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绿袍-第13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牙延肴衾级艘恢挚湛跷薇叩母芯酢�
头上是青,脚下是黄,天玄而地黄,可不正是象征天地么?
红花姥姥目光敏锐,她发现这晶玉竟然毫无缝隙,仿佛天然成就。看上去整个洞府都处在一块大晶玉之中,仿佛整个洞府是由一整块大晶玉雕琢而成。
头上青色晶玉中镶嵌着一颗颗璀璨明珠,仿佛天穹之上的星辰一般,这些“星辰”竟然也在缓缓流转。这般神奇景象,真正呈现出了浑然天成,不假人手的造化之妙。也不知道是怎么布置成的。
二人随李云娘走过一段石道,来到一处圆形大厅中。大厅中央立着一尊一人多高的大鼎炉,内里真火熊熊燃烧。圆厅四面有十二个门户,每个门户上都有仙法封禁。她们身后正是十二个门户之一,是进入洞府圆厅的入口。
李云娘带着二人绕过鼎炉,朝着正对入口的一个门户走去。
三人进入门户之后,若兰与红花姥姥忽然感到眼前一阵天光变灭,仿佛穿过一层隔膜。二人来到一处神秘所在。(。)
第三百三十五章 玉柱洞天()
若兰与红花姥姥睁眼看去,顿时被眼前景象给惊住了。她们二人早先还当那个门户后面是个洞室,谁知进入其中之后,眼前一阵变幻之后,竟然是另外一片天地。
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片鸟语花香,春光明媚。抬头看去,天上有日月星辰排布分列,天穹之上竟然日月星辰齐齐显现,同时日月星辰所发天光,将整个世界照得一片通亮。
二人环顾四周,能看到这片天地有五六百里方圆,若是从东到西,直径约莫有千里左右,再往外就是一片迷蒙的雾气笼罩,看不出雾气背后有甚么景象。
二人所在的位置有些古怪,她们进入之后,便身处这片天地的边界处。故此才能大略看到这片天地一些轮廓,所以才能知道天地的大小。若是真正进入到天地深处,恐怕凭他们的眼力,也无法远观数百里之遥。
红花姥姥看这片天地看着虽然与外面大天地相比,有些狭**仄,但是红花姥姥见识不浅,知道这片天地是人为开辟而成,自然与大天地那般不同。大凡这类天地都是有其大小,空间有其边界。
这片人为开辟的小世界能有这般大小,红花姥姥已极是惊叹了。举目望去,眼前一片山明水秀的洞天福地,在天地中央五座大山呈五行分立,中央一座大山上修建有宫阙楼台,四处可见一股股灵气化作灵雾四处飘飞。抬头朝上空看去,一道星光瀑布从天空垂落,将五座大山笼罩在其中,将满山映得星光璀璨,不似人间凡尘。
山下平地中有许多倍开垦出来的药田,药田中生长着许多灵药,若兰与红花姥姥师徒二人仔细看去,田野间竟然有一些成了形的灵药,诸如人参娃娃,芝仙,首乌一类的,都在田野间奔跑。若兰与红花姥姥何曾见过这等宝地,那田地中的灵药都是举世难寻的,并非灵药多么珍贵,而是成了精灵药极为珍贵,便是红花姥姥修道数百年几近千年,也不过见过一次而已。
若兰与红花姥姥二人不由深深地吸一口气,直觉身心一清,仿佛身中尘浊之气都随着这一口气散尽。
“果真是终南福地,玉柱洞天。”红花姥姥叹道,“这才是真正的仙家的洞天福地!”对于这等仙家无上宝地,红花姥姥极是羡慕,若是能在此修行,不知要胜过那人间尘世多少倍。
李云娘听到红花姥姥赞叹,心中也自欢喜,毕竟谁不爱夸赞,只是她面上只是微微笑着,并不显露高兴的神色。李云娘看了看天上,而后回身对若兰与红花姥姥二人说道:“师父就在中央那座山峰的宫殿里面。我带二位贵客前去!”
“有劳姊姊了!”若兰对李云娘略微一礼。李云娘也略一回礼:“无妨!”
三人各自站定,李云娘伸手朝天一指,天上落下一道虹光,裹着三人破空飞去。眨眼之间飞跃数百里的距离来到洞天最中央的那座高山上。
三人落在一个大广场上,若兰与红花姥姥一眼便看到这这广场通体都是以白玉砌成,片片薄云轻雾在脚下翻腾,踏在其上,犹如进入天阙仙境一般。广场后面耸立着一尊牌坊,牌坊上刻着四个仙篆大字——“玉柱洞天”。关于洞天名称,是绿袍的一个恶趣味,封神演义中有个终南山玉柱洞,是福德真仙云中子的道场,绿袍开辟的终南洞天也在这里,索性便把这里叫做玉柱洞天。这些都是题外话,暂且不提。
且说若兰怀中抱着师父红花姥姥,脚下踩着白玉砌成的广场。她脚踏实地踩在广场的白玉上的时候,只感觉仿佛脚下软绵绵的,好似踩在云朵上一样,但是用脚轻轻一跺,脚下却又坚硬无比,倒是颇为古怪。
红花姥姥在若兰怀中朝广场后面的大殿望去,姥姥道行高深,在心灵感觉中,大殿中有两股茫茫气息冲霄而起。
其中一股紫气滚滚,充斥着一股浩大至刚的意境,仿佛天地间都被那一股浩大无匹,至大至刚的紫气所充塞。另一股无光无色,其气息绵绵泊泊,与天地同化,其中显现出一股厚重沉凝,广博载物的意境。
正在此时,忽然从宫殿中飞出一个童子模样的道童来,那道童生得眉清目秀,雨润可爱,飞到三人面前之后。那道童对李云娘躬身一礼之后说道:“师姐,师父正与萧先生论道,命你带两位贵客进去会见!”
李云娘早就知道此事,便对道童说道:“知道了!你且下去备下茶点,我带二位客人前去见师父!”那道童退下之后,李云娘带着若兰与红花姥姥二人走向大殿。
进入大殿中,三人看到大殿上首坐着两个人,其中各身穿紫色儒服青年男子,另一个身穿一身山河地理袍,满面都是威严之色的青年。大殿两旁有两排椅子,显然是给人来坐的。
李云娘对那身穿山河地理袍的青年男子躬身一礼,对他说道:“师父,二位贵客已带到!”那身穿山河地理袍的青年对李云娘略微一颔首,转过目光对若兰二人说道:“二位请坐!”
若兰不敢托大,对那青年略微躬身行了一礼,取出符箓说道:“绿袍老祖有书信一封,请我带给前辈!”将符箓转交给身边的李云娘,若兰抱着红花姥姥在一边入座。李云娘接过符箓,上前将符箓转交给那青年。
青年接过符箓之后,对若兰与红花姥姥说道:“本座名唤地元子,你们直接称呼我地元即可!”
地元子接过符箓,若兰与红花姥姥的来意他早已知道,符箓什么的看不看也无所谓。地元子略略看了看符箓,便对她们说道:“你们的来意我已知晓,红花道友转生重修,的确还要耗费不少时间才能修成。那二位男女已修成天仙化境,亟欲谋夺道兄秘法,虽然由道兄一力担下,只是到底还要防备一二。”
地元子略做沉吟之后,对若兰与红花姥姥说道:“这样吧,红花道友转生之后要想重新修回法力,还需一些时间,本座倒有一个法子,无需多少修炼,就可以立刻得到神通法术,若是红花道友能够经营得好的话,我估摸着最低应该不逊于散仙了!”
红花姥姥心中一动,开口问道:“是什么法子?”
“不知道友对于神道知道多少?”地元子却开口问道。
红花姥姥顿了顿,略作思索之后方才回答道:“只是略知一二而已!具体情形我亦不知!”
地元子顿了顿,对她说道:“所谓神道,即是指与道相合,执掌权柄,运行天地自然之造化的意志!神明秉持天地自然造化而生,一切力量皆来源于天地自然大道!”
“红花道友若不嫌弃,加入我神道如何?”地元子开口诱惑到:“加入我神道之后,也不影响你仙道修行,而且还可凭借神道身份,快速积累善功功德,若是能够积满百万善功,道友日后难道还愁功果不能圆满么?”
神道一事,红花姥姥近些年也听闻过,若兰出门游历的时候,也曾听闻过一些神道事迹。这些神明都是近些年忽然冒出来的,一出现就有许多神通,有一些还实力修为不逊色于地仙。只是因与仙家牵扯甚少,故而两方交集不多而已。
至于神道究竟如何,红花姥姥这位极少出门游历的人也不甚清楚,只知道神道有许多隐秘,但是好像有很多责任束缚,与仙道逍遥的并不相同。
红花姥姥不知神道奥妙,也不知神道深浅,虽然听闻过一些传闻,却也知道做不得准。何况看其情形,这神道有别于仙道。若是真的来比较的话,红花姥姥自然不肯放弃仙道的修行,毕竟仙家的修法完全将伟力归于自身。
地元子为了壮大神道也是拼了,这十几年一来,他不断赦封地神,黄河流域与长江以北的地方都被地元子敕封满了地神。只是这些地神多是村乡的土地神,再往上的县城隍与府城隍只有寥寥几个而已。毕竟要敕封如此多的土地神,能够凑齐乡村土地已极是不易了,何况还要积累功德作为晋升之资粮。作为自然神的山河之神倒是比县城隍与府城隍多几个。
红花姥姥本身虽然转生之后,功力被封住。但是其上一世的元神与元婴并未失去,只是随同功力被封住。若是红花姥姥能够执掌神职,对于神道而言,自然能壮大许多。
红花姥姥坐在若兰怀中,静静思索其中利弊得失。神道只是辅助,若是能够预先得到神通法术,能够有能力抵挡那两个男女与早年的一些老对头,也不至于毫无还手之力。此时正是失去力量的时候,若能借此渡过这段时期,倒也是一桩好事。只是神道拘泥于责任,不能得逍遥,却是有违仙道逍遥的本意。
虽然不得逍遥,可是红花姥姥为了避过这段时间的虚弱期,还是答应了地元子,同意接掌神道,借助神道之力恢复修为。(。)
第三百三十六章 观气()
红花姥姥为了恢复修为,便在玉柱洞天暂时住了下来。同时等到恢复一些修为之后,借助地元子之力凝聚神道符诏。李云娘带着若兰与红花姥姥下去安排静室修行。
地元子身边的那个萧阳对地元子说道:“老师,那红花姥姥脾性古怪,如何能够胜任神道的职责?”
“红花姥姥虽然脾性古怪,但她也是有担当的人。”地元子笑道:“拉她入神道,是为了借助她的功行道行,完善神道法则。这天下间毕竟功德足够封神的人不多,有仙道之人加入神道,也能令其体味责任的重要。毕竟仙道也是善道,不像魔道那般,对天地自然的破坏太大了。”
地元子之所以积极拉仙道的人入神道,也是为了能够尽快完善神道体系。另一个原因也是想缓和仙道与神道之间的一些矛盾。
二人都按下这个话头,话语一转,转到另外一个地方,萧阳对地元子说道:“老师,我建立稷下学宫之后,学宫成为天下儒林圣地,学宫弟子遍布天下。只是那人间帝王防备得紧,我等一直只能半架空,未能彻底将那皇帝给架空!”
地元子皱眉问道:“是什么原因?凭你们的能力,那人间皇帝如何是你们对手?”
萧阳皱眉说道:“是佛门出手了!”
“佛门?”
“确切来说是佛门的密宗插手了,那皇帝把一个密宗的活佛请来,将其封为国师,那密宗的僧人处处插手,导致我们未能竟功!”说起此事,萧阳满是无奈。
自那外族皇帝立国登基一来,毫不信任中原的道家,所以道家的人少有能进入庙堂的。便是儒家学子也不甚信任,他们甚至摘抄文字,罗织罪名,要掀起文字狱。若非萧阳亲自出手,逼得那皇帝不得不妥协,恐怕有不少儒家的学子要被罗织罪名。
虽然稷下学宫是儒学圣地,但是萧阳不可能每个人都传授修行的功法。要知道,修炼浩然正气,其中以学问、心灵、道德、修养、道理所蕴养的浩然正气才是最为纯正的,只有如此修成的浩然正气,才能有望晋升圣道。
如此一来,只能传授养气功法,不能把那种借助天地自然正气修行的法门传授,否则道路走偏了,未来想要纠正,极为艰难。故此许多儒家的人还都处在养气阶段,根本手无缚鸡之力,也难怪萧阳不得不亲自出面了,否则被那皇帝大杀一通,岂不断了学宫的根基?
地元子听到萧阳如此说,若有所思地说道:“如此么?”
到底是远离凡尘,地元子也没有刻意去注意这些事物,此时听萧阳一说,心中倒是暗暗吃惊。要知道掺和到人间王朝中,难免会因果缠身,那些活佛既然敢如此做,显然已做了破釜沉舟的准备。
地元子伸手一拨,拨开面前虚空看去。
只见面前显现出一幅广袤的地图,地元子施法借助洞天之妙,俯瞰中原大地,观览整个中原的气数。
地元子与萧阳二人一同看去,只见北方燕京那边一片紫气笼罩,四周倒是有一片青气笼罩,离得远了就成一圈黄气,到了外围就是一片红气。四个阶层,只笼罩了燕京周边千里的地界,离了燕京千里之外,整个中原都是一片白气笼罩。而到了南疆滇、桂、粤、琼等地,更是连白气也没有。
看着面前的地图,地元子皱眉说道:“看他们情形,整个中原倒是已经纳入体制了!”
萧阳虽然也会望气之术,可是如此清晰得映照出整个国家气运,连他也做不到。这是神道独有的法门,也是地元子借了整个玉柱洞天的的妙用。
萧阳不由叹道:“老师大(法)玄妙,我虽能望气,却看不到天下的气运,只能看到一时一地的气运变化而已!”
地元子摇头说道:“我这法门还是借助玉柱洞天的玄妙。我这玉柱洞天本身就在中原腹地,加上已经成为大洞天,依附在大天地上运转的时候,能够拔升自身的位置,如此才能一举俯瞰整个中原大地。”整个玉柱洞天就好比是一面悬在天上的大镜子,当然能够清晰地映照出景象来。
“你看这天下,那紫气浓郁的地方就是整个国都“燕京”所在,因为那里是一国都城,所以紫气笼罩。离了燕京,周围百余里的地方还是一片青气。到了更远的地方,那青气就变成了黄气。到此还能看出那皇帝对四周的掌控,外加民心汇聚,那气运自然就汇聚起来。”
地元子看着地图上的黄气,对萧阳说道:“所谓黄气笼罩,正是黄金盛世的情景。而红气笼罩,则是气运如烈火烹油,如火如荼,自然呈现赤红色。到了白色,那就不值一提了,皇帝只是把那些白气笼罩的地方纳入体制而已,也谈不上民心凝聚,更谈不上对其有所完全掌控。所以,这些白气笼罩的地方你们可以争取,将其掌握在手中。”
至于剩下根本连白气都没有笼罩的地方,自然是朝廷根本无能为力纳入掌控,只能口头上说是属于朝廷,连委派官员的能力都没有。
“这些白气未曾笼罩的地方,你们可以将学子委派在此,尽力将此地掌握在手中!”其实这些地方因为凡人人烟稀少,也是仙魔两道的一些主要集中地区,比如说滇中一地,不知隐藏了多少正派与异派的高人。不过学宫的重点在红尘凡俗之中,倒是与那些仙家冲突不大。与魔道可能会发生冲突,但是这是不可避免的。
地元子看着地图上显现的情形,暗暗思索:“只可惜我等不能出手掀翻棋盘,否则我于我儒家晋升极为不利。到底这王朝还是秉持天命,人道大势尽在其身,我等若是掀翻棋局,自立造反的话,难免人道反噬。否则儒道学子如何这般憋屈,还要看那皇帝脸色,到底儒道只有我一个半圣艰苦支撑,若是能有几个与我一般的同道支撑,也不会这般捉襟见肘。”
萧阳极是心中不甘,自己只是半圣而已,还在人道大势中被裹挟,难以挣脱出来,不能违背人道的大势。若是直接造反自立,被人道大势反噬之下,自身功行难保,立刻便要跌出半圣,甚至连大儒也保不住。少了自己支撑,被佛道与邪魔夹击之下,恐怕儒道修行立刻就要土崩瓦解。
若要真正拨弄人道大势,还要晋升成为至圣,修成真理圣心,立下万世不易的圣道才能超脱人道大势。(。)
第三百三十七章 莲华胎藏曼荼罗()
却说萧阳静静思索,地元子拨转地图,朝着地图上燕京一地伸手一点,那地方忽然被放大。
感觉到地元子的动作,萧阳放下心中念头抬起头来。二人朝着地图山显现出来的燕京看去。只见那里被一片紫气笼罩。
这紫气与萧阳所修浩然紫气不同,而是蓬勃的气运汇聚在一处,显现出华贵的紫色。所谓紫气罩顶,贵不可言,即是指这种气运汇聚在一处,化作一种紫色气运笼罩。紫气中能看到一条神龙盘踞在燕京上,许多紫气被那神龙吞吐出来,化作一种紫色龙气,汇入燕京大地之下。
当初地元子看王朝的时候,还是一片青气环绕在龙身上,现在已经成为一片紫气,显然这王朝已然稳固。
二人朝紫气笼罩中看去,中或隐约可见一点佛光在其中若隐若现。佛光中许多佛陀金刚,菩萨罗汉,组成了一个玄妙的阵势,将整个燕京一地都笼罩在其中。地元子仔细数了数佛光中显现出来的那些佛陀之相,心中大约有了估计。
地元子见多识广,看到这个笼罩燕京的佛门阵势,眉头不由一挑:“莲花胎藏界曼荼罗?”地元子冷冷一笑:“想不到这些密教的和尚真是舍得,连压箱底的莲花胎藏界曼荼罗都拿出来用在此处!”
萧阳看着被紫气笼罩的佛光,好奇问道:“老师,什么是莲花胎藏界曼荼罗?”他毕竟不是仙道中人,与佛道两家打交道也极少,这门佛门至高妙法之一自然认不得。
听到萧阳发问,地元子略略组织一番语言之后,才与他分说莲花胎藏界曼荼罗的奥秘:“佛门密教认为一切本自具足,本心能生出万法。这就好像千千万万不同的人都是从胎儿慢慢长大的,一切显现都由本心出,所以名“胎“;又如同树张什么样子属于什么品种都是由种子决定的,不同的特性都能“收藏”在种子里,所以名“藏”。胎藏意即本心具足一切,能生万法。这一门秘法以莲花为名,自然具有妙法莲华之妙。你看那中心是什么?”
萧阳顺着地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