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宅男完美生活-第11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再说了,米嘉和政府签的合同是解决他们买社保医保的问题,并没有说米嘉帮他们买。要是全买的话价格太贵了。
拆迁户涉及上万人,有好几千是没有社保医保的,有些是交过,年限不足,有些是完全没交过。
以前龙津曾经有一个政策,曾经的国营厂矿员工,或者政府部门的合同工,又或者退役的军人武警,一次过交十万块就可以享受退休金。
现在已经没有这个政策了,就算还有,一个人十万,一千个人就是一亿,几千个人就是几亿,米嘉一共才赚几个钱。
本来如果米嘉用低成本强拆的话,可以在这个项目上赚大钱,那么再给他们买社保医保也无所谓。
可米嘉已经把各个地块都分割出去了,再要这么搞,那就是白送钱了。所以米嘉必须要想其他办法。
晚上回去,米嘉又忙了个通宵,第二天一大早起来,去到万安大厦开直播。
刚开始,观众人数就冲到八十万,然后稳步增加,这应该也算是直播红人了吧。
“大家好。”米嘉对着镜头说,“很高兴见到大家,昨天我说过今天要抽奖,所以我不废话了,直接抽奖。”
观众们立即议论起来:“这么突然的吗?”
“我还没准备好啊!”
“你准备什么?抽奖而已。”
“万一要是中奖了,那不是得赶紧去吃?”
“什么时候去吃都行吧。”
“还是赶紧吃了吧,早花早安心。”
“龙宫那个梁老板不是说长期有效吗。”
“他说长期就长期了?谁知道什么时候就拆迁了。拆迁完要重建都不知道什么时候了。到时候人家换个老板换个名字,还认这代金券才怪。”
“龙宫有什么好吃的?”
“昨天我看那烤猪不错。”
“那也太肥了,而且一只烤猪那么大,得叫多少人才能吃得完,叫得多了八百八可不够。”
“你可以叫一份的啊,谁让你叫一整只。一份烤猪才48块钱。还有其他很多菜呢,海鲜川菜粤菜都有。”
“谁在那里吃过?除了烤猪还有什么好吃的?”
“那里有个炸生蚝很好吃,整个生蚝裹粉油炸。还有个紫苏鸭子也很好吃。不过最好的是他们的白斩鸡,用的是走地鸡,用卤水浸熟,连骨头都有味道。”
“用卤水浸熟的应该算卤水鸡了吧,不能算白斩鸡。”
“不是啊,白斩鸡也有用卤水的。”
米嘉挥了挥手,几个员工搬进来一台巨大的电视,打开电视,里面就先是一个抽奖界面。其实这是一个抽奖程序,用手机电脑都能运行。
不过拿着个手机抽奖太不严肃了,没有仪式感,所以要用电视,一看起来就让人觉得很正经,虽然说程序还是那个程序。
“首先说明一下,我们的抽奖范围是地块拍卖上,拍中了的各家公司的老板、股东和员工。名单是按照拍卖时候这些公司交给我们的名单。如果你的名字不在名单上,那很抱歉,不在抽奖名单上。”米嘉说。
讨论更加热烈了:“操,我不在名单上!”
“为什么你不在名单上?”
“我让我老婆登记的股东。”
“那抽到你老婆也一样啊。”
“我老婆别提了,从小到大没中过奖。”
“你傻了啊,这么重要的是,当然要用运气好的人登记。”
“当时谁想到真的能成,结果真的成了。”
“怎么不能成呢。”
“谁听说过拆迁户自己做地产来着?”
“也算是自拆自建的一种啊。”
“总之当时我就觉得不靠谱,谁知道真成了,米老板真是太神奇了,米老板万岁,米老板牛比!”
“你现在拍马屁也没用。”
“什么拍马屁,我是真心诚意!”
这个其实没什么,他们报名单上来的时候,米嘉都让人再三检查,绝不会有遗漏。至于运气什么的,真运气好怎么没见中彩票,
“如果有人同时在几个公司的名单上,那并不会增加中奖几率,都只算一份。”米嘉说。
好像唐林就是同时参股了好几家公司,这种人当然不能让他中奖,反正他也不缺这点钱。
“好了,现在开始抽奖。”米嘉一按抽奖按钮。
电视上面就显示出十几个手机号码,然后快速闪现,很快出来了第一个号码。
“恭喜这位手机尾号为7765的朋友。”米嘉说,“我们会有专人通知你领奖,请期待我们的电话。”
很快抽了二十个,米嘉就说:“好了我们先休息一下,昨天我说还有一个好消息,这里先给大家说一说。”
光是自己说好像闷了一点,以前米嘉直播都是好几个人,今天只有自己一个。
张之倒是也在,不过她当摄影师,没法子搭话。下次还是找个捧哏,两个人以谈话的方式做直播比较好。
观众们的反应又是不一样,“别啊,继续抽啊,我还等着中奖呢。”
“我想先听好消息,究竟是什么好消息啊?”
“这个中奖的电话号码尾号好熟悉,难道是……”
“我中奖了!中奖了啊!哇哈哈哈哈!”
“恭喜恭喜。”
“不过这也没什么吧,一万多人抽一千个,中奖率很高的。”
“就是就是,中奖率差不多有十分之一,十个里面就有一个。”
“中奖总是好事啊,八百八十块呢。”
“一千块都不到,等项目做好了就能赚大钱。”
“安静,不要挡着我看米老板。”
“到底是什么好消息呢?”
“我已经和政府谈好了。”米嘉说,“要在拆迁区里面建学校,包括幼儿园,小学,初中,还有高中!”
这个大家都已经知道了,快两千亩大的地方,当然要有配套的学校。好像花园岛那种地方,本来也应该有学校的。
只不过花园道的老板金永高为了不建学校,愣是按着一大片规划好的地,就是不开发。
米嘉继续说:“这些学校,将会采用全国最高的标准进行建设!是的,你们没有听错,不是全省,而是全国!”
有些人就心疼起来:“全国最高标准?那得花多少钱啊。”
“市中心土地不够吧?”
“这些钱要不要从我们得盈利里面扣的?”
“建学校是好事,可是我们只是个小地方,做这么好是不是太浪费了?”
但是主流看法完全不同:“全国最高标准?牛啊!”
“是不是我们的子女都能入学?”
“硬件设施好,软件设施也要跟上才行。”
“具体在哪里建啊?”
“有那么好的学校,我们的房子不就成了学区房?”
“我们的子女是不是能够优先入学的?”
米嘉继续说:“光有硬件没有软件当然不行,政府已经答应了,要全力支持新学校,要规划给规划,要老师给老师!先按照市重点来配置,争取成为省重点。”
“市重点很难的吧?”
“市重点好啊,龙津市一共就两个重点高中吧?”
“小学有三所。”
“不是两所吗?”
“龙津实验小学也是重点啊。”
“我知道实验小学是重点,还有高岗路小学也是重点,第三个呢?”
“还有龙津师范附小啊。”
“那不是重点吧?我记得取消了得。”
“是重点,去年又申请了,他们的资料都写着市重点。”
“我去教育局网站查过,好像重点还是那两家,没有师范附小。”
米嘉接着说:“但是我觉得不行,省重点怎么能争取呢,我们应该一开始就按照省重点建设,我们不但要从本地聘请好老师,还要去全省寻找好老师,去全国寻找好老师,一定要把我们的学校做成省重点,最终目的是全国重点!”
其实小学中学大学并没有全国重点这种说法,不过没有人在意。大家听到省重点就红眼了:“省重点?小学到高中全是省重点?”
“我操,太牛了!”
“我家宝宝下个月出世,三年后上幼儿园,六年后上小学,然后初中,高中……为什么不把大学也一起建了呢?”
“想得挺美啊你,重点学校有这么容易进吗?”
“我都快急死了,究竟建在哪里啊?”
“没有那么大的地方了啊。”
米嘉继续说:“我们大家既然一起做项目,那就都是自己人。等学校建好了,我肯定要照顾自己人。”
“那是那是。”
“米老板万岁,米老板牛比!”
“我们一辈子都感谢米老板!”
“哎呀实在是太好了,我们家小孩能上重点小学重些中学,以后肯定能考上重点大学。”
“北大清华不是梦!”
“要是真考上大学了,我死都甘愿。”
“为什么!为什么!为什么!我儿子已经十五岁了,赶不上啊!”
“什么赶不上,当然能赶上,现在十五岁,再过几年读完大学,读完大学出来娶妻生子,正好从幼儿园开始,还能先通风几年避开有害气体呢!”
第二二六章 重点学校()
教育是国人最重视的东西,就算自己吃不饱穿不暖,也要供子女读书。一个好的学校,可以极大的提升周围的地价。
就算别的地方房价会掉,学区房的价格肯定会上升。米嘉一说要建重点学校,所有人都被惊动了。
“但是。”米嘉这就要提条件了,“大家也知道,学校有学校的规矩,虽然是我们出钱建的,可也不能坏规矩。”
这个是当然,越是好学校,管理越严格。要是管理松懈的话,很快学校的档次就掉下去了。
“既然是省重点,那当然是省重点的分数线,要是能够考进去那当然最好。”米嘉说,“要是分数不够的话,那就要看大家的条件了。”
“什么条件?”
“要出钱吗?”
“多少钱啊?”
米嘉说:“要是分数不够,那肯定是要出钱。但是并不只是钱的事。大家也知道,愿意出钱读重点的家长很多,可是学位就那么几个。”
“那要怎么办啊?”
“比谁钱多吗?真能读重点,我们赚的钱全扔进去都不怕!”
“到底要多少啊?我现在就开始存钱。”
这些家长也真是太狠了,米嘉赶紧说:“不是钱的事,我开的是学校,又不是股市,怎么会让大家血本无归。我是说出了钱,还要看学生本人的素质,还要比家庭环境等等。”
“素质怎么比啊?唱歌跳舞还是写字画画还是打篮球踢足球?”
“有钢琴证的能加分吗?”
“运动员也可以吧?”
“那小学怎么办?小学不能考证的啊。”
米嘉说:“看的是素质,不是证。”
“什么?素质不是证是什么?”
“对啊,素质就是各种证嘛,运动有运动的证,航模有航模的证,唱歌有唱歌的证,跳舞有跳舞的证,弹钢琴有弹钢琴的证。”
“没证怎么证明素质?”
素质教育本来就是为了避免死读书读死书,结果现在变成了要读更多的书练习更多的技能好考证,也不知道应该哭还是应该笑。
“到时候会有具体说明。”米嘉说,“除了学生本人的素质,还要看家庭环境。这个家庭环境并不是说越有钱就越好,当的官越大越好。”
“那是什么啊?”
“是不是要看父母的证啊?”
“惨了,我才中学毕业。”
“我更惨啊,我才小学毕业。”
“我有个木工证能不能算的?”
“我是市劳模啊,应该能加分吧?”
米嘉说:“家庭环境是指父母有没有社会责任感,工作稳定不稳定,生活稳不稳定,教育程度相比来说不那么重要,当然也有影响。”
“工作稳定?难道我这种街边摆摊的,子女就不能读书吗?”
“你以前是摆摊的,以后还摆摊?”
“不摆摊我不会干其他的。”
“你不是公司股东吗,随便在公司里面找个位置啊。”
“就算一定要做小生意,你有钱了,盘个店面下来做老板。摆摊不算稳定,有店面就算稳定了吧。”
“社会责任感怎么说?要捐钱还是做义工?”
“买彩票算不算做慈善啊?”
这时候就轮到米嘉安排的托上场了,“我看啊,要有社会责任感,工作稳定生活稳定,最重要的是要买社保医保。”
“没错,连社保医保都不买,怎么能算稳定呢。”
“一旦生病,连学费都交不起。”
“我宁愿自己死了也不会让儿子失学。”
“你死你的事,可父亲在病床上躺着没医药费,你让子女怎么安心上学?连带着同学都不能好好学习。”
“不但父母要买,爷爷奶奶也要买,全家都要买。”
“没钱怎么买啊?”
“以前你说没钱也就罢了,现在都拆迁了还没钱?等项目完工人人都发财,你不买社保医保,留着钱去赌去嫖吗?”
“我原来是国营企业员工,我的社保医保应该是政府买的,企业破产的时候没帮我买,我要跟政府要钱,自己买了政府肯定不认帐啊。”
“你为了那么一点钱,就要耽误子女的前程?有重点学校不给人家上,非要跟着你去政府闹事?”
这么一顶大帽子盖下来,谁都顶不住。
“我不是这个意思……”
“你要闹自己闹,不能害了小孩。”
“有什么比小孩读书还重要?”
于是只能屈服:“买买,买完了再去和政府算账。”
“要走法律途径,不能闹事,你去闹事,谁敢收你小孩上学?有什么事你不找律师不找法院,去学校闹事怎么办?”
“是政府对不起我。”
“政府对不起你,你不能对不起小孩啊。”
“有什么事去法院起诉好了,打官司很正常,谁都不会说什么。可是去闹事就不行了。”
“米老板帮我们公司请了法律顾问的,跟法律顾问商量一下看看怎么起诉。”
“现在行政官司很好打的,只要有证据都能赢,我有个表哥就打赢了。”
“就算在龙津打不了官司,还可以去省城打。”
“总之千万不能影响子女读书。”
政府最怕的就是闹事,打官司倒是没什么,输了赔钱也没所谓。以前那些国营厂矿企业职工的社保医保问题,主要倒不是没钱,而是没人肯负责任。
那些人的社保医保应该谁来买,本来就是纠缠不清的问题。要是哪一个领导拍板说不买,固然会被骂死。
可领导要是说政府出钱给他们买社保医保,这也是有很多问题的。
给他们买是根据什么法律法规?钱从哪里出?有没有腐败?给这个人买了,其他人怎么办?
要是只给闹得厉害的买,那不是按闹分配?是不是鼓励大家都去闹事?
要是大家都买,财政受得了吗?名单怎么定?是不是有领导的亲属朋友在里面?是不是腐败了?
所以没法子解决,只能拖下去。要是有法院判决,按照判决执行就行了。国内又不是判例法,只能一个个起诉,不能集体起诉。
谁赢了给谁买社保医保,输了的话和政府没关系。至于说财政没钱,没预算当然没钱,有预算就有钱了。
再说法院判案的速度又不会很快,一年判个几十例也差不多了,对财政压力其实不大。
但是闹事可不同,对政府来说最烦的就是闹事,颜面无光不说,还得花好多经费。
拆迁区本来很多国营厂矿企业员工都是没买社保医保的,人家就算有钱也不买,一定要政府负责,一向都是重点难点。
拆迁的时候,很多人都预计他们肯定要趁机提条件,政府烦得要死,所以可以不要钱把地白送给米嘉,就要米嘉解决他们的社保医保。
“没错。”米嘉这就在解决了,“社保医保是很重要的,关系到大家的生活保障。要是没买,一定要尽快买,都发财了这么点小钱算什么。”
“对对,一定要买。”
“米老板说得再正确不过。”
“米老板是为了我们好。”
米嘉又说:“大家都有公司的对吧?通过公司买社保医保会比较便宜。要是没有公司呢,可以来我们巨龙物业,巨龙物业正在大规模招人,以后去做保安或者清洁。虽然钱不多,不过有正规工作合同,工作也不会太辛苦,而且有社保医保。”
保安和清洁当然不算什么好工作,可住在拆迁区的很多人年纪大了,也没有一技之长,本来就找不到什么好工作。
巨龙物业得工作地点就是在拆迁区,他们在拆迁区有房,家门口就业,又有社保医保,再收房租,等退休了可以拿退休金,也算是小康幸福生活。
只不过米嘉说帮他们买社保医保,指的是在工作时候买的当年的社保医保,以前欠的还是要自己买。
可是现在都买了,要是以前欠了钱结果没得退休金,岂不是很亏?所以他们都会买的,又不是没钱买不起。
“好了,学校的事,大家一定要仔细考虑,我们来继续抽奖。”米嘉说。
已经没有人在乎抽奖了,大家都关心学校的事。
“话说加入巨龙物业,会不会有额外加分啊?”
“应该不会吧。”
“这可难说啊,学校住的房子,应该也是物业管的吧,那怎么也要给点面子。”
“你听说过哪一家学校的房子是物业管的。”
“那学校附近的房子肯定是物业管的,多多少少都要给点。”
“那附近的业主面子应该更大啊。”
“究竟建在哪里还没说呢。”
“会不会所有学校都建在一起呢?”
“那肯定不会,没这么大块的地方。”
“要是省重点的话,调整规划也没关系啊。”
“调整了规划,那我们的地块怎么办呢?重新投标吗?”
“不用重新投标了吧,直接跟着调整就行。”
“肯定是有人赚钱有人吃亏的吧?”
“能变成学区房,吃点亏就吃点亏了,没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