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野性时代-第2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没印象了。”宋维扬当然记不得,这对他而言,属于几十年前的小事儿。
宋其志冷笑道:“哟,这不是周科长吗?好久不见啊。”
那人尴尬道:“什么科长啊,我现在连车间组长都当不成了。姓钟的不是东西,酒厂的干部被他换了一个遍,要么是他亲戚朋友,要么就给他送了不少钱。还是老宋厂长好,有本事的就上,没本事的就下。我虽然被老宋厂长降职了,当时不服气,但过后就服气了。老宋厂长办事公道,也不记仇,姓钟的拍马都赶不上。”
听到那人说自己老爸的好话,宋其志总算看着顺眼了些,问道:“你这是来送礼的?”
那人指着楼上:“我老丈人住这儿。”
宋维扬突然问:“酒厂被钟大华折腾得不轻?”
“可不是嘛,”那人气愤道,“老宋厂长定下的规矩,被姓钟的全搞乱了,又回到好几年前的样子。现在酒厂上班都磨洋工,有的干脆上午来露个面,下午就跑得不见人影了。”
宋其志惊讶道:“都不管的?”
那人苦笑道:“怎么管啊?干部都是钟大华的亲戚朋友,他们带头违反规矩,下面的工人还不跟着学?上个月,酒厂丢失了几百箱特曲,听说就是钟大华他妹夫干的好事。结果你猜怎么处理的?保卫科全部被罚款,普通工人也全被扣奖金。我日他个祖宗的,那天老子都没轮班,莫名其妙就被扣了奖金。”
宋维扬乐道:“照这么下去,最多几年时间,酒厂就会被钟大华折腾跨。”
宋其志郁闷道:“那可是咱爸咱妈的心血!”
等到那人上楼,宋维扬突然说:“看着吧,等爸出狱那天,我就能把酒厂给要回来!”
“真的?”宋其志正色道。
“真的。”宋维扬语气肯定。
兄弟俩并肩上楼回家,大嫂已经煮好饭菜,正抱着侄子在看电视。
“你们回来啦,快坐下休息会儿。”大嫂把孩子交给宋其志,自己跑去厨房拿碗筷。
宋维扬很享受这种气氛,这辈子,大嫂就安心做她的家庭主妇吧。不用带着一两岁的儿子,在外面辛苦进货卖货,回家还要照顾精神失常的婆婆。
“呀呀!”小侄子趴在宋其志怀里,挥舞着手里的玩具傻乐。
宋维扬突然生出恶趣味,把侄子的玩具抢了,顿时招来一阵哇哇大哭。
“你有病吧。”宋其志哭笑不得。
“逗着玩,你看小超哭起来声音多洪亮啊。”宋维扬乐呵呵道。
把玩具还给小侄子,哄了好一会儿终于安生,大嫂已经把他们的饭都盛好了。
刚坐下刨两口,突然响起敲门声。
大嫂连忙去开门,见到外面站着个陌生女人,疑惑道:“你找谁?”
“这是宋厂长家吧?我是省城来的,《蓉城晚报》记者,”卢慧珍说,“真是抱歉,这么晚还来打扰。但我只有半天的采访时间,今晚还得连夜赶回省城。”
“啊,原来是记者同志,快请进,”大嫂扭头喊道,“其志,扬扬,省城的记者来了!”
045【编故事】()
以记者特有的职业习惯,卢慧珍迅速打量着客厅。
昏暗,狭窄。
几平方米的地方,摆着一张八仙桌,两个男人正围坐在桌子前吃饭。隔得不远便是一张钢丝床,床上坐着小孩儿,床下明显堆了许多杂物。
八仙桌、板凳和钢丝床,已经占用了客厅大部分面积。还剩一些边角区域,则放着几个陶土坛子,那些应该是泡菜坛,西康省不管城里还是农村,家家户户都会自己做泡菜。
客厅里最值钱的物件,便是那台21吋大彩电了,没有电视柜,只能摆在八仙桌靠墙的那边。
这就是喜丰罐头厂宋厂长的家?
卢慧珍瞬间各种脑补:什么国营厂长艰苦朴素,一心带领工人致富;什么国营厂长舍小家为大家,让工人先富自己后富……
多好的新闻素材啊,多好的宣传典型啊!
由于急匆匆赶来,卢慧珍甚至都不知道,喜丰罐头厂其实是一家私营企业。她更不知道,光是宋维扬的电脑就要2万元,只不过暂时放在厂长办公室里。钢丝床底下还有一辆价值1400元的山地自行车,只因客厅太窄,放外边挡路。
“宋厂长,你好,我是《蓉城晚报》卢慧珍,特地来采访你的先进事迹。”卢慧珍直接找上宋其志。
“你好,你好,”宋其志端来一张板凳,笑道,“卢记者请坐,家里太窄不方便,你别介意。”
卢慧珍说:“怎么会介意?这说明宋厂长不被金钱物质所迷惑,一直保持着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
宋其志乐道:“艰苦跟我不沾边,奋斗倒还可以。”
卢慧珍愈发尊敬,说道:“居陋室而不言苦,宋厂长真是新时代党员的好榜样!”
“我可不是好党员,当兵的时候,入党申请书还是连长帮我写的,我就照着抄了一遍。”宋其志说。
卢慧珍更加误会了,以为宋其志是军人转业做厂长,说道:“宋厂长在部队上,一定也立下了很多大功。”
宋其志说:“大功不敢当,运气好立了几次小功。我刚进部队没多久,有一次放假去镇上玩,恰好碰到民房失火。是那种竹木结构的老房子,一燃一大片,我跟战友立即冲进去,从火场里救出了六个老乡。可惜啊,还是有两个老乡被烧死。”
“已经非常令人敬佩了,水火无情,这不是宋厂长你的过错。”卢慧珍道。
宋其志摆手道:“我不值得敬佩,跟我一起救人的那个战友才值得敬佩。要不是我拉着,他还要继续冲进去,肯定有去无回,他才是真正的舍己为人。”
“宋厂长太谦虚了,”卢慧珍拿出小本本,边记边问,“这次救人立的是什么功?”
“避免人民群众受到更大的损失,个人三等功,”宋其志虽然是个兵痞,但聊起部队的事却很起劲,“就因为这个,连长很喜欢我,安排我做了班长,后来还亲自做了我的入党介绍人。”
卢慧珍说:“连长任命你为班长,肯定不止是因为冒火救人吧?军事素养肯定也很过关。”
宋其志笑道:“我打架厉害啊,射击也不错。全军比武的时候,我又拿了一次个人三等功。”
“宋厂长在部队是以什么职务专业退伍的?”卢慧珍问。
宋其志说:“大头兵。”
“大头兵?”卢慧珍惊讶道。
宋其志解释说:“当时连长要帮我直接提干,让我留在部队。但我这人太爱折腾,立了几次功,也闹了几回事儿。继续留在部队,指不定哪天又要犯错误。”
卢慧珍问道:“那你是怎么当上的罐头厂厂长?”
宋其志说:“直接把厂子买下来啊。”
卢慧珍惊道:“喜丰罐头厂是私企?”
“你不知道?”宋其志也有些惊讶。
卢慧珍:“……”
宋其志:“……”
宋维扬一边吃饭,一边听着两人交流,肚子都快笑疼了。
卢慧珍问:“那你怎么有钱买下罐头厂?”
宋其志说:“我爸也是搞企业的,嘉丰酒业的厂长。他每年能拿不少利润分红,这些钱都用来买罐头厂了。”
“既然你家这么有钱,怎么还住在……”卢慧珍猛地反应过来,“你父亲是宋述民?”
“对。”宋其志点头道。
宋述民的案子闹得非常大,连省报都有报道,卢慧珍怎么可能不知道。
“你是想问,我怎么住在这种地方吧?”宋其志说,“我爸入狱没多久,我们全家就被赶出酒厂职工小区了。其实农村还有一栋自建楼,离得太远不方便,就暂时住进这个筒子楼。所以啊,别说什么艰苦奋斗,我的情况没那么糟糕。”
卢慧珍已经风中凌乱,不知该怎么继续采访,因为事实真相跟她预想的差太远。
整理一番思路,卢慧珍决定改变新闻侧重点,问道:“罐头厂的业绩一直很好吗?”
“很不好,差点倒闭了。”宋其志说。
卢慧珍问:“那你是怎么想到靠广告和包装打开销路的?”
宋其志说:“这是我弟……”
“就是我哥的主意,”宋维扬突然打断,“他苦心研究国外企业经营案例,结合中国市场的实际情况,制定出了一套打开销路的新方案!”
卢慧珍问:“这位是?”
“我弟弟宋维扬,”宋其志转眼就把宋维扬卖了,“救活厂子的方法,就是我弟弟想出来的,你应该采访他。”
宋维扬直翻白眼,他只想站在幕后操纵,可不愿这么早就被推向前台。
宋其志又对宋维扬说:“小弟啊,这事儿瞒不住,厂子里谁不知道你的情况?再说了,一个高中生救活罐头厂,新闻报道出来肯定影响力更大,就当是为咱家的罐头免费打广告了。”
宋维扬只能接受这个说法,他确实没法隐藏。
等《蓉城晚报》的新闻发出来,肯定还有其他记者来采访。只要记者随便找个工人一问,他立马就得现形,还不如现在就说老实话。
想明白这些,宋维扬当即决定利益最大化,就跟说书一样口若悬河道:“没办法啊!当时罐头厂负债几百万,工人都发不出工资,仓库里积压的产品都堆满了,天天都有债主来堵我家大门。我虽然还在读书,但也必须给家里出力。”
卢慧珍兴奋道:“你是怎么做的?”
宋维扬说:“我偷了家里几百块钱,坐火车去了盛海,想看看大城市的罐头是怎么卖的。结果还真找到了方法!”
“什么方法?”卢慧珍的情绪被调动起来。
宋维扬问:“海霸王你知道吧?”
卢慧珍摇头:“不知道。是一种罐头吗?”
宋维扬道:“海霸王是弯弯的一家公司,食品大企业。”
卢慧珍问:“这跟罐头厂打开销路有什么联系?”
宋维扬说:“海霸王去年就在中国大陆推出一款金枪鱼罐头,用了礼品包装盒!”
“于是这种金枪鱼罐头卖得很好,你因此得到了启发?”卢慧珍说。
“不是,”宋维扬摇头道,“海霸王的金枪鱼罐头,虽然用了礼品包装盒,但在中国大陆卖得并不好。”
各种猜不中,让卢慧珍有些无语,更加激起了好奇心,问道:“金枪鱼罐头为什么卖得不好?”
宋维扬说:“我在盛海走访了不少商场,也问了一些消费者,总结出以下几点:第一,海霸王的市场调研有问题,金枪鱼在中国大陆没有多少名气,老百姓根本不了解,只知道那是洋人喜欢的玩意儿,老百姓没有强烈消费欲望;第二,海霸王的宣传没搞好,这是中国大陆第一款使用礼品包装的商品,但他们没有利用好这个优势;第三,海霸王的销售渠道非常狭窄,只在大城市的大商场有铺货,普通商店根本见不到;第四……”
宋维扬一共说了六条,把海霸王在大陆的营销批得一无是处。
他确实见过海霸王的金枪鱼礼品包装罐头,但并非在盛海,而是在深城。包装很好看,但卖得死贵,而且几乎见不到广告,消费者一问价格就直接走人了。
卢慧珍问道:“那你是怎么从海霸王的产品受到启发的呢?”
宋维扬笑道:“海霸王虽然营销策略有问题,但他们的礼品包装盒却让我眼前一亮。他们的那些错误做法,正好可以作为反面教材,让我在卖罐头的时候不再犯那些错误。”
“能具体说说你怎么做的吗?”卢慧珍道。
宋维扬说:“想要人买你的产品,那就必须给一个理由。黄桃罐头的优点是什么?我专门去咨询了营养学家,才知道黄桃是非常健康的水果,富含人体所需的营养和微量元素。于是我就从健康着手,降低罐头的含糖量,并喊出送礼就要送健康的口号!这样一来,年轻人肯定愿意买来送长辈!”
“那些包装呢?”卢慧珍又问。
宋维扬说:“包装盒是学的海霸王,罐头瓶是我自己想出来的。以前消费者买罐头,罐头瓶都会再利用,用来装一些杂物,也有用来装佐料的。但我感觉,传统罐头瓶又大又丑,于是我就想着把瓶子变小,变美观精致。这样一来,家庭主妇就可以直接用罐头瓶装佐料,比专门装佐料的器皿都更好用。”
“原来是这样啊,你真聪明。”卢慧珍说。
宋维扬道:“其实,在推出礼品罐头之前,我还推出了一款水杯罐头。瓶口有拉手,便于提挂,瓶身有网罩,防烫防滑防摔。一经推出就大受欢迎,消费者都不买水杯了,直接买我们的罐头。现在那些水杯企业都在哭,被我们逼得销量锐减!”
宋维扬说得越多越详细,卢慧珍就越是震惊,越是兴奋。
一个高中生,父亲锒铛入狱,家里的罐头厂也濒临倒闭。他挺身站出来,带着几百块钱勇闯盛海滩,从弯弯产品当中得到灵感,并善于思考,想出来一系列金点子,让巨额亏损的私营小厂繁荣壮大。
这简直就是个当代商业传奇故事!
新闻一旦刊登,必然引起强烈社会反响。
046【私心】()
为了继续努力学习、天天向上,争做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四有青年,宋维扬不想被人打扰,于是他拜托卢记者:不要刊登照片,不要使用真名。
卢慧珍表示理解,并更加佩服宋维扬的品格——多么优秀的少年啊!做出那么大的事,还能不被胜利冲昏头脑,保持一颗平常心,保持对学习的热爱,换别人早就到处炫耀了。
自80年代以来,政府面临国企困境,塑造了好几个改革典型。
这些被树立起来的模范人物,被突如其来的巨大名誉所累,全都凉了,无一例外。
1980年,浙省某县城的衬衫厂,步鑫生走马上任做厂长。他立即着手开始改革,在厂里搞奖金制度,不勤快的工人被扣工资,甚至还开除了两个。这在那个时代属于难以想象的事情,因为工人是工厂的主人,厂长没资格扣工资,更没资格开除,工人犯起浑来可以把厂长臭骂一顿。
告状的信件如雪花般飞到县里、市里、省里,但衬衫厂却在步鑫生的带领下,越办越红火。
1983年,一篇报道步鑫生事迹的长篇通讯,登上了《人民x报》的头版。这篇报道还上了内参,随即新华社向全国报纸发通稿,各地报纸开始疯狂报道。
大大小小的参观团、考察团,涌进这家工厂取经。中央各机关、各省市纷纷邀请步鑫生做报告,他被全国政协选为特邀委员,他用过的裁布剪刀被收入中国历史博物馆。
似乎只要跟着步鑫生学习,国营企业就能轻松走出困境。
从此,步鑫生每天的任务,就是接待各种参观考察团,每个月都要去外地做报告。
著名民营企业家鲁冠球后来回忆说:通往武原镇的沙石路上车水马龙,挤满了前去参观学习的人们。当时的步厂长炙手可热,厅局级干部想要见一面都很难,我们的车子在门口就被拦下。好说歹说,门卫同意让我们的车子绕厂区开一圈,这样也算学习过了。在两位记者的引荐下,步厂长终于同意见我们一面。他说了15分钟,我们就退了出去,后面又有一拨人进来。
步鑫生很快就飘到了外太空,也不抓生产管理,天天就给人讲大道理。衬衣厂虽然因此销量大好,但他没有稳扎稳打扩大规模,而是乱拍脑袋扩大经营范围,赔本买卖一茬接一茬。而且,衬衣厂每天的招待费就是天文数字,好端端一家厂子,就这么走向衰败。
这样的例子,已经出现了好几个。
所以卢慧珍非常佩服宋维扬的低调,当即答应不刊登照片,也不使用宋维扬的真名,让他能安安心心的继续发展企业。
原本打算连夜赶回省城,但卢慧珍选择留下来,她还要去采访罐头厂的工人。
工人们一口一个“小宋厂长说了”,让卢慧珍更加直观的感受到宋维扬的个人魅力。同时,那辆几十万的公爵车,以及前来投资的台商郑老板,反反复复出现在工人口中,让卢慧珍感到非常疑惑。
宋维扬笑着解释道:“那辆公爵车是租来的,台商也是我请来安抚债主的,否则以罐头厂当时的情况,根本就没法重新开工。我就是个骗子,卢记者还要坚持报道吗?”
“当我没问。”卢慧珍立马闭嘴。
卢慧珍想要甩掉实习记者的帽子转正,她就必须给出一篇具有轰动效应的报道。骗子容易引起争议,没必要节外生枝,还是塑造一个完美的商业传奇更符合彼此利益。
在决定报道宋维扬事迹的那一刻,卢慧珍就已经和宋维扬结成了利益共同体。
回到报社,卢慧珍花费两天时间,写了一篇5000多字的长篇通讯:《十七岁少年的商业传奇——记喜丰罐头畅销始末》。
卢慧珍没有使用化名,而是跟工人们一样,在文章里把宋维扬称为“小宋厂长”。故事从宋述民创办酒厂讲起,一直写到喜丰罐头热卖,全篇煽情,宛如散文。
而且,卢慧珍没有把文章交给自己的指导老师,因为很可能被黑掉,只能继续第二署名。
“咚咚咚!”
“进来!”
张晓光看了卢慧珍一眼,感觉有些面熟,问道:“有什么事?”
卢慧珍拿出稿件说:“张总编,有篇稿子比较敏感,需要您亲自过目。”
“放下吧。”张晓光说。
卢慧珍放下稿子却没走,说道:“张总编,这篇稿子比较急。”
张晓光拿起稿子问:“你是编辑部的新人?”
卢慧珍说:“我是记者部的。”
“记者部的你找我看稿子?无组织无纪律!”张晓光顿时有点生气。
总编可不是编辑部的老大,而是整个报社的老大,一般不过问具体稿件。
卢慧珍已经豁出去了,硬着头皮说:“张总编,能花几分钟时间,看一看这篇报道吗?”
“我倒要看看,你在玩什么花样!”张晓光已经决定把卢慧珍开除了,报社改革后,他有这个权利。
稿件给张晓光的第一印象,是文笔非常优美,但稍显啰嗦,毕竟新闻通讯不是抒情散文,这属于新手记者常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