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库小说网 > 武侠仙侠电子书 > 限制级末日症候 >

第942章

限制级末日症候-第942章

小说: 限制级末日症候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将这样的现实、感觉和想法联系起来,不难让人觉得,“病毒”其实才是真正的故事编撰者。它从更高的维度上,决定了一个它所喜欢的故事,按照这个故事的需求,设定了必需的人物,包括其性格和想法,从而确立了人物必然的行动,而在这个故事中,人物也开始写故事,却是直接设定了富有个性的角色,给予一个大体的背景,让其自行演绎出精彩的故事,然而,这个故事人物之所以如此写故事,之所以创造出这些特定个性的角色,本就是因为“病毒”如此设定了他们的性格和想法,决定了他们一定会这么做,间接地,在这个故事人物的故事中的角色,看似自由的,却早已经被决定了一个“天命”。

    这样的想法有些消极,但是,我是这么认为的。我所认知的,大多数神秘专家也有同样的感觉,哪怕他们并不甘心是这样,但是,我之所以这么想,他们之所以不甘心,又何尝证明,并非是一种“角色设定”呢?这些人和我的差距,只在于他们所感觉到的“自己所在的故事”有多少层而已。简单来说,就是指,是一个故事,还是故事中的故事。虽然有很多神秘专家,因为产生了和我类似的想法,而觉得自己的一生早已注定,而变得没有意义。但是,他们这样的想法,大概也是“故事所需”吧。

    不过。从另一个角度来说,正是由了包括我自己在内的种种个性迥异,想法不同的角色。才构成了这样一个被故事的编撰者喜欢的故事,换句话来说,我们这些角色,是被“爱”着的。而在经历上不同凡响,产生了这样想法的我,大概也是作为一个于编撰者心中尤为重要的角色,被“偏爱”着的吧。假设“病毒”的真面具。就是这样一个终极的故事编撰者,从而无法被我们这些角色所观测和理解的话。“江”是不是可以看作是,它将自身代入故事中,而特别创造出来的一个角色呢?

    我一直都在思考“病毒”和“江”的关系,试图从中找到希望。毫无疑问,“病毒”是故事编撰者的说法,比起“病毒”就是病毒本能,而“江”的人性观测体现的说法,整个末日进程就是“病毒”的侵蚀,这样的说法,更加让人感到温暖,但也更加玄乎。因为,假设“病毒”是故事编撰者。那么,就不禁要问问,“病毒”本身。是不是也是一个角色,一个被更高级的作者所设定,注定了会编撰这个故事的角色呢?甚至于,永无止尽地问下去:如何证明,自己不是一个被更高级的存在所设定的角色呢?

    这是没有答案的,也稍稍让人感到恐怖的想法。可是。我却不禁希望,如果自己真的只是这样一个被设定。被注定了的角色,决定了我的命运的编撰者,可以为我的故事,谱写一个美好而圆满的结局,哪怕这个结局的完美和圆满如何荒谬,如何在“正常逻辑”下不可能。而不要单纯为了要写出一个“震撼人心”的,“符合逻辑”的,美其名曰“由故事角色自己的性格决定了”的,悲惨的结局。

    在文学中,有这么一句话,悲剧往往能体现最震撼人心的美,因为,它将最美的东西砸碎,所以震撼人心。我承认这个说法,所以,不希望,自己是一个为了“美”而刻意被砸碎的角色——这大概是由“编撰者”出发的,对这个自己和世界命运进行揣测的想法中,最让人感到恐惧的可能性吧。

    如果“病毒”和“江”是两面一体的超维度存在,那么依靠“江”仍旧有击败“病毒”的可能性。

    然而,如果我所遭遇的一切,我和其他人,包括“病毒”和“江”,都不过是一个被设定的角色,被注定的故事,那么,就只能祈求故事的编撰者大发慈悲了,除此之外,无论做什么都没有。与此同时,如果编撰者是一个好人,是一个不拘泥于情节逻辑,不任由角色性格发展的,向往大圆满结局的好人,那么,无论我此时遭遇了怎样的磨难,都能充满信心地去面对第二天。因为,我可以知道,哪怕再荒谬,自己的未来也是光明的。

    这个想法中,既隐藏着巨大的恐怖,也包含着强烈的希望。当我产生这样的想法时,我甚至不知道,该不该接受这样的想法,因为,直到结局到来之前,我都无法知道,编撰这个故事的家伙,到底是一个随便的好人,亦或者只是一个病态的文青。

    可是,这样的想法,同样给我带来了平静,让我可以更坦然地,去面对自己将会遭遇的那些不可思议的,悲惨的,奇诡的一切。因为,我已经从过去的经历,揣摩了自己所扮演角色的特点。假设,我的命运是被注定的,那么,无论是喧嚣还是沉默,也定然都是被设定好的,这个时候,除了沉默地走下去,也没有别的办法吧。

    我将调酒人摔在巷子的一角,用意识行走的力量,掏走了他知道的东西。他只是普通人,但又并非真正意义上的普通,献祭仪式工程是他负责建设的,但他自身并没有神秘力量,而能够做献祭仪式这样丧心病狂的事情,其缺乏人性的内心,自然早已经不能算做是普通人了。过去的我,应该会对他这样的人感到愤怒吧,但是,现在的我,却仅仅将他视为一种“设定”——他被设定了会成为这样的人,并且,也被从故事上,注定了会做这样的事。他看似主观能动的一切,其实不过是被动接受而已。

    我厌恶他这样的人,却已经无法再憎恨。我杀死了他。心中平静,我希望,这不是因为。自己被设定了,就是会这么做的人——但至少,我没有被设定为调酒人这样的人。

    我没有再去追查其他的可疑地点,心中那宛如收集全了碎片,而在这个时候拼好的想法,让我的心中,充斥着强烈而莫名的情感。仅仅从理性去观测自己的变化。我不得不承认,阮黎医生说对了。之前的噩梦。于内心深处寻找“江”的行动,没有让我的病情好转,而是更进一步恶化了——觉得自己是一个故事的角色,并遵从这样的想法去行动。在心理学的临床病例中,也是十分经典的症状。

    尽管,这样的想法,没有真的让我消极,也没有让我感到疲累,但是,它的产生,仍旧是极为不正常的。普通人,会立刻将之抛却脑后。连“怎么可能”的念头都不会生出,就将之忘却吧,可是。我自己的情绪和行为,的确在一步步地,契合着这样的想法。而我无法阻止这样的变化。

    和往常一样,我将这个变化记录下来,于第二天吃早餐时,交给了阮黎医生。

    “你真的这么觉得吗?这是一个故事?”阮黎医生如有所思。手中的刀叉轻轻相互敲击,发出清脆的叮叮声。“最初,是被预言的末日命运,接着变成了对人类的身体和意识拥有决定权的病毒,然后是神秘的无法理解哦的不可名状之物,然后,变成了一个被设定好的故事。”

    我听得到她在说什么,但心中却没有半点波澜,只是和往常一样,切割了食物,往嘴里塞。

    “其实,这样的变化可以体现出一个重要的脉络。”阮黎医生说:“这是一种从古代到现代的思维方式的变化。从唯心认知到自然科学,再到社会科学,最终来到哲学。哲学虽然很唯心,但却也是尝试描述客观事物规律的一种方式。你的情况,就在于,正常人是不会在短短时间中,就产生如此剧烈的世界观变化。哪怕产生了,也往往是一种相对性的变化,而非是你这样的。”

    “这不是自然的心理演变吗?”我问。

    “当然不是,虽然它看起来很有规律,但是,却因为太有规律了,而充满刻意的感觉。正常人的内心,对世界的认知,往往是更加浑浊的,从婴儿到世界观固定的成人,其发展规律,应该是:婴儿时期就是一团清水,之后搅拌这团清水,让淤泥漂浮起来,使水质浑浊,再进行筛滤,得出固定浓度的水质,这固定浓度的水质就是成年人的内心。”阮黎医生形容了一下,说:“你的情况,太线性了。就像是,不是被搅拌成浑水然后筛滤,而是某种东西,刻意往清水中注入了特定的成份,一步步产生必然产生的化学反应,最终成为特定的浓度。”阮黎医生按了按太阳穴,她似乎觉得,自己当我的面做出这样描述有些不妥当,或许,这可以看作是她内心震动的证明吧,“这样的情况,是你自身自然发展的可能性很低,也不属于生理上的病变导致的精神突变,在我接触过的病例中,和你类似的情况,都是因为被人刻意引导,而且,是长期时间的影响。阿川,你确信,上学的那段时间,真的没有遭遇什么特别的事情吗?”

    阮黎医生的意思我明白,想要对一个人施加长期影响,并不是什么场合都能实现的。对于我这样的学生来说,在校时间所遭遇的人事,才最具备影响力。不过,在我抵达这个中继器世界的这段时间中,的确没有碰到过这样的人和事。学校虽然有点谜,但是,在教育内容上,相当规范而正面。

    阮黎医生说,我的情况,不是自然发展的结果,身体的病变也并非诱因。这样的说法,从病院现实来说,却是错误的。正因为经历过病院现实,又无法在病院现实中,找到“病院现实”仍旧是意识幻境的证据,所以,在病院现实中得到的认知,以及不断浮现的,那些仿佛是破碎记忆的幻觉,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我对世界和人生的看法。

    也正因为病院现实比这个中继器世界更像是现实,所以,我无法将这个中继器世界中的阮黎医生所说的情况,视为现实的一部分。

    阮黎医生盯着我好半晌,似乎叹了一口气,岔开话题对我说:“我今天要去见几个老朋友,顺便让他们了解一下你的情况,看看他们是不是有更好的办法。”

    “你一直都是自己研究?”我抬起头问到。

    “是的。但是,事实证明,我太高看自己的能力了。”阮黎医生的脸上浮现一丝愧疚和悲伤,“也许,我从一开始就不应该隐瞒你的情况。在巴黎和其他地方,有许多比我更有能力的心理医生,我和他们有些交情,也相信,他们会对你的情况感兴趣。”

    “不!”我立刻拒绝了。稍微强烈的语气,让阮黎医生诧异地抬起视线。

    “我不想让他们研究我的情况。”我开门见山地说:“我只承认你,妈妈。”我不知道这样的情绪是从何而来,大概是从病院现实中的遭遇带入的吧,但是,我的确不想再被那些医生围着,无时无刻地从正面和侧面去证明,我是一个精神病人,我的病情如何古怪,如何有价值,又如何正在恶化。哪怕知道自己是个精神病人,不,正因为知道自己是个精神病人,所以,我想和正常人一样的生活。我可以毫无压力地面对阮黎医生,因为,我们在一起生活了许多时间,我们之间的感情纽带,让我觉得就像是亲子关系。但这并不意味着,我可以用同样的心情,去面对其他的心理医生。

    这种强烈的拒绝,仿佛让阮黎医生感到愕然,她过了好一会,才说:“虽然你这么说,我很高兴,但是,其实在过去,我已经将你的一部分资料发给他们。正因为得到他们的协助,我才能想出那么多的办法,而且,你需要的药物,也是委托他们的关系才制成的。你不需要有*被侵犯的想法,医生不可避免会触犯*,尤其是心理学方面阿川,你在我身边很久了,知道这样的情况。”

    “我知道,但是否知道,无关乎个人情绪。”我对她说:“我单纯是没有心情,去接受除了你之外的其他心理医生。心理学不是一般的病理学,病人的主观情绪也很重要,不是吗?”

    阮黎医生半晌后点点头,没有再提这个话题:“我会处理好的,中午我不回来吃饭,你可以照顾好自己把?”

    “当然。”我毫不犹豫地回答。

    “如果有人找我,就让他打我的电话。”阮黎医生慎重地强调道:“不要理对方有什么理由,打不通也好,没有电话号码也好,都不需要理会。就让他直接打我的电话。”

    “你看起来很紧张,妈妈。”我有些诧异,“是有什么危险吗?”

    “不。没有危险。”阮黎医生的脸色舒缓下来,说:“我只是不想你被一些牛皮粘上而已。这里有许多人都不知道什么叫做客气,尤其对你这样年纪的孩子。”

    “我不介意教会他们。”我笑了笑。餐桌上的气氛变得松软下来。

    半个小时后,收拾了一箱子资料的阮黎医生如约出门了。我从窗口注视她上了出租车,也披上外套离开房间。我要前往nog在巴黎的据点,阮黎医生的表现以及这次出行的起因都让我觉得,应该将她置入监视中,以保证她的安全,因此,我需要借助nog的力量。

1214 巴黎据点() 
阮黎医生一直对我的病情感到忧心,但我对自己的状态没有任何疑虑,也许,这种没有任何疑虑的平静,本就是自身症状恶化的一种表现?不过,即便这么想,我也仍旧不会在治疗上投入太大的心力。我已经放弃治疗了,并非是自暴自弃的情绪在作用,而是完全就没想过为什么一定非要治疗不可,我有许多事情要做,而这些事情都和我的精神状态有关联。我从越来越多的遭遇中得到一个结论,如果我被“治好”,很可能就会失去拯救别人的能力,甚至是机会。

    我还没有完成自己的诺言,没有做到拯救一个自己所爱的人,不管我所面对的世界的真相到底是什么,我都不想就这么半途而废。无论“江”是什么,无论我对它的这份“爱”是什么,我都已经没有停止的理由。假设,我没有遇到这些事,这些人和非人,假设我恢复正常后,其他人都失去恢复正常的机会,一想到那样的世界,我就不由得感到另一种不同于面对“病毒”时的恐惧。

    和过去不同,现在的我看到了许多悲惨的东西,那些无法以自己的意愿扭转的悲剧,让我在一种“自己是世界的中心”的错觉中,感受到另一种随波逐流的命运感。在这股伟力和自我中心的冲突中,我知道了,自己是何等无能、弱小又愚蠢,视野又是何等狭小,这个世界上。有太多自己无法理解,无法说明的东西,而充满恶意的物事。总是让自己无能为力。即便如此,我仍旧不愿意就这么放弃,我心中那美好的愿景,哪怕被亲身经历撕扯得支离破碎,但它散发出来的光芒仍旧没有消失,仍旧令人向往。我愿意踩在这些发光的玻璃渣上,哪怕遍体鳞伤。也要去找寻仅仅在假想中存在的一线希望。

    我的脑海十分清醒,我知道自己在做什么。我从来不否认,自己就是一个精神病人,正因为如此,所以。我可以去往正常人所不敢涉足的地方,在那比“普通”更为广阔的黑暗中,去寻找在“正常”中无法得到的东西。无论是我此时的神秘专家身份,还是我对自己所面对的黑暗世界的种种假设,以及那不正常的想法和情感,都是我的武器。

    我坚信,自己做过的每一件事,都会成为支撑自己走下去的依仗。哪怕仅仅是将自己的经历和想法叙写成故事,也能在精神的世界中激励自己。

    过去的我所遭遇的一切。包括死亡本身,造就了现在的我,让我获得了如今可以继续前进的力量。尽管这个过程充满了遗憾和痛苦,可是,回顾这些历程,我发现,自己未曾有过后悔。也许是因为,在很早以前。我就对这些可能有所觉悟了。我比自己想象的还要愚蠢,但是。我的内心,也比自己以为的更加坚强——如今,我已经有自信,对任何外来的恶意,如此声称。

    我是高川,永远十六岁的优等生。

    我和过去一样,将背脊挺直,没有任何迟疑和犹豫地行走在都市熙攘的人群中。末日来临之前,这个繁华的大都会仍旧沐浴在温暖的阳光中,就仿佛黑夜下的恶意,被这光华璀璨的一面遮蔽,甚至嗅不到一点儿血腥味。我虽然知道,那些黑暗的恶意从来都没有消失,习惯于在夜幕下出没,但却同样喜欢这明亮又温暖的白天。在电影小说之类的作品中,神秘的黑暗面,往往憎恨、妒忌又害怕阳光,可是,我现在觉得,那只是将那些无法理解,无可匹敌的黑暗恶意弱化的描述而已,至少,我所知道的,那些超乎想象的东西,根本就不是那么脆弱。

    我过去以为,邪恶和黑暗是某种可以具现,可以理解的东西,但是,如今我有了其他的想法,或许——强大,不可理解,无可匹敌,无法阻止——这些概念的集合,本身就是相对于所有“弱小”来说的邪恶和黑暗。人类总将自己的形象,塑造为“可以无限成长,拥有无限可能”的样子,或许正是因为,人们知道,自己其实是拥有极限的,而就在自己的身边,隐藏着“绝对无法匹敌的东西”,而自己只能从“想象”中,去成为或战胜这些东西。

    就在巴黎,就在现在,在人们下意识忽略的地方,一群曾经和那些东西接触,从而获得了非同寻常的力量,却仍旧无法从本质上,打败那东西的人们,正尝试着,去进一步接触它,亦或者排斥它,可是,大概每个人都知道,除了承认它的存在和绝对性之外,其他的想法和作为,都是毫无意义的吧。

    网络球,和末日真理教,就是这些人中最经典,也最鲜明的代表。末日真理教追寻末日真理,其原因是十分复杂的,无法单纯从生理学和心理学上去论证,但是,我想,这些复杂纠结的原因中,并不缺乏他们对那种充满绝对性的终极体现的向往。网络球排斥末日真理,也是因为基于这种向往,只是,他们承认了,这只是一种“向往”,而并非是“现实”。

    说到底,末日真理教的所思所想,所作所为,在末日背景下显得十分“现实”,但是,排除这一切外在因素,只论内心,我觉得,网络球其实比末日真理教更加“现实”——承认自己是人,明确站在人类的立场,去排斥什么,的确是比想要让自己变成非人,试图以非人的立场去接受什么,更加现实的作为。

    如此现实的网络球,督促着nog的每一个行动,哪怕是在这个中继器世界中,似乎和外界的nog总部相隔一个次元,就如同立足于一个新世界中。网络球的影响也无处不在,他们的经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