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1630之崛起南美-第53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休息完毕后,众人就着肉汤(存储了很久的干牛肉)吃了些干粮,然后纷纷翻身上马,沿着河北岸的台地朝黄羊港方向驰去。此刻烈日当空,却又不是很热,空气澄净透明得一塌糊涂,众人唱着得胜归来的战歌,很快就返回了定居点他们中途在黄羊河北岸一个叫西门渡的地方(位于后世圣克鲁斯港上游三十多公里处的卡拉德曼镇,也是一个即将设立定居点的地方)分批渡过了汹涌的河水并受到了留守居民们的热烈欢迎。
黄羊港的码头上也正有一艘帆船搁浅在河道上等待卸货(由于码头尚未彻底建成,故卸货只能抓紧船只搁浅的那几个小时),其中有各类物资、有一些骆驼,另外还有五百名从新华夏岛送来的萨卡拉瓦女奴。这些萨卡拉瓦人多是在肖白图率军追剿的过程中被俘获的,年龄一般在15…35岁之间,很多甚至还是所谓的默纳伯王国“贵女”呢,此番被一并打包送到堪称鸟不拉屎的巴塔哥尼亚,这帮女人心里估计是失望居多吧。
不过好在她们本就生活在热带半干旱草原地区,对如何在这类地方生活非常熟稔,因此在分配下去后应该能很快适应,而这其实也正是执委会特批(新华夏马来女奴每次进入本土都需要执委会特批)并送其到黄羊港定居的原因所在既是为了平衡居高不下的青壮年单身男性比例,也是因为他们干起活来确实是一把好手,在大庆盆地的时候就需要放牧、种地、照顾小孩兼做家务,简直就是全能型的,用来配那些意大利佬是绰绰有余了。(~^~)
第三百四十二章 新鲜血液(六)()
是的,没错!这些来自新华夏的萨卡拉瓦女奴就是用来配那些意大利佬的!
为了加速巴塔哥尼亚地区的开发,由华夏东岸共和国工商部提议,国内几家大型纺织企业(大鱼河机器纺织厂、平安织造厂、罗洽纺织厂)及东岸公司响应,在巴塔哥尼亚各临海、临河定居点设立洗毛厂、毛纺厂的计划便快速推动了起来。这项旨在提高东岸毛纺业产量和技术水平的计划,一定能够给如今竞争日趋激烈的纺织业带来新的变数搞不好,国际市场上的纺织业格局也会因此受到冲击呢。
而由于杨明阳的努力,黄羊港第一批接收了投资,即四家企业共同出资、出技术、出人,在黄羊河畔成立一家名为联合纺织厂的毛纺企业,其中四家企业各占股20%、10%的股份为股权激励备用(将来用于奖励企业管理层、技术人员和劳模),最后10%股份则回馈广大国民,在青岛金融市场上公开出售,以募集资金。
联合纺织厂成立后,除本土抽调的部分技术骨干外,大部分工人均从意大利籍劳务工中挑选(意大利纺织业一直处于衰败之中,故这些年很多纺织业从业人员失业,不得已之下到新大陆讨生活),这些人多多少少都有点毛纺织业的从业经历,故大赦后充作第一批工人还是相当不错的,而且他们的总人数高达六百余人,分为洗毛工、梳毛工、纺工、织工、染工等多个工种,较为齐全。
全程参与了联合纺织厂筹建事宜的杨明阳就一直认为,这帮意大利工人真的是非常幸运的:很多人来东岸尚未满五年,但因为有一技之长及粗通汉语而被招进了联合纺织厂,不但有了正式工作,还成为了东岸国民,现在就连女人都快要有了虽然是略受人歧视的马来妇女今后就将过上比较稳定的生活,还有什么不满意的呢?哼哼,要是再不老实、再闹着要这要那要聆听上帝教诲的话。就限制从欧洲移民,你们就都蹲在那片战火连天的土地上慢慢熬吧!
当然了,杨明阳也知道这不太可能。在东岸这样一个国内各地区都有大片无人居住的土地的国家,对人口的需求无疑是极为强烈的。更别说东岸的领导人都有一种时不我待的急迫感。国内各个建设项目是一个接着一个,全国都几乎成了一个大工地,令人瞠目结舌君不见,北美的英国人都来了几十年了,至今基础设施仍然一塌糊涂。和东岸完全不在一个层级上而热火朝天的建设行动,自然需要大量的劳工,东岸目前主要靠奴隶和非国民劳务工来解决,当然自由民农闲时节打零工所产生的作用也不可忽视,毕竟他们数量多嘛。
处在这样一种对劳动力无限渴求的情况下,任何稍有理智的领导人恐怕都会对诸如禁止欧洲移民的事情难以下定决心(当然他们愿不愿意来是另一回事),这才有了大量意大利籍劳务工跨海越洋来到东岸打工并最终定居的事情发生。当然了,东岸最主要的移民来源仍然是官方主导的主动移民,这项规模宏大的移民运动是此时刚刚开始有些苗头的世界大殖民(移民)行动的一部分,其规模之大、移民人数之多。不敢说绝后,反正肯定是空前的每年数万名旧大陆移民因为种种原因离开故乡,或沮丧失望、或痛哭流涕、或怀着对新生活的向往、或憧憬着改变旧有的生活方式等等,来到了华夏东岸共和国,并最终定居下来、互相融合、互相同化,直至最终形成自己的文化特征。
在仔细了解了一番联合纺织厂的筹建进度后,杨明阳这个上马治军、下马管民的开拓事务负责人又在自己办公室内接见了多位来自北方盐城港的客人。这些人多是第一陶瓷厂(位于盐城港,工商部是主要出资方和技术提供方,并获得了70%股份,盐城港地方占股30%)的技术人员。前阵子由杨明阳请求、工商部批复同意,将在巴塔哥尼亚地区新设一家陶瓷厂,名曰“第二陶瓷厂”,故需要第一陶瓷厂提供一些技术人员参与先期筹备和试生产活动。而为了增加一厂的积极性,新的二厂将给予一厂30%股份(此外工商部占股50%、东岸公司作为重要出资人占股20%),以让他们能够尽心帮助一厂尽快投产。
与主营工业用粗陶管道、民用小件陶器为主的第一陶瓷厂不同的是,第二陶瓷厂将以瓷器生产为主营业务,盖因地质部派出的人员在沿丘布特河考察的时候,于水库乡以西地带发现了大量白陶土。且面积广阔、储量颇丰,完全可供工业使用很长时间而不虞枯竭事实上后世阿根廷的巴塔哥尼亚台地一直是白陶土的重要产区,全境仅勘探过的一小部分地区就有12座大型白陶土矿,其中尤以阿梅希诺大坝以西的连在一起的三座大型矿坑规模最大(当然此时东岸人可能并不知道其他矿位于何处,这还需要持续不断投入资金和人员进行勘探)这就给东岸共和国推进瓷器产业消除掉了最后一道障碍,当年莫大帅从山东掳掠回来的制瓷工匠们再用不用生产低价值的陶器了,他们可以转而生产更高价值的瓷器,为国家赚取利润的同时也能提高自己的收入,这真是再好不过的事了!
第二陶瓷厂预计将在本月(1656年2月)底正式开工建设,而矿坑的地点就位于后世阿根廷的拉斯普卢马斯小镇附近,国家开拓总局已正式将其命名为白陶乡,并准备近期就徙一批明人移民前往该地,在地质部技术人员的配合下,圈定矿址范围,然后采矿、选矿,为将来瓷窑建立起来后提供生产原料至于瓷窑具体位于白陶乡还是海安港目前尚未有定论,不过工商部倾向于定在交通便利的海安港。
但不管如何,出于生产方面的考虑,修建一条从海安港到白陶乡的货运公路(或铁路)却是难免的,这事要在以往估计不容易,但在第二瓷器厂的筹建被纳入强全胜强主席一力主导的“科学春天”计划后,这事似乎也就不那么难了,这不,听说执委会打算拨一批被鞑靼人甩卖过来的乌克兰农奴来此,数量大约在千人上下。这些人将与新华夏那边送来的千余萨卡拉瓦战俘一起,在科萨黑人监工的管理下,平整起海岸港到白陶乡的路基,以为将来公路(或铁路)的全面建设打下基础。
而在此之前,就只能通过骡马少量运输了,谁让丘布特河不通航而当地地形又崎岖不平呢?不过也有人指出,可以从本土订购一批小型内河平底船吃水很浅的那种,可以不用带风帆然后使用大量的非国民劳务工前来拉纤,这种运输方式的效率应当会远超骡马运输,就是不知道数量庞大的纤夫从哪里找,实在不行的话还是得找找著名劳工经纪人瓦伦蒂诺和门德斯了,让他们想办法从人口过剩的皮埃蒙特、米兰等地招募一部分北意大利人过来,哪怕为此给高工资也在所不惜,东岸实在被这蛋疼的劳动力缺口给折腾得欲仙欲死了。
而正处于规划中的这条铁路/公路其意义也绝对不能低估,盖因这条路修到丘布特河的源头(位于里奥内格罗省的安第斯山东侧山脉,很显然在南纬41度…42度之间)时候,从这里向西离著名的科查莫山口已经只有一步之遥了曼索河穿过山口流入太平洋,其海拔只有区区400米;而从这里向北,在拉卡尔湖和纳韦尔瓦皮湖一带,还有瓦…温山口(海拔673米)和佩雷斯。罗萨莱斯山口(海拔1010米),前者是拥有100多个山口的内乌肯省境内海拔最低的一个山口了,后世在通行季节内人员车辆来往频繁。
但这一片所有山口都有个共同的缺点,就是只能在夏秋季节通行,冬天大雪封山后,这里就变得很难通行或者干脆无法通行了,这是最大的弊端。否则的话,铁路直接修通到山西面的智利科查莫(cohamo)小镇,仿南铁旧例直接沟通两大洋,岂不美哉?当然了,现在也只能想想,冬天的山区大雪(别忘了太平洋上的水汽大部被挡在了山里,那雪可不是一般地大)会让每个试图在这修铁路的人印象深刻的,短期内是根本无可能的,就连公路修了后可能都需要年年花大力气维护。
不过不管怎样,铁路修到山边是没问题的,而这最后一段山区里弯弯绕绕的两三百公里路程,也可以走人或骡马。这样一来,当做一条移民或货运的备用线路(虽然效率较低)来说,却是足够了,这才是这条战略公路/铁路的意义所在,而且有了这一优势,也才有可能在执委会上通过它的修建计划。至于说这条路的最后一段越过了南纬42度线,到达了41度多的问题好吧,这对东岸人来说根本不是问题?什么?西班牙人不服?不服就来干!(~^~)
第三百四十三章 科学的春天(一)()
1656年2月10日,晴。
永安港经过多年的建设,其基础设施条件比起以前已经有了极大的改善,但说实话,比起重金打造的青岛港、镇海港、罗洽港、东方港等地来说,那是大大不如。甚至就连隔壁的靖江港都比不上,人家好歹还得到了乌江地区行署的大力投资呢,永安港没投资,自然也没什么建设了。他们目前有这样的规模,也多亏了全县上下一万三千民众憋着一口气,用自己的力量将永安港这个全县对外最重要的窗口粗粗建设了起来看他们的劲头,似乎接下来几年仍然要继续加固、建造这个港口码头区,不得不让人感到钦佩。
不过相比永安港数年如一日的持续建设,在该镇城区范围内,今天发生了另一件极为重要的事情,那就是永安橡胶制品厂和自然科学研究院联合发布了数年之久的悬赏,今天终于被发下去了一名来自永安厂的莱州籍技工通过不断的试验(当然更重要的似乎是运气),终于搞出了详细的硫化橡胶的方法,并经两家单位联合检验后认为可行(当然还需要后续优化、改进),因此授予了此人三千元现金的重奖(两家单位各出一半,专利共有),同时专利权自然也转移到了两家单位的名下。
三千元现金,可以说是华夏东岸共和国迄今为止所发出去的最大一笔专利转让费了,而之所以颁发如此“骇人听闻”的重奖,大致有两个原因。其一。便是这个硫化橡胶的技术实在是太重要了。有了它。可以说是把如今已在东岸国内有了小规模发展的橡胶产业安上了助推器,很快就可以生产出一系列合格的橡胶制品要知道,在没这个技术之前,东岸人使用的生橡胶局限颇多且经常损坏,而这显然是制约这个行业进一步发展的最大障碍。
其二,便是在东岸执委会的引导下,各部委、企业开始有意识地面向全社会乃至全欧洲悬赏(为东岸磨制第一片高倍率镜片的技师便来自荷兰,此人多年前因为发表不恰当的宗教言论而被驱逐出境)一切需要的技术。为此哪怕一掷千金也在所不惜。有人对此解释时说得好“我们就是要让人知道,搞技术、搞科研可以一夜暴富,可以一夜间提高社会地位成为权贵富人们的座上宾,就是要培养这种氛围,当然这首先需要严格、公正地执行好《专利法》”在最新的“科学春天”计划出台后,强全胜强主席也授意从专项资金中再拨出五百元奖励此人,而这将使得此人获得的总奖金数达到惊人的三千五百元。可以想象,在这种千金买马骨的标杆树立起来后,将使得东岸国内的工匠、学生们多么眼红,又将引领起多么狂热的技术发明潮。接下来很多年,估计科技部专利局将接到雪花般的各种专利注册申请了。预计其中的大部分都没有用甚至是错误的,小部分是正确的但没有商业推广价值,只有极少的一些专利可能具备实际推广价值,但这就足够了。
而在硫化橡胶的技术障碍解决后,橡胶制品的生产终于不用再像过去那样裹足不前了,永安橡胶制品厂可以生产出多种在东岸国内颇受欢迎的商品,如:合格耐用不受季节影响(这一点很重要)的雨衣、胶鞋、防水蓬(布)等;玩具气球、奶嘴、无缝手套、枕头、气垫等各类小玩意,应用前景都相当不错,当然这需要事先进行市场的培养。
此外,永安橡胶制品厂在收购了硫化橡胶的发明专利后,又组织一些有文化的工人(自然科学研究院也派了十数名高中生前来助阵),对类似的其他硫化工艺进行研究,并在首批奖金正式颁发的今天已有了部分进展。他们相信,采用不同的橡胶硫化工艺,橡胶的应用能进一步拓展,尤其是在机械行业,这种新材料的出现对于生产诸如阀门、蒸汽管接头衬垫、传送带、缓冲减震装置、密封垫圈、胶管等工业零部件至关重要,能够极大加速东岸国内工业水平的发展,同时也能出口创造更多的利润。
当然了,永安厂技师们的想象力可不仅止于此,他们还发明了一种实心橡胶轮胎,并已经正式申请了专利。这种橡胶轮胎说穿了其实很简单,那就是将一圈硫化橡胶紧紧绷在普通的车轮上,依靠车轮两侧的轮缘将其固定,橡胶圈的厚度超出轮缘,然后靠其凸出的部分接触地面行走。这种依靠橡胶轮胎的马车目前已在永安橡胶制品厂的试验场内进行了若干次行走试验,效果比较不错,乘客普遍反应振动比使用硬质车轮的马车要小很多,非常值得推广。
如今唯一可虑的,大概就是新华夏岛的橡胶产量还相当有限,进而导致橡胶价格目前还很是不便宜,东岸国内的马车要想普及实心橡胶轮胎,恐怕还得再过些年头最近一阵子,富豪扎堆的首都地区已经很很多消息灵通的人士,打算组团去新华夏岛圈地投资橡胶种植园了,因为真的是有越来越多的人看好这种新材料的远大“钱”景。
而橡胶价格的居高不下,也使得另外一些脑洞大开的人动起了其他的念头。比如,有的人宣称可以用空心轮胎,这样会更节省材料,即使用一种密闭性非常良好的内胎(含有橡胶液的布料即可),在里面充满气体,然后在外层箍一圈橡胶皮带或兽皮带做保护。这样的空心轮胎就相当于一个环形气垫一样,一样可以极大地减轻车辆振动给乘客带来的不适感,且更加便宜和省材料,完全值得研究。
目前,据说已经有相当数量怀着一夜暴富心理的人在研究这种设想了甚至就连一些农夫也在闲暇时分琢磨着这种玩意儿,以期自己也能搞出来“中大奖”,要知道,专利转让费可不菲呢永安橡胶制品厂自己也已经立了这个项目,并开始了紧张的研发工作。专利局也严阵以待,瞪大眼睛看着究竟是谁能够第一个将实用的成品(这点很重要,如果不实用,将被判定专利注册失败)送到他们这里来申请专利。到了那时候,东岸国内唯一一家产经类报纸《生意人报》也将大肆宣传,以培养、渲染、鼓励全社会搞发明创造的风气。
而就在永安县对硫化橡胶发明人颁发奖金并大力褒扬的时候,隔壁的归德县县政府也在低调地给流量计的发明者颁发奖金和荣誉奖状,他们刚刚以两千元现金的价格,从一位名为齐格尼的皮埃蒙特籍非国民手里收购了流量计的专利。此君来东岸已经四年多,本是归德供水公司(整合了全县4个乡镇的供水分公司而成立)的一名非国民锅炉工,在长期工作中对供水系统产生了兴趣,并抽空在私下里进行研究,最终一举拿下了县供水公司悬赏四年之久的流量计花红两千元。
县政府、县供水公司在确认发明有效后,立刻授予其正式国民身份,同时将两千元现金打到了他新开的西北垦殖银行户头上,使得此君一夜之间从潦倒的非国民成了全县乃至全地区有数的富人、名人。此外,据说地区行署还将为其向“科学春天”计划申请额外奖金五百元,并已经得到了初步批准,且新出的这种流量计也将被命名为“齐式流量计”。齐格尼本人也被归德供水公司重新授予了一份高薪雇佣合同,工作岗位也从锅炉工变成了工程师,此后他将加入一个项目组,持续改进流量计,同时也参与一些其他供水方面的技改计划,从此算是成了一位体面人尊重科学、尊重发明,本该如此。
流量计发明后,还将经过一段时间的改进和优化,然后便会在全县、全地区内进行推广。从此以后,由县、乡(镇)供水公司统一供水的用户们恐怕就无法再享受免费用水的美好时光了,计用水量收费将成为大势所趋的事情(排水也要收费),毕竟各级供水公司不能总靠政府财政维持运转吧,它们也是有不少运营成本的,必须从用户们身上收回来。
当然了,东岸政府现在也不强制居民们使用政府提供的所谓清洁水源,居住在城镇里的居民们大可在自家院子内打井取水乌江地区地下水位很高,打井成本很低长期下来也能省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