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库小说网 > 古今穿越电子书 > 我的大明新帝国 >

第96章

我的大明新帝国-第96章

小说: 我的大明新帝国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朱瞻基点了点头,又问:“不知道诸位平日有没有拔过火罐?为何用火烧了火罐之后,火罐就能紧紧地吸在人身上?就是因为一部分空气被燃烧之后,内部缺了一部分空气,内外的压力变化,所以让火罐吸在了人身上。”

    他做了一个深呼吸说道:“我们的身体外面有空气,内部也有空气,所以习惯这个环境。到了水里就活不下去,而水里的鱼到了岸上也活不下去。”

    众人还是没有理会到朱瞻基想要表达什么,但是朱瞻基也不急,等所有人都仔细观察了这个瓶子后。他才又说道:“这个试验告诉我们,能够燃烧的空气大约占了五分之一的比例,这一部分空气还有没有其他作用我们暂时不得知,但是如果有人能够找到方法,分离这一部分空气,并且将这种空气注入炼钢炉,会有什么反应呢?”

    这一下,所有人都明白了过来,开始七嘴八舌地议论起来。

    朱瞻基不曾妄想这个时候就能分解出纯氧,但是只要能得到百分之五十的氧气,就能让炼钢炉的温度最少增加两百度以上。

    在这方面朱瞻基是完全不了解,他只能寄希望这样的试验,能吸引更多的人的兴趣,让他们在这方面开拓思路。

    化学试验在这个时代几乎是无人接触,因为所有人关注的都是看得见摸的着的东西。

    加上这个国家一千多年来崇儒抑工,连格物都是奇技淫巧,更别说这门学科了。

    要不是油墨,印染,还有道士炼丹会应用到这方面的知识。整个大明数千万人,想要找出几个对这方面有研究的人的人都很难。

    朱瞻基不可能快速地改变社会风气,他只能用自己的爱好来影响身边的人。

    马迪就是这样一个种子,这种有趣的试验,能够吸引更多的人探索大自然中间的未知。

    一千两百度的温度,虽然不能完全融化钢水,但是已经能够炼造钢铁了,提升炉温的追求虽然迫切,但是也不急在一时。

    只有更多的人对整个行业有了兴趣,这些基础知识的普及才能更容易。

    他突然蹦出来了一个念头,在这次出征之前,编撰一本大明版的儿童科普读物出来,名字就叫《十万个为什么》。

    越想他也越是觉得应该,不过如果想要合理一点,,这段时间有些太紧了,还是先让孙林他们先多搜集一点素材,然后等自己回来的时候再择选。

    马迪这个时候又变成了香馍馍,被一大群人围在中间询问着各种关于压力方面的知识。

    他也不怯场,有一说一。因为年纪小,获得了不少人的赞誉。

    做完了一次试验还不够,其他人又在准备第二次试验,想要再次测试一遍,看看结果会不会一样。

    还有人询问那个关于大气压的测试试验是什么样的,不过因为没有做出符合朱瞻基要求的铁球,这个试验暂时还不能实施。

    当他们看到两个半圆的铁球合在一起,抽出空气,就会变得难以分开的时候,想必会对压力的认识有更充分的认识。

    外面传来了一阵喧闹声,紧接着,一位朱瞻基认识的司礼监少监孟良大声叫道:“殿下,陛下急招,请殿下到谨身殿议事!”

    众人纷纷停下了议论,看着朱瞻基。朱瞻基向门口走了两步,就看到孟良已经跑了进来。

    他跪在地上,手里举着朱棣书房的一支御笔说道:“陛下御诏,着太孙殿下谨身殿议事。”

    “发生何事?”

    孟良四周看了一眼,却没有说话。朱瞻基也知道自己问的冒失了,这里上百工部吏员,他怎么能将谨身殿发生什么事说出来。

    他回头吩咐道:“所有人等,若有意此等试验,只要理由合适,孤都会发放研究资金,以供研究。陈郎中,任何人有志研究,皆不可阻拦,汇报于孤。孤不怕你们花银子,只怕银子花不出去。”

    “是,臣等遵命。”

    出了院子,趁着李亮他们去牵马,朱瞻基才又问道:“发生何事?”

    “两件事,一是以金尚书为首的谈判团抵达东瀛,却在长崎受阻,看来这次东瀛是立志要与我大明作对。第二件事是中山国尚巴志在我大明的支持下,攻进了北山国今归仁城,亲近东瀛的北山国主攀安知在城中自刎身死,北山灭亡。”

    琉球只是后世的称呼,现在的琉球还属于三个国家,分别是中山国,北山国,还有一个山南国。

    三个国家中山国势力最大,尚巴志原名巴志,亲近大明,被赐姓尚,他也是琉球第一尚氏王朝的开创者。

    以后的琉球,直到被东瀛吞并,都是尚氏家族在执掌大权。

    朱瞻基知道,金尚书他们在东瀛受到了刁难,显然是东瀛不肯谈,这也宣示着战争一触即发了。

    ps:书友们,我是摇摇…欲坠,推荐一款免费小说app,支持小说下载、听书、零广告、多种阅读模式。请您关注微信公众号:dazhuzaiyuedu(长按三秒复制)书友们快关注起来吧!

    

第一八二章 备战() 
明皇宫,谨身殿。

    被分为两层的宫殿内,上面坐着怒不可遏的朱棣,下面左右两边各有两排单座,依次排开。

    这不是正式的朝会大殿,属于是朱棣处理公务的地方。来此汇报工作的也大部分都是各部门的主官,最次也是个副官。所以,不仅每个大臣都能有个座位,每个人的面前还有一个案几,可以摆放公文。

    遇到节日,朱棣有时候宫中小规模赐宴,也都是安排在这里。

    朱瞻基在门口就遇到了等待的有些焦急的王彦,看到朱瞻基,他忍不住长舒了一口气说道:“殿下总算是回来了,陛下闻知金尚书竟然遭受羞辱,怒不可遏,还要御驾亲征,亲自讨伐东瀛呢!”

    朱瞻基笑道:“放心好了,我会尽量说服他的。”

    朱棣年岁渐大,除了偶尔的风湿关节炎折磨他的身体,其他方面倒还挺好。

    只要不犯病的时候,一顿还要吃两大碗饭,能拉三石弓。

    跟他相比,太子朱高炽的身体更让人不放心,特别是这次元宵节吃坏了身体,到现在都还没有恢复过来。

    见到朱瞻基进入大殿,坐在右手首位的兵部尚书方宾忍不住露出了一丝笑意,陛下要亲征,没有人敢阻拦,也就只有太孙能说服他了。

    朱瞻基进殿之后目不斜视,在台阶前单膝跪了下来,朗声说道:“孙儿瞻基拜见皇祖父。”

    虽然在多位朝中重臣的面前,但是朱瞻基也不提官职,只论爷孙。

    这也是朱瞻基的特权,不管是什么人,包括太子朱高炽,也只敢自称儿臣。

    众人虽然都知道朱瞻基这样与礼不符,但是朱棣既然不纠正,自然也没有人来自讨没趣。

    作为皇帝,就是孤家寡人,普通人一家,父子相见,儿孙绕膝是常事。

    可是在这个皇宫里面,除了朱瞻基,其他的孙辈,也就只有逢年过节的时候,才有可能见到朱棣。

    就连皇太子朱高炽,除了朝会的时候,平日里想要见朱棣,也要请见。

    他虽然威震天下,权倾四海,但是除了皇帝这个职业,他也是个人。

    朱棣扬了一下手,说道:“看座,将金尚书的奏折与太孙过目。”

    两个太监抬了一把椅子放在了朱棣龙榻的右前方,朱瞻基起身,上了九层台阶,在椅子上坐了下来,接过了王彦递过来的奏折看了起来。

    这次出使东瀛,是以礼部右尚书金纯为首,代表了大明帝国首先是个礼仪之国。

    当然,在东瀛看来,你既然已经抓了我数万臣民,又派人放火烧了我长崎港和大阪府,再来谈礼,似乎有些晚了。

    哪怕是先礼后兵,也不是这样做的啊!既然要打,那就来吧!

    所以,这次金纯他们在正月二十出发,六日后抵达长崎,遭遇的就是幕府的抵制。

    虽然东瀛只有几门小的可怜的小炮,也都拿出来摆开了阵势。

    金纯此行不过是个过场,也是为讨伐做准备的,既然受阻,当然不会继续自讨没趣,而是直接退往了南部的琉球。

    在琉球,大明的大军协助了中山国尚巴志讨伐北山国,将琉球的隐患去除,然后也派了使者回京复命。

    不过他们与杨章德一南一北,所以并不是一路回京。

    看完了奏折,朱瞻基抱拳笑道:“恭喜皇祖父,贺喜皇祖父。”

    朱棣的眼底闪过一丝笑意,脸上却还装作气愤地说道:“此乃大不敬,为何道喜?”

    朱瞻基笑道:“东瀛人乃自掘坟墓,为我大明大军出动扫平障碍,此为一喜。”

    虽然倭寇势大,但是东瀛乃不征之国,所以要对东瀛动手,朝中还是有不少反对派的。

    而且,大明现在可不仅仅是一个属国,东瀛,朝鲜,南洋诸国,包括后世的伊朗南部,印度大陆的大部分小国,都是大明的属国。

    应天府有上万各国的使臣在这里,他们看到大明攻打东瀛,难免会有唇亡齿寒之忧虑。

    现在东瀛想要仪仗大海这道屏障,跟大明硬着来,对大明来说,也师出有名了。

    朱棣故意装作雷霆大怒,其实并不是真的生气,因为针对东瀛的战略已经开展了一年多,不会因为他们现在服软就改变,更不会因为他们强硬而改变。

    朱棣的发怒,只是给那些不赞同出兵大臣,给外国的使节看的。

    朱棣却还故意装作不悦地说道:“此非喜事,刀枪无情,不知道又会有多少大明的将士魂归他乡。”

    朱瞻基笑容不变,继续说道:“琉球一地,尚巴志统一了大部分属地,现在只余南部山区不服管教,但是南部与我大明关系和睦,已经不成后患。我大明又增添一臣服属地,此乃二喜。”

    朱棣这才点了点头说道:“此言倒也合我心意,朕这一生,就希望能将这地球仪上我大明周边区域全部染黄。”

    如今的大明实际控制疆域可能还不到后世那么大,因为新疆那边一大片区域都还没有真正臣服大明。

    但是名义上的属地面积加起来,远远超过了后世的疆域。

    不管是西藏,还是中南半岛,包括菲律宾,南洋各岛,一直到后世的沙特,东非的索马里到坦桑尼亚那一带的部落,全部向大明俯首称臣。

    除了从伊朗到土耳其那一带属于帖木儿国,北部的中亚地区属于金帐汗国,整个亚洲大部分都是大明的名义属地了。

    既然是名义上的,实际控制力当然远远不如后世,只是有一些影响力而已。

    不过,这也是这个时代的交通能力和通信能力的限制造成的。如果能有后世的高铁,飞机,现在的大明平推全世界也没有问题。

    特别是在火器广泛应用以后,如今的北元已经不成威胁了,大明的战斗力又提升了一大截。

    看了一眼台阶下的群臣,朱棣却又说道:“不过,东瀛幕府如此作为,挑明与我大明为敌,实在让我生气,朕欲……”

    朱瞻基当然不会等他说出御驾亲征的话,大声说道:“室町幕府如此作为,实在的辱没皇祖父的威严,孙儿愿意替皇祖父效劳,将足利义持抓来应天府,替皇祖父出气,扬我大明国威。”

    朱棣面色稍霁,问道:“可愿立军令状?”

    朱瞻基起身跪拜说道:“孙儿愿意!”

    “好!朕就命你为征东大元帅,主持东征事宜。朝廷上下应你所求,但是你要将足利义持的人头,送到京城。”

    朱瞻基大声说道:“臣领命!”

    朱棣这才大声向台阶下说道:“礼部左尚书吕震听旨……”

    坐在左一位的吕震翻身下拜:“臣在!”

    “拟讨伐东瀛室町幕府徼文,朕要让天下所有人知道,朕乃王者之师。”

    “遵旨!”

    “兵部尚书方宾听旨。”

    “臣在!”

    “制东征大元帅令,发放虎符,由太孙征集人马,集训备战。”

    “臣遵旨!”

    “户部侍郎杨溥听旨。”

    “臣在!”

    “着户部筹应东征军粮,不可有一丝一毫短缺。”

    今天的户部尚书夏元吉不在,杨溥代表户部出席,立即说道:“臣遵旨。”

    朱棣连续发了数个口谕,将朱瞻基出征之准备设想的周到无比。朱瞻基一边听着他宣旨,一边想着自己还需要做好哪些准备。

    等朱棣宣旨完毕,他跪拜抱拳说道:“孙儿请求太医院支持,另征召民间郎中,皆要懂红伤救治与瘴气防治,为大军随行军医,以备后患。”

    “准奏!”

    “孙儿另求准予幼军作为斥候营列入军伍,为新式军略开枝散叶。”

    这一次朱棣没有一口答应了,问道:“是所有幼军还是只有孤儿营?”

    “凡十五岁以上幼军皆随军……”

    “此前你可曾下令?”

    “是!”

    朱棣沉吟了一番,还是点了点头说道:“准了!还有何要求?”

    虽然勋贵营里不乏想要拉关系的子弟,不过目前的大明勋贵阶级还是比较上进的,大多数人都有忠君爱国,马上捞取功名的想法,即使有少部分人,也翻不起多大的波澜。

    朱瞻基回道:“东瀛多山,多瘴气,孙儿欲求滇军一千,作为大军向导。”

    朱棣想了一下说道:“张辅率领的大军在年前有一批因病撤回广东,人数大约四千。他们都是久经沙场的老兵,适应山林作战,待我下旨召回。”

    朱瞻基喜道:“孙儿别无所求!”

    朱棣点了点头说道:“杨内阁,拟诏!”

    朱瞻基意气风发地回到了兴庆宫,迎来的却是张氏嗔怪的目光与担忧。“刚回来一个多月,又要出征,你就算不替我这母亲着想,也该为几个还没有出生的孩子多想想。”

    朱瞻基笑道:“母妃不用担心,此乃海战为主。儿子只有等局势平缓之后,才会登陆,所以安全不用担心。何况,即便是现在集结大军,也要一个多月才能准备妥当,这段时日,孩儿就多陪陪母妃。”

    张氏这才放过了他,说道:“有这些时日,你就多再给我添几个孙儿,那才是最大的孝敬。”

    朱瞻基嬉皮笑脸道:“孩儿遵旨……”

    ps:书友们,我是摇摇…欲坠,推荐一款免费小说app,支持小说下载、听书、零广告、多种阅读模式。请您关注微信公众号:dazhuzaiyuedu(长按三秒复制)书友们快关注起来吧!

    

第一八三章 父子重逢() 
从京城离开的时候,京城还是白雪皑皑,寒风刺骨。

    但是自过了福建,这气温就一日高过一日,如今的水手们都已经脱去了繁复的罩衣,一个个只穿着牛犊短裤,爬上翻下。

    黄渊虽然身着守备服,但是船上没有一个人敢轻视于他。身为太孙特使,海军司令特使,即便是此行的新江口水师指挥使廖正,也对他礼遇有加。

    而黄渊也颇有一种衣锦还乡的自豪,这才短短一年,自己不仅官升两级,还捞了一个爵位。更主要的是,因为自己已经是太孙的人,自己的父亲也因此被划分到了太孙的阵营,这一次回到京城,一个尚书的职位是跑不了啦。

    只是短短的一年时间,能够取得如此的结果,黄渊又怎么不自豪?

    只是不知道父亲接到自己的信件,粮食筹备的如何了,去年年冬的瘟疫,让交趾最少死了三分之一的人,又被大明军队剿灭了不少,送了大批的人手到漠北,要是耽搁了农田的收成,这次的将近一百万石粮食,可就不好筹集了。

    虽然南方的占城,暹罗更是产粮大省,不过想要在哪里买粮不难,难的是如何把粮食装运上船,稍微放松一点,两个月内就可能完不成这个任务。

    脚步声传来,一个略显尖细的声音说道:“黄守备今次衣锦还乡,老大人想必喜出望外了。”

    黄渊回头轻点了一下才说道:“衣锦还乡是真,近乡情怯也是真。我那孩儿离去之时刚会叫爹爹,只是不知道现在还否记得我。”

    当着太监提起后代,这不是指着和尚骂秃驴嘛!陈宣的脸色有些赧然了,不过黄渊如今正势大,他还是吹捧着说道:“黄尚书学富五车,能力出众,黄守备不必多虑了。”

    黄渊见他神色有些不自然,才发觉自己说错了话,连忙抱拳道歉。

    陈宣脸上的阴翳这才完全散开,笑道:“不介意,不介意,黄守备离家一年,现在已经能看到交趾的土地了,自然心潮澎湃,不能自抑。”

    黄渊岔开了话题说道:“交趾虽然偏僻,但是下龙湾一地风景秀丽,值得一观。”

    陈宣笑道:“早就听说了,前采买太监马琪就常夸下龙湾景色无双,特别是这里又发现一座绵延数百里的石炭矿,也让这里变成了一座宝地。”

    见陈宣提起马琪,黄渊的脸上有些不自然问道:“陈少监与马采买相识?”

    陈宣哈哈笑道:“他是司礼监的人,咱家出自印绶监,却不是一路人。”

    这话他就有些抬举自己了,马琪是洪武年间就在宫中伺候的老人,所以才能多次出任地方采买这个肥差。

    而他不过是个奉御,刚跨入內监的中层阶级的新人。连他的上司李亮在马琪面前还有些不够看,更别说他了。

    不过听到他说跟马琪没有关系,黄渊也舒了一口气说道:“马采买能力是有的,不过就是太刻薄了一些。虽然交趾民众还不算我大明子民,但是也不能逼的民不聊生,去岁陈季扩部将再反,未尝没有他的功劳。”

    陈宣不动声色地说道:“正是,正是。太孙殿下就一直教导我等,不可因贪腐逼良为娼,官逼民反,在哪个朝代都是不可取的恶性。”

    “交趾粮食虽一岁三熟,却粮价低廉,民众不缺吃食,却手无余钱。他身为木材采买,却要每家每户出运木钱,这是给本就不稳的交趾火上浇油啊!”

    黄渊诉了苦,又转过来说道:“不过交趾银钱虽然不足,这里的玳瑁,沉香却是上佳,陈少监来交趾一趟,自然也要带回一些作为交际回礼。”

    听到有礼物收,陈宣这才开心地笑了起来。加上黄渊一口一个少监,让他一开始的一点不满都烟消云散了。

    “咱家只是奉御,这少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