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库小说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奸雄天下 >

第161章

奸雄天下-第161章

小说: 奸雄天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场汗位之争,根本就是拖雷一系的兄弟阋墙,而且还是在大蒙古强敌涌现的关键时刻!这种很有可能断送大蒙古霸业的内战,自然是不大得人心(蒙古人心)的。所以交战双方的大部分军将,都乐于听到和谈的消息——他们在没有什么人烟的草原上互相厮杀又没有多少利益,哪里能和在汉地烧杀相比?所以除了忽必烈和阿里不哥的心腹之外,大部分兵将都盼着能早点了断战争,谁输谁赢,他们倒不大在乎。

反正有个成吉思汗的子孙出来做大汗就行了,管他是谁呢!

“大汗,阿里不哥已经答应您的条件了。”

金帐之内,大喇嘛八思巴正在向忽必烈汇报和谈的进展。阿里不哥也信喇嘛教,对于这位高僧十分尊敬,因此八思巴便成了双方和谈的中间人了。

“哼,他也没法子拒绝!”忽必烈脸色阴沉,咬着牙道,“我们再打下去,陈德兴和李璮这两个贼子就要占领北方汉地了。到时候他便胜了我,就能从陈李二人手中复夺北地?要夺不回北地,中央兀鲁思吃什么?东道四王吃什么?”

无论李璮还是陈德兴,都比赵官家能打!北地要是落到他们手里,忽必烈和阿里不哥是一点办法都没有的。到时候中央兀鲁斯和东道四王的兀鲁斯,至少两百万蒙古鞑子都得跟着一块儿吃苦。

这大汗便是当上了,也是一屁股的麻烦——下面那么多吃惯用惯的勇士还肯跟着过苦哈哈的日子?还肯放羊放牛养活大汗的宫廷?

这事儿压根就是白日做梦!

而且,忽必烈提出的和议条件,对阿里不哥明显有利。首先,阿里不哥现在打不过忽必烈,忽必烈有北地汉侯的兵力,打的是重步兵加轻骑兵的路子,军中还有大量的火药武器。在之前的较量中明显占了上风。

其次,忽必烈让出了陕西、巩昌和西夏故地。让阿里不哥得到了一部分汉地,而且还能和南宋接壤。无论是和南宋互市还是勒索岁币都能大大缓解阿里不哥的财政压力——六万蒙古大军可是只吞金兽,要不是贾似道把300万贯岁币给了蒙古西路军中亲阿里不哥的将领,阿里不哥穷也穷死了。

再次,忽必烈把陈李联盟中比较好对付的李璮交给阿里不哥,自己去打陈德兴这个硬茬子。其实阿里不哥根本用不着和李璮真打,只要驻兵陕西,威慑住史天泽,让他别倒戈去支持李璮,以李璮的性格,一定会犹豫上一阵子的。说不定还会为了支援史天泽进军河南……

最重要的是,阿里不哥拿到甘陕之地后,他随时可以和忽必烈翻脸!

这次的同盟完全是建立在阿里不哥人品的基础上的。这样的同盟,阿里不哥要是再拒绝,真是脑子有问题了。

听完八思巴的汇报,忽必烈无奈的苦笑了几声,叹口气道:“大师,去回报阿里不哥,10日后我亲自去他的金帐与之盟誓。只带……500护卫!”

八思巴一怔,呆呆望着忽必烈:“大汗,只带500人去?万一……”

忽必烈冷冷一笑:“不会有什么万一的,阿里不哥是我的亲弟弟,我如何不了解他的为人?草原上的雄鹰,一言九鼎的汗王,英雄男儿阿里不哥……他怎么会做卑鄙下流的事情?”

……

八思巴大喇嘛没有再多嘴,只是微笑着告退。出来金帐,就看见刘秉忠和姚枢两位汉臣急急忙忙的走来。喇嘛冲他们双手合十,行了个佛礼。笑问道:“二位如此匆忙,是不是益都那边有了什么消息?”

“益都能有什么消息?”姚枢一脸不屑,“李璮既然能准备三十年,他也就不会争一时片刻了。”

益都李璮的反应自然是慢的。三十年的“种田”,已经让他养成了按部就班慢慢来的安稳性子。这性格实在不适合造反和在乱世争霸。

“是辽东的消息!”刘秉忠道,“辽东那边送来急报,塔察儿汗王和陈德兴都到了辽东,恐怕冬天来临前就要决战了。”

“哦。”喇嘛点点头,不置可否。他自然是希望蒙古打败陈德兴的,不过看忽必烈如此重视陈德兴,不惜和阿里不哥言和好集中力量对付此人,就知道塔察儿恐怕很难取胜了。

“贫僧听人说陈德兴会飞天遁地,是个神仙,可有此事?”喇嘛又问。相对于国家兴亡,喇嘛更关心的是宗教。陈德兴和明教联手闹出个天道教,摆明了是要和喇嘛教抢生意啊!这同行是冤家的道理,在宗教界也是通的。

“什么神仙……装神弄鬼,还搞了个邪教,分明就是自绝于天下!”姚枢摇摇头,满脸都是义愤。

说起来陈德兴真的是有点出格了!陈德兴自称明王降世,又立天道教,这摆明是要把儒教踹一边了。这样的做法不说自绝于天下,起码是自绝于全天下的读书人了。

喇嘛微微一笑,又行个佛礼:“贫僧也是这么认为的,这个陈德兴必是装神弄鬼。”

装神弄鬼的事情,喇嘛也是拿手的,虽然不明白陈德兴的戏法是怎么变的。但是很肯定飞天什么的,一定是障眼法。

“贫僧还有事情,少陪了。”八思巴喇嘛和道士素来不对,但是却和儒生们没有什么过节。客气的打了招呼,便转身离开去办他自己的事情了。

“大汗,辽东的消息……”进了忽必烈的金帐,刘秉忠和姚枢立即将辽东诸路达鲁花赤总管府的急报,全都告诉了忽必烈。

“陈德兴……”忽必烈大马金刀的坐在案几后面,听着汇报,只是微微皱了下眉头,“无妨,等不勒川的事情了了,我们再想办法收拾陈德兴、李璮这两个贼子!”

刘秉忠和姚枢互相对望一眼,姚枢道:“大汗,阿里不哥那里有回信了?”

忽必烈点点头,道:“已经答应了,我不日就亲率500人去和他会盟,你们……就不要跟着了,省得碍事儿。”

碍事儿?这是什么意思?

两个谋臣都是一愣,随即又同时想到了什么,全都脸色微变。

刘秉忠低声道:“500人就有把握?”

“50就够了!”忽必烈淡淡地道。

“可是阿里不哥有5万大军啊。”姚枢有些担心。

忽必烈摇摇头:“那不是阿里不哥的大军,那是中央兀鲁斯的大军,效忠的是整个黄金家族,不是阿里不哥个人……他们是不会对我不利的。”

“大汗终是要小心些……”刘秉忠提醒了一句。这不过是例行公事,忽必烈虽然用他和姚枢当谋主,但绝不是言听计从。特别是在蒙古事务上,他们二人的发言权不大。

姚枢也道:“为防万一,大汗不如把燕京送来的小天雷都带去吧。”

忽必烈点点头:“这个已经有了安排。”他顿了一下,“从不剌川回金莲川总是冬天了,要回中原恐怕得明年夏天……到时候陈德兴该做稳了辽南和高丽了,李璮嘛,大概能拿下青徐冀兖之地。到时候我们该怎么对付?”

刘秉忠道:“大汗可以称帝,行汉法。”

忽必烈又看看姚枢,姚枢思索着道:“还可以开科举取士!”

第376章宿命之敌(二)

“称帝,行汉法,开科取士……”

忽必烈的眉头拧成了一团,现如今大蒙古的分裂,一多半的原因其实就是因为“汉法”。在黄金家族的大部分成员看来,忽必烈的行为处事太汉化了——他会说汉语,喜欢住在城里面,读过不少儒家的经典和汉人的兵法,身边还有一堆出谋划策的汉儒。

不过这一切还不是最让黄金家族大人物们反感的。实际上失了蒙古传统的黄金家族汗王并不止忽必烈一人。蒙古的文化底蕴太差,在成吉思汗之前连文字都没有。大汗传个旨都要先编成歌,让传旨的官员唱熟了,免得他们忘记。这样的文化底蕴,当然容易被在文化上领先的民族同化。从某种意义上说,固守蒙古传统就是固守落后。黄金家族的人物又不呆傻,自然知道这些道理。

但是,汉人的法度和突厥人、天方教、喇嘛教、基督教的法度有一个最大的不同——汉法对大一统有一种非常执着的追求!而大蒙古国政治体制的基础却是分封制。如果忽必烈成为大汗并且施行汉法,那就很有可能在将来施行“削藩”。虽然不见得能削了拥有辽阔地盘和无数臣民的西道宗王们的藩。但是忽必烈至少会谋求一个包括了蒙古本部、东道四王兀鲁斯和北方汉地再内的统一的“大汗帝国”。

同时,忽必烈还会根据汉人的法度,将这个“大汗帝国”变成自家的财产,而不是黄金家族的共同财产,未来的大汗将会由忽必烈的子孙世袭,而不是在黄金家族中公推。

这就等于剥夺了黄金家族其他成员在中央兀鲁斯中的“股份”!忽必烈因此被黄金家族的成员厌恶也就不奇怪了。人家本来的地位类似于神圣罗马帝国的选帝侯,是可以选皇帝(大汗)的,结果被忽必烈搞成了无权染指中央权力的藩王。如果不是实在够不着,估计这些藩王都要让忽必烈给圈养起来当宠物玩儿……

至于忽必烈本人念过多少儒家的书,身边有几个汉人儒生当参谋,都和黄金家族的其他成员没有什么关系,也不会因此遭到那么多人的反对。

历史上,除了忽必烈自己“封”的旭烈兀之外(忽必烈为了取得旭烈兀的支持,将波斯和大食封给他当汗国了),几乎所有拥有兀鲁斯的蒙古汗王都反对过忽必烈。这家伙这么遭人恨,就是因为试图组建一个统一的,帝位世袭的“大汗帝国”,而严重侵犯了大部分蒙古宗王的利益!

而忽必烈会如此行事,除了“汉法”对于扩大和维护君王的权力非常有利之外。就是为了取得汉地中上层(通俗些说地主阶级知识分子)的支持,好最大限度压榨出北方汉地的力量,同时又能化解南方宋国中上层的抵抗意志……

所以说,汉法对忽必烈来说,就是一柄双刃之剑。如果没有汉法他就是第二个蒙哥,可以比较顺利当选大汗,但是无法建立起蒙元王朝,更不用说灭亡中国了。

而如今的忽必烈,处境远比历史上要艰难。原本大蒙古国和忽必烈统治的基础——武力,如今已经证明比不过新崛起的陈德兴。

而在大蒙古的武力显示出衰弱之后,忽必烈统治北方汉地的基础汉侯,也出现分化。实力位居汉侯之首的益都李璮已经公开打出了反旗!济南张荣、徐州李杲哥、邳州张邦直等人已经举兵响应。史天泽、董文蔚、李毅奴哥和戴曲薛等人则态度暧昧。

虽然李璮的起兵后的反应如历史上一样迟钝,并没有以优势兵力扑击燕云。而是在浪费时间和各方汉侯势力交涉,拉拢他们一块儿造反。但是由于陈李同盟的存在,忽必烈根本无力扑灭李璮。只能眼睁睁看着他挖自己的墙角!

面对这样的局面,忽必烈如果不甘心坐以待毙,那么就只能铤而走险,采取更加激进冒险的措施。

忽必烈必须要赌命!去不剌川阿里不哥大营是赌!称帝,行汉法,开科取士同样是一场豪赌!

如果他的“汉化”没有取得北地汉人中上层的支持,却又让他失去了蒙古人的爱戴。那他和大蒙古国都会万劫不覆!

“可是吾常听人言:辽以释灭,金以儒亡!”

忽必烈沉默半晌,再开口说出的却是辽金两朝废亡的教训。这不是忽必烈总结的,而是金亡蒙兴之时,北方汉地社会上通行的认知。

女真的败亡,就是因为遵奉儒家而丧失了女真的蛮勇本性!

姚枢闻言,和身边的刘秉忠对视一眼。姚枢笑道:“若女真法度可行,熙宗、世宗、章宗又何苦行汉家制度?金虽以儒亡,但毕竟有大定盛世和明昌之治,此皆是汉法儒家的功劳。”

刘秉忠道:“现在若不行汉法,辽东女真入八旗,北地汉侯归李璮,大汗所有不过十余万蒙古壮士,真的能用他们克陈灭李么?”

忽必烈叹了口气:“原来金行汉法,尊儒家乃不得已也!”

同样的问题,忽必烈早在十几年前就问过,那时他只是将金以儒亡看成教训。现在却知道那是女真武力衰弱之后不得而向北地士大夫让步!

是女真武力衰弱在先,行汉法尊儒学在后!

而如今,由于陈德兴、李璮的崛起,蒙古的武力相对而言便衰弱了。没有了压倒性的武力,那么蒙古人再要想维持中原的统治,自然就要依靠士大夫了。

当然,行汉法、尊儒家未必能帮着忽必烈振兴局面。但是不这么搞,肯定是死路一条!

“若蒙古不从,如之奈何?”忽必烈思索着又问。

就他个人而言,只要能克陈灭李,一统天下,行什么法,尊什么教都无所谓!但是草原上的蒙古人却未必肯卖汉法的帐。

姚枢回答道:“以蒙御儒,以儒御汉,蒙古为本,汉儒为辅。蒙古与士大夫共天下!”

忽必烈沉默半晌,最后点了点头:“此事容我再想想,等我解决了阿里不哥,便做决断!”

……

辽东,故盖州,建安废城。

现在已经是庄水之役后的第四天,整整四天,陈德兴的大军都在日夜不停地追击塔察尔儿的败兵。直到今天中午,陈德兴的中军开进建安废城,才下达了休整一日的命令。

现在虽然是白天,但是整个城池却犹如睡城,除了极少数人还睁着眼睛,大部分人都在呼呼大睡。

而身为三军统帅的陈德兴,此时却和赵复一块儿在巡城——他在来建安废城的路上,已经在一辆马车上小憩了一会儿,现在还能压住睡意,和赵复讨论战胜以后的治辽之策。

塔察儿已然惨败,光是在庄水之役中斩获的首级便超过一万五千!俘虏也多达八千,除了洪福源所部,蒙古俘虏也过了一千。这几日,陆续上报的斩首和俘虏又有两千之多!只是没有获得塔察儿和霍图的首级,刘孝元和郭守敬也踪影全无。

不过即便没有抓到塔察儿、霍图等人,是役也算是决定性的大捷了。

塔察儿的精锐损失惨重,今后顶多就是退居辽北草原和陈德兴对峙周旋,在战略上由攻转守。辽东半岛、高丽半岛甚至辽西走廊,都极有可能被陈德兴夺取。

陈德兴开国辽东的构想,很快就要实现了。但是开创一个国家比建立一支军队要复杂的多!一个国家要面对来自方方面面的复杂问题,军事只是一面,政治、经济、教育、外交等各个方面都是几乎和军事一样重要的。而在一国鼎立之初,又是创建各项根本制度的时候。这个时候创立出来的制度,往往影响深远,有时候会持续数百年。

如果没有安排好,那就会变成遗害数百年的弊端,有时候还会成为国家灭亡的根本原因。譬如大宋的以文御武,明朝的以文御武和军户制,满清的八旗为本,都是国家的根本制度,在一定时期让国家强盛,后来又成为国家衰亡的原因。

而所有的重要制度安排的根本都是利益的分配!

一个国家的利益要如何分配才能让足够多的人成为政权得以维持的基础,同时又能将整个国家引向积极和上进的道路上去,这才是国家根本制度安排的关键。

而陈德兴现在有了立国的条件,自然开始安排各种将会影响国家数百年乃至上千年的制度了。

“大王,如今北地招讨司治下的土地、人口日多,势必要设立州府郡县,管辖地方,收取税赋,还需……培植基础。”

赵复掰着手指头,一一给陈德兴讲述着将要实行的种种。过去陈德兴虽然拥有挺大的名号,什么招讨司,什么节度使司的。但是治理的地盘却不大,就是高丽沿海几个小岛,还有台湾岛的淡水市舶务、澎湖岛和崖山岛。实际上需要管理的民政商务非常有限,除了军队之外,陈德兴的政权也没有什么统治基础可言。

而现在,陈德兴俨然将要开国辽东,将来还要入主中土,那就必须要考虑国家的统治基础了。

第377章宿命之敌(三)

“地盘大了,的确需要花功夫治理……”

陈德兴和赵复步上了建安废城的城墙,望着城外的苍茫大地,颇有些感慨,“此处本是人间繁华乐土,自战国时起,便是吾华夏先民的家园,如今却是一片荒芜。不过……荒芜也有荒芜的好处,如同一张白纸,可任凭发挥。”

“大王已经有了腹案?”赵复笑问。对于这位明王殿下的办法,赵复是很有些佩服的。

“有一些想法,”陈德兴轻轻拍着斑驳的城墙垛口,思索着道,“北伐军乃是从周制而建,如今欲立国设官,统治地方,自然也要参考周制。”

“周制?”赵复皱眉,“大王的意思是要分封诸侯?”

陈德兴笑了笑,道:“也不是一成不变的照抄,如今的天下毕竟和西周不同,照抄周制是不成的。但是应该取其精华。江汉先生,您知道周制的精华是什么吗?”

这个……还真不知道!虽然儒家自打诞生之日起就喜欢吹捧周朝,但是身为真正的大儒,赵复是知道那些吹捧的话儿不能当真。周制若真有什么精华,又怎么会不为后世所用?

“是分封吗?”赵复想了想道,“臣鲁钝,只能想到分封。”

“是自治。”陈德兴笑道,“周之精华,乃是国人议政,地方自治。《周礼》曰:君要朝国人,有三询。乃是询国危、询国迁、询立君。《左传》又曰:史为书,瞽为诗,工诵箴谏,大夫规诲,士传言,庶人谤,商旅于市,百工献艺。《论语》也说:天下有道,庶民不议。可见周之国人是可以议政的。至于周之分封为何?其目的还是在于将君王难治之远荒地方,交由封君自治。这国人议政,地方自治,乃是周制之精华!吾从周,当使国人有议政之权,当使地方有自治之权。”

这是真的?赵复愣了又愣。这国人……要是有了议政之权,君王的权柄不就小了?这地方要是有了自治之权,朝廷的权力不就小了?

现在陈德兴是在和赵复商量怎么管理自己的地盘,不是在商量怎么折腾大宋朝……这国人议政、地方自治难道真的要在陈德兴的地盘上面实行?

“大王真的要行周制?”

“自然要行的,”陈德兴拍了拍城墙垛口,半开玩笑道,“吾乃是真儒,不似南北汉地一干伪儒,口称宗周之仁而行秦法之暴。自秦以来,国家治乱循环,天下几度将倾,究其根本,皆在地方无自治,国人不议政。一国之权,皆在天子,天下万民,皆是奴仆!

而天子……虽称英睿圣明,其实多长于深宫妇人之手,顶多略通权术驭臣之法。对于天下诸多事务,根本一窍不通,非常容易被奸佞小人蒙蔽。所以这天下名义上是天子治理,实际上就是一群奸臣小人在为祸。

在吾看来,与其让奸臣小人祸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