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制级末日症候-第145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成为女巫vv看起来没有什么好处,反而十分危险,反过来也会有这样的疑问:“只要自己知道自己存在,不就足够了吗?”但是,答案正是“远远不够”,才证明了哥特少女的人性所在。作为人格碎片的聚合体,哥特少女可以是多变的,可以是无形态的,可以是混乱的,也可以被形容为垃圾堆亦或者是聚合体,但无论它是什么,都会有一个人之概念的前缀——人格的聚合,不是人又能是什么呢?虽然是“碎片”,但却十分纯粹,不掺有任何“人”之外的杂志。
作为一个从本质上十分纯粹的人,哥特少女固定了自己的存在,让自己可以被观测到,加大了自我和外在的相互影响。“三信使”正是她为了在这种相互影响中占据主动权而产生的力量,她对任何“人自身无法抵抗的灾难”有着天然的抗拒心,因此,对于“人类集体潜意识中的怪物”这种不明正体,无法估量的存在,也有着最高等级的警惕心。
只要“人类集体潜意识中的怪物”是存在的,那么,对哥特少女来说,它就必然且只能是敌人,这是理所当然的,是从哥特少女的本质和“人类集体潜意识中的怪物”这个概念所拥有的意义决定的。
身而为人的本质,注定了哥特少女会成为女巫vv,会加深自我和外在的相互影响,并在这种相互影响中试图占据主动权,既是:不能没有影响力,也不能在影响中处于弱势地位,所以需要一种能够提升自身影响力,能够切实在任何相互影响中都占据上风的力量,那就是“三信使”。
套用在“人类集体潜意识中的怪物”身上,为了战胜这种无法估测其有多强大的怪物,“三信使”的力量就必须尽可能变得强大,至少要到自我所能认知到的“强大”的极限。
对普通人而言,要达到“自己可以想象的强大”已经实属妄想,但是,哥特少女相对于末日幻境的特殊性,让她要达到到“超乎人的想象力极限的强大”很困难,但是,要达到“自己想象极限的强大”,却不是什么不可能的事情。
四天院伽椰子和黑水,爱德华神父和恶魔变相,某个无名小卒和无名之子,倘若将彼此分开视为“三个信使”,那么,它们也分别代表的不同意义的力量,但只有将三者视为统一整体来看待,才是“三信使”这一力量的真正本质。
不是“三个信使”,而就只是“三信使”,这是完整的,不断趋近女巫vv想象力极限的强大力量。从这个角度重新女巫vv的战斗,那么,就可以得到这么一个事实:女巫vv哪怕在面对中继器的时候,也没有完整发挥过自己的力量。因为,女巫vv由始至终都只是使用了“三个信使”这种分割性的力量,而并非是使用“三信使”本身整体性的力量。
宇宙联合实验舰队内部产生意识上的异变,义体高川不得不追索主因,和网络球达成合作协议的哥特少女和义体高川会合,在追查到末日真理教圣地的时候,直接目击到中继器彼此之间发生撞击——这就是到目前为止的人类集体潜意识内的事态始末。虽然能够预想到中继器之间的狩猎,但最终结果却是直接性的,毁灭性的相互撞击,却是哥特少女没有想到的,当时产生的巨大爆发力在第一时间就将两人分割,抛离,在狂暴的现象中,能够承受冲击后活下来就已经证明自己足够强大。
但是,正因为这股从人类集体潜意识中爆发出来的冲击现象是如此强烈,让整个人类集体潜意识产生了过去从未见过的狂暴姿态,所以,哥特少女才觉得,这是一个很好的机会。义体高川、网络球、末日真理教其它两个巨头等等存在,自然也很让人在意,但是,最让她在意的敌人,从来都是“人类集体潜意识中的怪物”。
在如此暴乱的环境中,人类集体潜意识中的怪物会否有所变化,对哥特少女而言是一个十分渴望知道的事情。
虽然人类集体潜意识中存在怪物已经得到众多意识行走者的证明,而更多的细节也足以证明这个怪物有多么可怕,“无可名状”和“无法描述”等等模糊的语言,让它不具备一个特定的形象和特质,这也意味着,至今为止尚没有什么东西可以对其不形成观测上的优势。倘若要和这样的怪物战斗,不是天然就在情报上落于下风吗?
想要解决这个难题,就必须首先能够对“人类集体潜意识的怪物”进行更多的观测,然而,“人类集体潜意识中的怪物”是很难被确切观测到的东西,哪怕是资深的意识行走者,也不一定可以抵达人类集体潜意识,抵达了也不一定可以去往怪物所在的“深处”,即便哥特少女满足了这两个条件,但是,哪怕在人类集体潜意识的深处,能够观测到“怪物”的机会也极少,目前为止所有的观测结果都仅仅只能证明它是存在的,而无法证明它是怎样的存在。
人类集体潜意识中的怪物就像是隐藏到一个没有极限的深海中,无论己方抵达了多深的距离,它都仍旧像是在更深的地方,厚重的海水遮蔽了一切视野和感知,只留下它的一个朦胧的轮廓。它所在的地方是如此之深,正常在人类集体潜意识中掀起的风浪,来到那个深度时都已经风平浪静。反而,当它从深处活动,那巨大的波动就会直抵海面。
如今中继器碰撞所掀起的风暴,比过去的任何一场风暴都更大,更彻底,冲击力也理所当然会波及人类集体潜意识的更深处,乃至于,让哥特少女觉得有可能会波及那个一直潜在人类集体潜意识最深处的怪物。
只要这个怪物对这场冲击做出反应,就不可避免有更多的信息流出。带着这样的想法,哥特少女驾驭黑水不断人类集体潜意识的深处进发,黑水的力量在下潜的过程中,不仅没有消耗,还因为这场人类集体潜意识中的风暴获得了更多的养分,若非如此,哥特少女也不会贸然来到这样的深度——她十分清楚,自己已经来到了一个闻所未闻的地方,在她之前,没有任何一个意识行走者能够或敢于来到这个深度。
黑水不断将淤泥一样,因为风暴而被席卷上来的某种东西吞噬,哥特少女可以清晰感受到,此时的黑水已经比中继器碰撞之前强大了好几倍,而且,按照她对黑水的设计,只要还能够下潜,黑水就能不断强大下去,远远没有抵达极限。
每下潜一寸,黑水就强大一分,从深度所获得的养分,是一种用文字无法描述,在人类语言中没有具体定义词汇的某种东西,哥特少女想要将之当作黑水的养分,亦或者说,制造出能够用之作为养分的黑水,可谓是花了不少心思,在一种极端的运气条件下才实现。
越是下潜就越是壮大,这样的黑水可以带来的安心感,是哥特少女所见识过的任何力量都比不上的。
然而,即便来到了过去从未抵达过的深度,黑水也壮大到了从未有过的程度,哥特少女仍旧没有找到那个怪物的蛛丝马迹——就和过去一样,它的存在似乎只是惊鸿一瞥,是一种错觉,只在不经意中才会出现。
哥特少女当然也不希望在观测到这个怪物的时候就被迫战斗,但是,连在中继器碰撞这样巨大的冲击,都无法让这个怪物现形,那么,之前所做出的部分关于这个怪物为什么会被认知到的推论就必须重新修正。
毫无疑问,中继器已经是人类集体潜意识中力量具现化的一个巅峰,而人类集体潜意识中的怪物的存在性似乎还要超过这个巅峰。就这种超越性来说,如果这个怪物真的是远超人类集体潜意识的存在,那么,过去所认为的“它存在于人类集体潜意识之中”的结论,不免让哥特少女觉得有些别扭和怪异:强大的东西,藏在弱小的容器中,而且还是截然和自己不相符的容器中,为什么?
有人将这个怪物描述为“寄生虫”的模样,但是,寄生虫本身就是脆弱的体现。而这个怪物就连中继器彼此碰撞所产生的冲击,都无法让其现形,显然不是脆弱的东西。
这个人类集体潜意识中的怪物,到底是怎样一个东西?越是下潜,越是探寻,哥特少女就越是感到迷惑,未知的恐怖感缠绕在感性和理性上,留下湿漉漉的冰冷的痕迹。
第1870章 真江匍匐蠕动而来()
人类集体潜意识中的种种现象总是危险的,观测到这些现象,把这些现象在脑海中构成具体的形象,不会让自己对这些现象的认识更加深刻,反而会逐渐被这些具体的形象迷惑,掉入这些形象背后所隐藏的自己未曾想过的陷阱。在这个地方,任何呈现于观测中的具体形象是如此的片面,以至于让人难以从这种片面去引导出更全面的理解。在意识行走者的眼中,表层意识和浅层潜意识中呈现的现象会因为意识行走者本人的各自不同而展现不同的面貌,但还算是有理可循,但是,当抵达“人类集体潜意识”这个概念的层面时,所有的现象逻辑都会和表层意识、个体潜意识中所表现出来的现象逻辑产生巨大的差异。
因此,哪怕是意识行走者,第一次进入人类集体潜意识中也是极度危险的,而哪怕多次进入人类集体潜意识,仿佛可以适应了之后,再继续深入,越是深入,危险程度也会增加。在哥特少女眼中,这种危险有一个明显的趋势:如果自身不能在某种事物现象的“概念”上有所作为,那么,百分之百会在某一时刻,被人类集体潜意识中一种宛如浪潮般的“概念”吞没。
这种概念性的浪潮放在普通人的理解中,会觉得是对某种事物概念的共性理解之类的表现,是因为大多数人都下意识承认某种概念,亦或者遵循某种社会性规律,以及身而为人的共性,才会在人类集体潜意识深处聚集了如此巨大的力量。
然而,从哥特少女的理解和认知来说,并不完全是那么一回事。毋宁说,如果人类集体潜意识深处所表现出来的种种不可思议就是人性、社会性、个性、共性、天然的生命本能和后天的认知相互关联的表现,反而应该是可以理解的,至少是觉得熟悉的,因为那是人类本身就具备的东西,是“因为是人类所以才可以理解”的东西,而不应该是让人觉得不可思议,无法理解,感到害怕和抗拒。
哪怕是再坚持个性的人,也无法彻底排斥自身和他人的共性,从意识上反对社会性的人,也无法从本能上阻止社会性的运作。在人类集体潜意识中,一个人觉得自己应该拥有的成份,那么它大概会存在,而觉得自己不拥有亦或者不应该拥有的成份,只要还是人类,就不会彻底消失。
然而,哥特少女抵达了这个从未有人抵达过的人类集体潜意识深处,却没有从身边不断发生的种种不可思议的危险中,从那不断变幻的现象和自我对这些现象的感觉中,找出这种“熟悉又陌生”,“抗拒又接受”之类矛盾统一的感觉,硬要说的话,她觉得这里很可怕,感到恐惧,有一种排斥感,恨不得即刻离开,有一种“自己不属于这个地方,亦或者这个地方不是自己的地盘”的感觉——这很可笑,身而为人,却觉得人类集体潜意识中似乎已经没有了自己的容身之处。
这种可笑的感觉,却无论如何都无法让人笑出来,无论是怀疑作为人类的自己到底怎么了,还是怀疑人类集体潜意识到底怎么了,都意味着有一种矛盾到了十分尖锐的时刻,一想到这种矛盾的主体是“人”和“人类集体潜意识”,就不由得感到荒谬和恐怖。
越是向人类集体潜意识深处下潜,就越是会产生这么一种意识:引发这种矛盾的源头就在那里,正因为它在那样的地方,所以才没有人能够在主观表层的意识上意识到这个源头的存在,却在不知不觉之间就受到了影响。而能够意识到这个源头的存在时,却又难以下潜到如此深的地方,所以,毫无解决的办法。
假设把这个源头视为目标,那么,“确认目标所在”,“能够打击到目标”,和“确保拥有击倒目标的能力”,三者缺一不可。哪怕是哥特少女自己,也是在三信使成熟的现在,才稍微自己拥有了前两者的能力。
哥特少女虽然还在下潜,但是,从一开始就没有想过要在此时此刻击倒这个目标,亦或者说,越是感受人类集体潜意识给身而为人的自己所带来的不协调感和恐惧感,就越是产生一种强大和渺小的强烈对比,就像是整个人类集体潜意识,至少也是人类集体潜意识的一大半,正朝着自身的个体意识碾压而来,那巨大的压迫感哪怕经过黑水的阻挡,也让自身有一种僵硬的感觉。
反过来说,如果没有黑水,哥特少女不觉得自己可以抵达这个深度。黑水是盾牌,是过滤器,是防护机制,是移动的工具,但是,哪怕黑水在量上还在增加,弥漫在身周时,根本看不到尽头,但相比整个人类集体潜意识,仍旧会让哥特少女觉得远远不足。倘若把自己可以感受到的人类集体潜意识量化成行星,那么,如今的黑水虽多,也远远不足以形容为海洋。
在人类集体潜意识中向深处奔涌的黑水,就像是行于地壳下方的地下水脉,看似声势浩大,却也同时有一种被拘束的,太过于渺小而无关紧要的感觉。
这种渺小感,哪怕在黑水本身时时刻刻都在扩张的时候也没有丝毫消退。
在某一刻,即便是哥特少女,也不由得产生一种“自己是否来的太早了”的感觉。如果自己变得更强一些再过来,会不会更能承受这种压力呢?奇异的现象不断被黑水冲破,侵蚀,变成黑水的一部分,但是,这种暂时看来势如破竹的趋势完全无法让哥特少女产生变得安全感。反过来,这里的现象越是如此的脆弱,滋生的恐惧就越是沉重,让人难以呼吸,让哥特少女觉得自己正在踏入一个自己本可以不踏入的陷阱中。
四面八方都没有任何声音产生,黑水的奔涌也仅仅是一种现象,在哥特少女的眼中,这种显得澎湃的现象正在融入四周的现象中,愈加变得不起眼,就好似个性被磨灭,从独特变得庸俗,黑水在往时拥有的不可思议的魅力,在这个深度也开始变得普通。
无声的,潜移默化的某种变化正在发生,正在作用在黑水上。哥特少女甚至觉得自己看到了错觉,有一张嘴已经在更深处张开,正等着黑水自个儿落入其中。
不行了,不能再这么继续下去了!在某一刻,哥特少女也产生了这种无以为继的感觉,当她产生这样的感觉时,只觉得黑水的涌动变得生涩,就像是生锈了一样,一种比往时还要强烈的异物感和恐惧感反弹起来,将自己和整片的黑水向上抛起。
就像是擦干净了眼睛,哥特少女只觉得自己看到了某种东西——红色,浓稠,不详,像是完全由这种深浓液体堆积成一个不大不小的轮廓——哥特少女只觉得自己的脑袋被重重捶了一拳,脑海里一片空白,但是黑水却遵从事先设定好的某种机制,迅速向内收缩,将哥特少女紧密裹在圆形的黑球中。
这颗黑球迅速沿着下潜的反方向,向人类集体潜意识更表层的地方升浮。在黑球保护中的哥特少女总算是清醒了一些,回过神来的第一时间,就不由得再去观测之前那红色浓稠的液体所在的方向,可那里已经什么现象都没有了——哥特少女只觉得恶寒传遍全身,一直都不安宁的,各种奇异又危险的现象层出不穷的地方,竟然连一个现象都没有了,如果说之前被形容为“虚空”,那么,这个时候,就有一种“完全意义上的真空”的感觉,就像是人类集体潜意识在这个小小的地方被抹去了一块,钻开了一个洞,而这个洞却不知道通往什么地方。
人类集体潜意识明摆着被“伤害”了,但却没有因为这种伤害,而在那片真空的周边产生更多的连锁反应,就像是那片真空区域是原本就存在,理应如此的那般。
“怎……怎么可能?”哥特少女无法理解,但却能意识到,自己遇到了比过去的任何现象都要可怕的东西,可是,她完全无法锁定这个东西,那不详的红色已经消失了,却又让她觉得就在自己近侧的某个地方。
黑球开始剧烈旋转,就像是要将所有将会触碰自身的东西都甩开一样。哥特少女的自我保护没有被浪费,在那连意识都没来得及转动的一瞬间,黑球表面就被撕裂了。一道巨大的裂口出现在哥特少女正面,这部分黑水就像是彻底消失了一样,让她可以直接观测到黑球外的世界——那里本应该有更多的现象,但却在此时只剩下那可怕的深沉的红色。
比起那些不定形态的现象,亦或者说,哥特少女不试图将它们在脑海中勾勒出一个具体的形象,但此时观测到的红色液体,却拥有一种特定的印象——就像是强行在哥特少女的观测中固定了形象一样。
哥特少女感受到了这种深刻又充满恶意的强迫感,她试图摆脱这种固有印象,却立刻察觉到,自己根本无法做到。
那深红色的,浓稠的液体,越是关注就越是让人联想起血液,血液聚集在一起,原本还能如同黑水一样流淌,但不知道何时,就像是被抽调了太多的水分,而变得像是奶油一样沉重了。
当这诡异的红色在哥特少女的意识中固定了形象的同时,黑水已经向它扑去,以绝对的体量将其淹没,即便如此,哥特少女并没有丝毫的安心感。她可以感受到黑水中一直存在的异物,哪怕从体量上被彻底淹没,但是,它的存在感仍旧强烈,乃至于,它在哥特少女脑海中的形象仍旧没有任何改变:仍旧是血液般的妖异,奶油般的沉重,浓稠又不详。
甚至于,哥特少女觉得自己听到了它的声音。在这个人类集体潜意识的深度,本应该连“声音”的概念也被模糊掉了,哪怕是黑水最活跃的时候,也无法产生“有声音”的感受。然而,哥特少女确信自己在此时此刻,真的“听”到了声音。
这个声音就像是直接重构了“声音”的概念,和哥特少女对声音的认知和感受有巨大的差异之处,但却仍旧可以让哥特少女明白这就是“声音”。
这个声音是如此的可怕,是如此的异样,在哥特少女听来,根本就不是人类应该拥有的声音。换句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