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库小说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奸雄天下 >

第88章

奸雄天下-第88章

小说: 奸雄天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可能……忽必烈把儿子送来临安不成人质了?”贾似道还是摇头,不过语气已经没有原来那般坚决了。

梁崇儒眼珠子转转,已经知道有门儿了。不过他没有趁热打铁接着往下说,只是在脑子里面琢磨着要如何促成此事。

“真要是这样倒好了,有个蒙古王子在手,这和局起码能保20年……”江万里摇摇扇子,竟然接过了话头。

“没有用的,”廖莹中却摇摇头道,“忽必烈有10个儿子,死一个还有九个……而且蒙古的规矩和咱这里不一样,没有什么嫡长子继承的说法,他们是幼子守灶,没准这个真金就是个不值钱的长子。而且……公主下嫁陈庆之的事情已经定下来了,何必生枝节呢?陈庆之手里的两万精兵还要不要啦?现在朝廷手里没有什么能打的兵,接下去还要削藩呢,没有一支精兵捏在手里,这藩怎么削啊?”

江万里想想也对,笑了笑说:“还是群玉兄说得有理……这忽必烈多半也不会把儿子送来临安的。对了,群玉,易夫,这郝经现在领着一批北儒到处招摇,你们觉着他到底在打什么算盘啊?”

第221章陈德兴的盘算

“……高丽国一直以来是有武人派和文官派两派的,文官一派多出自高门巨室,原本掌握国家大权,也如我们大宋一样以文御武。然而在90年前,郑仲夫、李义方和李高等几位高丽武将发动兵变取得大权,自此国王沦为傀儡,大权尽归武臣。

大约65年前,高丽武臣崔忠献诛杀权臣李义旼夺取大权,立四王、废二主,专政数十年。但是崔氏所掌控之高丽和大宋一样遭到蒙古入侵,崔家军在同蒙古交战中损失惨重,最后无力抵抗只得迁入江华岛。两年前,崔氏大将金俊再次发动兵变,杀死崔竩并且同文官派联合,共同拥护国王王皞归顺蒙古,遣王子为质,接受蒙古国的诸军和达鲁花赤。而高丽文官派和国王则依靠蒙古的支持得以同武臣派分庭抗礼,而武臣派中也有人不愿意投降蒙古,想要将之驱逐,但是他们的实力终究有限,所倚仗之武力不过是崔氏私兵三别抄军……”

陈德兴的特务头子刘阳一脸苍白的在虎号三层桨座战船的船舱里面,很尽职的和陈德兴解说着高丽国的局势。这是陈德兴离开扬州之前交给他的任务,让他尽可能搜集有关高丽的情报——因为这个国家就是陈德兴准备据有下来,作为北方抗蒙根据地的。

现在陈德兴的集团崛起迅速,兵力已经扩张到了20000人。可以算是一家大军阀了,可是根基不稳的缺陷还是非常明显的。强大的军事集团终究是要靠地盘和财力还有产业支撑的。钱财可以用桨帆舰去抢……只要有销赃的渠道,这就不是什么问题。但是产业和地盘却是互为表里的。用后世网络小说的名词,这叫种地!

种地必须有地,而且还必须是相对安全,又不缺少人口和资源的地!现在的四川就不是一块理想的可以“种地”的地盘,因为没有人!人都让蒙古人杀光了,千里白地,到处都是废墟,神仙去了也没辙,什么金手指金大腿都他妈的开不了!

所以陈德兴并没有考虑过留在四川。他心目中理想的根据地就是两块,辽东和高丽。

相比辽东,高丽的情况更加理想。那里人口较多,农业相对发达,还有一定的儒家文明基础。更重要的是,这个时代的高丽还有很多汉人,数量至少有几十万——有些是唐朝末年迁过去的,有些是五代十国迁去避乱的,不过更多的却是靖康之耻后百多年陆续从中原迁去高丽避难的。许多汉人在高丽不过传承了两三代,还没有忘记自己是汉人。而刘阳搜集高丽国情报的渠道,便是从事高丽——南宋贸易的高丽汉人海商。虽然高丽汉人未见得就会拥护陈家军的殖民统治,但是他们的存在,终究会方便陈德兴在高丽站稳脚跟。

当然,所谓的殖民统治并不可能一步到位,必须要有一个渐进的过程。毕竟陈德兴的武力有限,不过20000战士,打垮高丽的破军队是没有问题的。想要夺取高丽全境,那可就是做梦了。而且就算夺下来也守不住!

所以比较理想的做法,还是效仿西方殖民者,先扶植个傀儡政权,然后取得贸易上的垄断权,再取得几个高丽沿海岛屿作为根据地……济州岛是肯定要的,不过那里现在不是高丽王国的土地,有个什么耽罗国在统治这个小岛,好像没有几号人,应该不难吞并。这济州岛可以作为陈家军在海外的老营。

还有就是朝鲜半岛南端的珍岛、巨济岛,朝鲜半岛中部的江华岛,朝鲜半岛北部的皮岛、身弥岛。其中珍岛、巨济岛、江华岛都大岛,面积在几百平方公里不等。而皮岛、身弥岛则是靠近鸭绿江口的小岛,面积只有几十平方公里,可以作为骚扰辽东的前进基地。

只要控扼住了这五个朝鲜半岛沿海岛屿,再控制住高丽的外贸和朝廷。陈德兴估计自己就算在高丽站稳脚跟了。哪怕蒙古大军真的杀过来,也可以把高丽朝廷和高丽汉人都迁移到这些沿海岛屿或济州岛上去。

有了可靠的地盘,剩下的就是建立产业了。

炼铁场,等有了地盘后是一定要设立的。悬军海外,海军是根本,而海军必须要有自己的造船场支撑,否则就是无源之水。这造船场也一定要有!另外,在出海之前最好想办法多搞些海船,是买是抢都行!

对了,人才也是个关键!自己这个集团还是很缺人才的,武夫还多一点,但是文治方面、技术方面的人才还是缺啊!等有了地盘,还得想办法搜罗一些才是。另外,自己的学校也得办起来,真正可靠的人才还得靠培养,最好把大汉族主义的理念和后世的科学技术知识都灌输给学生们……

最后就是和南宋朝廷的关系了……这个脸皮最好别撕破了!要不然就不方便和南宋商人打交道,也不方便在南宋搜罗人才了。而且,南宋官家毕竟是赵琳儿那个丫头的爹爹。

想想也真是够头疼的,那么多的事情要做,件件事情都那么扎手。再想想理宗皇帝给自己安排的温柔乡也算不错,有时候都想偷懒一下,放弃救华夏扶天倾的大业算了。

还好,这个念头只是想想而已。

就在陈德兴刚想到赵琳儿这个乖乖的小萝莉的时候,船舱外面突然想起了脚步声,然后就看见大个子陈德瑞从外头进来,将一个信封交给了刘阳。

刘阳接过来一看,脸色顿时闪过诧异,这是锦衣堂的密信,上面还注了火急的暗号——现在陈德兴和刘阳都乘在船上,可没有什么电报电话和外界联系,这封信是锦衣堂的特务用快船送来的!

刘阳连忙拆开信封,借着船舱里面昏暗的灯光一看,抽了口气就道:“忽必烈派了使团南下,目的是想和大宋和亲……他的儿子真金想娶升国公主!”

“什么!”听到这个消息,陈德兴胸中一紧,差点就从椅子上跳了起来!

虽然赐婚的旨意还没有下来,但是陈德兴早就把赵琳儿视作自己的未婚妻子了。现在忽必烈还有那个什么真金居然吃了熊心豹子胆,要打自己未婚妻的主意!

“朝廷方面有什么反应?”陈德兴沉着声音追问。

“还不清楚,只知道官家准许郝经使团南下,还派了吏部右侍郎留梦炎去迎接郝经使团……”

舱室当中,安安静静,只能听见陈德兴遏制不住的重重吐息之声。昏黄的灯光之下,只看见陈德兴的脸色阴沉的有点吓人。

刘阳吸了口气,用细不可闻的声音道:“将主,其实您不当这个驸马爷也好……您的功劳,不当驸马也该有个正任,怎么都能领一州一府的……”

陈德兴仰头定定的看着舱房的天花板,沉默了一下,再开口的时候,语声悠远,仿佛不是在和刘阳说话,而是和冥冥之中的上苍对话。

“……大宋现在已经容不下拥兵管民的武人了,蒙古内战已起,忽必烈放低身段遣使求亲……对官家和朝中宰执们而言,眼前的大患已经不是蒙古,而是藩镇了!

……而我们霹雳水军又和诸军不同,我们是民族军队,不是官家的军队。现在官家和朝廷不知底细,当我们的国家柱石,等到他们觉察出来,就该把我们当成眼中钉肉中刺了。

……官家和朝廷就算不对付我们,我们也维持不了,霹雳水军的战力不是建立在军将们武艺超群之上的,而是建立在信仰和纪律上的……这信仰、这纪律,都不是牢不可破的,只有在一个封闭的圈子里面才可以维持!一旦和诸军和浑浊如墨的官场融合在一起,要不了多久,我们就会和诸军无二了。”

陈德兴越说语气越是沉重,刘阳也收敛起了心思,沉心静气的听着陈德兴说下去。

“……所以我们不能留在大宋了,必须要出走……只有远走高丽,打下一块属于我们自己的地盘。有了地盘,我们才能保持自己的信仰和纪律,不被诸军同化。有了地盘,我们霹雳水军才能不受限制的发展壮大。有了地盘……我们才能在蒙宋和议的大局之外,继续和蒙古的战争!

……但是,我们也不能完全脱离大宋。因为大宋有我们在外发展所需要的人口、资源、市场……只有依靠大宋,我们才能在海东开辟一番天地,才能以海东之地为基础,完成复中原灭鞑虏的壮志。这便是我要迎娶升国公主的缘由……公主是官家的独身爱女,只要公主和我在一起,一个海东、辽东节度使,监高丽国的官职他还是肯给的。

刘阳,你可明白了?这公主,我就是抢也要抢到手!”

刘阳重重点头,喃喃道:“将主雄心壮志,属下誓死追随,属下这就亲往临安打听消息!”

第222章郝经的道理

琴声荡漾,却是中正平和,让人听得如沐春风,偶尔一个滑音,又如燕子抄水,溅起点点波纹。

窗外,正是草绿花红,波漾荷碧。数十个穿着对襟长衫的儒者,坐在扬州城内一处豪宅荷塘旁边的花厅当中,一脸肃然,静静的听着北地名儒郝经在厅中抚琴唱诗。一个个都是神色俨然,点茶的清香同时在花厅当中幽幽飘动。

“春雨江湖夜,东风花柳寒。举头不见日,何处是长安?

岁月缠星节,乾坤绕血盘。控拳纷愈甚,排难古来难。”

一首五言律诗吟唱完毕,琴声也嘎然而止,郝经神色淡淡的,轻轻点头致意。

这次郝经使团在扬州得到了相当高规格的接待,下榻的不是破破烂烂的馆驿,而是夏贵在扬州城内的私宅。而到了扬州之后,郝经照例不急着南下,而是继续交游士林。就借着夏贵的宅子,天天诗会酒会,和一票淮上才子对酒当歌,好不风雅。

而今天来访的,则是李庭芝和留梦炎这两位重臣,新科进士陆秀夫也跟着一块儿来了,他现在是李庭芝的幕僚。有一位状元和两位进士坐镇,跟着郝经一起南来的亳州儒生便显得不堪了,诗词的功夫比之南朝的村秀才都强不了多少,竟然一个个都官服幞头,让在座的扬州士子们很有些不屑。

但是这位北地名儒郝经的诗词功夫,却是连留梦炎这样的南朝诗词大家都忍不住要叫一声好的。

不过留梦言他们这次上门原因,也不仅仅是为了和郝经斗文。说实在的,儒生到了李庭芝、留梦炎、陆秀夫这种级别,是不会将诗文当成斗气的手段,作诗是情操,是风雅,是抒怀,可不是武人间比较武艺。

李庭芝他们前来,名义上是来恭贺忽必烈登上蒙古大汗之位的——这个大汗当然是非法的,阿里不哥稍后也会在和林依据蒙古祖制召开库里台大会出任大汗。蒙古内战,将在南北两个大汗之间展开!

不过对大宋而言,两个大汗的内战绝对是求之不得的好事儿。这段时间,官家上朝的时候,脸上都是带着笑的,心情更是好的不行。所以特别下了旨意,让留梦炎去给蒙古使团道喜。

“郝学士的琴好词更好,若是生在大宋,大概早就东华门外唱名成为吾辈中人了。”

说话的是留梦炎,他缓缓而道,气度优雅,面孔上还带着欣赏和惋惜的表情,仿佛不能和郝经同朝为官就是人身一大憾事一般。

陆秀夫听郝经抚琴唱诗的时候摇头晃脑,似乎沉浸于中,现在睁开眼睛,却是一叹:“吾曾听人言,如今的北地已经是十丐九儒,孔子、孟子之学早已扫地,如郝学士这样的宿儒,当是凤毛麟角吧?”

虽然《光复》报上整日在抹黑蒙古,说什么孔子、孟子之林也被北虏掘了,孔孟之经早就不能念了。但是陆秀夫这样的人物岂是一份小报能忽悠的?而且,临安城毕竟不是霹雳水军大营,那里是有言论自由的,真相无法掩盖。所以陆秀夫只说十丐九儒,没有提及其它。

郝经容色闲雅,静静地端坐在那里。一个执弟子礼的北地儒生给,正在轻轻的帮他摘指套。听着陆秀夫的话儿,他只是淡淡一笑。

“如郝某这样的儒生,末说在北地,便是在大汗(指忽必烈)帐下,也是车载斗量。如姚公茂、许仲平、赵仁甫、刘仲晦、杨正卿、杨知章、宋周臣、商孟卿、窦汉卿者,皆当世大儒,郝某不如也。若说北儒有何不如意者,便是大蒙古国尚未开科取士。吾等北儒想要报效国家,只有靠举荐一途。”

李庭芝本来一直没有说话,嘴角一直弯着,说不出的阴沉,听着这位北地大儒的话,他只是嗤的一笑:“便是得了举荐也是三等汉,不过是蒙古的奴仆,何足称道?”

郝经却容色不变,只是笑道:“大蒙古于我北人乃是国家,大汗于我北人乃是君父。蒙古人、色目人与我北地汉人乃是兄长。蒙古人乃是长兄,色目人乃是次兄,父亲视长兄嫡子贵与庶出的幼子本是人之常情,此乃长幼之序。难道幼子可以因为父母不够喜爱而忤逆不孝了?

至于国家也是一样的道理。一国之中,总有高低贵贱,便是南朝之人,不也有三六九等?有些人出身官宦人家,呱呱坠地就得荫补做官,有些人出身贫苦农家,终日劳作还缺衣少食。难道低贱贫苦之民就不要忠君爱国了?就该揭竿起义,行陈胜吴广之事了?”

“蒙古岂是汉人的国家?”在座不知道是谁冷哼了一句。

郝经听了只是一笑:“蒙古如何不是吾北地汉人之国?昔日绍兴和议,淮河之北,皆是金土,北地已为宋主所弃,吾等北人自然不再是大宋子民。如今蒙古代金而起,得上天庇佑,据有北地,自然是我北地汉人之主。吾北地汉人自当奉蒙古大汗以君父之礼,此乃人臣人子之本分,若不遵循还能算人吗?”

这道理说得很正,言之凿凿。同样的理,张弘范也有一肚子,不过在霹雳水军的洗脑大营里可不敢乱说,要不然准备被人活活剥皮!但是郝经现在是蒙古使臣的身份,自可以放心大胆的放毒。

“……子不言父过,民也勿言国之不公。因为天下没有绝对无过之父,没有绝对无公正之国。父有过不是子不孝的借口,国不公也不是民不忠的借口。为人子者当知父母养育之恩,一饭一衣,皆是恩养,当尽心竭力以报。为国民者当知国不存则民难活,只要有饭吃有衣穿就当感激国家君父之恩,不可因为他人过的比自家好一些就以为是国家君父处事不公。”

这话说得大义凛然,在场的大宋诸君都不由眉头紧锁。郝经的话……很有道理,而且切中要害!切中的是陈德兴极力鼓吹的大汉族主义的要害!

陈德兴抬出的是民族,郝经则用国家回敬。大蒙古国内的汉族应当忠于大蒙古,大蒙古是国,忽必烈是君父,爱国忠君乃是天经地义。至于大蒙古国内汉族人的三等人地位,则是不应该计较的。因为国家君父是高于人民的,人民应该为国尽忠,为君效力,而不是和国家君父讲条件讲待遇。在郝经的道理里面,北地汉人都是大蒙古国之民,理所应当效忠大蒙古国,效忠忽必烈大汗。

而陈德兴的道理,则是将民族抬到了至高的位置之上,把民族和国家的概念合二为一,将汉族和中国等同。如此便将据有北地,对北地汉人实行压迫政策的大蒙古国至于侵略者的地位。

这两种道理自是各有千秋,如果让陈德兴和郝经来辩论,估计谁也说服不了对方的。而李庭芝和留梦炎却是哑然无语,因为大宋朝廷的立场就是“南北两国论”,恢复北地的梦早就不做了。在这种情况下,李庭芝、留梦炎当然不能说北方汉地是大宋神圣领土,北方汉人都是被占领土上的宋国人民云云的。

至于陈德兴的那一套极端大汉族主义的理论,李庭芝和留梦炎虽然知道,但也不以为然,根本不可能拿这种粗鄙不堪的道理去和郝经辩论了。

因而他们俩人竟然一时无语。

郝经得意的一笑,眼光流转,将在场诸人的表情尽收于眼底。伸出大手,接过了弟子递过的茶盏,抿了一口。

“蒙古人和汉人,虽有上下之别,但并非不共戴天,实乃是兄弟之族。北蒙南宋,唇齿相依,亦是兄弟之国。虽然有所争斗,也是为了一统四海,合兄弟之国为一,使蒙古、色目、汉人,永为一家……”

啪一声,却是陆秀夫忍无可忍拍了桌子:“郝学士欲使普天下汉人永为三等汉吗?”

“如此当然最好!”郝经振振有词道。

郝经顿了一下,提高了嗓音:“北地汉人虽是三等之人,但是大蒙古国却是四海万邦之中头一等的国,所以我们北地汉人乃是一等国中的三等人,虽然不能和一等蒙古、二等色目相比,但是比起大蒙古之外的弱国之民,不知道要强多少!”

李庭芝和留梦炎都瞪大了眼睛,脸上的怒气升腾,要不是儒家经典读多了,自有养气功夫,大概就要把拳打人了。

郝经却轻轻一笑道:“这番道理是我们北地汉人的,你们南人不明白也不奇怪。我们也不强求你们明白,但是你们也不该在小报上成天登些污蔑大蒙古的文章……若是在战时也无可厚非,可如今已经南北和议,再放任小报胡言,可就要伤两国和气了!李安抚、留侍郎,在下说的不错吧?”

李庭芝冷哼一声,看着郝经投过来的目光,只是淡淡道:“我们大宋素来是放开言路的,小报上登的东西只要不犯忌,朝廷是不管的!”

“不管?”郝经微微点头,“也就是说,我们北人也可以在临安办个小报说些北地的事情?”

第223章拿出诚意

郝经提出的要求,自然没有得到回复。南北虽然议和,但终究不是什么兄弟之邦。留梦炎、李庭芝怎么会允许蒙古方面在临安办小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