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逆转1906-第43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故茄≡窳酥剖轿淦鳎挥幸恍┳匀衔聘癖冉细叩模蛘呤乔姑缘募一锊呕嶙员肝淦鳌�
熊营长是属于后者,这家伙是个典型的枪粉,仗着“军官可以购买所有种类的轻武器”这条规定,搜罗了世界各国的枪支,家里起码有长短枪上百条,全是各国的经典型号。“蝮蛇”式突击步枪就是他个人认为世界上最好的步枪,这种星科防卫出产的突击步枪,性能确实极为优良,但就是太贵了,售价是81式的三十几倍,所以无法成为步兵的制式装备。
而且这把枪还是他特别定制的。打仗嘛,当然要用最趁手的武器。“蝮蛇”步枪精度高得让人惊叹,换上重枪管,加上瞄准具之后,在600米距离上可以当狙击步枪使用,还是连发的。当然,以他这种中级军官的身份,如果等他用上步枪,那就说明情况已经不妙了。但是有备无患嘛。
……………………………………………………………………
当熊家锋手腕上的夜光野战电子表跳到5:00后,总攻击开始了。
在这一瞬间,轰隆的巨响震撼了夜空,壮丽的火光在a据点周围像火山一样爆发了。大批炮弹和火箭弹划过夜空的景象十分壮观,整个地区一片地动山摇。
营属炮兵连的120、81、60毫米迫击炮,82毫米无后坐力炮与107毫米火箭炮以最大的射速向与a集群据发射炮弹,团部加强来的2个炮兵连则以105毫米榴弹炮猛轰b据点,集团军的远程火箭炮则以密集的火力砸向c据点。
在炮弹出膛的同时,配属给先锋营的直升机也从20公里外的临时降落点腾空而起,以擦着树杈的高度向预定目标飞驰。
4架直-10“虎甲”武装直升机(原型长弓阿帕奇)在前面开路,后面是4架搭载火力校正小组的直-5“黑鹰”运输直升机。不过它们都是电动版,现在的样子和原型区别极大,首先是机身背部的发动机和减速机组不见了,只是一个圆盘状的超薄大直径的直流电机紧贴在顶部,它拥有1500千瓦(2011马力)功率,用于直接驱动主旋翼。这个改进使得直升机的气动特性有了改善。更大的区别是尾桨不见了,只有一根略粗一些的尾梁伸向后方,其端部有一片垂尾。
这是因为它们都采用了“环流控制技术”,使其成为了无尾桨直升机。也就是去除尾桨,在尾梁上开一条长缝,通过侧向吹气使主旋翼的尾流在尾梁两侧的速度不同,由此产生了平衡反扭矩的侧推力。尾梁内没有喷出的气流流向尾部,从可控制的喷气锥直接喷出,以提供航向操纵推力。本位面中国采用的技术也和这个差不多,但更有了改进。这些直升机尾梁的外壳由一台小电动机转动,由于附面效应主旋翼的尾流在尾梁的两侧形成了速度差,同样产生了平衡反扭力的侧力。只要控制转速就能提供航向操纵力。这种方法更节能,噪声更低。
其实这项环量控制技术在后世的七十年代就有了,未能得到普及的原因是后来的直升机大都使用了涡轴喷气发动机,它们向后喷射的强大气流虽然提供了部分的前进推力,但极大地干扰了主旋翼吹向尾梁的下洗气流,导致环流控制力无法形成。而中国这些电动直升机的原理不同,发动机没有向后喷射的气流,下洗气流可以不受干扰的吹在尾梁上,尾梁外壳旋转后产生的环流侧向推力非常强劲。
低速大扭矩直流电机取代了二台涡轮轴发动机及其减速机构,直接驱动巨大的旋翼,由于不需要向尾桨传递动力,动力实际上有了相当的提高。虽然电动机的重量比涡轮轴发动机要大,但驱动装置的总体重量并未大多少。而且电动机的效率远远超过涡轴加变速机组,前者可以达到90%,而后者只有30%,1500千瓦的功率看似不高,但是实际功率远远超过原版的两台1500千瓦涡轴发动机,其强劲的动力(短时间可达2700多千瓦)把最高时速提高到380公里。电动机还有一个最大的好处,就是它是全封闭的,在飞行时根本不会吸进杂物,从而造成发动机损坏坠机等事故。所以它们不怕沙尘暴和撞鸟。
直升机群到了地头后,发现那里山上的印军哨位已经在刚才的炮击中土崩瓦解,只剩下几个惊慌的士兵,此时正徒劳的向直升机射击。于是“虎甲”立即投入残敌的打击,用它们搭载的30毫米链炮把几个可怜的印军打得支离破碎。
清除残敌之后,“黑鹰”则迅速在早已选定的高地上放下了火力校正小组。这些火力校正小组由10个人组成,2名是校正员,还有2名是引导员,他们有激光指示枪、雷达照射器,其余6人装备轻机枪、自动榴弹发射器和自动步枪负责保卫,他们一着陆就立即开始工作,以夜视仪、热成象仪来搜索目标,校正炮兵的射击。
“虎甲”在周围巡视一圈之后,没有发现敌人,就投入对据点的打击。而“黑鹰”迅速返回,第二次把几个迫击炮班送到了据点群周边的山上,占据了制高点的炮兵们不断地向印军阵地准确地发射炮弹。
不久,各炮兵阵地就开始收到前方校正员的指令。
“105榴1连、105榴1连,向右偏移2个密位,向后50米。”
“107火,107火,向前延伸50米!”
那些炮弹如同长了眼睛一样,准确?砸在印军的炮兵阵地、高炮阵地、雷达站和防空导弹阵地上,印军隐蔽的火炮刚一开火就遭到压制,尽管据点里印军的火炮数量远远超过了先锋营,可是根本没有还手的机会。印军也无法在阵地内活动,一经炮兵校正员用夜视仪或热成象仪发现,就会遭到致命的打击。
而这时,陆航的真正打击波也到了,刚才的武直不过是兼职而已。
一个中队的强-6“巨嘴鸟”攻击机和一个中队的强-7“雷鸟”攻击机,在一个中队的歼-11“夜鹰”战斗机护卫下,已经抵达了战场上空。
“灵猫,灵猫,我是大鸟,我是大鸟,现在我已经到你部上空,请你部指示目标,指示目标……”
“我是灵猫,我部立即开始引导,请注意分辨!”熊家锋立即回答道。随后他马上命令高地的火力校正小组为陆航攻击机群指示目标。
第699章打击(7)
ps:今天去亲戚家了,第一更现在送上。
……………………………………………………
“卧槽,这坑爹的地形啊!”
一架空地协同指挥机在1万米的高空盘旋,这种指挥机是由空警-4战场监视飞机(原型e-8)担任的,因为是客机的底子,机身宽敞,居住性极佳,噪音很小,在上面指挥是十分舒服的事情。但是此刻在上面坐镇的龙若飞上校看着数据链传来的目标图像,却感到十分的无语加蛋疼。
印度佬把那些炮位搞得太变态了,好多是反斜面不说,还有好些是放在山洞或山凹里,位置都十分刁钻。要是没有地面人员的指引,就是再来十倍的飞机也炸不到那些目标,哪怕是导弹也很难命中。两个个体的智商差距可能很大,但两个人群的智商差距就非常小,自从本位面的导弹和制导弹药提前问世后,各方势力都在研究如何应对这种新玩意儿,阿三们又不是没见过世面的原始人,好歹也被英国调教了那么久,后来又得到了美国佬的“无私”帮助,自然也有一整套防御办法。
龙若飞上校是陆航第23攻击机团的团长,担任这次陆航攻击群的指挥官,开攻击机出身的。他最先开的就是强-3“林鸮”俯冲攻击机,在欧美国家,是把这种机型叫做俯冲轰炸机,但是在中国不一样,凡是承担这种点对点目标打击任务,从低空、超低空攻击敌地面(水面)中小型目标,对己方部队实施直接火力支援的都算成攻击机。
好吧,其实攻击机和轰炸机的定义都不是很统一,一般来说,攻击机强调对动态目标的袭击,如坦克集群或军舰,而轰炸机主要是袭击地面静态目标,如工厂、城市等建筑物。但是随着技术发展,制导弹药的普及,轰炸机一样可以打动态目标,这两者的区别就不是那么清晰了。所以现在中国的分类很简单,空军的就是轰炸机,陆航和海航的就是攻击机。
龙若飞非常喜欢这种带着惊心动魄的尖叫,从高空大角度俯冲而下的攻击机,他觉得有一种“善攻者动于九天之上”的快感,还有一种“眼看着大地向自己快速扑面而来”的刺激感。但是很遗憾的是,到了1930年,中国就全面退役了“林鸮”俯冲攻击机,虽然后来的强-5“原鸮”攻击机也有俯冲轰炸的能力,但是中国已经逐渐取消了这种战术。因为中国航空兵已经开始装备制导弹药了,用不着飞行员们去直接面对越来越疯狂,越来越猛烈的防空火力。
而现在更过分了,只要有地面引导小组,攻击机们只需在几十公里外远远投下导弹或滑翔炸弹就好了,不要说冒着防空火力穿梭,甚至可以连目标长啥样都不用看到,而且命中率还高得惊人。
“哎,现在的战争真是越来越无聊啊!老子当年辛辛苦苦练出来的俯冲轰炸技能都白瞎了……”龙若飞上校忍不住感叹道。现在的战争模式让他不禁有种空有屠龙之技却无龙可屠的遗憾。
“大鸟1号,大鸟1号,冷眼3号呼叫!冷眼3号呼叫!”在c据点的3号引导组向空地协同指挥机发出呼叫。
“我是大鸟1号,请指示目标。”龙若飞答道。
“1号目标,103-123方格,1枚250公斤半穿甲高爆弹。”指挥机发来了指令,同时把目标参数通过数据链发给了辛上校。
龙上校立即向部下的一架巨嘴鸟攻击机下达命令:“19号,19号,1号目标。250公斤穿甲燃烧弹……”他同时把目标参数传输过去。
19号是一架强-6“巨嘴鸟”攻击机,这是一种双发双座轻型多用途战术侦察攻击机,以原时空后世的ov-10“野马”攻击机(不是p-51野马)为蓝本魔改而来。其原版就是一款相当不错的轻型攻击机,但它的缺点就是发动机功率太小,单台发动机只有533千瓦,使得外挂重量只有1100公斤,最大时速只有452公里。没办法,人家原本只是侦查机,攻击任务只能客串。
本位面的ē巨嘴鸟”在原本“野马”的基础上进行了一系列改进,首先是强化了装甲防护,修改了机型,强化了气动性能,并换装了两台涡桨-3丁型发动机,单台功率提升到2000千瓦(2682马力)。因为采用各种太空新型材料,虽然魔改之后的装甲增强,空重反而下降到了3200公斤,但是载弹量却提升到了4500公斤,而且防御力大幅度上升,最大时速提升到750公里,成为了一款非常优秀的前线轻型攻击机,当然它的载弹量已经达到了中型轰炸机的标准。
至于为什么不用单发飞机的原因,就是到了二战这个时代,各国的防空火力都大幅度增强,面对密集得韭菜似的高炮,单发飞机的生存能力实在堪忧,特别是对于经常需要低空或超低空攻击的攻击机,更是危险。这也是现在直-10“虎甲”这种专业武直在目前中国陆军中装备很少的原因,在密密麻麻的防空火炮面前,武直的生存率实在太感人了。
所以现在陆航的攻击机都是双发的。海航现在依旧保留的强-5“原鸮”攻击机是单发飞机,但也已经不参与对舰或对地任务,而是专用于反潜,对于反潜飞机来说,这种问题并不存在,潜艇上可没有那么恐怖的防空火力。
“巨嘴鸟”和“雷鸟”形成了轻重搭配,构成了当前中国陆航的攻击主力。
19号“巨嘴鸟”这次采用的是反要塞挂载,机翼内侧是2枚“春雷”对地导弹,外侧是4枚500公斤级“雷石”滑翔炸弹,2枚半穿甲燃烧弹和2枚半穿甲爆破弹。这次的目标是一门隐藏在坚固工事内的榴弹炮,角度十分刁钻,如果没有地面引导,很难击中。
轰炸仪立即把目标参数输送到一枚“雷石”的控制器中,启动脱离装置,炸弹下降后,立即弹开了折叠式弹翼,开始向目标俯冲而去。
“巨嘴鸟”同时向龙若飞和3号引导组报告:“对1号目标发射成功,控制编码1002……”同时把一鮧用于操纵这枚“雷石”的控制编码发往指挥机,转瞬间编码又通过战场数据链被转送到对应的引导员。
引导员得到了信息,同时也在面前的屏幕上看到了飞奔而来的“雷石”滑翔炸弹,不久耳机中传来“哒、哒……”声,他启动了手中的激光照射器,一束带有编码脉冲的激光照在了一门工事中的榴弹炮射击口上。
“轰……”
转瞬间,500公斤的半穿甲高爆弹沿着这道激光束,准确的从射击口钻入工事,随后一团橘红色的火球腾空而起,巨大的爆轰声惊天动地,无数的混凝土块和钢铁残骸伴着人体水平飞得满天都是,这门榴弹炮和炮兵全部灰飞烟灭,被炸成了渣渣。
正在指挥攻击的熊家锋看到这一壮观的景象,大声欢呼:“陆航干得好!”
“1号目标被摧毁。感谢陆航的兄弟们。”
信息很快返回龙若飞这里,地面引导组的目标请求又陆续送到了,他和指挥组顿时忙碌起来。
“团长,可以首先让巨嘴鸟攻击,因为它们的航程要短得多,可以先返航。”一名空管建议道。
“好,可以这样,就安排巨嘴鸟先攻击,让雷鸟们先等着……”
“27号目标,一枚春雷,211-095方格,快,快!是防空导弹……”地面引导组的呼叫十分急迫。
三秒钟后,一枚“春雷”对地导弹从一架“巨嘴鸟”机翼下投掷下去,在急骤下滑中很快被加速到超音速,在8000米的高度冲压式发动机点火启动,随即在弹翼的作用下改平加速,很快达到3马赫的高速,如同离弦怒箭直奔一处隐藏得很深的防空导弹阵地。
“轰……”一声巨响,在地面引导员的激光照射器指引下,“春雷”准确的击中了这处隐藏得很奇葩的防空导弹阵地。这一部美制的“青铜骑士”防空导弹,连同周围设施和人员被300公斤的高爆战斗部一起化为灰烬。
这种美国佬的防空导弹是南洋战争期间研发出来的,来不及给澳新了,所以就送给了次大陆的几个势力。这种导弹在美军当中也已经投入了实用了,根据在非洲和不列颠战场的反馈,性能相当不错,已经打下了上百架苏德阵营的飞机。
这种导弹比较碉堡的是,同时具有雷达和红外两种制导方式,虽然显眼的雷达站在第一时间就被地面炮兵敲掉了,但是它还可以采用红外制导模式单独发射,虽然这种方式的命中率低得感人,但是总归也是个威胁。要知道,它的射高可是15000米,已经超过了陆航攻击机群的最大升限。刚才就是引导小组发现这个阵地正在进行发射准备,所以赶快呼叫陆航把这家伙干掉。
这一次中国的空袭可以说完全出乎印军的预料,无论是“巨嘴鸟”还是“雷鸟”,都没有采用他们熟悉的俯冲轰炸或者超低空强击,好吧,以该地复杂的地理环境,也很难施展这两种攻击模式。
“巨嘴鸟”和“雷鸟”就这么飞得远远的丢滑翔炸弹和导弹,最近的距离都在10公里以上,这一招“防区外攻击”可就是让他们辛辛苦苦搞出的防空体系全成了摆设。而勉强能够到中国飞机的“青铜骑士”防空导弹和配套的雷达也相继被摧毁,就彻底抓瞎了。
而这时,地面的攻击也开始了。
第700章打击(8)
ps:第二更送上,求支持
………………………………………
“轰轰轰……轰轰轰……”巨大的爆炸声惊醒了黑暗,不断闪现的火球照亮了夜空。
“啊,快,快反击……”
“救命啊……”
三处据点就像被泼了一盆开水的蚂蚁窝,上万名印度官兵就像热锅上的蚂蚁一样慌乱起来,期间还掺杂着印地语的惨叫声和呵斥声。整个营地已经乱成一团了。
三个印军据点都遭到了恐怖的打击,在地面引导小组的指引下,炮弹、远程制导火箭弹、滑翔炸弹和导弹都像长了眼睛一样,将每一处暴露工事、炮位、雷达和导弹等重要目标轰杀至渣。
“毗湿奴在上!到底来了多少中国人?”指挥部里,印军第七师的师长萨赖达斯少将脸色惨白的看着窗外慌乱的部下,以及正在遭受狂轰滥炸的营地。他已经被这种惊雷暴雨般的攻击打懵了。
参谋长脸色难看的说道:“阁下,从火力密度看,对方的兵力不多,但是命中率高得难以置信。就好像是狙击手打大象一样……”
“该死,他们是怎么办到的?”萨赖达斯少将咬牙切齿的问道。
“我也不知道,阁下。或许是他们有更先进的制导武器吧……”参谋长无奈的耸耸肩。
事实上,参谋长的判断很准确,参与这次攻击的单位并不多,只不过是一个加强的山地营,一个远程火箭炮营和一个陆航大队,三个营级单位。但是命中率却高得出奇,至少在95%以上,在常规攻击中上千发炮弹都不一定能解决的目标,被他们最多三两下就解决了。因此打出了三个师级单位的攻击效果。
萨赖达斯也是参加过一战,在西线爬过战壕的老行伍,他冷静下来之后,也发现确实如此,发动进攻的中华军队数量绝对不多。从炮击的声音和频率可以判断,对方投入炮击的大炮是四英寸级,数量不会超过30门(中国的105毫米榴弹炮射速较高,让他产生了误判)。按照中国的编制,105毫米榴弹炮是团级火力,也就是说,投入战斗的兵力不会超过2个团。
“报告,无线电全部失灵……”一个通讯参谋报告道。
“混蛋,又是无线电干扰!用有线电话!”参谋长命令道。随即他又向萨赖达斯报告:“阁下,中国人用了无线电干扰,我们暂时只能采用有线电话和电报和部队联系了。”
萨赖达斯阴沉着脸点点头,这年头无线电干扰已经不算什么稀罕玩意儿了,不列颠空战和非洲战场就已经用烂了的东西,交战双方都是在互相用。萨赖达斯对此也不陌生。
对付线电干扰的方式也简单,就是不断的变化通信频道,除非对方玩全频道阻塞,不过此时列强电子技术还差一些,做不到这个。所以就是用的笨办法,重新恢复到有线通信,看你怎么干扰?
“命令你们的人都坚持住!对方只有一个团!”萨赖达斯拿起接通的电话,向团长们下达了命令。为了给部下打气,他又把自己的判断砍了一半,2个团缩水成一个团了。
“这是?”萨赖达斯刚刚发完命令,就从观察窗看到空中一道流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