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库小说网 > 古今穿越电子书 > 十国帝王 >

第508章

十国帝王-第508章

小说: 十国帝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太子有令,全军夺城!”

    “太子有令,全军夺城!”

    “太子有令,全军夺城!”

    二十万大军组成的铁甲海洋,发出地动山摇的喊杀声,涌向门户大开的金陵城!

    ——————

    纵横怎么又搞了个双倍月票的活动,毫无理由啊。。。

章一百零七 千百年金陵风月 数不尽君臣过往(8)() 
二十万唐军士卒,以殿前军和侍卫亲军甲士为主力,四面围攻金陵城,其势之大,犹如涨潮的海水漫上孤岛。

    李从璟所在的东城墙外,王师将士大多陷入疯狂状态,他们围攻金陵半载,不知在城前留下多少鲜血与尸体,寒冬时节更有千万人患病,战事可谓是分外艰辛,如今终于炸塌了城门、轰塌了城墙,金陵对他们而言已是大门敞开,此时焉能不奋躯前奔?

    其它三面城墙的王师将士,得知东城门已破,岂能不知夺下金陵就在今日,遂在各自将校得带领下,使出浑身解数,将巢车推到城墙前,架上空中走廊,又把云梯架上城头,勇猛无比的往上攀登。

    李从璟脚下的望楼比金陵城墙还要高,如若不然也当不得望楼二字。看着无穷无尽的王师将士四面奔向城墙、攀上城头,奋不顾身杀向吴军,前赴后继跃进这座江南雄邦的京城,他心中涌动着难以言状的情绪,犹如一座即将喷发的火山。

    夺下金陵,灭掉吴国,九州之内,再无大诸侯。

    若说先前大唐还只是称雄江北,对江南“鞭长莫及”,那么从今往后,大唐的铁甲就将以气吞山河之势,席卷天下。

    天下十国,已去过半矣。

    细细思之,李从璟走到今天并不容易。

    天佑、同光、天成、长兴。。。。。。尽是年号就过去四个;晋阳、淇门、幽州、渤海、洛阳,复又转战金陵、蜀中、契丹、江淮,他用脚步丈量过的距离,从家门延伸到整个天下。

    ——然而,李从璟从未言苦。

    这,就是大唐太子!

    昔曾,十年蛰伏,读破诗书三千卷,练得沙场杀人剑!

    昔曾,十年征战,血流南北三千里,铁马金刀败强敌!

    昔曾,十年治国,日进社稷三千策,夜对烛火生白发!

    ——思及过往万千事,不负江山男儿志。

    挥师十万过大江,敢问天下谁为王?

    春风拂面,望楼高绝。千年金陵在眼前也在脚下,明光铠在阳光下熠熠生辉,李从璟的身姿依旧挺拔,黑袍黑发,横刀腰间悬挂。

    他今天站在金陵城外,就像天佑十九年作为斥候奔驰在魏州。

    人生可堪用事之际,有多少个十年?

    大丈夫立志于学,到而立之年谋事于天下,再到位列高位匡扶社稷,各种艰难困苦与意气风发,这三十年岂非已经书尽?

    但李从璟知道,他的路还远未到尽头,他脚下的路、面前的路,看得见的路、看不见的路,还有很远很远,在黑夜尽头、在黎明曙光。

    穿越而来,他的路就打上了大唐的烙印,他这一生蛰伏也好、征战也好、治国也罢,都是为大唐这二字。

    而现在,金陵城横亘在李从璟面前,也横亘在大唐面前。

    他当如何?

    “报!太子殿下,高从周、皇甫麟所部,先后突入城中!”军使登上望楼,在李从璟身后抱拳而拜。

    金陵城映在李从璟眼里,他手指这座千年古城,发出一个金戈纵横的声音:“为了大唐的江山社稷,夺下它!”

    。。。。。。

    “丞相快走!”金陵城头,眼见唐军海水般汹涌而来,奋躯从城门、城墙缺口奔进城中,又攀爬云梯,自巢车杀上城头,已成水漫金山之势,宋齐丘、周宗等人连忙劝徐知诰离开。

    事到如今,呆在城头已是无用。

    徐知诰内心悲愤不已,他先见如徒如子的林仁肇战没,又见耗费他极大心血与期望的金陵城防崩溃,此时就要丢掉城头防线,而丢掉城头防线意味着甚么,自然是不言而喻,念及此间种种,无异于天塌地陷,徐知诰悲怆的手指城外唐军望楼,大呼一声,“李从璟!你好狠!”

    徐知诰被众人和护卫簇拥撤离城头时,吴国皇帝杨溥正从宫城摆驾来到城中大街。大街中央设有高台帷帐,正是杨溥每日必定亲临的地方,旬日来受他多番举动的鼓舞,金陵军民无不挺身力战,的确没有让唐军占到半分便宜。

    如此效果,杨溥怎会不满意万分?

    连日里不停有官员、将校、士卒甚至百姓,来到高台帷幄前朝拜,简直把他当作了神明。天子本就是上天之子,无愧于神明的身份,杨溥在享受这份独到的尊荣时,也对来日大吴存国、国势再兴充满希望,当然,对重掌大权,他更是极尽期盼。

    但今日的情形分明与往日不同——何至于是不同,已经有了天差地别。

    杨溥在来高台帷帐的路上,就感知到了气氛不对,一路上不乏有将校来禀报,说北贼攻势太大,搬出了军中从未见过的利器,请杨溥回宫暂避。但杨溥没有理会,他已经打定主意,越到危急关头,越要表现他不惧生死的决心。

    为了保证自己能被城头的军民看到,杨溥脚下的高台建得高达五丈,已经远远超出一般的阁楼,又因为高台建立在大街中央,处于十字街口,既可以避免为城外唐军的投石车、强弓劲弩波及到,他站在这里举目而望,又能看得很远,足以将城中各处的事物纳在眼底。

    但就是因为这样,此时他清楚的看到了东城墙那一段宽达数丈的巨大缺口,看到了缺口处无穷无尽杀将进来的唐军甲士,他更看到了轰然破碎的城门,被汹涌奔进的唐军甲士踩在脚下,连绵不绝的冲杀进城!

    城中的吴军拼死抵挡,到处战作一团。

    数不尽的金陵军民从各处奔向城墙缺口处与城门,犹如百河争流汇入大海。但饶是如此,也挡不住唐军战阵的稳步前进,他们的军阵森严壁垒、密不透风,犹如一架移动的绞杀机器,一切冲到他们面前的吴军将士,都被他们杀退杀散,区别只在于战斗时间的长短而已。

    “怎么会这样?城门怎么会破?城墙怎么会塌?”杨溥愣愣望着陷入百鬼夜行中的金陵城,实在无法理解、无法接受,本来坚固如山的金陵城,怎么会突然在一夜之间就被唐军攻破了?!

    “唐军。。。。。。唐军怎么这般骁勇善战?”杨溥身旁的宦官侍从,看到如虎如狼冲杀进来的唐军甲士,都被对方凶悍杀伐之风震惊的嗔目结舌,也不知是否惊惧过甚,都不敢再称呼对方为“北贼”。

    他们不是没有见过唐军攻城,只是彼时金陵城防严密,唐军蚁附城头虽也景象壮观、摄人心魄,但金陵城头总没有被攻下来。杨溥只知道金陵坚不可摧,哪里会想到失去城池的依托、庇护后,在阵战之道上,吴军士卒会被唐军这般碾压?

    “陛下,快看,唐军从城头杀下来了!”宦官惊声叫起来。

    杨溥循声去看,就见东城墙上,无数唐军前赴后继,在城头现出身形,然后大举杀向城头的守城吴军士卒。而后唐军越来越多,吴军越来越少,到最后吴军就被唐军从城头赶下来,不停往城内逃窜,而唐军则趁势杀下甬道,冲进城中。

    城门、城墙塌陷处、城头的唐军,相互呼应,彼此援引,前者为后者牵制了兵力,后者打开局面反过来又支援前者作战,声势层层叠加,渐成江海滔天之象,已经完全压倒了守城的吴军士卒,迫使他们不停往城内退却,再难撼动进城唐军的兵锋!

    到得此时,杨溥已是禁不住双股颤栗,双眸里充满恐惧。他不过是个从未上过战阵、从不曾浴血搏杀过的深宫君王,或许能玩弄一些权术与阴谋,但见到唐军大举进城,见到金陵被黑袍黑甲淹没,见到吴军士卒不停溃败、伤亡,哪里还能保持镇定?

    “陛下快走!”

    “陛下快回宫!”

    听到宦官侍从们的阵阵惊慌大呼,杨溥双目中淌下泪来,心头那个做回一国之君的美梦,在这一刻支离破碎。

    他知道,这个美梦,折在徐知诰手里,或许还有重圆的可能,但碎在唐军手里,就再也不可能拼凑起来。

    徐知诰奔行到高台帷帐的时候,杨溥已经率众仓惶逃回宫城。这位大吴名义上的君王,一直以来都在他的制裁下没忘记抗争,甚至能抓住最后机会奋起一搏的傀儡,但此刻在唐军山崩地裂的攻势面前,再也无法坚守自己的阵地,只能灰溜溜败走。

    “丞相!北贼势大,金陵难守,卑职护送丞相出城!”眼见形势无法逆转,满头大汗的周宗焦急的劝徐知诰。

    徐知诰在高台前停下脚步,闻言厉喝道:“闭嘴!”

    “丞相!事已至此,非人力所能挽救也!丞相还是趁北贼没有完全控制城池时,速速离去,留得青山在,才能图谋来日啊!”宋齐丘也悲声劝道。

    “来日?丢了金陵,何来来日?”徐知诰惨笑一声,他突然大步走上高台,转身面对面色惶急的众人,神色坚定,“本相守卫金陵,岂能弃城而逃,今日誓与金陵共存亡!传令众将士,与北贼巷战,不死不休!本相坐镇于此,宁死不退,保家卫国,虽死无悔!”

    众人见徐知诰神色坚定,不禁大为感奋。周宗一把拔出横刀,带领一部护卫、青衣衙门转身杀向唐军,“尔众随我来,金陵有数十万军民,此番不杀退北贼,死不旋踵!”

    金陵军民见徐知诰坐镇高台不退,大多感怀不已,半年来徐知诰的种种作为,无论是日日亲临城头,还是搬空相府财物赏赐众人,亦或是将护卫仆役都派上城头,早就为他收拢了足够多的人心,此时无不奋躯与唐军在街巷中死战。

    周宗更是悍不畏死,唐军入城之后,渐成分散之势,他的部属都是精锐中的精锐,被他抓住机会杀退了数股唐军。

    一时之间,金陵城的街巷中,除却中心地带,皆尽是相互搏杀的两军将士,主街上更是步步啼血,横尸枕道。

    在两军似乎要成僵持之势的时候,一股股唐军忽然从吴军背后冒出来,挺身杀向吴军的后背!

    原来是唐军挖通了地道,从地道中杀了出来。

    城门、城墙的唐军大举杀入城中,吴军分兵迎击,对地道的防备自然就弱了,此时唐军从地道中杀将出来,吴军哪里抵挡得住?

    杀败一个街巷的吴军,唐军就能支援附近的街巷,杀败数处街巷的吴军,唐军就能大举奔进!

    金陵城的四面城头,数不尽的唐军将士,跃上马道杀退吴军,复又杀进城中。潮水般从四面不停涌向城中,走街过巷,步步向城中蔓延,已经无法抵挡。

    金陵固然有数十万军民,但岂能人人皆精卒?

    唐军有二十万将士,过半乃是精锐的禁军,他们要攻占金陵,岂是金陵人多就能抵挡的?

    黄昏时,浑身浴血的周宗奔回高台,不由分说,将徐知诰架起来就走,“卑职护送丞相进宫!”

    日暮时分,吴军步步溃退,死伤无数。

    当日夜,城中战事大体落幕,只余些许负隅顽抗的吴军士卒,唐军主力遂围金陵皇宫!

    ————————

    感谢法号星空的四万赏,恭喜成为本书第一位盟主,多谢所有打赏投票的好汉,我都一一看过。

    ps:本书还有不少内容,大伙儿不用担心。毕竟强大起来的大唐,才是那个让人颤抖的大唐,不是吗?

    ps2:今天还会有更,这是肯定的。

章一百零八 千百年金陵风月 数不尽君臣过往(9)() 
(第二更)

    金陵城虽有数十万军民,但真正能跟唐军作战的,仍旧只是很少一部分。战争大体如此,百姓往往充当的是被保护的角色。这大抵是农耕文明的惯性,不同于草原上成年儿郎皆战士,必要时候妇孺都能提刀上马的情况。

    因为林仁肇已死的缘故,徐知诰和杨溥进了宫城之后,抵御唐军的重担基本都落到了周宗身上。

    临危受命的周宗,纵然有万千本事,也奈何唐军不得,天还没亮皇宫就岌岌可危。

    只不过到了这等时候,还能坚持与唐军战斗的吴军,都是铁了心要舍身忘死报国的,所以战斗虽然呈现的是一边倒的趋势,吴军中却鲜有投降的人。

    徐知诰并没有跟杨溥呆在一处,这对连貌合神离都很难算得上的君臣,此刻都在各自左右的陪同下,位在不同的宫殿里。

    金陵皇宫并不大,至少眼下是这样,跟洛阳完全无法相提并论。

    身处宫殿中,唐军对皇宫的围攻声如在耳畔,撬动着人的心弦。无论是悬挂在外的灯笼,还是殿堂中摇曳的烛火,都脆弱的仿佛随时都会熄灭,给不了人任何一丝心安。

    杨溥呆呆坐在那张只有大吴皇帝才有资格坐的皇椅上,双目无神,嘴中无意识的呢喃着恐怕只有他自己才能听懂的话语。

    “自古以来,从未曾听闻强敌压境之际,君王倾其所有财货赏赐于将士,而城池仍然被攻破的。。。。。。我连宦官宫女都派出去守城了,我已做到了我所能做的一切。但为何,为何金陵仍旧没有守住?”

    宦官宫女们三五成群蜷缩在一处,相对垂泪哭泣,使得殿堂中充斥着悲苦的意味。冷风伴随着厮杀声闯进来,卷动着帷幄,拨动着人心。宦官宫女们的哭声更大了些,阴沉沉的,连带着杨溥也泪流不止。

    一个人大步闯进来,却是个宦官,他手里提着一把不知从何得来的横刀,兀一进屋,左右环视哭泣的宦官、宫女们一眼,眉头一竖,尖利的嗓子陡然喝道:“都哭甚么!陛下在此,尔等不好生伺候,竟然自顾自哭泣,成何体统!”

    杨溥和众人不约而同望向来人,不时又齐齐收回视线。这个宦官他们大多认得,不过是宫里一个寻常宦官罢了,没甚么品级,平日里毫不起眼,碰到稍有品阶的宦官,还得低声下气陪着笑脸。

    这样一个宦官,自然没有人去重视。若非宦官、宫女们此时都乱了心神,少不得要呵斥他一顿,甚至是打骂一阵。

    宦官见无人理他,勃然大怒,提到走向几名有品阶的宦官面前,二话不说,举刀就砍。伴随着几声惨叫,那几名平日作威作福的宦官,此时不是命丧黄泉,就是身受重伤哀嚎不停,全都倒在血泊中。

    谁也没想到这个宦官竟然敢杀人,一时间都惊恐的望着他,连哭泣都忘了。在那把滴血长刀的陪衬下,这个平日里毫无亮点的宦官,长身而立,此时成了众人仰望、畏惧的对象,令众人大气都不敢喘一下。

    见众人都安静下来,忍不住哭的人也只敢压低声音抽泣,宦官左右环视一圈,露出满意之色,这便提着带血长刀,来到杨溥面前。

    “你。。。。。。你要作甚?”一个本身就据有阴气的宦官,在这样一个阴气的夜晚,提着阴寒的长刀逼近过来,怎么都显得太阴森了些,况且对方脸上、衣袍上还沾有温热的鲜血,实在太过狰狞可怕,杨溥不禁往后退缩。

    “陛下!”出乎意料,这名宦官并无对杨溥不利的意思,而是陡然大喝一声,怒目圆睁,“陛下还记得先皇否?”

    杨溥惊恐未褪,错愕的望着眼前这名宦官,不知他意欲何为。

    “陛下可还记得,我大吴的偌大功业是如何打下来的?”宦官逼近杨溥,瞪着对方,“陛下可还记得,我大吴的江山曾饱受赞誉?”

    杨溥怔住。

    宦官又厉声喝问:“陛下身为大吴皇帝,竟然要忘记先帝的赫赫功业不成?”

    杨溥心底一股热火陡然升起,“朕当然不会忘!”

    他当然不会忘。

    乾符年间,黄巢、王仙芝作乱,引得江淮群起而反,杨行密因参与造反被俘,后因“相貌奇伟”被刺史放走,而后杨行密入伍从军,昔曾戍守朔方,立下军功,归来后因不满军使意欲再遣他戍边,愤而杀人夺军,自号八营都知兵马使。

    由此,杨行密崛起于微末、扬名于行伍,二十年间征战淮南各地,救高骈、败孙儒、降强军、平叛乱、拒朱温,拜相封王,打下吴国的偌大基业之地。

    在此期间,杨行密选拔贤才,招募流亡,轻徭薄赋,劝课农桑,使得淮南成为太平之地,吸引了源源不断的中原衣冠、百姓南投。

    非止如此,杨行密更是改革军政,削弱藩镇节度使之权,是以吴国的藩镇军不像淮北那样桀骜不驯、动辄叛乱。

    凡此种种,奠定了吴国雄霸江南的基础。

    可惜杨行密死得太早,其后张颢、徐温擅权,杨行密的继承人、杨溥的兄长杨渥,被张颢所杀,其后被徐温拥立的杨隆演,更是抑郁而亡,这才轮到杨溥被推到台前,就连他称帝,也不过为了方便来日禅位给徐家。

    杨溥好不容易把徐温盼死了,却来了个更加厉害的徐知诰。。。。。。

    杨溥的命运,也是杨吴的命运,杨溥与徐知诰的斗争,也是杨吴与徐家的斗争,杨溥的凄凉与悲哀,便是杨吴的凄凉与悲哀,杨溥的不甘与孤愤,便是杨吴的不甘与孤愤。

    ——如果这片土地还能称之为杨吴的话。

    而在今夜,在杨吴即将灭国的今夜,面对眼前浴血宦官的怒喝,杨溥站起身来,把腰板挺得笔直,告诉对方:“朕当然不会忘!”

    宦官将手里染血的长刀递给杨溥,“今日,大吴亡了,请陛下与大吴共存亡!”

    杨溥接过那把长刀,眼神有刹那的恍惚,随即就坚定如铁,“身为大吴皇帝,朕理当与大吴共存亡!”

    话说完,杨溥横刀于喉前,用力一拉。

    当的一声,滴血长刀落地,杨溥也倒在地上。

    与杨渥不同,作为一个彻头彻尾的傀儡,杨溥从被推上王位、帝位开始,命运就没有给过他反击的机会。

    今日一死,无愧祖宗,无愧于杨行密流汗流血的这片土地。

    今日一死,与大吴共存亡,他用这种方式,捍卫了他作为大吴皇帝最后的尊严。

    宦官将坐塌上的大氅扯出来,盖在杨溥的尸体上。然后在杨溥面前跪下来,帮杨溥合上了没有闭上的双眼。最后他捡起那把带血的长刀,划过了自己的脖子。

    。。。。。。

    堂中烛光氤氲。

    宫城外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