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库小说网 > 武侠仙侠电子书 > 玄真剑侠录 >

第149章

玄真剑侠录-第149章

小说: 玄真剑侠录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婷拧�

    蜀中唐门乃是江湖上首屈一指的武林世家,秘传的暗器术、毒术和近身搏杀法独步天下。这两位唐家子弟正是唐门嫡传,一身功夫煞是了得。只见他们沉气收腰,翻手掣出随身短刀,格开了念娘的枪势,身形倒纵一丈,不单挥手洒出了一片乌云似的铁蒺藜和毒针,抬腿一蹬,还踢出了一篷暗红色的铁砂。

    不过秦念娘似乎深谙唐门的诸般手段,听方才那唐门老六的怒喝,唐家长房嫡传的老大和老二,就是夭折在念娘的手中。她左手那条二丈二的彩绦,也不知是用什么丝线织成,凭唐门的暗器之利,竟不能穿破,而且念娘施展彩绦的流云袖手法也藏着古怪,竟能轻轻松松的破去那些动辄数百件一发的暗器。

    铁蒺藜、毒针和红砂都不能奏效,念娘一手舞动彩绦,一手挥出道道枪影,步步进击,口中兀自有闲暇笑道:“十年前你家老大老二全家八口人围杀奴家,结果还是让奴家活着逃出了唐家堡,如今只凭你们两个就想报仇?两位唐家哥哥生得如此俊朗,真真让人好生怜惜,都舍不得下狠手哩。还不快去把躲在房里的唐砺哥哥喊出来助阵,当年他打了奴家十二记跗骨针,险险收了奴家的性命去,这份情谊,可让念娘好生惦记。”

    两个唐家子弟联手对敌,依旧被压在了下风,可他们咬紧了牙关,一言不发。老六双手各持一柄喂毒短刀,舞出团团刀花,抵住了念娘的铁枪。老七纵身一跃,上了树梢,双手一翻,十指间夹着六只形式各不相同的暗器匣子。

    唐家老六在地面上展开腾挪身法,与念娘游斗,老七居高临下,只要一逮到机会,他就立时按动机簧,打出道道致命的铁流。

    两边你来我往,一时间倒是难分胜负。

    再说那五条莽汉,提刀朝南边泼力狂奔。他们一心要抢在唐家子弟前面斩杀洛环玉,把那件物事抢到手中。

    刚绕过池塘棋亭,却忽然望见一道人影好似鬼魅般的从地底下钻了出来,原地一转,化作了顺平楼的掌柜老康头儿。

    “五位客官夜里不歇着,这是要去何方?”

    老康掌柜的拢手一揖,那干瘦的身子好似一颗古松扎在地上。此刻,他的两眼不再浑浊,而变得精光四射,白天里那股子年迈力衰的气相一扫而空,独自一人拦在五位莽汉身前,却令人不由自主的生出一丝不敢轻易靠近的畏惧心来。

    “你这老棺材板儿,原来也是个扎手的硬点子,大爷们却都看走了眼!怎么的,你这是扮猪吃老虎?今儿大爷就给你数数皮子,送你早点儿入土!”

    几个莽汉虽然吼出了狠话,但他们的气势与老康掌柜的一比,却明显要矮了一截。

    不过有血性的汉子从不会畏惧与猛兽厮杀,这五条莽汉各自捏紧了拳头,朝自己的胸口狠狠的擂了一记,痛楚将潜伏在心底里的一股子狠劲激发出来,他们眼珠子都开始泛红了。

    五人一声虎吼,提刀纵身而起。皆使出一式力劈华山,抡圆了四尺斩马大刀,朝着老康掌柜的当头就砍。

    “一掌拨天云。”老康掌柜喃喃的念了一声,身子已然消失在了原地。

    五个莽汉眼瞳一缩,心中发紧。四把刀空劈在地面上,第五把刀和那挥刀的汉子,被老康掌柜逆刀势推出的一掌,震得倒飞起来四五丈,打着旋儿坠入小池塘中,再没了声息。

    “老董!”剩下四个汉子一见同伴被打得生死不知,立时都疯魔了。他们活像四头受伤的蛮牛,把掌中大刀挥得好似车轮转,对准了老康掌柜乱披风的剁砍。

    老康掌柜展开他那神出鬼没的身法,轻烟似的人影,在缭乱的刀光中时隐时现。

    “一掌遮春雨。”

    又是一声呢喃,漫天刀光中忽然闪出一大片掌影,只听见四声闷响,那四条汉子几乎同时中了一掌,人人跌退了数步,口鼻溢血,但却没有一条汉子松开了手里的四尺斩马刀。

    “哥几个,跟他玩命!”其中一个莽汉啐出口中的血沫子,他从身上扯下了一根宽皮条,将斩马刀的刀柄和自己的右手牢牢的绑在了一起,其余汉子也都与他一样,露出了拼死一搏的神情。

    掌柜老康头儿叹了口气,幽幽的道:“老头子与几位客官往日无怨近日无仇,你们前来投宿,小店好酒好肉的伺候着,缘何要在此厮杀?”

    “少废话,老棺材揣着明白装糊涂!”那四条大汉再次纵身扑来,看那架势真要不死不休。

    “猛志固常在,只因菩萨怜。可惜老头子却本非是什么良善之辈,我不欲杀人,奈何你们却硬要寻死。”老康掌柜左掌掌心向天,右掌掌心对地,摆出了个古怪的起手式,他口中吟道:“两掌分阴阳,一发生死断。”

    后苑小池塘边,风声厉喝震得水波粼粼,不多时已染上了淡淡的血色。

    而从后苑围墙的东南角翻进来的那人,侧耳听了听不远处的打斗声,依旧蹑足潜踪的朝南面精舍摸去。等他走到精舍外十丈,却听见对面传来一阵“笃笃”的敲击声,似乎有人在用力拍打着什么硬物。

    这夜行人藏在假山后面,探头往精舍那边一望,他愕然发现在老街街口卖面的老吴头儿蹲在精舍门外。老吴左手托着一颗独头大蒜,右手握着一柄仅有一尺多长,却有六寸宽,一寸厚的青铜直刀,他正侧转过刀面,一下一下的砸着左手里的大蒜。大蒜被拍扁了,老吴头拢起手掌轻轻一揉,那蒜衣片片剥落,露出一颗白嫩嫩、圆滚滚的蒜子。

    老吴头儿把蒜子收进腰间的小布囊,站起身来,转头对着夜行人藏身的假山一笑道:“一柄好刀总能察觉到另一柄好刀的靠近,我这口‘断水’颤抖不休,已不愿再拍蒜了。阁下还是显身出来,陪我老吴过过手吧。”

    夜行人知道自己暴露了行藏,他从假山后面转出,左手紧握刀鞘,右手按着刀柄,对老吴道:“你的刀很好,但我的刀也很好。”

    老吴头儿笑了笑道:“可惜你的刀太过功利,还得淬火。”

    “何解?”

    “汪大统领新来朔城,街坊们还没脸儿熟,却不曾想就直接刀兵相见了。大统领既然有心归隐,却怎的还如此心急着要在那司马昊面前争一道头功?看来大统领依旧是一副官场里的做派,入主老街裁缝店,也惦记着新官上任三把火的规矩。”

    夜行人被看破身份,却并没有干脆扯下脸上的黑纱,他一震刀鞘,沉声喝道:“食君之禄担君之忧。废话少说,手下见真章!”

第二百四十七章 刀毋鞘,戏连台

    老吴头使得是刀,汪昌平使得也是刀,但两人的刀却迥然不同。老吴头的刀势,取的是一个“藏”字,他那柄厚而短的“断水”刀,虽然没有刀鞘,但老吴头整个人都像是这柄刀的刀鞘,那一身沉凝如山岳的气势,把刀的锋芒层层遮掩起来,藏得越深,那刀越令人畏惧。

    谁也不知道吴老头儿什么时候会突然转守为攻,那柄“断水”刀一旦挥出,便有高山崩裂于前的凌厉气势,让人时时都要留神提防,不敢一味抢攻。

    汪昌平浸淫刀法三十五年,尽得两广诸派刀法的精髓,将刀势的“绵”与“锐”发挥到了极致。他的一口刀运使起来,恰如初春寒风裹着丝丝冷雨纷飞,形似绵柔,沾身则**蚀骨。

    尤其汪昌平还学会了一种外域刀术,有时会突然撤步,将刀纳回鞘中,待蓄力半息之后,再猛然拔刀出鞘,这时就宛如从刀鞘中扯出一道匹练似的刀芒,悍然横扫千军。

    懂得刀法三昧的人,看他俩人这一场比斗,定会拊掌叫绝,大呼过瘾。不过汪昌平心中却越斗越没了底气,两人此时看似不相上下,老吴头守多攻少,每每要挡得十几招之后,才会反攻一刀,像是落在了下风。可汪昌平清楚的知道,自己与卖面老吴相比,终还是差了一筹。

    盖因汪昌平使刀,依旧拘泥于“法”的极致,而老吴头却已然超脱了出去,半只脚踏出了“意”的境界。

    吴老头的刀势好像一座拦河大坝,不但把周身上下守得壁垒森严,而且他取守势时便是在蓄水,一旦发刀进击,便会将之前积攒的刀意尽数宣泄出来,恍如山洪决堤,气势汹涌,一往无前。只要吴老头儿催刀来斩,汪昌平往往要连出数刀抵挡,才能将吴老头的磅礴刀势化解。

    汪昌平要时时顾忌着吴老头的攻手,只要对方稍一露出转守为攻的征兆,他就不由自主的心底发寒。使刀最讲究气势,汪昌平的满腔锐意被一股危机感牢牢压抑住,刀上的凌厉招数就难以发挥,处处制肘。

    又斗了一炷香功夫,汪昌平心中焦躁,忽然低吼一声,振作精神,施展出南派八卦刀法连劈六十四刀。可老吴头儿不动如松,双脚好似钉在了原地,断水刀在左右手掌中杂耍一般的递来递去,一口短刀横档竖封,将身前守得滴水不漏。汪昌平恍然觉得,自己根本不是在向有血有肉的对手出刀,而是在空砍一座大山,无论如何卖力,山势也不因他的劈砍而稍减。

    恰在汪昌平连环六十四刀刀势已尽,正琢磨着接下来要改换何种招式克敌的刹那,老吴头突然把恹恹的睡眼一睁,背脊挺起,手中断水刀一式佛前三叩首,三刀虚晃,扰乱了汪昌平的刀势,紧接着抢上一步,将身子平地一旋,以拧腰之力带动手上的厚背短刀,从胯侧一刀撩起,直取汪昌平的下颌。

    汪昌平被三刀虚招所惑,一下子措手不及,让老吴突发的凌厉刀招打乱了阵脚。他抽身连退三步,想要脱出被老吴头儿刀势所笼罩的圈子,好重整旗鼓再战。

    可老吴身如跗骨之蛆,汪昌平退三步,他就连进三步,整个人几乎撞进了汪昌平的怀里。汪昌平使的是标准的二尺直刀,比老吴那柄一尺一寸的断水刀要长出一截,武行有话说道:“一寸长一寸强,一寸短一寸险”,他一旦被老吴欺进胸口空门,那就等于被逼到了绝境。

    眼看反撩的一刀被汪昌平使出半式铁板桥险险避过,老吴头嘿嘿一笑,手腕子一翻,刀刃就折了回来,逆着方才的去势斜劈下来。

    这时汪昌平上半身极力后倾,脚下已经再退不开去。他只能用右手的刀柄去砸老吴的太阳穴,以这种两败俱伤的招式,逼得老吴收刀自保。而他左手的刀鞘抬起,往耳边一拦,想挡一挡那斩落的刀锋。

    老吴左手握拳,轻轻一崩,正打中汪昌平的右手脉门,二尺直刀拿捏不住,脱手落下。汪昌平自知一柄刀鞘万万拦不住断水刀,他把双目闭拢,静待一死。

    “呛”的一声脆响在汪昌平的耳边响起,他左手一轻,知道刀鞘已被斩成了两截,紧接着肩头一沉,老吴的断水刀在他肩膀上不轻不重的拍了一记。

    死里逃生的汪昌平睁开眼睛,就看卖面老吴伸足一挑,地上的二尺直刀朝汪昌平飞去,老头子乐呵呵的冲他一拱手道:“汪掌柜的,承让了。”

    汪昌平伸手接住自家兵刃,诧异的问道:“这是何意?”

    “街坊邻居试试手,只是松松筋骨而已,莫非还真得放点儿血才能分出胜负么?”老吴笑的很憨厚,他把断水刀往腰带里一插,“汪掌柜可莫要让我老头儿赔你的刀鞘,老头子卖几碗面,做的是小本买卖,可万万赔不起你那么好的刀鞘子。只是我觉得你那刀鞘有些多余,所以替你砍破了。”

    “这刀鞘多余?”汪昌平闻言不解,忽想到老吴方才施展的刀势,心头里打过一道电闪,似乎有所领悟。

    他闭目苦思了半晌,忽然睁开眼,露出一丝明悟的神情,整衣袍朝老吴头儿恭恭敬敬的一揖到地:“多谢先生指点,昌平茅塞顿开。”

    “什么指点,就是弄坏了你的刀鞘,老头儿赔不起而已。”卖面老吴挥了挥手道:“夜深了,莫要打扰老康家的客人睡觉,散了吧。”

    汪昌平点了点,又作了一揖,转身翻墙而去。

    后庭苑里的三场打斗甚是精彩,可就在老康掌柜和六顺子匆匆离开酒楼大堂之后,这边的几位角儿也准备粉墨登场了。

    六顺子扛着水缸走了没多久,小杜抽空出来,往大堂里瞄了一眼,他发现郑铁匠招待的几位客商一个不剩的醉倒在地,连他的四个徒弟也喝得酩酊大醉,摊在椅子上呼呼睡去,于是小杜骂骂咧咧的钻回了后厨,开始洗涮锅碗瓢盆。

    那四个官差似乎真要赶着时辰上路,俞和讲过那肉羹烹制繁琐,他们也就挥挥手不再多说什么。一顿风卷残云的吃完了汤面和牛肉,浅浅的喝了几口酒暖身,就扔下一把大钱,出门上马走了。

    大堂里醒着的人只剩下俞和与老郑铁匠,俞和心里笑道:“你这个抠门儿的穷酸铁匠,还在等什么?”

    果然老郑铁匠斜眼看了看俞和,佯装站身起来舒舒筋骨,伸了个懒腰,打了个饱嗝。俞和看他鞋面湿透,椅子下面一大滩水迹,就知道这郑铁匠默运内功,已把喝下去的酒全都从脚底板逼了出来,这时候那一副满脸酡红的醉态,全是在演戏。

    老郑铁匠摇摇晃晃的绕着桌子转了一圈儿,挨个拍了拍那些酣然大醉的醉鬼。可他手掌上却暗藏了玄机,已经用内劲封住了这些人的睡穴,保管三个时辰之内,这些人都会睡得好似死尸,就算在耳边敲锣打鼓也不能醒转。

    料理好了桌上的人,老郑铁匠抄起半坛子酒,一步三晃的朝俞和走来。

    “小俞子,这酒赏给你了!”郑铁匠把酒坛子朝俞和怀里推去,可他又似乎酒劲上头,手上拿捏不住力道,酒坛子堪堪要碰到俞和的手,却突然朝地上跌落下去。

    俞和早就料定了郑铁匠会有这一手,他嘴里连声道谢,急俯身去抢酒坛子。

    郑铁匠一看俞和低头,翻掌就要去拍俞和的穴道。俞和暗暗勾起嘴角,正想着要如何应对才好,忽然眉毛一跳,低头不动,静待老郑铁匠的手掌拍下。

    那通向后院的布帘子微微一晃,有道无形罡炁破空而来,在老郑铁匠的胸口膻中大穴上一撞,就听见老郑铁匠的喉咙中发出“咯”的一响,身子登时软软的倒了下去,把双眼一阖,鼾声大作。

    俞和抄住了酒坛子,愣愣的望着老郑铁匠。心里却在笑道:“小杜,原来你对这事也有兴趣么?”

    “顺儿,你快回来吧!郑师傅他们全都醉倒了,我可搬不动这么多人!”俞和苦着脸,转头朝后院哀嚎道,“小杜,小杜,快出来帮我一把!”

    可那布帘子又是微微一晃,一道无形无影的暗劲射来,正打在俞和的膻中穴上。俞和手里兀自紧紧抱着酒坛子,翻身栽倒在地,那坛子里的残酒泼出,将他上半身的衣衫淋得透湿。

    只见顺平酒楼的厨师小杜撩帘出来,他的布褂子上,依旧是染满了大大小小的油污,可右手指间,却拈着一张黄纸符箓。

    小杜看了看大堂里酣睡的人,眼中闪过一丝轻蔑的笑意。他抬起左手一招,顺平酒楼的门板便自行关拢,门闩落下。再张口对着符箓轻轻一吹,真火点燃了符纸,有个黯淡青光灵符升起,在虚空中微微一转,消失不见。

    大堂中的鼾声此起彼伏,可偏偏再听不见打从后苑客房那边传来的半分声息。厨师小杜一拧身,化作一道黄烟,往地下一沉,便消失不见。

    这深藏不露的小杜借土遁才走,俞和便睁开了双眼,嘻嘻一笑。

    就看他撒手扔开酒坛子,站起身来,原地转了一圈,那湿漉漉的布褂子就变成了一袭玄色道袍,散乱的发髻自行挽起,一顶黑绸面的青云冠扣在头顶。俞和伸手一摸脸,他的面孔就从一个刚过而立之年的白脸汉子,变成了一个面容冷峻的中年人,两道剑眉斜飞入鬓,寸长短须自颌下冒出,一对眸子寒光四射。

    俞和背手挺胸,作出了一副世外高人的架势,脚底下一跺,人已化作一道乌光,朝后苑而去。

    “今夜好戏连台,我玄真子怎能不凑上一角?”

第二百四十八章 落花意,非不解

    后庭院南边,在属于司马家四小姐司马雁的那间精舍里,坐着两男一女。

    男的自然是司马世家家主司马文驰老先生的长子司马晟。他把背脊挺得笔直,侧坐在一块毛皮垫子上,半边身子侧向软榻,半边身子斜对着屋门。他身上穿的是一套羊皮猎装,胸前还披挂着软甲,膝前横着一支镶金玉鞘的长剑,一副随时要与人斗剑厮杀的模样。

    司马晟的神情很紧张,不知是因为屋外的争斗声,还是此时坐对面软榻上,那个令他魂牵梦绕的女子。他细细听着屋外的响动,可眼神却始终留在洛环玉身上,挪也挪不开。

    洛环玉不愧是一位让许多武林世家公子神魂颠倒的女子。西北司马世家的长子司马晟如此痴痴的望着她,她却没有半分不自在的神情。这女子长得的确美丽,仿佛是从仕女图中走出来的人物,一张瓜子脸好似美玉雕成,两片嘴唇饱满殷红得像是新摘的樱桃一般,尤其那一对眼睛,满含着千般神采,不消她开口,只拿眼神一望,旁人就可以读出她想说的话来。这位年过而立的女子,她身上非但看不住岁月的痕迹,更酝酿出了一种成熟的媚态。

    洛环玉身上穿是一套朴素的印花蓝布裙,巴掌宽的青灰色布带,裹出一截细软的腰身,这寻常的布料子和拙劣的裁剪丝毫掩不住她美好的身段,反倒衬出了一种清水出芙蓉的美感。

    不过莫看洛环玉的衣裙粗糙,她发髻上的珠钗、耳垂上的坠饰、皓腕上的黄玉镯子,无一不是价值千金的昂贵之物。这些奢华的东西,自然大半是司马晟和司马雁送给洛环玉的,尤其是那一只洒金黄的和田玉镯子,温润如脂,色如昆仑山麓的晚霞,正是司马大爷花了三千两金子从赤胡国富商手里买来的,据说是某一代赤胡大公主的陪嫁之物。

    可哪怕是司马大爷一掷数千金,人家洛环玉的眼中,也依旧是没有司马晟的影子。她笑呵呵的拉着司马雁的手,一点儿也不像身处险境中的人,就这么随心随性的拉着家常。

    司马雁看着面前的大哥,心里叹气,她总想把话题扯到司马晟身上去,可洛环玉就是故意躲躲闪闪,只一个劲儿的,全讲些京都定阳城的繁华、皇宫大院里的趣事和京都道门供奉院高手的种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