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库小说网 > 都市言情电子书 > 快穿之我是你婆婆 >

第8章

快穿之我是你婆婆-第8章

小说: 快穿之我是你婆婆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陈珂打了个哈欠:“也就听人学过,没啥了不起的,奶睡了,你早点睡。”

    说完,也不等李思静反应缓缓背过身睡去。

    系统的积分一点点往上涨,这方向是对了,只要李思静学理化,以后就能有大出息,就能推动社会发展进步,陈珂闭着眼,却看到那可兑换一栏里的灰暗部分渐渐点亮了,其中有一个东西,叫做小福袋。

    咦?

    上头有产品说明,她打开一看:加速发展小提示。

    这个提示要200积分,还是以福袋形式的随机出现,限时为十五分钟,眼看着从13:10的时限跳跃到10:02,陈珂的心如鼓狂跳。

    这东西好像可遇不可求啊?

    她总积分有800分了,要不要拿200分去换一个福袋?这福袋会是有用的东西吗?加速发展小提示又是什么?

    陈珂自我安慰就算是个没用的东西起码知道空间的套路了,她选取福袋。

    福袋立马自动打开,金线红色锦囊里冒出一张小纸条,上面写着两个字:水流。

    然后还等不及陈珂反应,小纸条自动销毁。

    陈珂:

    水流两个字和加速发展有什么关系?

    和水流有关的有大海、河水、池塘——陈珂突然福至心灵,她选择帮助钟林,为家鱼人工繁殖添柴加火,那水流一定是这个试验成功的关键。

    她的心砰砰跳,如果真是这样,那钟林之所以能在三年后成为家鱼人工繁殖之父,一定是破解了水流的奥秘。

    如果这个破解提前三年呢,是不是会让更多人避免饿死的风险?

    说来也巧,这个晚上鲁山村突然下起大雨,哗啦啦地打在外头的草垛上,屋子里漏进来一丝风,把土炕灯吹得烛影乱摇。

    李思静正沉浸在知识的海洋中,她孜孜不倦地汲取这黄纸黑字的养分——“大丫,睡觉。”

    李思静不舍得放下书:“奶我再看会儿。”

    “费不费油啊这败家孙女!”

    李思静忍不住一笑,她奶就是不觉得费油才让她来这儿看书呢,这会儿是担心这灯摇得厉害坏眼睛。

    她怎么就没发现自家奶刀子嘴豆腐心呢?

    “这就睡了!”

    李思静熄灯上床,黑夜里外头的风雨大作,屋内祖孙俩发出轻微鼾声。

    ……

    昨夜的雨没坏了第二季的庄稼,但池塘那儿水质变得浑浊了些。

    钟林一边记录着两亩水池里鱼的生长情况,一边蹲在地里给试验小组的助手讲里头的学问。

    陈珂一大早地起不来,老大老二却早早得下池塘干活了。

    钟林辗转了三个试验地,次次都带养成熟的鲢鱼,可次次都落空。就这一个月来,鲁山村试验池里的三龄鲢鱼依旧是没有任何产卵的迹象。

    他一急,整个小组都急,整个小组急了,连带着李卫国李卫城都想方设法地找主意。

    李卫国倒是看过那早走的爸挖鱼池,但没见过养鱼啊,他和李卫城两人只能加倍努力地通淤泥,钟林还没上池塘,远远就瞧见这俩小伙忙得满头大汗,衣服都湿了。

    他心里涌上欣慰,这淤泥越稀,鲢鱼就能更好成熟,不会闷死在池子里。

    试验没有结果的阴云虽然笼罩在钟林的心头,但李家兄弟这样勤奋踏实的模样还是给了他一些动力。

    钟林难得露出个笑脸:“小伙子,来这儿看看。”

    试验小组的成员惊奇地发现钟组长对着俩门外汉教导养鱼的小知识,看着那李卫城还能沉思,李卫国却是只会点头的。

    试验小组成员忍不住憋笑,这组长和他们说这些有啥用啊,都是不懂的。

    李卫国完全听得云里雾里,只能干瞪眼:“组长,你说的啥脑垂体我完全不懂啊,要不你跟我妈说说,我妈上过学嘞。”

    这下试验小组成员哄堂大笑了,尤其几个年轻的男青年笑着说:“哎李同志,你妈那上过学,和我们这试验可天差地别,不能比的。”

    “咋不能比了”李卫国委屈巴巴的,他妈识字,这语录上的字都识呢,但他也晓得这些试验小组的,都是上头派来的厉害的人,指不定上过高中,指不定比高中还厉害。

    李卫城也不好受,城里人和村里人,就是不一样,一道天桥掉下来,上头是这些科学人才,下头才是他们村里人。

    但他记得他妈一句话,学啊,把他们弄进这试验小组来可不是吃干饭的,好好学习!

    所以李卫国听不懂的,李卫城拼命给记下了。

    老李家俩青年难过一会儿,就不放在心里了。

    可钟林听着自己小组组员嘲笑鲁山村老李家的俩孩子,顿时板起脸:“你们可是自恃身份?农民群众、工人群众都是最光荣的,没有咱村里人哪来你的饭吃,什么时候我钟林的学生还学会瞧不起人了?谦受益、满招损,可是抛在脑后了?”

    试验小组的成员都不得不低下头,他们钟组长生起气来,可不能对着杠啊。

    心底还是不服气的,这村里人懂啥,这村里的老太太懂啥?上过学算什么,这城里是个好的哪个会不上学?

    钟组长平日里吃好饭就去鱼池里蹲着了,试验小组的成员还围着早上被骂忍不住说道两句,尤其是开口说老太太天差地别的那青年,更是被钟林要求回去抄试验手册,这可让他灰头土脑了。

    “我又没说错,组长这样说我干啥——这试验手册可那么厚,我咋抄得完啊!”

    “就是,我看组长就是不好意思,毕竟也是人老太太帮忙去和大队说的,实际跟你想的一样,农村人有啥文化啊。”

    “我听说这村里啊,只能上到初中,还只有两个老师,连高中都没有——”

    “这也太落后了!”

    小组成员七嘴八舌着呢,突然,组里一个青年支支吾吾地指指他背后:“哎,我好像看到李家兄弟的妈来了,庞清,是不是找你算账来着啊?”

第十八章() 
庞清倒吸一口气扭头,陈老太手脚矫健一脸阳光灿烂,他顿时心里一抖:“这不会是来找我算账的吧,哎我这就道歉去。”

    说完拍屁股起身,组员们对视,也纷纷站起来。

    钟林见陈春华来了,忙放下手里的测量仪器,用抹布擦了擦手,

    “陈同志,你怎么来了?”

    陈珂笑呵呵的:“这不是我家老大老二回来说试验小组碰上困难了吗,我那早走的男人是挖鱼的,我在旁边看得可清楚了,反正在家闲着也是闲着,我也来帮帮忙!为科学献身!”

    老太太一席话说得试验小组成员如释重负,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幸好不是来告状的,不然组长可得好一番批评他们。

    碰上热情洋溢的陈老太,钟林的心仿佛被温暖的热风拂过一般熨帖,他推了推鼻梁上厚重眼镜,笑了笑:“那是再好不过了!”

    “来,你跟我来看看这儿,这些都是试验鱼”

    说着,钟林还真闲有功夫地给陈老太介绍起来。

    试验组组员面面相觑,怎么老师对他们那么严苛,对村里人却那么好,尤其是这个陈老太——

    眼看陈老太一副惊奇的模样,钟林也讲得津津有味,组员之一忍不住说:“钟老师,我们下午的进度还赶着呢。”

    钟林能不知道吗?

    他淡淡一笑,“几分钟也不耽误。”

    组员们都无奈了,尤其对着李家俩兄弟无奈,你说李老大怎么那么死脑子呢,他听不懂,还真把他妈给喊过来,这老太太一看就是村里最多上过初中的,难道还能真明白钟老师在说什么?

    试验小组的组员都摇头,没组长下达下午的测算任务,他们也正好跟在后面偷个闲。

    说是偷闲,其实也是听钟老师再总结一遍他们现在的任务。

    因为家鱼人工繁殖已经是百年的大课题,多少祖辈兢兢业业,依旧无法攻克这个难关。所有人都知道,只要攻克这个难题,咱国家的发展绝对能上一个台阶,人民群众能解决相当一部分的饥荒问题。

    但问题就是,全世界那么多国家,组里留洋回来的老师,各个都是竭心尽力,却束手无策。

    在钟林之前,已经有科学院的骨干发现脑垂体悬液注射能让家鱼发情,钟林学习了脑垂体催情技术,并已试验两年,目前仍未有进展,发情到产卵还需要一个契机。

    钟林提到这,不由叹了口气,苦笑:“陈同志,是不是觉着挺复杂的?”

    当然复杂啊,他们这些新兵上手的时候也一头雾水呢,组员们只觉得钟老师这话问出来好笑。

    陈珂顿了顿,摇头。

    试验小组组员看那陈老太一脸茫然的模样,露出“果不其然”的表情,纷纷窃笑——

    突然,听到陈老太舒缓的声音:

    “哎不复杂啊,这就跟人一样,人想发情也是靠脑子传达命令,这鱼要发情当然也得靠脑子,老钟同志,你可别当咱们村里人都是傻的,这知青下乡多少年啦咱无聊也借过书看。”

    陈珂淡淡一笑:“我给概括一下,你刚才说的啊,就是雌鱼在你那脑垂体激素作用下能生殖的地方发育成熟了,可原本发育成熟了就能产鱼卵,但现在这池子里的鲢鱼不成功,你们以为是环境水质的问题所以到处跑试验,可是这样?”

    话音刚落,全场人都瞪大了眼睛张大了嘴,大得能吞整只鸡蛋了!

    李卫国李卫城惊了,这钟组长说的是这个意思吗?看大家反应好像是咱妈说对了?

    老太太瞥了一眼这个把月就挖出形状的池塘,慢悠悠继续说,

    “钟同志啊,咱这池塘你给挖成了有排水口的模样,好像和我那老头子不一样。对了,你们是做科学研究的,我老头子就是挖鱼来吃的,性质就不一样!原来池子里水是活水,就好像没那么流动,你这一弄,倒是有点像小河了”

    陈珂一边说着一边茅塞顿开,她眼睛渐渐睁大,水流原来是这回事?

    那么就是说,钟林已经摸到边儿了?那怎么没成功呢?

    陈珂疑惑地望向钟林:“你们这是把水池子当做小河来试验吧,”她好歹理科出生,曾经学过的知识冒上心头,“难道是给这些鱼,一个和能产卵环境相同的环境,来做试验?”

    陈珂说着说着自己也激动了,她好像是摸着边儿了。

    她扑闪着褶子下沉的苍老眼睛,那眸子里关不住的好学光芒简直刺瞎了众怀疑自己智商的组员眼睛:

    “哎钟同志,是这样吗?”

    试验小组众组员沉默地同时转头看向他们组长钟林。

    钟林顿住,没回神,恍惚了一下,他咋觉得自己脑子不好使了呢,这眼前言笑晏晏的老太太还是农村人吗?

    咋皱纹里面都写着科学进步四个字呢?

    钟林点点头,睿智的眼睛里闪烁着复杂的光彩:“陈同志,你说的完全没错,就是这个道理。”

    能通过这构造,就看出他们在做什么,钟林倒是没和他的学生助手一样受打击,而是心想,这么聪明的老太太,若是能够继续上学,那得是多么杰出的科学人才啊,祖国的发展就是需要这样心思敏捷,观察仔细,举一反三的人才啊!

    试验小组的组员们被打击得乌云笼罩,看向浑身散发着渴望知识光芒的陈老太,他们突然有些不对味。

    他们是领导下的科研骨干,可这些日子的颗粒无收让他们焦躁,甚至竟然起了一身矜傲,看不起村里人了。

    组织供他们衣食无忧,难道是要他们不用心专研,去欺负人民群众的吗?

    陈老太的渴望知识和睿智,简直就和一巴掌一样扇在他们的脸上,陈老同志是村里人,文化不够,生活条件差,却能全心全意为了国家科学发展进步而用心学习。

    他们有条件,有能力,有知识,在做什么呢?

    陈珂完全不知道她一时的触类旁通能点醒这些试验小组的年轻组员们,她完全沉浸在学到了新知识的快乐中,知道了钟先生是怎么做的,她就更有办法通过空间系统的提示帮助试验小组加快脚步啦!

第十九章() 
孩子们都去上学后,老李家的劳动力骤减,哪怕李思静下午放学会帮春花一道耕地,到天黑才勉强干完,回来的时候都是灰头土脸的。

    春花心疼大闺女,白天原先耕她自个的地,现在还加把劲连自家闺女的也一道努力。

    李卫国又心疼媳妇闺女,这天天起早去鱼池里挖泥,晚上还摸着黑一道耕地。

    老大家的真是除了饭点,基本不在屋里。

    小宝小丫放学的早,陈珂跟着他们喂喂母鸡,时不时见到杜娟坐在她那屋门口,一会儿到处走,一会儿又眺望远方一副惆怅的模样。

    全家都忙活得不行的时候,杜娟的无所事事就显得格外出挑了,尤其说好啥都不干只负责横躺教字的陈老太,都时不时动动筋骨去试验小组看看风。

    村里,黄大嫂不禁拉住带孩子玩的陈老太,瞥了眼坐门口晒太阳的杜娟,小声说:“你家二媳妇,就这样啥都不干?你也不说说?”

    陈老太一挑眼皮子:“说啥,她有啥问题有她男人说去,现在又不吃我家的。”

    老二家来大房吃饭还是少数,因为家里俩男人和春花大丫勤劳,分家又是中途分的,两家的粮食都还不缺,老二那儿足够吃到下次发粮了。

    杜娟到大房屋就心惊胆战怕被老太太骂,所以宁愿不吃白米饭了,在自个家里烧火做高粱米和馍馍,等男人回来一道吃,她也有小心机,老太太对小宝好,小宝没和他们吃差的,吃的是大房的白米饭。

    杜娟以为自己想得挺好,她自个都没吃白米饭呢。

    但李卫城每次下了鱼池,看到老大家三口子努力耕地,时不时传出欢声笑语,好像是在说大丫读书里的趣事时,他的心里就不好受。

    杜娟没有居安思危的想法,李卫城有,他是和大哥一样过过苦日子的。

    他于是也跟着大哥一家一起耕地,就想或多或少也弥补点减半的工分,

    但忙了一天摸黑回来,小宝不在屋里,在隔壁大哥家,而自个家里等着他的干巴巴的野菜馍馍时,李卫城更加失落了。

    吃过了白米饭,谁想吃这东西。

    两三天还好说,可这都多久了,杜娟怕被妈说不干活所以拉着他一道不去大哥家,但他是干活的,小宝时不时会带着白米饭回来,说:“是奶担心爸干活累,所以叫我带回来的。”

    杜娟一把端过碗连忙藏起来,说明早喝粥吃。

    李卫城淡淡地看了找地方藏的杜娟一眼,不说话,回屋了。

    大房这儿,李思静拿出一张泛黄的纸,她尽力掩藏脸上的喜悦可却依旧笑出了声:“奶,初中课本好多字我都是认得的,老师说我根本不像停了三年课呢。”

    每天早上跟着奶读语录,认了不少生僻的字,所以难得课堂上让大家背写时,李思静是答得最好的。

    李思静小心翼翼地捧着纸片儿给陈老太看,李思宁和李磊也探头探脑地想去看。

    陈珂接过来,这纸头又薄又毛,是陈旧的黄色纸张,上面的字却十分工整,还有老师的批注:好。

    村里的老师有知青,也有因为那件事下放的,李思静那教语文并数学的何老师,就是下放的。

    “大丫,奶觉得你可以。”

    陈珂把这张纸粘在屋子墙上,对着全家人说:“这是咱家孩子,拿到的第一个老师的夸奖,春花明儿个给大丫煮个鸡蛋带去吃。”

    虽然家里鸡蛋不缺,但陈珂还是没让天天吃,专门集起来让李卫城去县里做学徒的时候直接和供销社的人有机会的话换点水果,这年头水果特稀罕,能吃上的基本都是干得好的工人和领导了。

    所以大丫能带鸡蛋去上学,李思宁和李磊都羡慕极了。

    春花也笑了,连声说好。

    “奶,老师问我是谁教的,我说是您。”

    李思静顿了顿,看着陈老太越发柔和的脸,继续说:“奶,咱初中缺老师呢,何老师问你想不想做老师,教人识字?”

    李卫国和春花都还缓不过神,面面相觑,妈怎么还能当老师了?这

    教人识字?

    陈珂想过自个会当一个很好的老太太,教育儿子孙子,帮助老李家走上平坦康庄大道晚年过好日子,也想过当一个社会科学发展的支持人,钟同志没试验成功的时候给加把劲儿。

    但她没想过自个去当个老师,陈珂知道自己不会误人子弟的,她有高学历,是经过祖国九年制义务教育,千军万马过山河的高考,还有优秀苗子里拔高的研究生,她可能比这村里好些老师都学得多。

    这时,脑子里出现了久违的系统音效: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就如一道光照进陈珂心里一般。

    陈老太点头,露出跃跃欲试的表情:“闲着也是闲着,试试总没有差错——大丫,回头问问你那何老师,有没有工钱,老二他当学徒工都一个月五块钱呢,我这当老师的,可不能低!”

    老李家这个晚上几个人都跟做梦了一样,尤其是春花,她回想着老太太摔倒在地里还是昨天的事儿呢,她拍拍李卫国,冥思苦想出一个结论:“摔个跤是不是还能开窍,我咋觉得妈摔个跤,不仅人变好了,对我好,对大丫好,还认字了呢。”

    李卫国连忙打断春花:“你别把咱妈说的那么神,这老天爷听到了要逮走的。”

    春花连忙被窝里捂上嘴,就听李卫国沉默了一会儿说:“咱妈是摔了个跤,看透了,别的啥都不是。”

第二十章() 
啥都不是的陈老太太第二天就跟着李思静上学去了。

    县里的庙离村子得走好些路,如果能遇上牛车,那就能坐着去上学了,可鲁山村的牛本来就少,这会儿正是快秋收的关键时候,绝不会拿来当交通工具。

    陈珂拿灵泉水当营养品喝,步子越迈越矫健,还是李思静拉住了她奶,好奇:“奶,您怎么走起来身轻如燕,这里路不平,我搀着您走吧。”

    李思静怪奇怪的,她奶不下地以后身上总是干干净净的,靠近了还有淡淡的香,比她这小姑娘还香,让人闻了就很想亲近。

    陈珂乐得小姑娘亲近她,李思静一边搀着她奶一边说:“何老师说如果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