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库小说网 > 文学名著电子书 > 三国之蜀汉我做主 >

第130章

三国之蜀汉我做主-第130章

小说: 三国之蜀汉我做主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慢慢的刘封也冷静了下来,欣喜之后,刘封也开始考虑这六十万人口的安排问题了。
  “公琰可有想过如何消化这些人口?”刘封沉声问道。
  现在的问题的就是消化不消化的了了。若是六十万人口把自己给撑爆了,造成动乱,那就是笑话了。
  蒋琬闻言收起了脸上的笑容,举拳道:“已经有所对策。”
  说着,蒋琬斟酌了一下,这才又开口道:“九江郡只有四座城池,但却有十二万人,人口已经饱和。若再增加,就没有耕地了。所以,六十万人口只能江夏与长沙合力安排下。”
  说完后,蒋琬抬头看着刘封。
  “嗯。”刘封点了点头应了一声,情况确实像蒋琬说的一样,只能由两个郡容纳。
  见刘封点头,蒋琬这才继续道:“其中江北只有五座城池,地广人稀。可容纳十万人。而江南的半江夏,也可以容纳十万人。最后四十万人,应该分给更加地广人稀的长沙。”
  说着,蒋琬顿了顿,抬起头对着刘封道:“现在问题只剩下长沙从事许正了。”
  蒋琬的话没有说完,但是刘封听懂了。
  长沙确实是个麻烦,许正的能力多寡,刘封知道,与许正共事过的蒋琬也知道。他有能力勉强维持长沙郡,但没有能力拓展长沙郡的经济,人口,以及规划等等。
  现在一下子要分长沙四十万人口,已经超出了许正的能力范围了。
  找一个更加有能力的长沙太守,已经迫在眉睫了。但问题是刘封没有什么人选。
  “那这样吧,先把二十万百姓迁徙到长沙,剩下的四十万暂且放在江夏。等许正安排好那二十万之后,再分二十万过去。”刘封想了想,选了一个折中的办法,分批次以减轻许正的压力。
  “诺。”蒋琬闻言点了点头,这办法还算凑合。
  只是二人都知道,最好的办法就是提拔人才,建立官员选拔系统。但那玩意不适合现在的江夏。
  不管是江夏,九江,长沙都属于蛮荒。读书人太少太少了。
  沉默了片刻,蒋琬开口道:“对了,那四百五十万石的粮食,主公打算怎么处理?”
  “当然是还给百姓们了。”刘封想也不想道。
  那四百五十万石粮食,都是从田了收割来的,百姓种的,当然要还给他们,吃到明年。
  “主公心慈,乃百姓之福。”蒋琬的表情有些古怪,先是意味深长的回了一句,随即才道:“只是,这粮食虽然是百姓们自己耕种的,但总是要纳税的。这四百五十万石粮食,分其中三百万石给百姓,也够百姓吃二十个月了。这一百五十万石,可以纳入粮仓,以做储备。”
  刘封闻言稍微一愣,但经过计算之后,还真是那么一回事。
  三百万石就可以供给六十万百姓吃上二十个月了。除了能度过今年以外,还能够度过明年的天灾,挺到建安十三年。
  再多给,就是浪费了。
  “嗯,那就把那一百五十万石粮食,收入粮仓,就当是纳税了。”刘封点了点头道。
  这一次不管是军队的增加,还是人口,粮食的增加,刘封心里都已经有数了。
  现在势力暴增,处处都要靠蒋琬,庞统这两个文武大员规划,处理。因此刘封也没有继续留两人,而是打发了他们出去干事去了。
  二人走后,刘封继续坐了一会儿,总结了一下这次战争所获得的巨大收益。
  最后只有一句话,势力翻了一点五倍。
  心满意足的同时,一股巨大的疲惫也从刘封的心中升起。
  这场战争虽然一开始就胜券在握,但是很多时候都是兢兢业业啊。打败曹仁很简单,但是夺下宛城,要不是有刘备在,肯定要血战一场。
  夺下宛城后,还要静待北方曹操的反应。
  结果曹操确实是起兵了,但是去了北方。想来是伊籍,房稻他们都顺利的完成了任务。
  虽然现在已经是庄康大道了,但是这几个点要是其中一个出了差错。就有可能造成满盘皆输的结果。
  刘封作为江夏之主,一方诸侯,其中的压力,常人是难以想象的。
  眼中疲累一闪而逝,刘封摇了摇头,起身进了一小门,在书房里间的床榻上,躺了下来,很快就进入了睡眠。
  江夏江北的五座城池,每一座城池的管辖范围内,都在新建房舍,村庄。
  每一个县令,都得到了蒋琬的死令。要快速有效率的完成任务。以迎接十万百姓的入住。
  其中琉城更是繁忙,每天都有无数百姓,乘坐甘宁的战船,渡过长江,进入到西陵县的范围,然后有一部分百姓在官吏,军队的护送下,前往长沙。
  另一部分人,则在西陵县,夏口,武昌一带,屯扎了下来,慢慢的成为江夏的人口。
  可以说是每一天都很繁忙,每一天,庞统蒋琬等人都是忙的团团转。
  不过,这二人真的很能干,所以刘封的日子过的并不忙碌,每天只要听他们并说,多少多少百姓渡江,多少多少降卒被押运到长江以南地区就行了。
  本来,刘封打算回西陵的。
  但是刘封忽然想起了江北有一件不得不做的事情,于是他吩咐寇水,坐着马车,出了琉城。
  一直往北。
  大约走了一百里路,到了一个很不错的地方。
  刘封下了马车,命寇水等人跟随,他自己则步行,观察地形。
  这里西方是几座小山,山不高,但很好的起到了防御的作用,北方有一条小河,同样也不大,水流也不湍急。
  但也是一个稳固的天然防御。
  这个地方很适合建造大营,屯扎大军,还有建造城池。
  没错,刘封就是想要在江北建造一座大城,能够容纳数万军队,数万百姓的大城。
  江北这五座城池,有散布在数百里方圆以内。不算密集,但也不算稀松。
  唯一的败笔,就是没有一座是大城。
  现在是十万百姓融入,就有了契机。建造一座集军事,以及民用的大城。就像宛城的作用一样,作为抵抗曹操进攻的军事基地。
  火牛阵只能来一次,而不能来第二次。刘封想要这五座城池不失,就必须要有手段。
  而城池,就是这个时代最大的防御力量了。
  以一座大城作为军事基地,以琉城作为渡口,运送军队,辎重。
  只要有足够的兵丁,那这方圆数百里的土地,就永远都是他的。谁也夺不走。而现在,已经不比当初了,刘封的军队足足有四万人,人口一百多万。
  这数百里的土地,刘封有能力永远掌控在自己的手中。
  “我要在这里建造一座大城。”默默的在这片土地上转了一圈后,刘封的目光内尽是坚定。
  “走吧,回去。”刘封转头对寇水道了一声,重新登上了马车。
  “诺。”寇水应了一声,跨上战马。队伍重新出发,返回琉城。
  只是刘封等人走了还没五十里路,就见前方迎来了数匹快马。
  刘封小吃了一惊,现在大小事务都交给了庞统,蒋琬分别处理。如果没有大事,二人是不会劳烦他的。
  换而言之,有什么事情禀报他,就是大事。
  刘封心下一紧,现在江夏,长沙等地都在蒸蒸日上,正是黄金发展时期,千万不要出了什么差错。
  “报主公,房军侯带着六十艘大船回来了。”几个策马而行的士卒也发现了刘封,立刻加快了速度,随后在刘封马车前,翻身下马,禀报道。
  “回来了?”刘封心中一喜,房稻带着三十艘走内河的商船,进入大海能平安无事的完成任务,还能安全返还,实在是可喜可贺。
  但随即,刘封却是微微一愣,六十艘大船?出发的时候,不是只有三十艘吗?
  第275章 再添一郡
  带着疑惑,刘封命令队伍加快速度。
  不久后,便回到了琉城。
  入城后,刘封直奔太守府。出乎刘封的意料之外,太守府大厅内,等候刘封的不仅有房稻还有庞统,蒋琬。
  房稻的脸色黝黑,皮肤干裂,身上还有股子海腥味,看起来在海上受了不少的风吹日晒。
  庞统,蒋琬则是一脸的喜色,眼中更是掩不住的奇异光芒。
  看了眼房稻,刘封对于他的海上航行有些兴趣,但是看了一眼庞统,蒋琬这两个文武大员,刘封心里开始猜测到底发什么了什么奇异的事情了。
  这两个执掌文武的人,可是很忙的。
  收编军队,派送百姓。
  有什么大事,可以让这两个人放弃了自己手头上的任务,而坐在了这里。而这大事,肯定也是房稻带来的。
  心中泛着奇异,刘封径直走到了主位上坐下。
  “主公。”这时,庞统,蒋琬,房稻皆是对着刘封一拜,道。
  “免礼了。”刘封抬了抬手,示意免礼,随即才把目光投向了房稻,笑问道:“远赴辽东,你一路辛苦了。”
  心中虽然奇异,但刘封还是先肯定了一下房稻这一次辽东之行所带来的成果。
  “多谢主公体恤。”房稻眼中闪过一丝感激,再拜道。
  若是没有刘封,他还跟着甘宁在漂流,自从投奔了刘封后,他的身份就成了官军,慢慢的从都伯做到军侯。
  再到被刘封赏识,委以重任。
  可以说发觉他的人是甘宁,而提拔重用他的人是刘封啊。
  怀着这种心情,房稻才能在大海上漂流了数千里,到达辽东。
  “将校用命,体恤是应该的。”刘封微微一笑道,随即,才开口道:“你把辽东一行的事情经过,跟我说说。”
  “诺。”房稻恭敬的应了一声,随即把辽东一行的经过细细的跟刘封说了一下。包括发现台湾,到在辽东的时候公孙康送了他们六十艘海船,以及一些能造海船的工匠。
  这些事情,房稻在刚才都向蒋琬禀报过了,因此说的极为详细,也很顺口。
  “台湾?”刘封的眼中泛起了惊喜交加的光芒,房稻口中的大岛屿,刘封在第一刻就想到了台湾。
  这真是一个奇迹,房稻等人从长江入海口进入大海,居然能漂流到台湾。
  这已经不能用运气来概括了,这是一个大的奇迹。
  奇迹就奇迹吧,这不是刘封惊喜的原因,他惊喜的原因是台湾的被发现。
  台湾在古代被称作是夷州,是孙权首先派人去经营的。但是孙权所谓的经营,只是与岛上的少数民族进行了联系而已,并没有进行直接统治。
  因为这座岛屿在三国的时候并不像现代的时候被称为宝岛。
  算起来,只是一座比较大的岛屿。因为那是一个江南都被称作为蛮夷的时代。连江东的人都不自称是江南,而自称江东。更何况是台湾了。
  当时被命名为夷州,就足见台湾的地位了。
  但是,台湾对于刘封来说,又是一个极为重要的地方。
  它与江东只隔着一个台湾海峡,若是从台湾出战船,其攻击的覆盖范围几乎是整个江东。这应该就是蒋琬与庞统目光奇异的原因了。其军事地位。
  而且刘封是个来自那个台湾被称为宝岛的时代,他并不认为台湾是蛮夷,他有自信能把台湾发展成为一座富饶的岛屿。
  设置郡县,移民百姓。促进繁荣。
  往近的说,台湾有几乎关键性的军事用途,往远的说,开发台湾是一件开疆扩土的伟业。
  虽然刘封对于伟业不伟业的没有什么兴趣,但是对于开发台湾却有极大的兴趣。
  “你是说伊籍主动留在台湾,带着那三万的高句丽人建造城池?”心潮澎湃之后,刘封恢复了冷静,问房稻道。
  刚才房稻还提到了从公孙康那边弄到了战马以及三万高句丽人。
  “嗯。”房稻点了点头道。
  刘封闻言心中对于设置台湾郡的决心更加强烈了,伊籍主动留在那边,看得出伊籍也看中了台湾的军事能力,以及对于台湾有一种极强烈的好奇心。
  伊籍的才能不俗,掌管一个郡绰绰有余。而且对台湾有兴趣。这是一个很好的契机。
  “我想把多出来的二十万百姓,悄悄的移动到那座大岛屿,并且设置台湾郡,封伊籍为台湾郡守。”刘封起身走了几步,豁然看向庞统,蒋琬道。
  所谓多出来的二十万百姓,就是考虑到长沙从事许正的能力不足,把四十万百姓分批次安排,其中的后二十万百姓。
  这些百姓现在暂时都留在江北。
  现成的人口啊,而且还自带能够坚持两年的口粮。
  有了这二十万的百姓,再加上什么高句丽三万人口。以伊籍的能力,建造城池,征召兵丁建立水军,再对台湾土著进行征讨,收编人口。
  再行教化。
  数年就可以初步开发台湾,并且把人口增加到数十万。水军数万。
  不移民简直是对不起自己啊。
  但刘封的话,却让庞统,蒋琬二人吓了一跳。
  二人之所以奇异,确实是看中了台湾的军事地位,但却并不看好台湾的发展。
  “二十万人口,那座岛屿即使再大,也未必能装得下这些人口啊。”蒋琬作为文官之首,发出了疑问。
  委婉的表示了反对。
  而庞统也是差不多的神色,显然是也反对这件事。
  刘封微微一笑,这是古人的局限性啊。他们对台湾并不了解。就是因为这种不了解,而导致台湾始终没能发展,直到宋朝,才有皇帝在台湾设立办事机构。
  而刘封要一次性设立郡县,派遣伊籍,将军经营台湾。
  “土地肥沃,可生五谷,多鱼肉,可活民百万。”微笑中,刘封缓缓道。
  “百万?”庞统,蒋琬两个被这个字数震惊到了。要知道,江东这么广大的地方,也只是活民二百万罢了。
  “主公从何处得知?”那二十万民众对于目前的江夏来说实在太重要了,蒋琬不依不饶的问道。
  但是这次一次,刘封决定相信自己的判断。要乾纲独断。
  “房军侯领兵数百,就能缴获无数蛮夷。蛮夷不食五谷,也能靠在岛屿活无数人,我们汉人,能够种植五谷,为什么就不能活更多人?而且现在江东的各地军队都去剿灭山越了,连水军也不例外。对于来往商船的盘查也松懈了许多,这是移民的好机会,若是错过了,就不知道要等到什么时候才能有这么好的机会了。”刘封虽然微笑着说着,但是眼神中却有了一股不容置疑。
  穿戴整齐,腰悬佩剑。刘封跪坐在主位上,有一种属于诸侯独断的气息,散发了出来。
  庞统与蒋琬对视了一眼,都看到了对方眼中的无奈。
  刘封向来开明,善于结纳他们的意见。为什么这次就这么倔强呢。
  二人心中不解,最后蒋琬再次出声道:“主公,局势不明啊,二十万人口太冒险了,不如先派遣十万人过去看看吧。”
  “不行,移民只有一次。一次之后,我就要彻底封锁台湾的消息。我要让伊籍慢慢的开发台湾,等到适当的时机,台湾就是我挥兵进入江东的最重要的一股力量。”刘封摇头拒绝。
  行事在刚硬的时候必须要刚硬,婆婆妈妈的,简直浪费机会。
  说完后,刘封不理会蒋琬,庞统二人的目光,把头转向了房稻:“我要任命伊籍为台湾郡守,你为台湾都尉。随后你负责把二十万百姓悄悄的运往台湾,慢慢的征召兵丁,征讨蛮夷。直到二万人。再休整战船,封锁台湾。避免消息走漏。”
  虽然已经有了心理准备,但房稻还是被刘封的大手笔给吓了一跳。
  二万军队?以前江夏也才一万多人呢。
  “不要疑惑,万事与伊籍商议着处置就行了。”刘封鼓励道。
  “诺。”房稻这才压下心中的震惊,举拳道。但随即,又道:“那与辽东进行贸易该怎么办?”
  “这件事,我会再派遣人处理的。”刘封道。
  “诺。”房稻又应了一声。
  “公琰,由你着手此事。包括任命文书,制造印信。”刘封转头对蒋琬道。
  见刘封一步步实行,已经决断的不能再决断了。蒋琬也是无奈,不得不举拳应声道:“诺。”
  这一次,刘封展现了他雷厉风行的一面。
  再交代完毕之后,刘封并没有停止。他让房稻带路,与庞统,蒋琬等人去了渡口。
  那里停靠着房稻从辽东带来的六十艘海船。
  一排排的海船,让刘封大开了眼见,从底部的形状看,应该是那种三角形的,刘封以为这个时代的船都是平底船呢。
  没想到已经有了这种船只了。
  想想也是,辽东公孙度从辽东发兵穿过大海,攻打青州。没这种海船,怎么行。
  赞叹了几句,刘封随即去看了一下房稻从辽东带回来的战马。
  经过大航海,战马的情况都不怎么好,显得病歪歪的。但是刘封却还是很舒爽。只要经过一段时间的适应,这些战马又都会生龙活虎了。
  只要贸易往来还在持续。战马就可以源源不断的从辽东运到江夏。
  一座刚刚搭建完成,很简陋的牧场内。刘封领着房稻,蒋琬,庞统等人,在细细的观看战马的情况。
  刘封把手搭在一匹黑色战马的背部,轻轻的抚摸了一下。
  感受到的是健壮的肌肉,那充满力量的感觉。
  这些战马,再加上江夏圈养的六千匹战马,就足足有七千匹战马了,等情况成熟,就是一支三四千人的骑兵别部。
  在荆楚这种水系发达的地方,骑兵没用。在益州这种多山的地方,骑兵照样没用。但是征战中原,骑兵就有用了。
  对于战马,刘封有着异常的贪婪。
  “台湾之事,要慎重,也要封锁消息。但是交给伊籍,房都尉管理就够了。而辽东贸易,也不能轻废。”道了一句,刘封转头对着蒋琬道:“弄一艘这种海船去夏口,命船匠们立刻制造,等造出海船后。公琰立刻组织人手,扩大与辽东的贸易。”
  “诺。”蒋琬是很好的辅臣,既然刘封在这件事情上,表现了强大的独断力。他就会全力配合,闻言立即应声道。
  “辽东的战马,江夏的粮食。都是互利互惠的事情,这海上贸易,一定要继续,而且要隐秘,扩大。”刘封抬起头看向北方,坚定道。
  “辽东的战马,若是能源源不断的进入江夏,这固然是好事。但这条航线始终是要经过江东的,现在孙权的水军也在剿灭山越,无暇顾忌。但山越始终是要被剿灭的。换而言之,这条航线始终是会被孙权发现。到时候,恐怕会成了嫁衣。”始终没有说话的庞统出言道,眼中很是忧虑。
  “无所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