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库小说网 > 武侠仙侠电子书 > 月老志 >

第287章

月老志-第287章

小说: 月老志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以眼识而论,佛家有肉眼、慧眼、天眼、法眼、佛眼五种层次,根据境界的高低而有精深变化。

    道家又将天眼叫作第三眼,天眼有五行之质,像二郎神、闻仲、马王爷、包龙图都是为人所熟知的,但是他们的第三眼颇有性质的不同,这就知之者少了。

    博通的学者讲究上知天文,下知地理,观察天文星象很多时候肉眼力有未逮,又没有佛道两家的天眼神通,就需要借助一些法宝。

    阴无涯制作的通天神眼就是这种性质。欲界六天比起凡间来说器物制作有相当的进步,但是离长生久视还差得远,由于仙道不再是那么遥不可及,修行者也日益增多,几乎成了一种流行风尚。

    仙界风气开通,修行法门层出不穷,对于儒、释、道三教并不那么谨守家法,虽然沉潜不足,创获也不少。

    千尺楼修建多年,耗费许多财力,象主日渐老迈,对长生大道颇为热衷。这次醒来,头一件事惦记的就是来千尺楼观赏一番,免得一命归天怀抱无穷遗憾。

    阴无涯听象主问起通天神眼,忙道:“正是。这神眼能观察到亿万公里,整个九曜星系都可囊括其中。有了这件宝物,仙家的一举一动都能窥知一二。”

    自古有很多技艺都讳莫如深,传承不广,尤其像术法武艺这些角斗性的东西,一旦流传开去就失去了奇兵的效用,是以修行者往往将奇功秘笈看得比身家性命还要紧。

    不光个人如此,世界上很多部族异军突起,都是学到了先进文化,智能提高的结果。

    天生万类,智能禀赋都不尽相同,麒麟、凤凰之所以成为四灵王者,就在于他们有超逸绝伦的地方。

    而猴族、人族这种体魄孱弱的生物能够后来居上,多半是向四灵学习的结果。像伏羲得龙马河图,大禹得玄武洛书,都是记在古史,无庸讳言的。

    伏羲是东皇太一转世,雷神夔龙所生,这一支和龙族颇有渊源,所以中夏人种号称龙之遗裔。还有一些人种则是古猿的后裔,古猿的兴起是祖龙末世的混世四猴,还在人族之前。

    四猴指的是四类猴族,石猴、猿猴、猕猴、马猴,通臂、灵明、六耳之类的叫法则是四猴的王者。

    这个六耳猕猴就是以偷学仙道功法闻名的,有道是,‘法不传六耳’,可见他的术法都不是正常途径。六耳猕猴能将他人的神通学得一般无二,在模仿一途够得上以假乱真了,却不知道术法要的是随时变化,青出于蓝,可见悟性上是差一些。

    后来西行路上有一个六耳猕猴,不知跟当初混世四猴的六耳王有何关联,假冒孙悟空结果被如来拆穿,死于非命。他虽然将孙悟空的神通学的似模似样,却没有他那样的金刚之躯,还妄想以假乱真,出于模仿的本领固然胜不了真的,又不知如来的佛眼能观看过去未来,如何能瞒得他过。混世四猴虽然齐名并称,六耳终是少了那么一点灵明,落在了下乘,死在孙悟空手里也算是咎由自取。

    模仿虽说算不上至高的境界,却是踵事增华的必由之路,说到青出于蓝,独树一帜又谈何容易。

    神仙虽较凡人的寿命长许多,到底长生久视也只是相对的概念,否则王母的蟠桃、老君的仙丹和镇元子的人参果也就不那么珍贵了。

    神仙的衰亡也不是坏事,至少给了凡人成仙的机会。再加上四灵争霸、祖龙征天、天人大战,八大神族相继衰落,在逢蒙扶植小金乌重整天庭之后,出现了后继乏人的局面,下界则大禹传子,开创了家天下的时代,夏启向天庭进献乐舞,纳首称臣,自称天子。

    天庭和人类恢复了相安无事的关系,之后太元圣母派遣元始天尊和通天教主下界传道,创立了阐截两教。

    阐教两教积不相能,互相敌视,了解封神大战的都十分熟悉。但是这种关系并非两教教主的个人意志,而有很深的渊源。

    阐教门下多属人族,截教门中尽是妖灵,这也不是元始和通天有意为之的。

    四灵之族是天地间最初的生灵,也是三界的主人。起初太元圣母命令四象天尊各监一族,倒也相安无事。后来生齿渐繁,争斗日烈,神族有神族的倾轧,四灵有四灵的争斗,这两者相互影响,就造成了四灵争霸的局面。

    之后龙族异军突起,臣玄武,击貔貅,取代麒麟,统一山海,奇功伟烈,亘古所无。

    神族大将夸父都战败身死,帝俊仓皇逃往天界,在羽族的支持下防守住银河堑,造成天地分治的局面。

    及到祖龙崩逝,天下分合无定,五龙帝相继建立龙族王朝,四灵的血统逐渐混合,只有羽族聚居天界,血脉相对纯粹一些。

    太元圣母厌倦四灵的纷争,想要找一种相对弱小的生物做三界的主人,当时羽、毛、鳞、介四族之外尚有一个倮族,自然落入太元圣母注意,由盘古元子东皇太一转世下界,振兴人族,经过三皇五帝几代圣王的不懈努力,终于击败四灵混合之后的妖族,和逃归大海的龙族,还有左袒两族的天皇帝俊,成为三界的主宰。

    当初尧帝封禅泰山,分封东君大羿镇守天庭,大司命皋陶、少司命伯益执掌阴界,大舜、大禹、娥皇、女英、瑶姬掌管山川河岳,气运之隆,比起祖龙混一山海还犹有过之。

    可惜好景不长,人族到底是后起的种类,修行法门远远不能和四灵、神庭相比,只凭少数几个神通广大的志士仁人到底不是长久之计。(未完待续。)

第603章 妖族衰落() 
人类的道术既然是兼采四灵而来,后世的道术便多半有很深的渊源。

    道术有所谓九流十家,自然以道家渊源最古,说到纵横家折冲尊俎,纵横摆阖的本领,西王母可就当仁不让了。

    西王母是四象天尊之一,又能得太元圣母的嬖爱,在女仙中的地位无人能及。

    众所周知,西王母、太上老君、西天佛祖是玉皇大帝的有力支持者,也是能够影响到他的决策的人。

    西王母和太上老君始终能屹立不倒,除了高明的智术外,确实也付出了许多努力。

    太上老君曾经九度转世,作为人族圣王的老师,真可说不遗余力,之后又传授了几个超逸绝伦的弟子,像孔子、杨朱、庄子,又指授张天师创立道教,才成就了道祖的地位。

    西王母和玉帝的关系向来暧*昧不清,有说母子的,有说夫妻的,究其原因,则西王母是一位古神,玉帝统御三界只是晚近的事。

    《封神传》中有一个龙吉公主,就是西王母的女儿。她的父亲则是龙族的老龙吉,《南华经》记载,老龙吉是神农和妸荷甘的老师。

    这显然是西王母和龙族长者私通款曲,不管是为了自身的地位,还是为了保全神族,她长袖善舞的本领正可略见一斑。

    天人大战之后,帝俊不知所踪,尧帝分封大羿镇守天界,西王母赐给他长生丹药,诱使他自立为天帝。

    但大羿眷恋嫦娥,不入西王母的圈套。西王母一计不成,又唆使逢蒙谋害了他。

    大羿诛灭六大妖神,又射落九大金乌,神通之强并世无人可及。有人怀疑他是帝俊的儿子,帝俊曾赐他彤弓素矰,匡扶下国,大羿的神通不像是人族所有,所以有这样的误解。

    其实大羿是太暤伏羲的传人,而伏羲是东皇太一转世,盘古的眼睛所化。伏羲的女儿叫作宓妃,被河伯冯夷掳去,后来宓妃指点大羿功法,射瞎了冯夷,救出宓妃。

    大羿曾被封为宗布,所以后来许多孔武有力的人都喜欢以布为名,像季布、栾布、英布、吕布。杨朱在战国纷争时出山传道,他的兄弟杨戬也改名杨布协助他,以免惊世骇俗。但这个别号,也透露出杨戬对自己武力的自负。

    大羿这样的人物真可说是人族的擎天白玉柱,大羿一死,人族不但失去对天庭的掌控能力,六大妖圣又蠢蠢欲动,大舜、大禹都死在出巡的途中。

    之后人族虽然占据了平陆,七海仍由龙族盘踞,六大妖圣居于四夷,险山恶水中到处都有虎豹狼虫出没。

    元始天尊和通天教主奉法旨传道的时候,人、妖还处于扞格不入的阶段,所谓‘物以类聚,人以群分’,自然形成了两教并峙的局面。这也是时势造成,圣人也难以扭转。

    帝俊虽然销声匿迹,但九大金乌掉到下界之后,仍能死灰复燃。帝俊是太阳之灵,传承的是盘古一脉的炼体法门,炼体的特点就是精气化物,待时重生,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很难诛除干净。

    十二月女除了嫦娥居处在广寒宫,其他的都逃在下界。夏、商、周三代臭名昭著的四大暴君、四大妖姬都是这些金乌、月女出世兴风作浪。

    三代的情景和后世大不一样,宗法时代有姓有氏,姓用来区别宗族,氏用来区分贵贱,女的称姓,男的称氏,譬如屈原列传说昭、屈、景都是楚王的同姓,昭、屈、景就是王姓下面的氏,所以屈原、景差不能称作芈原、芈差,否则的话就无法区分宗支了。

    三代的习惯又往往将名放在姓氏的前面,和泰西的情景如出一辙。

    世人耳熟能详的妖妃,妲己、妹喜,己、喜都是姓,妲、妹则是名。合在一起就是昧旦,指的是夜晚的光景,十二月女的名字大抵都和日有关,但和白昼刚好相反。

    嫦娥原本叫姮娥,由于避汉文帝刘恒的讳改了叫法。女字边都是后来加上去的,无足轻重。这个亘也有长明的意思。

    古代通文字的人起名都很有讲究,兄弟姐妹之间往往有联系,从名字很容易看出来是一家人。

    ****之时,妖族的势力还很大,太元圣母让两大弟子分别传道,一是顺其自然,再者也是想化解两族的恩怨。有道是,‘君子动口不动手’,只有道德智能到一定水准的人才会讲是非公理,粗胚下材总是欺软怕硬,以损人利己为能事。

    元始天尊传道上千年,也只有十几个出类拔萃的弟子,而这些人还免不了对妖族的歧视。像佛陀众生平等,庄子齐万物的见解更是凤毛麟角了。

    圣贤的智见虽然高于众人,同样会受到时势的影响,不可能完全超脱于现实之外。

    随着人、妖两族的竞争,妖族在智能上明显相形见绌,截教门徒上万,更免不了泥沙俱下,这些门徒修炼了奇功秘法,习惯于以力为威,离清净道德反而越来越远。

    两教表面上以师兄弟相称,似乎还有些同门之谊,骨子里则相互忌视,几乎水火不融了。

    到了夏桀、商纣的时候,这些个金乌、月女就率兽食人,大肆践踏人道,截教门徒又在中间推波助澜,结果不但截教基业毁于一旦,周武王翦灭殷商之后,紧接着周公旦制礼作乐,出现了以人道自任的儒士,八百年之间,诸夏逐步形成了统一的文化,九州大地几乎没有妖族立足之地了。

    有趣的是,截教覆灭之后,阐教也跟着烟销瓦解,反而由太上老君创立了统一的道教和西方佛教对抗。可见元始天尊和通天教主所传的道实在是相互倚依,一方消亡之后,另一方也失去了凭借。

    除了本土的五仙五虫之外,佛教可说是很早就将势力渗透到地星的教派。佛教是浩瀚宇宙中的一个绝大教派,空间上有五方佛国,时间上有过去七佛,实力不可测度,连天庭都避忌三分。

    佛家对宇宙的了解确有超出神族认知的地方,皆因道家众神都是盘古神王和太元圣母一脉相传,佛家则是浩瀚宇宙中的传教士。(未完待续。)

第604章 五方五老() 
盘古神王归化之后,皇天、后土在昆仑山建立神庭,后来,皇天和太元圣母不睦,造成神庭的分裂,帝俊和刑天争夺神王宝座,始终都不曾放弃昆仑神都。

    直到祖龙混一山海,攻伐神族,山神夸父战败身死,神庭震动,迫于无奈之下,才举族迁往天界。

    正所谓‘失之东隅,收之桑榆’,神族虽然丢失了地界的广大领土,却扩充了天界的势力,开拓了眼界。

    要知道宇宙之大,地星就如同沧海一粟,当初盘古神王开天辟地,有了这么一块生息之地,后人不思进取,在昆仑山一住就是亿万年,来到天界才发觉宇宙浩茫,不可测度。此后神仙着意经营,分划成九重三十六天,将昆仑山唤作下都,再也没有返回地界。

    神族势力扩张渐渐和宇宙中的教派发生关系,和阐、截二教并时的西方教就是佛教的前身,三教共签封神榜,三教就是阐截二教和西方教,太上老君虽号称太元圣母大弟子,当时并未创立道教。能和阐截二教分庭相抗的也只有这个西方教。

    老君、元始、通天的师傅封神传说是鸿钧老祖,鸿钧老祖其实就是太元圣母,鸿钧是皇天的帝号,太元圣母废黜皇天之后,以皇太后称制,延用了这个帝号,直到帝俊成为新神王,才归还神权。

    至于老祖、先生这些称谓,其实完全没有透露出姓别的讯息,只是有这种资格的多属男子,偶尔冠到女性的头上,难免让俗士惊呼骇怪。

    清代将太后称作老佛爷,就有同样的意味,佛、菩萨、祖师、先生跟性别根本毫无关系。

    封神的标准则是上智得仙道,下智成神道,有人认为这是对截教的迫害,其实并没有什么依据。妖族的智能本来就逊于人类,元始天尊和通天教主传授弟子又有很大不同,一个是宁缺勿滥,只有寥寥十几个弟子,个个都是金仙境界。另一个泥沙俱下,来者不拒,用同一标尺来选择,当然落选者众了。这恰恰说明三教封神比较公正,没有给某一方特殊的照顾。

    佛教大肆传入中土虽在东汉以后,和仙道的接触却由来已久。封神大战后,十二金仙中文殊、普贤、慈航都投入西方教,燃灯道人则成了释迦牟尼的老师,这就给佛道合流开了方便法门。

    佛教在宇宙中有五方佛国,主持西方世界的唤作阿弥陀佛,九曜星大概就属于宇宙空间中的西方。所以天竺佛教特别称道西方世界,前身又叫作西方教。

    燃灯道人曾是阐教副教主,封神结束后研治佛法,像后来虔修佛法的高僧玄奘、法显那样到西方世界深造,修证了佛果。

    释迦的前生叫作智贤,在西方世界得到燃灯佛的赏识,为他摩顶受记,成为西方世界在地星的主持,在灵山宣扬佛法,成为三界有数的教派。

    …………

    虽然仙界道法昌明,器物之学日益精进,对神仙的态度反而没有下界笃诚。

    自从神族迁往天界之后,天神和世间生灵的关系就渐渐疏远起来,由于神仙年寿有尽,天庭也会提拔一些凡人当个地祗,通常掌管的都是下界的活动,于天庭格局毫无影响。

    天庭有所谓五方五老的说法,地位特别尊贵。分别是东方崇恩圣帝,西天佛祖,南海观音,中央黄角大仙,北极玄灵,这五位都是民间极为崇信的仙佛,佛祖和观音不必说了,崇恩圣帝指的就是关帝,三界既是圣又是帝的除了他没有旁人,而关帝自然是特别尊崇恩义的人,昔时降汉不降曹,曹操派张辽打探他的口风,关公说他和刘皇叔是结义兄弟,恩如父子,一旦得到他的消息不管艰难险阻一定要前去找寻。这是曹操的金钱、美女比不了的。

    黄角大仙有说是指黄巾张角,一来张角得什么南华老仙传授过太平道术,算是方士之流,和道家颇有渊源,二来名字里占个角字,所以有这种推断。但这是绝无可能的事,五方五老地位相当,张角的功绩和声望与佛祖、观音、关帝完全不在一个档次。

    黄角大仙其实就是大名鼎鼎的姜太公,这五方五老和道家阴阳五行大有关系,东方色青,关帝一袭青袍,这种形象根深蒂固,想必和事实相差不远。

    姜太公可是元始天尊最器重的弟子,执掌封神榜的人物。辅佐文王、武王兴周灭纣,劳苦功高,后来分封到齐国。是关公以前下界祭祀的武圣。

    民间传说玉帝的位置本来是给他坐的,这虽然是无稽之谈,也代表了一种肯定和疑惑。肯定的是他卓绝的功勋,疑惑的是姜太公封了三百六十五位正神,怎么没给自己留个位置。

    事实上玉帝是逢蒙之子,他逼迫小金乌禅位给他,应该是夏朝时候的事。俗说杨戬的父亲是夏代人,玉帝之妹私配凡夫压下桃山之下,肯定是小金乌被逼退位之后的事。

    杨戬是玉帝的外甥,阐教三代大弟子,封神之战中立下赫赫战功,相传杨戬学成本事后劈山救母,显然这时候已经救出母亲了,不然哪有心思跟着伐纣。

    那么玉帝坐上天帝宝座肯定在这之前,姜太公本事虽大,谋略虽高,玉帝固然是有人了,四御也没有他一席之位呀。

    天庭地位最高的自然是三清四御,三清就是太上老君、元始天尊和灵宝道君(通天教主),这就如同儒家的太师、太保、太傅,虽没有行政职务,但位望特尊。

    六御本来照应着上下四方,玉皇大帝占着上方,后土皇占着下方,既然要推尊玉皇大帝将他摘出来,照理说应该把后土皇也摘出来。

    有趣的是排摈在外的是东极青华大帝,可能后土皇作为惟一的女皇,有优礼的必要。而且青华大帝杨朱是二郎神的长兄,帝俊的嫡孙,不但玉皇大帝害怕他威胁到自身的地位,天师系的神仙大概都不希望看到帝俊的子孙复辟。(未完待续。)

第605章 传承() 
君王的继承方法一般有两种,一是功德,二是世袭。功指的是事功,德指的是品行。前者像汤、武革命,汉高祖诛除暴秦,明太祖恢复河山,唐高祖反抗暴隋虽有相似的性质,但他见惯南北朝以来假禅让之名行篡位之实的把戏,不知道效法商汤、周武王,反而去学曹丕、司马炎,虽然不甚高明,好在事实俱在,唐高祖的事业自然不是篡窃之流可比。

    有一闻人说,历史上朝代寿命长的好人多,寿命短的好人少,无非还是成王败寇的意思。这实在是倒果为因,本末倒置,不知朝代寿命的长短是由人来选定的,‘人能弘道,非道弘人’,好人多朝代气运自然长,反之,狐鼠当道,乌烟瘴气,朝代能长的了吗?反过来又怀疑史书的记载有偏私,这等智力心术实在不可轻信。

    后者指的就是禅让,儒家称道尧舜,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