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第29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个老家伙,那会是谁?
他不露声色问道:“那军队呢?”
李俅摇摇头,叹了口气道:“就是军队没有,才有求于大将军。”
这时,李庆安的心中忽然跳出了一个人,联想到刚开始李俅的惊慌,李庆安若有所悟,心中嘿嘿地笑了起来,原来是他。
“大将军,怎么样,可以考虑吗?”
李庆安淡淡一笑道:“此事事关重大,容我好好考虑一下,下一次,我自会给太上皇一个肯定的答复。”
……
李俅告辞走了,李庆安却有些心中烦乱,背着手在大帐里来回踱步,他没有想到李亨会出手,这头狼竟隐藏得如此之深,也没有想到他的野心竟是如此之大,当然,李庆安并不相信李亨会真的想和自己重新握手言好,自己的野心也同样难以掩盖,寻找自己支持无疑是与虎谋皮,可见他也只是想利用自己而已,利用结束后便扔掉,所以自己提出什么长远目标为条件,比如移民之类等等,无疑是不现实的。
其实他想利用自己,自己又何尝不能利用他?以达到自己的目的,此次李庆安东进的目的也是非常明确,除了收回河西外,他还有更深的政治目的,大家都是在盯那个位子,只是各自的手段和策略不同,他李庆安的手段是步步为营,目光放远,他相信最后的胜利一定属于自己。
……
长安,随着三大节度使的军队先后进入关中,长安的气氛变得更加紧张了,这是十年前谁也不会想到的境况,所有的节度使一个个都不安分起来,剑南、朔方、河西、陇右,还有河东范阳的安禄山在潼关外叫门,只有安西的李庆安没有过来凑热闹,不过有消息灵通人士却已经放出话来,李庆安也没有老老实实呆在安西,他的大军已经过了黄河,到会州了,也就是说李庆安进入关中是迟早之事。
但这个结局又在大多数人的意料之中,两大皇权争夺帝位,最后只能靠军队,所以军队们开来关中,也是再正常不过之时,只是苦了平头小民,长安的粮价在经历短暂的下跌后,又再次暴涨起来,对战争的恐惧使家家户户都开始存粮,长安刮起了粮食抢购风,从斗米百文到斗米三百文,最后一直飚到了斗米千文,才在朝廷再次放粮低价五十万石的干预下,才跌回到斗米八百文,这依然是创造了记录,天宝初年,斗米不过十文,可短短的十几年便涨了八十倍,这不得不从侧面,证明了大唐正走向衰败。
当然,这和战争因素有关,不仅是粮食,柴米油盐酱醋茶,样样都在飞涨,学生们无心读书,官员们无心上朝,酒肆青楼都客满为患,很多人都想在乱世来临前好好享受一下生活,甚至长安的各大武馆也是生源爆满,家家户户都想把儿子送来习武,以图在乱世自保。
下午,皇城和大明宫的下朝钟声和每天一样,沉闷地敲响了,但走出的官员却寥寥无几,几乎都是重要部门的官员,如户部、吏部以及大理寺、太府寺等等部门的官员,而礼部、兵部、光禄寺、鸿胪寺这些清闲部门更是人员稀少,再像东宫各官衙更是人影都不见了。
但紫宸殿的御书房,大唐天子李豫却被紧张的局势压得几乎喘不过起来,潼关打了一仗,安禄山派两万军队强攻潼关,而王思礼以八万军对阵,虽然安禄山军队攻不下潼关而败退了,死伤了数千人,但潼关的守军却死伤近一万五千人,一个是守一个攻,而守的军队却数倍伤亡于攻方,只能说明守军战力之弱,为此李豫忧心忡忡,如果安禄山不计死伤,再大规模几次进攻潼关,潼关可能就会失守了,或者安禄山大军渡过黄河,从西面压来,关中的局势同样要崩溃。
除了安禄山,还有汉中也发生了一场小战役,双方互有伤亡,没有影响到大局,其实李豫最担心的却是凤翔的三军对峙,他万万没有想到哥舒翰也出兵了,哥舒翰、高仙芝、郭子仪,三军对垒,谁也不敢轻易动手,令人紧张得心弦都快断了。
怎么办?怎么打破这个僵局?李豫忧心似焚,眼巴巴地望着师傅李泌,可李泌也有些举棋不定,他不知道哥舒翰的态度,这个整盘关中棋局中最关键的一个子。
就这时,外面忽然传来了紧迫的脚步声,一名宦官飞奔跑来禀报:“陛下,紧急情报,延州官府来报,发现安禄山的数万大军已经渡过黄河。”
“啊!”李豫被惊呆了。
第四百二十二章 彻底决裂
安禄山大军渡黄河的消息让李豫感到异常震惊,如果说河东还有潼关天险以阻拦安禄山进入关中,那么他一旦渡过黄河,便可以从关内诸州南下,进入关中,那无异于狼进宅,给纷乱的关中局势再添一把火。
李豫心急如焚,回头向李泌望去,李泌一直在沉思不语,他没有像李豫那样表现吃惊,安禄山渡黄河在他的意料之中,尽管守潼关的军队兵力较弱,但只要闭关不战,安禄山再多的精兵也难以入关,可一旦安禄山过了黄河,问题便麻烦了,朔方无兵,各路大军都聚集关中,关内道空虚,如果安禄山占据关内道以北,那对关中、对长安无疑如泰山压顶,朝廷处于危卵之势。
“陛下,当务之急是要将安禄山赶回黄河以东,可请求李庆安协助,请他挡住安禄山的兵锋。”
“李庆安,他会吗?”
“会!一定会,只要他还自认为是宗室,自认为是赵王,就一定会对付安禄山,一山不容二虎,其实不用陛下出旨,他也一定会出兵,只是陛下出旨更加名正言顺,可将他绑在陛下身上,若是兴庆宫抢先下旨,那可就麻烦了。”
李豫点了点头,“朕明白了,朕立刻颁旨。”
李豫当即下旨,封李庆安为关内北道安抚使,巡视关内诸州,这其实就是命他率军迎击安禄山,又封户部尚书裴旻为御史大夫,前往李庆安军中颁旨。
但做出这个决定还不够,为了防止安禄山趁关中局势混乱而公开造反,李豫决定和他的皇祖父议和,寻找一个双方都能接受的妥协方案,以集中兵力对付安禄山。
……
兴庆宫,这些李隆基也同样处于一种焦虑和紧张之中,他得到了消息,蜀王李璬已经抵达前军大营,但正是因为他的出现,进攻势头迅猛的高仙芝忽然放缓了攻势,驻兵陈仓以南的宝鸡山,再不肯轻易动兵,这让李隆基恨得牙根直痒,他知道自己这个十三子其实并不是什么用兵谨慎,而是不肯为他卖命,为了保存实力,而汉中的李瑁也是象征似的打了一战,浅尝则止,也是为了保存实力。
李隆基心中有火,却难以言述,只得叹口气对高力士道:“我的这两个儿子都缺乏一种做大事的魄力,尤其是十三郎,空有十万大军,却畏手畏脚,成不了大事啊!”
“上皇,不如和皇孙议和吧!”高力士小心翼翼地建议道。
“议和?”李隆基警惕地看了高力士一眼,不悦道:“怎么议和?他肯让位给我吗?我看你是越老越糊涂了,连最起码的判断力都没有。”
高力士知道李隆基的偏执,虽然不像他得病时那般昏庸固执,但也和开元年间那个从谏如流、锐气勃勃的年轻皇帝完全不是一个人了,想劝服他,实在是难上加难,但高力士还是想尝试一下。
“可是上皇,他毕竟是你的孙子,他的皇位上,就是大唐江山的延续,可如果被安禄山之流窃取了江山,那就将是我大唐的不幸,上皇,我们不能内斗以利外贼啊!”
“你想多了,安禄山不过是跳梁小丑,不必把他放在心上,要担心也是那逆孙去考虑,我就是一句话,那逆孙不下台,我就绝不会善罢甘休。”
高力士见李隆基执迷不悟,只得叹息一声道:“上皇出去走走吧!久在房内对身体不好,老奴陪上皇去后花园逛一逛。”
“也好!我也想晒晒太阳,你陪我去吧!”
他们话音刚落,便听外面隐隐传来一阵呐喊,李隆基眉头一皱,对身旁的宦官道:“去看看,出了什么事?”
宦官奔了出去,片刻便回来急道:“上皇,是圣上来了,就在殿外,他要求见上皇。”
“他来做什么?不见!”
李隆基顿时恼怒起来,对左右喝道:“去!把他给给我赶走,我没有这种孙子。”
高力士连忙劝道:“上皇,见一见吧!他这个时候来,必然有大事,不如听一听他要说什么,然后上皇再做决定。”
李隆基连声冷笑:“哼!他派兵来围困于我,已经不念祖孙之情,我为什么要让步,我宁可死在兴庆宫,也不会再见他,叫他滚!”
“上皇息怒,说不定他是来让步的,上皇先听听他怎么说,再撵他走不迟。”
李隆基脸色稍霁,便对高力士道:“那你去听听他怎么说吧!我是不会再见他,你告诉他,我羞于见他这种欺凌宗族之人。”
“好吧!老奴先去看一看。”
高力士无奈,只得快步向宫外走去。
……
在兴庆殿前的广场上,李豫跪在台阶前,腰挺得笔直,一遍又一遍地高声道:“请皇祖父见孙儿,有大事相商!”
旁边几名宦官惊惶不已,几次要来扶他,却被他推开,无论如何,他今天一定要说服皇祖父,停止内斗,一致对外,如果皇祖父能推出一个他也能接受的新皇,那这个皇位他可以让出,为了大唐社稷长治永安,为了彻底解决造成大唐动乱不止的土地兼并问题,他宁可放弃这个皇位,也要让皇祖父知道,他是为了先祖打下的江山着想,而绝不是想留恋这个皇位。
“请皇祖父见孙儿,有大事相商!”
这时,高力士快步走了出来,老远他便听见了李豫的呼声,他心中暗暗叹息,这么好的一个孙子,这么好的一个皇帝,李隆基就铁定了心要赶他下台,口口声声说是因为他侵犯了宗族的利益,可实际上,还是一个‘权!’字在作怪,李隆基眼看要进土的人了,就是看不破这个权字,他要坐这个皇位,至死方休,却不管身后洪水滔天。
高力士连忙上前,要扶起李豫,“圣上,起来吧!”
李豫却固执地摇了摇头,道:“高翁,我要和皇祖父面谈,谈一谈大唐社稷的命运,如果他不来见我,我就决不起来。”
高力士又叹了口气道:“你皇祖父年事已高,他累了,有什么事,你就告诉我,我去转告他,劝说他。”
“高翁,大唐社稷已经到了生死存亡之际,内忧外患,煎迫人心,我作为大唐皇帝,责任重大,如果皇祖父觉得我无能,那我们可以商量,共同推举一个贤能的宗族,选出一个能带领大唐走出困境的新皇,那我可以退位,高翁,我今天来就是想和皇祖父谈这些事情,请皇祖父为社稷考虑。”
“好吧!我去给你皇祖父说,但你不要跪了,站起来吧!”
“不!我一定要等他来见我,这是我的诚意。”
高力士摇了摇头,只得又进宫了,一进殿,李隆基便冷冷问道:“他答应退位吗?”
“上皇,圣上说要和你面谈,现在局势堪忧,希望你们能暂时放弃分歧,然后再坐下来谈一谈,共同推举一个你们都能接受的新皇,上皇,圣上很有诚意啊!”
“诚意?哼!”李隆基对李豫的诚意不屑一顾,道:“我执政四十几年,他的这点小伎俩我还不明白了,先哄我让步,等他达到目的后,再反悔,他以为我真的老糊涂了吗?嘴上说几句好话,就是诚意?你去告诉他,他若真有诚意,就把没收的田产还给宗室,将抢走的财物和粮食都悉数退还,再公开向天下颁布罪己诏,这样我就相信他的诚意,否则,我和他无话可说。”
高力士眼中露出了痛心之色,他真的不能理解,为什么李隆基会变得这般固执,提出了李豫不可能答应的条件,让他退田、退粮,出尔反尔,这样会失尽天下人心,李隆基才是没有诚意。
高力士无奈,又走出宫殿,来到李豫身旁,他蹲下劝道:“圣上,听老奴一言吧!先回去处理棘手之事,你皇祖父这边你很难说服他,还是算了吧!”
“我皇祖父怎么说?”李豫固执地问道。
“你皇祖父开出了条件,让你退田、退钱、退粮,把从宗室那里夺来的东西都统统归还,再向天下颁布罪己诏,他就能原谅你,然而再和你谈新皇之事。”
李豫垂下了头,心中痛苦异常,他没有想到皇祖父竟然会提出这么苛刻的条件,他根本就不可能接受的条件,他终于一咬牙,又道:“只要皇祖父接受我的田亩改制,我可以再做妥协,由他来指定新皇,不过要给我一年的时间,让我彻底扭转土地兼并,还地于农,一年,我只要一年的时间,然后就把皇位交还给他。”
“陛下!”
“高翁!烦请你去告诉皇祖父。”
“好吧!你等着。”
高力士又一次回到了殿内,李隆基已经起身,在武蕊娘的扶持下,准备回内宫休息了,见高力士进来,他冷笑道:“他走了吗?”
“没有,他愿意再做妥协,由上皇指定新帝,但要给他一年的时间,让他解决土地兼并问题。”
“不行!”李隆基断然拒绝了,“你告诉他,休想用拖延战术哄骗我,土地兼并不用他来操心,我自会解决,如果他不想出尔反尔,不想下罪己诏,好!我不用他下罪己诏,退田退钱粮之事,我来替他做,但前提是他明天必须退位,这是我的底线,不容让步。”
说完,李隆基扶着武蕊娘便进内殿了,再也没有回头一次,高力士怔怔地望着他消失,最后长叹一声,神情沮丧地走出了大殿。
他走到李豫面前,将他扶了起来,摇了摇头,“你皇祖父要你明天退位,其他事情由他来替你做,圣上,你们的矛盾已经无可挽回了。”
李豫怔怔地站着,脑海里一片空白,他几乎使被高力士带出了兴庆宫,走出兴庆宫,李豫这才仰头,望着天空长长地吐了一口气,他的最后一线和解希望也被断绝了。
走出兴庆宫,高力士见左右再无其他宦官,便压低声音道:“陛下,老奴有一建议,能使陛下走出困局。”
李豫精神一振,高力士可不是一般的宦官,他的政治眼光和高瞻远瞩,不是普通人所能比,李豫立刻道:“请高翁指教!”
“陛下既然是为大唐江山考虑,那就大胆信任李庆安,让他成为陛下最强有力的外援,陛下不要回避他的身份,要借用他的力量铲除安禄山,铲除藩王分封,然后你们再坐下来谈,寻找一个你们二人都能接受的方案,这样,才能给大唐中兴保住一点底子,老奴忠言,请陛下慎思。”
说完,高力士匆匆走回兴庆宫了。
……
数千御林军护送着李豫的龙辇在大街上缓缓而行,李豫在思考着高力士的建议,其实这个建议和师傅李泌的看法大同小异,都说现在李庆安是统一大唐的唯一力量,夜深人静时他也想,索性把皇位让给李庆安,自己带着妻儿去终南山隐居,去过那种无忧无虑的田园生活,无国事之烦恼,无兵乱之忧心,但李豫也却知道,这只是一种不切实际的幻想,历史早已告诉了他,任何帝王非自然更迭,无不是血流成河,斩草除根,他把皇位让给李庆安,李庆安也必然会杀尽他全家,就算高力士的建议也行不通,一旦李庆安平灭外藩,那也就意味着他彻底掌控了大唐江山,自己能全身而退都是一种奢望了。
这时,他又想到了皇祖父提出了苛刻条件,无非是让自己宗室认错,恢复土地兼并,怎么可能!李豫这才想起李砚劝他的话,抄没了霍国公主的田产家财,既然已经走出这一步了,那就不要指望宗室会原谅他,李砚说得对,既然已经做了,就索性狠到底,尽可能多的攫取粮食和钱财,给自己募兵。
这一刻,李豫下定了决定,只要自己手上有五十万大军,再用郭子仪等老将统帅,哪又何须李庆安,什么安禄山、蜀王、荆王、吴王,他都可以一扫而光。
李豫心中豁然开朗,他急切地想回大明宫,快到大明宫时,一名侍卫在龙辇外禀报道:“陛下,左相王珙有急事求见!”
李豫点点头,“请王相国去朕的御书房候见。”
第四百二十三章 迎战安贼(上)
李豫直接回了御书房,此时已是黄昏时分,李泌已经回府了,李豫坐回自己位子,立刻吩咐左右宦官道:“速去将李尚书请来。”
宦官去了,李豫躺了下来,轻轻捏了捏两边的太阳穴,这时他忽然想起王珙还在外面候见,便连忙命道:“快请王相国进来吧!”
片刻,王珙匆匆走了进来,躬身施礼,“臣参见陛下!”
“相国,你说有急事找朕,是什么事?”
“陛下,臣发现了一些端倪,不管是蜀王还是荆王,他们都明哲保身,不肯卖命,臣就在想,不管他们怎么拼斗,就算他们赢了,可将来的东宫之位只有一个,他们怎么分?如果臣没有猜错了话,这个位子应该已经定给蜀王,那么蜀王和荆王之间就有了矛盾,所以臣有一计,可以离间他们两人,至少让荆王撤军回荆州,那样一来,孟云将军的军队便可以撤回防御长安,不知陛下是否有意。”
李豫饶有兴致地点点头笑道:“你说说看,用什么反间之计?”
“陛下可改封蜀王为秦王,这样就会给外界一个错觉,似乎陛下和太祖上皇达成了某种协议,将来由蜀王入主东宫,荆王必然会心生芥蒂,然后,陛下再派人假扮豫章太守上书,说吴王璘率八万大军沿江而下,正向荆襄进军,给杨国忠一个错觉,同时我们在汉中广为宣扬,以荆王多疑的性格,他自会担心他老巢丢失,这样双管齐下,臣敢肯定,荆王必会退军。”
李豫细一想,李瑁确实是一个多疑之人,这个办法不错,可以采用,他立刻欣然道:“这个方法朕接纳了,朕就委托给相国全权实施此事,蜀王该封秦王一事,朕明天就下旨。”
王珙见圣上采纳了自己的建议,心中大喜,便告辞而去,又过了片刻,宦官来报,“李尚书到了!”
李豫连忙吩咐,“快快请他进来!”
他心中充满了期待,他要和李砚好好商量,怎样扩大深化对宗室权贵兼并土地的清算。
……
李庆安的大军占领了凉州后,并没有停留,大军继续前进,目标直指会州,这天傍晚,经过两天的渡河,李庆安的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