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库小说网 > 古今穿越电子书 > 重生之宅男完美生活 >

第145章

重生之宅男完美生活-第145章

小说: 重生之宅男完美生活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五十万!大甩卖了,本来卖家都不愿意这个价钱,是他家里出了事,没办法只好卖了。”徐自强说。

    这种话根本不能信,谁家卖古董都是这么一套说辞。

    “一共五十万。”米嘉砍价从脚脖子砍起。

    “那不行,那么……一共六十万?”徐自强说。

    所以五十万还是在大开口,要是按照一百万来买,那徐自强就赚死了。再谈下去还可以砍价,米嘉没空磨叽。

    “六十万就六十万,给我开发票。”米嘉说。

    “啊?发票?我们这行都不开发票的。”徐自强说。

    所以这一行就是偷税漏税重灾区,买的时候不开发票,卖的时候也不开发票,中间差价就谁都不知道多少,报税的时候忽略过去。

    “我管你们这一行怎么样,反正我就是要发票。”米嘉说。

    徐子强没办法,只好答应开发票。什么规矩,都大不过钱。只要有钱,说开发票就开发票。当然,开发票也是要钱的。

    “开发票要加六个点。”徐自强说。

    “普通发票?”米嘉一听就知道行情不对。

    “当然是普通发票,难道你要增值税发票?”徐自强说,“增值税发票要加12个点。”

    “怎么会加这么多的?”米嘉说。

    理论上来说,增值税发票是17%,不过要扣除进价,而且这是文体生意,能够搞到很多的减税政策。

    “现在大家都要老老实实交税啊,要不然好像那些拍电影得一样,做了几十年,一家伙全被国家罚光。”徐自强说。

    “哪有罚光。”米嘉说。

    “总之增值税就是要12个点。”徐自强说。

    “十二个点就十二个点。”米嘉说,“你可别弄假发票给我,我要上税务局查的。”

    “我还怕死呢。”徐自强说。

    给了钱,米嘉就拿到了这么一大堆古董,装上车,趁着月黑风高,悄悄送到了大桥村自家房子里藏起来。

    接下来就是要个地方埋起来了,这种事情不能自己去干,上回进山就碰到野猪了。这回再去,又碰到野猪怎么办。这次运气未必有这么好。

    所以米嘉找来米大力,把事情告诉他:“你知道我们米家一直传说有宝藏吧?”

    “那都是假的,这么多年了,也没看到谁挖出来。”米大力说。

    “你听谁说的?”米嘉问。

    “米老太爷啊,他喝醉了就喜欢说这事。拉着我们这些后辈的手,大力啊,你知不知道,我们米家其实有宝藏的,要是挖出来,我们姓米的就不用过苦日了。”米大力说。

    原来这么公开的吗。

    “那岂不是人人都知道?”米嘉说。

    “很多人都知道,我们小时候最喜欢玩寻宝游戏,跑到山上去找宝藏,就是这么来的。嘉哥你好像也玩过的。”米大力说。

    “我?”米嘉很少回村子,回来也不会玩这种游戏,他和村里的小孩又不熟,个性也不容易和别人玩起来。

    “有一次我跑山上迷路了,全村人上山找我,好容易才找到,回来被我妈狠狠地打了一顿。”米大力说。

    “我打算自己弄一个宝藏。”米嘉说。

    “啊?这是什么意思?”米大力问。

    “就是自己买一堆古董然后找个地方埋起来。过几天再挖开,就说是我们米家的宝藏。”米嘉说。

    “哦!我明白了!”米大力一拍大腿,“还是嘉哥聪明。”

    “啥?”米嘉心想你明白什么了。

    “我马上就去找镇里的……不,应该去找区里的。”米大力说。

第二八四章 旅游景点() 
“区里的?”米嘉还是没听懂。

    “直接找市里的?这不太好吧?”米大力说,“不过嘉哥认识这么多人,可能是找市里的比较好。”

    “你在说什么?”米嘉说。

    “做旅游啊!”米大力说,“区里老叫我们深入挖掘旅游资源,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要是挖出宝藏,那不就是很好的旅游资源。嘉哥你不是这么想的吗?”

    “是啊。”米嘉只好这么说。

    “有人来旅游的话,餐饮,住宿都可以坐起来,发财门路就更多了。”米大力说,“而且这还是我们米家带来的,谁敢和我们抢村主任?”

    “餐饮可以试试,住宿还是算了吧。”米嘉说。

    谁会大老远的跑到大桥村住啊,这儿能看什么。

    “没住宿不行啊,我们这儿从市区开车过来要三小时,回去也要三小时,没住宿人家不喜欢来。难得出来玩一天,结果开了六小时车。”米大力说。

    “有住宿人家也不愿意来,光看个宝藏有什么意思。”米嘉说。

    “所以要搞餐饮啊,过来好吃好玩,放松一天整天。”米大力说。

    “我们这没有配套啊。”米嘉说。

    “那么……能从市政府那里拉来一点旅游补助也行啊。”米大力说。

    一开始就是打的这个主意吧,还没有开始做生意,就想着骗补助,怎么可能做得好。

    不过大桥村这边也真是没什么发达的门路,距离市区太远了,又没什么矿产资源。

    而且最近还要讲究环保,封山育林,不准砍树,也不准打猎。要是可以砍木头的话,大桥村还能兴旺一下。

    至于开发什么的,那还是算了吧,一百年都开发不到大桥村。尤其是开通了高速以后,路经大桥村的国道已经没什么人走了。

    “要补助干什么,最多就那么几十万。”米嘉宁愿自己出钱。

    “不是这么说的嘉哥,能从政府手里要到钱,那就是本事。要不到钱,那就是没本事,我们全村人在其他村子都抬不起头。”米大力说。

    “骗不到钱还不行?”米嘉问。

    “不是骗钱,政府补助嘛,反正都要花出去的,落到谁手里就是谁有本事。”米大力说,“我们马上干起来,然后去找镇政府要钱。”

    “还是别这么搞。”米嘉赶紧制止米大力,骗钱这种事,万一被有心人抓住了,米嘉很麻烦的。

    “我不这么搞,迟早会有人搞,要是被别人抢先,我们全村人都颜面无光。”米大力说。

    “我们米家的东西,还有谁能搞?”米嘉说。

    “小坑村还有很多姓米的,还有其他村,零零星星也有一些。镇子里都有好几家呢。”米大力说。

    那么还不如米嘉自己来搞,他给孟万打电话:“喂?孟科长吗?是这样的,有这么一件事。我老家是在大桥村,我们这里传说有个宝藏。”

    孟万问:“宝藏?这个米老板我们说清楚啊,地下的宝藏,都归国家所有。”

    “我们祖传下来的。”米嘉说。

    “故宫还是祖传下来的呢。”孟万说。

    “也就是说,我就算挖到我们米家祖先留下来的宝藏,也不能算是我的?要上交政府拿五百块再加个锦旗?”米嘉问。

    “一般也不会这么严苛,不是国宝不会硬是没收。对了,你说的宝藏是什么时候的?”孟万问。

    “这个很要紧吗?”米嘉问。

    “要是清朝以后的,那不算国家的,勉强算你家传的也没问题。”孟万说。

    “宋朝的呢?”米嘉问。

    “宋朝的……那就没办法了。就算是你祖先的墓,也不能算你的。明明白白是属于国家的。”孟万说。

    “这样啊,就算在祖屋里面也不行?”米嘉问。

    “哪里有宋朝传下来的祖屋,有这么厉害的房子不早就当文物古迹了。”孟万说。

    “明明是我们的东西,就要交给国家了?”米大力忍不住说。

    “你要是真的找到了宝藏,不要张扬,偷偷收藏着,没人会找麻烦。”孟万说,“文物保护单位也就那么多经费,没钱找你麻烦。”

    “要是被别人知道了呢?”米嘉问。

    “要是舆论很厉害,大家都没法子,只能公事公办。”孟万说。

    “公事公办是怎么个办法?五百块加锦旗吗?”米嘉问。

    “也不一定,看看宝藏里面的东西有没有研究价值,值不值钱。”孟万说,“你真的找到了宝藏啊?”

    “额……其实。”米嘉考虑了一会,决定实话实说,“我们一直都有宝藏的传说,我打算自己弄个宝藏出来。”

    “自己弄?”孟万一时没反应过来,“什么自己弄?”

    “就是我买了一堆宋朝的古董,找个地方埋起来,当作是我们的家传宝藏。”米嘉说。

    “这么麻烦是用来做什么的?”孟万问。

    “做旅游。”米嘉说。

    “这是好事啊!”孟万说,“大桥村那边收入太低了,贫困户很多。我们派了很多人去精准扶贫,都没什么用,上下都头疼死。”

    “自然条件不好。”米嘉说。

    “应该是自然条件太好了,全都封山育林了。”孟万说,“我们也想过扶持那边的旅游业,可实在是太远了,光是看看山水,不值得开几个小时的车。要是有别的噱头,说不定能做起来。”

    “那上交国家的事情怎么办呢?”米嘉问。

    “我们可以在你们村里面设立一个博物馆,把那些东西放在博物馆里面展览。”孟万说,“这样就没有合法性的问题了。”

    “博物馆谁来建呢?”米嘉说。

    “市里没有这笔预算。”孟万说。

    “你的意思是让我出钱买古董,放进去我出钱建起来的博物馆,然后把古董和博物馆一起捐献给国家?”米嘉怎么想怎么觉得不对。

    “没有,古董是属于国家的,博物馆不一定,我们可以向你租房子。最重要的是,如果做起来,大桥村不就有源源不断的收入了?”孟万说。

    “好吧。”米嘉吃点亏没所谓,反正是做好事。

    “你打算什么时候去挖宝藏呢?”孟万问。

    “我都还没埋下去。”米嘉说。

    “要不我来一起寻宝怎么样?”孟万说。

    “也可以。”米嘉说。

    “我天亮了就过去,你赶紧找个地方把宝藏埋起来吧。”孟万说。

    这要找什么地方呢?米嘉站到屋外看了看天色。村子里没有光污染,天上的星星很明亮,十分的美丽。

    一棵大树种山边,老虎蹲在树上面。

    “我们去老虎山吧。”米嘉说。

    “老虎山?”米大力问,“为什么去老虎山?”

    因为歌诀里面有个老虎啊,这附近又没有其他跟老虎有关的东西。或许以前有老虎,可已经全都死绝了。

    当然不能两个人去,米大力叫了五个他最信得过的帮手,加上米嘉和战兰几个,一人扛着一个大包,拿着猎枪,一起进山。

    虽然星光很明亮,用来赶路还是不靠谱,还是要用强力手电筒。山路两边似乎随时都会窜出来怪物。

    当然怪物是没有的,野猪倒是很可能会有。

    “老虎山有很多野猪,大家要小心点。”米大力一边走一边吆喝,“看到就开枪,别犹豫。听到枪声,其他野猪就不敢出来了。”

    “老虎山上没有老虎,有很多业主,为什么叫老虎山,不叫野猪山呢?”孟若婷问。

    “以前老虎山有老虎的。”米大力说,“上世纪五六十年代还有很多呢,据说老虎山有个老虎窝,里面有十几头老虎。”

    “不对吧,老虎又不是群居动物。”孟若婷说,“一山不容二虎。”

    “除非一公和一母。”张之就接了下去。

    “那我就不知道了,老人都会这么传。可能我们这边的老虎与众不同吧。”米大力说。

    “是啊,同样是猪,同样是土猪,还有各种不同的品种呢。何况是老虎,有不同的习性一点都不奇怪。”战兰说。

    “如果这边的老虎是特有品种,那就太可惜了,都还没查清楚就死光了。”孟若婷说。

    “这有什么可惜的,国内的野生老虎不论品种都差不多死光了啊。”米大力说。

    说话间已经到了老虎山,松林苍苍郁郁,把天上的星光全都遮掩了,地面很黑,什么都看不清。

    最显眼的标志,就是上回那棵大松树。米嘉带着人走到大松树下面,避开种下去的那棵小松树,另外选了一个地方。

    这地方位于两棵比较小的松树中间旁边有一块石头,很是好认。

    “就这里吧。”米嘉说。

    米大力几个就卸下包裹,拿出出头,吭哧吭哧干起活来。他们都是做惯了农活的,很快刨开一个大坑。

    米嘉把买到的古董都拿出来,小心放在坑里面,然后重新埋上红土。这样还是能看出来,于是又压上一块大石头。

    “好了。”米嘉说。

    “挖过的泥土会比较松软,肯定会被看出来。”米大力觉得很遗憾,“要是有时间的话,在上面种一层草更好。”

    “别管他了,差不多就行。”米嘉说。

第二八五章 又来直播() 
米嘉又不是要搞什么今天骗局,只是随便找个借口做慈善而已。埋完了刚想喘口气,天上稀稀拉拉的下起雨来。

    “哎哟不好,我们得赶快出去。”米大力说,“一下雨,山路就会很湿滑,没法子走。”

    从村子到老虎山只有一条小路,平时没什么人走,草木幽深,侵夺路面。平时还好,一下雨又是泥又是草根树根,很危险。

    要是碰上野猪,那就更危险了。人家四轮驱动,在湿滑路面不用减速。人是两轮驱动,摔一跤被野猪追上来,那可就惨了。

    更糟糕的事,雨天视线不好,味道也被雨水冲走了。人和野猪都很难互相发现,万一靠的太近才看到,就只能靠运气了。

    “先回去吧。”米嘉说。

    几个人匆匆忙忙回到村子里,本来想着雨很快就会停,谁知道连续下了好几天。

    虽然说下不大,不会发洪水,可一直下一直下,下得心都烦了。下了整整一个星期,雨终于停了。

    米嘉精神一震,终于可以干活了。从水泥围屋的楼顶看过去,整个山间一片青翠。偶尔点缀着一些红彤彤的枫树,分外美丽。

    龙津地处南方,虽然已经入冬,山里面没多少树掉叶子。要到明年春天长新树叶的时候,旧的树叶才会变黄掉下来。

    所以小时候米嘉根本不理解什么叫做秋天来了,树叶黄了。明明是春天才变黄。

    “要去寻宝了吗?”米大力过来问。

    “等孟科长来了。”米嘉说,“很快就到了。”

    “下了这么久的雨,不知道山里面怎么样,我先进山去看看?”米大力说。

    “也好。”米嘉说,“小心点,找多几个人一起进去。”

    过了差不多一个多小时,米大力总算是回来了,回来就看到围屋前面停了一大堆汽车。

    挤进去一看,是电视台的车子。龙津的晚间新闻主持人正在采访米嘉。

    “哇,我们龙津这里真的有宝藏吗?”主持人一脸震惊的看着米老太爷问。

    “是真的,我们龙津米家,是北宋名家米芾的后代,源远流长。”米老太爷自豪的说,“这个宝藏啊,就是米芾的儿子米有仁留下的。”

    “米芾就是拜石那个米芾吗?”主持人问。

    “对,米芾老祖对石头非常痴迷,醉心品鉴奇石。有一次在河边见到一块奇石,得意忘形,跪拜于地。也正式因为如此,才能在艺术上到达前所未有的高度,开创一家流派。”米老太爷说。

    “米有仁就是米芾的儿子?”主持人问。

    “米有仁是我们的先祖,又称小米,他生活在南北宋交替之时,北宋被金朝灭亡之后,有仁先祖渡江南下,带着族人在龙津隐居。后来南宋朝廷稳定下来,有仁先祖就去了润州。”米老太爷说。

    “润州是?”主持人问。

    “就是镇江。”米老太爷说,“但是有仁先祖担心兵锋又起,所以在龙津留下了我们这一支后代,还藏了宝贝,作为家族复兴的根基。”

    “原来是这样。”主持人说,“那为什么现在要把宝藏挖出来呢?”

    “自先祖迁居龙津以来,战争的阴影始终笼罩在神州大陆,没过过几年太平日子。当今恰逢盛世,先祖担心的事情,终于永远成为过去。所以我们打算把宝藏挖出来,用来激励后人。”米老太爷说。

    “怎么激励后人呢?”主持人问。

    “我们打算把宝藏捐给国家,办一个博物馆,留给后人认识这一段历史。”米老太爷说。

    “好!”主持人啪啪拍掌。

    “卡!”旁边导演一声令下。

    “完了?”米老太爷松了一口气,“我年纪这么大了,还让我背这么长的台词。”

    “这不都是为了节目效果吗。”主持人说。

    “米芾拜石究竟是什么意思?”米老太爷问。

    “米芾痴迷奇石啊,他看到好看的石头,就要穿上官服跪拜石头,以石头为兄。”米嘉说。

    “这不是瞎胡闹嘛。”米老太爷不满的说。

    “人家是艺术家。”米嘉说。

    “可他是做官的啊,自己拜石头没关系,穿着官服拜算是怎么回事。”米老太爷说。

    米芾就是因为太痴迷石头,影响了公务,所以经常被人弹劾。

    要是现在,谁要是当了市长书记整天不干正经事去玩石头,早让人骂死了,画画多好都没用。

    “好了好了,我们来拍下一段。”导演说。

    “米大爷您好,您今年高寿啊?”主持人问。

    “我今年已经110岁了。”米老太爷说。

    “年纪这么大了!”主持人说。

    “是啊,我们大桥村山清水秀,是著名的长寿村。”米老太爷说。

    “卡!”导演很不满意,“说话清楚一点。”

    “我牙齿漏风。”米老太爷很无奈。

    米大力凑上去,“老太爷你不是102岁吗?怎么说110了?”

    “你懂个屁。”米老太爷说,“隔壁村那陈老太婆108了,我怎么也得压过她才行。”

    那也不能随便给自己长岁数的吧?这话米大力没敢说。

    “这谁啊?别捣乱,在拍镜头呢。”导演问。

    “这是我们打猪队的队长,也是下一任的村委会主任。”米老太爷说。

    “那正好,你也来拍吧。”主持人塞给米大力一叠讲稿。

    “这是什么?”米大力问。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