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本三国一路人-第74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些不扯,只说鲁肃在得到了孙权的授权之后急匆匆的就离开了建业,快马加鞭的连夜赶回柴桑。不过鲁肃的心中有种预感,就是自己的这次行动多半会没有个好结果……
鲁肃的猜测没有错,就在鲁肃刚刚离开建业的时候,赵云已经率领着一支快速部队正在风驰电骋般的赶赴桂阳。
事实上吧,诸葛亮那头得到消息的时间要比孙权这头早上那么一些。毕竟这是荀彧帮陆仁设下的谋略,主动权又是在陆仁的手里,要控制好时间的话不要太简单。
诸葛亮和鲁肃都作出了正确的分析,而这个桂阳郡对双方来说又都有着重要的意义,谁又肯善罢甘休?再对双方来说,谁先抢下桂阳,就意味着谁抢到了事件中的主动权,所以都是急急忙忙的派出了兵马。
再对陆仁这头来说,桂阳郡落入了刘备的手中的话明显更符合陆仁方面的需求,所以在时间方面诸葛亮这头得到了一点“照顾”。反过来说诸葛亮这头也猜出了陆仁的意图,而对于自身来说也不能让孙权先占下桂阳,所以是毫不犹豫的让赵云带兵去抢占桂阳。
至于赵云到了桂阳能不能占下来……呵呵吧,都说了诸葛亮猜出了陆仁方面的意图了,那么诸亮就清楚赵云只要到了桂阳,可以连仗都不用打,本来就别有用心的陆仁方面一定会很开心的把桂阳顺顺利利的交接给赵云。还是那句话,刘备方面占据桂阳才符合陆仁方面的需求。
事情也正是如此,因为有着情报时间方面的优势,而且出动的还是赵云的快速部队,所以赵云的兵马赶到桂阳的时候,鲁肃才刚刚从建业赶回柴桑,兵马甚至才刚刚开到长沙一带。
赵云原本还有点担心要打攻城战什么的,而以陆仁一直以来与刘备这边相对良好的关系,这一仗着实有点让赵云下不去手。不过等赵云的兵马赶到桂阳城外的时候,却意外的发现刘备这头已经有人在等着他了,而且还是赵云的老熟人:徐庶。
徐庶当年被陆仁拐跑,之后就在陆仁的麾下常年镇守于泉州、广州这一线。不过那个时候陆仁出于一些需要曾经把徐庶派回去帮过一段时间的刘备,因此徐庶与刘备阵营中的一些人很熟。现在徐庶见到赵云,笑了笑就在马背上向赵云施礼道:“子龙!庶在此久候多日了。”
赵云可不是笨人,只不过有些闷骚而已。而在来之前,诸葛亮当然要向赵云交待一些内情,赵云对此也只是半信半疑而已。现在见徐庶居然就在桂阳城外等着自己,赵云的心中对于诸葛亮作出的那些判断就已经信了八成……
卷三 第三百四十四回 借题发挥()
中亚,仰光。
通讯舱中,陆仁很没形像的坐在地上,手里还托着个大椰子,一边吸着椰汁一边听那边的荀彧在诉说着目前的情况。听到某个地方,陆仁便坏坏的笑道:“鲁子敬和赵子龙就没有在桂阳城下打起来?”
荀彧捋须而笑:“鲁子敬是聪明人,不到万不得已又哪里会轻启刀兵?另外据建业那里的细作传回来的消息,赵雨是上午见的孙权,鲁肃下午就急急忙忙的离开建业赶回柴桑,由此可见鲁肃当时就推算出了咱们的意图。而这样一个心中了然的人,也更加不会轻易的与刘备开战,使孙权完完全全的掉进咱们的套里。”
陆仁点头:“的确,鲁肃这个人大智若愚,不可轻视。不过他应该也不会那么轻易的就让诸葛亮把桂阳抢走吧?”
荀彧道:“那是当然。而且诸葛亮这样抢下桂阳,在道理上总归是说不过去。对了,义浩你知道诸葛亮在情急之下用的是什么借口吗?”
“什么借口?”
荀彧再笑:“诸葛亮找出来的借口是听说桂阳附近最近闹山贼,因恐桂阳有失,所以派了人去帮你守好桂阳城……还真是够能扯淡的。”
陆仁也摇了摇头:“我留给诸葛亮的时间也不多,他为了赶时间当然是随便的找了个借口就把赵云给派了出去。反正只要把桂阳给抢下来,造成一个既成的事实就行了。不过接下来,诸葛亮与鲁肃之间的淡又是怎么扯的?”
荀彧道:“诸葛亮也好,鲁肃也罢,他们都深知孙刘同盟合力抗曹的重要性,所以没有必要的话他们也不想打起来。而且应该是诸葛亮考虑到了孙权这回确实是太吃亏了点,不适当的给孙权一些甜头说不过去,所以在明面上是跟孙权说暂借桂阳。”
陆仁一口椰汁喷了出来:“又借?真亏诸葛亮想得出来!这南郡都借了多少年了?现在又向孙权借桂阳?”
荀彧道:“双方既然都不想打起来,而桂阳又是义浩你名正言顺的划于了孙权,那么双方就总得有一个说得过去的借口来下台阶,不然的话其中一方的脸面上终归不太好看。哦,诸葛亮为了平复一些孙权的怨气,所以是与鲁肃商定桂阳每年的税收孙权拿走八成,刘备这边只留下两成养军。”
陆仁乐了:“如果是这样的话,听起来到像是刘备在帮孙权打工了。地帮你管、事帮你平,收来的钱却是你拿走。”
荀彧道:“刘备一方此次毕竟还是理亏了些,不作些让步可不行。这话又说回来,刘备一方抢占桂阳,为的又哪里是桂阳的那点税赋?”
陆仁道:“这到是!不过荀公,这个事我们也少不了要扯点皮吧?”
荀彧学着陆仁的习惯耸了耸肩再双手一摊:“这关我们屁事!毕竟在明面上,我们在桂阳只有治安人员,连城守军都没有,碰上事情又哪里能挡得住前来抢占之人?再说地我们已经名正言顺的划给了孙权,难不成现在出了点什么事,孙权还能厚着脸皮的要求我们去打下来再交给他?这也太说不过去了。当然该扯的皮还是要扯一点,不过老夫能从容应付,义浩你无须担心。”
陆仁点头:“按现在的情形,刘备那头是被我们给彻底的拖下了水,所以对于孙权方面我们应该不用担心什么了……曹丕那边现在又是什么情况?”
荀彧收起了刚才的微笑,正色道:“曹丕的大军已经集结了大部份,先锋部队也已经抵达了南皮。老夫已授意辽西的吕玲绮、拓跋玉、慕容紫英集兵提备,辽东的刘子阳则要随时增援辽西各处,再就是由邓士载率领辽东水军巡于渤海一带,一方面防备曹丕可能会有的海路进军,另一方面就是曹丕如果执意开战,就由邓士载寻机向胶东半岛一带进行骚扰性的攻击。”
陆仁再次点头,荀彧这样的安排是比较合理的。再想了想,陆仁问道:“倭岛那边的局势怎么样了?”
荀彧道:“老夫明白义浩你的意思。放心吧,陆伯言来过电报,说用不了多久就可以把倭岛的局面彻底的稳定下来,介时会将凌远的水军也派往渤海助战。咱们兵力有限,能用的就尽可能的都得用上。”
陆仁道:“说老实话,这种仗我真他吗的不想去打,可事到临头却是不打不行。荀公,麻烦你在别的地方再多想想办法,试着尽可能的别用战争的方式来解决掉这次的事。”
荀彧苦笑:“你以为老夫不想吗?老夫一直在做着!只是……唉!”
看到荀彧叹息,陆仁诂计荀彧写了不少信去中原,但都没什么反应。但这也没什么办法,因为陆仁知道荀彧,或者说荀氏宗族在中原地区的影响力已经大不如从前,毕竟荀彧带着荀氏宗族到夷州都十多年了。都说人走茶凉,荀氏宗族十多年没在中原地区有过什么动静,对其他的那些宗族的影响力自然会下降到一个很低的标准上。
又商议了几句,蔡琰突然急匆匆的冲进了荀彧那边的通讯室中,见了荀彧也顾不上行礼,冲着二人就急道:“义浩,荀公!大事不好!!”
陆仁和荀彧都是一愣,陆仁马上问道:“出什么大事了?”
蔡琰缓了口气,却也顾不上整理因为一路狂奔而带得有些散乱的衣衫和乱发,急急的道:“郑、郑老先生,郑老先生他……过逝了。”
“什么!?”
陆仁和荀彧同时大惊。蔡琰口中的郑老先生指的当然是东汉的经学大师郑玄,而郑玄可是陆仁这里的镇州之宝!要知道郑玄对当时华夏的文人士子阶层的影响力那可不是闹着玩的。
不过在惊过之后,陆仁却也着实无奈。郑玄原本应该是在建安五年病逝,而当时的郑玄就已经是七十三岁的高龄了。后来陆仁设法把郑玄拐到了夷州,并且悄悄的给郑玄“续了命”,那么到现在的建安三十年的前后,人郑老爷子都快百岁了。
由于身体老化的程度过高,细胞活化剂的效用递减得很凶,二十几岁的年轻人一支能有效十年的药,在郑老爷子的身上的效用只有一年。而陆仁这两年一直在中亚,对郑老爷子那头就有点没顾上,一个没注意,郑老爷子再生个病什么的,老头子就顶不住了。按雪莉的说法,除非是把郑老爷子带去“秘境”送进医疗舱,否则光用药也很难吊得住命。
总之郑老爷子就这么走了。不过在夷州的这二十多年,郑老爷子给陆仁留下了很多的东西,也帮了陆仁非常多的忙。现在突然听说郑老爷子走了,陆仁抛开那些政治上的利用价值,在心底也确实是对郑老爷子的去逝感到非常难过。
三个人一齐的沉默了一下,最后还是陆仁先向荀彧招了招手道:“荀公,我在中亚这里走不开,郑老先生的丧事就劳你代我再多费一下心。”
荀彧点点头:“应该的。郑先生亦为吾师,吾又岂能怠慢?”
蔡琰这时一口气也彻底的缓了过来。然后先是看了看二人,随即从袖中取出了一份书信递给了荀彧:“这是郑老先生的孙儿差人送来的,据说是老先生留给义浩的遗信。”
陆仁和荀彧又是一愣,接着荀彧就把信接了过来拆开细看。而在看过之后,荀彧不由得仰天长叹道:“郑老先生有心了!想不到他在临近故去之前,还要颇费心神的帮上义浩你一回。”
陆仁一听这话心中便隐约的明白了点什么,再看看荀彧展示出来的信文,陆仁的人就沉默了下来,良久之后才道:“等局势稳定了,我一定要抽个空回去一趟,好好的拜祭一下郑老先生。”
郑玄留给陆仁的信与其说是留给陆仁的,到不如说是一封公开信。而在信中,郑玄着重的强调了曹丕这次的军事行动的不合情理,对曹丕也表示出了强烈的遣责与不满。而在信中的最后,郑玄是表示希望自己死去之后,陆仁能将他送回老家高密下葬,做到落叶归根。
一般来说,文人写这些东西不见得就会有什么用,那些割据的军阀真要想打仗的话又哪里会管你们这些文人在那里叽/叽/歪歪?但是!这也得看看写这东西的文人有着什么样的身份、地位、名望,而郑玄对中原地区的文人士子们的影响力是开玩笑的吗?更何况这可是郑老爷子的临终遗言,份量更重!
也就是说,陆仁这里如果把郑玄的这份遗信公开的话,会不会有什么实质性的影响可能是不太好说,但肯定会引发中原地区的文人士子们的某些反应。
而事实上曹魏境内其实还是有着很多的士族宗族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并不赞成曹丕与陆仁翻脸开战,但是由于曹丕抓住了陆仁“害死”了他的美妾与腹中之子的这个借口,所以即便是曹丕显得有些一意孤行,这些士家宗族也不太好过于激烈的去反对曹丕的行动。
可是现在呢?郑玄的这份遗信公开,就等于是让这些士族宗族找到了一个可以站出来反对曹丕举兵的理由,一个可以发力的发力点,使他们可以名正言顺的去反对曹丕的这次行动。而陆仁和荀彧都是老油条了,又哪里会想不到这些?所以说郑玄留给陆仁的这封信意义非同一般,至少也可以让陆仁在“理”这个层面上占到优势。
由衷的感叹完,陆仁的目光就飘到了荀彧的身上,荀彧则是默不作声的向陆仁点了点头,表示他知道接下来的事要怎么做,不过荀彧马上还是补上了一句话:“事虽如此,军备之事也绝不可放松,毕竟谁都不知道曹丕会不会冒此大讳而执意而行。”
“荀公你盯紧着点吧……文姬,多拿些钱粮出来,给郑老先生办好后事。说真的,到了这个份上还要利用人家郑老爷子一回,我心里真的有些过意不去……”
华夏那边的情况暂且放上一放,现在来看看罗马这边。
陆兰来到罗马也有些时间了,并且应罗马皇应之邀请,暂时是以歌舞剧教师的身份在罗马这里教导这边的“文艺人员”。
不过一般情况下,也用不着陆兰去事事亲为,只是在相应的时候指导一下就行。所以更多的时候,陆兰要么就是在罗马的各处走走玩玩,看一看与东方华夏截然不同的古罗马文明,要么就是在居所忙着汉语歌舞剧剧本的拉丁文化。
今天陆兰没有出去,等忙完了手头上的一些剧本内容的翻译编写再出来透口气的时候,入眼的就是一大堆罗马方面的贵族送来的精美礼物,再就是一大堆请陆兰去赴宴的邀请。陆兰对此也是深感无奈,因为她知道这段时间下来,罗马这边盯上了她、对她垂涎的人可不在少数,甚至就连罗马皇帝都曾经旁敲侧击的问过陆兰一些很敏感的问题。
不过陆兰当初对这种事情碰上得就非常多,现在要应付起来并不难。再者陆兰是准备忙完了手头上的剧本之后就按原定计划离开罗马,率领船队经大西洋去美洲那边看看,看看陆仁所说过的玛雅文明地区是个什么样子,所以陆兰到也不用太过在意罗马这边的人。
很随意但不失礼的回拒掉了那些邀请,然后把那些礼物安排人去处理掉,得来的钱粮陆兰会以送礼的贵族的名义用来赈济罗马这边的贫民……这个事陆兰以前常做。看看也差不多了,陆兰就打算出门去走一走……
很随意但不失礼的回拒掉了那些邀请,然后把那些礼物安排人去处理掉,得来的钱粮陆兰会以送礼的贵族的名义用来赈济罗马这边的贫民……这个事陆兰以前常做。看看也差不多了,陆兰就打算出门去走一走……
(南昌好像是在一夜之间降温到十来度,很有点冷了,瓶子差点感冒……)
卷三 第三百四十五回 阴差阳错()
三世纪前期的古罗马城是当时欧洲的文化中心,古罗马文明也确实给人类留下了许许多多辉煌灿烂的文化瑰宝。只不过后世的人们看到的都是些遗址而已,而这些东西在它们还在发挥着原本的用处的时候又是个什么模样?
陆仁就曾经有过等有了时间、有了机会,怎么说也得跑到这些文明古都去看看的想法,只是今时今日的陆仁诸事缠身,又哪里走得开?不过陆仁的这些想法影响到了陆兰,而这也是陆兰后来会决定一定要去世界各处看看的想法的由来。
此时此刻,陆兰就在古罗马城的街头游走着,时不时的还会在随身的本子上记上几笔,回头好整理成游记。顺便说一句,在这一点上可千万别小看了陆兰的文化功底,要知道她当初被陆仁收留下来之后就没少受到蔡琰的文化薰陶,后来被陆仁推上舞台,在陆仁的提醒之下也更加的明白文化功底的重要性,因为表演艺术这东西到最后拼的就是自身的文化修养的高低。
而陆兰能够用自身的魅力征服了那么多的人,难道就只是因为陆兰长得漂亮?与陆兰自己的刻苦用功,给自己培养出了独特的气质与魅力也有着很大的关系好不好?这要用现代的话来说,陆兰的身上已经有了那么股子的仙气、灵气、女神范。
这些不扯太多,只说在这古罗马城的街头,陆兰正在感受着这文明古城的气息。而古罗马城作为当时西方的文化中心,其繁荣的程度却也不可轻视,毕竟那句“条条大路通罗马”也不是什么吹嘘之词。
只是再繁华的城市,也始终会有着一些不和谐的地方,这一点哪怕就是现代社会里最繁华的城市也一样无法避免,又何况是三世纪的古罗马城?至少陆兰就已经看到了很多不和谐的画面。
不过陆兰不会去做什么多余的事,因为她知道这些事是难以避免的,只能是尽可能的去减少而已,这就得看当权者能做到一个什么样的程度上了。
而在看到那些画面的时候,陆兰的心里却会升起一股自豪感,心中会暗暗的说上一句:“还是我的那个死鬼做得更好。这些事情在夷州其实也有,不过可不像罗马这边这么多。而且从整体上来看,也明显是我们夷州的民众显得更有活力一些,相比之下罗马这边虽然看似繁华,但是平民阶层的脸上却有点死气沉沉的,少了一些活力与笑容。”
这可不是陆兰在护短或是“单蠢”认为就是陆仁好,而是陆仁在流民的安置以及社会福利方面做得确实很出色。然后陆兰可没少参予过那些事情,因此对一些相应的事情也非常了解。所以陆兰明白,古罗马城中的这些不和谐画面有点多,完全是古罗马当权者没有能够做到位的结果。
带着几分这样的心思在街道中游走,却忽然发觉城中的某个地方非常的热闹。先是愣了那么一愣,随即将随行的罗马侍者唤了过来问询,罗马侍者便恭敬的告知陆兰说那里是古罗马城中的奴隶市场。
三世纪的古罗马仍然有着奴隶制的存在,那么会有奴隶市场也很正常。陆兰在来罗马之前曾经听陆仁多多少少的提起过这些事,所以知道一点,只不过陆兰本身对这个事有些反感,毕竟她本身就是贫苦出身,如果不是碰上了陆仁的话,诂计不是饿死街头就会是成为一个和奴隶也差不了太多的人,因此陆兰一直不太愿意去这一类的地方。
不过今天都到了这里了,而且想想自己的游记要详实的话就不能避开一些事情,所以就决定去奴隶市场看看。买不买奴隶都在其次甚至是最次,主要还是想增长见闻、完善游记。
就这样,陆兰在那些侍者的保护下进到了奴隶市场。要说陆兰在现在的罗马可是名人,那些贵族圈子里的人以及曾经看过陆兰的歌舞剧的平民都认识陆兰。不过陆兰对这种事情早已经是车轻驾熟,乔装打扮更是家常便饭,所以这会儿还真没什么人认出陆兰。
而今天的奴隶市场也的确是有些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