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库小说网 > 古今穿越电子书 > 帝国再起 >

第108章

帝国再起-第108章

小说: 帝国再起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是正儿八经的明军,要求就更为严格了许多。

    “嗯,这个林德孝似乎不让乃兄,也是个实心任事的军官。”

    军官出言不逊,冯澄世的随员当即便有要站出来喝骂的。奈何,冯澄世却摆了摆手,仅仅是让他的儿子冯锡范上前证明身份,便站在那里等候结果。

    “去,知会大督造陈启和你们卫队的卫队长林德孝出来迎候,就说新任的军器局主事冯参军到了。”

    相比着冯澄世的和声细语,年纪尚轻的冯锡范则是倨傲甚多,大步走到门前,便驱使那军官如门房一般。

    于冯澄世接任一事,乃至是冯澄世即将到任一事,军官却也知道。一旦听说是冯参军到了,也不敢多做迟疑,连忙入内报信。至于辨别的事情,自有陈启和林德孝负责。

    值此时,陈启尚在处置公文,陈凯离开,冯澄世接任,这期间的公文处置都要由他代为进行。而林德孝那边,则还在巡视厂区,杜绝安全隐患。此刻先后接了消息,二人匆匆赶到正门,辨别了任命公文的真伪,便连忙将这个新上官请了进去。

    “久闻冯参军大名,如雷贯耳,这些年全靠您主持潮州各官营矿场,否则咱们军器局也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下官代管军器局期间,尤感能力有限,不胜繁杂。而今国姓爷知人善任,派了冯参军前来主持军器局事务,下官亦是顿觉轻松。日后还请冯参军不吝赐教,下官……”

    最近两年,冯澄世一直负责潮州的官营矿场,但若说是没有冯澄世军器局就开不了工,却也是过了。旁的不说,海贸的收益,其中不少都是用来购置材料的,没有占据潮州北部之前不也一样是如此而为的吗?

    花花大轿人抬人,陈启洋洋洒洒的说了一大顿恭维话,冯澄世也笑着谦虚了几句。待到那年轻的军器局卫队队长时,却只是公事公办似的把卫队职权做了一个告知,便不再多言,着实让冯锡范眉头紧皱,反倒是冯澄世却还是点了点头,对于军器局卫队的尽忠职守表示了嘉许的态度。

    “禀告冯参军,军器局的一应公文、记录皆在存档。下官这就是让人把公文送到您的公事房……”

    “不急,不急。”笑着摇了摇头,冯澄世便表示先去工坊里转转再说。随即,陈启便自行做了向导,而林德孝则请了命,回去继续巡视守备情况。

    “军器局安全要紧,林守备自行即可。”

    林德孝告辞而去,冯澄世一行人则在陈启的带领下参观起了军器局的厂区。几年下来,厂区的面积扩大了许多,但是从用途划分上却并没有太大的变化。冯澄世一行,未有进入办公区,于生活区也仅仅是扫了一眼罢了。倒是墙上书着的“高高兴兴上班去,平平安安回家来”的字样,倒是让冯澄世驻足了片刻。

    草草的看过了这些无关紧要的附属设施,冯澄世便大步跨入了工作区。刀剑枪矛院、弓弩院、火器院、火铳院、火炮院等分区划分明确,冯澄世环顾四处,便踏入了刀剑枪矛院的大门。

    陈启已经知会过了,刀剑枪矛院的工匠们早早的就恭候在了院中。冯澄世嘉勉了几句,便让他们回去工作,随即便从匠头汤全有工作的作坊开始巡视。

    这几年下来,原本的铁匠汤全有已经是刀剑枪矛院的匠头,负责这些冷兵器的质检和工艺等方面的工作。闲时,他也自行打造些武器,一来是不让手艺荒废了,二来还要把他的儿子带出师,倒是他的女婿,如今已经是院中的一个正职铁匠,带着学徒锻打腰刀,很是有些军器局初建时他的样子了。

    此刻冯澄世让他们各自回去工作,自行带着随员巡视了起来,第一个走到汤全有的铺子,这个匠头正在一边轻敲着铁料,一边与他的儿子,那个比之数年前已经高了壮了太多的汤明指点着锻打的技巧。待看到了冯澄世走到铺子前,他一如平日里的那般,额首示意,便继续着他的工作,全然没有注意到站在冯澄世侧后的冯锡范的眸子里升腾而起的怒火。

    “你这厮好生大胆,见了参军不出来跪下回话,实在放肆!”

    冯锡范一声喝骂,汤家父子以及邻近几个铺子的铁匠们当即便是一愣。紧接着,第一个意识到不对路的陈启连忙让汤家父子出来告罪,而他则凑在了冯澄世身旁解释了起来。

    知晓了这是陈凯立下的规矩,冯澄世也没说什么,就让他们继续做工,随即也不继续看下去了,便自顾自的除了刀剑枪矛院。

    “这位冯参军,怕是不好伺候啊。”

    目视着那一众人匆匆离去,汤全有叹了口气,便继续着他们的工作。倒是冯澄世一行,出了此间,又草草的转了转其他院,所幸是陈启已经暗示了手下人抢在冯澄世抵达前做好安排,才没有出了如刚才那般的事情来。。。

    巡视过了工作区,冯澄世看了看仓储的保管情况,点了点头便进了公事房。陈启派人将冯澄世需要的账册、文案以及记录送抵,便告辞而去,这间原本是陈凯的公事房中,剩下的也就只有冯家父子二人罢了。

    “这群下贱的匠户一点儿上下尊卑的礼数也没有,真不知道陈凯是怎么管的军器局,如此焉能服众?”

    陈凯的治才在粤东、闽南是非常有名的,但是冯澄世却怎么看着军器局怎么别扭。事实上不光是冯澄世,冯锡范以及其他随员亦是如此,不说什么如工部衙门之类的别的地方,只说他们在潮州管那些官营的矿场,也绝没有这般的。

    在外间时的笑容已经彻底褪去,冯澄世积郁的不满一点儿也不比冯锡范来得少,此刻一脸阴沉的轻声道来,当即便引起了冯锡范的呼应。

    “父亲大人,依儿子看来,先是那林德孝,随后是那些匠户,这些家伙分明就是要给咱们摆出个样子来瞧瞧!”

    冯锡范如是说来,已是怒极,然而冯澄世却是摇了摇头,眯着眼睛思量了片刻才转而言道:“林家兄弟是陈凯的亲信,他们是不会轻易改换门庭的,就算是改换门庭,也须得有人能够信得过他们才是。至于那些匠户,想来与陈启所言的无差,不过是陈凯的管束方式与为父不同罢了。”

    “可是父亲大人,现在军器局的主事是您,不是那陈凯啊!”

    “吾知道,吾当然知道。”

    说过了此话,冯澄世靠在太师椅上,闭上眼睛,细细权衡了起来。公事房内安静了起来,只是这般寂静不光是没有让冯锡范的心绪平缓下来,反倒是如冷水入油,更加激起了他的不忿。

    “父亲大人,现在陈凯已经走了,他都入朝了,就算是做了工部侍郎,难不成军器局还要归他来管?”

    入朝的事情,尚未有个定论,郑成功没有向任何人解释,知道此事内情的如洪旭、卢若腾等人未免岛上有清军细作会对陈凯造成威胁,也一个个的守口如瓶,不置一词。如此一来,反倒是更多人的心中开始心痒难耐了起来。

    此间,冯锡范还要再说些什么,却立刻被冯澄世所阻。但是冯澄世也并没有说什么要萧规曹随的话来,只是道了一句时机未到,便再没有说些什么,反倒是按部就班的开始查看起了账册。

第十四章 隐患(下)() 
潮州,包括南澳岛,如今早已不再是福建明军的主要战略侧重方向了。在清军席卷两广、郑氏集团重归一统、中左所遭逢突袭的大背景下,闽南成为了主要的战略方向,而潮州就不得不退居次要,成为福建明军的税收、军粮、人力以及货源等方面的补充了。

    两个月前,明军攻陷永宁卫城和崇武千户所、施琅被捕越狱潜逃反遭陈凯截杀以及磁灶大捷连番大剧上演,就已经注定了这永历五年的下半年是无法平静的。

    郑成功针对施琅越狱一事的处断,进一步的削弱了施家在郑氏集团中的影响力,同时施福逃亡,前不久也收到了消息,说是其人降虏,任命尚未下达,但是有消息指出,说是张学圣以诱使施福叛逃作为政绩,向清廷邀功,同时建议任命施福接替被陈凯阴死在了厦门的马得功出任福建右路总兵,却并非是空穴来风。

    “如果施琅降虏了,施福反倒是会继续在此养老。”

    收到这一消息的同时,郑成功便如是的把这话说给了洪旭,而后者对此也是深表赞同。两面下注,乃是家族利益所趋,郑成功在最无法接受他的那三个叔叔于厦门一战中的所作所为的时候,也并非是没有怀疑过郑鸿逵和他父亲是在两面下注。不过,到了今时今日,这般怀疑已经渐渐退散,反倒是当施福降虏的消息传来,却又才重新把心思给勾了起来。

    历史的现实正是如郑成功所言的那般,不过就现在而言,施福的能力比不过施琅,仅仅是更加圆滑而已,长期在南澳和厦门“颐养天年”,施福对于福建明军的内情了解,以及影响力都远远没办法和他的那个侄子相比。

    于郑成功而言,损失已经是尽可能的避免了,至于日后会不会真的有机会与施福在沙场上交锋,他反倒是更加期寄着这有机会能够清理门户的一天的到来。

    在这一天到来之前,郑成功还在尽可能的增强自身的实力。中权镇,原本是打算让施琅统领的,如今施琅身死,但军镇的名号和编制他不打算变更,在六月时任命了一个新近来投的郑氏旧将黄兴为中权镇总兵官。同时,一个叫做黄梧的平和县衙役杀了当地知县来投,郑成功赏了他二百两银子,任命其为中权镇左营副将。

    除了中权镇以及更早建立的北镇骑兵以外,郑成功任命戎旗镇前协副将陈俸管礼武营,戎旗镇后协副将蓝衍管智武营,右先锋镇副将陈泽管信武营,援剿左镇副将吴豪管仁武营,再加上早前已经被任命为义武镇总兵官的杨朝栋,仁义礼智信五营聚齐。

    军事实力上的加强是一方面,经济上,郑成功恢复了郑芝龙时代的郑氏令旗制度,并将原本每船三千金的定额修改前往东洋和西洋两种,如前往东洋,大船两千一百两白银、小船五百两白银作为新的牌饷制度,并且开始在各地设官员盘验,同时派遣汛守兵丁查验。如无饷牌或使用旧牌的,则海船、货物没收,船主、舵工羁押。

    厦门岛,作为闽粤沿海的海洋贸易中心,经过了短暂的动荡,如今已是恢复了海船熙熙攘攘的场面。

    这里面,有前来缴纳牌饷的海船,也有至此进行贸易的。厦门海贸的繁盛不可避免的引起了张学圣的警觉和嫉恨,同时为了向清廷证明自身的能力,以求戴罪立功,张学圣花了大价钱招揽了海盗陈春至厦门海水域骚扰当地海贸。

    海洋贸易是郑氏集团的核心利益,这是不容置疑的。于是乎,郑成功立刻派出了援剿右镇总兵官黄山督前锋镇万礼、北镇陈六御以及中权镇黄兴所部出海追捕。陈春不敌而走,逃至小崎,为明军杀掠甚多。时同安清军来援,明军诱其至龙窟,伏兵四起,全歼援兵,重新确保了厦门海的海贸安全。

    接到报捷的文书时,郑成功还在节堂中处置公务。叶翼云的公文已经送到,其中关于分地屯田的事项当即便引起了他的深思。

    粮食压力,于郑成功而言,丝毫不比叶翼云他们这些潮州官员感受得轻,作为总揽全局的主帅,他的压力只会比其他人重,而且要重上太多。

    农业社会,一个壮劳力每天的粮食摄入是一斤到两斤,这是分农忙农闲的。忙时吃饭,闲时喝粥,已是极其勉强的了,否则没有足够力气,田里的重体力活就干不了。这样的时代,很多人过劳死,就是因为营养摄取的不足所致。

    粮食,说到底是种出来的。闽南、粤东的粮食亩产比不得江浙,但起码亩产量也在两石以上。奈何福建明军控制着的只有潮州一府,还缺了惠来和潮阳二县,漳州府这边则多是一些沿海岛屿,县就只有一个诏安。如此狭小的空间却要养兵数万,现在还背上了一个十一万广州百姓的大包袱。如此一算的话,陈凯杀郑芝莞,守住了中左所的仓储,那里面也不过是数十万斛,换算成石的话就更是只有这个数字的一半而已。

    潮州税赋已经是入不敷出了,收复潮州过程中从那些土寇仓库中获取的收入,那些存放在南澳岛上的粮食总有一天会用完,而海贸上他们也更加倾向于收购利润更大的商品,而非粮食。正因为如此,郑成功早前才会极力进攻永宁卫城和崇武千户所,为的无非还是那口中食罢了。

    早前陈凯就说过,这些百姓得不到妥善利用,就只会成为负担。现如今,经过了半年的发酵,问题开始明朗化,叶翼云转而倾向于分地屯田,而郑成功在接到请示的公文后,也不得不做出了必要的深思。

    “杨参军,国姓爷请您把最近一年的库存出入账册拿去。”

    “下官遵命。”。。

    户官杨英接到命令,便从存档的记录中找寻到了库存收支的账册,带着账册便来到了郑成功的公事房。

    细细的翻过记录,去年潮州以及诏安县的夏秋两税,中左所和金门的库存,大星所、永宁卫城、崇武千户所城以及磁灶地区的获取,这些无不记录在了账册的收入一栏。相对的,大军日常消耗的军粮、军饷本色,官吏的俸禄,勤王一路上的损耗,厦门之战的抚恤,尤其是那十一万百姓的日常所需,同样是沉甸甸的压在了支出的位置,份外的乍眼。

    支出大于收入,这是最让他难以忍受的,因为再厚的家底儿也早晚有吃完的一天。他不是败家子儿,他甚至就没想过守成,于郑成功而言,他的人生,郑氏集团的未来只有一条路,那就是驱除鞑虏,而这无疑不是需要更加巨额的收入才能支撑起来的。

    不得不说,分地屯田,是一项最为实际解决问题的方法。广州百姓的就业率、粮食的收支不平衡,这些都是可以直接逆转过来的。但问题在于陈凯早前似乎提过一句,说是万勿给广州百姓分地,当时太过忙碌与招募兵员的事情,他就没顾得过来问及,现在反倒是成了问题。

    “杨参军,依你之见,如今这粮食损耗的问题该如何解决?”

    “回国姓的话,下官以为,分地屯田,乃是治标治本的上策。其次,收复失地,控制更多的府县来提高粮食收入。再次嘛,则是以海贸补充……”

    郑氏集团的财计主要是郑泰负责的,郑泰另一方面还要负责海贸,其余的工作就要分担给其他的参军了。如杨英,负责的是军事行动过程中粮草的收集、使用。奈何这般的工作范畴,杨英也同样是倾向于分地屯田,这就不由得郑成功不进一步的深而思之了。

    “长此以往,实在不是个办法,看来只能分地屯田了。”

第十五章 楸枰三局(一)() 
粤东、闽南的明军控制区,随着时间的推移,变化在不断的产生。这些变化,有的是源于陈凯的暂时离开,有的则是积郁已久的问题开始逐渐暴露出来。这些问题,都并非是什么小事情。只是此时此刻,于陈凯,却并非是什么重要的事情。

    出了鄱阳湖的湖口,便是长江。乘船水流而下,直至南京,这段长达九百里地的路程看似遥远,日夜航行,单凭长江水的流速,其实际上不过是以日来计算行程罢了,不复早前的旬、月。

    陈凯在江西一路匆匆忙忙,但实际上也耽搁了不少的时间,再加上闽北的行程,如今倒是近乎于一日千里,以至于他甚至萌生出了下船到沿岸府县转上一转的念头来。

    奈何,念头也仅仅是停留在念头上面,最终也没能成行。至于原因,倒也简单,此行到了这个地步,后面还有不短的路要走,而且接下来的行程中再也没有了今时今日的这般神速的可能,况且他还准备在年底之前赶回福建,就更是要抓紧一切时间了。

    船,迅速的抵近南京。既然是赶时间,陈凯强压着进去逛上一逛的打算,便让行船继续顺流而下。

    南京下游四百余里地就是苏州府,明时南直隶最为富庶的苏松常镇四府之一,而苏州,在明时更是天下第一的富庶之地,真正意义上的远东时尚之都,苏意苏样名闻天下,长久的引领着时尚潮流,其在明时的地位丝毫不让后世的魔都。

    陈凯一行至福山浦进入苏州府内陆,南下直抵常熟县。这里是陈凯此行的目的地,因为他要来此见一个很重要的人物。

    到了常熟,这里不似闽南、粤东,也不似广州、江西,已经感受不到太多战争的气氛了。弘光朝清军南下,大规模交锋最靠近此地的战线也远在杭州的钱塘江畔,而且那还是鲁监国朝初立时的陈年旧事。

    中小规模的抗清起义,此起彼伏,从未断绝,甚至就连现在,苏松常镇的乡间、湖泊也多有义军往来,但是由于规模和声势都不大,能够造成的影响力微乎其微。只是沿途两岸的人口并不似陈凯想象中的那般密集,尤其是芦苇从中偶尔会暴露出的累累白骨,却依旧在默默地诉说着清军南下时的疯狂屠戮。

    暂且下了船,邝露进城转了一圈,寻得一熟识,很快就确定了他们要找的那个人到底在哪。

    出了常熟县城的小东门,直入白茆港三十里,那里有一处芙蓉山庄,主家原本姓顾,后来这处山庄转到了一与顾氏有亲的钱姓人家手中。

    山庄的一处,植有江浙极其罕见的红豆树的树下,一个白发苍苍的老者与一个三十出头的美貌少妇对坐于此。老者手里拿着本古旧的书册,正在细细品读,而那少妇则轻抚琴弦,只是那琴声,却似乎微有些杂乱,不似平日里的那般优美动听。

    “河东君,你的心,乱了。”

    听到此处,老者放下书册,谈谈的对那少妇道了一句,而后者面上亦如老者所见的那般,忧色微露,实在不是个抚琴的心境。

    “牧斋,我在想,马进宝到底……”

    话未过半,老者先是一惊,抬手止住了少妇的忧虑,随即四下看去,待确定了周遭无人,方才松了口大气。

    “此事,事关重大,还需谨慎,谨慎。”

    少妇口中的马进宝,是为今浙江金华总兵,管金衢严处四府绿营,在浙江绿营之中,仅次于提督田雄的大帅。老者与马进宝有旧,多次前往金华与其会面,凭着老者的身份,面自是见得,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