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库小说网 > 恐怖悬疑电子书 > 五代逆天 >

第194章

五代逆天-第194章

小说: 五代逆天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起不起左右,谁也说不准。既然楚国少马,那就只能从军械上考虑了。虽然没有造出大炮、火枪,可是震天雷这些鬼东西,说不定会起到关键性的作用。
  “陛下。以萧大人的密信中,可以看出,如果我军不动,蜀军很有可能单独行动。臣以为,蜀军不如周兵,他们要是单独行动,恐怕是必败无疑。蜀军一败,关中可就安定了下来。臣以为,咱们应该出兵。”李骧力排众议道。
  第37章 疯狂的想法
  李骧的话不多,却是句句说在了马云的心坎里。萧益的密信,马云看了不下三遍,信中不断的强调蜀国君臣,就像情报上说得那样,极其的自负;当蜀国认识到伪周屯田关中的危害之后,在王招远的推动下,蜀**方对北进关中是跃跃欲试,甚至有点亟不可待,仿佛关中唾手可得。蜀国对于北伐是盲目的,乐观的简直有点异想天开,萧益信中写道,在萧益回国之时,蜀国也派遣了一个大臣,悄悄的前往太原,请刘崇出兵晋州、汴京一线,以作策应。
  这是典型的自以为是了,自从去年年底刘崇兵败晋州之后,河东虽然不是元气大伤,可是,也算得上伤筋动骨了,刘崇和郭威同在刘知远帐下多年,对郭威本就有点惧怕,经此一役,刘崇估计连南下的勇气都没有了。别的不说,就连楚国的使者都不能说服刘崇,更不要说区区蜀国的使者了。
  “陛下,蜀帝孟昶不识兵机,妄自尊大。四年前,内有王景崇配合,蜀兵仍然在凤翔落败,现在单单凭借蜀国自己的力量,怎么可能夺取关中呢?再加上关中的驻兵,有伪周的精锐白衣军。臣敢断言只要蜀兵北进,蜀国必败无疑!蜀国孱弱的现状,不仅仅我们知道,臣想伪周官员必然也是知道的。如果,我军一旦和蜀国联合出兵,那么我们大楚就要面对伪周的主要兵力了。这对咱们大楚可是不利的啊。”王贇开口说道。
  见王贇似乎也要反对,李骧有点着急了。在他看来,今天来的人虽然多,可是真正能对马云施加影响的人,无外乎徐仲雅、范质、王贇、赵普、拓跋恒和自己而已。这里面,由于徐仲雅率先表态反对,本来就反战的三省六部的高官们,肯定会站在徐仲雅那边。这么一来,就要靠枢密院竭力对抗了。没想到王贇也站出来反对。
  李骧的眉头不由自主的皱了起来。自从大楚扫平江南一来,文官势力大增,在要粮食还是要大刀的争论中,文官获得了一定程度上的胜利,朝廷把主要精力用来巩固政权,发展经济上面,于是,“短暂对峙”的政策,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出台的。假如说中原一直动荡,这种政策也不失为一条良策。可问题的关键是,中原现在也平定了下来了,而且周边的几个国家由于重重原因,竟然像顿悟天道的强盗一样,不约而同的大唱和平赞歌,都不愿意去骚扰中原的伪周。
  这样一来,伪周的边境极其幸运的出现了一个和平景象。而伪周的皇帝郭威为人稳健,施政适宜,伪周也在不断的恢复。楚国在发展,伪周也在发展。虽然两大军事集团都在竭力恢复生产,发展经济。可是,发展的速度不一样。就地盘来说,楚国比伪周稍稍大一些,可是,楚国有很多地方发展的太慢,比如广南西道,比如交州北部,比如江南西道,甚至楚国的龙兴之地荆南,都是欠发达地区。而伪周地盘虽然小一些,可是中原千里沃土,绝大多数地方都是过去已经开发过得,现在只要有人,只要拿起杵头刨地种庄稼,那么丰收就是可以期望的。长期下去,伪周要粮有粮,要兵有兵,这……这可不是什么好事啊。
  李骧神色凝重,虽然现在和枢密使唱反调,会让三省六部给小瞧了,可事关国家大计,李骧也顾不上太多了,他张开嘴正要反驳,王贇继续说道:“可是,如果我们不出兵。那么会有什么样的结果呢?最明显的,蜀国被伪周轻而易举的击败,从此以后,恐怕很难再有信心主动出击了,而且由于我们这次的爽约,恐怕蜀国以后也不太可能信任我们了。也就是说,我们可能失去一个盟友。在短时间内,如果没有大的变故,我们恐怕只能独自面对伪周了。第二,蜀国被击败之后,河东没实力南下,契丹不屑于南下,蜀国又不敢北上,单凭咱们大楚一国又没有把握击败伪周,那么就只剩下一条路了:发展,等候机会。‘机会’半由人事半靠天,咱们暂且不说,单说发展。以目前的形势看,咱们大楚比伪周强,可强在什么地方呢?强在咱们水师力量雄厚,海外贸易效果丰厚,沿海的百姓日子是越过越好。”
  见马云频频点头,王贇有说道:“陛下,这是咱们大楚的情况。咱们再看看伪周的情况,假定有个三年的平静期,您再看伪周,您就会赫然发现,伪周实力大增啊,未必弱于我们啊。”
  马云一愣,老子发展海外贸易,进行国际交流,互通有无,怎么说也要比伪周这个近似的内陆国家强吧。他怀疑的问道:“王爱卿,此话从何说起啊?”
  “陛下,中原历来考得都是农耕,很少发展什么海外贸易。从秦到唐,各朝各代海外贸易都没有咱们大楚做得好,可是,汉、隋、唐,都是赫赫有名的朝代啊。他们强盛的时候,万国来朝。他们靠得是什么?农耕!只要把农耕做好,男人种地,女人纺纱,国家也就富强了起来。有了粮食,就有了战争的根本。而中原又恰恰是历朝历代农耕的根本所在,哪里沃野千里,耕地也好,作物也好,气候也好,都比咱们大楚要好上一些。陛下,封锁伪周的沿海,真的能将伪周彻底的困死吗?”王贇反问道。
  马云愣了,他突然意识到,一直以来,自己太乐观了。就像王贇说得那样,封锁了伪周的海岸线,对伪周的打击又有多少呢?不过是打掉了一些小的盐场也已。五代时期,中国可是典型封建自给自足经济啊。只要老百姓有地,人就有吃的,国家就会强盛。
  “伪周强在马军,大楚强在水师”,马云突然觉得这句话只说对了一半,对于防守来说,伪周如果放弃河南,以马军在平原上来往奔驰,不计一城一地之得失,找着机会,就狠狠的给楚军一下子,那么楚军想统一天下可就难了。反过来说,在淮南之地,修水利、扩河道,当伪周的骑兵到了淮南没有用武之地,那么伪周想过淮南统一天下,也就变得困难起来了。
  要想统一天下,不能够只利用自己的优点啊。而且,最主要的是,中原由于历年来的战乱,现在已经破败了,不能给他们一个恢复的机会。马云心中各种念头纷纷塔来,不让伪周发展起来,那就只能不断的骚扰他们,让他们不得安生,可是,大楚真的有足够的实力,做到这一步吗?
  再说了,出兵就真的能够完成骚扰的目的吗?诸葛亮六出祁山,可最后呢?作为进攻方的蜀国越来越弱,作为防守方的魏国却越来越强,当然,这主要原因,是因为蜀军只是瘙痒,没有达到扰的效果,它从来都没有到达过魏国的产粮区、人口密集区,没有有效的破坏他们。
  自己的大楚真的能够破坏到伪周的产粮区和人口密集区吗?原本是可以的,可是,当伪周屯田关中以后,自己可就鞭长莫及了。
  关中?马云眼睛一亮,脑海里仿佛有一道亮丽的闪电,恰如其分的劈开周围团团迷雾:趁着蜀国北进的机会,偷袭蜀国?马云的心随着这个新的想法,不由得加快了跳跃的步伐。这么做的好处很明显,一旦得手之后,蜀头、楚腰、吴尾,长江天下,彻底掌控在了楚国的手中,强化了楚国的整体防御能力(历史上的南宋,正是靠着这条防线,对抗新兴的蒙古帝国将近半个世纪,如果不是荆州转运使贾似道太过于无能,蒙古未必就能灭掉南宋),另外,有了号称“天府之国”的蜀地,楚国的实力肯定又将迈上一个新的台阶。最后,蜀地在握,那么楚军就可以处大散关一线,突袭关中,破坏伪周的计划,让伪周所有的产粮区都处在大楚的兵锋之下。
  想到这里,马云有些兴奋的说道:“诸位爱卿,朕想等蜀国北伐之后,突然袭击蜀地,你们觉得胜算几何啊?”
  寂静,大殿里静得都可以听到心跳声。大臣们似乎都没有跟的上最高领袖的思维,很多人的表情很是精彩,并不仅仅是面面相觑。怎么回事?今天不是讨论要不要和蜀国联合出兵吗?怎么大皇帝陛下突然提出要闪击蜀国呢?
  也有的大臣听了,心里微微一沉,比如赵普。作为大楚情报机关的首脑,如果朝廷一旦决定偷袭蜀国(赵普没有一旦心里障碍,毕竟这种事情楚国又不是第一次这么做了),那么,地形图、蜀军兵力布置图这些情报总得有吧,另外,关于楚军出兵之后,蜀地老百姓反映的判断,这也总得作出一份报告来吧。可是,赵普手里关于蜀国的情报远远不够支撑大军出征的,也不足以据此分析蜀地老百姓在楚军入蜀之后,会是个什么反应?蜀地的老百姓日子虽不好过,可是蜀国立国三十多年了,感情还是有得,另外,老百姓在还没有走投无路的情况下,他总是心里犯嘀咕,万一,万一,新的主人还不如孟昶,那该怎么办呢?
  第38章 决策(1)
  第38章决策(1)
  马云天马行空般的设想,让群臣心如电转,各种念头纷至沓来。沉默苦思的有之,不以为然的有之,错愕惊异的有之,就在一片静寂之中,李骧第一个站出来反对道:“陛下,现在伐蜀,军队一旦进入奉节,臣恐怕大军会进退失据,世事就难以预料了。伐蜀之事,臣以为有六不可。首先,军情不明。兵法有云: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朝廷上下都认为蜀兵孱弱,其来源在于四年前的凤翔之战,可这一战只能说明蜀兵野战能力弱,将领指挥水平低下,四年过去了,蜀兵到底是个什么样的水平,我们并不了解,它会变强,还是变得更加弱小呢,我们谁也说不清楚。更何况,凤翔之战是进攻战,蜀兵守城的能力到底怎么样,我们就更是模糊了。”
  “第二,我军军力不足。若要灭蜀,没有七八万精兵,恐怕很难做到。咱们大楚的军队虽多,可是都是各司其职。伪周在淮南一线陈兵数十万,造成我军不得不在淮南布置大量的军队防守,而江南各道则兵力微薄。现在的情况,如果抽调江南的军队,一旦江南生变,大好形势可就转眼毁于一旦了,可如果抽调淮南的军队,一旦伪周大举南下,我们可就顾此失彼了!”
  “第三,伪周的态度。如果我军袭击蜀国,伪周会有什么反映?臣以为他必然会南下攻击我国的。原因很简单,当今之世,契丹是外族,根本就无力占领中原,前些年,耶律德光的下场就是明证,契丹最多就是在河北‘打草谷’;河东刘崇,苟延残喘,无力南下;真正能和伪周争天下的必然是我大楚了。只有打垮、或者削弱我国,伪周才能够真正的安全,这一点,伪周朝廷必然是清醒的。他们现在按兵不动,一是实力不足,而是我们大楚无暇可趁。而,不管是河东还是契丹,竟然都对伪周保持一种沉默的态势。如果,我军入蜀,伪周会不会断然发兵南下,攻击我国的淮南地区呢?答案是必然的,因为这是一个削弱我国,甚至是打垮我国的大好机会。”
  “陛下今天召见臣等,原本是商议是否联合蜀国出兵的。刚才徐大人也说了,粮草不多,曹将军也提到,军械不足,有此种种情况。如果我军西进袭击蜀国,麻雀虽小,五脏俱全。蜀帝孟昶虽然想李景那样不通政务,可是,蜀国却不像李唐那样外强中干。蜀国虽弱,精兵尚存,要想打垮蜀国恐怕也不是一时半会儿能攻的下来的。时间长了,军粮、军械如何应对?”
  “第五,臣斗胆请问陛下,进攻蜀国可有什么计划吗?”
  马云一愣,这个想法这是突发奇想,怎么可能短时间内就想到军事计划呢?行军打仗可不像佟湘玉救白展堂劫大牢那样想当然:先想办法混进大牢,然后劫了老白就走。马云张了张嘴,最为一个有担当的领导人,他最终还是没有说出:我只负责战略,你们负责战术,这样高屋建瓴的话来。
  见马云迟疑,李骧中气十足的分析道:“臣以为,要出兵伐蜀,无外乎两个两路进攻,一路佯攻奉节,一路从水路,悄悄潜到蜀国内腹,直扑成都。只有这样才能快速的将蜀国击溃。假设一切顺利,我军能够很快就拿下成都。可是蜀国北方重镇比如陇右的秦州,以及汉中等地,这些地方是蜀地的北面长城,如果在这地方的官员投降了伪周,那么,就算是我军能攻下蜀地,想要防守蜀地,可就困难的多了。如果真的到了那种地步,对咱们大楚甚至可以说是得不偿失。”
  “第六,蜀帝孟昶尚未彻底失德,蜀地民怨不彰。蜀国国力虽弱,但是实力尚在。陛下基于完善江南防线的考虑,出兵蜀地的战略,微臣是支持的。不过,现在显然不到时机。臣以为要进攻蜀地,首先最重要的是,伪周不能趁机进攻我国,接着是蜀国对我们没有防备。可现在,虽说两国关系渐好,可是蜀国对咱们还是有一定的戒心的。臣以为,不如和蜀国联合出兵,把蜀国彻底的拉到我们这一边,等到蜀国对我们没有戒心的时候,我们再突然出手,打蜀国一个措手不及!”
  马云沉默了,李骧反驳的话句句在理,他也不好在固执己见。更重要的是,袭击蜀国的想法是突然奇想,马云本来也没有什么把握。
  坐在龙椅上的马云,扭了扭屁股,尴尬的笑道:“李爱卿言之有理,寡人太过于着急了。”知错就改,善于纳谏是马云的优点,他这么一说,整个大殿里的气氛登时又活跃了起来,对于联合出兵,这些人有赞同的,也有反对的,可是对袭击蜀国,恐怕绝大多数人都持反对意见。
  “诸位爱卿,咱们还是接着讨论联合出兵的事情。王爱卿,你是赞同出兵的了?”马云看着王贇说道。
  “陛下,徐相、范相。其实下官也知道咱们楚国现在还是有困难的,如果能和平的发展个两三年,国势大增之后,再北进中原。可是,伪周现在偏偏和我们是一个想法,咱们发展,他们也在发展,虽然侧重点不同,可是打起仗来,效果却是相当的。臣也说来历朝历代,对海上贸易都不是很在乎的,没有了大海,中原照样能富庶起来。若干年后,咱们大楚是国强民富,而伪周则是兵强马壮,两下一比较,只能说是咱们大楚的老百姓比伪周的百姓富裕一些,可两**队相比较,却是不分上下。中原的百姓每顿比江南的百姓少吃两块肉,中原的百姓就会揭竿而起吗?臣可不这么认为。发展,长此下去,楚周恐怕会演变成南北朝了!”王贇忧心忡忡的说道。
  “陛下,当前我大楚文有徐相、范相,六部诸贤,武有丁马朱曹林五帅之智,有张周申屠之勇,君明臣贤,上下一心。与其将对峙托给后世子孙,不如奋烈士之威和伪周决一死战,宁可发全国之兵一争天下,绝不可留此僚,为子孙遗患!”王贇目光里闪烁这坚毅。
  马云愣着了,他从没想到这个以纠察军纪为主的宿将,竟然有这样的眼光和魄力,决不为子孙后代留下祸患。这话不断的在马云脑海里徘徊,伪周文有王朴、王濮、魏仁浦,武有赵匡胤等人,等伪周发展起来了,自己能不能对付得了郭荣、赵匡胤还真成问题。等开国的这些功勋宿将一一凋零之后,子孙后代们真的能应付得了北面的伪周,或者赵宋吗?
  求同存异,共同发展,在统一中国的这个前提下,显然是矛盾的。马云的心动摇了,原本打算休息两年在战的心思,渐渐淡了下去,就算拉紧裤腰带,也决不能给伪周一个喘息的机会。
  第39章 决策(2)
  马云召集群臣商议联合出兵,本来想听听大家的意见,搞个民主集中制。结果,王贇的一番话彻底触动了马云,让马云乾刚独断:“王爱卿言之有理,朕绝不能留给伪周一个喘息的机会!朕意已决,联合蜀国出兵北伐中原。”
  马云扫了两眼徐仲雅、范质等人,见他们脸色黯然,知道他们心中有顾虑。作为文臣来说,“穷兵黩武”这个字眼,使他们很难接受的。
  马云沉思了一下,解释道:“众位爱卿,朕也想休兵养民,可是刚才王爱卿有一点,说得很好。我们在发展,伪周也在发展。而且历朝历代无不把中原作为统治的基础,苦心经营,中原的基础要比我们好的多,更何况河北等地民风彪悍,伪周轻而易举就可以得到数十万精兵,而咱们江南民风奢靡,长久下去,恐怕很难应对。为子孙后代计,哪怕咱们现在吃点苦,也比将来国破家亡要好得多。再说,打仗和养民,真以为并不冲突。”
  马云之所以很容易被王贇说动,那是因为他知道历史,他知道郭威、郭荣、赵匡胤、赵光义、宋真宗、宋仁宗这些人都不是好对付的。这些人都算得上是明君了,而自己的子孙后代是什么样子,那可就说不上来了。
  马云这话说的是入情入理,很多人频频点头,当然这些人心里到底是不是真的赞同,那也不好探究了,毕竟最高领袖已经确定了下来,自己反对,可就有点跟不上形势了。
  既便如此,一直保持沉默的拓跋恒却站了出来:“陛下所言,情真意切,忧国忧民,不过,臣还是要说,出兵骚扰伪周,可是一把双刃剑,既能打乱伪周的防御部署,也会导致打乱我们的发展。出兵嘛,向来是‘大炮一响,黄金万两’。粮草、军饷消耗巨大,必然造成国库空虚,为了对付国库空虚,也就只能增加赋税,而增加赋税,则老百姓的日子可就变得艰难无比了,再者陛下登基之时,曾通告天下,永不加赋。陛下向来以仁治国,想必不会食言,可是,军费激增,赋税则不变,不知陛下有何良策解决啊?”
  拓跋恒这话以退为进,看似处处实在夸奖马云高瞻远瞩,事实上却把困难一一摊开,说是一切听马云的意见,其实则是在规劝马云。拓跋恒不是不知道王贇言之有理,可是,他心里或多或少,还是认为圣人之道,垂拱而治。只要大楚施政没有失误,那么对峙之下,伪周未必能够确保君清臣贤。
  马云自然明白拓跋恒的用意,他笑道:“不增加赋税,是朕登基之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