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库小说网 > 古今穿越电子书 > 罗马尼亚雄鹰 >

第111章

罗马尼亚雄鹰-第111章

小说: 罗马尼亚雄鹰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喜欢。

    “特使阁下,你这个条件我还需要请示国内,不过我相信问题不大。”波波喏夫先夸奖一番后,接着讲到。“谢洛夫先生在高加索地区巡视也是非常辛苦,我特地为阁下准备了一些放松的礼物。”

    “偶,是吗?”

    谢洛夫饶有兴趣的问道。他的爱好估计这些人都已经打听清楚了,不过他眼光可不低,就是不知道波波喏夫的送来的礼物品质怎么样?

    波波喏夫随后领进来的几个金发碧眼的美女,还真的符合谢洛夫的口味。尤其是一名叫瓦莉娅美女,就是谢洛夫也很少遇到,对此他非常满意。

    而波波喏夫在几天后也接到罗马尼亚发来的电报,同意了谢洛夫的要求,而且让波波喏夫协助将察里津的粮食和牲畜运回罗马尼亚。

    随后数百名俄国贵族及其家人通过罗马尼亚政府的帮助,撤出了俄国。他们大部分都是去了美国,其他对俄国还有想法的贵族分散在瑞典、荷兰、西班牙等地。不过谢洛夫没有跟着他们一起离开,而是留了下来,他还专门娶了那名叫瓦莉娅的乌克兰美女。这也很是让人大为吃惊,不过相信其这样做一定有其的目的。

第263章 临时政府的攻击() 
罗马尼亚走私商人在辛苦的挖着俄国墙角的时候,在圣彼得堡也发生了一件让其更加混乱的事。

    外交部长帕维尔·米留科夫照会协约国各国政府,承诺将继续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直到胜利结束。月2日和日彼得格勒的工人和士兵爆发了大规模反对战争的示威游行活动,示威者要求解除米留科夫的职务。

    这让彼得格勒军区司令拉夫尔·科尔尼洛夫大为不满,于是他请求政府下命令武力镇压示威游行。但科尔尼洛夫的要求被总理李沃夫拒绝了,李沃夫认为临时政府不能做出这样的举动,不然和已经被推翻的沙俄政府没有区别。而且将动摇临时政府的基础,要知道在圣彼得堡不止一个政府机构。

    由于内阁总理李沃夫的反对,所以武力镇压被否决了。于是外交部长米留可夫和陆军部长古契科夫,这两位内阁成员宣布辞职。其实李沃夫的选择也是无奈之举,在当时如果镇压民众的抗议游行,将会把民众赶进布什尔维克的怀抱。因为圣彼得堡有许多士兵和工人都已经被这个红色政党给组织起来,如果镇压对于临时政府而言将是垮台的前奏。

    在外交和陆海军部首脑都辞职后,临时政府只有加入其它政党才能让信服。而当时另一个政府彼得格勒苏维埃,也进入了临时政府的眼帘。

    在这里需要多说一句,彼得格勒苏维埃不是之后的苏维埃政府,其政府成员也不是都是布什尔维克的成员,其有为数不少成员是孟什维克。而临时政府恰恰就是需要这些孟什维克们帮助,方便其团结左翼力量。

    当然临时政府也没有给孟什维克党多重要的地位,就给了劳动和邮电两个无关紧要的部长位置,其主要目标还是社会革命党。

    说起社会革命党,其实这个政党组建时间不长。这是一个俄国小资产阶级政党,1902年由若干分散的旧民粹派小组和团体初步联合而成。1905年12月,召开社会革命党第 1次全国代表大会,通过党纲和党章,正式宣告成立。主要人物是切尔诺夫、克伦斯基等。

    其中克伦斯基最得临时政府看中,因为其在1905年,克伦斯基替政府镇压的遇难者进行法律顾问工作,并因出版煽动革命的作品而遭受牢狱之灾。此事使其声名大噪,他也替许多反对派政治人物的诉讼审判担任辩护律师的工作。这些工作让克伦斯基在随后时间大为受益,让其成为一个全国知名的政治人物。

    所以临时政府拿出陆海军部长,这个在战争中如此重要的席位拉拢他。当然除此之外,他和列宁在儿时就是朋友的关系也是临时政府的考虑的一部分。在临时政府期间,列宁到处发表需要继续革命的言论,让其大为头疼。

    那么这位鼎鼎大名的社会革命党首脑克伦斯基先生,到底是何方神圣呢?

    克伦斯基其全名叫,亚历山大·弗多洛维奇·克伦斯基。1881年5月4日,出生于俄国伏尔加河畔的辛比尔斯克城(今俄罗斯联邦乌里扬诺夫斯克,列宁也是出生于同一个地方)。他母亲出身贵族,父亲则是当地一所中学的教师兼校长。而列宁就是在其父亲手下读完中学,所以克伦斯基和列宁是好友关系。

    和列宁不同的地方在于,克伦斯基在1904年获得法学士学位,同年他与一位俄罗斯将军女儿结婚。然后1912年克伦斯基当选国家杜马成员。在审判犹太人贝里斯期间(被告被诬在祭神仪式中杀害一名基督教男孩),克伦斯基成功的说服圣彼得堡律师团通过一项决议,谴责该事件为“故意造谣诋毁犹太民族”。最后他以批评司法制度为名被拘禁8个月。

    大战爆发后,克伦斯基支持俄罗斯参战,并敦促政府和人民团结对外。但因政府采取压迫政策又无法有效进行战争,因此他主张废除沙皇政权。

    在这个被埃德尔改变过的时空,克伦斯基还是在一月革命时期迅速崛起为革命的领导者之一,他当选为彼得格勒工人和军人苏维埃的临时执政委员会的两名副主席。这也是临时政府需要看中的主要原因之一,因为他才能协调两个政府之间的矛盾,哪怕是彼得格勒苏维埃不准其成员参加临时政府。

    面对临时政府伸来的橄榄枝,克伦斯基还是愉快的接受这个职务。这让社会革命党和布尔什维克党之间关系变得很微妙,现在这种变化还不知道结果如何。

    1917年月15日双方谈判达成了一致,五位社会主义部长入阁。他们别分是;陆军和海军部长亚历山大·克伦斯基,社会革命党。司法部长帕维尔·佩列韦尔泽夫,社会革命党。农业部长维克多·切尔诺夫,社会革命党。劳动部长马特维·斯科别列夫,孟什维克。邮电部长伊拉克利·策烈铁里,孟什维克。

    临时政府吸收部分彼得格勒苏维埃中的成员后,苏维埃中的左派势力布尔什维克迅速抬头。而政府在考虑职能和民众满意的状况,但是却没有考虑到政党理念的问题。由于临时政府同时存在左派和右派部长,使其经常呈现两面性,无法制定决定性的政策。

    所以导致临时政府出台的政策总是不得人心,而且由于走私的泛滥,让俄国各地的情况变得更加糟糕,民众正在聚集着不满的情绪。这些情况临时政府成员其实都知道,但是因为战争俄国的经济已经支离破碎,临时政府也没有好的办法,所以用战场的表现来转移民众的视线,就成为临时政府为数不多的选择。

    所以在克伦斯基担任陆海军部长后,临时政府给予了其不少在军队的支持。将前线不满继续作战的军官换掉,镇压士兵的厌战情绪。老实说这些举动迅速挽回了俄军已经崩溃的士气,但是也没有挽回多少,只是将已经崩溃的军队调整成将要崩溃,但是军队情绪依然不高、不过国内糟糕的情况,让克伦斯基不能慢条斯理的处理军队的状况。

    所以在5月1日,克伦斯基对前线军队下令,让其对德奥联军发动攻击。于是俄国临时政府的攻击,就在这样仓促的情况下开始了。

第264章 加速进程() 
“真是一败涂地。”

    在罗马尼亚的王宫内,埃德尔拿着最新的战报,对将其送来的侍卫长说道。

    面对王国的感叹,卡鲁斯特也情不自禁的讲到。“的确没有想到俄国军队的局势会变得这么难看。”

    两人所说的就是在5月由克伦斯基主导的俄军攻势惨败的场面。其实说是惨败都是往俄军脸上贴金,实际上在东线德奥军队在东欧大平原算得上是如无人之境的突进,唯一制约他们的就是补给线。

    事实上这场克伦斯基主导,俄国著名的布鲁西洛夫将军指挥的战役,对于士气估算的远远不足,他们更多的是保障前线的物资充足。而英法为了让俄国安心的继续战斗下去,运来大量的俄国急需的军需品,武器、弹药、被服、食物、药品的丰富程度前所未有。以至于陆军总参谋长兼前敌总指挥布鲁西洛夫宣称,俄军已经完全做好准备。

    事实上俄国在物资上做好了准备,但是在关键的士兵身上却完全没有准备好。革命带来的冲击影响到俄国的方方面面,整个社会陷入对未来道路的迷茫中,军队尤甚。构成俄国步兵主体的是农民,其中许多人已不想再打仗。

    一月革命前,累计逃跑失踪的士兵已达百万以上。而在革命后;“放下武器吧,是回家去的时候了。”更是成为士兵们相互问候的话语。而且在前线有大量的战壕都空无一人,有的集团军缺员达数万人。

    而战场的结果出乎克伦斯基和布鲁西洛夫预料,也就在情理之中,他们对于士兵的情绪不重视酿成了悲剧。在5月1发动的克伦斯基攻势仅仅半个月,德奥联军就发动反击,俄国军队全线崩溃。德军精锐箭头第2近卫师在21日攻入塔纳波尔城,威胁第8集团军的后方。

    布鲁西洛夫用尽了一切手段,投入了自己最心腹的高加索部队,仍然无济于事,最后只能在德奥军队的包围圈形成之前分散突围。整个集团军几乎全军覆没——即便突围成功,大部分士兵也不愿再返回军队,而该集团军的重武器和辎重也全部丢失。

    而在西南方面军崩溃的同时,状态更差的西方方面军和西北方面军也无力维持战线,为了防止被德军击溃,只得主动后退收缩。在后退的过程中,又引发了极大的混乱和逃亡风潮。在德奥两军反击的短短几天时间里,其突进距离就达到150公里,远远超过的之前的状态。

    最为引人注意的是,奥匈军队首次单独面对俄军表现出勇猛的状态。其第7集团军率先发动反击,打的俄军第八集团军节节败退,完全就不像是以往东线战争的风格。这也可以看出俄国军队是多么虚弱。

    整条俄军战线,在“克伦斯基攻势”之后,已经濒临崩溃,再也禁不住德军一击了!

    “现在俄国人已经打不下去,上帝来了也没有办法,就是不知道什么时候才会引发俄国国内的矛盾。”

    埃德尔暗自的思索起来。按照目前的局势看来,鼎鼎大名的十月革命怕是要改期了,就是不知道会改成什么样子,不过不管改成什么样子,俄国的实力都会在这期间削弱不少。

    埃德尔现在不管俄国下一步的动作,现在需要保证罗马尼亚的利益。

    埃德尔站起来看着地图对侍卫长讲到。“你和米洛克要加大对特兰西尼亚、比萨拉比亚、匈牙利东部地区,奥属加利西亚、乌克兰地区、保加利亚的探查和情报工作。经费不是问题,一定要精准详细。”

    “是的陛下,我回去就安排。”

    对于埃德尔下令罗马尼亚周围地区加大情报工作的要求,卡鲁斯特当然会遵守,因为他已经从埃德尔言语中感受到,其中许多领土自己国王都有想法。

    “将首相叫来。”

    埃德尔在侍卫长走后,叫来一名侍卫吩咐道。

    没过多久,埃德尔就在王宫内看到了布勒蒂亚努首相。

    “首相这次叫你过来,是想给你看一份情报。”

    埃德尔将刚刚得到的俄国前线的消息递给了首相。接过国王给自己的情报后,布勒蒂亚努首相查看起来。在观看这份情报时首相表情极为丰富。

    “陛下,目前看来我们和协约国的谈判需要在等等,俄国经历这样的败局,很有可能退出战争。要是这样,德奥两军就空出来了,我们可不比俄国。”

    首相的话,埃德尔也是知道,这也是目前中立各国政要对于现在局势的看法。在美国参战后一边倒看好协约国胜出的局面,又起了波澜。现在看到俄国已经在崩溃边缘,相信同盟国绝对不会放弃这样的机会。

    面对首相的示意,埃德尔也有自己的想法。罗马尼亚军队练了十多年的兵,也是需要让世人所看看。之前在第二次巴尔干战争的表现太过于短暂,并不能作为具体的参考。而现在面对德奥联军,(主要是看德军的表现)埃德尔也想看看自己军队在面对世界最强军队的表现。不过主要还是因为这样做,罗马尼亚才能获得最大的利益。

    面对布勒蒂亚努首相的建议,埃德尔给出了自己价码。“首相你还是需要继续谈下去。不过我们的条件也要改改,奥属加利西亚地区加入我们的条件。”

    看到埃德尔的加码条件,布勒蒂亚努首相还以为,这是国王为了让协约国集团知难而退提出了要求。

    “陛下,我会在下次谈判时加上我们的要求。”

    面对首相的回答,埃德尔还是很满意,他从抽屉拿出一份文件递给首相讲到。“这是我们的条件,可以和协约国慢慢谈。不过只要他们同意上面的要求,我们就一定参战。”

    面对国王递给自己的这个淡蓝色文件袋,首相感到责任重大。没有想到国王会在这是时候定下,罗马尼亚参战的最后要求。

    事实上这也是埃德尔故意为之,因为现在罗马尼亚国内和德国有联系的不少,这都是德国巨额投资所带来的联系。哪怕是现在现在,罗马尼亚来自德国方面的投资总额依然高达600万英镑。这些钱其中大部分都是来自私人投资,不过埃德尔没有打这些钱的主意,在战后罗马尼亚需要德国各方面的技术和设备也一点也不少。

第265章 罗马尼亚的条件() 
布勒蒂亚努首相在和埃德尔商议后就回到首相府。

    回到首相府的布勒蒂亚努首相,没有着急的打开国王给自己的文件袋,而是专心的处理着政府的诸多事务。因为他知道如果看了国王给自己的文件袋,估计他满脑子都是关于谈判的事,今天下午的政府工作就没办法去做,所以干脆回家在看也不迟。

    在忙碌一个下午的政府工作后,布勒蒂亚努首相乘坐自己的轿车回到了家中。在接受家人们的问好后,布勒蒂亚努首相回到书房,在吩咐一句不许别人打扰后,他打开了淡蓝色的文件袋。

    在这份埃德尔精心准备的谈判条件中,给协约国开出了沿着蒂萨河为界限,一直延伸到东喀尔巴阡山脉,并且将东南加利西亚(利沃夫、伊万诺、切尔诺夫策、还有捷尔诺波尔西南部、赫梅利尼茨基西南一角)也划在其中。按照首相布勒蒂亚努的估算,这是比罗马尼亚还要大点的领土,就是不知道协约国方面看了会有什么反应。

    当然这里都是划割奥匈帝国的领土,埃德尔知道现在俄国临时政府不可能答应这个条件,不过他也是为将来准备的。只要到时候苏俄和德国签订《布列斯特和约》,那么这个条件英法会求着罗马尼亚签字。

    除了领土方面的条件以外,埃德尔还准备了政治和军事方面的条件。其中政治第一条,与同盟国签订和平条约,必须保证罗马尼亚如数获得条款中应得的领土,如果有出入协约国不能与同盟国签订和平条约。这是埃德尔为了保证,将来协约国在书面上落下字句,也是为将来新领土获得正常的依据。

    第二条,在决定和平条约时,英法俄美意五国与罗马尼亚地位平等,没有大小尊卑。这也是埃德尔为了提高罗马尼亚在战争中的地位,而苦心准备的。不然在将来巴黎和会中,罗马尼亚就很有可能和当时民国一样分到二三流的地位。这对于提高罗马尼亚政治军事地位很不利,也是埃德尔极力避免的。

    而军事条件上,埃德尔打算利用一下依托帕拉利亚港口的协约国军队。他打算在罗马尼亚发动攻击的同时,依然和保加利亚军队对峙的协约国军队,能够发动攻击牵制保加利亚的回援。

    这里多说一句希腊的处境,协约国强行登陆希腊的港口城市帕拉利亚后,首相维尼泽洛斯就极力主张希腊加入协约国一方获取利益。但是被一直被国王康斯坦丁反对,主张保持中立。而且这位国王为了中立,还将首相维尼泽洛斯罢免。

    于是在1916年这名前首相跑到帕拉利亚另立新政府,完全不鸟雅典的中立原则,于是希腊出现了两个政府。时间在进入1917年后,英法决定增加对希腊的控制力度。

    于是在今年的5月希腊出现大量的言论,指责国王康斯坦丁保持中立是因为其得到了亲戚德皇威廉二世的私下馈赠。这些言论被不经意间扩大,传遍了整个希腊,面对民众的议论纷纷,国王康斯坦丁知道这是在逼迫自己下台,其幕后主使肯定就是协约国集团。

    不过面对这样的指责,康斯坦丁知道这是英法的逼宫,如果他继续制止希腊加入战争,那么估计民众暴动也不远,要知道希腊可一直都被英国控制的很深。现在可更没有本事脱离协约国的控制。这从协约国在帕拉利亚港口登陆,希腊军队一枪不发就可以看出来。

    根据埃德尔得到情报听说这名国王有退位,让儿子继承王位的打算。不过具体什么情况,这就需要进一步的消息。

    首相布勒蒂亚努在看了,埃德尔给自己设立的罗马尼亚最后条件后,将其用火盆烧掉。

    看着燃烧成灰烬的文件,布勒蒂亚努首相长叹一声,国王给自己的条件很难办。这些内容很难让协约国同意,尤其是俄国绝对不会同意罗马尼亚获得加利西亚的领土。现在只能慢慢和协约国继续谈下去,希望协约国方面看了不会大为恼怒才好。

    在协约国三国大使收到首相发出罗马尼亚的参战条件后,都面面相觑,尤其俄国大使费拉洛夫斯基表现出极大的愤怒。因为罗马尼亚的要求,完全没有顾忌俄国的态度,这让费拉洛夫斯基大使很是难堪。

    哪怕是革命后被德奥吊起来打的俄国,也不是罗马尼亚可以这样羞辱的。没错。现在费拉洛夫斯基大使脑海中想的就是这个词。

    当着英法大使的面,费拉洛夫斯基大使忍不住怒吼道。“该死的罗马尼亚人,他们眼中到底还有没有俄罗斯。”

    面对俄国大使的愤怒,英法两国大使互看了一眼,最终还是接替让·巴德的法国大使费兰克对他讲到。“费拉洛夫斯基阁下,冷静下来不用这样愤怒。我们对于罗马尼亚的条件也是一样感到不满意,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