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库小说网 > 武侠仙侠电子书 > 抗日之我为战神 >

第1165章

抗日之我为战神-第1165章

小说: 抗日之我为战神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只是杨震并不清楚,怎么中央会想起搞水电来了?在水利资源并不丰富的宣化地区,搞水电的成本并不是很划算。宣化不仅本地就有煤矿,而且距离大同的直线距离,也不过百余公里。按照资源分布来看,搞火电更恰当一些。

    水库是要修的,修建钢铁厂必然要保证充足的水力供应。一可在修建水库的同时,想要一并解决钢厂耗能的问题,单从宣化本地的水利资源来看,并不是很恰当的。看来在这个问题上,自己应该找主席或是副主席好好的谈谈。

    不过按照杨震的判断,以石景山钢铁厂,不眼下应该说石景山炼铁厂为基础。再加上天津大大小小二十五家钢厂的设备,以及日本人运到唐山的那几部平炉。即便不增加新的设备,等到这个宣化钢铁厂建成之后,产量也可以达到三十至四十万吨。

    当然这其中恐怕钢的产量,短时间并不会太多,应该主要还是以铁为主。首先石景山钢铁厂,虽说名义上是钢铁厂,但眼下所有的设备,都还是炼铁设备。即便是日本人在接手,让这座从开始建设,到七七事变北平沦陷已经几十年过去,一炉铁水都没有出的钢铁厂恢复生产,并从国内订购设备,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产能。

    但主要的产品还是以炼铁为主,暂时还无法产钢。即便依靠平津唐三地,目前可以炼钢的小高炉,这钢的产量至少在短时间之内还是很有限的。平津地区的小高炉数量不少,但总体的产能却相当有限的。所以在暂时无法增添大型设备的情况之下,钢产量还是有限的。

    考虑到北满的富铁矿有限,满足北满目前的钢铁产量已经很勉强,所需铁矿石还有一部分需要从抗联抢占的朝鲜茂山铁矿提供。杨震认为可以将目前已经拆卸完毕的,朝鲜清津炼钢厂部分设备也运到宣化。

    只是杨震这么一参合,后世曾经辉煌了几十年的首钢,直接被他搬迁到了宣化,成了十几年后庞大的宣钢集团。倒也不用为了减轻北京环境压力,又是压缩产能、又是整体搬迁的。也有效的减轻了几十年后北京出现的水荒,减轻了河北对北京的供水压力。

    而且杨震在钢铁生产上,提出钢铁生产不仅仅满足于粗钢生产。而是提出了兼容并蓄,高低有致的产业发展模式。在建设钢铁工业的时候,不能只是简单的满足提高粗钢的产量。工业建设可以以钢为纲,但是要采取高低产业齐头并进的办法。

    杨震认为在下一步工业建设之中,以华北根据地现有的工业基础来看,步子应该还可以迈的再大一些。在宣钢建设的同时,以唐山现有的工业基础为依托,建立新的钢材生产基地。眼下主要是以军工用钢以及汽车用钢为主,未来要将高等船舶用钢也要列入规划。

    原本杨震也是以为,钢厂直接就可以生产出钢材来。但是直到北满的钢铁厂,建设并投入运行之后,他才知道炼钢与扎材完全是两码事。炼钢厂出来的是粗钢,也就是钢坯。要想扎制成各种可以使用的钢材,还需要各种设备和工艺。

    所以杨震提出以华北原有的工业基础,发展设备制造业。相对当年真正是一穷二白,只有一些轻工业的北满来说。华北的工业基础虽说不如南满,但是却比当年的北满要好的多。太原、天津,这两大工业城市,还是有相当不错的工业基础的。

    以天津眼下的轻纺、建材、军工、化学、修造船,唐山的机械制造、建材与轻纺工业为基础。在天津和唐山分别建设机械工业制造,建材以及轻纺工业基地。至于所需设备不足的部分,可以由东北提供。

    当列席会议的各个根据地党政军负责人,提出开展如此大规模工业建设需要,眼下奇缺的技术人员从那里来的时候。最关键的是在眼下战争时期,搞这么大规模的工业建设,所需的资金从那里来。

    杨震直接提出,所有的技术人员可以由东北局提供。今明两年是留苏学生国高峰期,完全可以满足眼下华北建设所需。资金的问题可以在想办法,紧一紧裤腰带,应该还是可以挤出一部分启动资金的。

    在杨震说出今明两年留苏理工科学生归国数量,以及东北根据地自己培养人才数量的时候,各大根据地的领导被惊的目瞪口呆。他们看着眼前这个最年轻的大区领导,都搞不明白他们是怎么做到的。

    东北的环境直到四一年,才开始发生根本性的改变,可培养一个大学生至少要四年。也就是说他们这之前,就已经有计划、有目标的选派留学生了。在那么战局那么紧张,未来还存在着大量可变化因素的情况之下,他们居然就敢派出那么多的留学生,这手笔不可谓不大。

    看着在座的各大区领导人目瞪口呆的表情,杨震笑笑没有多说什么。搬迁一个钢铁厂需要的技术力量,眼下北满根据地还是能拿的出来的。要是这么一点技术力量都拿不出来,也枉费了自己当初下的那么大苦心。

    要知道支撑那么多的留学生出去学习,可并不是一件小的负担。苏联人向来都是一码归一码,什么都要算钱的。当年自己种下的因,现在也应该结出果来了。当年勒紧了裤腰带,从牙缝里面挤出资金,选派大批的留学生赴苏留学,现在也该到了收获的时候了。

    其实对于此次中央召开的华北工业建设,杨震很清楚真正所需的人才并没有那么多。原因很简单,眼下能建设工业,尤其是重工业的地区只有两个。一个是平津并河北石门以北的平汉路沿线,一个太原以北地区以及察哈尔。

    至于山东以及新四军控制的两淮、苏北地区,眼下还不可能进行任何的工业建设。这也就决定了此次工业建设会议,能做的并不多。与其说开展大规模的工业建设,还不如说制定一个比较切实可行的蓝图更为恰当。

    但在眼下虽说搬迁石景山钢铁厂,建设新的宣化钢铁厂。需要的人才看起来很多,但是那是以各大根据地,原有的工业和工程技术人才奇缺的前提之下。但要是放在全国范围之内,整体上的需求就并不多。

    而工业基础较好的平津地区,尤其是天津与唐山两个华北最重要的工业城市,原来就有一部分人才储备。只要充分的利用好,至少在眼下这个规划之中,所需要额外的人才还是有限的。

    『本书最快更新网站请:云来阁,或者直接访问网站』

第二百五十九章 态度坚决() 
就算加上自己要求加上的完成并扩大塘沽港的建设,将塘沽港建设成为华北境内对外港口的建议,也用不了太多的人。至少四五年之前,所需的数量还是有限制的。而这两年正是前几批留苏学生,国的高峰期。满足这个需要,还是没有任何问题的。

    杨震的意思是现在华北局最重要的是,按照国防、民生兼顾的思路,拿出一个规划来。不能以苏联人那样,一切以军事优先为目的建立重工业,要注意采取以民养军、寓军于民的思路和办法。

    虽说眼下还是应该以计划经济为主,但是还是要注意采取军民结合的办法。战时要以军工为主,但是这些工厂不能只生产军工产品。单纯的依靠军事订货,和平时期就很难满足工厂发展的需要。杨震的意思是眼下采取计划经济,但是从长远考虑还是应该以市场为主。

    开展工业建设,更不能东一榔头、西一棒子的,一拍脑袋就可以下决心。在轻工业建设上,必要的时候可以采取见效快的外向型经济,以出口为主要目标的办法。在制定工业发展计划的时候,要有一个系统的、科学,最关键的是长远的方案。

    在搞工业建设的时候,不能外行领导内行,更不能搞领导意图大于一切。一切要实事求是,要尊重科学规律。在进行大规模的基建时,要进行严格的财政审计制度和健全现代化的财政制度。

    眼下华北根据地的工业基础,在夺取了平津以及冀东后,整个工业基础要远好于当年的北满。而现在已经打下了基础的北满,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支援华北的工业建设。至少建设用钢材以及部分机器设备,东北都可以对华北进行支援。

    不过既然眼下还处于战争时期,所以工业建设还是要以军事工业为主。首先至少要部分满足关内各部队,使用的轻武器弹药以及部分重武器弹药。特别是使用量很大的七点九二毫米步机枪弹,以及九毫米的冲锋枪弹,以及制造出合格的手榴弹。

    按照眼下整个华北的工业基础来看,除了发射药以及弹壳铜等原材料之外,生产弹药还是有保证的。天津大沽海军修械所,原本这个修造船的工厂,早就已经彻头彻尾的变成陆军的兵工厂。

    战前驻扎平津的二十九军,所使用的轻武器以及弹药除了进口的之外,都是这个海军兵工厂生产的。再加上北平的日军华北方面军,所属的具备部分轻武器制造能力的,几个所谓的修械厂。

    以这些工厂眼下的基础来看,如果能够再增加一些设备、提高生产水平,部分满足华北部队的需要,还是有相当保证的。杨震建议将这些工厂,进行武器弹药生产的部分集中起来,迁移到有着良好军事工业基础的太原。

    但是杨震不建议华北根据地,现在立即自行生产轻武器。在杨震看来,随着战争形势的改变,现在使用的手动步枪,已经注定要被淘汰。在交换的苏军战利品,以及目前缴获的日军轻武器,以及完全足够满足需要,并拥有一定库存情况之下。继续生产这些手动步枪,多少有些浪费。

    华北根据地眼下最重要的是培养技术人员,以及提升工人的技术水平,为战后生产新式武器做准备。就像抗联目前使用的自动步枪,班用机枪以及通用机枪。以便给全军大面积换装,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

    目前华北根据地可以先从翻修由苏联运来的二手武器,作为自己生产和制造武器的出发点。采取先轻后重的办法,以轻武器的翻新和维修,作为真正起步的原点。尽快的提高自己的生产技术和能力,为今后建设真正的军工厂打下良好的基础。

    同时杨震也建议,中央应该成了一个统一的部门,负责管理各大区的工业生产。改变过去那种各大区各自为战的局面,以便统一的调动和协调资源。一尤其是眼下奇缺的工程技术人才以及军工原料,也就是说尽可能的集中力量办大事。

    不过杨震也提出希望能在河北选择一个地方,建立也一个飞机制造厂,哪怕是能先建立一个飞机维修厂也好一些。眼下整个华北战场的形势,与以往已经有了很大的不同。抗联航空兵调进关内的作战飞机,需要大量的维修与保养。

    而且在今后的华北战场,航空兵的投入也将会是大量的。不能所有的飞机出现地勤人员无法维修的问题时,就调东北抢修。这不仅会增大东北的压力,同时也会影响到作战飞机的出勤率。

    华北方面可以考虑,先从维修飞机开始,到最终建设一个飞机制造厂。还有其他的重武器,在这方面也应该是一样的。先从维修着手,加大培养熟练工人的力度。然后到逐步过渡到自行生产。

    在这次华北工业会议上,杨震的这番想法得到了副主席,以及几位老总的支持。而此刻担任东北人民政府主席的那位党内经济学家,也很赞同杨震依托华北现有的工业基础,先解决关内部队使用轻武器弹药的想法。

    这位主管东北经济的党内经济专家,很清楚眼下东北工业眼下的产能,已经使用到了极致。持续战争所需的巨大弹药消耗,多少有些压的东北各个兵工厂有些喘不过气来。一切工作围绕战争,在眼下这个时期无可厚非。

    但现在整个北满工业基础,远还没有达到足够力量的情况之下。全军巨大弹药的需求,真的有些压的北满喘不过气来。尽管用粮食和其他物资,从苏联人手中交换来了他们在战场上的战利品,使得关内部队的轻武器装备暂时不用东北供应。

    可交换来的弹药数量,却无法满足需要。华北部队换装后,这火力与过去相比不可同日而语,但弹药的消耗量也远远大于以往。全部依靠东北供应,再加上还要保证抗联作战所需的弹药。让眼下的北满各个兵工厂,实在是有些不堪重荷。

    此次会战仅仅各种的迫击炮弹,就消耗了八十余万发。各种口径的山野炮弹,榴弹炮弹,在加上无后坐力炮弹和火箭弹,关内外消耗量达到了上百万发,这还没有算上上千万发轻武器弹药的消耗量。

    整个四三年下半年,北满各个兵工厂全力生产的弹药,这一战就消耗了将近八成。如果华北各个根据地,可以自行解决一部分弹药需求。哪怕只是步枪弹和冲锋枪弹以及手榴弹,这将大大的减轻北满的负担。

    而且华北至少在部分解决自行解决武器弹药,也并非是没有那个条件。首先原来整个中国关内最大的兵工厂,太原兵工厂在太原失守后未来及撤离的工人和设备,眼下都在自己手中。

    再加上实际上已经是兵工厂天津的大沽海军修械所,日本华北派遣军在北平的修械所,以及天津和唐山相对完整的化学工业基础。虽说部分原料还需要依赖外界,但是制造轻武器弹药却没有任何的问题。

    这位东北人民政府主席直接提出,如果杨震的建议得到通过。东北人民政府可以在最短的时间之内,为华北调拨一批机器设备,以加强华北的军工生产能力。如果需要技术人员,东北也可以全力配合。同时东北方面可以给华北根据地,增调一千辆卡车,解决华北方面对短途运力需要。

    考虑到资金的问题,东北方面可以从四四年的财政预算之中,先挤出一万两黄金支援华北根据地的工业建设。也就是说按照这位东北人民政府主席的意思,华北方面建设工业,东北方面要资金给资金,要人力给人力,要设备给设备。

    在两个人的一力坚持之下,尽管引起了很大的争议。但最终还是在主席与副主席的支持之下,通过了华北今后两年的工作计划。而且中央也在人员方面,尽最大可能对华北方面给与了支持。

    其实此次华北工作会议上,最大的争议不是在工业建设上,下一步究竟该如何走,或是其他方面的事情上。而是对平津敌伪所办高等教育处理,以及对整个华北沦陷区,因为身份特殊唯一北平辅仁大学的处理上。

    杨震的想法是以北平各大学南迁的时候留平教授为基础,在伪北京大学的基础上,设立一所综合性的大学,为整个华北工业建设培养人才。对在伪北京大学任教的教授除了个别人之外,先不予追究汉奸罪。

    对伪北京大学的学生,进行甄别之后将为日伪政权效力,充当特务刺探学生情报的学生进行处理之外。其余的学生继续保留学籍,可以继续学习。对原有已经毕业的学生,在进行专业资格考试后,承认更换毕业证后承认学籍。

    在对于这所伪北京大学究竟是继续保留,还是撤销的争议上,杨震的态度是很坚决的。这所大学可以改名,也可以追究某些罪行严重的某些教授的汉奸罪。但不能一棍子都打死,学校不能撤销,不仅不能撤销而且还要扩大。

    至于辅仁大学,杨震的意思是缩小神学院的规模。将文理学院的院系,由教廷拨款支持,改为政府直接拨付经费。将山东军区部队从潍县,日本专门用来关押其占领区内外国侨民的集中营内,解救出来的两千多外籍人士中的高级知识分子,采取聘用制补充进这所大学。

    不过这个聘以及薪金,不能由教廷来发,全部改由华北人民政府颁发。杨震的意思是在眼下特殊情况之下,暂时还是维持这所大学的现状。等到抗战结束后,视国际局势变化与发展,再对这所大学在进行处理。

    在保留伪北京大学以及对那些在伪北京大学任教的教授,除了确切有汉奸罪行的人之外,大部分不追究其汉奸罪行,并留任继续担任教授这件事情,在此次华北工作会议上引起了很大的争论。

    杨震在这件事情上坚决的态度,让很多列席会议的高级干部都很不理解。但杨震在这件事情上却是寸步不让,甚至还和晋察冀分局社会部长,因为这件事情拍了桌子,争吵了很长的时间。

    『本书最快更新网站请:云来阁,或者直接访问网站』

第二百六十章 别有用心的杨震() 
杨震的想法是高等教育,是一个国家能不能真正发展起来的基础。原本华北各个根据地内,本身就缺乏高等教育人才,也无高等教育基础。伪北京大学虽是日伪创办的,但是学生却都是中国青年,而且大部分的教职员工也都是中国人。

    在各大学全部迁往大后方,留在沦陷区的大学普遍学费高昂,使得很多学子无法去大后方就读。选择就读伪北京大学和伪北平师范大学,也是这些学生迫不得已。这些青年学子并不是真心要当汉奸,选择伪大学也是没有办法的办法。

    而那些在伪北京大学任教的大学教授,与那些铁杆投敌并给为虎作伥,替侵华日军效力的汉奸应该区别对待。除了个别人之外,他们因为这些或是那些原因,未能跟随各大高校南迁。为了谋生在迫不得已进入伪大学任教,并不等于他们甘心留下来当汉奸。

    在沦陷后北平原来还有燕京大学等西方私立大学,可以接收这部分的教职人员。但是在太平洋战争爆发,日军关闭燕京大学等西方大学之后,很多教授都无以为生。仅剩的辅仁大学和私立中国大学,不可能也无力全部接收这些教授。

    他们担任伪北京大学教授,只是一份谋生的职业而已。对于这些人,还是应该区别对待的。华北各大根据地,缺乏高等教育基础,更缺乏高等教育人才。在眼下华北工业建设即将展开的情况之下,建设我们自己的大学已经是迫在眉睫的事情。

    这个时候对于这些教授和教职人员,除了那些铁心落水的,担任文化汉奸或是身居伪职的之外。其余不宜过于追究,而且实际上也没有必要去追究什么汉奸罪。这些人很多人都是书呆子,过于追究他们的责任,于稳定其他留平教授不利。

    再在本身就缺乏高等教育资源的情况之下,还这么搞扩大化会伤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