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库小说网 > 古今穿越电子书 > 非和平崛起 >

第317章

非和平崛起-第317章

小说: 非和平崛起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日本海军的骄傲自大,狂妄轻敌,终于给联合舰队带来了厄运。战争初始阶段,日本海军表现尚可,尤其是偷袭珍珠港,做到了计划周密,准备充足,作战意图顺利实现,取得了意想不到的辉煌战果。但是由于这个阶段过于顺利,使日本海军上下被胜利冲昏了头脑。在这次海战上,没有了开战初期那种兢兢业业的态度。作战计划制定仓促,漏洞百出,对反对意见置若罔闻。而对作战计划进行检验的图上演习也是敷衍了事。例如,演习中南云部队在空袭中途岛时遭到美陆基飞机的攻击,裁判判定日本舰队被命中9次,两艘航空母舰被击沉。可主持演习的宇垣少将命令将命中次数改为3次,改判为一艘航空母舰被击沉,另一艘轻伤,可不久这艘被击沉的航空母舰又从海底浮了上来,参加了下一阶段的战役。而日本南云忠一大将和联合舰队的官兵也对战役抱着“无论是什么任务我们都可以完成”的态度,没有认真准备。日本海军全军上下狂妄自大,这也是导致后来一连串错误,致使日本海军失败的根源。

    战争在当时已经向多维空间发展,情报战和信息战已经成为制约战争胜利的主要因素之一。在这次海战中美军取胜的王牌就是事先破译了日本海军的密码,在战役爆发前就了解了日本海军的作战计划和作战部署。这样就能集中力量伏击日军。当时负责密码破译的莱顿中校向司令部预报:“日本机动舰队将从西北方来,方位325度,将在离中途岛175海里的地方被我们发现,时间是中途岛时间6时。”当在准确的时间发现日本舰队后,尼米兹向莱顿中校说:“祝贺你,与你预报的只差了5海里。”反观日本,他们在战前没有搜集到任何有价值的情报,预定的侦察行动也由于种种原因取消了。因此对敌情作出了完全错误的判断。双方一明一暗,使美国享尽了先机之利。

    “看来小鬼子还是记吃不记打啊。”楚肇东也很无奈,当年联合舰队被自己打的丢了半条命,回去光记着发展航母发展舰载机了,却根本没有了解中国海空军的优势可不仅仅是几架先进飞机,而是从情报到战术、从训练到补给、从人员到装备的全面领先,才造就了第二次中日战争的一边倒的战局,自己这个海军元帅其实只是在统筹方面做了点工作,其他的都是总座他们已经准备好的条件,给自己一个厚实的家底,要是还不能轻取全胜,那自己就不配肩膀上这颗帅星。“小鬼子的致命错误还不在这些细节上。”

    “楚帅的意思是?”陈嘉良问道。

    “最致命的是日本作战指导思想的错误。首先,日本犯了分散兵力的错误。日本的舰只虽多,却被分为相互不能直接支援的六支,将2艘航空母舰用于遥远的北方,使得在中途岛方向主要靠南云舰队的4艘航空母舰,这4艘航空母舰上共有舰载机261架。而美国海军最大限度的集中部署自己的力量,全部可用于中途岛方向的飞机达到354架,在数量上反而占了优势。其次。在给南云舰队的任务是两个根本矛盾的任务。一个任务是空袭中途岛,为登临作战作火力准备。这就严格限制南云舰队的行动自由。可另一个任务确是与敌人舰队接触并歼灭之,这又要求南云舰队根据情况完全机动行事。由于没有指明哪个优先,使南云舰队无所适从。被迫在两个波次的飞机上装载了完成不同任务的弹药,后来因为更换弹药延误了时间,延误了战机,遭受灭顶之灾。第三,没有重视战略情报工作,对搜集对手的将领、装备、战术情报的手段不重视,使得没有正确判明敌情,这种不知彼的情况下作战不吃亏才有鬼呢。”

    “楚帅说的对,小鬼子还是贪多嚼不烂的老毛病,太过贪心不足。而且他们在舰队战术方面也落后了。美国在珍珠港被击沉了所有的战列舰,反而使他们放开了束缚的手脚,建立了以航空母舰为核心的特混舰队,其他舰只都围绕保护航空母舰。而小鬼子虽然运用舰载机取得了偷袭珍珠港的胜利,可海军中坚持以战舰作为海战决战的决定性力量的拥护者还大有人在,包括当时世界上最大的战列舰“大和”号在内的战列舰队被保存在柱岛锚地,用来将来决战之用。它们发挥的作用并不比珍珠港被击沉的美国战列舰大。小鬼子不愿将战列舰和航空母舰混合编组为以航空母舰为核心的舰队,让战列舰为航空母舰提供对空掩护,致使南云舰队只得靠自己的巡逻机来保护自己。当遭到中途岛飞机攻击时,联合舰队只得将第二波飞机中的掩护战斗机起飞迎战,造成得到美军舰队的情报后已经准备好的俯冲轰炸机没有战斗机掩护,南云目睹了没有战斗机掩护的美国战机失败的下场,不愿自己重蹈覆辙,决定重组部队后再进攻美国舰队,使得战机延误。而且为登陆作战作火力准备的任务完全可以由战列舰队担任,这样就能放开南云舰队的手脚。”陈嘉良也是埋头研究了这场史无前例的海空大战,颇有心得。

    其实两人都心知肚明还有一个更要命的问题才是日本最终失利的动因,那就是日本在科学技术上已经明显的落后于美国,一个明显的证明就是雷达技术的应用。当时美国舰队已经装备了雷达,虽然没有达到中国的相控阵雷达系统这么先进,但是在日本机群没有到来就发现并预先做好准备还是可以办到的,而日本舰队没有装备对空雷达,仅仅从中国引进了民用的渔业雷达,对海建设还能勉强对付,所有对空警戒就全靠目测,当美国俯冲轰炸机借云层的掩护攻击时,无法及时作出反应。

    而日美双方的工业经济实力也起了很大作用。在中途岛海战前发生了珊瑚海海战,日本的航空母舰“翔鹤号”受伤,需要一个月的修理时间,“瑞鹤号”由于人员损失太大也无法执行战斗任务。美国的航空母舰“企业号”沉没,“约克城”号受伤。美国为了让“约克城”号参加中途岛海战,集中全力对“约克城”号进行了三天三夜的抢修,终于使它重上战场,为胜利的取得立下了汗马功劳。双方在这里就能比较出水平高下,日本减少了2艘航空母舰,美国却增加了1艘,双方航空母舰的对比变为4:3,大大减少了双方的差距,为美国获胜打下坚实的基础。

    中国海军并没有参加这次海战,而是在日本海军的几艘舰船上派遣了观察员,而美国方面则拒绝了中国外交部关于派驻观察员的请求。这场大战之后,中国海军对于自己一直以来坚持的“空、潜、飞”的发展方向更加坚定了。如果让中国海军来打,日本美国两国海军都未必能抗住一个特混舰队的攻击,毕竟中国海军航空兵的电子侦查技术和天基监控网络可不是日美能想象的,而中国一直没有暴露的另外一招杀手锏如果用上,恐怕美国海军连还手之力都不会有。

    但是日本毕竟不是已经雄踞世界第一的中国,扣扣索索积攒的一点家底都被南云祸害一空,现在他们已经不再妄想攻占北方领土了,能不能抗住美国人下一波的航母潮才是正经事,没办法,在赤坂离宫里的老几位只有接受全面收缩的新战略了。

第五百四十七节 堡垒计划的出炉() 
“日本共计出动450架飞机,8艘航母,11艘战列舰,23艘巡洋舰,65艘驱逐舰。美国共计出动230架飞机,3艘航母,0艘战列舰,8艘巡洋舰,11艘驱逐舰。日本总兵力超过美国三倍还有余,但是结果是日本沉没4艘航母一艘重巡洋舰损失330架飞机,死亡3000人,美国沉没1艘航母一艘驱逐舰损失98架飞机,死亡300人,日本的损失几乎是美国的3倍有余。这能说明什么?”青岛舰艇学院的讲堂上,日本这次戏剧性的失败让世界上几乎所有的海军官兵都大跌眼镜,原来海战还可以打成这幅鬼样子的,还真是领教了。

    为什么有着绝对优势的兵力却损失如此惨重?不要说什么日本战前泄漏战略意图,日本的战略意图就是与美国太平洋舰队决战,进攻中途岛攻其必救,如果没找到太平洋舰队谈什么决战?其次在中途岛海战前一天日本就更换了密码本,开战时所有的通讯指挥对于美军来说都是不明的,所谓密码被破解导致战败其实也根本靠不住。

    原因就是日本人的愚蠢,无论是南云的指挥还是普通士兵的操作,纵观中途岛全程,日本人无一不曝露出自己的愚蠢。

    首先是把舰队分兵,大舰队分为两部分,玩什么分进合击,南云带领4艘航母,30艘其它类型军舰当诱饵,粟田健男中将带领11艘战列舰,4艘航母,60艘其余军舰在300海里后伺机而动,所谓十则围之,五则攻之,倍则战之,这是孙子兵法基本的摘要,日本人居然在比美国人多3倍兵力的情况下分兵,最后被美国人集中兵力基本在对于南云舰队是1:1的情况下一口吃掉,可见日本人愚蠢到什么地步。本来日本要的是中途岛,占领中途岛是第一任务,第二任务才是与美国太平洋舰队决战,就算其不分兵,美国人也会派太平洋舰队来救援中途岛,如果日本人不分兵,其所能控制的海域和空域至少会扩大一倍,也就不会手忙脚乱的换炸弹换鱼*雷,也就不会在美国轰炸机来的时候连一架战斗机掩护都没有。

    “中途岛一战可以说完全表明日本不仅在战略上是2b就算在战术上也一样是2b。”这位讲师的话让在座诸位哄堂大笑,“不过,如果诸位有幸能成为咱们7大特混舰队的司令官,你也玩一把这种愚蠢到家的所谓战术,我一定会把你塞到炮筒子里当训练弹打出去的。”

    “那老师你得找的到这么粗的炮管才行,老邢这体型的,至少得406毫米才够啊。以后咱们的主炮可能才150毫米,要不把老邢当鱼*雷发射出去吧。”一个促狭的学员拿班上最丰满的那个女生开玩笑,然后就被叫老邢的女生恶狠狠的瞪了两眼,估计下了课就要被追杀出去三条街了。

    中国海军的两支特混舰队绕过马六甲进入了印度洋,而另外一支特混舰队则悄然开往马加丹港,等候为日本人收拾残局,不知不觉中日本已经被中国海军悄然纳入了被保护的属国范围。中国海军悄悄布局的时候,德国的陆军经过了一个夏天的沉寂,已经开始恢复进攻的活力。

    太初二十二年初,红俄军在莫斯科战役中取得了反击胜利后,乘胜进攻,收复大量失地,但德军在溃败的同时,依然顽强的占据着图拉这个威胁莫斯科的据点。南方集团军群司令曼施坦因元帅也开始计划向红俄军反扑。他主动放弃了一些重要据点,诱使红俄军深入,红俄军在不断进攻中,战线越拉越长,而德军却趁机完成了兵力的集结。曼施坦因指挥刚组建的南方集团军群向顿涅茨河和第聂伯河之间的红俄西南方面军发起反击,西南方面军遭到了重创,其第5集团军遭到了毁灭,德军开始向哈尔科夫进攻,红俄军被迫放弃一个月前刚刚攻占的哈尔科夫,后撤至库尔斯克南面的奥博扬地区,为防止战线的彻底崩溃,红俄最高统帅部把第1坦克集团军从列宁格勒南调,此外第21和第64集团军也被从斯大林格勒调至这些方向,此后,战线趋于稳定。

    曼施坦因的这次反击造成的一个后果就是以库尔斯克为中心的突出部的形成。在其北部,德国中央集团军群控制了奥廖尔一带。在其南面,曼施坦因的南方集团军群控制了彼尔哥罗德地区。在突出部内的是红俄中央方面军和沃罗涅日方面军。俄德双方在此形成僵持,一场规模宏大的战役即将展开。

    太初二十二年7月5日早晨,大批德军在飞机和坦克的配合下开始进攻,但遭到红俄军军的顽强阻击,损失惨重,只好转入防御。红俄军先后在库尔斯克的北部和南部转入反攻,德军节节败退,只好撤退。

    曼施坦因在哈尔科夫战役的胜利使得德军又充满了信心,曼斯坦因希望通过一次诱敌进攻后的防守反击来歼灭苏军。他提出在夏季实施1个代号为“反手一击”的大胆行动,其目的是通过迂回到在亚速海的罗斯托夫以包围红军,但统帅部的参谋们却选择比较传统的城堡行动以旨在粉碎位于库尔斯克的突出部。曼施坦因只得接受了这个构想。有人认为库尔斯克战役是来自曼施坦因的最早策划,这是不对的,亚速海岸围歼战才是他的最初设想,曼施坦因其后制订库尔斯克战役计划并坚持把这个战役进行到底,充其量只是初衷未竟而退求其次——服从统帅部参谋们的构想和意志。因为之前曼施坦因曾提醒布劳希奇元帅注意,无论如何,推迟和中止这个战役将在整个战略上非常不利的,所以曼施坦因在战役过程中布劳希奇犹豫和退缩时,异常坚决的要求将这个战役坚持下去。而这一情况特别容易让一般人误解为曼施坦因主张计划并实施了库尔斯克战役。

    而对于这个退求其次的库尔斯克战役,曼施坦因也提出他自己的两种建议,一是趁红俄军立足未稳,先期发动进攻战役,二是等待红俄军先行进攻,待其疲惫和消耗,能量耗尽之后,德军再行反攻,并抄击红俄军后路。后者曼施坦因更为看好。但布劳希奇拒绝了后者,认为让红俄军抢先进攻过于冒险。可是,布劳希奇元帅虽然选择了前者,试图抢先攻击,但又一再犹豫和推迟,并期待己方力量的增加。当然,红俄军的力量增加的更快,这是尽人皆知的。

    库尔斯克突出部犹如一个拳头从红俄军的战线中延伸出来,其正面长约250英里,而底部却不到70英里,而且经过严密侦察,在该突出部发现了众多成建制的部队驻地,曼斯坦因计划通过一次南北两翼协调的钳形攻击,合围并歼灭整个突出部内的红俄军重兵集团。并且这次战役的成功将缩短德军的战线,使德军部队的机动性大大增加。曼斯坦因的计划得到了德国中央集团军群司令克鲁格元帅(接替了曼施坦因的职务)和陆军总部参谋长蔡茨勒上将的支持,但也遭到第9集团军司令莫德尔上将和装甲兵总监古德里安上将的反对。反对是有理由的,太初二十二年春,德国在欧洲东线坦克损失巨大,到这年5月,东线十八个装甲师只剩495辆坦克,平均一个师只剩27辆。虽然改进过的“猎犬”长身管型坦克能够压制t…34/76,新式虎式和豹式坦克性能更是大大超过,但数量差距短期内无法弥补。古德里安认为对库尔斯克的进攻将使坦克遭受很大损失,他的改编装甲兵的计划也将破产。作为一个不懂军事的元首,赫斯对此也犹豫不决。

    他曾对古德里安说“自从我开始考虑这次进攻,我一直心情不好”。但最终赫斯和统帅部的布劳希奇元帅还是决定采纳曼斯坦因的计划,布劳希奇于发布第6号作战命令,决定德军以中央集团军群和南方集团军群联合发动一个钳形攻势以摧毁在库尔斯克突出部的红俄军队。作战代号为“堡垒”。

    “堡垒”作战按计划发动,但由于这年雨季结束的较晚以及德军准备上的不足,作战计划不得不一再延期。在5月份的一次讨论“堡垒”计划的会议上,第9集团军司令莫德尔上将带来了一叠航空照片,这些照片显示了红俄军在德军计划的进攻路线上,已经构筑了大量的防御工事,莫德尔认为进攻的最佳时机已经失去了,红俄军已经恢复了元气,“堡垒”计划应该放弃。赫斯元首再次显示出犹豫,但在克鲁格、蔡茨勒和曼斯坦因等的坚持下以及对于“闪电战”的自信,“堡垒”作战最终被确定发动。

    当赫斯元首和他的将军们为“堡垒”计划争吵不休的时候,红俄军也在计划下一步的行动。沃罗涅日方面军司令瓦图京大将主张发动一场先发制人的进攻,以打乱德军的进攻准备并夺回在哈尔科夫战役中失去的战略主动权,朱加什维利大胡子本人也倾向于这一方案,而朱可夫、华西列夫斯基等则认为红俄军应先保持防御状态,以坚强的防御消耗掉德军进攻能量,摧毁其装甲兵力,然后再发动反攻。此时,根据前线的侦查和间谍情报都预示德军将对库尔斯克突出部的红俄军展开大规模进攻,在一次会议上,格鲁吉亚大叔最终被说服,采纳了朱可夫的计划。于是红俄军开始在库尔斯克转入了积极的防御准备。双方的激情碰撞已经无可避免。

第五百四十八节 钢铁抉择大会战() 
在前沿阵地,红俄军精心地设计他们的防御,构筑了数道防线,防御纵深超过100英里,整个防御体系由大量互相紧密配合的战壕、铁丝网、反坦克火力点和反坦克沟壕以及雷区组成,在德军最可能的进攻方向上,聚集了大量的兵力和火力。

    一个个被认为德军可能发动进攻的日子都平安地渡过了,两个月来前线显得十分平静,时间到了7月瓦图京上书最高统帅朱加什维利认为红俄军应该率先展开攻势因为红俄军所做的准备都是为了夏季的德军攻势而准备的如果到了秋天红俄军的工事就将失去作用。于是红俄军统帅部下令抓住一个德军俘虏,之后,在突出部南部的红俄近卫第6集团军捕获了德军第168步兵师的一个士兵,他供认德军即将在第二天开始进攻,凌晨,在突出部北部的苏第13集团军俘虏了一个德军德国第6步兵师的中士,他也供认德军将在几小时之后发动进攻。为了打乱德军进攻步骤,朱可夫于5日2时20分下达向德军阵地实施了炮火反准备的命令,库尔斯克会战的序幕由此拉开。

    红俄军的炮击完全出乎德军的意料,造成很大损失,虽然比原计划推迟了3个小时。而德南方集团军群的第4装甲集团军根据预定计划发动进攻,在损失36辆坦克后,德军艰难的越过了红俄军的反坦克雷区,猛攻苏第67近卫步兵师的防线,面对德军3个师的进攻,苏第67近卫步兵师难以抵挡被迫后退,瓦图京于是把方面军预备队调了过来,以期能把德军挡在第二道防线外。但不幸的是德军还是在红俄军第二道防线上打开了一道缺口,并强渡了佩纳河。

    由于德军的进攻比预计的要猛烈的多,瓦图京被迫取消了原定反攻,而将计划用于反攻的第1坦克集团军的部分坦克布置在防线后方以支援步兵进行防守,部分坦克布置在侧翼打击德军。这一天,德国空军出击了超过1000架次,完全压制住�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