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库小说网 > 恐怖悬疑电子书 > 五代逆天 >

第174章

五代逆天-第174章

小说: 五代逆天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赵普愣了愣,事实上从李唐钱币暴跌之后,楚国已经开始在李唐境内宣传李景的坏话了,什么用人不贤,什么怠于朝政,什么横征暴敛。虽然李唐对这种流言实行了控制,可毕竟还是流传开了。现在还这样搞吗?赵普觉得这种抹黑对付老百姓的用处都不是很大,对付读书人,就更不好使了。
  “什么东西恶心,就往他身上泼,比如,说。……说这李景为了长命百岁,吃……吃人心肝。”看着赵普犹犹豫豫的样子,马云提出了一个建议。忽然,马云眼睛一亮,他继续说道:“再比如说,这……这李景好色,**、不仅搞李昪的妃子,还搞大臣的老婆,恩,就这么说,对了,让捕风房的人,编个李景好色**的故事,到大街小巷、酒馆茶肆,到处讲,让李景那群孝子贤孙们,彻底的没脸见人!”
  拓跋恒觉得有点不太光明正大,他劝道:“大王,这……这东西恐怕只有老百姓才信啊,这读书人恐怕不会太相信吧!”
  “哈哈哈,拓跋大人,寡人要的就是百姓相信,至于读书人,寡人有别的办法对付他们!只要百姓相信这李景是个人渣,再有人想拿李景说事儿,想借李景来搞叛乱,就没有多少百姓愿意跟着他们了。咱们先把百姓的心抓住,那些读书人,寡人慢慢消遣他们!”不知为什么,马云心情突然变好了。
  几个大臣互相看了眼,心中按暗忖道:大王恐怕又有什么新想法了。
  李骧站出来问道:“大王,那宣州的叛乱,该如何处理呢?”
  马云扫了下群臣,说道:“王爱卿,你就替寡人去一趟宣州。全权负责评判事宜,不要怕损失,也不要固守故交,寡人只要快速的扑灭叛乱,至于张仁发、廖居素,诛灭全族,其余叛变的官员一律腰斩。恩,慢着,这廖居素能活捉就活捉,带到金陵来处斩!寡人要给江南的士子一个警告,别以为老子就不会杀人!”
  王贇领命。
  马云转脸又对江文蔚说道:“江爱卿,你看看这份名单,这栖霞山一案的涉案人员中,那些人性格软弱些,那些人性格刚毅,那些人拖家带口,那些人是光棍一条的。你仔细仔细的甄别一下。”
  马云的意思,江文蔚有点了解了,他皱了皱眉头,说道:“大王,这栖霞山一案,事嫌这些人的名誉,就算是性格软弱的那些人,到了这种关头,也未必会松口啊,再说这人做事如此谨慎,恐怕一般人也发现不了啊,如果他们一口咬定自己是冤枉的,臣想,这事儿不太好办啊!”
  马云一笑:“江爱卿,你觉得软弱的人容易屈服,还是刚毅的人容易屈服啊?”
  “大王,恕臣直言,这要就事论事了。要看这事知不知道冒险了。以臣之见,这里面有几个人是绝无可能写这样的反诗的,这些人都是江南的望族,他们不会不顾一族人的生死的啊!”
  “呵呵,江爱卿,你只管按寡人的要求,把他们一个个跳出来,至于怎么做,寡人已经有办法了!”马云笑吟吟的说道。
  江文蔚不知道马云打什么主意,他从张顺手上见过毛笔一一的圈点起来,不大会儿功夫,就将这名单给分了几类。
  马云接过名单看了看,微笑着对吴宏说道:“吴爱卿,今晚你回刑部,先将这几个性格软弱的人,恭敬有礼的送回家!恩,张顺,从内库里拿些安神的药品,还有……还有这个茶叶送到他们府上去,代表寡人安慰安慰他们,让他们放宽心,忠心于寡人,寡人是觉得不会亏待他们的!”
  马云这话一落,群臣互看了一眼,登时明白了马云的意思,大王显然没有动用大刑的意思,这……这是要用离间计啊!让这群江南名士,内部分裂,自己狗咬狗去吧。
  吴宏赞道:“妙计啊,大王,这是不费吹灰之力,却能让江南士林自己乱做一团,嘿嘿,这些名士向来清高的很,可是出狱的日子,有先有后,必然会使江南的读书人心中生疑,这先出狱的,想必是首先屈服的了。从此以后,这些人就没有办法领袖士林了!”
  马云也是哈哈大笑。
  赵普在一旁说道:“大王此计绝妙,不过应用起来还是要多加主意,臣以为,先放的不应该是那些性格软弱的人,而是那些江南名门望族。这些人家族的利益要远远大于国家,他们不但不会为李唐出死力,而且更会从实际利益出发。咱们放他们出来,是给了他们的面子,他们必然会有所感激的。一方面,咱们打击了这些人的气焰,让他们在士林中威信扫地,另外也可以逼迫他们主动投靠咱们大楚,帮着咱们稳定住局势。再放这几个名士的同时,应该把其余的人全部关入天牢,而且让他们相互隔离,互相不通消息,即不准别人探监,也不派人去审讯他们。对那些文人,经常性的在隔壁处置一些犯人,让他们听一听那惨叫声。等个两天消息传了出去,让整个江南士林知道了,我们再装模做样的审讯他们,如果他们主动招供,那就最好,如果不招供,嘿嘿,咱们也顺势放了那些性子软弱的人,不过对于他们,我们大可不必向先前那些人一样恭敬,只是让他们自己走回去,让人知道这些名士没有受刑!”
  马云点了点头:“赵爱卿的法子果然周全,嘿嘿,这些人晚出去了几天,可是一个人也没有受伤,这……别人自然会想,这到底是怎么回事?说不定会以为这些人在帮助我们对质口供。呵呵,就像江大人刚才说得,性子软弱的人,未必处处软弱,事关名节,很多人都会舍生取义。可惜,这些人给别人的印象就是性子软弱,他说自己没有招供,可是大家会相信吗?一个被关入天牢里的人,一点刑罚都没有受,活蹦乱跳的就从大牢里出来了,呵呵,世上有这么便宜的事情吗?”
  “等江南士林基本上都知道这事儿了,咱们在明正典刑的斩杀冯延巳等人,算是给老百姓出一口气,接着,再斩杀潘佑,理由是‘狂妄悖谬,冲撞太上王!’,对其余的名士则继续扣押,对他们也稍微的动动型,接着,在对外公布栖霞山辱骂王室一案的主犯已经被人供认了出来,就是潘佑。最后,将这些名士全都放了。”赵普继续说道。
  “呵呵,赵爱卿果然高见啊!一网打尽一个不留,这些名士经此一案,这学问在好,这品节上也有了污点。妙,妙,吴爱卿,你就照着办!”马云说道,然后他一扭头,冲着张顺说道:“张顺传旨给潘美、石大,让他们调动近卫军,这几日金陵严加防范,要是真有什么不开眼的士子要闹事,先抓了再说!”
  (我是崆峒的自动更新,看书的兄弟们,注意休息啊!)
  第132章 测三围(上)
  晚饭很快就准备好了,这大臣比较多,菜色却还是普普通通的几样菜,倒不是楚国连这点钱都舍不得花,古训说得好啊“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如果整天七个盘子八个碗的上菜,马云怕自己会越吃嘴越叼,倒不如像现在每次菜色虽然不多,可是每餐都能换换花样,既节约了成本,又不会千篇一律,让人厌烦。
  马云虽然随和,可是应有的君臣之礼,他却是不会轻易破坏的。马云就在御桌上面用餐,而大臣们则是每人身前一个小方桌,一个小板凳。等马云夹了第一筷之后,这些人才开始用餐。和大王吃饭,对他们来说,当然是一种荣誉了。不过这饭吃起来,却多多少少的有些别扭,一边吃还要一边注意马云的进度,吃得太快,狼吞虎咽一般,在这么多大臣面前可就出了丑,可要是细嚼慢咽的,等马云吃完了自己才吃了一点点,那肯定也是不行的。
  大臣们心中有顾忌,马云吃着也不爽,他吃饭喜欢边吃边说,可是这些重臣在这种场合,讲究这个“君子食不语”,这么一来,整个饭局就冷冷清清的。
  好不容易吃完了饭,漱过了口。马云他们继续来商议,如何使用李唐文人的问题,在这个命题上争论依然是存在的,只能等马云来乾刚独断了。在江南士林里有常梦锡这样的直臣,也又冯延巳这样忠心的佞臣,可是,像樊若水这样的郁郁不得志也很多,像钟谟这样投靠楚国的人,想必也不会少。面对这种情况,一棍子打死,显然是不妥的,毕竟这读书人说起来气高,可100个人里面,个人都是希望“学而优则仕”,剩下那个人却是因为学的不好,心里想的是学习不好,能不能也当官啊?至于田野隐士,并不是一开始就想当隐士的,必然是受到一些挫折之后,仗着家里有两亩田,地里有两头牛,生计不用愁,牛脾气一上来,这才回家逍遥去了。
  可是廖居素这样的案子,倒也不可不防,毕竟人心隔肚皮,李景父子的表面功夫有做得很好,基于这种考虑,马云也听取了徐仲雅的建议,在江表、淮南把县令分步骤分阶段的进行对调。
  接下来,则是开始讨论如何“开科取士”的问题了,只有开科举,才能将江南的士子渐渐的吸引过来。过去的楚国一来是极度缺乏人才,二来马云又是长期在外作战,对这科举考试,也就基本听取了大臣的建议,按照大唐朝的制度,将这科举分为两个阶段州县考试(解试,中了的叫举人)、礼部考试(礼部试),这州县考试的人员,要求比较松,只要是读书人都可以参加,而礼部试的考生来源,则主要有两种一种是通过解试的乡贡(也叫举人),第二种考生则是在马氏学堂毕业的士子们,通过礼部试之后,考生们则在各部门行走,也就是在各部门实习,过了半年,将接受吏部的考试,合格了这考生就可以转正,正式变成大楚的官员,这叫做选试,如果不合格则继续行走,三次不合格,就只能下放到州县担任录事参军这样小吏。也就是说通过了礼部试,肯定可以当上吃喝不愁的公务员,可是到底是官、还是吏,这要看吏部的考试结果了。
  现在马云抛出了一个新命题,“三级考试”。对于马云来说,这个三级考试,他是非常了解的,而且他一直以为这科举就是三级考试:解试、省试、殿试,可是没想到这“三级考试”其实是在宋代形成的,宋代之前流行的是“二级考试”,不过,当时楚国的国际环境恶劣,马云心思全放在了军队建设上去了,这“二级考试”年年都有,可是他只参加了两次,这还是百忙之中抽空参加的。现在形势不一样的,李唐虽然被灭了,可楚国已经是精疲力竭,两三年之内,再也没有发动战争的实力了,再加上北方的中原,虽然混乱,可军力强劲,绝对不是像李唐那样随便两下就能解决的。于是,楚国由疯狂扩展期,不得不转入持续发展期,一方面收敛人心,一方面积粮备战。而这个收敛人心,主要指的是收拢读书人的心,至于老百姓,只要让他们有饭吃、有衣穿,是很容易摆平的。
  再加上二级考试有弊端,“师长、门人”的说法不胫而走,谁是主考官,那么这一科的考生,都变成了他的门人。在这马云心里是犯忌讳的,这不是变相的拉帮结派吗?于是,马云就准备将“二级考试”,变成“三级考试”,加上殿试这一关,如果殿试成绩比较好,则可以直接授予官职,不需要进行吏部的考试了。这样,考生不就成了“天子门生”了吗?
  众位大臣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有些人已经很敏锐的从“天子门生”这句话里面,体察到马云对“师长、门人”这些说法的反感,他想把所有的官员,搞成自己的学生。大臣们眉头微蹙着,想着办法赶紧和那些“门人”撇清关系。而有些人则只是思索着“三级考试”的可行性,范质就站出来问道:“这省试和殿试,有没有时间关系啊,毕竟省试和殿试都在金陵举行,如果两者相隔时间太长,会造成考生的困扰,不回去吧,金陵花费太高,回去吧,这往来又耽搁时间。”
  马云一笑:“殿试就放在省试的后面,恩,相隔2天吧!”
  “那殿试不及格的人,应该如何处理啊?”徐仲雅问道,毕竟是考试,总是要有及格率的问题。
  “不及格,恩,有两种选择,一是进州县的衙门做个刀笔吏,二嘛,可以继续考试啊!”马云随意的说道。
  “那么州县的刀笔吏,是不是一定要通过省试呢?”徐仲雅继续问道。
  马云和群臣就这么你一言,我一语的开始讨论起来。从考试的内容开始,到考生的工作安排,一步步仔细的研究了半天,最终终于确定下来,这考试三年一次,解试在前一年的秋天举行,而省试则是过了年的三月一号举行,殿试则在三月十号举行。
  至于考试的内容嘛,粗分是文武科,文科则分为进士科、明算科、博学鸿儒科、明识科四类,进士科考的是策论,无非是经义和实务,就是考对儒家经典书籍里面诗句的认识,而实务则是考对历史事件的分析,说白了,都是写一篇议论文。而明算科,则是考得经济学,计算工程造价,财政收支平衡;明识科,考得是物理学,毕竟楚军现在的攻城设备都要考这些工匠一类的人来改进,这也算是给他们一个进入官场的机会,而博学鸿儒科则是对准那些山野隐士的,那些人仗着吃喝不愁,倚老卖老,让他们参加进士科,恐怕这些人迈不开面子,至于明算科、明识科,这些老家伙十有**是不会的。而且这么大的名气,万一考试不合格,这……这不是自己把自己的牌子给砸了吗?开博学鸿儒科也算是马云对隐士们的一个面子了。不过,马云对这些个隐士也不太热乎,一副爱来不来的样子。在马云看来,这些人隐居起来,一般分为两类,第一是不合流,被主流给排挤了,第二类则是极聪明的人,隐居起来或明哲保身,或等待时机,这种人自视甚高,一般的小官职都看不上眼,可大楚现在的重要部门都有人来,而且自己用起来还很顺手,没有必要替换。
  至于唐代很重要的一科:明经科,则直接被取消了。原因则是因为马云觉得明经科没用。明经重帖经、墨义。所谓帖经,就是将经书任揭一页,将左右两边蒙上,中间只开一行,再用纸帖盖三字,令试者填充。墨义是对经文的字句作简单的笔试。帖经与墨义,只要熟读经传和注释就可中试,而诗赋则需要具有文学才能。进士科得第很难,所以唐代就流传有三十老明经,五十少进士的说法。
  说白了,这明经科就是背书吗?现在的大楚可是蒸蒸日上的和谐社会,讲究的是发展,是创新,这只会死记硬背有什么用处啊。
  接下来,众人又谈论了科举作弊的问题。
  马云一下子兴奋了起来,他有实际经验啊。当年马云读大学的时候,作弊就是家常便饭,没办法,不作弊得不到奖学金啊。再说上大学不作弊,那只能说明这个人没有集体荣誉感,不团结。大学生一个重要的素质就是团队精神,这作弊就是团队精神的表现啊,放哨的,传纸条的,举手吸引老师注意力的,各按其责,通力合作。另外学校的政策也变态,不作弊分数就低,分数低了学分绩点不到,就拿不到学位证,就只能找老师继续考试,物欲横流的时代,老师多忙啊,哪有空再给本科生出什么卷子啊,所以,老师也希望学生一次性通过,监考的时候也会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结果,不作弊的就成了傻帽了,马云傻吗?当然不傻了,作为经常的奖学金的人,他还颇有心得。
  第133章 测三围(下)
  第133章测三围(下)
  作弊除了监考松,临场东瞄西看,发挥自己的千里眼之外,还有那些途径啊,无非是夹带、替考、贿买,最后就是改卷子故意放水。
  对于监考松的问题,马云直接提出来:“设立一个大的贡院,建立几排小房子,房子之间要有空隙,让考生每人单独住在一个单间里面,考试期间不允许考生出房间。每间考房之外,有专人监考,一刻钟,移动一次,严密监视考生的一举一动(心理素质差的,只能自认倒霉,以后你可是官员,心理承受能力差能胜任吗?)。”
  徐仲雅等人眨巴眨巴眼睛,心里说这也太严了吧,这完全是对读书人的不信任啊。这……不过,严就严点,总比松了强啊。
  解决了监考问题,马云兴致勃勃的开始谈论起作弊的第一个手段:夹带!马云非常兴奋的回想起自己当年考马经的时候,全班每人怀里都塞了一本书的伟大壮举。
  马云说道:“每次考试之前,根据考生报考的资料,准备一套衣衫,让考生在贡院中换衣服,然后再进入考场,笔墨纸砚都有官府提供,这个……这个吃的甜点一类的,也有官府提供!除了人以外,什么都不能带进考场之中!”
  “大王,这……这有些过了吧。”拓跋恒说道,你让考生换衣服,那肯定是要派人在一旁监管的,这……这一个男人脱得赤条条的,在另一群男人面前换衣服,这……这对读书人也太丢面子了吧。
  “是啊,换衣之举是否太过唐突了,只要派人严密的检查,应该就可以杜绝了吧。”徐仲雅也随声附和道。
  马云摇了摇头,他揉了两下下巴说道:“那就……那就在贡院建一个澡堂子,恩,就叫‘沐浴入试’,洗半个时辰的澡,洗完澡再换上学子服,在主考的带领下,一起祭拜孔圣人,发誓不作弊。拜孔圣人,这总要香汤沐浴,更换新衣吧!”
  众人愣了愣,听马云的口气,这衣服一定是要换了,不过,却是找了一个比较好听的由头,‘沐浴入试’,大王的脑子还真活啊。众人由衷的称赞道。
  其实众位大臣完全是高估了马云。马云之所以出了个沐浴更衣的歪点子,是他突然想到,万一这考生把夹带的东西塞到了**里面,就算是当众换衣服,也没有办法发现啊。可是,洗澡就可以完全避免了,这年代还没有塑料袋这种东西,这夹带的东西,一旦占了水,岂不是湿成一团了吗?不良考官马云心中暗暗得意:小样,看你怎么夹带!
  考生进考场,先赤条条的洗个澡,什么东西都不让带,这……这夹带应该没有什么问题了吧?于是,讨论接着从替考展开。
  这年代没有照相机,想通过画像来辨别人可就困难的多了。古来的方法,无非是路引、还有相貌的说明,就是报考的时候,由报考人员填写这人相貌特征,可是除了脸上长瘤这种特殊标记,想通过相貌特征来判断可就难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