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苏联-第1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克里姆,有件事情我已经憋了很久,想找个人说说。”布琼尼拿着酒瓶,醉醺醺地对伏罗希洛夫说道。
“什么事情?尽管向我说。”伏罗希洛夫看上去已经喝得很醉,但他说话时,咬字仍然清晰。
“去年七月,我做了人生中最傻的一件事。”
十多米外的卡冈诺维奇一听就知道布琼尼指的是什么事。他停止了与曼图洛夫之间的讨论,转过头来,全神贯注地聆听着布琼尼所说的醉话。
“你知道我有多傻吗?我把奥丽雅送去了卢比扬卡监狱!”
奥丽雅?何许人也?
她就是布琼尼的妻子,奥尔加·斯捷潘诺夫娜·米哈伊洛娃。
这个女人比布琼尼还要年轻20年,是一名歌剧演员。
在1937年7月,叶若夫向布琼尼元帅报告,说他的妻子去过外国的大使馆,怀疑她是外国间谍,还和人家有外遇。
布琼尼为了在疯狂的大清洗中自保,知道消息后,紧密地配合叶若夫的调查。
最后,奥尔加被捕,被送去了古拉营,在营里遭到强……
直到斯大林死后,布琼尼才敢写信给苏联检察院,请求为妻子恢复名誉,陈述了整个案件的疯狂经过,苏联政府才肯把奥尔加放出来。
“布琼尼同志,奥尔加是外国间谍,你送她去监狱是应该的。”伏罗希洛夫灌了半瓶伏特加,继续说道:“换做是我,如果我知道琳娜(伏罗希洛夫的妻子叶卡捷琳娜)是外国间谍,我一样会把她交给内务部。再说了,奥尔加她不是有外遇吗?你干嘛担心她?”
“间谍?”布琼尼一气之下把手中的酒瓶扔了出去,“嗙!”的一声,酒瓶被摔爆,玻璃碎片散满一地。幸好瓶子是空的,布琼尼也扔得够远,瓶子落地的位置也够偏僻,没有伤到别人。
“她不是间谍吗?”伏罗希洛夫问道。
“她只是去过一趟大使馆,根本就没干过什么事。第二天,叶若夫这小子就找上门来,说她涉嫌参与间谍活动,应该被逮捕。”
伏罗希洛夫一脸疑惑,惊讶地问道:“是吗?那你为什么任由她被捕,不帮她指正?再说了,她有外遇的消息早已经传开了,和你之间的婚姻关系也差到了一个地步。”
“为什么?为了自保啊。在这个年头,去一趟大使馆,和哪个有机会被定罪的人见过面,都能被指控为间谍罪。如果我不送她去监狱,恐怕我根本没有机会来这里和你畅饮,而是被送到古拉营去。
如果我好运一点,应该能被赶到你女婿那里建公寓楼,如果倒霉一点,可能会被遣送到北极,被活活冻死。
到时,苏联五个元帅里,就剩下你一个。你就是当之无愧的——第一元帅!”
这时,沉默已久的曼图洛夫开始说话了。“那么,布琼尼同志,既然您的夫人有外遇,和您之间的关系并不好,您为什么还要为她担心呢?”
布琼尼缓缓地转过头来,对曼图洛夫说:“年轻人,无论如何,我都曾经深深地爱过她……她是有外遇,我也不喜欢她,但她没有犯过……间谍罪。古拉营的环境……你是知道的,我让叶若夫……把自己的夫人送……送去了地狱,还有,现在这世道……%&*@##”
曼图洛夫压根没有听懂后半部的醉话。一来,喝得醉醺醺的布琼尼咬字并不清晰,二来,两人之间的距离也有点远,曼图洛夫也很难挺清对方的话,虽然他听力很好。
拉扎尔·卡冈诺维奇站起身来,小心翼翼地避开地面上的玻璃碎片,走到布琼尼身前。“布琼尼同志,你喝多了。快回去休息吧。”
“不!我没喝醉!拉扎尔,来,陪我喝几瓶!”
“哦,不了。我不想喝太多。”
酒量超人的伏罗希洛夫又灌了半瓶伏特加,醉醺醺地,对卡冈诺维奇说:“拉扎尔,陪我喝几瓶吧。”
“不,不用了。”
“那么拉扎尔,你就别来烦我们了。我和谢苗说好的,今晚不醉不归。”伏罗希洛夫转过头来,看了曼图洛夫一眼,然后对卡冈诺维奇说:“拉扎尔,你刚才不是和他聊得好好的吗?如果我女婿说错了什么,请帮我指证他,不用给我面子。”
“那……好吧。”卡冈诺维奇无奈地说道。
………………………………
第二天早上,在克里姆林宫。
“斯大林同志,我收到消息,布琼尼同志昨晚在伏罗希洛夫同志家里喝酒时,吐出了一些不该说的话。”新上任的内务部头子贝利亚对斯大林说道。
斯大林拿着他的大烟斗,说:“贝利亚同志,请问他说了些什么话?”
“他把妻子奥尔加·米哈伊洛娃案件的来龙去脉说了出来。”
斯大林吸了一口烟,然后问道:“他说了些什么?”
“斯大林同志,布琼尼同志说,他的妻子只是认识了几个外国朋友,上次去托他们买了几本苏联小说,然后送去大使馆让大使馆帮忙转交而已,并没有从事什么间谍活动。他之所以配合叶若夫调查,把妻子送进监狱,是因为他担心自己会被牵连清洗。”
斯大林转着他那双老虎一般的,黄褐色的眼珠,问:“有谁在场?”
“有伏罗希洛夫元帅,还有拉扎尔·卡冈诺维奇同志和新西伯利亚州委第一书记维拉迪摩·费多罗维奇·曼图洛夫同志。”
斯大林看着桌面上的列宁勋章,说:“维拉迪摩·曼图洛夫?我正好有些事情想要问他。他昨晚也在克利缅特的家里?”
“是的,他现在就住在伏罗希洛夫同志的别墅里。”
贝利亚刚走,斯大林就给伏罗希洛夫的别墅打了个电话。
接电话的人又是塔蒂亚娜·伏龙芝——伏罗希洛夫的养女,伏龙芝将军的亲生女儿。
一有人接电话,斯大林便迫不及待地说道:“我找维拉迪摩·曼图洛夫同志。”
“请问您是哪位?”
“我叫约瑟夫·维萨里奥诺维奇·斯大林。”
听到斯大林的名字,塔蒂亚娜忽然兴奋起来,说:“斯大林同志!我这就去叫他,请您等一等。”
塔蒂亚娜溜到曼图洛夫下榻的客房外,打开了房门,对房里嚷道:“姐夫,曼图洛夫同志,斯大林同志打了个电话过来,说要找你。”
曼图洛夫揉了揉眼睛,然后戴上眼镜,说:“我没听错吧,是斯大林同志?”
“是的。”
曼图洛夫连忙走到电话前,拿起电话,紧张地说:“斯大林同志,您找我?”
“年轻人,下午两点,克里姆林见。”
“是!”
“在来之前,麻烦你想想昨晚发生过的事情。想想布琼尼同志说过些什么?”
听到这里,曼图洛夫忽然感到不寒而栗,为什么在伏罗希洛夫家里发生的事情这么快会传到斯大林的耳中?
“好……的”
?
第三十五章 列宁勋章()
下午,曼图洛夫战战兢兢地走进斯大林的办公室。
他进门时,斯大林正坐在桌子后边埋头阅读和批示文件。在斯大林的桌上,大量的文件堆得像一座小山一样,高得几乎把身材低矮的斯大林完全挡住。
赫鲁晓夫和斯大林见面的时候,也曾经遇到过这样的情况。那次,赫鲁晓夫看到斯大林正在忙着,并没感吭声。他自己搬了张椅子,坐到斯大林的办公桌旁,打算等他忙完了才敢开口。
但曼图洛夫并没有像赫鲁晓夫那样做。他径直走到斯大林的办公桌前,说:“斯大林同志,我是维拉迪摩·费多罗维奇·曼图洛夫,请问您找我有什么事?有什么可以帮到您吗?”
“帮我挪开桌面上的文件,坐近一点,我们好好谈谈。”
识趣的曼图洛夫,把桌面上那些看起来不太重要的文件挪开,放到另一张桌子上。他搬了一张椅子,坐在了办公桌前,准备与钢铁领袖之间的对话。
斯大林忽然露出了神秘的笑容,那双黄褐色的眼睛只盯着前面这位年轻人。“同志,您不怕我吗?”
“斯大林同志,现在全苏联的人都觉得您是一个慈祥如父的人,我见到了你就像见到自己的父亲一样,有什么好怕的呢?”很明显,曼图洛夫说的这句话是从马林科夫那里学来的。
马林科夫这个马屁精每次见完斯大林后,都会和别人说类似“见到她就好像见到了自己父亲一样。”的话语,而曼图洛夫就干脆把这句话搬到斯大林的面前,令斯大林感到万分的欣喜。
“你不怕我逮捕你吗?”斯大林试探性地问道。
“怕,当然怕。我虽然忠于党,忠于工人阶级,忠于马克思列宁主义,但我并不忠于您个人。”说出这样的话?不忠于斯大林?这不是找死吗?但斯大林就想听到这样的话。
曼图洛夫知道,斯大林反对个人崇拜,他要求党员终于党和人民,而不是斯大林自己。几乎只有曼图洛夫敢在斯大林面前说出这样的话。
“很好,曼图洛夫同志。作为联共(布)党员的,就应该忠于党,忠于无产阶级,而不是忠于我。
现在党内出现了为数不少的官僚主义者,他们为了个人的名利,为了所谓的自我保护,在各个地方摆放了我的半身塑像,挂满了我的个人画像。他们并不是真正的马列主义者,他们只是一群庸俗的野心家,官僚主义分子。
任何一个胜利的政党内都会混进这些异己分子、野心家。他们设法用见风使陀的方法保护自己,他们摆放我的半身塑像,写出大量赞美党的口号,但其实,这些口号他们自己并不相信。”(在1937年1月,斯大林曾经和德国作家利翁·福伊希特万格说过类似的话。)
“是啊,这样的人实在是太多了。埃赫就是其中一个例子。一方面,他摆放了很多您的半身塑像,写了很多赞扬您的口号,形式地支持我们伟大的党。但在另一方面,他又领导并参与了********活动,真正地背叛了布尔什维克。”既然埃赫都被捕了,曼图洛夫怎么黑他都无所谓。
斯大林点了点头,说道:“是啊,这样的人实在是太多了。我也分不出哪个是人民干部,哪个是野心家、投机分子。虽然我们已经成功挖出了不少形式上忠于党,但内心反黨的分子,例如亚戈达、叶若夫、埃赫什么的,但目前在党内,肯定还有不少这样的人。
然而,我处理的事务实在是太多,顾不得这么多的事情,更顾不了地方,尤其是偏远地方上的事务。地方党员的监督工作,还是要靠你们这些地方领导啊。”
“放心吧,我会在地方上做好党员的监督工作。”
斯大林拿起桌面上的列宁勋章,说:“来,曼图洛夫同志,这是你应得的。你对苏联钢产量的提升做出了很大的贡献,又发明了新的装配式公寓,舒缓房屋供应的民生问题。”
当时,列宁勋章是苏联最高荣誉的奖章之一,曼图洛夫感到有点受不起。
“不,斯大林同志,我只是尽了自己的本分而已,又没有立过什么功劳……再说了,我当上州委书记的机会是您给的,这枚勋章应该属于您。”
曼图洛夫之所以说出这番话,是要在斯大林面前塑造出一个低调、淡泊名利的形象,让在乎权力,疑心超重的钢铁同志知道自己不会威胁到他的权力、更不会威胁到斯大林的声名和地位。
斯大林听后,感到更加欣慰。他把勋章扣在曼图洛夫的衣服上,说:“曼图洛夫同志,你在苏联经济、科学技术等方面取得了杰出功绩和成就,还显著提高了钢产业的生产效率及生产质量,完全达到获颁的要求(注1)。你就收下吧。”
“那好吧,谢谢斯大林同志。”
“不要谢我,谢谢你自己,还有勋章上的列宁同志吧。”
斯大林看了桌面上的“议程”,问道:“对了,昨晚,你是不是在伏罗希洛夫家里吃饭?”
“是的。”
“当时布琼尼同志在场吗?”
“在。”
“他喝醉酒后,说了些什么?”
这道问题,曼图洛夫真的不知道怎么回答。如果他如实把布琼尼说的话都供出来,那布琼尼可能会因此受罚,如果他在斯大林面前撒谎,结果可能更加严重。
仔细衡量后,曼图洛夫最终决定如实禀报。
斯大林听完后,说道:“明白了。说到底,还是叶若夫的错。怎么能在没证据的情况下胡乱指控别人?看来,叶若夫处理过的案件全部都要重新调查一次。还有,你们新西伯利亚那边,也要把埃赫处理过的案件重新调查。”
“放心吧,斯大林同志,我来莫斯科之前已经叫内务部新西伯利亚州局重新调查那些案件,目前已经为两百多名干部平反,地方党组织也为他们安排了新的,适合他们的工作岗位。”
“很好。这个谢苗也是的,他的妻子比自己还要年轻二十年,现在还很年轻,谢苗不怕她在古拉营里被……的吗?”
曼图洛夫听到了,惊讶地问道:“二十年?不是吧?”
“是啊。他毕竟还是个男人,怎样也要玩玩女人吧。”
“可……二十年,是不是过分了点?”
斯大林轻浮地笑着,说:“不,一点也不过分。我年轻的时候,也曾经像你这样想过,也想找个年龄相近的伴侣。但男人嘛,有些东西是控制不了的。1919年,我和娜杰日达结婚的时候,她只有18岁,但我当时已经41岁了。
结婚前,我曾经也想过年龄差距这个问题,但我们之间的爱,还有我的……消灭了这一点。到时你就明白了。”
两人谈了半个小时,斯大林对曼图洛夫的表现感到非常的满意。他想要的,就是这种既能干,又低调的干部。在斯大林看来,曼图洛夫这个能干低调的人既能给自己立功,又不会威胁到自己的权力地位,值得提拔。
一走出克里姆林宫的大门,曼图洛夫就看见卡蒂娅那性感、迷人的身影。身穿黑色紧身短裙的她,露出了雪白的长腿,突出了那发育成熟的胸脯。
那自然的,美丽的笑容,在阳光的照射下显得更加灿烂,怎么看都不像是个高冷女。
曼图洛夫跑上前去,紧紧地抱住了卡蒂娅,说:“亲爱的,我获得人生第一枚勋章了!”
本性高冷卡蒂娅连忙移开丈夫的手,到了这个时候,仍然不愿意被丈夫拥抱。她收起了笑容,冷淡地问道:“什么勋章?”
“列宁勋章。”
“让我看一看。”
卡蒂娅看着曼图洛夫衣服上扣着的列宁勋章,白金镀造的列宁头像闪闪发光,左边的红星,下面的镰刀锤子图案,还有右上角那一面写着“Ленин”的红旗,显得特别有革命气息。
“太漂亮了。沃罗佳,我爱你!”说完,卡蒂娅激动地给曼图洛夫送上了一个真挚的亲吻,这也是她的初吻。
“快回去收拾行李吧,我买了下午七点(当天日落时间是8点多,所以7点算是下午)的火车票。”
“什么?你不想多玩几天吗?”卡蒂娅惊讶地问道。
“不行了,州里还有大堆的公务等着我处理呢。还有你,再不回去的话,安德罗波夫会怎么看你?又说你开小差。”
“那……好吧。”
…………………………………………………………………………………………
注1:1930年4月6日,苏联中央执行委员会发布命令,正式设立列宁勋章。命令中规定,列宁勋章的颁发条件为:在苏联经济、科学技术、社会文化方面取得了杰出功绩和成就,或者显著提高了工作效率及质量、促进了苏联人民的团结和友好;在保卫社会主义祖国、增强苏联国防能力方面做出了突出贡献;做出了卓著的革命行为或在国家、社会及政治活动中表现突出;在促进苏联和其他国家人民的团结友谊方面做出突出贡献;在促进社会主义合作、发展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及人民解放运动中,或为维护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秩序的斗争中表现优异;为苏联国家和社会做出其他卓越贡献等。
而曼图洛夫就符合了“在苏联经济、科学技术、社会文化方面取得了杰出功绩和成就,或者显著提高了工作效率及质量”的条件,达到颁授的标准。
?
第三十六章 肃反之路()
经过46小时的火车之旅,曼图洛夫又回到了熟悉的新西伯利亚。
一离开火车站,曼图洛夫就被一名身穿内务部少将军服的人截住。那人身材魁梧高大,苍白,毫无表情的脸发出一阵阵的寒气,让人感到毛骨悚然。
“曼图洛夫同志,我有事找你。”那人面无表情地,冷冷地说道。
曼图洛夫扶起快要下跌下的眼镜,才看清楚那人的面目,那是内务部新西伯利亚州局局长奥辛诺夫少将。
“奥辛诺夫同志,有什么事情要找我吗?”
“是这样的,现在我们收到了很多封举报信,牵涉到托木斯克市大量重要干部。包括市委書記,还有当地肃反部门的领导。”
在当时,举报公职人员似乎已经成为了常态。在1938年1月9日以前,州里负责肃反的三人小组时不时会收到一些举报信,举报某人参与过反革命活动,要求肃反和清洗。
这些信件所举报的罪名大多数都是毫无根据的,但举报成功的例子多不胜数,结果冤枉了不少人。
后来,斯大林也意识到有这样的问题,于是在1938年1月9日,苏共党中央作出《关于错误地解雇因反革命罪被捕者家属这一事实的决定》,接着,全会一致呼吁“不要无充分理由就告人,要把犯错误的人和破坏分子区分开”。
此后,举报的信件越来越少,举报的成功率也开始下降。在1月9日以后,曼图洛夫已经很少收到举报信,也没有遇到过大规模举报的事件。
但这一次,举报的规模很大,牵涉到托木斯克市委書記,还有内务部、各个区委的领导。
“那你派人调查了吗?”曼图洛夫惊讶地问道。
“没有调查。”
“为什么不调查?”
“在没有您的授权之前,我不敢轻举妄动。毕竟这次牵涉到的人实在是太多,职位也太高,还牵涉到托木斯克党组织的多个领导。如果展开调查的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