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库小说网 > 古今穿越电子书 > 重生之宅男完美生活 >

第158章

重生之宅男完美生活-第158章

小说: 重生之宅男完美生活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顺路的。”米大力说,“我们从这边去小坑村,路上要过好几座山,有好些人问过,能不能租下来做养猪场,因为那边封山育林了,村委会一概没有答应。想来做养猪场条件应该是不错的,我们正好去看,看完了到了小坑村,正好看那边的围屋。”

    “也行吧。”米嘉说。

    “对了,嘉哥你要建多大的养猪场?”米大力问。

    “很大。”米嘉说。

    “很大是多大?”米大力问,“那边有十几个地方,大小不同,要是很大的话,小地方就不用看了。”

    “都看。”米嘉说,“今后几年,养猪是一项利润巨大的行业,我们要养多点猪,遍地去建养猪场!”

第三零九章 山塘() 
从大桥村去小坑村,只有一条水泥村道。因为年久失修,很多地方已经破损了。米嘉专门开了越野车过来,走着也是坑坑洼洼,上串下跳。

    走了一阵,到了一座小山下面,有一条小路通往山脚。这条路年久失修,全都是碎石和泥坑。

    “这里是最大的一个地方,有一个很大的山塘,原来包给别人养鱼的。”米大力介绍说。

    “后来呢?”米嘉问。

    “后来人家就不肯租了啊。”米大力说,“很多人去偷鱼,把人家老板都给偷哭了。”

    “谁这么无耻啊。”米嘉说。

    “村里这种事很多的。”米大力嘿嘿一笑。

    “等以后大家有钱了,不能干这种事。”米嘉说。

    “嘉哥你是我们自己人,那当然不会的,谁敢偷嘉哥的东西,我抽死他!”米大力说。

    “别人来投资也要保证人家的安全。我一个人能做多少生意,要引入别的老板。”米嘉说。

    “对对,只要是嘉哥介绍来的,那都是自己人。”米大力说,“上次那老板也不能全怪我们,他贿赂了原来的村委会主任,低价包地。那么大一个山塘,一年租金才一千块钱,20年才两万块。他养鱼,都没怎么管理,花几千块买鱼苗,到年尾打鱼,一年就卖了四五万。”

    不管是不是米嘉介绍来的,人家愿意来投资,就是好事。为什么非要偷人家的东西。人家赚了钱才会留下来,村里才有租金收入。

    而且还会有别的附带效应,去农场打工的机会,肥料,人家还会在村里买东西消费。

    说人家租金太低,宁愿商量涨租也行。把人赶跑了能有什么,什么都没了。

    “人家这么好赚,为什么我们本村人没有接着干的?”米嘉说。

    “额……”米大力无言以对,讪讪的笑了笑,“也不知道怎么回事,我们养鱼就是养不大。”

    “所以人家养鱼是有技术的,没技术养不了。”米嘉说。

    “也是我们太穷,没本钱,有钱的话去买几本书学上一学,很快就弄懂了。”米大力说。

    “看书就能懂,那还要学校干什么。当时要是没把人家赶跑,帮着打工,打几年不就弄懂了。”米嘉说。

    “对啊,还是嘉哥有见识!下回再有谁来租,我们就偷偷学技术,学好了技术再把人赶跑,自己把地方盘下来。”米大力说。

    “你就不能想点好的吗!”米嘉说。

    “那要怎么着?”米大力问。

    “学好了技术自己租地方啊,把人家赶跑干什么。万一以后碰上么学到的问题呢?”米嘉说。

    “对对,老虎跟猫学艺,人家猫还留一手上树不教给老虎。”米大力说,“要把人留下来,暗中学艺,全学完了才能赶跑。”

    和这些人说话简直就说不清楚,米嘉叹了口气,不理他了。开着车沿着小路进去,忽然就出现一大片水面,一直延续到山林里,又深又宽。

    光是看到的地方就有好几百亩,没看到的地方还不知道有多少。这可是冬天枯水期,夏天的话水面有多大?

    “这是个山塘?”米嘉问。

    “是啊。”米大力说。

    “这分明是个湖吧。”米嘉说。

    “不同的,湖得有河流或者小溪流进流出,山塘只有雨水和地下水。”米大力说。

    “这么大,一年一千块?”米嘉说。

    “是啊,所以大家都不愿意。”米大力说。

    “不愿意也不能偷人家的鱼。”米嘉说。

    “这里挺好的。”战兰说,“附近有人住吗?”

    “没有,附近没有人家的,只是偶尔有人过来捕鱼。”米大力说。

    “那我们租下来的话,建围墙围起来没问题吧?”战兰说。

    “那当然没问题。”米大力说,“租多大?”

    “水塘周边所有地方都租下来。”战兰拿出地图,花了一大个圈。

    米大力上去看了看,“没问题,这么大的话,租金可能要五六千。”

    说着他看了一眼米嘉,赶紧解释,“嘉哥不是我坐地起价,嫂子画的范围比上回养鱼那个老板大多了。”

    “没问题。”米嘉说,“我也不给五六千,给你一万,租20年,要是以后进展顺利,再涨租金。涨到十万八万也不是不可能。”

    “一万太多了。”米大力说。

    “我们用来养猪的,到时候别看着我这里赚得多又来偷猪。你嫂子家里那些保安队都是拿枪的,看见偷猪就开枪。”米嘉说。

    “都不用嫂子开枪,谁敢偷猪我就亲自打死他。”米大力把胸脯拍得啪啪响。

    “我不是开玩笑的啊,真开枪打的。”战兰说,“丢几条猪是小事,要是传染了猪瘟,那是要把整个猪场的猪统统杀掉的。”

    “绝对不会!”米大力说。

    “这边能养多少?”米嘉问。

    “这边环境很好,我们再塘边养猪,猪屎用来肥塘养鱼,可以节省很多处理费用。按照这边的面积,养五六万头应该没问题。”战兰说。

    “我还以为这么大面积,能够养十几二十万头呢。”米嘉说。

    “我们那边的二十万头养猪场你又不是没看过,面积比这里大多了。那是建了好多年才有这样的规模。”战兰说。

    “养猪场不能一直扩大的吗?”米嘉问。

    “当然不行,其实养猪大棚是很挑地方的。要有阳光,要背风,交通要方便,饲料能方便运输,猪粪要能集中处理,不能和其他大棚靠的太近等等。这么大片地方,养五六万头也差不多了。”战兰说。

    “就是五万头养猪场。”米嘉说。

    “不是,一次养五六万头,一年能出场十多万头。”战兰说。

    “对。”米嘉一时倒是忘记了。

    现代养猪只要四个月就能出栏,一年能出两次半。这是最理想的情况,实际上不能无缝链接,养完一栏,得停下来消毒几天。

    不论怎么说,一年两栏肯定是做得到的,所以一次能养五万头猪,一年至少能出栏十万,就是十万头养猪场。

    “十万头养猪场啊!就这么一块地方,一年能出十万头猪?”米大力大吃一惊。

    “不但有十万头猪,还能出十几万斤鱼呢。”战兰说。

    “哇,我们全村人一起吃也吃不完。”刚说完,米大力觉得自己这话不太对,赶紧解释,“嘉哥我不是那个意思,谁敢来偷东西占便宜,我立马干了他!”

    “希望你记着才好。”米嘉说。

    塘边有一条土路,米嘉开着车绕着山塘走了一圈。这山塘面积的确很大,而且很深。

    这个山塘有很多泉眼,地下水很丰富,这也是养猪的必要条件。几万头猪,全部都要喝水,还要洗猪栏,这些都要很多水。

    要是水不够,那是养不了猪的。这边水很充足,是一个很大的优势。

    塘边基本都是石头,地基很稳固。不过也造成山塘水不肥,里头的鱼都很瘦。

    其实这种瘦的鱼才好吃,没有泥味,肉质细腻。要是下了猪粪,山塘水肥了,就会滋生很多水草,鱼吃水草就能长肥。

    不过水质会变差,所以肉质也没那么好。但是谁在乎呢,山塘出来的鱼,总比鱼塘出来的好。运出去还是能赚大钱。

    这么转了一圈,哪里能够建养猪大棚,哪里要建化粪池,哪里建饲料仓库,路怎么修,电怎么拉,防暑降温怎么做,都已经心里有数。

    “我算了一下,大概需要一亿两三千万的投入吧。”战兰说,“按照每年12万头猪的话,每头猪赚200块,一年是2400万,算上利息,大约十年能收回投资。”

    养猪并不能确定一头猪能赚200块。要是年景好,一头猪赚个五六百也不出奇。要是年景不好,一头猪亏两百也很常见。

    以前养猪业有个三年周期,意思是说一年赚钱,一年平本,一年亏钱。要是按照三年只有一年赚的话,那得三十年才能回本。

    当然现在养殖技术进步了,周期也就不明显了。好像牛头山养猪场,就一直在赚钱,只不过有时候赚得多,有时候赚得少。

    “一亿!”米大力吓住了,“要这么多?”

    “当然了,还没把修路和拉电的钱算进去呢。”战兰说。

    这是新建养猪场的价格,按这么算的话,新建二十万头养猪场就要两亿多。

    至于牛头山养猪场为什么那么值钱,因为那不是新建的,里头有猪。不但有商品猪,还有种猪,还有种猪得培育体系。

    新建一个养猪场,想要尽快出栏,只能外购小猪,风险很大,价钱很贵,利润很少。要是买种猪,等种猪把小猪生出来,又要一段时间。

    想要培养种猪,那更是技术含量非常高的活,充满了风险。牛头山养猪场已经成熟了,有技术有人才,所以才这么值钱。

    “这里确定租下来。”米嘉说,“回去签合同,我们再去看下一个地方吧。”

    “还要看啊?这里都十万头了。”米大力说。

    “当然要看啊,你以为我说开很多养猪场是开玩笑的吗?”米嘉说。

第三一零章 小河两岸() 
今年非洲猪瘟闹得很厉害,明年可想而知猪肉缺口有多大。只要建了养猪场,把生猪养出来,绝对不愁卖。

    正好趁这个机会,把大桥村建成商品猪得生产基地,以此来支撑龙津得经济。

    要建成商品猪基地,除了自己的消耗,起码也要年产一百万头以上的生猪。

    不算牛头山养猪场的话,原本龙津就有十几万头左右的生猪产量,堪堪足够龙津自身的消耗。

    再加上牛头山养猪场的二十万头,还有八十万头得空缺呢。山塘这边养个十万头,还有七十万头。

    接下来又看了好几个点,战兰一看就摇头。条件不够,养不了猪,勉强养也就是千把两千头,更多会亏本。

    “两千头也好啊,一年能赚十万八万的不错了。我们村穷人多着呢。”米大力说。

    “那可以啊,你去问问村里谁感兴趣的,包下来养猪。我们贷款给他。”米嘉说。

    “没有技术,不敢啊。”米大力说。

    “很简单的,我卖给他们小猪和饲料,还有技术员,只要按时喂饲料就能养大。”战兰说。

    “那好啊,我去问问有谁感兴趣。”米大力说,“我听人家说,养猪最大的开支就是饲料,饲料要是能自己解决才能赚钱。要是从外面买现成的饲料,方便是方便了,赚不了多少钱。”

    “不是这么算的,你要自己种饲料,人力物力都划不来。从外面买玉米豆粕然后自己配就好了。你自己种玉米来喂猪根本不划算。”战兰说。

    “不是用玉米,就是用那些菜叶子,地瓜干之类。我们是农村,总有很多卖不掉的菜。”米大力说。

    “猪的生长是有周期的,每一个周期需要多少营养都是确定的。用玉米豆粕可以算出来热量蛋白质,你用地瓜菜叶子怎么算?没法子算。”战兰说。

    “我看那些野猪在山上什么都吃,也长得挺好。”米大力说。

    “野猪长多慢,我们这些要四个月出栏。”战兰说。

    “慢一点出栏也无所谓,只要成本低就能赚钱。”米大力说。

    “这样啊,那就不要养普通的商品猪了,弄点野猪来配种,你们养混血野猪吧,慢慢养,抗病能力强,成本低,味道好,当特种肉卖,价格更好。”战兰说。

    “对对,养野猪,还可以卖给那些游客,作为我们龙津特色。”米大力说。

    后面又看了几个点,还是不合适,最大的也建不了万头养猪场。但战兰还是标定了范围,做好规划,要是有村民感兴趣,可以开发来建小养猪场。

    “还有没有?我记得快要到小坑村了吧?”米嘉说。

    “还有最后一个点。”米大力说,“在我们和小坑村之间。”

    这个点在深山里头,有一条小路进去,要走好几公里。这条小路已经完全被青草淹没了,要不是米大力指路,根本看不出来。

    走了好久,地势忽然开阔,一条小河从山里蜿蜒流出,水量不小。两岸全都是向阳的坡地,位置很大,坡度很缓。可惜就土地贫瘠,草都长不长。

    “这个地方不错。”战兰看到眼睛都亮了,指着小河说,“这条河两边,我全都租下来!”

    “不行。”米大力说,“这条河是我们和小坑村的分界,河南边是我们村,北边是小坑村。”

    “以前这里是做什么的?”米嘉问。

    “以前?不知道啊,一直都没人租过。这条小溪没什么鱼,附近也没有树林,连蘑菇都不长。”米大力说。

    “那怎么会有这么一条路?”米嘉说。

    “啊?”米大力摇了摇头,“这么一说好像是很奇怪啊,为什么会有一条路进来呢。”

    能够走车的路,可不是随随便便能开的。米嘉下车仔细观察,路上的草虽然不长,但显然是一代一代都长在这里的。

    路是用碎石头铺得,这些石头边角都已经风华了,显然年纪不小。沿着路一直走进去,到了小河上游,米嘉发现这里的坡地上似乎有什么。

    走过去一看,是一些破碎的泥砖,看起来也是很老了,至少有几十年历史。

    这些泥砖用的是普通的粘土,烧硬以后叠起来。因为温度不够,所以很容易碎。

    很久以前,泥砖是村里很普遍的建筑材料,因为简单易得,价格便宜。随便找个泥瓦匠,少个窑就行。

    这种建筑材料很透气,然而不保暖,很容易碎,穷人采用。解放后大家能买得起砖头了,就很少用泥砖盖房子。

    剩下的一些泥砖房子,要么是放农具的,要么是养猪养鸡,或者用来做仓库,总之不用来住人。

    “这里原来有房子。”米嘉说。

    “还不少。”米大力到处看,很多地方都有碎泥砖。

    “原来这里是村落吗?”战兰问。

    “没听说啊,这是山里,没地方耕田,养鱼又养不了,谁会住这里。”米大力说。

    “也许是米山先祖。”米嘉说。

    “啊?米山先祖?”米大力问。

    “他攻破县城之后不是带着人跑进山里了吗,也许就是跑到这里来。”米嘉说。

    “很有可能啊!”米大力说。

    这便是深山,没有本地人带着绝对找不到。米山他们又带着粮食,可以专心躲藏。等避过了风头,再回家生活。

    因为是临时住所,这边又没有条件,只能盖泥砖房,等风头过了,扔下房子回家住,这里的泥砖房就垮了。

    “我们找一找,看看有没有什么留下来的痕迹。”米嘉说。

    一车人到处找,什么都没找到。只能确认这里的确有人居住过,规模很不小,至少几千人。

    “算了,不管他了。”米嘉说,“这里可以养猪吗?”

    “可以。”战兰说,“河两岸要是都开发出来的话,至少能养二三十万头!”

    “二十万头养猪场?”米嘉大吃一惊。

    “不是。”战兰摇头,“我的意思是同时能养二三十万头,也就是五十万头养猪场!”

    “这么厉害啊?”米嘉大吃一惊。

    这可是五十万头的养猪场,一年供应五十万头猪的话,一个月就是四万多头,一天就是一千四五百头。

    我国每年出栏生猪五六亿头,这五十万头就意味着一个养猪场占了全国生猪生产的千分之一。

    “你看这里的向阳坡地,每一个都能建两三个养猪大棚。”战兰说,“而且还有天然的水道,只要整修一下,就可以用来发电和运猪粪饲料。”

    “这里没有水塘啊。”米大力说。

    “不一定要水塘的,猪粪可以用很多方法处理。”战兰说。

    “不过这边只有一半属于我们村。”米大力说。

    “我去和小坑村那边的村委会商量一下。”米嘉说。

    “价格,我们别告诉他们用来养猪,防止他们坐地起价,就说我们发现了米山先祖的遗迹,签了合同再说。”米大力说。

    “这个没必要,改什么就什么,我们又不是出不起租金。”米嘉说。

    “他们会坐地起价的。”米大力说。

    “那就先不说我们做多大规模。”米嘉说。

    小坑村的主体在一个山坑里面,四面都是山壁,里头冬暖夏凉,气候很好,土地又很肥。

    车子开过去,就可以看到小坑村的田地。传统上来说比较有钱,颇有不少二层小楼。

    可这种深山,也没有钱到哪里去,小楼外墙都没贴瓷砖,就这么裸露着。

    还有好些围屋,都是传统式样,青瓦白墙,里面还有人居住。米嘉叫醒了一路睡过来的水仙,她看到围屋就两眼发光,拿着相机拼命拍照。

    村子中心有个小坑小学,已经取消了,并到镇里的中心小学。教学楼改成了村委会,米嘉刚过去,里头的人就全出来了。

    “米老板?”这边的村委会主任叫做陈玉起,乃是一个六十多岁的老头,“米老板怎么来了?”

    “我过来看看。”米嘉说。

    “我们嘉哥想带着大伙一起发财。”米大力帮腔说。

    “那敢情好!”陈玉起说,“米老板想做什么生意?是不是要搞旅游业啊?我们这边也有很多旅游资源的,好像这个围屋,龙津很少见了。只有我们这里保存最完整。”

    “先过来看看。”米嘉说,“我女朋友家里是养猪的,想在我们这里找个地方建猪场。”

    “看中哪里了呢?”陈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