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之民国明珠-第1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河南河北都是北方,他们听不懂南方人说话,南方人不光听不懂河北话,就是同在南方,浙江人说话,福建人也完全不懂。
各地代表上台后,一个个的,或者慷慨陈词,或者声泪俱下。看台下的人就慢慢的安静下来,实在是听不懂说的啥呀。
主持人花小太医不愧是家学渊源,头脑十分灵活,他看场面不妙,立刻宣布让一位福州的中医钦轻鑫上台演讲。
这位钦轻鑫医生,年纪很轻,中气充沛,上台之后先是抱拳行一个全场礼,再说几句奉承各地名医的话,最后高举右手,开始带领大家喊口号:
“听山东先生的话”
“跟着山东先生走”
“中医救国”
“西医欺师灭祖”
声音洪亮,咬字清晰。
台下观众立刻精神振奋起来,坐着的医生们也纷纷站起身来,不停的举起放下手臂。配合着跟随着大喊口号。
“听山东先生的话”
“跟着山东先生走”
“中医救国”
“西医欺师灭祖”
声音裂帛穿云,简直就要震破光明大戏院的屋顶。
喊口号确实是一个全员参与的好办法,众人都跟着高声喊叫,使劲来回上下举动右臂,真是通筋活血,热血沸腾。
大家都通过这种方式,为伟大的中医的传承和发扬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最后花小太医宣布,十三个省要选出十三名代表来,大家组织一个代表团,一起去南京,找大总统情愿,和大总统好好讲讲道理。
然后大家又一起商议了,见了大总统的面,要说些什么话之类的一二三,各地代表都有意见发表,但是要等回了旅社,用统一的标准的汉字写出来比较方便。
中医的人数众多,然而代表却限定了只能是十三个人,所以其他人员纷纷表示,愿意捐钱捐物,支持请愿代表团。
又有些精力十分充沛的人士,表示愿意跟随代表团一起,作为外围人员,以壮声威!
中医界花招频出,将保护中医中药的运动闹的轰轰烈烈。
西医们岂会袖手旁观?俗话说的好,趁你病,要你命。这次既然大才有见识的东南五省大都督支持废除中医。
这样天时地利人和占全了的好事,西医们能不踩一脚,能不狠狠的踩?趁着这次机会焚烧掉着封建糟粕,切除了这万恶的毒瘤?
上海的西医们已经成立了一个西医联合会,他们也要选举一个灵魂标志,领袖人物,毫无疑问最后一致就公共推举了山东先生。
但是山东先生隐居在山东或者欧洲?西医们也找不到人。
找不到人也很好办,西医们也找了一位西方油画的知名画家,做一副山东先生的油画作为旗帜。
印刷厂开了机器,彩色印刷出来。
报纸上纷纷报道:
“两个山东先生打起来了!”
等拿到西医们的旗帜,西医版本山东先生的画像。
张美溪撇嘴巴,被画成这种模样,真的有点想哭。
051乱哄哄你还没唱完他又上场(一)()
这是一张油画的印刷品,上面是一个面色不太和蔼的五十岁左右老头儿,脑袋正中是光秃秃的,秃顶的周围是一些浓密短发。老头脸很圆,五官是非常费力气的将中西方人的特征融合拧制而成。最让人不能忍受的是,这个老头儿鼻子下面,嘴唇上方留了两撇呕心浓密朝天翘八字胡。
在当时,不管是中华还是欧美,绅士们大多是以留八字胡为美的。
张美溪有点不自在的伸出一根手指,虚空摸了下自己的鼻子下方,仿佛那里真有胡子一样。
女同学清林笑吟吟的走进张美溪的寝室,扶了她肩膀,探过身子来看她手中的画:
“咦,原来美溪你也喜欢山东先生那。”
张美溪怕她继续这个话题,赶紧回了一个比哭还难看的笑,喜欢这个货,得是多重的口味呀。
清林是来叫张美溪吃酸梅汤儿的,又是凌果请客,在隔壁的女寝里摆了一大坛子。
这个时候天已经慢慢热了起来。
故都北平的老字号信远斋,在上海的四马路开了一家分店,正宗的北平风味装修,小小的两间铺面,门口的匾额,是宫里那位皇上的老师朱益藩的笔墨。在报纸上登广告词:
“清宫异宝,御制乌梅汤,选料考究,精工细作。”
这个信远斋的广告一点儿不都夸张,乌梅都是选用广东产的上等品,肉厚个儿大。冰糖真是专门供应清宫御膳房的“氵卷冰”。桂花是选的杭州老张家兄弟加工的地道风味桂花酱。
因为当时欧洲的冰箱还在试验品阶段,连张美溪都没有拿到。
这个信远斋是使用的传统的冰镇法,做一口极大的木箱子,然后木箱子正中摆放青花明古瓷坛子,坛子和木箱的缝隙里填满冰块。
这样做出来的酸梅汤,色泽金黄,酸甜香凉,沁人心脾。
京剧大师梅老板、马老板、尚老板都是信远斋的粉丝。
凌果家是做钱庄生意的,豪富。中午家里派司机开了道奇车给她送一坛子。凌果拿来女寝和同学们分吃。
张美溪拿起小碗吃了一口,简直就是琼浆玉露一般,都有点舍不得咽下去。过了一会儿大家都抢着去装第二碗。
嘻嘻哈哈的,互相嘲笑是大胃王。
凌果也拍着手笑:
“吃这么一点算什么,我妹妹不乖,才五岁,也要一气连吃三碗那,小肚子都吃的圆滚滚的。”
张美溪脸上挂笑,内里心痛,这样的精华好东西,竟然没有流传到百年后,放任一种叫“可口可乐”满世界的猖狂。
到下午上历史知识课,张美溪就拿了一支康令克的钢笔,在纸笺上划来划去,写了几个饮料添加剂的配方,再细想一想,又觉得不妥当,胡乱折叠起来,和团成一团山东先生的画像一起塞到抽屉里。
张美溪不太喜欢西医版本的山东先生。
西医们可不这样认为,他们都觉得自己和山东先生神交已久,科学又美好的医学家山东先生,就应该是长成那个样子的。
将来山东先生接见他们,必定会引为知己,把酒言欢,通宵达旦,最后抵足而眠。
西医们将山东先生的画像印刷出来,西药厂,西医药店,西医门诊,西医院,纷纷在大厅走廊里张贴。
山东先生的画像散发着仁慈又科学的光辉,护佑着他们。
老中医们可以自由出入权贵们的府邸,被权贵们奉为上宾,在普通人看来,是很了不起的事情。
但是,西医们仿佛要更了不起一些,因为他们本身就是权贵。
清末民初,大批青年才俊飘洋过海,去日本,欧洲,美洲留学。有很大一部分就是选择医学专业。
比起百年后出国留学镀金的“海龟”来,这个时代出国归来的青年才俊,是实实在在的被国人捧为“金龟”的。
纷纷在政府部门担任要职,民国南北两个政府,从中央到地方,和医学沾边的卫生部门,都被“西医金龟”们霸占了。
西医联合会召开大会,邀请平安制药厂派代表来参加。
周家二少爷挥洒自如,中医联合会来请人,他就派高先生去给学生们演讲。西医联合会来人,他就派红发麻子脸的莉莉小姐出面招待。
高先生出门演讲,经常讲到半路就抵不住听众的热情,表演几次跳墙绝技。被学生敬称为“隐士高先生”。
莉莉小姐出门应酬,常常是开完了会还嫌不够,往往又盛装了去参加各种晚宴舞会,一时间被奉承为西医界的“莉莉女神”。
花开两朵,先表一枝吧。
中医们在光明大戏院开完了大会,选出十三个代表,高举了“山东先生”大旗,去往南京找大总统请愿。
在上海的火车站上车。
上海的中医同行们上千人送行,场面热烈,又请了军乐队,穿军队礼服,奏乐助兴,人山人海中,拉了横幅,挥动旗帜,高喊口号,有无数山东先生的画像被举起放下。被人当做旗帜用还真是辛苦。
代表队的火车路过苏州,停留三天,接受苏州中医同行们的宴请和款待。
当时苏州有一座著名的园子,叫做“留园”,是盛家的私产,这里还要啰嗦几句科普一下盛家,盛家是晚晴民初顶级的权贵。南边大总统的妻弟,宋家大少爷,当时暗恋盛家七小姐,因为门第不配的原因未能如愿。
苏州的中医同行面子真是足够大,竟然能邀请代表团去“留园”游玩。
代表团成员们在苏州吃饱喝足玩够,个别代表甚至还背着山东先生(的画像)去香过几口“大土”。
又坐上火车,前往南京。
南京的的中医同行在就在火车站等着了,几百人,举旗帜,横条幅,喊口号,请军乐队演奏迎接。
欢迎队伍又出了一点小乱子,当时南方的丝绸纺织业,受到洋货棉布的冲击,已经有点不景气了,权贵穿丝绸,百姓更喜欢结实便宜的洋货棉布。
第一个受影响的,就是那些丝厂的女工,丝厂倒闭,女工失业,也组织了一个代表团,到南京找大总统,请求帮助。
丝绸厂女工们的代表团也是打横幅,喊口号。两支队伍又撞到一起(我为什么要写又字?)。那个场面真是彩旗招展,锣鼓喧天,鞭炮齐鸣,惨不忍睹。
……分割线……
希望小天使们不要抛弃蠢作者,认为蠢作者在胡说八道,民国历史其实比小说还要生猛很多倍那,蠢作者的每一句话都是可以资料考证的。
雾满拦江《民国就是这么生猛》
感谢小天使“妹妹不乖打屁屁”的平安符。
感谢小天使“我去吃饭了”赠送的起点币。
052乱哄哄你还没唱完他又上场(二)()
足足折腾了半日,两队人马终于分清了敌我远近,各回各家,各找各妈。
中医代表团,被南京的中医同行请了去扬子饭店下榻,又安排在东方饭店设宴接风洗尘,酒席间一个个豪放不羁,慷慨激昂,犹如前来英勇赴义一般。
后又拿出请愿书,大家共同参详,不断的有人拍案叫好,称这份请愿书言辞犀利,感天动地。
忽然有人怯怯的说:
“现在外界众人,对咱们中医写的字儿,特别不满,甚至许多假装看不懂的,如何是好?”
众人大骂了一通,外界酸儒不识货,最后终于还是妥协,又连夜请人抄写正宗的宋体字。
到第二日,代表们分头行动,将请愿书,分别送到秘书处,外交部,内务部,财政部,教育部,交通部等等。也不知道中医和这些部门到底有什么关系。
这些部门的总长们,次长们也纷纷表示欢迎,挽起袖子,请中医代表们号脉诊治。又很惋惜名震寰宇的山东先生竟然没有来。
南京的报纸又纷纷刊登了代表团开出的药方子。
又过几日,代表团竟然真的被南京的大总统召见,总统态度和蔼,表示支持中医事业,以后也要在各级卫生部门安排中医做官,不能让西医管理中医,好像让道士管理和尚一般。
代表团喜极而泣,山呼万岁,又被制止,如今是民国了,万岁一词,要废止了。
过一日,总统府下发一份批谕。
文采飞扬,没有标点。总之,大约的意思就是,中医是要保留的,中医是要发扬的,中医是有益于国家和人民的。
代表团大功告成,吃了南京中医同行的庆功宴,去火车站坐火车返航,此时丝厂女工的代表团还停留在火车站,没有办法。
原因很简单,此时的大总统,是有名声,而没有实际控制力的。中医代表团的要求是很好解决的,中医们不过是挣一口气而已,只要顺着他们说话就能搞定。丝织女工的要求是具体的详细的,要工作要补贴。是实务方面的事,真不好办。
中医代表团顺利上了火车,途中又路过了苏州。有几个代表要求再次停留苏州庆祝,另外几个表示要马上赶回上海,和上海大本营的同行们分享这份喜悦。
主张在苏州停留的中医们说:
“我们成功的消息早已经电报发回去了。他们已经知晓,何必着急赶路?”
潜台词,我们还得享用一下这苏州的美好呀。
主张马上回去的中医们说:
“同行虽然已经通过电报知晓,但是还未亲眼看到大总统的批谕原本那。”
潜台词,苏州只是小地方,咱们回上海被追捧才是极大的荣耀。
中医代表团分成两派,正在吵闹不休之时。
忽然平地一声惊雷,震耳发聩!
战事来了……
一位杜姓大帅,率领大队人马攻打东南五省都督汪大帅,两军在碧庄狭路相逢。
杜姓大帅可不是为了中医来主持公道的,他的理由很简单,老子有的是兵,老子就是横,不服来战。民国是个有枪就是王的时代呀。
汪姓都督是满腹经纶,天文地理,要效仿日本明治维新,消灭中医的当事大能人,自然是不怕打仗的。
双方在碧庄开火,你争我夺。
倒是满腹经纶的汪姓都督略输一局,失守了正安。当然也有谋士们解释,这个叫战略性迂回。
中医代表请愿团被这个消息震撼了,呆萌半日,才商讨起来,又是分成两派。
其中一派的意见是:
“既然打起仗来,那么还是性命要紧,想必上海的同行是会理解的,我们赶紧在苏州找个地方躲起来吧。”
另一派表示嗤之以鼻:
“要活命,自然是回上海,回租界去,不管是那边的大帅都督,总要给洋人面子的。”
于是众人决定还是回上海,幸好他们得到的消息及时,铁路火车还是在运行的,只不过就是晚点而已。
此时的火车站,已经是人山人海,都是逃难的。富人们都是带了金银细软,贴身小包裹。穷人们也带了他们的值钱家当——铺盖被窝,铁锅瓢盆。
幸好中医代表团已经买好了头等车票,只是月台上人太多,难免受一些臭汗熏蒸,等到火车来了,也只好放下身份面子。混做一团,乱乱的冲上火车去。
上了火车,就暂时安稳了,头等车厢到底不一样,还算有转身余地。大家互相数了人数。做中医的都是身体保养的好。现在也一个不少的都冲锋上来了。
火车上的听差还拎了大茶壶,过来提供茶水报纸。
代表团才算神态稍安,各自找了座位,坐下喘气儿。
这是最后一辆顺利到达上海的火车,上海火车站也是人山人海,但是代表团就不指望这是来迎接他们的了,本来应该是该享受一下被热烈欢迎的荣耀的,哎。
出了上海火车站,黄包车极多,代表们各自叫了车回寓所会馆酒店,只是原本一两毛钱的黄包车费,如今已经变做五毛一块了。
张美溪要试验几个食品添加剂的配方,就找借口和女生寝室的管理嬷嬷请了假,回自己的桃花居住一晚。
到晚上快十点的时候,忽然接到周二少爷的电话,让她在家呆着不要动。不到一个小时,周二少爷和周三少爷就带了十几个人过来,都是亲信熟人,安置在桃花居的大厅里过了一夜。第二天,天才蒙蒙亮,周二少爷又带了人去平安制药厂了。
周三少爷开车将张美溪送回慧文中学,打开车门,看她走到门口,忽然又叫住她,塞过来一大包朱古力糖:
“大姐姐不要怕,租界是没有事情的,美国人办慧文学校又更安全一点。”
张美溪点头,又啰嗦几句,叮嘱他回桃花居呆着,不许桃子和杏子出门上学。
凄凄切切,生死离别一样。
回到学校呆了不到半个小时,又有女寝室的管理嬷嬷来找她。
黄四舅舅家派了汽车来接。这下不用上课了。
张美溪只得先回黄四舅舅公馆,幸好电话都是通的,又摇电话和桃杏报了平安。
下午,周三少爷又开车将桃杏送来。到晚上的时候,副市长黄大舅舅也派听差过来,送两面红十字会的旗帜,给黄四舅舅和黄五舅舅的公馆插上。
当时的民众意见里,上海的租界是安全的,插了国际红十字会的旗帜,会更多一层安全。
但是,上海人真是太会算计了,想着反正打仗,多拜一些神佛是没有错的,就有人把山东先生的画像也挂去门口辟邪了。
053阴云下的黄四舅舅公馆(一)()
因为收集有山东先生画像的普通民众并不多,脑洞大开突发奇想贴出去辟邪的也没有几个,所以张美溪也不知道这件事。
中国人的信仰一直都是最可爱的,他们讲求的是实用主义,拿出去张贴辟邪,有用自然是好的,如果没用,撕下来拿去引火,也不算浪费。
大部分人家,平日里也不烧香拜佛,只有等遇到事情了,或者生病,或者为了发财升官,才会去临时烧香拜一拜,简直就像交易一样,我参拜你,你给我好处。一般的和尚道士也是可以分清楚的,至于观音菩萨到底是属于和尚的领导还是道士的领导,民众里弄不太清楚的人就不要太多了。
慧文女中的同学凌果摇电话过来,说是有一大半的学生都没有上课。慧文的督学很是着急,做了一个通告,问她收到没有。
张美溪自然是什么也没有收到,两人又说了几句,就听见电话筒的那边有凌果妹妹不乖的哭闹声。
两人就赶紧互相道了珍重挂掉电话。
对于打仗的事情,黄四舅舅还是十分镇定的:
“以前也闹过几回,连个三百年的大清都亡掉了。那个袁大帅,又是做总统,又是做皇上的,不也来回折腾了几次。我们住在租界,都要给洋人几分面子,所以是不怕的。”
黄四舅舅讲的是国家兴亡大事。
黄四舅妈就要更加关注具体家务些:
“打仗了就该多买些粮食,煤球也是要越多越好。”
现在黄四舅舅公馆里已经多年不用柴火了,厨房里灶台下面都是铁皮炉子烧煤球。只是因为天越来越暖和,煤球一星期就买一次,储存的很少。
于是又慌慌张张的差人出去四处抢购,幸好市面上的店铺都还能营业,只是价格都涨了将近一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