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库小说网 > 古今穿越电子书 > 重生绿袍 >

第54章

重生绿袍-第54章

小说: 重生绿袍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碓救胄蛑牛蛑潘婕炊萑胄榭找亓似鹄础�

    二人进入玄牝之门内部,只见眼前一黑,已经进入了一个无晶无光无经无维的神秘地方。“玄牝之门”内部无边、无际、无尽、无法形象,包涵天宇太虚,隐现万象森罗,无垠无限。近乎无穷的生机凝聚成诸天万象,令他二人感受到了万物万灵之造化玄机。

    “这玄牝之门愈发玄妙了!”地元子看着广袤的虚空,还有其中传达而来的无穷生机,看到玄牝之门仿佛看到天地之母,无穷物质仿佛从此流淌而出。

    太玄目光穿越虚空落在最深处,那里是一团混沌气海,仿佛一团星云漩涡,气海漩涡中央悬浮着一枚鸡子大小的先天混沌元胎,元胎中源源不断释放先天混沌之元气。这些先天混沌元气被虚空缓缓吸收,转化为一种莫名的东西,似乎在孕育着什么东西。当初玄牝之门孕育成功,绿袍将先天混沌元胎安置在玄牝之门内部,令其不断释放混沌之气。混沌之气散发出来便被天地根吸收,随即转化无穷生机造化与玄妙道理,壮大玄牝之门。

    太玄带着地元子穿过虚空,来到混沌气海跟前。看着这片混沌气海,两人停下身形,看着混沌气海旋转不休。第二元神化身伸手一抓。

    哗啦——

    一团混沌元气从混沌气海中飞出,缓缓飞到两人面前。也是太玄乃是玄牝之门的主宰,能借助玄牝之门的力量方能轻易摄来一团混沌元气。倘若旁的人运用法力去抓取混沌元气,凭着混沌元气消融万物的能力,如何能够得手?

    抓来一团混沌元气,太玄一招手,一道灵光不知从什么地方射来,将混沌元气团团裹住。灵光裹住混沌元气不住变化,最后混沌元气被灵光炼化为八十一道符文种子飞舞不休。太玄将八十一枚符文种子组合成一道鸿蒙种子,随即来到混沌气海跟前。第二元神将鸿蒙种子丢在混沌之气中,连同山河社稷图也也丢在混沌之气中。山河社稷图受不住混沌之气的侵蚀,渐渐消融在混沌之气中。

    看着山河社稷图被混沌之气消融,太玄也不惊慌,将手一指,一道灵光降落混沌气海,将山河社稷图与鸿蒙种子一同包裹住。山河社稷图之残骸渐渐缩小融入鸿蒙种子,灵光仿佛胎膜一般,将鸿蒙种子包裹起来。元胎裹着鸿蒙种子在混沌之气中载浮载沉,一股股混沌之气被元胎吸纳,鸿蒙种子绽放出亿万符箓,符箓相互组成阵法,阵法演化法禁,法禁吸纳混沌元气,一点法宝雏形浮现在元胎之内。

    过了不知道多久,灵光组成的元胎破裂开,已经成型的山河社稷图坠入混沌气海,虚空中源源不断地降落灵光注入山河社稷图,混沌之气也被山河社稷图吸纳。整个山河社稷图上的山山水水消失不见,一片混沌景象。

    随着灵光注入山河图,图中混沌似乎在蕴育什么东西。图中混沌缓缓变化,蕴育出一股似清似浊的景象,山河社稷图变化不休,连时间都似乎停住了,一道道似黑似白的气流不停的流淌着,好像大千世界创世以前的鸿蒙气息。

    太玄默默掐指一算,转身对地元子说:“好了!等到图中世界真正演化出来,这山河社稷图便真正化为一件无上之法宝。”

    太玄所说正是山河社稷图的演化过程,此时图中还是混沌一片,看不出什么景象,待到清浊二气分开,演化世界之时,这件法宝才算蕴育完全。也不知到时候这山河社稷图会蕴育出几道宝禁,这件法宝非常特殊,即可当成法宝,也能视为封神之宝,更能当成阵图来使,身为法宝的主人如今也看不出来这法宝的层次了,只能等待山河社稷图出世才能一探究竟。

    二人离开玄牝世界,二人落在神池跟前,太玄对地元子说道:“道兄还需炼一些神道法器,方能支撑神道运转,我且去人间落子布局!”说罢,太玄倏地飞走,留下地元子一人站在神池边。

    地元子摇摇头,将目光转向神池,数个月未曾处理,这神池中积攒了不少的香火信仰愿力,正好可以作为孕育神道法宝的好东西。

    地元子伸手一抓,抓起一团香火愿力,金色的香火愿力在他手中不断变幻形态在,最终又化作一枚鸿蒙种子。

    地元子发现,或者是绿袍发现,这鸿蒙种子的形态与结构非常奇妙,竟然能够以任何元气,物质,法力或者神念来构筑,且构筑出来的鸿蒙种子也具有生生造化之妙。也就是说,这枚鸿蒙种子以什么力量来构造,然后种于什么事物中,最终生长孕育出来的东西也都大不相同。

    地元子以香火愿力构成鸿蒙种子,然后释放出一点神力,将香火信仰愿力以凝练金丹之法门凝练成一枚香火信仰愿力丹珠,圆坨坨的丹珠完全以香火信仰愿力构成。地元子将鸿蒙种子往丹珠上一扣,种子随即融入丹珠之内。就想是往盆内种植草种子一般。随手将鸿蒙种子一丢,丢到神池中。地元子依法炮制,又做了一个鸿蒙种子植入丹珠,丢入神池中。丹珠外壳成了胎膜,包裹着种子在神池中浮浮沉沉。过了不过半日功夫,神池中的香火信仰愿力便足足少了三分之一。方才的丹珠也消失不见,取而代之的是一杆长幡与一方大印,幡面上描绘了许多神秘的符文。

    地元子伸手一招,长幡从神池中飞出落在手中,仔细一看,这一杆长幡也不知是甚么材质形成的。不过长幡的效用地元子清楚的知道,这是一杆招魂幡,作用极其简单——招魂。招魂幡的作用便是招魂之用,哪怕相隔千里,在招魂幡的作用之下,也能召回客死异乡之人的魂魄。同时此幡还有克制厉鬼之用,一些具有莫大执念之魂滞留阳世不肯离去,最终会化为厉鬼,终究会对活物造成伤害,故此这招魂幡能将这些冤魂厉鬼招走,不使其危害世间。

    又抓起那枚大印,印身简朴无华,看起来仿佛金玉一般,印下刻有神文,代表的乃是地元子的权柄,此印也是为了彰显神道权柄之用,加盖与公文之上,代表公文受神之认可。同时此印章还与黄神越章有驱邪避秽之妙用。

第一百一十五章 说奥妙正气分天人() 
却说太玄倏地飞走,离开道场径直往青山村而来。

    还为入村,远远地便看见村中一户人家顶上显现出一股青气。这一股青气极为淡薄,却始终牢牢护定那一户人家。仔细分辨,分明是萧阳家中。

    太玄隐去身形悄悄来到萧阳家,萧阳正在家中朗朗读书,读书声音不大,却一声声振聋发聩,有一种奇妙而拨动人心之力量。太玄站在窗外聆听萧阳读书之声,不住点头:“看来这小家伙真的将书读到骨子里去了!”

    太玄睁开法眼看去,虚蒙蒙地看到一团白色气息在翻滚酝酿。白气正处于萧阳之胸口,随着读书声,丝丝缕缕的白气汇入白气团中,不断壮大白气。白气充斥着一股浩大至刚之意,天底下再也没有什么气息能比这白气正大光明,沛然莫御。仿佛充塞天地,将整个人间化为一片正义。当初地神分身落子布局,见到萧阳身上有些气运,便传授了一些读书养气的方法。萧阳下去之后,便仔细琢磨这养气的法子。这门养气功夫完全是来培养人胸中一口浩然正气,以读书明理之法,凝练强大精神,蕴养浩大至刚之浩然正气,此气从人心灵中诞生,参悟冥冥中人道,信念,智慧,道理所成,非常玄妙。

    太玄看着白气点点头,“不错!不错!竟然养出这么多浩然正气!”就在太玄点头称赞的时候,屋内忽然传来一声喝问:“什么人?”对于萧阳敏锐的直觉,太玄略略惊讶。自己隐身在屋外,也未曾进入过屋内,想不到萧阳竟然察觉到隐身的自己。对于这份敏锐直觉,太玄略感好奇。

    撤去隐身之法,太玄堂而皇之的现身,萧阳抬头一看,发现窗外的太玄,忽地起身迎来:“原来是地神法驾临尘,学生有失远迎,赎罪赎罪!”因太玄的面目与地元子一般无二,故此萧阳将太玄认为地元子也是情有可原,不过太玄与地元子同为一人,视为一体也无不可。不过这些都不是萧阳能知道的。

    萧阳起身将太玄引入屋内,躬身对太玄一拜:“学生拜见先生!”

    “为何如此?”太玄伸手托起下拜的萧阳,疑惑地问道。

    “还要感谢先生指点学生,若非先生指点学生怎么读书,学生这一辈子都混同于凡人中,将读书作为谋取高官厚禄的工具!”萧阳正色地对太玄说道。

    “这也是你天资聪颖,能从先贤的书中体悟出道理来,才能将读书化为修炼!”太玄看着萧阳赞赏地说道。

    此时萧阳不过读书几个月,便是有从小到大十几年的读书功夫,也无法这么快便养出浩然正气。读书养神不过两三个月便有所成,可见他也是气运所钟。先前在萧阳家房屋上空看到青气罩顶,也是浩然正气蕴养出来,改变其身上气运。

    萧阳与太玄分说一番读书心得,说起养气功夫,萧阳赞道:“先生传我养气功夫效果非凡,不过修习方才两三个月,学生便觉精神大振,不但记忆力增加,且理解能力也大有长进,读到圣人所书,心中总有许多感悟。不知为甚,学生读书时,总觉心口有一股沛然莫御之气息充塞胸腹,直令人不吐不快。”

    “不错,能在两三个月之间便养成胸中一口浩然正气,可见小友对圣贤经义钻研极深!”太玄面上满是赞赏之色。

    萧阳对浩然正气这个词并不陌生,孟子曰:“我知言,我善养吾浩然之气。”

    “敢问何谓浩然之气?”

    曰:“难言也。其为气也,至大至刚,以直养而无害,则塞于天地之间。其为气也,配义与道;无是,馁也。是集义所生者,非义袭而取之也。行有不慊于心,则馁矣”这种气,至大至刚,必须用坦荡之胸怀去培养它而不加以伤害,就会充满天地之间。不过,这种气必须与仁义道德相配,否则就会缺乏力量。而且,必须要有经常性的仁义道德蓄养才能生成,而不是靠偶尔的正义行为就能获取的。一旦行为问心有愧,这种气就会缺乏力量了。

    萧阳想不到自己心口培养出来的这种气竟然是传说中的浩然正气,传说中此气极少有人能养成,便是皓首穷经的大儒也极难养成此气。“学生何德何能,竟然养出一口浩然正气?” '^*'

    太玄失笑:“这不是德不德的问题,这浩然正气也不是那么难。你所理解的浩然正气完全是有正义的心中诞生出来的气,此气极难诞生,古往今来也只有孟子与文天祥二人才能养成,你要养成那种浩然正气还相差甚远!”

    “还请先生赐教!”萧阳闻言恭敬请教其中分别。

    “你可知正气歌第一句怎么说?”太玄不答反问。

    “知道!”萧阳点点头,正气歌乃是文天祥所著,千古以来鼎鼎有名,萧阳张口便来“天地有正气,杂然赋流形,下则为河岳,上则为日星。于人曰浩然,沛乎塞苍冥”念着念着,胸中浩然正气仿佛有所感应,随着萧阳念诵正气歌不断涌动翻腾。念到沛乎塞苍冥这一句,胸中气息上冲,一口气哽住就再也背诵不下去。萧阳困惑地皱眉:“怎么念不下去了?”

    太玄见此,指着他说:“念不下去就对了,你所养的浩然正气乃是读书时,运用精神感应天地正气,被天地正气渐渐浸染,故此于胸中养出一口浩然正气,此气乃是得自于外,非是自生,故此你才能养出正气。人之正气完全由仁义礼智信五种品德培养而来,乃是纯净之心灵运转,参悟万灵之秩序,了然人道之真善美所养出。你扪心自问,能否做到一生不行不仁之事?一生不行不义之事?一生不行不礼之事?一生不行不智之事?一生不行不信之事?若是完全以圣道之仁义礼智信蕴养浩然正气,便是到死也养不出浩然正气!”

    萧阳闻言默默扪心自问,发现先生所言自己完全无法做到,便是一点不符合五德圣道,心中便有瑕疵,心有瑕疵便失去圣道,自圣道而来的浩然正气便消散一空。

    想罢,萧阳方才发现先生所传养气之法竟有如此玄妙,教人先运用精神体悟先贤圣道,于参悟圣道中不知不觉中引动天地正气,凝练成胸中之浩然正气。而有了正气,必然要参悟人之正气,天人相合才能更进一步。

第一百一十六章 修正气太玄传九经() 
萧阳默默存神,胸中一口浩然正气荡涤全身上下,却总是无法发挥出来,憋在胸口总是令人想要发泄出来。萧阳知道,蕴养出浩然正气对自家也有极大的好处,单看这段时间精神大振,读书记忆力比以前强大百倍,简直就是过目不忘。可见这浩然正气对人也是极有好处。

    绿袍当初为了这部养气功法也是煞费苦心,须知道家的养气功法莫不是讲求清静无为,于静定中养气存神。而这部适合读书人的功法完全是为了读书养神而所创,于读书过程中凝练精神,于体会先贤圣道精神中参悟人道之精神,借助人道精神引动天地正气,时时温养浩然正气。

    人人都可以养出浩然正气,可是古往今来只有孟子与文天祥二人养成浩然正气,为什么?心思不纯如何养得出人之浩然正气,便是养出来了,一旦心思变动,纯由心灵中诞生出来的浩然正气立刻消散。

    绿袍当初创立这部养气功法,也曾揣摩过儒家经文,儒家九经:周易,尚书,春秋,礼记,论语等书各自阐述儒家教化众生之真意。这九部经书虽说只是凡人所著,却凝结了亘古未有之道理。便是比之佛道两家的经书教义也丝毫不逊。若非儒门的孔老先生与人道牵扯太深,恐怕凭借儒门教化功德,于佛道魔三家之外另立一道也无不可。

    太玄随即对萧阳正色说道:“既然小友已养出浩然正气,那么本座便传你儒门九经之浩然正气经!”

    “请先生赐教!”萧阳闻言,躬身肃立。

    “天地有正气,杂然赋流形”太玄张口便唱出正气歌,萧阳心下奇怪,仔细听去,只觉太玄所唱音调古怪,仿佛在念一种咒语。又仿佛洪钟大吕,振聋发聩,充满庄严、浩大、高妙、玄奥之意。仔细听来,句句都是正气歌的内容,并无参杂其它内容,可不知怎的就是充满庄严,浩大之意味。随着太玄咏唱,萧阳察觉胸中正气随音声缓缓流转,浩然正气亦是不断凝练,丝丝缕缕正气从天而降,汇入心胸中。

    唱罢正气歌,萧阳忽觉心中正气一震,顺心口直冲顶门。

    轰——

    一声轰然震响自萧阳脑海响起,一股浩大至刚之气息从天而降,自顶门灌顶而下汇入心口浩然正气。

    太玄看着一道浩浩荡荡的气息从天而降落入顶门,汇入心口浩然正气中。面色略带欣慰,口中不停念诵,念出一段心法:“其为气也,至大至刚,以直养而无害,则塞于天地之间。其为气也,配义与道;无是,馁也。是集义所生者,非义袭而取之也。行有不慊于心,则馁矣”

    萧阳听到先生所述心法,忽然福灵心至,不自觉按照心法运功,浩然正气游走四肢百骸。走遍周身之后,正气汇聚于心脏,缓缓融入心脏中。浩然正气随心脏跳动,慢慢融入血液。血液融合浩然正气,慢慢带上一丝天青之色,仿佛天空融入了萧阳的血液中。太玄法眼如炬,刹那间便看透萧阳体内的血液中的变化。对萧阳此番变化,太玄也是了然于心。太玄也不停下,继续念诵浩然经,一个个字符从他口中吐出,飞舞片刻融入萧阳脑海。

    字符引动萧阳体内浩然正气,浩然正气持续不断融入血液,融入本命元气,甚至融入精神念头,将一个个念头洗涤杂念,使得萧阳的每一个念头充满刚正之意。浩然正气融入精神中,涤去精神中的暂乱念头,识得精神向着符合正义的方向变化,同时,心灵愈发靠近道义,心中便诞生越多的浩然正气,天之正气与人之正气合一,使得浩然正气越发具有强大的威力。

    直到太玄将所有浩然正气经的经文内容传授给萧阳,萧阳方才知道浩然正气该如何修炼。不但要修炼天之正气,还有人之正气也要兼顾,只有两者合一,方能问鼎至圣。良久之后,萧阳方才从修炼中回过神来。萧阳抬眼看到太玄含笑看着自己,急忙翻身拜倒在地对他拜谢道:“多谢先生传法!先生于我不啻与再造之恩,还请容我三拜谢恩!”

    太学略一抬手,一股无形气劲扶起萧阳:“小友果然不愧天资聪颖,不过一日功夫,便将浩然正气炼成并融入心血中,如今小友也算步上道途,日后总有成就正果之时!”顿了顿,太玄继续说道:“我曾以儒门九经演化九种心法,这浩然正气经乃是我从孟子中演化而来。”

    萧阳闻言,不由心神摇曳,目眩神迷。这儒门学子能够修行的心法有一种便极是了不得了,想不到竟然还有其它九种心法。萧阳心下振奋,不由为天下读书人感到高兴。自己单只学了浩然正气经便有种种好处,还有浩然正气经上所载诸多神通法门玄妙非常,倘若这九种心法能被天下读书人学到,不说人人成就大儒,便是出个数百个个大儒,简直就是千古以来文运兴盛之大事。

    太玄看到萧阳听到自己说到九经之时,面色似欢喜,又似惊讶,还略带崇敬。太玄不由淡淡一笑,心下暗道:“这九经可是本尊耗费许多功夫方才创出,你可莫要辜负了一番心意!”

    萧阳端正衣冠,端正神色,对太玄躬身三拜:“萧阳在此拜谢先生!”虽未明说感谢什么,却彼此心照不宣。

    太玄自袖中摸出九册书卷,这九部书卷非丝非麻,非纸非皮,书上各自写着奇古篆字。

    太玄将九册经书一一对萧阳分说道:“我观儒门九经,以孟子演化出浩然正气经。浩然正气经乃儒门万法之根基,所有一切修行都要以浩然正气经为根基。浩然正气经所修之正气分天人两相,天之正气乃万物运行之正道,万物有序则生正气;倘若万物悖逆其道,即生邪气。人之正气乃自人心所生,心有美好品德自生正气,心有邪念则失正气。此乃浩然正气经最根本之基石。”

    “以论语演化出圣道五德经。圣道五德经讲求仁义礼智信,以圣人五德培养心性。此经纯以修炼心性,并不讲求神通。”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