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海东-第5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查他的所谓“罪行”。林彪控制下的军委办事组,把徐海东列入黑名单,公开却说对徐海东执行“给出路的政策”、“敌我矛盾按人民内部矛盾处理”……
10月20日深夜,两名“军委办事组”的人员突然来到徐海东的床前,向他宣读了林彪签发的所谓“一号命令”。将他“疏散”到河南郑州。到郑州后,把他安排在一栋阴暗、潮湿的房子里,不仅派人监视徐海东的行动,而且在医疗上和生活上对他进行折磨和迫害。
一天,徐海东对东屏和儿子说:“毛主席是保护我们的,总理是保护我们的。你们也不要怨下边的人,都是‘他’。”说着,伸出两个指头,又指指自己的光顶。
1970年2月,徐海东又患了肺炎,接着发生了心力衰竭。在生命垂危时,他仍喃喃自语:“我想念毛主席会为我说话的,总有一天,会水落石出……”
1970年3月25日,徐海东含恨离开了人世。他在生命的最后时刻,昏迷中还重复说:“我想见毛主席!就是林彪害……害死的……”
历史终究是历史,乌云总有消散的时刻。1979年1月25日,党中央副主席邓小平在北京政协礼堂,亲自为徐海东等8位被林彪、“四人帮”迫害致死的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主持了庄严、隆重的平反、昭雪大会。人们怀着深深的敬意,缅怀这位为中国革命立过大功的军事将领!
正如悼词中写道的:“……徐海东同志在中国革命战争中屡建战功,深得党的信任、人民群众和广大指战员的爱戴。伟大领袖毛主席曾高度赞扬徐海东同志是‘对中国革命有大功的人’、‘工人阶级的一面旗帜’。……”
毛泽东与爱将徐海东中央主力红军长征到达陕北,严冬将至,囊空如洗,毛泽东向二十五军借钱,徐海东抠出自己不多的“家底”。
1935年10月,中央红军历经千辛万苦,胜利到达陕北,与先期到达这里的红二十五军会师,结束了为期一年的历史壮举——长征。
这时,红二十五军已经同陕北红军合编为红十五军团,徐海东任军团长。中央红军的到来,陕北革命力量大增,这让徐海东高兴得眉飞色舞。他紧紧握着毛泽东的手,激动地说:“我们盼星星,盼月亮,就是盼着和中央红军会合,在党中央、毛主席领导下把中国革命进行到底!”然而,两军会合,陕北一下子开进这么多部队,要解决吃饭穿衣等问题,就使这十分贫庸的地区难以承受了。
进入11月,秋风萧瑟,寒气袭人。可这时中央红军,从军委领导到战士,绝大部分还都身着单衣,以他们无畏的身躯和砭骨的寒风进行着抗争。偏偏那年天公又不作美,冬天不仅来得早,而且来得也很猛。时令还不到立冬,一场风雪便笼罩了陕北大地。这对于绝大多数出生在南方的红军战士,无疑更是冰上加霜。经过长征,中央红军的后勤保障几欲弹尽粮绝,囊空如洗,这时要求他们再以自身的力量,解决数千人御寒的冬装和口粮,谈何容易!一时间,中央红军因气候造成的非战斗减员,日趋增多。
中央红军面临的严峻形势,很快逐级反映到军委首长那里。红一方面军供给部部长杨至成的报告,也工工整整地摆在了毛泽东的案几上。报告不仅分析了当前部队在物资保障上存在的严重困难,而且还提出了解决这些困难的意见。其中几个数字特别醒目:要渡过这次难关,最少需要银元2000至3000元。
看完这份报告,毛泽东陷入深深思索之中。作为红军的最高统帅,他何尝不明了当前部队存在的严重困难。他那一身补钉缀补钉的薄棉衣,不就是很好的说明吗?而广大指战员就是连这样的棉衣,也是少之又少啊!但是,毛泽东也很清楚,筹措偌大一笔款子,一时之间要求地方人予解决也不现实。陕北地广人稀,土地贫瘠,正常年景,人民群众尚且难得温饱,更何况这几年国民党部队对陕北实行严密封锁,反复“清剿”,早已把群众侵扰得户户家徒四壁,空空如也,还能有多少盈余供应部队?!红军是工农的子弟兵,应该与广大群众同甘苦,共命运。在这种时刻,决不能再加重他们的负担了。
然而,部队急切需要解决的困难怎么办?毛泽东双眉紧蹙,在窑洞中慢慢踱步,手中的香烟一支接着一支。
他忽然想到徐海东和红二十五军。毛泽东知道,这笔钱对他们也并非轻而易举,可红二十五军来陕北之前,已经在鄂豫陕开辟了根据地,活动了几个月,或许多少会有点积蓄。“试一试吧。这也是病急乱投医哟!”毛泽东自言自语地说。他马上派人找来了杨至成。
“至成同志,你的报告我看过了。我看是不是先向徐海东同志求助一下,以解燃眉之急。”毛泽东操着浓重的湖南口音讲道。
“主席!红二十五军仅仅比中央红军早到陕北一个多月,他们能有这个力量吗?”杨至成不无疑虑地说。
“先去跑一下嘛!红二十五军在鄂豫陕边经营了几个月,也许他们多少有点家底。我相信,只要有可能,海东同志一定会帮这个忙的!”毛泽东接上一支烟,继续讲道:“我写个借条,你拿着去。不过,你要注意,千万不要使海东同志为难!”
毛泽东在借条中写道:“海东同志:你好!因部队过冬吃、穿出现困难,特向你借款2500元。”最后署着“毛泽东”三个字。
杨至成带着这张便条,就象怀揣着中央红军数千人的希望,冒着纷纷扬扬的雪花,纵马飞奔而去。
到达徐海东的驻地,时间已近中午,大雪仍然下个不停。徐海东热情地接待了杨至成。他知道一定是有什么紧急事情,不然杨至成不会在这样一个天气里亲自赶来。果然二人交谈几句后,杨至成便把毛泽东那张借条递了过去。
徐海东看完借条,手禁不住有些颤抖,一双虎目也有点发酸。他既为毛泽东对自己的信任而激动,也为自己事先没有想到中央红军的困难而愧疚。徐海东立即将纸条放进怀里,就象收藏起一件珍品。他伸出那双做过窑工的大手,紧紧和杨至成握在一起,连声说:“至成同志,真对不起,我们考虑得太简单,也不粗心了!”
杨至成一时没有弄明白徐海东这句话的意思,赶忙说:“我们知道,你们一定也很困难,可……”
没等杨至成把话说完,徐海东连忙表态:“不!不!我们再困难,也比你们好一些。”他用手擦了擦有些湿润的眼睛,坚定地说:“天下红军是一家!你们的困难,就是我们的困难!请军委首长放心,我们一定尽快想办法筹款送去!”
送走杨至成,徐海东在风雪中站了很久很久。他没有穿大衣,因为他的那件青呢子大衣,已经为在甘肃泾川四坡村战斗中牺牲的吴焕先政府陪了葬,至今没有再添置大衣。此刻,他想到毛泽东、周恩来、彭德怀,还有数千来自南方的中央红军将士,在这漫天风雪中,该是如何遭受寒冷的煎熬。如果不是万不得已,毛泽东能亲自开口借贷吗?
想到这里,徐海东再也站不住了,大步向原红二十五军缩编组成的72师供给部走去。他一见到供给部长刘炳华,当头便问:“快告诉我,咱总共还有多少家底?”
刘炳华被问得如同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反问道:“老军长,你问这个做什么?”徐海东这时虽然已是红十五军团军团长,但原二十五军的干部战士还是称他老军长。
“先不要刨根问底,快老实告诉我!”徐海东急切地说。
刘炳华稍微迟疑了下,说道:“一共还有7000块。”
“啊,太好了!太好了!”徐海东高兴地一连向刘炳华肩上拍了好几掌。
“有什么好,不当家不知柴米贵!”刘炳华立刻向徐海东诉开了苦:“老军长,你不知道,马上添置冬装要花钱,买药品要花钱,买油盐粮菜要花钱……现在算来抠去,我这里还差3000多块没有着落哩!”
“好了。不用说那么多了,先拿出5000块来吧。”
“你要钱做什么?”这炳华一听这么大个数字,吃惊地瞪大双眼。
徐海东慢慢地摸出毛泽东的借条,轻轻放在刘炳华的手上。
刘炳华是第一次看到毛泽东那龙飞凤舞的亲笔手迹。看完便条,他也为中央红军当前的困难忧虑,但他还是有点犹豫。“老军长,这钱是该借的。可是我们这里过冬也需要钱,你都没有一件大衣……”说着说着,刘炳华的眼里涌出了泪花。
徐海东怎能不知自己部队同样面临困难。他默默踱到窗前。室外,大雪纷飞,朔风呼啸。他不禁打了一个寒颤。徐海东倏地转过身来,说道:“我们的日子虽然也很苦,可你想想,毛主席和中央红军走了整整一年,跨过那么多山山水水,他们的日子比我们更苦。革命需要我们,但更需要党中央、毛主席!需要中央红军数千阶级兄弟!无论如何,我们要尽量抠出钱来,保证他们渡过陕北的这个冬天!”
稍停片刻,徐海东把手臂一挥,斩钉截铁地说:“炳华同志,明天就请你亲自把钱送过去,一天也不能再耽误了!”
刘炳华没有再说什么,只是坚定地点了点头。
第二天,晨曦微露,几匹坐骑在刘炳华的带领下,驮着银元向中央红军驻地飞驰而去!
若干年后,毛泽东对这件事仍然念念不忘。他在一次干部大会上深情地说:“在陕北最困难的时候,还多亏了海东同志借给我的5000元钱呢!那几千元钱,可是为革命帮了大忙!”
中央军委决定红军东征,毛泽东将最艰巨的任务交给“徐老虎”海东,并幽默地说:猛虎下山,阎老西该有苦头吃了。
1936年1月,中共中央、中央军委决定东征,打开通往抗日前线的道路。月底,毛泽东在延长红军总部召开军事会议,会议决定,“中国人民红军抗日先锋军”在毛泽东、彭德怀率领、指挥下,兵分三路:中路由叶剑英指挥红一方面军总部特务团、骑兵团、红十五军团224团及陕北红三十军,巩固和保卫占领区域,以策应两翼;右路由林彪、聂荣臻率领红一军团及81师,南下晋西南,向运城方向攻击。在部署左路军时,彭德怀说:这一路任务比较艰巨,渡河后要全力北进,向晋西北发展,直接威胁阎锡山的老巢太原,这个任务由徐海东、程子华的红十五军团主力承担。周恩来插言道:徐海东同志是从大别山成长起来的,打起仗来勇猛顽强,点子又多,听说他那个“先疲后打”的方法就让敌人吃了不少亏,都叫他是“徐老虎”,大别山的地方老财和国民党部队一提到“徐老虎”就头痛,真是唯恐避之不及呀!周恩来刚说罢,毛泽东微微一笑,指着徐海东幽默地说:“看来,我们这是放老虎出山了。很对不起那位阎老西子,猛虎下山,该有他的苦头吃喽!”
坐在毛泽东身旁的徐海东,听着军委领导对他你一言我一语的评论,心中很是激动。他当即坚定表示:“请军委和毛主席放心,我们一定打好这一仗,让阎老西知道红军的厉害!”
会后,徐海东立即带上一些干部,化装成当地老乡的样子,踏着积雪,沿着黄河西岸,一连察着了五天地形,把东岸敌人的兵力部署、工事设置等情况勘察了个清清楚楚,并确定了我军渡河地点和方法。
2月20日晚9时,十五军团渡河的战斗打响了,经过一夜突袭,到第二天拂晓,在20里黄河正面上,十五军团全部渡过了河。
统治山西数十年的军阀阎锡山,历来把黄河当作一道天然屏障,沿河岸构筑了许多明碉暗堡,各渡口都设有重兵把守,自认为黄河防线固若金汤。可他怎么也想不到,一夜之间,红军竟然轻而易举地突破了这道天堑,还把他的主力机动部队——号称“满天飞”的独立二旅4个团打得落花流水。
阎锡山急得如同热锅上的蚂蚁。他一面调集重兵,用4个师近10个旅在柳林、离石、中阳一线至介休、汾阳一带布防阻截红军,用5个旅进驻岢岚、忻县、文水等地,拱卫太原。一面又下了一道特别命令:“凡击毙徐海东者,赏洋5万元。”徐海山从一个俘虏口供中听到这个话,哈哈一笑,嘲弄道:“这个阎老西实在太小气,人家蒋介石早就讲过,谁要砍下我这颗头,给大洋10万元呢!”
2月下旬,红十五军团与红一军团会合后,歼灭敌人两个团,而后各自向预定方向发展。
3月18日,十五军团在义牒镇又歼敌一个营,余敌溃逃。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各路红军消灭、击溃敌人8个团,俘虏2000多人。
25日,徐海东亲率一个团,经汾阳、文水北进,直插太原。因为据侦察得知,阎锡山已把大部分主力部队调往外线阻击红军,在太原唱起了“空城计”。一路上,徐海东为扰乱敌人视听,迫使外线之敌尽速回调,为中、右路军发展进攻创造条件,他故意让部队大张旗鼓,虚张声势,到处传扬徐海东要兵进太原,搅得阎军惶惶不可终日。
不几天,徐海东率兵攻占距太原仅10多里的晋祠。老奸巨滑的阎锡山再也沉不住气了,连夜急调5个师回防太原,亲自登城督促士卒加紧构筑工事,全力防守大本营。我中、右两路大军乘势横扫晋南、晋西南,一直打到重镇侯马,并扩大红军数千人。
徐海东率部在太原附近虚晃一枪,迅速回返,数万回防晋军扑了一个空。随后,十五兵团牵着阎锡山的部队,在同蒲路以西几百里进行“大游行”,把敌人十几个团拖得人困马乏、狼钡不堪。为了进一步迷惑敌人,4月初,徐海东又率部向西急进,做出一副西渡黄河的架势。阎锡山以为红军败退,忙在他的官邸召开庆功宴会。岂不知,十五军团趁夜在敌人围追堵截缝隙中,急行军100余里,掉头插向晋东南。
4月4日,十五军团在白文镇与刚刚渡过黄河的刘志丹二十八军会师。几天后,徐海东看准时机,秘密设伏,一下子吃掉尾追敌军两个整团和两个炮连。再一次让阎军领教了“先疲后打”的滋味。4月11日在金罗镇,不到一个小时,击溃晋军孟宪吉旅,歼敌一个营,俘敌80余人。4月下旬,在师庄和大石头村一带,全歼敌人一个整团,毙俘敌1200余人,缴获大量军用物资。
阎锡山接二连三惨败,深感遇到前所未有的危机。他再也顾不得与国民党中央政府勾心斗角,甚至把蒋介石多年觊觎山西这块地盘,处心积虑要打破他阎氏一统天下的阴谋也放到了一边,连连急电蒋介石,请求出兵救援。殊不知这正中蒋介石下怀,老蒋先后调10个师的兵力分别从东、南涌进山西。
4月下旬,中央军委经过慎重分析,为顾全抗日大局,保存国防实力,履行我党提出的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主张,于5月2日下达东征部队渡河回返的命令。当天,红一军团从清水关、铁罗关两处西渡黄河。次日,十五军团一部也于铁罗关西渡。徐海东则率军团主力与数十倍尾追敌军苦战,且打且退,掩护渡河各路红军。
5月5日,大雨滂沱,十五军团最后一批部队到达黄河渡口。由于河水猛涨,渡河速度很慢。徐海东心急如焚,赶忙驱马去渡口察看,快到渡口时,前进队伍中突然有一个战士闪了出来,飞驰的战马眼看就要冲到战士身上,徐海东急忙死死勒紧缰绳,战士安然无恙,但由于惯性,徐海东却从马背上冲了下来,一头撞到地面一块石头上,血流如注,两颗门牙也被撞落。战士们忙用担架抬起自己的军团长,在漫天大雨中匆匆渡过了黄河。这一次重伤,徐海东整整昏睡了三天三夜。
5日夜晚,东征红军全部回师河西。历时75天的东征战役,击溃阎蒋军30多个团的围追堵截,歼敌17万多人,为陕北革命根据地的巩固和发展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
5月14日,东征红军在延川县大相寺村召开战役总结大会。毛泽东在讲话中满怀喜悦地说:我们的东征取得了很大的胜利,在政治、军事和扩军筹款等方面都基本达到了既定目的。毛泽东讲到最后,侧身看了看爱将徐海东依然十分憔悴的面容,关切而又诙谐地说:这次,海东同志损失不小,他把两颗门牙丢在了山西,再也找不回来喽!全场干部一听,禁不住哄堂大笑。
徐海东积劳成疾,重病缠身,毛泽东说:静心养病,天塌不管。徐海东说:呼吸不停,就要工作!
1937年,工农红军改编为八路军后,徐海东被任命为八路军115师344旅旅长。他率部先后参加了平型关战斗和町店战斗。由于长期征战,积劳成疾,于1938年7月奉命回延安,一边治疗一边入中央马列主义学院学习。
1939年,全国战局日趋紧张,八路军、新四军不仅要同日寇进行殊死的战斗,还要不断反击国民党日益嚣张的反共气馅,前方干部非常缺乏。听到这个消息,徐海东再也坐不住了,多次要求到前线去。
8月1日,徐海东出席延安各界人士追悼平江惨案死难烈士大会。会后,他径直来到刚刚作完演讲的毛泽东身旁,请求说:“主席,让我回前线去吧。”
毛泽东关切地问:“身体好了吗!”
“好多了。我这个人一听打仗就有了精神,再一上阵冲锋就什么都好了!”徐海东微笑着答。
“噢?打仗也能治病,这是你徐老虎的发明吧?”毛泽东看着徐海东那恳切神态,接着说道:“好吧,看来我又得放‘虎’出山了。你就准备一下,中央决定你同少奇同志一起到华中去。”
徐海东回到住处,告诉妻子周东屏这个消息。
“你身体还没好利索,到前方去能坚持吗?”妻子有点担心。徐海东在十几年的征战中,先后负伤9次,一次子弹从左眼底下穿过,从后颈飞出,差一点要了他的命。尤其那积劳成疾的肺病,多次咯血,常咳不休。
徐海东望着妻子温和地说:“不用担心。我这个人的脾气你是知道的,离开了战场和战士,倒会憋出病来,一上了前线,就什么病都没了。”
9月15日,徐海东同刘少奇,还有40多名干部,告别了延安,乘汽车经西安转道向华中奔去。一路上,徐海东以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少将旅长的身份,以军事检查团的名义,应付着国民党盘查。刘少奇则打扮成徐海东的“秘书”随行。经过将近两个月的长途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