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库小说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争龙道 >

第91章

争龙道-第91章

小说: 争龙道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土地,购置下来之后,择地种植茶苗了。
    接下来李霖在余杭周边转了一圈,考察了一下当地的民风民俗,还有当地的各种土特产。李霖专门品尝了当地特产的黄酒,感觉口感不错,江南的黄酒和北方的白酒有很大的不同,这边主要用的酿酒原料是糯米,加上上好的麦曲用古法酿制而成,酒精度数不高,口感很好,喝起来也比较养生。
    只是这些酒以目前的运输条件,运往北方,价格会相当高,而且体积重量也大,赚头不大,要不然的话他这次很想带回去一些,让家族的人也尝尝鲜,但是计算过运输成本之后,他还是打消了大批将黄酒北运的念头,弄几坛回去孝敬长辈到时可以,大批运输去北方发卖还是免了吧。
    其次就是江南这边的生漆还有桐油产量较大,这也是因为江南这边造船业比较发达的缘故,使得对生漆和桐油的需求量相对北方来说比较大。
    而且现在这边已经有工匠开始制作出了精美的漆器,很是漂亮,这倒是一种不错的商品,不管是销往北方,还是跑海销往外藩,都利润巨大,于是李霖便暗自记下了两家生产漆器的工坊名字。
    再有就是江南这边的瓷器也已经开始有了发展,虽然目前还比不上北方的陶瓷精美,但是质量上也已经算是可以了,如果能把北方的一些烧瓷技艺再引入这边的话,这边的烧瓷工艺便会得到很大的发展,未来也是一种不错的商品,不过现在看来,这东西只能在本地发卖,到了北方根本没人要,做这个买卖,把江南陶瓷贩往北方,铁定会破产的。
    在考察过了余杭一带的特产之后,李霖便对余杭这边的情况基本上有所了解,同时通过这些天到处转悠,他也打听到了不少有关吴地之中各地州县地方的情况。
    李霖把收集来的信息分类整理了一遍之后,最终还是把目光投在了临海州一带,这在他此次南下之前,便已经初步内定的,在这次抵达余杭之后,他还是认为,临海州目前应该是他们李家最好的选择。
    临海州在另一个位面上的位置大概包含了台州全部、宁波和金华、温州部分区域,区域面积很大,一共被分设了六个县,而且这一带几乎没有道门存在,属于江南开发较晚的区域,人口数量不多,经济也不是很发达,地价极低,对于李霖来说,最关键的还是这里靠海。
    于是李霖在摸清了这些事情之后,便前往范府告辞,说要去明州、临海等地再看看。
    范举听说了李霖要告辞,于是又一次接见了李霖,和李霖又谈了小半天,他不太理解李霖为何放弃余杭一带,却要去临海、明州两地择地置业,于是劝李霖再考虑一下。
    另外他很欣赏李霖的眼界学识,言谈话语之间,颇有一丝想要把李霖留下,在他门下当个幕僚的想法,并且对李霖说,如果李霖想要在江南出仕的话,他也可以帮忙,以李霖的学识,在余杭郡境内,他给李霖谋个官身还不是多大的问题。
    可是李霖却婉言谢绝了范举的邀请,说眼下他因为家族的事务缠身,暂时还不能考虑出仕的问题,等以后家族的各项事务安定住了之后,他如果想要出仕的话,自会前来请范举帮忙的。
    至于为何不在余杭择地,李霖推说余杭这边比较繁华不假,但是闲置土地已经不是非常多了,特别是大快的闲置土地已经不多,就算是有,也多是一些鬼魅丛生的荒山泽地,再有就是李家的财力目前有限,在余杭当地置业,以李家的财力,实在是买不下多少土地,这边的地价毕竟相对来说比较高。
    范举对此颇有点失望,于是也不便多劝,只是让李霖三思而后行,至于李霖如果执意要去临海、明州一带择地的话,他也不多加阻拦,毕竟李霖说的有道理,余杭繁华不假,但是像样的荒地已经不是很多,即便是剩下的荒地,多都是一些鬼魅丛生之地,并不适合人类聚居,好点的土地价格已经跟北方相差不远了,李家并非是很大的世家豪门,财力肯定比较有限,所以李霖的选择也似乎并不差。
    范进得知李霖要告辞离开,也很有点失望,虽然现在他被老爹关在府中读书,但是时不时还是能溜出去,跑去找李霖打打牙祭侃侃大山,日子倒也并不寂寞,李霖这一走,他就少了一群能聊得来的朋友,以后的日子就无聊了。
    李霖笑着劝慰范进,他此次继续南下,最多三个月,最短两个月便会返回余杭,到时候正好也赶上范进要回湖州,他回来之后,还可以和范进一起返回湖州。
    范进也只得点头答应下来,让李霖务必回来就先去找他,到时候他们一起返回湖州,并且亲自出城为李霖一行送行。
    船只到了余杭之后,就不能继续南下了,所以沈万的船被李霖留在了余杭码头,并且把新收的几个水贼出身的家奴也都留在了船上,这几个家奴已经在余杭当地签订了卖身契,并且在当地报备,以后就正式算是李家的家奴了。
    而且在李霖的威逼利诱之下,这几个家伙都已经彻底归心,不再做他想,跟着李霖他们吃喝不愁,每个月还有零花钱,比之以往在水上为贼,天天提溜着脑袋过着提心吊胆的日子要强多了。
    李霖还许诺他们,只要好好干,少则三年,多则五年,还可以给他们娶个老婆,给他们安个家,这对他们来说,就更是求之不得了,一旦有一个可以安定下来的生活,一般人都不会选择去当什么水贼,跟着李霖这段日子,他们也看出李霖是个言出必行之人,很守信誉,不会诓骗他们,于是他们也就安心留在了船上,暂时跟着沈万伺候这条船。
    刚好沈万的这条船也到了该保养维修的时候了,像他们的这种木船,不能长年累月的一直泡在水里,每年要抽出两三个月拖上岸,清理船身,并且对船体受损的部分进行加固修补,还要给一些船缝重新进行补缝,如果有条件的话,能给船体再上一层熟桐油的话,那就更好了。
    于是李霖便让他们在余杭码头附近找了个空地,请人帮忙把船拖上岸,进行一次修缮,这样一来等他回来,这条船也应该已经修好下水,到时候便可以直接启程返回扬州。
    (求几个收藏成不?)
    
    第四十二章 山海县
    
    离开余杭的时候,李霖派人去车马行雇了几辆牛车,南方不适合养马,另外再加上历朝历代,都暗地里限制马匹输入江南,所以导致江南严重缺马,故此在江南使用最多的便是牛车,李霖他们也别无选择。
    这一次李霖没有再在路上耽搁时间,离开余杭之后,便一路朝着明州行去,明州和另一个位面上的古明州同名,位于余杭湾南岸,相对余杭,这里扼守着余杭湾南口,海上还有舟山群岛,这一点和另一个位面上的舟山群岛的名称也不谋而合,李霖很怀疑两个位面为何会出现这么多巧合,是不是很早以前,两个位面曾经出现过交集,所以才会造成这样的情况。
    李霖一行抵达了明州之后,在明州盘亘了数日时间,走访了当地不少地方,专挑沿海一带的地方看。
    但是最终李霖还是否定了在明州择地,因为明州虽然临海,但是却地处余杭湾南口,这里的海水盐度受浙江(也就是另一个位面上的钱塘江)水流的影响比较低,这对于李霖来说不是一个好事,现如今整个大陈朝的制盐工艺还很是落后,盐在某种程度上可以当成钱来用,甚至有些地方盐比钱更是硬通货。
    李家目前最快捷获取大量资金的办法,便是制盐,而不是他现在弄的这种精盐,李霖有一种办法,可以短时间便获得大量的海盐,并且成本要远比现在北方沿海所产的海盐要低很多。
    故此他就需要找到一个沿海比较合适开设盐场的地方,来为李家扎下跟脚,只要能成功大量制盐,那么李家就等于拥有了一个聚宝盆,以后真就不愁吃喝了。
    于是他们看罢了明州之后,便沿着海岸继续南下,当走到了临海州境内北部的山海县的时候,李霖便停了下来,带着一行人在山海县境内沿着海岸线活动了起来。
    整个山海县基本上算是以低山丘陵地形为主,境内河流不少,地域面积很大,但是可耕地并不是很多。
    目前为止,只有山海县县城附近聚居了较多的人口,沿海分布了一些渔民们自然形成的村落,而境内绝大部分区域都处于未开发的状态。
    这一路行来,李霖在很多靠近山林的地方,都见到了大量的鬼类精妖出没,倒是活人见到的并不多,走半天才嫩碰上一个村子,而且开眼观瞧,可以发现这些村子之中,有大半都是属于以前来到此地杂居在一起形成的自然村落,只有极少几个村子,拥有共同的祖祠和祖灵守护。
    而靠海之处,海湾众多,海水盐度也相当不错,于是李霖便开始心动了起来。
    当他带着众人走到了山海县东部一处海角的时候,登上了这里的最高点,朝着四周俯瞰而去之后,顿时放声大笑了起来:“哈哈!这里果真是一片风水宝地!就这里吧!”
    李业站在李霖身边,也俯首看去,只见这一带草木葱郁,北面是一个海湾,南面数里远之外,还有一个狭长的海湾,正好把这一片土地给圈了起来,形成了一个突出部,而东面靠海之处,有一座狭长的南北走向的山脉,西面也是大片的山林,两边的山夹着的中间区域,却是一片地势平坦的小型平原。
    整个这一片海角的平原地带东西长大约有四里左右,南北宽大概有六七里左右,这么算来这里的平原地带的占地面积,起码有上万亩之多,确确实实是一片不错的地方。
    李家目前在徐州兰县,也不过只有数千亩土地,要是能把这里拓耕成为良田的话,确确实实是个不错的地方,李业李春看罢之后也都不由得有些心动了起来。
    但是接下来他们又产生了一个疑问,按理说山海县这一带多丘陵山地,可用来耕作的平原并不多,但是为何偏偏这一带如此好的地形,却没有形成人口聚居的区域呢?
    于是李业便对李霖提出了这个疑问。
    李霖这时候定睛朝着山下望去,忽然间答道:“这个问题简单,原本这里是有人定居的,从这里望下去,南北都有村子的遗迹,但是现在已经荒弃掉了,这里的村民很可能曾经发生过一场惨剧,要么就是死光了,要么就是没法活下去,只能弃了这里,到其它地方谋生了。”
    李业惊了一下之后,立即问道:“既然如此,那么此地应该是一块凶地呀!为何老大却说这里是风水宝地呢?”
    “说此地为凶地确实不假,但是那要看是谁在这儿垦种了!以前的本地人没有能守住这里,但是不代表着我们也在这里站不住脚跟!走了这么多地方,我就看上了这里!那么就这里了!
    一会儿咱们就去山海县城,问一下这一带的土地,可还是官地,如果是无主之地的话,那么就把这里盘下来吧!这一次咱们带来的钱货,可不是要运回家的,必须要在这里花掉才行!我看就这里了!”
    众人下山,朝着北面的那座废弃的村子走去,当走近了村子之后,李霖忽然间对李桐、周成吩咐道:“小心一些!这村子里面有人!”
    李桐和周成一听,都立即转身吩咐下去,家丁们立即便挂上了弓弦,并且把腰刀短矛放在了趁手的位置上,可随时取用。
    李霖摇头道:“村子里面人不多,不用担心!李桐,你带人留下,我和周成进村看看。”
    李桐点头答应了下来,带人护住了他们的牛车,李霖则带了周成朝着废弃的村落走去。
    这座村子以前有一道简陋的木质寨墙,但是这时候大部分都已经损毁,走近之后可以看出,这座村子曾经遭过一场大火,大部分木质寨墙都被大火烧毁,剩下的部分也已经朽坏,可见起码已经有十几二十年没有人居住了。
    而村中的房屋本来都是木质为主,应该是一些简陋的茅屋,经了大火之后,也早已变成了一片废墟,几乎没有一间完整的屋舍。
    但是村东有一个低矮的土坯房子,屋顶已经没有了,但是这时候屋子里却冒着烟,似乎有人在里面生火。
    于是李霖便带着周成,朝着这座土坯房走去,他们仔细观察了周边,李霖放开神识扫了一遍村子,发现只有这个土坯房之内,有三个人,村中再无一个活人,于是便带着周成直奔土坯房而去。
    当他们绕过残破的土坯房,出现在土坯房正面的时候,里面三个人这才发现了他们,惊得一下都跳了起来,一个人还赶紧抓起了一根鱼叉,警惕的望着李霖和周成,用当地的通用的吴语喝问道:“你们是谁?”
    李霖把双手摊开以示自己没有恶意,并且让周成也把拔出的佩刀还入了鞘中,对着三个人说道:“莫要紧张!在下只是途经此地,见到这座村子废墟里有烟升起,一时好奇前来一探,惊扰了诸位,你们不必紧张,我等并非恶人!”
    三个人都是男子,各个都精赤着上身,下身只穿了一条破烂不堪的裤子,几乎要露腚了,而且他们一个个都精瘦精瘦的,皮肤黝黑,头发蓬乱,都赤着脚,年纪最大的一个,大致有三十岁左右,甚至可能还不到,最小的只有十五六岁,和李霖年纪相仿,这会儿他们三人看着李霖周成很是紧张,在李霖打量他们的时候,他们也在打量李霖。
    看到李霖身穿着干净的青衫,虽然腰里面悬了一把式样奇特的佩刀,但是并不像是恶人,倒是他身后站着的周成,很是健壮,身穿着一身黑色的劲装,同样腰悬着一柄单刀,看上去很不好惹的样子,但是却也没有流露出什么恶意。
    于是三个男子都微微松了一口气道:“这里已经很长时候都没人来了,你们都是外地人,怎么却会来到此地呢?”
    李霖微笑一下,尽量让对方不产生紧张的情绪,四下看了一下,随便就找了一个木墩,用手抚了一下,便随意坐在了木墩上,笑答道:“你们看的不错,我等确实是北方人,这次有事要到临海州,途经此地游山玩水,才走到了这里!你们大可放心,我等对你们并无恶意!”
    三个人这才稍稍放松了下来,为首的那个年长一点的男子,放下了手中的鱼叉,对李霖说道:“原来是北边过来的呀!看样子你们是富家子,为何连打听都不打听一下,就冒险来到此地呢?”
    “哦?这倒是唐突了,我等沿着海岸一路南下,这一带地广人稀,也没碰上什么生人,所以也就没有打听,今天碰上诸位,也正好问一下你等,这里看起来风平浪静,难道还有什么凶险之处吗?
    对了周成,别虎视眈眈的盯着人家,如果我没看错的话,他们应该是本地的渔民,对我们没有威胁,你不必紧张!对了,这会儿也已经快到中午了,你去招呼咱们的人就地休息一下,送点吃的东西过来,我也饿了!”李霖一边说,一边吩咐周成。
    周成犹豫了一下,但是看眼前这三个男子,也不像是歹人,而且李霖的身手他很清楚,就算是这三个人对李霖心生歹意,也绝不会是李霖的对手,于是点头应诺之后,转身出村去安排去了。
    (明天又是周一,提前给兄弟们打个招呼,帮忙留几张红票!多谢了!)
    
    第四十三章 凶地
    
    三个男子看周成被李霖支开,于是各个都松了一口气,知道眼前这个富家子应该确实对他们没有恶意,于是这才纷纷坐了下来,一个人还回到了废弃的屋中,继续照料里面生的火,这时候李霖看到他们在屋子里搭了一个简陋的灶台,堆放了一些柴草,正在支起一口锅,熬煮着什么。
    李霖闻了一下,忽然问道:“你们是在煮盐吧?”
    三个人微微一惊,显得又有点警惕了起来,李霖赶紧摆手道:“不必紧张,我既不是官差,也不是本地的什么恶霸,你们做什么,我根本管不着,所以你们只管继续做你们的事情,能跟我聊聊这里的事情就好!”
    三个人这才又放松了下来,那个年长一些的男子走出土坯房,在李霖对面随便找了块石头坐了下来。
    “既然如此,这位公子想要打听什么,只管问好了!我等也有几天没见生人了,闲着也是闲着,只当是歇歇好了!”男子伸了一下懒腰,开口说道。
    “这里是什么地方?为何现如今如此荒凉?”李霖看对方已经消除了敌意,于是便开口问道。
    “此地也没啥名字,以前这个村子是个渔村,叫盐灶村,说起来也是惨事,这一带海上有不少海贼,经常到这一带袭扰,二十年前的时候,一伙海贼来到这里,要这盐灶村的村民给他们送上一些粮食,这倒还不算啥!
    可是海贼却看上了村子里两个村姑,想要把两个村姑带走,结果盐灶村的村民不干,双方起了冲突。
    海贼看村民不识相,于是便动了杀心,几十个贼人上岸,把盐灶村给屠了不说,把村里面的女人也抓走,还一把火烧了这盐灶村,甚至捣毁了村子的祭坛。
    结果当晚盐灶村剩下的村民,便遭了群鬼袭村,全村上下没有逃过一个活人,算是就此彻底灭村了!
    再后来两年,这一带的鬼类闹得很凶,南面两个村子也被群鬼攻破,遭了灭顶之灾,而山海县官府,也无力清剿鬼类,于是这一带在随后这十几年,便成了死地,一般人都不敢前来这里,所以这一带也就成了荒弃的无主之地!”这个男子开口说道。
    “哦?果真是人间惨事!那么近来这一带还经常闹海贼吗?”李霖接着问道。
    “闹!怎么不闹?只是这一片地方,现在因为鬼类横行,也没了村子,海贼也就不再轻易来这里为祸了,有一伙海贼起初还想占了这一带,当他们的老巢,结果一夜之间,上岸的海贼居然也遭了鬼类袭击,死伤惨重,后来也就不敢再来了!”
    “那么你们又是哪儿的人?怎么敢来这里,在此地煮盐呢?”
    “说来话长,我们三人,算是一家人,那个是我兄弟,小的那个是我的外甥!我们原来是北边一个叫山下村的村民,世代捕鱼煮盐为生,虽然清苦,但是也算是能活命!
    可是去年县里的大户刘家不许我们随便煮盐,就算是煮盐,也要卖给他们刘家!刘家想要把山海县境内的海盐买卖都霸占了去,给我们开出的盐价很低,连本钱都顾不住,我们便不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