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库小说网 > 武侠仙侠电子书 > 玄真剑侠录 >

第131章

玄真剑侠录-第131章

小说: 玄真剑侠录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无论是暴风骤雨还是腥风血雨,宝主人自会安然无恙,来去自如。

    而这五方神旗中的“中央戊己杏黄旗”,恰恰是专擅护身的先天至宝中,最为出类拔萃的一件。所以镇国真人径直亮出了一整套五方神旗,意思就是根本无惧旁人生出杀人夺宝的心思。试问有杏黄旗随身,天下几人能伤得了他?更何况东方青莲宝色旗、南方离地焰光旗、西方素色云界旗和北方玄元控水旗俱在,只消五方神旗一卷,便是上界金仙也要被打落顶上三花,破开胸中五气。

    山崖顶上的罗霄群修,发出了一大片感叹声。

    起初怀着各种心态来围观的剑修们,这时心中只剩下了对镇国真人和那三十六位真传弟子的羡慕之情。这等先天至宝一出,区区“罗霄解剑十八盘”形如一个笑话。而有了如此先天至宝镇压气运,镇国真人轻而易举就能开宗立派,把五方神旗往宗门道庭上一镇,自然便会引得一众小门派纷纷来投。到时海纳百川,新宗门必定是蒸蒸日上,最多数百年,就会凌驾于罗霄剑门之上。

    什么卷入扬州道门秘辛?什么无颜再受罗霄庇护?种种传言在五方神旗面前被人们抛到了九霄云外,拥有此等先天至宝,脱离罗霄自立门户根本不需要任何理由。

    先天至宝就是这样,它不仅仅是一件具有惊天动地大威能的法器,更是一份威慑、一个符号、一个标签、一种象征或者一道重逾千钧的筹码。它可以彻底改变很多东西,其中毫无疑问的包括了人们对一件事、一个人、一派宗门的看法。

    如今纯阳院众人能不能闯过罗霄解剑十八盘,已经再不是什么悬念。但左右山崖上没有一个人离开,反而有一道又一道的剑光从罗霄群山的各处疾飞而来,人们都想亲眼目睹这等神话中的先天至宝,到底有何威能玄妙。

    镇国真人意气风发,万道仙光霞云在身边来回缠绕,他拱手朝山崖上的群修团团一揖,朗声道:“诸位师长同门保重,镇国子去也。”

    说罢一摆袍袖,头顶着青光庆云和五方神旗,施施然迈开步,朝解剑十八盘走去。那纯阳殿三十六真传弟子人人满脸傲然,挺胸昂首的紧随在镇国真人身后。

    甫一走过那“杀器”二字,十八盘山路中顿时异相骤生。所有的玄铁锁链无风自动,哗楞楞响个不停,那上万口长剑齐声嘶鸣,剑锋上的罡煞拧成一股森然剑气冲天而起。

    第一盘谷道中的杀阵被触动,那锁链上缠绕的每一柄长剑都绽出了寒光,仿佛有无形的剑仙挥动了这些长剑,道道剑气如流星赶月一般的刺向纯阳殿众人。

    剑光映得人眼底发寒,可三十七位纯阳院修士没有一丝惧色。人人好似在游山玩水,甚至还有人手指剑光说说笑笑。那些足能开山裂石的凛冽剑气斩落在五色仙光上,便连一丝涟漪都激荡不起来。

    镇国真人把双手背在身后,大袖飘飘如闲庭信步。

    只盏茶时分,纯阳院的众人已走过了第一十二处转折。后面的横挂铁索越来越多,每一处转折谷道中,都充斥着上千条剑气,纷纷依着不同的轨迹劈刺而来。这剑气如滂沱雷雨,直欲将虚空绞碎,可那薄薄的五色仙光就好像是隔开了仙凡两重界,纯阳院众人身边,连微风都兴不起一丝。

    不久之后,镇国真人便带着纯阳院众人走到了最后的第一十八盘。忽然有道虚影从天而降,正是俞和在白骨剑冢尽头见过的,那一方刻着“太玄典”的罗霄剑门秘传石碑。这石碑虚影轰然砸落在五色仙光上,可那面“西方素色云界旗”只轻轻一旋,有片银霞流转过,轻轻松松的将这罗霄剑门的最高剑典虚影震得粉碎。

    西方庚辛阳精为万兵之本,任何器道只不过是奇技淫巧。所谓的至高剑典,在这禀金炁之菁而生的“西方素色云界旗”面前,根本不堪一击。

    镇国真人带着纯阳殿三十六真传弟子走完了这罗霄解剑十八盘。他哈哈一笑,回身朝罗霄群修抱拳一礼,又向罗霄主峰俯身三拜,口中唱:“仰天大笑出门去,心往九州觅逍遥!”

    唱罢那头顶庆云一卷一舒,托起三十七人的身形,穿过峡谷,升上西北方的天空,渺渺而去。

    “李师兄保重,青山不改绿水长流,你我自有把酒再叙之日!”俞和对着西北天际默默的念了一声,在他的眼中,有青玉色的奇光渐次隐没。

    这一次纯阳院众人齐闯罗霄解剑十八盘,旁人看得是先天奇宝与无名剑阵斗法,而俞和却在默记那解剑十八盘中无名剑阵的种种奥妙之处。这座剑阵在五方神旗面前虽然无能为力,但它当真是毕集了罗霄剑道的精髓,那万柄长剑上所发的剑气剑意,便如同罗霄剑门的开山祖师,将剑门中所藏的万种剑势一一亲身演练出来,让俞和通观了一遍。而他祖窍中的六角经台,更是直接把整座罗霄解剑十八盘的万道剑势变化,尽数刻印在了俞和的识海中,纤毫毕现。

    俞和此时心神极倦,头脑鼓胀欲裂,整个人昏昏沉沉,几乎站立不稳。他也不等论剑殿诸人,径直御起一道剑光返回东峰,进了自己的小屋里,合衣往床榻上一倒,头才沾到枕上,鼾声已然如雷鸣般的响起。

    纯阳殿真传弟子尽去,而镇国真人得承玉清道法,身怀五方神旗离开罗霄的消息也不胫而走。先天至宝现世,不仅是扬州地界,整个华夏九州都被震动了,鉴锋真人传下严令,罗霄剑门中不许任何弟子擅自谈论此事。而宗华真人更是忙得不可开交,许多道门真人闻讯而来,想听宗华真人分说其中究竟,但无论外人如何婉转发问,宗华真人却是旁顾左右而言他,不管别人问什么,他与鉴锋真人就是摇头笑而不答。

    门中看似平静,其实暗地里风波迭起。那些道佛二宗的修士,还是客客气气找剑门宗老询问有关镇国真人的事情,即便一无所获,也只能拂袖而去。但魔宗修士则百无禁忌,他们直接设伏擒拿罗霄弟子,严刑拷打逼问不出,便施展搜魂读心的邪术,抽出罗霄弟子的生魂,寻找他们想要的答案。

    天罡院大师兄夏侯沧忙得不可开交,他整日整夜的在外奔波救人,甚至有好几次,还是带着伤回来的。但即便如此,依旧每天都有罗霄弟子折损。后来鉴锋掌门大怒,他尽遣门中高手,花了好几日功夫,将在外行走历练的罗霄弟子尽数带回了山门,紧接着一道掌门法旨传下,令罗霄弟子半年再不得出山走动。

    九座浮空山岭降下十丈,那大九衍降魔圈放出重重彩霞,把罗霄道庭庇护得风雨不透。

    可就算是夏侯沧在外面疲于奔命的那几天里,俞和依旧没有接到任何命他出山救人的符信,他仿佛被罗霄剑门遗忘了。昔日里风头一时无两的俞师弟,如今成了这天罡院的洒扫弟子,每天都只是拿着扫把,在天罡院中一下一下的扫着满院落叶。

    不过俞和并没有半句怨言,反而他在暗暗庆幸,这段莫名其妙的清闲,让他有了足够的时间,去细细体悟那解剑十八盘杀阵中所藏的万道剑势。每一次夜晚打坐入定,俞和就把心神沉入识海,去看那白衣舞剑少年,一遍又一遍的独闯罗霄解剑十八盘。而白天里,上午他一边扫地,一边参悟剑招,每每扫得几帚,便要停下来一会儿,举起帚柄作剑,在虚空中劈刺几下。而到了下午,他独坐在东峰后山镜湖边,口中念念有辞,双手十指屈屈伸伸,指尖划过空气,自有万千气相纷呈。

    在领悟剑道之余,俞和也会心中暗暗估算,那镇国真人倚仗五方神旗,轻轻松松的穿过了解剑十八盘。按理说,他的六角经台和长生白莲当也是先天至宝之属,若有一天,俞和要闯罗霄解剑十八盘时,这两件神秘的宝物,能不能护得住他周全?

第二百二十五章 波澜转,求剑难

    罗霄剑门中的这一场动荡,足足过了七八个月才渐渐平息下来。

    绝大多数弟子都严守着鉴锋掌门的法令,老老实实的在山门中静修,闭口不谈任何一点有关于纯阳院群修出走的事情。而各院的掌院真人也都小心翼翼的管束着名下的弟子们,每日早课一毕,就开坛**,除了解剑析经,也会讲一些罗霄祖师们的传奇故事,还有九州之上的历次道魔恶斗,为的就是坚定弟子们潜心修行的念头,并告诉他们外面未必有他们想象的那般美好,江湖险恶诡谲,只有在罗霄山门中,才有一片能为他们遮蔽风雨的净土。

    自打镇国真人祭出先天至宝,带着纯阳院三十六真传弟子穿过“解剑十八盘”,昂首阔步离开罗霄群山之后,三番五次都有弟子偷偷下山,想去投奔镇国真人。尤其是留守纯阳院的那些弟子,人人一颗心都随着镇国真人去了,根本在山门中呆不住。

    巡山弟子好几次抓回了想偷跑出山的纯阳院弟子,押到门中师长面前,可却连鉴锋真人都不知道该如何发落才好。有的弟子听了师长前辈的苦苦劝解,还是愿意留在罗霄;而有的弟子一心只想去寻镇国真人,对罗霄剑门已经没了半分留恋。

    鉴锋掌门知道挽留不住这些执意要走的弟子。可若是重重的责打一番,强行将他们锁在罗霄,也只是留下了一具空空的躯壳;或者依着门中科仪废去他们一身真修,再逐出山门,这又怕会让其他弟子心生异念,更使罗霄剑门中人心涣散。于是对于那些实在劝不回来的弟子们,鉴锋掌门干脆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也不强令他们去解剑十八盘寻死,就这么大袖一甩,任由得他们下山去了。

    前前后后的,一共走了有十来个人,原本热闹喧嚣的纯阳院,如今只剩下九个弟子,显得一片萧条冷清。严刚真人奉命接掌纯阳院,凭他这位纯阳院上代掌院的威严,这才堪堪镇住了人心,再没有弟子偷跑下山了。

    而等纯阳院中诸事安定之后,鉴锋掌门又连连传下法旨。同李毅师兄之前对俞和所讲的传闻一模一样,德高望重的南启真人被派到了扬州府供奉阁出任道门执事,离冰真人则成了太一院的新任掌院,太一院众弟子一片哗然,可离冰真人甫一入主太一院,就连连施展雷霆手段,将太一院的顽劣弟子们整治得服服帖帖。

    方家怡奉命暂代守正院掌院一职。如今门中大多数弟子都知道方师妹与宗华掌院的关系非同一般,所以对于方师妹摇身一变,竟成了掌院真人,却也无人敢有何异议。谁都看得见,那位原本锋芒毕露的天罡院次席执事俞和师弟,就因为介入了方师妹和宗华掌院之间,如今被贬作了天罡院的洒扫弟子,当真是一朝青云之上,一朝虎落平阳。

    俞和倒不管这些,他就像李毅师兄教他的那样,自守一点性光清明,闭户哪管窗外风风雨雨。每天雷打不动的卯时去藏经院行早课,若云峰真人**,那便听上一听;若无事,就自去天罡院扫地。论剑殿诸弟子颇为俞和鸣不平,但俞和只是一笑置之。

    云峰真人见俞和也不整日里自暴自弃、借酒浇愁了,就也任由得他去。云峰真人心中明白,俞和这个“水中金”的命格,好比是一柄妥藏在匣中的绝世长剑,绝不会自黯其锋,所以俞和也绝对不会没来由的作践自己,心甘情愿的去天罡院做扫地活计。如今这副模样,要么是俞和自有其因由,要么就是俞和看破了什么,有所领悟。云峰真人曾偷偷看过俞和挥帚扫地的情形,那一招一式,分明是在修习高深剑法。于是他心中了然,俞和多半是借扫地为法,排除杂念,在纷扰中求一份清净无为。如此看来,俞和是正朝“由剑悟道”迈开了步子。

    只可惜李毅临走的那番言语,也不知怎么,竟出奇的应验。那句“人在家中坐,祸从天上来”,不巧又点中了天机。

    此时转过年头,已是初夏,地上的落叶浮尘并不多,俞和拎着一桶灵泉水,用手掬着,朝天罡院中的花草树木洒去。颗颗水珠飞离指尖,划过玄妙的弧线,纷纷落向那些花树的根茎处。

    有个道童急匆匆的跑进天罡院来,对俞和道:“俞师兄,夏侯师兄命速你去清微院主殿议事。”

    “清微院主殿?”俞和那颗静如止水的心,泛起了一片波澜,他也不多猜想,将水桶交给道童,自己捋开了袖口,抚平了衣袍,朝清微院去了。

    走进清微院主殿时,俞和心里多了一丝忐忑。抬眼一看,殿中只有宗华真人和大师兄夏侯沧,俞和刚舒了口气,却听脚步声由远而近,方家怡托着一支木盘,从后殿走了出来,盘子上放的是一套茶壶茶碗。

    她见了俞和,也不如何招呼,轻移莲步走到了宗华真人与夏侯沧之间,把茶壶茶碗轻轻的放到案几上,看那茶碗只备了三只,想必是根本没有为俞和准备。

    果然方家怡走到宗华真人左边太师椅坐了,三人各取茶碗喝了起来。

    俞和上前作揖问安,夏侯沧与方家怡不作反应,宗华真人嗯了一声,却并未看俞和一眼。

    夏侯沧拿腔作势的又喝了碗茶,慢条斯理的开口对俞和道:“俞和师弟,此次唤你来,是因为你近年来太过倦怠,在天罡院中不思修进,日日徒耗光阴,更不替师门分忧。宗华掌院忧心你就此锐意散尽,荒废了一身剑道艺业,便让我召你过来,好生敲打一番,盼你省悟。”

    太过倦怠?不思修进?徒耗光阴?俞和翻眼看了看大师兄夏侯沧,眼底闪过一线冷光,嘴角边若有如无的勾出一丝冷笑。他心想:让我在天罡院扫地的是你,从不传信符让我为山门效力的也是你,反过来你倒是使得好一招落井下石,居然给我连扣三桩罪责。这信口开河、指鹿为马的本事,可当真是厉害得紧啊。

    不过俞和心中暗骂,脸上的异色却是一闪而没,换上了一副恭恭敬敬认错的表情,对大师兄夏侯沧与宗华真人作揖道:“弟子知错,愿将功补过。”

    宗华真人半闭着眼,只顾喝茶并不言语。大师兄夏侯沧虽然瞥见了俞和眼中掠过的那一丝寒光,但这时有宗华真人替他撑腰,夏侯沧根本不在乎俞和腹诽,他冷冷一笑道:“将功补过?我看师弟你剑心涣散,执帚扫地倒是颇为娴熟,那三尺长剑不知还拿不拿得稳?”

    俞和也不抬头,抱拳答道:“师兄若有疑惑,当可与俞和一试便知。”

    夏侯沧神情一凛,被俞和的这一句顶得有些难受。倘若是换过一个人,这天罡院大师兄听人对他如此讲话,立时就会拔剑下场,好好指点一下这位胆敢言语顶撞他的师弟。可夏侯沧心中有数,面前这低头拱手而立的,是曾经一人一剑震慑西南群修,斩杀旁门修士如割草劈柴一般的俞和。不管俞和是不是真的意志消沉,若与他拔剑动手,多半是自取其辱。

    夏侯沧看了看宗华真人,可宗华真人只是把空茶杯朝案几上一放,依旧是不言不语。夏侯沧咬了咬牙,忍下这一口气,沉着脸对俞和道:“既然师弟还有为山门分忧之心,师兄我也足感宽慰。如今正有一件事情要师弟出山去办,只是此事不单要有勇,更要有谋。若师弟能办得成,掌门大尊与掌院师伯自然会重重的赏赐于你,但师弟若不上心,玩忽轻慢,将事情办砸了,可莫要怪师兄不讲情面,责罚于你。”

    俞和点头道:“师兄既有指派,俞和莫敢不从。吩咐俞和去办何事,还请师兄明示。”

    “你且听真。”夏侯沧喝干了茶水,沉声讲道:“距此向东北七百里,在信江中游,有一地名为信邑。此地居龙虎山脚下,自从七千多年前龙虎山天师教被南方魔宗灭门之后,天师教残余弟子四散,得传‘五雷正心法’和‘龙虎丹诀’的一支,成了如今的扬州丹崖派。而另有一支旁系弟子流落在信邑,因其只得传承了些粗浅的炼气心法,但却精于铸造法器刀剑,故而占据了信邑的地下铜脉,自起炉鼎,为凡间军伍和仙道宗门冶炼铸兵营生,号‘虎伏铸剑庄’。此庄你可听过?”

    俞和点头道:“虎伏铸剑庄在扬州颇有名气,师弟我自然知道。”

    夏侯沧接着道:“我罗霄门内弟子所用的法剑,亦有三成出自这虎伏铸剑庄,两家本算是交道甚密,但最近这段时间,却有了些纠葛。盖因这虎伏铸剑庄与丹崖派本是同根同源,原本由于虎伏铸剑庄乃是龙虎山旁支,而丹崖派为天师教嫡系,两家因为上代的宗门派系恩怨,甚少往来。但到了如今这一代,虎伏铸剑庄的大当家雷溪老人和丹崖派的掌门洪老道脾气相投,竟然意欲将虎伏铸剑庄和丹崖派重新合为一宗,再兴龙虎山天师大教的香火。而洪老道此人心胸狭隘,看不得扬州其他宗门从虎伏铸剑庄换得上好法剑,便游说雷溪老人,让他不再为别家宗门铸造法器。”

    俞和道:“夏侯师兄这是要派我去做说客,让雷溪老人依旧帮罗霄铸剑?”

    “非也。如今扬州诸派都知道虎伏铸剑庄与丹崖派意欲合并之事,而各家各派也都对那洪老道的刁钻秉性颇为忌惮,所以许多宗门已经派人前去虎伏铸剑庄示好。但我罗霄却刚巧在一年前将价值四十余万符钱的灵物送到了虎伏铸剑庄,当时与雷溪老人约定,半年后罗霄可得上品雕符灵剑三十五口。如今取剑之期已经过了半年,可虎伏铸剑庄却百般推诿,前几日有罗霄弟子去问,那雷溪老人闭口不谈灵剑之事,还将我门中弟子给逐出铸剑庄外。今日我向宗华掌院禀明此事,便想派你去虎伏铸剑庄一行,敦促那雷溪老人按照约定交出三十五口灵剑,否则等虎伏铸剑庄与丹崖派合二为一,雷溪老人同洪老道沆瀣一气,那这三十五口灵剑定会化成泡影。”

    俞和一挑眉道:“若师弟我去了,雷溪老人依旧不肯交出灵剑,那便如何?”

    “这便要看师弟的口舌了。”夏侯沧看自己的碗茶已干,但方家怡却并有起身替他倒茶的意思,于是夏侯沧只好绕过宗华真人,走到方家怡身边拎起茶壶,给自己续上茶水,抿了一口道,“俞师弟,你需切记,此事绝不可妄动刀兵。一来虎伏铸剑庄乃是我正道一脉,我罗霄若是对虎伏铸剑庄亮剑,那传了出去,必会遭扬州诸派指摘唾骂;二来虎伏铸剑庄人脉甚广,许多门派有求于雷溪老人,若于他们争执,我们多半讨不到便宜;三来我罗霄不善铸剑,更需与他交好,你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