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库小说网 > 古今穿越电子书 > 穿越甲午之特种兵之王 >

第116章

穿越甲午之特种兵之王-第116章

小说: 穿越甲午之特种兵之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他,那手下数万铁血雄狮可不是吃素的。那数万人马可是张坚之在聂功亭芦台练军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精锐无比,即便是咱们淮军最精锐的嫡系都差得远,这些人久随张坚之,只怕任何一个人都弹压不住,前段时间,为什么奉天折腾的那么厉害,即便以依克唐阿之能都震慑不住,还不是有着张坚之在后面支持?”

    张佩伦惊叹道:“中堂大人,您的意思是上次奉天之乱,本身就是张坚之在背后捣的鬼?”

    李鸿章点点头,说道:“肯定的,你也不想想,本来奉天早已经将匪患剿的一干二净,怎么可能一夜之间,又冒出来数以千计的土匪,而且个个骁勇善战,说不得,本身就是一部分军队暂时脱离了编制,进入草莽之中,这些事情唬一唬旁人还可以,却是瞒不过老夫这双眼睛!”

    盛宣怀与杨士骧也是一肚子震惊,这个张坚之胆子也太大了,即便以中堂大人如今的身份地位,也不敢如此放肆,肆意而为!

    李鸿章叹口气,说道:“这个张坚之啊,才智、权谋都是上上之选,可惜啊,太过勇猛精进,不知收敛锋芒,这对于他来讲,可不是什么好事,即便当年恩师文正公,有重造新天之功,也需要在天津教案自污以求自保,张坚之还是有些稚嫩了。锋芒毕露啊,以后他的坎坷注定少不了,年轻人不在几个跟头,怎么成熟起来?”

    盛宣怀笑道:“大人,只怕张坚之真的是所图不小,前段时间,翁同和大人的得意门生张謇曾经找过我,想让我帮他兴建一家大型的纱厂,投入要在百万两白银之上,因为北洋经费紧张,被我拒绝了,因为与他父辈关系不错,所以引荐到了坚之那里,不曾想,坚之大人竟然直接拿出来两百万两白银支持张謇新建纱厂,实在是大手笔,这样的胸襟气度,只怕也只有中堂能够与他相提并论了。希望他不要因为一些挫折一蹶不振吧。”

    李鸿章摇摇头,笑道:“一蹶不振,怎么会呢,为将者,最重要的就是心志坚定,不然怎么从尸山血海中拼杀出来,这点挫折挡不住他的……”(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

    。。。

    。。。

第三百二十六章 光绪登门() 
c_t;杨士骧接着问道:“那,中堂大人,如果太后与皇上真的要您出面主持维新变法事宜,该当如何是好?”

    张佩伦也是一脸忧色,说道:“是啊,大人,毕竟恭亲王一旦逝世,对于维新变法,无人能够有您这般威望,即便是贵为帝师的翁师傅也不行,朝廷很有可能委任您出面主持局面的……”

    李鸿章叹口气道:“这个浑水,咱们绝对不能趟,如果老夫年轻二十岁,倒是无所谓,如今老夫已经年过古稀了,实在不愿意再管这样的闲事,折腾来,折腾去,也翻不出什么新花样,力度小了,没有什么效果,力度大了,则会招致守旧势力的反弹,到时候连同太后老佛爷都会怪罪到咱们头上,皇上又一直以来不太待见我们,那我们就更不能露头了,实在不行,老夫就直接称病算了,正好多一段时间的清闲,跟你们透个底,只怕这次变法持续不了一年的时间,就会半途而废,看着吧……”

    正在几个人谈论着事宜的时候,突然一名侍卫急步从外面闯了进来。' '

    李鸿章眼睛一眯,一道寒光从眼睛中流露出来,寒声道:“放肆,没有看到我与几位大人在议事吗?谁让你闯进来的!”

    侍卫连忙跪倒在地,说道:“大人,门外来了一个青年书生打扮的人,叫我将一块玉佩送给您,说你看到玉佩便知分晓,卑职看他器宇不凡,怕耽误了大人的事情,所以冒昧闯了进来。”

    李鸿章眉头微皱,说道:“东西呢,拿来我看。”

    侍卫将一块玉佩递了上来。

    李鸿章拿在手中仔细观看,一看之下,吓得登时出了一身冷汗,喝道:“狗奴才,下去传令。所有见过此人的都去账房领一百两银子,胆敢泄露,杀无赦!”

    张佩伦连忙问道:“中堂大人,怎么了?”

    李鸿章沉声道:“皇上来了,快点,随我前去接驾!”

    三个人都大吃一惊,连忙收拾衣服。随李鸿章走到府门。

    李鸿章来到府门前,一看正是光绪帝站在门口。旁边站着一个亲信的小太监。

    李鸿章赶紧将光绪接近府院里面,撩衣服跪倒在地,急声说道:“臣不知皇上亲身驾临寒舍,未能远迎,死罪,死罪!”

    一旁的盛宣怀等三人,尽皆跪伏于地。

    光绪摆摆手,说道:“少荃公,此次真乃是微服私巡。过来贵府看看,你们不必多礼都起来吧。”

    李鸿章连忙从地上爬起来,说道:“皇上,里面请。”

    李鸿章将光绪接进客厅,仆人献上热茶,李鸿章吩咐道:“所有人,没有传唤。一律不得靠近客厅,今日之事严禁外传!”

    君臣几人落座之后,李鸿章问道:“皇上,不知您深夜来此,有什么训示,如果有问题。直接召臣入宫即可,这般出来,恐怕容易落人口实啊。”

    光绪叹口气,说道:“少荃公,如今六王叔已经驾鹤西去。现在朝野上下,维新与守旧之争愈演愈烈,朕心中实在没有了主张。此次前来,却是向少荃公问计的,少荃公操持洋务多年,乃是朝廷擎天柱石,还请有以教我。”

    李鸿章沉吟道:“皇上,不知道皇上内心里是不是支持变法?”

    光绪帝点点头,说道:“从心里将,朕是倾向于维新变法的,谁不想成为一代雄主,励精图治?难道真就不想成为康熙爷那样的旷代圣君?只是,如今阻力太大,朕心中实在是不安啊。”

    李鸿章答道:“皇上,臣年纪已经老迈了,精力也不复以前,体弱多病,不过既然皇上属意维新变法,那就按照您所想的去办,这个国家早晚都要交到您手里的,变法维新,乃是富国强兵的必经之路,只是,皇上,如今国家重病缠身,用不的急药猛火,一定要戒急戒躁,稳步推进才是,臣愿意在一旁为皇上分忧reads;。”

    光绪帝答道:“少荃公,此番话,当初刘皇叔也曾想朕说过,真深以为然,所以近期真就会正式启动维新变法,朕属意有您和翁师傅牵头,来主持此事,毕竟朝中支持危险变法的重臣少之又少,没有一个有分量的人,实在是寸步难行。”

    李鸿章连忙跪倒,说道:“皇上,臣感激皇上知遇之恩,只是如今臣已年过七旬,身体一日不如一日了,实在担不了如此的重任,臣愿意附以骥尾,从旁协助,挑大梁的事情,陛下最好还是让年轻人来干,皇上,如今也已经到了您培植一批得力的臣属的时候了……”

    光绪帝微微叹口气,答道:“只是没有你们这样的重臣坐镇,朕心里却是没有什么底气啊……”

    李鸿章答道:“陛下,如今也并不是没有人支持您维新变法,奉天的张坚之,湖南的陈宝箴、湖北的张之洞,都有益于变法,都是皇上可以借助之人。”

    光绪回道:“如今这些人都是封疆大吏,轻忽移动不得,朝中却是缺少能够任事之人。”

    李鸿章一笑,说道:“那皇上何不拟召,召谭嗣同等人入京随侍,这些人可都是国之栋梁,每个人都是胸藏沟壑,锦绣万千的,让他们奉召入京,委以重任,正好让他们可以一展拳脚,同时,皇上也能笼络住一干年轻才俊,日后为皇上效力。”

    光绪帝看着李鸿章,看看李鸿章殊没有意动之心,只得作罢,说道:“那还请少荃公,之后能够对于新政之事多加以援手,没有您的坐镇,唉……”

    李鸿章连忙答道:“皇上,老臣敢不用心国事,效犬马之劳?您尽管放开推行新政,一旦有不妥的话,老臣自然会提醒皇上,臣虽然年迈,但是眼光还是有的。”

    光绪帝又在李鸿章府上闲谈了几句,却是不敢多做停留,毕竟这乃是深夜微服出宫,被慈禧太后知晓了,又免不了多惹出一些事端。

    李鸿章与盛宣怀等人,将光绪帝送出府门,看看光绪帝走远,方才长出了一口气,这一关口算是挺过去了,这要是如此不明不白的卷入两宫之争,却是麻烦不小。(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

    。。。

    。。。

第三百二十七章 问计康有为() 
c_t;就在光绪帝夜访李鸿章的第三天,光绪帝亲自下旨召奉天林旭、长沙谭嗣同、广州梁启超等一众新近崛起的变法新星入京,商讨维新变法事宜。同时,光绪帝亲自下旨正是接见了在北京主持强国会的康有为、杨深秀、杨锐以及康广仁。

    在礼部侍郎徐致靖的陪同下,康有为等人率先入宫见驾,行礼已毕。

    光绪笑道:“南海先生,朕盼诸位大贤有日矣,今日方才能够相见,实在是朕之幸事!”

    康有为连忙说道:“陛下,臣等未入朝堂,对于礼仪之事,颇多疏忽,有失礼之处,还请皇上恕罪。”

    光绪帝摆摆手,笑道:“无妨,无妨,朕待诸位正如当年的刘玄德待孔明一般,你们未来都是朕推行新政的左膀右臂,待到谭嗣同、梁启超等人前来,到时候群英汇聚,就是咱们一展身手,变法维新的开始!”

    康有为一脸激动,连声说道:“草民多谢皇上,隆恩,草民谢皇上隆恩!”

    光绪帝答道:“南海先生,您不必如此拘束,你我君臣都是为了大清能够中兴,志同道合,只要能够中兴大清,真就是奉你为师,又有何妨?”

    康有为连忙跪倒,说道:“皇上您万乘之尊,臣何以克当?皇上知遇大恩,草民敢不肝脑涂地,以报皇上大恩!”

    光绪接着说道:“南海先生,真如果真的推行新政,请问,还从何下手,如何推进?”

    康有为答道:“

    启奏皇上,微臣以为,如果推行新政的话,宜早不宜迟,宜快不宜缓,如今西洋列强变法,日新月异,如果我们步子过慢,不知道何年何月方才能够追上西洋步伐,是以变法应该尽快启动。至于如何推进,臣以为应该效法德意志以及日本,这两国与我国体例相似,都是皇权国家,至于法兰西等过体制,都是以民选体制,忘记了祖宗律法,不知道皇恩的浩荡,乃是取乱之道也。”

    光绪接着问道:“那具体实施呢?”

    康有为说道:“具体到新政之上,第一、大力兴办实业,鼓励民间开矿设厂,成立工商总局、矿务总局以及铁路总局,统筹全国振兴实业事宜;第二、广开言路,允许士民上书言事,为国家大计建言献策;第三、在政治上,裁撤落后无用的官僚机构,精简机构,对于大理寺、翰林院等无关紧要的部门,全部裁撤,减少国库开支;第四、在军事上,精简八旗与绿营兵,对于这些空耗国家财力,殊无半点战力可言的官兵来说,只会增加国家负担,毫无益处,采用西法,重新边练新军,强大国防;第五、改革教育与官吏制度,废除科考,开办西式大学堂,鼓励学子进行科技发明;废科举,而采用以策论选拔官吏,多多提拔经世致用之才……”

    康有为侃侃而谈,将治国之策一条条罗列出来,听得光绪帝完全沉浸了进去,

    难以自拔,连声喝彩。

    光绪帝问道:“南海先生,惜乎,如此大规模的改革,需要大量的人才将这些方针推行下去,朕手中实在缺乏人才,而且这些方针也没有先例,不知道该如何推进下去?”

    康有为答道:“皇上,其实这些政策,在国内已经有了先例。”

    光绪帝一愣,问道:“南海先生,此话怎讲?”

    康有为微微一笑,说道:“奉天,盛京将军张坚之,在履任之初,就开始在奉天一步步推进新政事宜,只是奉天乃是一隅之地,影响不大,是以深知者不众,微臣前段时间曾经旅居盛京半年时间,亲身经历了奉天的新政reads;。如今在奉天,奉天大学已经兴办起来,在奉天大学任教的都是德意志与美利坚聘请而来的名师,同时还有大清国内的一干博学鸿儒,各领域的精英,为学子们讲授课程,臣刚刚得到好友林旭的电报,这一期奉天大学面向全国招生,顷刻之间,就有五千余人报考,通过考试,录取了两千余人;同时,张坚之大人一意在奉天兴办实业,奉天银行、辽河油田、本溪的煤钢工业以及兵工厂都已经兴办了起来,仅仅这些,一年下来将会给奉天带来不下千万的盈利与税金;而且张坚之大人在奉天有改革军制,完全采用德意志的军制,几万大军已经完全完成改编,这是完全可以媲美西方陆军的一流精锐。陛下,有张坚之

    大人朱玉在前,我们有先例可循,还怕维新变法无法成功吗?”

    光绪心中一震,眼中精光闪现,问道:“南海先生,张坚之在奉天真的有着如此大的动作?”

    康有为也不以为意,为了表示他对于维新变法的精通,接着说道:“可不是吗?张坚之如今在奉天将绿营兵中的老弱病残全部裁汰,整个绿营兵一下子就减员三分之一,紧接着有打乱了绿营兵的原有建制,从新整编,四万军队整编为不到三万,按照西式的编制,编为四个师,由四位军门统领,严格训练,仅仅一年的训练经费就已经超过了百万之巨,所有的武器都是西方最先进的,可谓强盛之极,由此强军在关外,那日本与沙俄绝对不敢随意窥伺!”

    光绪帝若有所悟,点点头,说道:“南海先生,今番一番谈话,令朕茅塞顿开,这样,您且现将心中所想,你一个折子,让徐致靖转交上来,这几日咱们免不了在进行几番讨论,待到人员齐备,朕就正式下诏推行新政,朕也要委给你一个差事,方才方便行事。传旨,委康有为为翰林院学士,候补工部侍郎,军机处京章行走,从二品衔,专职负责维新变法,新政方针政策制定、编撰事宜。”康有为连忙跪倒谢恩,从怀中取出两卷书来,说道:“皇上,此为微臣所著《俄皇大彼得变政考》以及《日本变政考》,两卷书分别为微

    臣考证了沙俄与日本两国变法维新的情况所著,对于皇上推行维新变法将会,大有裨益,微臣将此两卷书献于皇上,望皇上能够审读,从中有所借鉴。”光绪大喜,接过来,说道:“太好了,南海先生,如此朕就多谢你了,那朕就等着你的折子了。”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穿越甲午之特种兵之王ranw”查找本书最新更新!

    。。。

    。。。

第三百二十八章 张毅的心抽痛() 
c_t;转眼间,农历的春节已经过了。( )

    光绪召谭嗣同等人进京的诏书也已经发下去了一个月的时间。

    谭嗣同接到光绪的圣旨之后,匆忙准备一番,就急匆匆赶赴京师,毕竟学了一身本事,对于他来说,辅佐圣主,开创大清中兴方才是他的梦想。

    对于奉天的林旭,亦是如此,圣旨一到,林旭就来面见张毅,向张毅提出辞行。

    张毅紧皱眉头,说道:“暾谷兄,怎么,难道我奉天待你有不周之处,如此紧急的就要辞行?”

    林旭脸色一红,说道:“坚之兄,您说的哪里话来,奉天如此佳地,正是适合我等大展拳脚的地方,只是如今圣旨一下,咱们做臣子的,怎么也不能拒不领旨吧reads;。而且,如今朝廷维新变法在即,这是大事,圣主立志要励精图治,富国强兵,我们做臣子敢不下死力气相助?现在奉天一切事务已经步入正轨,奉天时报,更是有的是人才可以担任主笔,起码鹤卿兄与遵宪兄的才能就远胜于我,离开我,照样可以运转的很好,但是京城就不一样了,如今皇上身边,朝廷之众,尽皆是守旧大臣,没有得力之人相助,我此时过去正是雪中送炭,如若再行耽搁,误了皇上的大事,却是咱们做臣子的不是了。( 广告)”

    张毅轻叹一口气,说道:“暾谷兄,正是因为朝中守旧势力太盛,我方才不愿意让你走,您想一想,这一次维新变法,必定会触及各方势力的利益,难道他们就会袖手旁观,坐以待毙吗?到时候,随着维新变法的深入,你们会面临着重重的阻力,甚至刀光剑影,血雨腥风。你们只是一群空有热血的学生,没有经历过官场权谋的熏陶,在这样一个大环境里,前景堪忧啊,暾谷,听我一句劝,最好还是不要去京城了。就在奉天吧。我也会写信给其他人,劝他们不要趟这潭浑水的。”

    林旭叹息道:“坚之兄。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福祸避趋之。我何尝不知道到了京城,阻力重重,任何改革都是伴随着流血牺牲的,看遍古今中外,都是这个道理,中国也一样脱离不了这样的规律。如果皇上不下旨的话,我还可以置身事外,在奉天一心一意的搞我的奉天时报。如今圣旨以下,皇命难违啊。”

    张毅内心一阵抽痛,可以预见,这些人一旦去了京城,那守旧派的铡刀就已经为他们张开了,可叹自己辛辛苦苦将他们送出去留学,就想着能够为以后中国的变革贡献力量。( )这一下子,还是要送到老慈禧的铡刀下面去,特么的,看来历史潮流不是那么容易改变的。

    张毅无奈道:“好吧,既然暾谷兄,执意要去京城。那我也不便拦阻,估计复生兄与卓如兄也已经启程了,代我一定要劝告诸位兄长,维新变法,切勿操之过急,如今大清重病缠身,万万不能下猛药的。一旦被守旧势力反扑回来,那将会是血的代价,我们切切不能做这样无谓的牺牲,留着有用之身,一旦朝局有变,奉天永远向你们敞开大门,随时欢迎你们回来!”

    林旭心中颇受感动,说道:“坚之,你的话,愚兄记下了。只是维新之事,愚兄倒是有些不解,观贤弟在奉天的作风,无不适大刀阔斧,雷厉风行,为何到了朝廷之上,反而让我们要戒急戒躁呢?”

    张毅苦笑一声,说道:“我的暾谷兄,你想一想,我来奉天,那是有着太后与皇上的圣旨,在奉天一言九鼎,军政大权尽在我手,哪个敢给我捣乱,我直接带着大兵镇压,自然要大刀阔斧的改革;可是朝廷的维新变法能一样吗?如今皇上支持变法,要做中兴之主,而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