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库小说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调教大明 >

第308章

调教大明-第308章

小说: 调教大明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有一些收成,当然,他们完全不懂得精耕细作,只能靠天吃饭,然而万历年间的天时并不好。
这些村落中,也有相当的汉民,是开原附近流落出去的,还有一些是从辽中辽西腹地逃出来的,在边墙之外,大明的法律约束不到他们,军户们也不再受各级武官的欺凌,虽然一样要对头人们缴纳不菲的收入,但相比较内镇而言,汉民们居然能在这里生存下来,并且繁衍生息。
明初时,整个辽东不过十多万汉人,几乎没有原住民,多半就是军户带着少量民户和征伐残元势力的军队进入其中,但二百多年下来,辽东汉民已经有六百多万人,这是井喷式的发展,这一块土地实在太肥沃,物产亦太丰富了。
一座座小山头和村落之中,是密密麻麻的帐篷,在残留的晓雾之中,树木和村落和农田交次出现,与灰白色的帐篷混杂在一起,形成了一副有层次感的油画。
一支运输队伍赶着轻俩的双马和单马马车,在坚固而轻便的车身上,运载着大量的军需物资,各色食品,武器,医药,在骠骑兵们的护卫下,马车车身的减震发出咯吱咯吱的轻响,在马的嘶鸣和车身的响动声中,车队渐渐走远了。
很快,晓雾散去,一缕缕红霞升了起来,山峦叠嶂,一面面红旗开始显露出来,红旗与朝霞相映,很难分的清楚,哪是红旗,哪是朝霞。
一个头盔上镶白羽的塘马骑马飞驰而来,在惟功面前停住,并没有下马,只是在马上打了一个敬礼,换在别的军镇,这个塘马得被斩首,最少也是插箭游营打几十军棍的罪过,在这里却是无人关注,所有人目光投了过去,那个塘马看着惟功,大声道:“大人,按预先的规定,总部和侍从室护卫司将在辰时初刻出发,现在已经到时候了,陶总指挥询问大人是否立刻动身?”
兵分三路,最强的是左路,由郭守约为左路总指挥,左路各营和千总部均听从郭守约指挥,郭守约是老牌营官了,在京师时舍人营就已经是步队千总,一路跟过来,虽未展露长才,但练兵,统筹,管带,一丝不苟,战术课程也是完全自觉通过,也经常到武学院参加高级参谋课程,这样的一个指挥,威望和资历都够了。
中路指挥是王辅国,资历也很老,更加稳重,只是太稳重了,所以配了郭宇等冲劲十足的青年将领在他的麾下。
右路,也就是惟功所在这一路,指挥是陶安然,处事缜密,很有大将之风。
总部跟着右路行动,军情参谋各司也在右路,不过三路之间联络信道畅通,塘马奔驰不停,特别是每数十里设立一个军鸽站,可以飞跃崇山峻岭,使通信更加快捷。
不过惟功不打算事无巨细都亲力亲为的指挥,左中两路的指挥官都有足够的经验,身边也配备了大量的参谋人员,军情畅通,敌情没有战争迷雾,一切都几乎就是摆在明面上的,这种仗太好打了,如果自己还事事干涉,又怎么能锻炼出好的将领出来呢?
不过后来中路的表现还是出乎惟功的预料之外,这且是后话了。
总指挥的名义其实在大明正规的官场序列里叫“提督”,也就是战场经略,只是这个头衔一般只授给文职官员,某巡抚或某个总督,授给提督军务衔,然后总领战场上的所有兵马。大明的武职官太容易到顶,一个总兵就是武职的最高荣誉,九边重镇的总兵还算是位高权重,普通军镇的总兵有时候就只领自己的一营,两三千人加几百家丁就是全部力量,平时还好,战场上可能调动几万乃至十几万的大军,总兵可能有好几位甚至更多,没有一个提督兵马总镇全部,战场上可能会陷入各自行事的泥沼之中,由文官出任战略层面的最高指挥,胜了就是运筹之功,是头功,败了就是武夫们不肯效力,没有贯彻文官的命令,总之风险是武将的,收益却是文官拿了大头。
惟功这里当然不会有这样的情形发生,事实上辽阳还有分守道,海盖四州有兵备道,这些道员都是高等文官,只对巡抚负责,这样的战事认真来说是要巡抚来总其责,某道负责一路大军的指挥,某个文官负责粮道等整个后勤,在惟功这里,一切旧有体系都不复存在了。

第六百四十七章 青年
“告诉陶总指挥,我已经和总部前进了。”
“是!”
塘马又行了一个漂亮的军礼,接着把马一带,消失在山道的尾端。
惟功和所有人已经准备好了,大家一起出发。
身为最高指挥,他的丈六红旗显的最为耀眼,当红旗出现在山道叉路的高处时,距离很近的地方,军人和夫子们都是一起高声欢呼起来。
这样的呼声,在山坳里形成了一阵阵的回声,引起了大规模的震荡。
在橙红色和玫瑰色交替的朝霞之中,一轮红日开始在山峦一侧露出了半个弧形边儿,号角声声,传递着一道道信息,红旗招展,与声音相应和,所有人都知道,新的一天开始,真正的进军,也要开始了。
在行军途中,惟功不停的与陶希忠和周晋材等人商议军情,同时宋尧愈和一些知兵的参随们也相与随军,这些人与参谋部的人一起商议军情,做出决断,一道道命令出来,由军令司写成正式的军令,然后张用诚亲自用中军部印,或是交给陶安然用右路指挥印,不停的颁发下去。
右路是由第三营和第八、九三个步兵营和侍从室,还有一个**的炮兵千总部,另外一个重骑兵千总部,两个龙骑兵,一个骠骑兵和一个猎骑兵千总部组成,另外还有一个辎重工兵千总部,战兵和炮兵辎重兵人数三万一千人,加上三万五千人的民夫沿途展开,整个大军如果铺排开来,将会形成一条汹涌向前的洪流。
每个营和各千总兵之间都有一定的行军序列,真正的战斗行军绝不会是大家排成纵队在路上走,各营之间要有一定的间隔,每司,每局之间也一样,每个序列中间会有给塘马活动的空间和距离,同时也要考虑到道路情形,预留给辎重部队经过通行的时间,工兵们是活动在最前头的一群,有一些山道隘口太狭窄了,工兵们早在十天前就开始作业,拓宽道口,铺平道路,有一些小的河流用桥梁,过宽的河流就用浮桥,总之往福余部地方的道路,就是这样一点一滴的拓展着。
猎骑兵和骠骑兵们则早就在前方了,他们的行军速度极快,不停的打击着零散的北虏甲骑,驱赶牧人,遇到跑不掉的倒霉鬼就抓起来,审问清楚后,有一些屡次入侵的老油条就开刀斩了,首级送回来预备一起用来向朝廷请功,普通的牧民就捉回来,盐厂和铁厂还有矿山都南非要苦力人手,根据他们的“罪行”判个三五年不等的苦役,服完了苦役之后再说。
估计等三五年后,他们原本的部落地方早就被拿下来,这些牧民要么转职成农民,要么做工,想继续放牧和打草谷,估计这一辈子是没有这个命了。
从开原边墙出去,不论是西路往图门江还是右路的往福余部,中北部的往黄龙府,其实在后世都是吉林省和黑龙江省的地盘,只有海西极北和野人女真的地盘在后世是茂密的森林,也就是大小兴安岭,所谓的林中百姓,几十年后的建奴捉了不少,不过明军肯定还是要依金元之时的州县形成补给站,慢慢建立统治,捉林中射猎的鞑子和河边江边的鱼皮鞑子这种事,还得慢慢来。
大多数地方,也就是后来的松嫩平原,是东北三大平原之一,肥沃之极的黑土地被用来游牧,射猎,打鱼,最多用来做最原始的农耕,这实在是太浪费了。
和蓟州大同等边镇不同,那里出了边墙就是草原,辽东这里,只是要费心经营,论起地方富裕丰饶,远在内地之上。
到近傍晚的时候,大军已经出了开原城外的山脉,接近一天时间走了四十来里地,这个速度对于明军一天十里到二十里的行军速度已经是十分高速,对辽阳镇来说,这个行军速度主要是因为地形困难,并且工兵要在前方做不少工作,哨骑和骑兵队伍在前方展开,屏卫后方,同时开始做进一步的打算。真正的行军速度,骑兵一天最少六十里,步兵也可以达到五十里以上。这个速度是长期的野外行军拉练考验过的,每次长途拉练最少三百里起,每个营和千总部都经历过,在体能和战术警备上都没有任何问题。
而惟功和陶安然仍然继续前行,在他们之前,还有工兵和骑兵,还有相当多的警备部队,所以指挥所前移并没有任何问题。
陶安然的总指挥部在惟功等人前方四五里的地方,沿途是好几个步兵营的步兵预设营地,先头部队已经赶到了,旗帜密集,在风中招展,简陋的道路上插满了标识牌,替所有行军的营伍指明着方向,隔几个路口,还会再加一个木牌,上头是简单的地形图。
以辽阳士兵的水准,看的懂路牌和地图是最起码的,就算是那些协助军队的民夫,其中也多半在军堡中经历了初等水准的教育,也完全没有任何问题。
“庆云堡在开原城西四十里,堡驿完备,但驻守兵马很少,我们打算在那里派一个司和相应火器,进堡驻守,同时在堡东每隔十里开始修筑军屯屯堡,预计在年前完工,并且开始迁移堡民进入,明春就能种地。庆云站原本是辽代的祺州,金代的庆云县,元的庆云驿,本朝则为庆云站。自宣德之后,庆云站废弃,原有的少量汉民是依站而居,后来也散乱了,大人,这里就是庆云站了。”
所谓的庆云站就是一个方圆好几里的土围子,依稀可见当年是修筑了方圆五里左右的城墙,在辽、金盛时,辽河流域到黄龙府都算是他们的内镇,人烟稠密,人口众多,虽不及汉地繁华,但也算是有所发展,到了元代,东北诸王战乱和元末的征战,导致这些地方都衰败了下来,到后来大明弃辽东边墙外的土地,废除奴儿干都司之后,这里更是荒芜不堪,成为几个女真部落和蒙古人互相接触贸易的地方。
在惟功眼前,土围之中有几十间还算完好的房舍,大约是二百多年前修筑的驿站了,在明朝国势很强的时候,这些驿站都有三十名驿夫和五十匹驿马,负担着整个奴儿干都司到辽东都司,大宁都司的驿道,无数传骑塘马在这里经过,也有不少汉民沿着驿站开始在这些地方定居下来,可现在已经完全见不到当年的踪影,只剩下几十间倾颓的瓦房,似乎还在见证着历史的兴衰。
“今晚就在这里宿营了。”惟功看看天色,太阳还很炽热的感觉,沿途过来,一个牧民也没见着,在这样紧要的地方,也就看到了一堆马粪蛋子和马蹄踩踏的痕迹,从开原西路过边墙,八十里地的地方,除非是边军精骑出击突袭,平时已经很少有汉人能够站在这里了。
说来也是好笑,有林立的军堡和几个险要关隘,比如镇南镇北青阳新安诸关,在边墙和这些关口的地方还有四五条辽河及松花江的支流,山多水多,关隘险要,还有大大小小的峰火台火路墩和军堡台站,然后就是开原卫和铁岭卫,这么强悍的力量只是用来龟缩守备,而且最悲剧的就是还没有守住……
真正越过关隘,深入敌人腹地之后,发觉也不过如此。
没有想象中青面獠牙的敌人张牙舞爪的扑过来,相反,敌人还下意识的逃了开去。
就算那些离的很近的女真部落,比如很强的可以出兵数千人的叶赫部,还有哈达部,乌拉部,这些部落已经陆陆续续的派了人过来示好。
完颜部没有人来,不过可以谅解。
另一个时空的后金大汗,大清太祖,这个时候正在率着部民和完颜部开战,同为建州部的部落,完颜部还是正经的金代残余的女真部族,努儿哈赤杀起这些同族来可是毫无手软的感觉,完颜部人数不多,地盘不小,杀掉完颜部的壮丁,吞并土地和妇孺,建州部的实力无疑又会跃上一个台阶。
吞并完颜部和几十个大大小小的城寨之后,努儿哈赤终于够资格与其余的女真大部落掰一下手腕了。
只是此时的他实力还很孱弱,原本历史上他此时已经吃下了栋鄂部,何和礼成为优秀的统帅和内政官,额亦都被赐给巴图鲁勇号,在科尔沁部落与叶赫哈达各部联军三万来打建州时,额亦都率百骑催锋折锐,所向披靡。
这个时空么,栋鄂部还保持着相当的自主和**,王兀堂还没有死,何和礼和额亦都也不在他麾下,相反,此时这两位正在庆云站附近督促侍从室的人寻找合适的宿营地,他们要替惟功寻一个合适的地方,既通风舒服,又安全易于护卫。
罗二虎已经可能放下去当一个副营官,他在惟功身边已经够久,资历完全够了,新的护卫司会调一个文职幕僚参随来主管,两个女真人忠心经受过考验,资历也够了,负责直接统驭护卫倒也是足够了。

第六百四十八章 人力
“庆云站这里还是要建一个堡城,与庆云堡互为犄角之势。”
“两堡之间有五六十里,还有两条河流,恐怕在中间地方还要修一个大型军堡。”
“这里与开原城西之间也要增修一个,与边墙相隔在三十里左右为宜。”
“地址参谋司早就选好了,三十里一个军堡,十里一个屯堡。驿站和急递,正好依军堡和屯堡而居,这样大军到哪里,军旗一立,土地就归我辽阳所有了。”
“开原和铁岭再到沈阳,抚顺关,这几个地方,一定要牢牢掌握啊。”
“这是政治层面的事,由我们兵主爷来考虑,我们只管做参谋工作就是。”
一群年轻的参谋看着庆云站残留的城池,不停的议论着。
他们都穿着作训服,不同的就是胸前多出两个兜口来,参谋人员要带的零碎太多了,兜也设计的多两个,还大的多,他们的胸前牛皮带上都插着单筒望远镜,这也是参谋司人员的标配,每个人的背后都有一个牛皮或猪皮制的皮包,里头装的东西就更多了。
对关外的测绘,环境观察,基站选定等工作,都是这些参谋司人员,利用身上的装备和特科的保护,慢慢的一点一点做出来的。
他们多是从武学院毕业的,年纪都在二十来岁,英气勃勃,虽然辽镇军官团普遍年轻,但到万历十一年时还是有不少年近三十或过了三十,比如郭守约就已经快四十了,相对于别的军镇,辽阳年轻的不成话,但未来辽阳的希望,还是在这些二十出头的参谋人员和年轻的军官身上,甚至,是还在武学院里学习着的学员们的身上。
“这些家伙……”
陶希忠大为摇头,他也三十二了,万历三年他跟着惟功习武,当时已经是十几岁的少年,十几年的功夫过来,他从一个乞儿到小伙计,再到舍人营的幼官,再到正经的武将,再到参谋司的司长,一路过来,虽未栉风淋雨,也是付出了自己的全部精力和心血。
现在陶希忠已经有三子一女,眉宇间极尽成熟,在摇头的同时,看向那些小伙子的眼神,却是毫无责备之意。
周晋材身边也站着不少年纪在二十左右的青年,也是武学院毕业出来,和参谋司不同的就是他们的军姿特别漂亮好看,人也显的更加的精神,一举手一投足,就感觉有一股劲力自然而然的显现出来,甚至是要有爆发出来的感觉。
毫无疑问,这些人都是军中的搏击高手,而且也不光是格斗这一块,从军容军姿到仪表,都是无可挑剔,只是这些家伙看着参谋司的人时,眼神中倒不全然是友善。
“这帮家伙,就知道纸上谈兵。”
“哼,动动嘴唇对他们来说就是打仗了。”
“兵危战凶,他们懂个屁。”
“嗯,没有咱们练的兵出来,他们也就是赵括罢了。”
一群训练司的人也是窃窃私语,好在他们知道底线,当着这些上官的面,没有把声音放大。
若是在平常时,这一类的争吵肯定会导致互相狂损,甚至飙脏话,不过没有到私下约斗的层面。
现在私斗已经被严格禁止,非训练和执行军法时,军官也不能随意殴打士兵。
这一类的规定如果在十年前,恐怕连最高层的军官也不会赞同,但现在上上下下执行的还算到位,主要就是宣传理念已经跟上来了。
凡我镇中袍泽,均为兄弟,战场之上,信任如手足。
不论是步兵长矛阵还是火枪方阵,或是鸳鸯阵分遣队和火枪分遣队,又或是重骑兵,突击时,惟一可信任的就是自己身边左右前后的伙伴。
训练时,要敢于将自己的侧翼交给伙伴们来保护。
战场上,更要如此。
这样一来,整个军镇只要穿了这一身军服,平时可以有小矛盾,但绝不能影响军中团结的大局,军官训练士兵,也是为了其做战技能和技巧,而不是虐待和宣泄自己的怒气。
军法司的镇抚军官,时刻都盯着,还有督查局的人也不会善茬,何必给自己找不能快?
真有什么看不顺眼的,训练场上解决去罢。
这也使训练司的人很明显成为镇中脾气最差的一群,对参谋司的人,训练司的人是怎么看也不顺眼……两司之间的矛盾只能用军法司来调和了,就是说两边在爆发边缘的时候,看到军法司军官过来时,很容易就可以把矛盾转移到军法司身上,无论如何,连军情司都会有人喜欢,但想叫人喜欢军法司的人,实在还是太难了些。
“惟一顾虑的,还是人力。”
宋尧愈也罕见的穿着一身蓝靛布的箭袍,头上是一顶范阳笠,身上还佩了一柄外表十分朴实的长剑,这剑是好钢口,正经的将作司兵仗局的出品,对外售价得十几两银子一把,每年最少出口上万柄,南洋诸国,倭国,大明南方,市场很大,对外销售的数量节节攀高,当然也不仅限于宝剑,上好腰刀,铠甲,有的是。只是外对售出的,都是额外在刀鞘剑鞘上加饰物,比如宝石,金银护腕等等,铠甲也是,打造的十分精致华美,这么一来,价值增加,价格自然而然的也是上去了。
“老夫子怕人力不足?”
“嗯,正有此虑。”
宋尧愈屈指道:“辽南和辽中的土地已经大致用上了,除了少量田主和生员还有民户在种自己的地之外,大半的军户和民户已经在咱们的屯堡之中了,闲散的人口,公安司统计过,还不到十万人,这边再大兴军屯,恐怕就算沈阳中卫和铁岭卫,开原卫有不少无地的,也很难说人力充裕啊。”
当时辽东都司具体的田亩数字是两千多万近三千万亩,这是万历初年全国重新清丈土地时丈量过的,数字相当准确,在当时的张居正手下,想糊弄是不可能的事情。
至于人口数字还是当年的老数,现在还真摸不大清楚。
好在辽阳公安司这几年也不是吃白饭的,最少在辽阳控制之下,人口数是早就摸清了。
全部人口是一百九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