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之我为战神-第119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而在口子的两边,陈翰章则集中了大量的火力,组成了交叉的火力。并以部分的坦克,部署日军口子通道的两侧。并将上级配属给自己的航空兵主力,都放在了自己给日军有意识留下的突破口方向。
最关键是此时的日军上下,军心已经陷入混乱。尽管清水规矩下达的命令是各自选择突围方向,但在沈阳、铁岭一线已经丢失,周边除了新民之外也再无任何友军的情况之下,向着西南方向突围,成了三十军各部同时也是唯一的选择。
当然陈翰章也很是“顺应军心”,将有意识留出来的口子,也主要放在了西南方向。结果清水规矩三十军所属各个师团的突围刚一开始,就发现自己陷入了一张由炮兵、航空兵、步兵武器组成的火网之中。
而在这场火力追杀的过程之中,抗联的炮兵居然打出了只有在进攻的时候,才会出现的双层弹幕。各种口径火炮组成的炮群,在前线炮兵观察员的引导之下,不断的将成吨的炮弹砸到突围日军的头上。
在加上天上的抗联航空兵,各种飞机轮番的不断攻击,以及各种步兵火力的配合。陈翰章有意识让开的几个口子两侧,密集的各种火力将日军突围的兵力成片的撂倒。勉强冲出去的日军,又被围上来的坦克四处追杀。
面对着这种情况,别说眼下整体的军事素质,尤其是作战意志已经下降不止一筹的这几个新编师团。即便是一向以战斗意志顽强著称的,几年前的老关东军,恐怕也扛不住如此的打击。
在突围之中遭受猛烈火力打击之下,军心和士气也已经彻底乱到了谷底。突围的日军各部,全部都陷入了兵败如山倒,这个自明治维新日本创建新式陆军之后,在日军之中还是第一次出现的境地。
没有人在去理会什么,更没有人去理会原来上级制定的什么计划。什么攻击部队、什么侧翼掩护的部队,什么第一梯队、第二梯队,都没有人去理会了。日军一直耻笑中队的事情,正在他们自己身上重新上演。
彻底崩溃的整个三十军所有突围的日军部队,几乎全部彻底的跑乱了建制放了羊。所有的日军只要没有被炮弹炸倒下,就什么都不顾,丢掉了一切可以丢掉的东西,埋头向西南方向拼命的逃跑。
等付出了大量代价,勉强从火网以及坦克追杀之中,逃出一条升天路,好不容易挣扎着跑出了远的二三十公里,近的不过十几公里的日军,还没有等自己喘息一口气,却愕然的发现自己又陷入了一个个新的合围圈。
第三百一十章 三十军的覆灭()
而由于突围时的巨大伤亡和混乱,当新的合围圈完成时,日军已经被分割的更加零散,各个合围圈内的兵力多的两三千人,少了则只有七八百人。而在他们身后的路线上,到处都是被炸的七零八落的尸体。
尤其是需要渡过辽河突围的一路日军,损失更是惨重。尽管该部日军趁着夜色,利用手中的冲锋舟,以及隐藏在河两岸芦苇荡之中的木船。在原有的浮桥被抗联炸毁后,又集中了三百多工兵,突击架设了十几道浮桥。
但在渡河的时候,这十几座浮桥却成了抗联航空兵和远程炮兵,最明显的目标。而两翼截杀过来的抗联地面部队,也把这十几座浮桥当成了主攻目标。调动所有的炮火,以及大口径机枪,全部用来封锁桥面以及两岸渡口处。
这十几座浮桥炸了修,修好再被炸。桥面上抢渡的日军连同浮桥,一同不断的被炸上天。河东等待渡河的部队,也不断被抗联远程火箭炮覆盖。十几个小时的激战下来,辽河两岸与河面上,到处被炮弹、航弹炸死的,天上机载机枪扫射死的,浮桥被炸断后被冲走淹死的日军尸体。
在该处下游河道的一个转弯处,因为水流放缓,水面上更是密密麻麻积累着上千具日军的尸体。河面上黄呼呼的一片,几乎已经看不到河面的本色。战后抗联组织当地渔民打捞了许久,也没有完全打捞上来。
尸体太多了,几乎是捞不胜捞。此后多少年之内,原来闻名整个辽宁省的辽河鱼,当地再无人问津。甚至到了战后几十年,兴修水利的时候,还不断能在河道内发现大量的尸骨,日式钢盔、武器弹药。
仅仅五八年大修水利,一次就在该处河道内捞出上百具尸骨,数吨的武器弹药。甚至还捞出来两门日制四一式山炮,一门五十毫米反坦克炮,轻重机枪一口气捞出来了近百挺,钢盔和九九式步枪码了整整半亩地。用当地一个转业老兵来说,足够装备一个加强团的武器。
强渡辽河突围的这部日军,最终辽河这道曾经被他们,当成阻挡抗联坦克集群的一道天然屏障的河流,最终却成了他们难以逾越的一条生死线。该部突围的八千多日军,除了河西千余人侥幸逃生之外,其余的全部覆灭在辽河两岸以及葬身河中。
原本在突围之前,日军各个师团设想的那些什么壁虎战术,什么在必要的时候采取的刺刀攻击、决死突击等等战术,对于日军来说一样没有用的上。因为在他们突围的时候,抗联压根就没有进行追击。
除了沿途以团营为建制的坦克集群,掩护步兵不断的截杀,不断的从突围的日军身上,撕咬下一块块来之外。就是利用自己手中汽车数量的优势,将部队提前部署在指定地域等着他们。至于追击的任务,则留给了炮兵和航空兵,还有那些被放平的高射机枪和高射炮。
反倒是被日军突围各部预定留下来断后的兵力,因为抗联的攻击部队,只是按部就班的步步稳步攻击,并未发起强行追击,所以承受的压力反倒不大。在看到前边突围主力的惨像之后,这些被留下来断后的日军,干脆也放弃了追随主力突围的心思。
尤其是最北面一个被分割合围圈内的日军,因为压根就没有想过能突围出去,所以根本就没有任何的行动。在抗联主力目光都被其他方向突围的日军吸引过去之后,自己反倒是压力得到了一定的缓解。
清水规矩中将分散突围计划不成,反倒是在突围过程之中折损了过半的兵力,其残存兵力被压缩、分割北起昌图西南部通江口、开原西部的古城子,南至铁岭西部的蔡牛,以及与法库交界处的十甸房,柏家沟蔡牛等几处狭小区域内苟延残喘。
原来虽说也被分割,但各个合围圈内还算完整的部队,此时已经彻底的变得混乱不堪。全军无任何联队以上编制的兵力,甚至已经无完整大队一级的建制,武器装备更是残缺不全。全军上下已经再无一门火炮,重机枪仅存不过十余挺,轻机枪只剩下百余挺。
此时这个曾经为关东军,所属各军之中兵力和装备之冠。并先后得到一个师团,外加两个独立混成旅团增援,兵力最高峰时占据了整个关东军近四分之一的三十军,此时连同轻重伤员在内已经剩余不到两万人。
同时之前在分散突围之中,已经丢掉了几乎全部的重武器装备。全军弹药已经消耗余烬,药品更是已经耗光。本就消耗一空的粮食,更是已经所剩无几。每天对于残存的日军来说,都像是度日如年一般。
面对着当面日军残破景象,陈翰章在发出的最后通牒,没有得到任何回答的情况之下,下达了总攻击命令。集中手头全部的兵力,对三十军最后残余的这不到两万人,发起了最后的总攻击。
就在杜开山所部与本乡义夫突围部队激战的时候,陈翰章所部已经进入了对日军三十军的最后解决。而此时依旧死鸭子嘴硬,以沉默的方式,拒绝了陈翰章要求他们放下武器命令的日军,真正的抵抗力度却是越来越弱。
其实也不是日军残部不想给陈翰章的最后通牒给与回答,而是日军之中已经没有人可以给予答复。在突围行动失败,并损失了最后一点有生力量后,再也无法承受内心重压的清水规矩中将,在辽河边上一处小洼地之中开枪自尽。
他的参谋长河越重定少将,在带着司令部突围的时候。被抗联的一个攻击机小队盯上,一顿火箭弹加上凝固汽油弹下去。这位少将参谋长连同他的三十军司令部,彻底消失在了辽北的大地上。
参与突围的日军各部,几个师团长之中战场失踪的有之,战死在突围之中的有之。还有一位重伤昏迷的,仅剩下的一位还完好的中将师团长,在不知道自己已经成了整个中长铁路以东战场,日军仅存的最高指挥官的情况之下,自然不可能给予答复。
并不知道清水规矩中将已经自杀的陈翰章,将日军的沉默自然视为了拒绝。时间紧迫,陈翰章可没有那么多的时间,去给日军再下一次通牒。干脆利落的给前线部队,下达了最后总供给的命令。
按照陈翰章的命令,在昌图、开原、铁岭、法库交界处的抗联部队,对各自合围圈中的日军发起最后总攻击。随着标示着总攻的红色信号弹,在这片大地上不断升起。因为陈翰章下达最后通牒而沉默了几个小时的炮声,又一次的在这片大地上空响起。
按照陈翰章给杨震的汇报,最迟二十四个小时之内,将完全干净利落的解决当面之三十军。并请示在完成对三十军作战后,西线兵团下一步的作战目标。是否南下新民一线,转入对第五军作战。因为他的西线兵团,现在已经至少有两个师可以调往其他战场。
接到陈翰章这封充满豪情的电报,以及随后接到的杜开山的那封,胜利已经属于我们的电报。此时已经将前指由吉林境内的郭家店,迁到了中长铁路沿线新开原的杨震,却是心中感慨良多。
他没有想到此次会战进行的会如此酣畅淋漓,甚至可以用吹枯拉朽来形容。战至这个时候,此次会战的主要目标已经可以说大致基本实现。当然眼下整个南满战局还未结束,还存在着一定的不确定性,但此次会战至少到目前为止,打的还算让自己满意。
不过杨震嘴里吐出来的还算满意这四个字的评价,却是让林总很是不满意。看了看并未因为前线捷报频传,而脸上有任何表情变化的杨震。本身虽说也是不喜形于色的林总,却是摇了摇头,很不赞赏的道:“你呀,我不知道你是这些年,胃口养的越来越大,这要求越来越高,还是真的做到了喜怒不形于色。”
“前线部队打的这么精彩,换了其他的任何一个高级指挥员,至少这脸上总该有些笑意吧,可看看你这张脸还是一脸的平淡。看你现在脸上的表情,知道的是打了胜仗,不知道的还以为部队在前线吃了什么亏。”
“杨震同志这不好,御下过严这很容易挫伤干部积极性的。各方面指挥员打的这么精彩,你这个做一把手的是不是至少该说一些鼓励的话?我看了你这些天的往来电报,从来就没有看到过你给这些指挥员,有过任何只言片语的鼓励。”
“打的不好,的确要给予批评,有些事情不轻易表态也是对的。但从眼下整个战局来说,各个部队虽说也有一些小的纰漏,但并非主观为之。基本上可以说,前线各个方向的指挥员,都表现出了极高的军事水平。”
“尽管目前此战尚未结束,但我仍旧可以说,这是一场精彩的战役。上半年的那场会战,我只看了战报不好评说。但此次会战之中大规模空降作战、装甲部队大范围迂回强行穿插,敌后强行登陆作战,特种行动作战等各种战略运用。”
“还有在战场上的坦克集群向心攻势,火炮双层弹幕射击,这一连串让人眼花缭乱的战术运用。西线兵团的明放实堵、驱猪进圈,东线兵团抢在日军行动之前,加强对日军突破口兵力配置,对战机的把握,对局部战局的判断,兵力、火力调动,最关键的是决心的下定。”
“没有一群具备极高军事素养高级指挥员在前线指挥,是根本打不了这么精彩的。你的这些行动,看起来实施虽然并不算困难。但是实际上对一线指挥员,尤其是高级指挥员的要求太高了。这不仅仅是坚韧的性格,顽强的意志就能解决的。”
“没有具备相对应的军事素养,这些行动根本就指挥不了。至少各个战场衔接,以及配合的不会如此的紧密。无论是硬碰硬的对撞,还是战场上的战略、战术的运用,你的这些部下至少与日军将领相比,已经是赶上甚至可以说超过了他们。”
第三百一十二章 为下一场战争做准备()
林总说到这里,沉默了一下后,很是感慨的道:“杨震同志,你做的其他事情我不好评价。但你这些年苦心经营下来,为我军培养出来这么一大批,具备现代军事素养的中高级指挥员。单就这一件事情,你就可以算的上我军发展史上的一大功臣。”
“帅为军之魂,将乃兵之胆,兵乃将之威。一支军队真正的战斗力所在,不在于上也不在于下,关键就在于中高级的指挥员,能力能不能符合部队和战争的需要。治军先治将,千军易得一将难求。”
“一名统帅无论能力在强,但在指挥上还是需要依靠那些前线指挥员。《三国演义》之中,诸葛亮被写成了旷世奇才,但其九伐中原却因蜀中无大将,只能廖化做先锋。缺乏合格的将领,也是其失败的主要原因之一。”
“《三国演义》虽说只是一部小说,但其中的一些东西也未尝不是没有道理。一支军队离开数量足够的合格中高级指挥员,就算他的统帅能力再强又能如何?没有合格的军师长,这个统帅就算浑身是手,恐怕也无力支撑。”
“我军从当年南昌起义、秋收起义,经历了五次反围剿、万里长征,陕甘宁边区反围剿作战,到东渡黄河开赴华北敌后战场。十几年来从无到有,一步步走到今天已经形成一定庞大规模。游击战我们不怕任何对手,运动战也有一定的经验。”
“但未来的发展能不能跟上时代的脚步,不在于我们的装备是不是先进,也不在于我们是不是在短时间之内,战胜了比我们强大的敌人。而在于我们是不是培养出来一批,具备现代化指挥能力的指挥员。”
“我们现在的武器装备,已经在向步炮协同、步坦协同,以及地空协同作战方向发展。这对于各级指挥员的能力,能不能跟上装备的发展,要求就相当的高。没有相对应的能力,就是给了他们飞机、大炮,不会用也就等于没有。”
“你这些年别的不提,手下培养出来的这批干部,到了任何一个地方,都足以承担任何重任。王光宇、陈翰章、杜开山、王效明、陶净非这些人,还有那些关内调过来,也被你出来的军政干部。”
“尤其是王光宇、陈翰章两人,独立支撑一个战略区绝对没有问题。杜开山的性子有些野,但是一员骁将,放在任何一个战线都没有问题。王效明长于山地运动穿插作战,陶净非在军事上虽说相比前几个弱了一些,但是却是军政双全。”
“你的眼光很毒,在培养干部上也有一手。当你的部下很辛苦,但一旦坚持下来,必然会成大器。这批干部放在全军之中,甚至放在全国范围内,都绝对是拔尖的人物。其现代化指挥作战的经验,多兵种联合作战经验,更是无出其右者。”
“换给全军那个战略区,恐怕都会抢着要。我要是你,手下有这么一批军政双全的干部,我会乐的睡不着觉。无论你在其他方面做过什么,但对于我们这支军队来说,你培养的这批干部,才是对我们未来发展最关键也是重要的。”
“不过,战争是一个充满偶然性和不确定性的事物。你不可能要求每一个指挥员,在战场上都做到十全十美,不出哪怕一个小小的差错,这几乎是一个不可能的事情。在短时间之内,甚至可能是千变万化的战场上,每一个指挥员不可能不出现任何的纰漏。赏罚分明,才是真正的将将之道。”
一向少言寡语的林总,居然在这件事情上,说出了这么大堆的道理,让杨震微微一愣。但随即也明白这是眼前这位很讲究御将之道的前辈,在告诉自己对高级指挥员的使用上,需要注意的一些东西。
杨震在很感激的同时,却又摇了摇头:“林总,喜怒不形于色,我还远没有培养出那个涵养。您说的这些我也懂,御将之道讲究宽严并济。既不能一味的放纵,也不能一味的苛刻。不过要求越来越高,这一点到勉强有点。”
“林总,这场中日战争打到今天,其实已经基本上进入了尾声。此次南满会战,正像您说的那样,虽说在某些方面表现的也是略有瑕疵,但整体上来看表现还算是出色,打的也可以说很精彩。”
“但我一直在考虑,我们今天面对的是并不擅长装甲作战,对新式作战模式接受缓慢,并缺乏足够装甲部队。最关键的是在国力上,远远差于西方列强,无法承担大量新式武器研发和制造的日军。”
“如果我们今天遭遇的是四一年的德军,或是现在已经熟练掌握了大装甲集群突击作战的苏军,我们的坦克战术还会这么有效吗?我们的装甲部队,还会像与日军作战这么无往不利吗?”
“当我们在不远的将来,与更加强大的美国人,或是在对德作战之中掌握了丰富装甲突击战术理论的苏军作战,我们的部队还会像今天一样吗?日军对于一向积弱的中国来说,的确是相当的强大。但真正面对美苏德,这样的真正军事、工业强国,最多也就是三流。”
“我们与日军之间的坦克作战,充其量也就是战术级别的。与苏德战场上动辄数个装甲师,甚至装甲军、装甲集团军相互厮杀,区别还是相当大的。如果我们在一个战役中,遭遇到敌军上千辆坦克,甚至是几千辆的攻击,我们能不能还能战胜对手。”
“我们的地空火力,现在对日军成压倒性的优势。但是如果将我们放在西欧战场上德军的位置上,与有更强大空中掩护,一次战术行动便上千架轰炸机,几千门各种火炮的美军去较量,我们还能不能取胜?”
“打一个比方,就好像如果换了其他一个对手,给与我们来一次基辅战役或是库尔斯克战役,甚至是法莱斯战役,我们还能不能打的像今天一样?也许我的眼光是有些高了,但我在想很多时候,高未必就一定是坏事。”
“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