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绣重生:天价豪门千金-第16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虽然是这样,怕自己表现得太突出,霍思宁刻意放缓了速度,实在是她怕速度太快会引起其他人的怀疑。
玉器的作假手法不多,要么染色要么做旧,这些东西霍思宁直接无视,拿到手里一验便知。
整箱玉器都是现代制作的工艺品,没有一件是古董。
这个时候,那边李萱冰和冯洋已经找出了好几件疑似真品的东西交到了各自的教授那儿。
眼看着那两人箱子里未鉴定的东西只剩下了两三件,霍思宁这才不紧不慢地将她鉴定过的东西全部敛入箱子里,然后一股脑搬到了季坤的跟前。
“一个也没有?”
见霍思宁摇头,季坤诧异地看了霍思宁手中的箱子一眼。
虽然他对霍思宁的水平有一定的信心,但是玉器鉴定的确不是霍思宁擅长的领域。
季坤记得很清楚,当初在和田的时候,霍思宁可是请教过他有关和田籽玉的辨别情况,因此对于霍思宁提交给他的这个结果,季坤有些怀疑。
不过分组之前就已经有过约定,学员们的测试教授们不得插手,所以季坤纵然怀疑,闻言也没有多说什么,只是大略扫了一眼就点了点头:
“行,你先把这个箱子放到筛选去,那边还有三口箱子,你挑一个接着看,动作慢点不打紧,重要的是仔细,任何一个疑点都不能马虎地放过。”
霍思宁点头,因为比李萱冰和冯洋的速度略快,所以第二口箱子她优先选择,这一回霍思宁自然是毫不犹豫地就选择了装满瓷器的箱子。
那边马立文当然也看到了霍思宁在挑箱子,看到霍思宁选了瓷器,顿时气结,狠狠地瞪了那边磨磨蹭蹭的冯洋一眼,似乎在责备他不该这么慢让人捷足先登。
冯洋被马立文这么一瞪,心里一阵发慌。
马立文的性格他十分清楚,极为看重输赢,早上吃饭的时候就一再跟他强调不能让霍思宁出了风头。
为了打压霍思宁,马立文甚至将第一箱子瓷器抢先分到了冯洋的手中,可是冯洋心中也有些郁闷,霍思宁不擅长玉器,可是他擅长的也未必就是瓷器啊。
冯洋跟马立文有好几年了,主修的是古画鉴赏,在瓷器上的研究不算深,对于瓷器的鉴定也多是一知半解,因此马立文将一箱子瓷器交给他,不是在刁难霍思宁,而是在为难他。
面对一整箱子瓷器,冯洋只觉得束手束脚,担心出现纰漏,他不得不小心谨慎仔细观察,因此速度当然比不过霍思宁。
好在他在鉴定过程中时不时偷瞄几眼霍思宁那边,发现霍思宁连放大镜都不会用。
冯洋觉得霍思宁只是个菜鸟,箱子交得这么快十有八|九是敷衍了事,心里顿时就有了几分底气,认为他再怎么差也并不至于被一个菜鸟给比下去。
因为不会使用放大镜,冯洋就给霍思宁打上了菜鸟的标签,所以他注定要输给霍思宁,为他的自负,也为他的轻敌。
这一回拿到手里的箱子是瓷器,虽然霍思宁对瓷器的了解不比玉器多,但是能让马立文吃瘪着急的事她很乐意去做。
比起上一箱子玉器仿制品,这一回她手中的这批瓷器的做工显然就要高档得多,里面也不乏工艺精品。
瓷器所含的紫气浓度代表了它的年代,不过可惜的是,纵然这些瓷器做工精湛,但是霍思宁的鉴定结果依然是仿品。
看了这么多依然一无所获,霍思宁不免有些怀疑,会不会是顾叙他们搞错了?
就在她准备放弃的时候,一排茶碗引起了霍思宁的注意。
那是一批青瓷茶碗,整整十只,茶托口沿卷曲作荷叶状,茶碗则为花瓣形。
这是一批高仿柴窑,仿古瓷器的釉色和釉质虽然进行了做旧处理,但是它的侧面又用墨釉镌有“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字样,底部戳印为“乾隆年制”。
。。。
第478章 越窑()
越窑、唐诗、乾隆三种不同时代的东西混为一体,这种不伦不类的作品就算是霍思宁这种外行都能一眼看穿,但是偏偏符合外国友人的爱好。
外销瓷器为了销路,往往会给产品打上古董标签,老外对于华夏文化一知半解,通常不会追究他们所买的东西究竟是真是假,只要味道在那儿就行。
所以这种带有古代韵味的工艺品很受国外市场的欢迎,至于工艺品上出现的不同时期的文字,他们并不关心。
这样的做法,景德镇最为常见,因为景德镇的外销瓷器最多,所以霍思宁也觉得见怪不怪,她抽取了其中的一只,发现天眼并未看到异常,也就将瓷碗放回了原位不准备再看了。
不料就在这个时候,一个异常让霍思宁察觉到了不对劲。
在装瓷碗的盒子边缘,一个红色的蹭痕引起了霍思宁的警觉,她伸手过去摸了摸,确定那个蹭痕是油漆印记无疑。
这让霍思宁感到疑惑,这些瓷器既然是外销工艺品,在装箱的时候就应该保证洁净无污,按理来说是不可能与油漆沾边才对。
可是这盒子里怎么会出现油漆印渍?
更可疑的是,那个红漆印并未干透,手摸上去甚至感觉还有些黏,似乎是才沾染上去没多久的……
等等!红色油漆!
如果她没有记错的话,刚刚她拿起来的那只碗,碗底的“乾隆年制”四字戳印就是红色,而且是釉下彩!
霍思宁脑子里灵光一闪,蓦地想到了不久前她在大栅栏买珐琅彩的时候的情形。
七只碗并排放置在一起,但是在那七只碗里面,只有两只是真正的珐琅彩。
隐约猜到了什么,霍思宁重新将注意力集中在了那一排整整齐齐排列的越窑瓷碗上。
一只只瓷碗摸过去,果然,在她的手碰触到最里面的那只瓷碗的瞬间,天眼开启,眼前出现了浓厚的紫气,耳畔似乎隐约还听到了钟磬之音。
将那只瓷碗连同茶托一起拿了出来,翻了个个儿,果然就看到瓷碗底部用红色油漆印着“乾隆年制”等字样,甚至瓷碗外壁的诗句都是临时加印上去的。
与其他碗的釉下彩绘不同,这只碗上面的油漆还未干透,随便一抠就能抠下一大块油漆。
这么劣质的做旧手法,却是行之有效的。这批瓷器的数量众多,稍有疏忽就会让海关漏查,而且这碗跟其他碗并无二致,一般人还真难注意到它的特别之处。
因为急着运送出境,这些人来不及做更高明的遮掩手法,不过文物贩子深谙海关检测之道,知道海关检查只会抽查其中的一部分,这只碗放置在这牌瓷碗之中毫不起眼,所以即便做得马虎,他们也不担心会被检查出来。
看来这些非法倒卖古董的文物贩子还挺有智商的,不但把假东西和真东西混淆在一块儿,还特意仿制了一批跟真品一模一样的赝品,以达到鱼目混珠瞒天过海的目的。
要是鉴定的人稍微松懈一下,说不定就会被那些仿品所迷惑,将真品也当做仿品给处理了。
霍思宁的嘴角不由得一声冷笑,若非她注意到那盒子边缘的油漆印渍,只怕也要被这劣质的遮掩手法给骗过去了。
越窑之名,最早见于唐代,越窑青瓷胎质细腻,胎壁较薄,表面光泽胎色呈灰或深灰色,在前期以素面为主,后期堆贴刻花大为盛行。
霍思宁手中的这只越窑,釉质腴润光洁,碗壁没有任何多余的花纹图样,青瓷明澈如冰,晶莹温润如玉,青中带绿的色泽更是与茶青色极为相近。
所以,霍思宁判断这只茶碗极有可能就是唐初的最早期越窑茶具。
之所以认为这只碗就是越窑,是因为天眼下这只瓷碗的紫气浓度极深,比霍思宁之前所见到的珐琅彩和卵白釉要浓烈得多,这证明这只茶碗的年代绝对比清朝要早得多。
按照之前几位教授的要求,在发现真品时必须要交到导师那儿进行再次鉴定,但是霍思宁并没有这么做。
以马立文和冯洋的个性,肯定希望打压她到底,既然这样,这件越窑瓷碗就是最好的反击!
季坤当着这么多人的面夸下海口,甚至不惜被马立文落了面子,她当然不希望师兄被打脸。
以她对季坤的了解,能在这么重要的场合压制住马立文,季坤肯定是求之不得。
既然这样,她不介意张扬一次,也要让那些等着看她笑话的人心服口服。
担心会遇到跟这只越窑瓷碗同样的错误,这一回霍思宁不敢再大意,每一件瓷器都认真仔细地检查了一番,确定箱子里再没有古董瓷了,这才放下心来。
真品难见,赝品太多,那些文物贩子不傻,一只箱子里最多藏匿一件古董,有的箱子例如霍思宁查探的那只玉器箱子里就连一件真品都没有。
将众多珍贵文物分开藏匿,这样不会引起海关人员的注意,也不容易被查出来。
霍思宁手中的这件越窑是唐朝产物,十有八|九就是从那个古墓之中流出来的,剩下的东西不用想也知道肯定跟那个公主墓有关。
看来顾叙他们还真押对了宝,这辆车若是让他们顺利处境了,后果不堪设想。
那边李萱冰和冯洋的进展速度也很快,三个小时的时间已经尽数检查完毕,接下里就是与教授们交接汇报,两人从各自的箱子里查找到了数件疑似古董的物件,并将鸽子的看法说与教授听。
霍思宁倒是不急,磨磨蹭蹭地将其他瓷器重新装箱,只留下了那只瓷碗在外头,这才走过去聆听李萱冰和冯洋他们二人的成果。
李萱冰负责的部分为一箱玉器和一箱文房四宝,玉器之中发现了数件仿古玉斧器型,器上纹饰集仿山东龙乸文化兽面纹、西周皮球涡文,玉色染旧。
本以为那些玉制品都是工艺品,没想到却从里面发现了一枚真正的古玉,究其年代,正是唐代和田玉。
除了那枚古玉之外,其他几件物品李萱冰都觉得看不准,极为老教授在看过之后注意否定了,最后的结果她只鉴定出一件真品,这让李萱冰觉得有些沮丧。
。。。
第479章 狡辩()
“急功近利,这是鉴定不是捡漏,能找出来一件已经不易,你认为那些文物贩子会傻到将所有古董都放到一个箱子里吗?”
看出了李萱冰的情绪不对,她的老师石庆云教授毫不客气地训斥道。
虽然被骂,但是李萱冰却从石教授的眼中看到了欣慰和鼓励,看来对于她的这个成绩还算满意。
李萱冰心中一喜,这才定下心来看另外两个人的测试结果。
和李萱冰一样,抱着“宁可错杀一万,绝不放过一个”的想法,冯洋挑出来的东西有七八件。
本来嘛,真品不多,赝品无数,孰轻孰重当然应该有所权衡,李萱冰和冯洋两人的做法无可厚非,广撒网才不会有漏网之鱼。
冯洋自以为这个做法很聪明,却不想在看到桌子上的那些东西后,不只是石庆云和季坤,就连马立文都不由自主地皱了皱眉。
有几件物件只看一眼就能发现问题,有一些甚至是非常低级的错误,但是冯洋没有看出来,连马立文都觉得有些丢人。
他忙朝着剩下的几件物品看去,视线在一只吉州窑玉壶春瓶上停了下来。
那是一只乳白釉色玉壶春瓶,春瓶器腹两侧压印一组鸾凤主题图案,图案以外的空间部位饰以缠枝牡丹,近底部环以凸如意首纹一周,釉色白中泛青黄,釉薄不及底。
看到这只玉壶春瓶,马立文眼前一亮,正准备伸出手去将那玉壶拿起来仔细观察,却不料一旁的季坤抢先一步将其拿在了手中。
“这只吉州窑是假的。”
只看了一眼,季坤就毫不客气地下了结论。
霍思宁将那个装满赝品箱子的瓷器放进筛选区,忽然听到季坤这话,不由得抬眼望了过来。
“假的?”
马立文愣了愣,他抬起头来看了面露愤然之色的冯洋一眼,随即就想到了什么,怀疑地看向季坤。
“季老弟你可得看清楚了,咱们这虽然掺杂了孩子们的比试,可是到底还是有任务在身,你可别感情用事,到时候弄出乌龙来徒惹笑话!”
马立文这话分明是在说季坤以权谋私,伺机报复。
霍思宁听到这话便不由得撇了撇嘴,这个马立文还真是个极品,之前也并不知道是谁故意为难她将一箱子玉器推到了她的手中,这会儿他倒是大义凛然教育季坤不能以权谋私,真是可笑的双重标准!
果然,季坤也是不肯吃亏的主,他冷笑一声,嘲讽一般地看着马立文:“你以为我是你吗?我既然说这玉壶是假,它就真不了,你爱信不信!”
说着他就将那玉壶春瓶递到了马立文的手中,马立文虽然人品不行,但是在古玩鉴定方面还是有自己独到的眼光的,他接过那玉壶春瓶后看了几眼,很快就发现这瓶子不对劲了。
那玉壶春瓶口至腰部斜面大半边瓷器都是真正的吉州窑,但是却是碎瓷。
这玉壶春瓶的下半边底足是有人采用专门的修复术粘黏上去的,只是因为作假之人手段高明,一般人用肉眼根本无法辨别。
见马立文的脸色逐渐阴沉下来,季坤不屑地撇了撇嘴,斜睨了马立文一眼:“怎么样,到底是谁没看仔细?”
马立文紧绷着一张脸,放下手中的春瓶:“这春瓶的确是假的。”
看到冯洋那迷茫的表情,季坤冷哼一声,冲着霍思宁道:“霍师妹,你来看一下!”
霍思宁闻言一愣,看了一旁脸色阴晴不定的马立文一眼,快步走了过来,在季坤的示意下拿起了那只玉壶春瓶。
没有用放大镜这种东西,霍思宁将瓶子前后看了一遍,连瓶底的款识都没有看,就开口道:
“瓶身上半部分纹样严谨径直,布局均匀明丽,的确是吉州窑没错,但是下半部包括底足却是拼接而成,纹案清浅,应该属于釉色回填,另外如果仔细看的话,能发现上半部分和下半部分有细微差别。”
这只玉壶春瓶的做旧手法足以以假乱真,但是对霍思宁来说却不算高明,她用天眼一扫,就只能看到玉壶上半部分散布有紫气,但是下半部分却没有,这说明了什么不言而喻。
果然,她这话一说完,季坤的脸上就露出了笑容,马立文的脸色却是有些难看,他没有料到霍思宁这小丫头居然真能看出名堂来。
这里面只怕最不服气的就是冯洋了,听了霍思宁这番话,他冷笑一声:
“我看你是信口胡诌的吧?两位教授都已经说了这春瓶是假的,你当然也会顺着他们的话往假里说,上下嘴皮子一动谁不会,我要知道这东西是假的,要说几个小瑕疵瞎蒙我也会啊!”
这是输不起咯?
霍思宁本来还觉得这冯洋只是争强好胜,却没想到这人还是个心胸狭隘之人。马立文就已经够极品了,没想到他教出来的徒弟一个比一个无耻,之前的安月茹是,现在的冯洋也是,果然是上梁不正下梁歪。
“人非圣贤我孰能无过,既然错了为什么不能坦然承认,难道你这样耍赖,这东西就能变成真的了?”
听得冯洋无耻狡辩,就连一旁站着的石教授都看不下去了。
“别人说出了她的观点看法,自然就有她的见解。你不能看出这东西的问题,难道就觉得别人也没有这眼力劲儿?”
“你这学生心态根本就没有摆正,我们这些老头子哪个不是磕磕绊绊过来的,谁敢说自己从来没有看走眼过?就连周世涛和贾炳荣两位老前辈都不敢说这样的大话吧?”
这话虽然说得重了些,但是却阐述了一个非常基本的道理。
古玩圈子里打眼是再常见不过的一件事,如果这都不能平心静气地对待的话,那这个人在玩古这条路上就别想走得太远!
石教授是好心想要点醒冯洋,可是看冯洋抿着嘴唇沉默不语的样子,他就知道刚刚那番话他是白说了。
霍思宁忍不住翻了个白眼,她真怀疑这个冯洋脑回路是不是有问题。
既然错了,认个错有这么难吗?坚持你自以为是的自尊自大,得到的不会是别人的认同,而是失望无语。
。。。
第480章 秘色瓷()
马立文倒是想替自己的学生辩驳来着,可是他张了张嘴却发现不知道该说什么,只能回头瞪了那不成器的学生一眼。。
看到马立文这样的表现,季坤算是看明白了,这冯洋只所以会变成这样,完全是马立文这个当老师的没有教好,他若是在平时发现苗头的时候就能及时提醒正确引导,这冯洋也不会歪成这样!
不过这些都不关他的事,别人的徒弟他也没兴趣管教,他只关心霍思宁这次的比试成绩。
想到这儿季坤忍不住朝着霍思宁那边看去,这才注意到霍思宁手中似乎拿着一只青瓷碗。
季坤眼睛眯了眯,盯着那只瓷碗看了几秒,忽然眼底一惊,嘴角微微翘起,故作惊讶地喊道:“霍师妹,把你手中那只碗拿过来给我瞧瞧!”
季坤这一喊,倒是把屋子里其他人的注意力集中到了霍思宁手中的那只碗上。
石庆云率先看出了名堂,和季坤对视一眼,惊呼道:“这是……”
霍思宁笑了笑,将她从箱子里找到的唯一一件物品放置在桌子上,徐徐缓缓地道:
“釉色莹澈凝貌青,夺得千峰翠色来,釉质青而亮,釉层薄而匀,我想这只瓷碗才是这些人甘愿冒险偷渡出境的主要原因,因为这只瓷碗,是一只真正的唐代越窑秘色瓷茶盏!”
越窑青瓷的存世量不算少,但是真正的唐朝越窑秘色青瓷却是少之又少。
唐朝作为越窑发展的鼎盛时期,代表了青瓷的最高水平,可是即便如此,真正的盛唐越窑秘色瓷也是十分罕见的。
因为越窑产量并不高,导致在当时秘色青瓷有“臣庶不得用”一说,只作为皇室御用贡品,甚至作为皇家高品级随葬物品之一。
越窑秘色青瓷被称为中国最早的“母亲瓷”,以胎质细腻、釉色温润,以青翠晶莹名闻天下。
一件保存完整的盛唐越窑秘色青瓷,有着一千多年的悠久历史,其价值不可估量。
在国外,这样一只瓷碗的拍卖额至少在千万以上,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