宫与他会见。
莫洛托夫说:“你下午的谈话,我向政府做了报告。
我正式答复你:如果贸易协定能在明天签字并公布的话,里宾特洛甫外长可以在8月26日或27日到莫斯科来。“
说完,他交给舒伦堡一份互不侵犯条约草案,没做别的解释。
希特勒看到舒伦堡的报告,着急得不得了。
他终于决定直接给他一贯痛骂的苏联领导人斯大林发一份电报。
电报是8月20日下午6时45分发出的,内容是:“我衷心地欢迎新的德苏贸易协定(8月20日凌晨2时)签字,认为它是改善德苏关系的第一步。
“同苏联缔结互不侵犯条约,对我来说,意味着确立德国的长期政策。
我接受莫洛托夫先生交来的互不侵犯条约的草案,但认为迫切需要尽快澄清与之有关的问题。
“苏联所希望的补充议定书的内容,我深信在最短时间内就能得到澄清,如果能有一位负责的德国政治家亲自到莫斯科去谈判的话。
“德国与波兰之间的紧张关系已变得不可容忍,不论哪一天都可能爆发危机。
德国已决心使用一切手段保护它的国家的利益。
“鉴于我们两国都有建立新关系的愿望,最好不要丧失任何时间。
因此我建议你在8月22日、至迟在8月23日接见我的外交部长。
他有最充分的权力来拟定并签订互不侵犯条约和议定书。
鉴于目前国际形势,他在莫斯科只能逗留一至两天。
我将十分高兴得到你的尽早的答复。“
希特勒发出电报后,几乎处于精神崩溃状态,当晚根本不能入睡,半夜打电话问戈林:斯大林会对他的电报有什么反应;21日整天坐卧不宁,不断地问外交部:舒伦堡有没有回电?到8月21日晚上9时35分,斯大林的复电才发到德国。
复电说:“我感谢你的来电。
我希望苏德互不侵犯条约将成为改善我们两国关系的一个决定性转折点。
“我们两国人民都需要彼此间的和平关系。
德国政府赞成缔结一项互不侵犯条约,为在我们两国之间消除政治方面的紧张状态并且实现和平与合作提供了基础。
“苏联政府命我通知你,他们同意里宾特洛甫先生在8月23日到达莫斯科。”
希特勒得到斯大林的复电欣喜若狂,立即指示广播电台中断其他节目,宣布德国外交部长将于8月23日访问莫斯科与苏联谈判签订互不侵犯条约。
8月22日,希特勒再次在上萨尔斯堡召开高级军事会议,告诉他的高级将领,他很可能比原计划提前6天,即在8月26日下令进攻波兰。
他要求打垮波兰,消灭其有生力量,“心要狠!手要辣!不要发慈悲!不要有怜悯”!斯大林之所以同意与德国签订互不侵犯条约,主要是因为苏联与英、法的谈判已无法打破僵局。
前面说到,英、法军事代表团8月11日到达莫斯科后同苏联军事代表团会谈,但英国政府下达的指示是拖延谈判。
8月14日,苏联代表团团长伏罗希洛夫在会上直截了当地提出了实质性问题:波兰是否愿意允许苏军进入波境去迎击德军?如果不愿意,英、法又怎样阻止德军迅速席卷波兰呢?英国的德拉克斯和法国的杜芒先是无言以对,继而说波兰受到进攻一定会马上请求苏联援助。
24。大战前夜(6)
伏罗希洛夫说:“这仅是一种推测。
苏联需要的是切实的保证。“
又是一阵冷场。
德拉克斯打破沉默,说:“波兰是一个主权国家,首先得由它的政府来决定许可苏联军队入境。
不过,这是一个政治问题,应由有关政府来解决。
苏联政府应将此问题向波兰政府提出来。“
伏罗希洛夫同意这是政治问题,但希望英国和法国跟波兰去交涉,并说“对这个问题没有直截了当的答复,军事谈判继续下去没有用处”。
军事谈判陷入僵局。
英、法政府决定向波兰做工作。
8月18日,法国驻波兰大使诺尔分别会见波兰外长贝克和波军总参谋长斯塔契维奇。
他们都认为苏联“在军事上没有什么价值”,“看不出苏军在波兰领土上作战有什么好处”。
8月19日,英、法大使一起会见贝克,要求他同意苏联的建议。
但贝克仍坚持无论如何不让苏军进入波兰领土的立场。
8月20日,贝克正式拒绝了英、法的要求。
至此,苏联与英国、法国为集体安全而进行的谈判实际上已完全失败。
8月21日,伏罗希洛夫告诉杜芒将军:“法国和英国方面已经将政治和军事谈判拖得时间太长了。
因此,我不能排除可能发生某种政治事件。“
8月22日,“政治事件”发生了:里宾特洛甫带着希特勒亲笔书写的全权证书、带着大批随员动身前往莫斯科,当日在东普鲁士的哥尼斯堡过夜;23日中午乘飞机到达莫斯科,匆匆忙忙在大使馆吃过午饭,便急着赶到克里姆林宫去会见斯大林和莫洛托夫。
双方讨论了互不侵犯条约和秘密议定书,没有什么大的分歧。
里宾特洛甫提议在条约前言里加上“德苏两国形成友好关系”的话。
斯大林冷冷地说:“苏联政府在被纳粹政府劈头盖脑倾倒了6年大粪之后,不能突然间把一项苏德友好宣言拿到群众面前来。”
德苏“友好”的话被去掉了。
然后,双方就国际形势问题交换了意见。
斯大林问,意大利和日本有什么野心?里宾特洛甫含糊地做了回答。
谈到英国问题时,斯大林说:“英国派来的军事代表团从来没有告诉苏联政府,他们要什么。”
里宾特洛甫说:“英国老是想破坏德苏关系。
它是软弱的,只想叫别人给他打仗,好让它僭取统治全世界的霸权。“
斯大林表示同意这种看法,并说:“如果英国真正统治了全世界的话,那是因为其他被它吓唬的国家太傻的缘故。”
谈到反共产国际协定问题时,里宾特洛甫辩解说:“这个协定不是针对苏联而是针对西方的。”
斯大林当然知道这是鬼话,遂轻蔑地笑笑,然后说:“事实上,反共协定主要是吓坏了伦敦金融界和英国的店主们。”
8月23日深夜,莫洛托夫和里宾特洛甫在《互不侵犯条约》和《秘密附属议定书》上签了字。
“条约”的主要内容是:双方约定,任何一国都不得进攻对方。
如果其中一方成了第三国的敌对行动的目标,另一方将不以任何形式直接或间接给予第三国以支持。
双方决不参加直接或间接针对另一方的任何国家集团。
“议定书”的主要内容是:(一)波罗的海国家(芬兰、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所属地区发生领土或政治变动时,立陶宛的北部边界应成为德、苏两国势力范围的边界。
(二)在波兰所属地区发生领土或政治变动时,德、苏的势力范围大体上以那累夫河、维斯瓦河和散河一线为界。
(三)缔约双方的利益是否需要维持一个独立的波兰以及这个国家的边界应如何划定的问题,只有在今后政治局势的进一步发展中方能予以明确规定。
在任何情况下,两国政府都将通过友好协商来解决这个问题。
(四)关于东南欧,苏联提请注意它在比萨拉比亚的利益;德国宣布它对这一地区没有利害关系。
8月24日,里宾特洛甫兴高采烈地飞回柏林。
8月25日,伏罗希洛夫正式通知英、法军事代表团:“鉴于政治形势业已改变,继续谈判已经没有什么用处了。”
德苏互不侵犯条约的签订使苏联暂时避免卷入战争,赢得了巩固国防的时间;但它使得德国得到苏联中立的保证,希特勒可以放手发动侵略波兰的战争了。
希特勒在8月23日“条约”签字后,下令按计划于8月26日拂晓4时30分向波兰发动进攻。
8月25日下午6时30分,阿托利科大使向希特勒递交了墨索里尼的一封信。
信上说:“如果德国进攻波兰,而波兰的盟国又向德国展开反攻,那么我事先通知你:鉴于目前意大利的战争准备状态,我觉得最好在军事方面不采取主动行动。
不过,如果德国能立即把物资和原料交给我们,以便抵抗法国和英国主要是针对我们的进攻,我们就可以立即参战。“
当晚7时30分,波兰与英国的互助条约正式被两国议会批准生效。
这两件事给希特勒以很大打击。
希特勒大骂墨索里尼“背信弃义”、张伯伦“卑鄙愚蠢”,他考虑需要看一看能不能让墨索里尼支持他的行动和能不能避免英国的干预,因此决定立即停止进攻波兰的一切行动。
24。大战前夜(7)
这时,德军主力部队已经进入攻击出发阵地,有的在前沿已经与波军接火。
不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