搅乱三国-第11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邓艾唯唯喏喏的应着,口称“刺史英明”等高唱着凯歌。
曹智也趁机越众而出,但他不跪伏,只是拱手躬身道:〃小弟原为兄长开路,做兄长的前驱,扫平道路,让兄长长驱直入寿春,取那陈瑀之首级。〃
〃好!哈哈哈〃袁遣大笑着,这时他头也不疼了,他是个容易满足和自大的人。被曹智等人你一句,我一句的就捧上天,把袁绍曾经关照的要等他解决公孙瓒后,再调兵给他征讨陈瑀的话全忘了。他只记着一点,袁绍有要他拉拢曹智,用他的兵马作征讨陈瑀的前锋。所以袁遣认为他已经不需要在等袁绍增兵给他了,他要干场漂亮的给世人看看,袁家不是只出了一个袁绍和一个袁术。那个什么陈瑀肯定是个孬种,没跟他交手过一兵一足,不是就跑了吗?他甚至已经预见到了胜利。
袁遣大笑着让邓艾等人起身,豪言道:〃好,好等平定九江,征服陈瑀、乔玄之后,各位都将是有功之臣,我一定不会亏待了你们。来人,取酒来,我们先畅饮一番,在出征不迟唉哟哟,我的头怎么又疼了〃
当天下午,曹智就挥别妻子任红昌,领了袁遣的刺史令先行开拔,率着三千部属出城而去。曹智于袁遣相约,由他领兵从左路逼进寿春,袁遣直接走大路,慢慢的开进寿春。曹智保证袁遣通往寿春的道路将是畅通无阻的,他会为袁遣扫除一切障碍,让他舒舒服服挺进寿春和陈瑀决战。
袁遣听完曹智的保证,那个感动就别提有多深了,立马觉得曹智比他亲兄弟还要亲。作为回报他也欲支了一个扬州治中的职物,言明只要等战事一完,他就升任曹智为扬州治中,并且还有其他诸多好处。
曹智自是感激涕淋的不得了,心里却另有打算。为了防止袁遣变卦,曹智临行时,关照枣袛一定要让这个袁遣明日率兵出征,别让他赖在历阳不走了。当然为了应付这种情况的发生,曹智让枣袛和驻守历阳的五千军士做好了准备,必要时,不惜动用武力,把袁遣赶出历阳城。
曹智则马不停蹄于三日后到达居巢,会和了周仓、朴胡、袁约等人,率领九千军马浩浩荡荡的开进了巢湖郡治所巢县,也就是郑宝花费多年营建的巢湖水城,这里将是新一任巢湖郡治所的所在地。
这时其实长安的任命还没到,但在那个时期这已经不那么重要,在曹智到达时,陆康已命人备好了太守印绶和各类文书。这在当时也是司空见惯的,甚至没人认为这种私刻官印等的行为是违法的,谁让这是巢湖的上级郡府刻制的呢!
曹智在巢县见到了阔别一段时日的李虎、李典、蒋钦、杨车、李黑。李儒比曹智等人早到巢湖几日,他和陆俊是直接从皖城赶来的。令曹智意外的是,在曹智到达后不久,陆康也出现在巢湖水城。
使陆康亲自来巢湖的原因是,陆康就巢湖事宜要和曹智签订一份契约:契约上明确写到,巢湖的治理权是和曹智的丹阳共同享有,但巢湖这个郡必须是隶属在庐江郡下,不是单纯意义上的独立郡。
曹智看到这份类似合同一样的东西,脸色稍稍白了白,转念一想,方才好转了些。
(不好意思各位,去机场送机了,刚回来。今天有点晚了!)
第三百三十五章 巢湖事定
曹智的第一反应是陆康还想坐地起价,在这关键时刻,最后从他这再弄点好处。
但其实不然,陆康前段时日答应和曹智共治巢湖,答应的有些匆忙、仓促,后来才意识到,这里有漏洞。
这好比现代讲的“主权归属问题”,当时,因为袁术突然撤换扬州刺史的事来得太突然,所以陆康为了应对袁术可能的下一步行动,就草率的答应了曹智的提议,但后来事情缓和下来了,陆康身边的智囊就有人提出来这个巢湖是和丹阳共治,这其中的“主权”应该归谁,却从来也没说过。
陆康一想对,这是很重要的。于是,他就带着初步草拟好的巢湖契约来到水城,他要趁曹智在巢湖,圆圆满满、真真切切的得到一个让他满意的答案。
年纪大了,就在乎这样东西属不属与他。曹智也没让陆康失望,他爽快的在契约上签字画押,因为他比陆康多一样法宝,那就是他更早知道历史。
陆康你现在争的再多,又有什么用,等再过几年,一样不是便宜了袁术。但曹智此时充分体现了尊老爱幼的良好传统,他在契约上签名、盖章时,陆康终于露出了难得的微笑。
然后,在陆康和曹智的主持下,巢湖水城举行了一个简单的就任仪式。在这次就任仪式中,其中最重要的两位主角,自然是巢湖郡太守李虎和巢湖郡都尉陆俊。
李虎、陆俊各得其所,自是都非常开心。特别是李虎及率领的板楯族军民,李虎的就任意为着他们在富足的庐江有了自己的立足之地。他们不用在遭受汉人白眼和歧视,甚至于他们现在认为在巢湖不但和汉人是平等的,还微微比汉人高了一等,因为巢湖的太守是他们板楯族首领。
陆俊也很开心,他年纪轻轻就当上了一郡都尉,甚至于比曹智还要年轻一岁当上这个职物,自是意气风发。虽说他现在也不和曹智敌对了,但自我感觉还是别过了一些苗头。
作为友好表示的第一步,曹智还暗示李虎分出一部分巢湖库存的财物,以支援现在经纪处于困难时期的上属郡庐江。
陆康像来刚愎自用,但在曹智等人的友好劝说下,推拒了两次后,也就欣然接受了这些捐赠。
但他把话也讲得明白,这事大家都明白李虎这边是曹智作主的,陆康虽说得了你曹智诸多好处,有些立场还是要表明:
陆康表示第一,这谈妥的各项事宜要不择不扣的执行。比如这驻军问题,李虎所在巢湖的驻军必须只能保留三千,而他儿子陆俊则率部五千负责巢湖的主要防务。
第二,陆康告诉曹智,你带着这么一支大军从我的防区这过,你曹智也别瞒我,我知道你要去干什么?不就是为了个刺史之位,你要打寿春吗!陆康也不打算拦着曹智不让他去打他的老朋友乔玄,他说实在话也不看好这袁术,对老朋友和这种人搅和在一起,只能表示失望。但他还是要和曹智划清界线,曹智归曹智,他陆康归陆康,曹智和乔玄要打起来也好,还是那陈禹要同袁遣打起来也罢,他是谁也不帮,谁也不向。这次曹智借道而过就算了,但仅此一次,决不会有下一次,就是你曹智打输了,想从他的防区撤兵也是免谈。
曹智也知道好些事瞒不过陆康这只老狐狸,他向陆康保证回马上履行承诺外,还答应陆康看在他的面子上,一定告诉袁遣不要为难乔玄,只针对陈禹。
这话陆康听着很有玄机,一时没想明白,当场只是嘴硬的说,〃不用给他什么面子〃,但当晚想想又觉得那里不对,第二日想找曹智问清楚的时候,已经没机会了。
曹智正是来也匆匆,去也匆匆,只在水城呆了两日,李虎已就任完就起程走了。
曹智在蒋钦的安排下,乘船直下巢湖,出了巢湖,上岸改走陆路,目标直取合肥县。
合肥旧时称为广阳乡,是个乡级单位,即现在的将军岭,岭上的分水田是东肥河和南肥河的发源地。东肥河自将军岭向西北流经寿县入淮河。南肥河亦自将军岭向东南流。经合肥入巢湖,两河均属雨源河类型的同源异流河。
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古代的劳动人民就曾利用过这样天然的水道、地形,开凿了一条人工运河。这条运河因沟通了长江,淮河之间的航运交通,故名为“江淮运河”。但常因雨季河水暴涨,使两河源头之间的水汇合相连,合肥就扩大成为了一个县,县城即因此而得〃合肥〃之名。
由于“江淮运河”的开凿,无疑沟通了长江和淮河之间的航运联系与经济上往来。早在春秋、战国时代,合肥就成为江淮间的漕米,货物集散和转运的中心,并以此闻名全国。秦、汉时设县筑城后,合肥无论在经济上,政治上,军事上的地位,都显得特别重要。合肥城位居长江、淮河之间,淮南丘陵为其天然的屏障,又处在〃江淮运河〃通道线上,漕运都在此中转北运。其形势是“南临江湖,北达寿春。”
到达合肥时,曹智的兵马已扩充至一万一千多人,那多出来的二千军马自是陆康不允许在巢湖多驻扎的人马。但曹智也是有的放失,这调出来的二千军马,都是蒋钦新训的水军。接下去的九江也是多水道的,虽说曹智不是真的要夺取乔玄的九江,但带着水军还是有备无患的。而且可以乘机,查看、验收一下蒋钦的练兵成果。
曹智很快并且顺利的夺取了合肥县,合肥县本应属九江辖治,也是他的门户,无论什么时期,合肥县城的军事战略地位都是非常重要的。但陈禹、乔玄也知道曹智来势凶凶,后面还有个袁遣跟着,他们不敢怠曼。在陈禹的建议下,几乎是放弃合肥县,集中兵力,收缩防线,采取固守治所寿春的战略意图。
第三百三十六章 以女为耀
不知陈瑀、乔玄基于那种考虑,竟然放弃了合肥如此重要的据点。也许是陈瑀、乔玄还未意识到将来合肥的重要性,照道理来说,最起码在这么重要的关卡应守一守,阻挡一下曹智和袁遣的步伐。
现在已经很难说这个战略意图是对或是错的了,陈瑀当时考虑的出发点很简单,就是以他和乔玄的总兵力不占绝对优势的情况下,又想控制已有的地盘,又想阻敌,显然是不现实的。只有通过收缩防线,握紧拳头,才能有办法击退敌人。但放弃如此重要的屏障又是可惜的,但事情往往会有他的两面性,得了,失了,在于你怎么看待和等待历史的见证。
曹智能如此顺利把合肥收入囊中,即意外,又高兴,能顺利的掐住如此重要的咽喉,对于曹智接下来的排兵布阵很是游刃有余。
在兴平元年的暮春里,长期处于风平浪静的寿春,风雨欲来,任谁都能感应到暴风骤雨降临前的那份凝重。
寿春县是九江治所之地,核心之地,也是九江十三县中面积第一大的县府,但论富足程度却远排在历阳、皖城之后,位列整个扬州的三四位。它地处扬州东北部,土地肥沃,所辖域内又有数不清的水道、湖泊和运河,再加上一向风调雨顺,所以极为适合种植谷稻,是全国首屈一指的产粮大区。这些粮食往往再通过合肥运往江东、江南或是北上运往其他各地,这大概也是陈瑀主张退守寿春的另一重要原因。
古代攻伐大型城池的战争,往往要持续很长的时间。陈瑀就是想保住寿春县以及身后诸县的大产粮基地,做持久、长期的抗战准备,陈瑀认为他要打的是一场持久战。
据探子回报,曹智率兵分水陆两路向寿春开来,陈瑀认为曹智势大,以目前寿春的兵力,不易和其硬碰硬,于是就把防线摆在寿春县城周围,以保住寿春为第一要务。
当乔玄听闻曹智是从庐江借道而来,又是一阵伤心,老朋友陆康怎能这样,那以后就休怪我不在袁术面不替你说好话了。他对战事不热衷,也不是很在行,陈瑀又是袁术铁定的扬州刺史,所以目前寿春的兵权已完完全全交于陈瑀处理。乔玄看陈瑀整天调兵遣将,排兵布阵,忙的不易乐乎,也对这个扬州刺史产生了些许信心。
乔玄是在一收到袁绍表袁遣为扬州刺史的情报,就火速带着他那两个宝贝女儿赶回寿春。没袁遣这当子事,原先袁术和他谈好的计划是,陈瑀在历阳就任刺史后,他在皖城对陆康施压也好,巧言令色的劝服也罢,反正是要劝服陆康归顺袁术。
但天算不如人算,陈瑀还没到扬州,陈温就死了,接着就跳出来个曹智,然后又是袁遣,跟走马灯似的一个接一个的来打乱和破坏他和袁术的计划。不得以,乔玄只能在陆康决定与曹智共制巢湖之前,匆匆赶回寿春,以作应对。没想到他回到寿春没几日,陈瑀就丢盔卸甲的逃回了寿春,并且还带回了令人吃惊的消息,曹智站在了袁绍一边,支持袁遣为扬州刺史,并且很快会进攻寿春。
乔玄听闻这一消息时,只觉犹如五雷轰顶,他自问上对的起天子,下对的起九江臣民。他选择跟随袁术,又有什么错呢?袁术是名门之后,又是袁家长子,现在还是献帝亲封的后将军及南阳太守,现辖治多个州郡,他想把扬州引入正途,这有错吗?现在竟然有人要来讨伐与他,如何不叫他伤心。
最可恨的就是那曹智,曹智能当上丹阳太守,还有他乔玄的表举之功呢,这才没多大工夫,他就反脸不认人,竟帮着袁遣来讨伐与他。乔玄认为曹智就算不站在他这一边,也不应该帮着别人来打我。
乔玄虽说当初和陆康一起把曹智推上丹阳这个位置,动机不是很纯良,但好歹你曹智应该感激吧?你不感激也就算了,竟还想驱赶、吞并九江,这一切怎不叫乔玄生气。
这几天乔玄张口闭口就大骂曹智忘恩负义,他两个女儿却没象以往孝顺及安慰与他,小女儿乔霜还振振有词说这里面一定有误会。气的一向不太动怒的乔玄大发雷霆,续而想到了两个女儿在宜春和曹智那个小子接触过。
乔玄是个读书人,读书人就容易多疑。乔玄马上就联想到在宜春女儿是不是和曹智产生了不该有的瓜葛。乔玄对此事最是在乎,于是他想到就做,他让老婆赶紧观察一下两个女儿的生理变化,他生怕他一生最引以为傲的两个女儿清白丧失在那个不相干的曹智手里。
但结果是令人欣慰的,乔莹和乔霜还是完壁。这使乔玄大大松了口气,虽说是虚惊一场,但乔玄依然决定加强对两个女儿的看管,决不允许在两个女儿出嫁以前,出现任何差池或是有辱门风的事。
乔玄自认为他一生最大的骄傲就是把两个女儿培养的出落有致,长的又是婷婷玉立,美貌出众,甚至远在西凉的董卓、韩遂等都知道他乔玄有两个漂亮的女儿。
别人都是以儿子为荣,乔玄没有儿子,而且他文不能比孔融,官又像是做到顶了,武他更本不在行。于是他便打算开创历史,以女为耀。
因此,他发誓要把两个女儿嫁个好人家,终身有所依靠的同时,他也想借此在事业上更上一层楼。
三月二十五,这个暮春的一个月夜,如此良宵佳夜,寿春县城西山下,一艘艘小船却刚刚泊岸。从船上迅速跳下几十人,贴着河道由东向西游动,渐渐接近了寿春县城。
这些人是曹智派出的探兵,主要由蒋钦的水军负责此次侦察任务。由于任务重要,蒋钦也亲自出马,带了一百多轻装水兵,由水路潜进,勘查寿春城郊的地形。蒋钦率着几十个亲信,率先而行,这会儿,他们刚走过一处水畔,正要进入一片泽地。
第三百三十七章 初探失利
蓦地从前面的芦苇滩惊起一群鸥鹭,嘎嘎叫着腾飞而起,贴着他们耳边掠过,似乎要告诉蒋钦什么情况。他下意识的回头望向欧鹭们消失的雾霭里,忽然身边的一名军官提醒道:〃后面两队人呢?如何未见他们跟上来?〃
蒋钦猛然间意识到,〃对啊!他这次一共带出二百人不到,分成三队,对寿春的城外作全面的侦查。由于考虑到自己的手下大都是新兵,蒋钦还特意把每队人员分成小三队,以便隐藏行踪和前后呼应及相互保护。
虽然这些新兵以前不是匪众出生,就是江夏蛮兵,但执行这种侦查任务也是第一次,明显经验和协作性不够,所以蒋钦认为应多锻炼一下队伍,于是便向曹智请命由他的水军来完成此次侦察任务,并且他自己亲自来了,希望能给自己部下多一点锻练的同时,也能在曹智面前露露脸。
这次进兵寿春,曹智差不多带齐了身边的部将,除许褚、王平各自镇守重城秣陵和治所宛陵外,无论是江夏蛮的扑胡、袁约、扬车、李黑,加上李典、周仓、蒋钦几乎囊括了曹智身边的所有将领。谋士更是带了两名,一是李儒,二是大家还不很熟的邓艾,可以说此次出征阵容极为强大。
大家虽说是共侍一主,职位也有高低,但争强好胜之心还是难免的有的。特别是那些舞刀弄枪惯了的武将,好胜之心更胜常人,所以这些人都憋足了劲想在曹智面前显露两手,争取早日立下战功,好扬名天下。
没想到出师不利,这才走了多远,后面的队伍就掉队了,蒋钦恨恨地低声大骂一通后两队带队的校官。
但蒋钦现在却在两难的境地里,在夜间,尤其是在接近敌营的区域,本来为数不多的三队士兵再脱节,无疑是十分危险的。蒋钦目前面对这种情况,他只有两种选择:一是他们这一队停止前进,迅速派人顺原路还回联络后面的两队,要不然任由那两队乱走,迟早会被敌人发现行踪。第二是干脆掉转方向,主动与后续部队靠拢,但他们这队的任务肯定是完不成了,等找齐了三队人,也是该撤退的时候了。
正当蒋钦犹豫不决的时候,突然黑压压的一片人影从前面的芦苇丛中冒出来。
〃什么人?〃有人大喊着,〃九气合和,对号儿(口令的意思)!〃
如果此时蒋钦能对上〃九人共心〃,那就什么事都没有了。但蒋钦自己可能也太紧张了,要不就是书读的少,甚至没读过书,急切间那能答的出。
于是他只能选择先发治人,蒋钦大喝一声,暴起,趁着敌人还未反应过来,一挥短刀,已扑了上去。蒋钦想在最短的时间里杀灭这伙象巡逻兵似的敌军,但他忽略了一点,不要说他现在的人数没对方多,就是够多,这些人也不可能在一顺间杀灭眼前的一片人,又不是传说中的武林高手。
接着对方“啊”的一声后,就听对面呐喊一声:〃有贼人!杀上去!〃
当蒋钦砍翻他面前的一人后,敌方的锣声已经响起,呼呼地从后面的芦苇丛中不断的有敌军包抄过来。
一下子敌军的数量越来越多,杀也杀不完的感觉。他们是有意在这设伏?还是无意中的遭遇,蒋钦已来不及弄清,他们只好仓促应战。他们只看见敌军从芦苇丛中起起伏伏地冲过来,手持的白亮亮的钢制矛头十分醒目,这就成了分辨敌我的标志。
意外的短兵相接,所以战斗一开始就很激烈,虽然没有擂鼓,没有吹号角,甚至很少听到呐喊,但刀戟的撞击声,喘息声和惨叫声反而显得更突出。虽然没有旗幡翻卷,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