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库小说网 > 古今穿越电子书 > 我的大明新帝国 >

第136章

我的大明新帝国-第136章

小说: 我的大明新帝国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所以,他盯上了如今是大明顶级戏剧家的朱有炖。

    虽然接触不多,但是朱有炖对这位备受宠爱的太孙可谓知之甚多。如今的大明,或许有人对太子还不太在意,却没有人敢疏忽太孙。

    太子虽然是名正言顺的继承人,但是身体却不好。如今皇上春秋鼎盛,太孙却已长成。

    太子夹在中间,上面压着皇上,尚无实权,下面的太孙却已经超过了他,掌五十万水军大权。

    除此之外,太孙在武将,勋贵之中的声誉,都要超过太子。

    哪怕是对太子期望满满的文臣们,也不敢确保,太子能比皇上活的更久。

    而皇上让太孙掌军权,也是防着这一点。

    上有太祖直接传位建文,恐怕如今又要重蹈覆辙。但是当今皇上高瞻远瞩,所以才一开始就让太孙掌握军权,防止有藩王学他,不让如今太孙走了建文的路。

    这些年皇上打压各地藩王,恐怕也是为了这个目的,甚至为了太孙,连当初最宠爱的儿子汉王都废了。

    朱有炖虽然远离政治,但是身为一个政治人物,一个王府的继承人,在这方面看的也是比较清楚的。

    太孙有什么嗜好,性格怎样,都早已被他们调查的一清二楚。

    他想不到,什么都不缺的太孙,有什么地方会需要自己帮忙。

    所以他楞了一下才说道:“我能帮你什么?”

    朱瞻基哈哈笑道:“六叔谦虚了,对侄儿来说,六叔一支笔胜过千军万马,侄儿恐怕以后还要麻烦六叔。这里不是说话的地……走,去我兴庆宫,我那宫里有几个粤菜御厨,手艺相当不错。”

    朱有炖当然愿意跟这位以后的皇上拉近关系,也不客气,笑着说道:“那就叨扰了。”

    皇宫的规矩多,朱瞻基与朱有炖虽然见过几次,但是这还是朱有炖第一次来兴庆宫。

    朱高炽去了北平,张氏几乎就一直待在兴庆宫这边,帮着孙娴管理后宫。

    朱瞻基也将孙娴她们介绍了朱有炖认识,然后就打发了她们下去,只有张氏年岁大了,没有太多避讳,陪着朱有炖契阔了一番。

    饭后的时间,就属于朱瞻基和朱有炖的了。两个人在偏殿的书房里坐下,朱有炖的眼睛就被那个地球仪和占了一面墙的地图给吸引住了。

    “这些地方真的就没有人住?”

    “大部分地区空无一人,有也只是一些小部落,比我们三皇五帝时期还要落后,连自己的文字都没有。”

    “如此大好河山啊……”

    朱瞻基指着北美的东部和南美的东部说道:“看这里,数万里的良田和森林,比我大明的面积还要大,却荒芜在那里,如果能将这里开发出来,子子孙孙都将不会饿肚子。”

    他对世界各地都比较好奇,朱瞻基也好生给他讲解了一番,将那些地方描绘的物华天宝。

    等他的好奇心得到了满足,两个人的话题才回归了正题。

    “我一直在心里想,你到底有什么事是想让我办的?”

    朱瞻基笑道:“其实很简单,我就想六叔能够多写一点弘扬我大明士兵,弘扬我朱明的戏剧。”

    “就这么简单?”他楞了一下,才又反应了过来。“不,不算简单……”

    朱瞻基点了点头说道:“说简单,可以说很简单,如今六叔基本上都是写的《曲江池》、《团圆梦》、《蟠桃会》这样的戏剧,这种无所谓。《黑旋风仗义疏财》这样的戏剧,今后还是不要写的好。”

    这个时代的人根本不重视意识形态这样的影响,朱有炖有些想不通了。“为什么?”

    《黑旋风仗义疏财》讲述了一个赵都巡催逼李古交纳官粮,并欲强娶其女。李逵、燕青路见不平拔刀相助的故事。

    因为朱有炖本身就是皇族,所以后面加上了张叔夜挂榜招安,李逵、燕青因李古规劝,翻然悔悟,立即返回梁山劝说宋江,接受招安,并随官军征剿,擒了方腊。

    剧作揭露了贪官污吏横行无忌、欺凌百姓的恶迹,并肯定了梁山好汉为民除害、见义勇为的侠义行为。

    “儒以文乱法,侠以武犯禁,而人主兼礼之,此所以乱也。夫离法者罪,而诸先生以文学取,犯禁者诛,而群侠以私剑养。”

    朱瞻基这句话出自韩非子的“五蠧”。五蠧就是五种社会蛀虫,在这五蠧里头一种社会蛀虫就是“儒生”!

    基本意思是:儒家利用文章扰乱法纪,狡辩颠倒黑白,游侠使用武力欺人违犯禁令,而君主却都要加以礼待,这就是国家混乱的根源。犯法的本该判罪,而那些儒生却靠着文章学说得到任用;犯禁的本该处罚,而那些游侠却靠着充当刺客得到豢养。

    朱有炖一下子明白了过来,却又似乎有些不明白。看着脸上只有黯淡胡茬的朱瞻基,那张神采飞扬的脸,怎么也不能跟一个老奸巨猾之辈联系在一起。

    他斟酌了一下,连瞻基也不敢叫了,问道:“太孙可是想要通过戏剧引人向善?”

    “引人向善非我所欲,我汉家儿郎已经被那些儒生和和尚阉割了太多的血性,泯灭了尚武精神。如今我大明得此宝物,这世界还有无数大好河山等我汉家儿郎去占领,只是向善怎能够?”

    朱瞻基不等朱有炖说话,又说道:“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的时代已经过去了。朝廷更应该有目的性地引导百姓发展,而不是任由儒家愚民。戏剧虽然不登大雅之堂,却倍受百姓喜爱,乡村唱大戏,往往十里八乡的乡亲父老结伴共赏。若我大明每个县城都设置一家官办戏坊,除了县城戏台表演,还送戏下乡,六叔以为可行否?”

    “这……这……”朱有炖有点跟不上朱瞻基的节奏了,只能说道:“耗费太大,耗费太大啊!”

    “即便不全部官办,那些民间戏团数量也是不少,各地官府也可以扶持民间戏坊,送戏下乡嘛!”

    朱有炖越发迷糊了,问道:“太孙此举何意?”

    朱瞻基笑道:“这就需要六叔来费心了,那些戏坊既然我朝廷花了银子,当然要演我们安排的戏剧。这些戏剧要弘扬将士勇猛杀敌,有仇必报;或弘扬我朱家大明一心为民,尽心尽责;或宣扬海外遍地金银,物华天宝,总之你写什么,他们就要演什么!甚至六叔只需有个思路,即可安排其他人来写曲目。若六叔能做到此事,日后我当允六叔出仕,掌管天下青楼,戏院。”

    朱有炖远离政治,实乃因为少年时期连续遭遇数次起伏,但是绝不代表他就愿意被当猪一样在开封王府养一辈子。

    但是此事非同小可,他也不敢一口答应。

    朱瞻基也不逼他,轻声说道:“五祖呕心沥血,编撰《保生余录》、《袖珍方》、《普济方》和《救荒本草》。我欲着內监刊印天下,让我朱氏五祖名垂千古。此事你当回去与五祖商议,我明春出海,这一去就要一两年,待回来时给我答复即可。”

    他期期艾艾地说道:“若是随你出海,恐无闲暇写曲目。”

    朱瞻基点了点头说道:“六叔尽可留在京城或者开封,有祥符郡王随我出海即可。”

    祥符郡王朱有爝乃是周王庶四子,老二汝阳王朱有爋因为举报周王,导致周王两度被废,被削为平民,发配大理。老三顺阳王朱有烜去年因病去世。

    朱有炖身有疾,能人道却无子。所以他虽然是世子,但是以后的周王一脉,待他之后,肯定是朱有爝袭爵。

    一直到走出皇宫,朱有炖仍然有些魂不守舍。他的心情非常复杂,既轻松,激动,却又倍感压力。

    轻松的是可以不用出海了,激动的是出仕有望,但是出仕也意味着风险,这种压力他不知道自己能不能承受下来。

    虽然他没有直接答应朱瞻基,但是他指定,这件事他父亲是肯定支持的。能够将耗费多年心血的四本书刊发天下,光是这一点就足以让老父不顾一切了。

    何况,他的父亲周王本来就不是一个省心的主。

    将朱有炖送到了东华门,朱瞻基回到了兴庆宫,就看到薛尚宫等在门廊处。“天气渐冷,有什么事这么急,连几步路都等不了。”

    薛尚宫微微一笑,挥了挥手,几个宫女就退到了一边,留下两个人边走边说。“殿下年后就又要出门,这次一走就是年余,身边自然不能少了人伺候。只是该如何安排,殿下还要拿个主意。”

    朱瞻基看了她一眼笑道:“是不是最近又有嫔妃一直烦你?”

    “这是奴婢职责,怎谈得上烦?只是太孙妃,胡良娣都刚生下孩子,蓝良娣也怀上了。她们三人都不能陪殿下出海,其他人的身份就低了一些,怕压不住阵脚。”

    朱瞻基嗯了一下,问道:“那母妃的意思呢?”

    薛尚宫捂着嘴笑道:“太子妃当然是想你把还没有怀上的都带上,回来的时候,一个个都大着肚子回来。”

    朱瞻基摇了摇头,他这个身份,想不当种(马)都不行。

    他想了想说道:“刘承徽随我东征,一路行事有度,又精通药理,能当大用,这次还带上她。马良媛天真可爱,年岁又小,不必急着让她怀孕,也可以带上。其他人就由你……”

    “万万不可!”薛尚宫连忙说道:“奴婢只是下人,如何能当殿下的家?何况若是我今日做主,此后这宫里怕是没有奴婢容身之地了。”

    朱瞻基一想,还真是如此。她若是做主了,那些没有被安排跟着朱瞻基一起去的嫔妃还不恨死她啊!

    奴婢当家,天理难容。这种事可不能破坏了规矩。

    他自己心里没有这方面计划,觉得左右为难,就说道:“还有两个月呢,说不定这段时间还能再怀上几个……我再看看吧……”

    第二日,朱瞻基在海军总部接见了返京的杨章德。昨日一直没有机会跟他见面,今日刚好跟他说说朱有炖拜托的事情。

    杨章德此人心狠手辣,胆大包天,却也是个精明得力之辈。这是一把利刃,用的好了能伤敌,用不好就伤了自己的手。

    不过朱瞻基自认还是能控制住他,如今的皇权社会,一个锦衣卫的鹰犬,哪怕像纪纲一样位极人臣,破坏力也有限。

    他不是掌握朝政的文臣,一个决定就能影响大明的根本,也不是率军千万的将领,能兴兵造反坏了一方太平。

    锦衣卫的所有权力都是为了皇权服务,也被皇权紧紧限制住,不怕他翻了天。

    询问了一番此次去太原的经过,朱瞻基装作不经意地问起了少红之事。

    朱瞻基的话虽然轻描淡写,但是杨章德听在耳中却如同惊雷阵阵。身为一个上位者,是不会在意一个下属的私生活的,而当上位者关注此事的时候,必然是有其他他不知道的缘由。

    他不敢马虎,更怕猜错了朱瞻基的意思,只能被动地说道:“微臣倒是见过那少红几次,不过只是欣赏,并无独占之意。”

    朱瞻基摆了摆手说道:“我也就是随口一问,我就是管的再宽,也管不到你的房内事。不过你要记得,跟我做事要讲规矩。……若是少红心甘情愿,你纳也就纳了,但是若你仗着自己是锦衣卫指挥佥事,仗势欺人,我也不会饶了你。去吧……”

    朱瞻基越是这样,杨章德也就越是心虚,虽然他并不曾为难过少红,也是他的下属也有意无意地透露出了自己对她的兴趣,润香楼那边也把少红看做是自己的禁脔。

    走出了海军总部,他的心仍然吊着,没有着落。殿下日理万机,当然不会专门为这样的事提一口,既然提出来的,那就必然有自己不知道的事情发生。

    他回头看了看褚松,说道:“褚千户,我不在京城这些时日,润香楼可有异常?”

    褚松虽然羡慕杨章德快速地爬到自己的前面,但是事已如此,很能认得清自己的位置。“指挥大人有所不知,周王世子奉圣命在润香楼编一出新戏,据说皇上都会亲自莅临,如今润香楼全部人马都在为这出新戏做准备。”

    身为锦衣卫指挥佥事,杨章德当然对王室成员的基本资料都有掌握。周王朱橚与当今升上一母同胞,周王又一直坚定支持圣上,所以周王府,蜀王府,楚王府,宁王府这四个与皇上关系亲近的王府,一般人都是不敢惹的。

    他们手里虽然没有权力,但是皇上也绝对不会允许有人欺负了他们。

    褚松又说道:“指挥大人可知昨日午后太庙宗族大会……”

    这件事就是因为杨章德他们的查案引发,所以杨章德肯定地点了点头说道:“那晋王罪证就是我等查明,岂有不知!”

    褚松笑道:“但是宗族大会之后,殿下与周王世子单独相见,还邀请了周王世子到兴庆宫做客,吃了晚饭才送他离开……”

    杨章德明白了过来,将一块玉佩塞在了他的衣袖里。“这是朱济熺送我的,据说还是前晋王的心头爱,此番送与褚兄。你如今还在殿下身边,你我兄弟也常联系……”

    褚松摸了一下袖子里的玉佩,体验了一下手感,满意地点了点头说道:“那周王世子就是一个书呆子,戏痴,指挥大人切记不要送金银,要是有几个戏本,他肯定喜欢。”

第二二九章 分婆娘() 
自武昌府上了这內监的楼船,天气就阴沉了下来,至第二日天亮,看到天上就飘起了雪花。

    虽然气温寒冷,但是苏南却没有半丝寒意,打开了油纸木格的窗户,任由凛冽的寒风迎着自己的胸膛袭来。

    “老苏你疯了,冻死我了。”还缩在被窝里面的段仁志笑骂了一句,又缩进了被窝,连头都盖住了。

    苏南有些羡慕地看了看无忧无虑的段仁志,披上了长袍,起身出去洗漱。

    他和段仁志都是荆州人士,因为家穷,养活不起,十六岁就一起投了军。

    从洞庭水师到新江口水师,然后又变成了太孙亲军的海军第一舰队,他们的身份一直在转变,但是他们两兄弟却一直没有分开。

    苏南身为家中的长兄,自小就习惯了照顾他人,段仁志却是家中老四,一贯没心没肺。

    因为两人自小生活在江边,熟识水性,在军中倒是混的也不错。

    苏南作战勇敢,早先就升了总旗,也一直格外照顾这个不是不是兄弟的兄弟。

    这不仅仅因为段仁志跟他是一个出来的,更因为段仁志虽然贪生怕死,却是一员福将。

    在洞庭水师期间剿匪,就是段仁志的发现,他们抓了一伙水贼,他才晋升总旗。

    他也相信段仁志是自己的福将,所以被抽调到第一舰队的时候,找关系将原本不合格的段仁志给带到了新江口。

    到了第一舰队,他们是第一批换装火枪的士兵,在东征东瀛的战斗中,段仁志这个福将果然又立了大功。

    在神机营进攻京都的时候,原本他们是在留守战舰,却因为段立志那天拉肚子,他们还有来自山东的马德钟就随他到了岸上拉屎。

    却不曾想,他们碰上了一群躲在山坳的贵人,竟然还是东瀛的皇室。

    三个人手忙脚乱打死了两个人,结果这群人就投降了,这一下可是立了大功。

    回到了京城,三个人竟然还进了皇宫,拜见了皇上,虽然一句话也没有说,但是能当面磕几个头,已经让苏南如同做梦一般。

    拜见皇上之后,苏南晋升正六品昭信校尉,擢升千总。这在水师,就相当于是一级战舰的船长。

    段仁志和马德钟也都获封忠靖校尉,擢升把总。

    回到了京城,为了准备明年出海,他们第一舰队重新进行了改编。在京城耽搁了两个月,新军训练成型,这才得了探亲假。

    富贵不还乡,犹如锦衣夜行。

    苏南和段仁志当然不会放弃这个回家的机会,何况,晋升了昭信校尉之后,还会分发官田八十亩,苏家贫苦,这八十亩地能让全家过上好日子。

    当初的两个乡村小子,几年间混成了官老爷,回到家乡引起的轰动自然不小。

    就连当初只能远远观望的县老爷,如今见了他们也只能一口一个下官。

    给他家分的八十亩水田都是地势最好的上田,跟段家的五十亩水田连在一起,别提多让人激动了。

    可是父母年迈,身体又不好,几个弟妹也还小,帮不上多少忙。这些责任都压在他的心里,让他轻松不起来。

    不过还好,段家劳力众多,段仁志跟着自己,他们愿意帮忙搭把手。家里留了三十亩水田,其他的水田都佃了出去,也不至于荒废。

    父母见识浅,他这一个多月一直忙着清丈土地,用带回家的银币给家里起了一座青砖瓦房,就连想要找个婆娘,也被耽搁了下来。

    不过如今自己家也成了大户人家,只要自己好好干,好日子在后面呢。

    “苏千总,此去京城,说是过完年就要出海啊!”

    “嗯……”苏南将铜盆里的洗脸水倒进了江里,将铜盆放在了木格里,然后用棉布将脸上的水擦干净。

    “会打仗吗?”

    苏南略带骄傲地笑道“即使打仗也是我们打别人,谁敢不听太孙殿下的话,我们就打谁。”

    几个小太监都笑了起来,对他用我们这个词显然非常满意。

    一个小太监说道“马上就到九江府了,今早船上不开火,一会儿会有人给我们送热腾腾的肉包子上来,我给你送去。”

    苏南他们原本乘坐第一舰队自己的船,但是他们时间赶的不巧,晚了半日,遇到舰队离港,要两日后才有船。

    就在他们失望之下,准备在武昌府等两天的时候,这艘內监的船队知道他们是太孙亲军第一舰队的将士,又只有两人,就将他们请到了船上。

    他们不想在武昌府耽搁两天,就上了船。却不曾想,这內监们的船,比他们的军舰要舒适多了,不仅有大床,这一日三餐都是怎么讲究怎么来。

    他们这一趟,也算是享到福了。

    船上除了他们,还有工部的几个吏员。只有有一位从五品的主事级别高一点,其他人都比他的级别低。

    苏南也想不通工部怎么会跟內监如此亲密,他们对为何一起出行讳莫如深,绝口不提,相反却对大军东征东瀛很感兴趣。

    船上生活单调,他们每日最大的乐趣就是让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